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刘海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闻差错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751#
 楼主| 发表于 2020-1-10 20:14:1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一怼(486)


以便yĭbiàn


作者:周俊生


2020年1月10日《解放日报》第8版刊登报道《美国伊朗临崖退步:大战虽免,紧张仍在》。文中写道:“特朗普政府不愿与伊朗冲突升级的另一个原因是,以便让美军专注实施国家的国防战略,即集中力量投入与中国和俄罗斯的大国竞争。”句中的“以便”使用有误。


“以便”是一个连词,用以连接一个目的复句中表示行动和其目的的关系的两个分句。如“政府要不断推进简政放权,以便企业和民众办事。”使用这个句子,要求“以便”前后的两个分句是表示行动和目的的内容,以此形成一个复句。但上引句子的结构“……原因是……”表明,这是一个单句,“以便”的使用没有依据。


客观地说,下文“让美军专注实施国家的国防战略……”可以视为上文“特朗普政府不愿与伊朗冲突升级”这一行动的原因,两者构成行动—目的的关系,但“特朗普政府不愿与伊朗冲突升级”在这个单句中表现为只是“另一个原因”的定语,不能直接与下文建立起对应关系,因此“以便”的使用是不合适的。


一般地说,可以删去“以便”,同时宜在“让美军……”之前加上“要”或者“能够”“可以”之类的能愿动词。但也可以把“特朗普政府不愿与伊朗冲突升级”从目前只是“另一个原因”的定语这个束缚中解放出来,即删去“另一个原因是”(包括它前面的结构助词“的”),这样,这个结构就成为句子的主要成份,整个句子的结构也表现为复句,“以便”的使用就是可以的了。


编辑:冯梦玉

752#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 21:12:5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一怼(487)


编写biānxiăn 征收 zhēngshōu


作者:周俊生


2020年1月11日《解放日报》第5版刊登文章《中古时期的江南,令人刮目相看》。文中写道:“此外,政府还要统计户口、编写户籍、征收赋役、规范市场、提升学校教学质量等,方方面面都要进行管理。”句中“编写”和“征收”两个词使用不妥。

先说“编写”。“编写”指的是对现成的材料加以整理,写成书或文章,也指进行虚构创作。“编写”在这个句子中的指向对象是“户籍”,但“户籍”不是书或文章,当然更不是虚构类的创作结果,因此“编写”不能和它搭配,这个词在句中的使用不合适。

再看“征收”。“征收”指的是政府依法向个人或单位收取。“征收”的指向对象必须是钱款以及实物等,它们都有具像的特点。句中“征收”的指向对象是“赋役”,但“赋役”是个合成词,意为赋税和徭役,但其中的“赋税”是具像的,可以和“征收”搭配,“徭役”却是抽象的,不能和“征收”搭配,这就决定了“征收”不能和“赋役”搭配,

一般地说,可以把“编写”改为“登记”,行为主体“政府”面对“户籍”需要做的是把有关事项记载在特备的表册上供查考,因此对“户籍”合适的支配语是“登记”。但是,在这个句子中,改正后的“登记户籍”(或者改正后的“编写户籍”)和“统计户口”并列在一起,如果宽泛一点理解,前者可以包括在后者之中(“统计”离不开“登记”),一般不必并列使用。因此,更合适的修改是直接把原文中的“编写户籍”删去,留下“统计户口”即可。

至于对“征收”的修改,要求改用的词必须同时可以支配“赋”(赋税)和“役”(徭役)两个方面,但现代汉语中没有这个现成的词。可以把“征收赋役”改为“征税用役”或“征税派役”之类的话语。



编辑:冯梦玉

753#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 22:29:5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一怼(488)


转圜zhuănhuán


作者:周俊生


2020年1月12日《解放日报》第4版刊登报道《身份被冒用之后……》,其中写道:“这几年转圜在各行政部门间,让老实少言的刘汉廷变得更坚韧了,他花了1000多元在家装了个打印机,方便随时打印和案情相关的资料。”句中的“转圜”一词使用有误。



“转圜”有两个意思,一是指挽回局面,如“事已至此,难以转圜了。”二是指从中调停,如“经过中间人转圜,他们俩的纠纷已经解决。”句中说的是行为主体“刘汉廷”为了解决问题在“各行政部门”之间奔走活动,“转圜”的词义与此不合。

可以把“转圜”改为“奔波”“奔忙”之类的词。



编辑:冯梦玉

754#
 楼主| 发表于 2020-1-13 22:28:3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一怼(489
作者:周俊生
骨血 gŭxuè
2020110日《北京晚报》第40版刊登文章《神话是一首传唱的歌》。文中写道:“说出这番话的叛逆少年,在涉水沐浴、失手杀了龙王之子后却并没有逃避,而是情愿用自身的骨血偿还了所有的亏欠,最终获得自由。”句中的“骨血”一词使用有误。
“骨血”指的是父母兄弟子女等有血缘关系的亲人,一般指子女等后代。句中说的“叛逆少年”在意识到自己对他人的“亏欠”以后,他愿意作出“偿还”,但他并不是要用自己子女来从事这一行为,而是要以自己的身体(性命)来做这件事。引语所出全文说的是中间流传广泛的哪吒的神话故事,所谓“叛逆少年”指的就是哪吒,而在这个故事中,哪吒有过自杀的举动。作者在文中用“骨血”来表示一个人的性命,但这不合词义。
可以把“骨血”改为“血肉之躯”。“血肉之躯”指的就是人的身体,也可指人的性命。需要注意的是,单说“血肉”并不能表示人的身体。
编辑:高杰

755#
 楼主| 发表于 2020-1-14 23:13:5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一怼(490
作者:周俊生
业务 yèwù

2020114日《新京报》第4版刊登文章《论“导师崇高感”背后,警惕自然科学“民哲化”之风》。文中写道:“如果他真的在进行套取国家基金的相关业务,那就不仅是道德有亏,更有重大违规嫌疑。”句中的“业务”一词使用不合适。
“业务”指的是专业的工作。“业务”在使用中,一般要求其内容具有正确性、正当性,句中的“业务”,有“进行套取国家基金”这样的定语,作者还明确“不仅是道德有亏,更有重大违规嫌疑”,那就表明其不具有正确性和正当性,因此“业务”的使用不合适。
可以把“业务”改为“活动”。
编辑:高杰

756#
 楼主| 发表于 2020-1-15 23:26:0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一怼(491)

作者:周俊生

斗转星移 dŏuzhuăn-xīngyí


2020年1月15日《文汇报》第9版刊登文章《让年轻人看明白,新世界的到来是人民的选择》。文中写道:“今天的观众完全明了那段时间的斗转星移:国民党撤军,解放军进城,北平和平解放。”句中的“斗转星移”使用有误。
“斗转星移”的意思是北斗转向,星星移位,这个成语以天文上的天体运行来形容时序变迁和岁月流逝。“斗转星移”通常用来形容比较漫长的时间,如“斗转星移,这里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多地方已经认不出了。”但句中的“斗转星移”并不是用来形容时间,而是用来形容在“那段时间”里社会出现的巨大变化(即“国民党撤军,解放军进城,北平和平解放”),这不合“斗转星移”的词义。
另外,“斗转星移”这个成语所形容的时间段一般都要求比较漫长,通常至少要有几十年。句中所说的“那段时间”,指的是“国民党撤军,解放军进城,北平和平解放”这些事发生的时间段,从引语所出全文可知,这个时间段只有20多天,相对来说,这并不算漫长,因此“斗转星移”的使用也是不合适的。
可以把“斗转星移”改为“天翻地覆”之类的话语。“天翻地覆”形容变化极大,符合这个句子的语境。
编辑:高杰

757#
 楼主| 发表于 2020-1-16 22:22:2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一怼(492
作者:周俊生
蕴藉 yùnjiè

2020114日《人民日报》第20版刊登文章《好诗词蕴藉高尚情操》。文中写道:“好的诗词作品蕴藉高尚情操,凝聚高度思想性和深广人生境界,在诗化语言中追求生命的美学表达。”这篇文章标题中和所引句子中的“蕴藉”一词使用有误。
“蕴藉”指的是言语、文字、神情等含蓄而不显露出来,如“意味蕴藉”,“蕴藉的微笑”。句中说的是包含的意思,“蕴藉”的词义与此不合。另外,“蕴藉”是个形容词,在使用中不能带宾语,但所引这两个“蕴藉”都带上了宾语“高尚情操”,这是把这个形容词当作动词用了,不合其使用要求。
这两个“蕴藉”都可改为“蕴含”。“蕴含”的意思是包含,它是一个动词,合于使用。
编辑:高杰

758#
 楼主| 发表于 2020-1-17 21:02:4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一怼(493
作者:周俊生
纵深 zòngshēn 越发 yuèfā
2020117日《中国青年报》第2版刊登文章《路面塌陷频发:城市的路要让人安心行走》,其中写道:“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向纵深、向地下要空间已然是大势所趋。无论是地铁、地下综合体的修建,还是电网、水管、下水道等基础性公共管网的铺设,地下空间的利用越发充分。”句中“纵深”和“越发”两个词的使用不准确。
先看“纵深”。“纵深”表示的是地域在纵的方向的深度。“纵深”只体现在地域平面上深入的程度,而不表示从地面向地底下的深度,如“向纵深推进”,说的是军队向远离驻地的远处挺进(一般意义上离驻地越远意味着与敌方作战或遭遇敌方袭击的可能性越高),但军队的这种行动只是在地面上而不是在地底下。句中的“纵深”表示的是地底下的意思,这与其词义不合。
再看“越发”。“越发”表示的意思是与过去相比程度加深,有一种递进的意思。“越发”在使用中要求对所描写的事物在前文已有所叙述,或者具有在事理上理应如此的特点。如“老王一向比较瘦,近两年越发瘦了”,其中的“越发瘦”是对前面“一向比较瘦”在程度上的加深。在这段文字中,“越发”说的是“地下空间的利用”的“充分”,但在这段文字之前,并未出现相关的内容(前面“无论是……还是……”中的内容是对“地下空间的利用”的具体描述,与“地下空间的利用”有同位性),这使得“越发”所需要的程度上加深的意义无从体现,“越发”的使用没有理据。
“纵深”的修改,一般当然是改为“地下”即可,但句中已有“向地下”的说法,因此不需要再用“纵深”,可以把“向纵深”连同它后面的顿号一起删去。“越发”则可以改为“越来越”。与“越发”需要在前文基础上才能表现出递进意思不一样的是,“越来越”本身就是一个可以表示连锁倚变关系的结构,因此可以单独使用。
编辑:高杰

759#
 楼主| 发表于 2020-1-18 22:53:4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一怼(494
作者:周俊生
据理力争 jùlĭ-lìzhēng
2020117日《新民晚报》第21版刊登文章《从热词“品牌”的翻译说起》。文中写道:“笔者在德国教授汉语时,就有学生把‘这辆车差点没掉进河里’译成了‘这辆车掉进了河里’。说他意思译错了,他还据理力争不服气。”其中的“据理力争”使用有误。
“据理力争”的意思是按照正确的道理或理由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或正确观点。“据理力争”具有正面性,使用“据理力争”表明作者对行为主体的这一行为是认可的。但在这段文字中,作者已指出行为主体“学生”出现了“意思译错”的错误,也就是说“学生”在这件事上进行争辩是没什么道理或理由的,作者对“学生”的这个行为是否定的,不认为其具有正面性,因此“据理力争”不适合使用。
可以把“据理力争”改为“强词夺理”之类的话语。“强词夺理”的意思是本来没什么道理,硬要说成有道理,这个意思正切合作者在这段文字中的表达需要。
编辑:高杰

760#
 楼主| 发表于 2020-1-19 21:42:2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一怼(495
作者:周俊生
不惑之年 bùhuòzhīnián
2020117日《新民晚报》第23版刊登报道《古稀老翁状告再婚老伴独占房产》,文中写道:“洪老伯和张阿婆是不惑之年牵手的再婚夫妇,将近20年来同住在简陋的老公房里,双方一直感情和睦。……19985月,55岁的洪老伯经人介绍,与52岁的张阿婆结为再婚夫妻。”这段文字中的“不惑之年”使用有误。
“不惑之年”,指的是人40岁。《论语·为政》记载,孔夫子说:“四十而不惑。”指人到40岁时因生活阅历的增加而能够明辨是非,不糊涂,因此后人把40岁及以后若干年称为“不惑之年”。这段文字中的“洪老伯”“张阿婆”两人“牵手”(即再婚)时,前者“55岁”,后者“52岁”,已远远超过40岁,“不惑之年”不能适用。
同样是按《论语·为政》的记载,孔夫子又说过:“五十而知天命。”意思是人到50岁看破世事,做事不再一心谋求结果圆满,因此后人又把50岁及以后若干年称为“知天命之年”。据此,可以把“不惑之年”改为“知天命之年”。
但是,无论是“不惑之年”还是“知天命之年”,都是比较古奥的说法,特别是后者现在已不常用,引语所出全文是一篇通俗的法律知识介绍文章,用语可以简单一点。如果把“不惑之年”改为“半百之年”,让读者一目了然,容易理解,表达效果更好。
编辑:高杰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