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刘海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闻漫画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701#
 楼主| 发表于 2023-1-8 23:39:1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陶鹏辉

702#
 楼主| 发表于 2023-1-10 22:27:2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2023年1月1日--1月8日 新闻漫画
新华日报
【一间房几个价?消费者对预订平台的解释为何不买账】
漫·议 | 同房何以不同价?
近日,有网友在使用某平台预订酒店时发现,在日期、房型相同的情况下,三台手机竟显示出了三种价格,最高价和最低价相差476元,“大数据杀熟”又冲上热搜。
近年来,互联网“大数据杀熟”问题频现。平台根据消费者的偏好、交易习惯等特征实行有差别的价格政策,以达到利润最大化,明显违背了《个人信息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相关规定。遏制平台杀熟现象,关键在于监管部门及时介入,破解消费者面临的取证难、认定难问题,依法惩戒违法违规现象,及时督促违规者加以改正,以实际行动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新华日报
【乱刻4字被罚12万,怪谁?】
漫·议|乱刻4字被判赔12万余元,怪谁?
近日,由最高人民法院与有关方面共同主办的2022年度“十大案件”候选案例公布,其中一起针对生态破坏的公益诉讼案格外引人关注。陈某平在贵州梵净山景区旅游过程中,不顾其他游客提醒劝阻,执意在石壁处刻留“丽水陈国”字样,经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被人民法院终审判决支付各项修复及赔偿费用共计12万余元,并就其违法行为在国家级新闻媒体上向社会公众赔礼道歉。
多年来,一些游客在旅游风景区刻上诸如“到此一游”文字、图画,饱受诟病,成为一道非常败兴的“风景”。近几年来,随着治理力度的加大,这一现象虽有所改观,但每隔一段时期又死灰复燃。究其原因,还是处罚力度太轻,违法成本低。如,有游客用木棍在陕西龙洲丹霞地貌景区红砂石上刻字,尽管对景区造成了不小的破坏,涉案人员也只是受到罚款200元处理;一些景区虽将不文明旅游者列入“黑名单”,但对一些执意乱刻乱画者触动并不大。
文物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创造的具有文化价值的财富遗存,是美好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景区历史古迹上乱刻乱画,不仅有碍观瞻,而且对景观美学功能造成了不可逆的价值损害,必须予以严惩。这次,贵州梵净山景区当地检察机关对陈某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让故意破坏文物、损害生态环境者承担巨额文物修复费用、勘察设计费以及惩罚性赔偿金,创新了治理思路,具有较强的指导和警示意义。只有依法重判、重罚,罚到肉疼、心疼,才能让乱刻乱画者汲取教训,以儆效尤;只有责令乱刻乱画者通过媒体向大众公开道歉,才能警醒社会公众摒弃随意刻画陋习,营造文明旅游新风尚。

义乌商报
【私家车开上高铁站台接人?西安铁路回应】
“贵宾”之“贵”公平吗?
1月1日,西安北站,一辆路虎私家车开上高铁站台接送乘客,由铁路工作人员引导放行。这辆私家车为什么能开上其它社会车辆不能进入的高铁站呢?西安铁路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回应称,这是“贵宾优行服务”,拨打服务热线电话可预订,收费标准为每人每次500元。这正是:
优行服务待贵宾,私车专人真殷勤。
看客下菜只认钱,普通旅客好寒心。

新华社
【10部门联合部署2023寒假儿童关爱服务活动】
全国妇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共青团中央、中国关工委等10部门日前印发通知,联合部署开展“把爱带回家——暖童心护成长”2023寒假儿童关爱服务活动。
通知指出,各地各部门要突出主题开展宣传教育,采取云参观、云阅读、云观影、云展示等方式,组织开展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少年儿童心向党”主题宣传教育活动。要抓住节点广泛普及家教知识,通过开设线上家长课堂、专题讲座、咨询服务等,面向家庭集中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帮助家长强化家庭教育主体责任,科学合理安排儿童寒假学习生活,加强假期亲子陪伴,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生活学习习惯,筑牢儿童安全健康屏障。
通知要求,因地制宜开展关爱服务活动,广泛动员巾帼志愿者等爱心力量,与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等建立帮扶对子,就近就便为他们提供关护照料、学业辅导、爱心陪伴等关爱服务。通过发挥公益慈善平台作用,集中创设一批面向特殊困境儿童的关爱帮扶项目,为特殊困境家庭送爱心健康包。

新华日报
【中学给优秀学生发猪肉和鱼当年货】
漫·议|奖励中学生鲜肉活鱼,该咋看?
1月7日,安徽阜阳一中学给优秀学生发猪肉和鱼当奖品,校方透露,今年发了近2万斤鲜猪肉。
用鲜肉活鱼做奖品,让优秀学生“一人获奖全家享受”,充满了传统的年味,这个做法很有创意,也很吸引眼球,想必也会给孩子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不过,也有人认为这样做有些哗众取宠。现在学校各种奖项很多,如何提高奖项的含金量、吸引力、激励值,倒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新华社
【(经济)春运首日全国发送旅客3473.6万人次】
记者8日从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春运工作专班了解到,1月7日(春运第1天,农历腊月十六)全国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共发送旅客3473.6万人次,环比增长11.1%,比2022年同期增长38.9%。
具体来看,
铁路发送旅客601.8万人次,环比增长13.2%,比2022年同期增长18.4%。
公路发送旅客2735万人次,环比增长11.1%,比2022年同期增长46.9%。
水路发送旅客39.2万人次,环比增长7.8%,  比2022年同期增长7.4%。
民航发送旅客97.6万人次,环比增长1.4%,  比2022年同期增长24.9%。
全国高速公路流量3210.3万辆次,环比增长0.4%,比2022年同期增长9.8%。

新华社【小寒】小寒至

来源:曹一漫画(公众号)

编辑:马源

703#
 楼主| 发表于 2023-1-16 23:21:5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吴漫

704#
 楼主| 发表于 2023-1-17 22:27:3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漫无边际——芦泰斌漫画作品欣赏

不断发现新的创作空间,让更多的人接触漫画、了解漫画、喜欢漫画!
  漫无边际  
漫画创作26载有感
芦泰斌
漫无边际,是我绘制水墨漫画时常用的一方印章。在我看来,漫画的创作范围,就像这方印章一样,应该是无边无际的。
1996年,在漫画家顾培利老师的引领下,我开始了漫画创作。1998年,我的作品第一次在《辽宁青年》杂志发表,我备受鼓舞,随后的创作热情可以用热火朝天来形容。在2000至2015年期间,最多的时候,一个月能有十二组我的漫画作品在全国各级各类报刊杂志上刊载。然而从2012年起,我就已经不满足于单幅漫画、四格漫画、卡通连环画的创作,开始追求更广阔的天空。

很多人都觉得漫画不过是一个小画种,但我不这样认为。在我心里,我始终坚信“没有小画种,只有小画家”。作为一名漫画家,思路要经常调整,眼界要不断开阔。近些年,我的漫画创作范围越来越广,表现形式也愈发多样,尤其热衷于创作以漫画元素为主的文创产品,比如漫画折扇、书签、泥偶、帆布袋等,还有以漫画为主的形象设计、产品包装设计等。
漫画书签、帆布袋、折扇
逢年过节时,亲手绘一幅漫画年历或是有趣吉祥的“漫年画”,再配上春联赠与亲友,更是别有一番漫漫情趣,也更加受人们的喜爱。
手绘春联、年历

这些尝试,让我的漫画不但在内容上更加广泛,而且在用途上也有了进一步延伸,既保留漫画的艺术性,又增加实用性,使漫画更贴近人们的生活。我也因为想要不断地尝试,所以始终保持着对漫画创作的高度热爱和新鲜感,激励自己不断自我调整、自我充实、自我提升。

这些尝试会带给我怎样的未来?我不知道,唯一能够确信的是,我不会停止思考、不会裹足不前,相反,我还要不断发现新的创作空间,让更多的人接触漫画、了解漫画、喜欢漫画!
人到中年
放下手机
扬长避短
曹冲无计
file:///D:\系统缓存\ksohtml19176\wps18.png
“黑旋风”不敌黑旋风

入迷

马都不认识,
也敢说自己是伯乐

失衡

寻隐者不遇

子曰

漫笔定场诗

- 漫画家简介 -
芦泰斌 1978年生,民盟盟员,中国新闻漫画研究会会员,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漫画家协会理事,河南省焦作市美术家协会理事、漫画研究会副会长,焦作市解放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焦作师专美术学院特聘讲师。

来源:讽刺与幽默报

编辑:吴漫

705#
 楼主| 发表于 2023-1-30 00:27:5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吴氏垂心

706#
 楼主| 发表于 2023-1-31 20:26:3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张铭麟

707#
 楼主| 发表于 2023-2-5 22:37:4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张铭麟

708#
 楼主| 发表于 2023-2-10 20:21:0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马源

709#
 楼主| 发表于 2023-2-10 20:22:3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马源

710#
 楼主| 发表于 2023-2-11 22:11:0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法国争议杂志《查理周刊》,漫画讥讽土叙大地震引众怒
法国讽刺杂志《查理周刊》(Charlie Hebdo)发表一幅以土耳其大地震为主题漫画,然而他不是在关心,而是继续拿战乱在讽刺,引发了众多愤怒。令原先声援查理周刊的人们也感到失望。
这是周刊漫画家Pierrick Juin画了一片摇摇欲坠的建筑物,四周是瓦砾与残骸,然而标题竟是:“不需要再派坦克。”他隐含的意思可想而知。
多数网友都感到愤怒,指这幅漫画嘲笑了两国数百万人的悲剧,“令人作呕”、“可耻”、“令人反感”、“仇恨言论”。


名叫萨拉•阿萨夫 (Sara Assaf) 的女士撤回对该杂志的支持,她留言“我不再是查理(Je ne suis plus Charlie)”。
2015 年1月7日,查理周刊办公室遭到盖达组织严重枪击,造成12人死亡。起因与他们长期讥讽伊斯兰信仰。许多人表示媒体自由,以“我是查理”(Je suis Charlie)做为声援口号。
然而这一次,查理周刊遭到相当多的批评,以及关于什么是言论自由的辩论。
一位网友表示“在你们受伤时,我们和你在一起。但现我们经历的是天灾!不,这不是幽默。”
美国穆斯林学者奥马尔•苏莱曼 (Omar Suleiman) 说:“嘲笑成千上万穆斯林的死亡,这真是完全失去人性。”
并指出,在2015年的查理周刊袭击事件后,许多土耳其人表达对查理周刊的声援,却遭到这般蔑视的回报。

来源:中时新闻网

编辑:马源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