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刘海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闻差错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751#
 楼主| 发表于 2020-1-3 22:49:1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每日一怼(479):策动 cèdòng

2020年1月3日《北京日报》第13版刊登文章《电影2019:中国叙事交响和鸣》。其中写道:“在这批国产佳作的策动下,国产影片的入账上升了15%左右,相对引进片占比64%上下,几大档期和全年影市基本摆脱了对好莱坞大片的依赖。”句中的“策动”一词使用有误。

“策动”的意思是策划鼓动。“策动”在使用中要求其行为主体必须具有思维和行动能力,因此其行为主体必须是人。句中“策动”的行为主体是“国产佳作”,但“国产佳作”是一种事物,不具备思维和行动能力,无法产生“策动”这样的行为。因此“策动”的使用是不合适的。

可以把“策动”改为“驱动”或“推动”。与“策动”的行为主体只能是人不一样的是,“驱动”和“推动”对行为主体的要求宽泛得多,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事物。(作者:周俊生)

编辑:吴悠

752#
 楼主| 发表于 2020-1-4 21:24:4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每日一怼(480):字里行间 zìlĭ-hángjiān

2020年1月4日《解放日报》第6版刊登文章《一代知识人的精神蜕变》。其中有这样一个句子:“这里既没有全力打拼、终成正果的励志故事,也没有浮华世界的纸醉金迷,有的只是‘虚构室’‘非虚构室’‘反虚构室’‘黑厅’及‘软厅’这些非实体、寄寓在字里行间中的文本空间。”句中“字里行间”的使用有误。

“字里行间”指的是字句中间,常常可以指代整篇文章甚至整部书。“字里行间”是由“字里”和“行间”两个并列的结构组合而成,而它们又是各自由“字”“词”和方位词“里”“间”组成,其中“里”和“间”即是表示方位的,但句中在“字里行间”后又加上 一个方位词“中”,这造成了表意的重复。

“字里行间”可以继续使用,但需要把它后面的方位词“中”删去。(作者:周俊生)
编辑:吴悠

753#
 楼主| 发表于 2020-1-5 22:00:3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每日一怼(481):持重 chízhòng

2020年1月5日《新京报》第2版刊登文章《定点清除伊朗名将,特朗普为何此时动手?》文中有一句话写道:“苏莱曼尼事件发生在2020年开年,也预示着,外部因素极可能会在2020年美国大选当中发挥比以往更加持重的作用,也值得更多关注。”句中的“持重”一词使用有误。

“持重”的意思是谨慎,稳重,不浮躁。“持重”一般用来形容人的性格脾气,如“老成持重”。句中说的是具有重大的意义、作用和影响,“持重”的词义与作者要表达的意思不能切合。

可以把“持重”改为“重要”之类的词。(作者:周俊生)
编辑:吴悠

754#
 楼主| 发表于 2020-1-6 19:43:5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一怼(482
家庭主妇 jiātíngzhŭfù
作者:周俊生
202016日《文汇报》第8版刊登文章《“翻案”文章须基于事实》。文中写道:“因他的作品不合时代需要,画作没有市场,妻子钱氏又是家庭主妇,家庭收入只有每月救济金9元,加上郑在居委会工作每月津贴8元,一共仅17元维持生活。”句中的“家庭主妇”使用有误。
“家庭主妇”的意思是家庭里的女主人,一般指家庭里面管理和操持家务的女主人。句中说中的是“妻子钱氏”没有在家庭外就业因而没有收入,这个意思不能用“家庭主妇”来表示。
应该把“家庭主妇”改为“家庭妇女”。“家庭妇女”指的是在家庭里从事家务劳动而未参与社会就业的妇女,由于家务劳动通常没有计酬,导致她们没有工资收入,正合于句中的表达需要。
“家庭主妇”和“家庭妇女”虽只有一字之差,但表达的意思是不一样的。前者强调的是使用主体在家庭中的地位不低,后者则表明使用主体没有收入,同时它还向读者暗示使用主体在家庭中的地位不高。需要注意的是,“家庭主妇”与在外就业在逻辑上可以相容,一个女性如果是“家庭主妇”,并不意味着她就是没有收入的人,因此把这个概念用在句中是不合适的。
编辑:冯梦玉

755#
 楼主| 发表于 2020-1-7 10:56:4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一怼(483)


履历 lǚlì


2020年1月7日《文汇报》第6版刊登报道《戈恩“跑路”也没那么传奇》。文中写道:“此次逃亡事件中,戈恩在保释期间所使用的手机中并没有留下任何有关逃离准备的使用履历。”句中“履历”一词使用有误。

“履历”指的是个人的经历。“履历”只能用于人,句中将其用来表示“手机”中留下来的相关通话材料,这不合其词义。

可把“履历”改为“记录”之类的词。

另外,《现代汉语词典》为“履历”提供了两个义项,其中第二个义项是“记载履历的文件”,并举例“请填一份~。”先不讨论在释文中直接运用被解释的词,这样释词是否合适,更重要的是这个义项是不能成立的。在现实生活中,也许有人会说“请填一份履历”,但这个话本身是不严谨的,实际上言说者要求的是“请填一份履历表”。严谨度不够的话,本身就不能作为词典的书证,更不应该为此而立下一个专门的义项。严格地说,“履历”只有一个义项,就是指个人的经历,《现汉》所列的第二个义项应该删去。



编辑:冯梦玉

756#
 楼主| 发表于 2020-1-7 22:40:3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标题未改:公关稿(一定要在13.05发)


编辑:冯梦玉

757#
 楼主| 发表于 2020-1-8 15:28:1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一怼(484)

活跃huóyuè 故事 gùshì

作者:周俊生

2020年1月8日《解放日报》第8版刊登报道《“逃跑大戏”远未结束》。文中写道:“虽然日产前董事长戈恩已逃回故国黎巴嫩暂获自由,但是相关角色仍在活跃,故事远未结束。”句中“活跃”和“故事”两个词的使用有问题。

先看“活跃”。“活跃”的意思是行动活泼而积极。句中说的是行为主体“相关角色”在围绕着“日产前董事长戈恩已逃回故国黎巴嫩暂获自由”这件事在从事各种行动,“活跃”的词义与此不合。另外,“活跃”是一个形容词,句中的“活跃”接受了副词“在”的修饰,但只有动词才可以这样用,因此句中是把“活跃”这个形容词当作动词来用了,也不合其使用要求。

再看“故事”。“故事”指的是真实的或虚构的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故事”在指真实发生的事情时,一般用来指已经结束,并与讲述时间有一定间隔的事情,正在发生、尚未结束的真实事情不能称为“故事”。句中说的是“日产前董事长戈恩已逃回故国黎巴嫩暂获自由”这件真实的事情,但按作者说法,这件事情“远未结束”,既然如此,“故事”就不能适用。

综上,“活跃”可以改为“活动”。当然,如果忽略“活跃”和“活动”在词性上的区别,用“活跃”来描写“相关角色”的活动也是能够搭配的,但两者仍有不同,“活动”是对“相关角色”状态的叙写,而“活跃”则是形容“相关角色”活动状态的形容语。当然,如果保留“活跃”,还须把“活跃”前的副词“在”改为“很”。“在”和“恨”在这里都是副词,但前者只能和动词搭配,后者只能和形容词搭配。

“故事”则可以改为“事情”“事件”之类的词。“事情”指社会上出现的各种情况,“事件”则指不平常的大事情。这两个词在词义轻重上有一定不同,可根据作者对“日产前董事长戈恩已逃回故国黎巴嫩暂获自由”这件事性质的判断来选择使用。



编辑:冯梦玉

758#
 楼主| 发表于 2020-1-9 19:59:4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一怼(485)



漫漶mànhuàn

作者:周俊生



2019年12月29日《南方都市报》第10版刊登报道《路内:以〈雾行者〉再次唤回青春的灵魂》,其中有一个句子是:“那是中国洪水最严重的一个年份,青年时代人总会想不开,我就看着大水漫漶的农村,只有屋顶露出水面,猪在屋顶上待着。”句中的“漫漶”一词使用有误。

“漫漶”指的是文字、图画等因磨损或浸水受潮而模糊不清,如“字迹漫漶”。句中的“漫漶”说的是“洪水”中“大水”肆虐时在“农村”大地上呈现的局面,这与其词义不合。实际上,“漫漶”的使用主体只能是呈现于纸上的文字、图画之类,而不能是“大水”。句中的“漫漶”,其使用主体为“大水”,也与“漫漶”的使用要求不合。

可把“漫漶”改为“泛滥”“浸泡”之类的词。



编辑:冯梦玉

759#
 楼主| 发表于 2020-1-10 20:14:1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一怼(486)


以便yĭbiàn


作者:周俊生


2020年1月10日《解放日报》第8版刊登报道《美国伊朗临崖退步:大战虽免,紧张仍在》。文中写道:“特朗普政府不愿与伊朗冲突升级的另一个原因是,以便让美军专注实施国家的国防战略,即集中力量投入与中国和俄罗斯的大国竞争。”句中的“以便”使用有误。


“以便”是一个连词,用以连接一个目的复句中表示行动和其目的的关系的两个分句。如“政府要不断推进简政放权,以便企业和民众办事。”使用这个句子,要求“以便”前后的两个分句是表示行动和目的的内容,以此形成一个复句。但上引句子的结构“……原因是……”表明,这是一个单句,“以便”的使用没有依据。


客观地说,下文“让美军专注实施国家的国防战略……”可以视为上文“特朗普政府不愿与伊朗冲突升级”这一行动的原因,两者构成行动—目的的关系,但“特朗普政府不愿与伊朗冲突升级”在这个单句中表现为只是“另一个原因”的定语,不能直接与下文建立起对应关系,因此“以便”的使用是不合适的。


一般地说,可以删去“以便”,同时宜在“让美军……”之前加上“要”或者“能够”“可以”之类的能愿动词。但也可以把“特朗普政府不愿与伊朗冲突升级”从目前只是“另一个原因”的定语这个束缚中解放出来,即删去“另一个原因是”(包括它前面的结构助词“的”),这样,这个结构就成为句子的主要成份,整个句子的结构也表现为复句,“以便”的使用就是可以的了。


编辑:冯梦玉

760#
 楼主| 发表于 2020-1-11 21:12:5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一怼(487)


编写biānxiăn 征收 zhēngshōu


作者:周俊生


2020年1月11日《解放日报》第5版刊登文章《中古时期的江南,令人刮目相看》。文中写道:“此外,政府还要统计户口、编写户籍、征收赋役、规范市场、提升学校教学质量等,方方面面都要进行管理。”句中“编写”和“征收”两个词使用不妥。

先说“编写”。“编写”指的是对现成的材料加以整理,写成书或文章,也指进行虚构创作。“编写”在这个句子中的指向对象是“户籍”,但“户籍”不是书或文章,当然更不是虚构类的创作结果,因此“编写”不能和它搭配,这个词在句中的使用不合适。

再看“征收”。“征收”指的是政府依法向个人或单位收取。“征收”的指向对象必须是钱款以及实物等,它们都有具像的特点。句中“征收”的指向对象是“赋役”,但“赋役”是个合成词,意为赋税和徭役,但其中的“赋税”是具像的,可以和“征收”搭配,“徭役”却是抽象的,不能和“征收”搭配,这就决定了“征收”不能和“赋役”搭配,

一般地说,可以把“编写”改为“登记”,行为主体“政府”面对“户籍”需要做的是把有关事项记载在特备的表册上供查考,因此对“户籍”合适的支配语是“登记”。但是,在这个句子中,改正后的“登记户籍”(或者改正后的“编写户籍”)和“统计户口”并列在一起,如果宽泛一点理解,前者可以包括在后者之中(“统计”离不开“登记”),一般不必并列使用。因此,更合适的修改是直接把原文中的“编写户籍”删去,留下“统计户口”即可。

至于对“征收”的修改,要求改用的词必须同时可以支配“赋”(赋税)和“役”(徭役)两个方面,但现代汉语中没有这个现成的词。可以把“征收赋役”改为“征税用役”或“征税派役”之类的话语。



编辑:冯梦玉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51La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