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编辑学案例

[复制链接]
701#
发表于 2023-1-16 23:17:2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一周创意版面(1月9日—15日)
地方两会

解放日报











年味










大连晚报


北京晚报


制图













江南都市报


新京报









南方都市报







新闻晨报





来源:编前会
编辑:吴漫

file:///D:\系统缓存\ksohtml10960\wps32.png


702#
发表于 2023-2-10 20:19:1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马源

703#
发表于 2023-2-12 21:31:1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马源


704#
发表于 2023-2-27 09:56:5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ChatGPT等AI润色作品激增,美国知名科幻杂志《克拉克世界》停止接收投稿
据英国《金融时报》和《卫报》2月22日消息,美国知名科幻杂志《克拉克世界》(Clarkesworld)近日宣布停止接收投稿,原因是AI生成的稿件氾滥,导致编辑团队不堪重负。该杂志称,2月已收到500多篇由ChatGPT等程序编写或润色的投稿。

该杂志创办人兼总编尼尔·克拉克(Neil Clarke)在博客文章中指出,《克拉克世界》每个月一般会收到10篇左右的剽窃稿件,但在ChatGPT于去年底开放给公众之后,拒稿率迅速攀升,今年1月杂志共拒绝100份来稿,还禁止这些“作者”再次投稿,但2月到目前为止就已封杀超500位“作者”。

克拉克指出:“我担心这一渠道将导致新作者与国际作者面临更多阻碍,短篇小说需要这些人。”克拉克称,尽管停止接收投稿是极端举措,但直到发现解决方案前,《克拉克世界》不会考虑接收投稿,“我们会重新开放,但没有设定日期”。


来源:界面新闻
编辑:陶鹏辉

705#
发表于 2023-3-12 19:55:3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一周创意版面(3月6日—12日)

机构改革


新京报


三八节


新快报




制图




珠江时报


新京报




南方都市报



华商报


新闻晨报



每日商报



来源:编前会

编辑:吴漫

706#
发表于 2023-3-19 23:15:2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一周创意版面(31319日)






























编辑:吴氏垂心

707#
发表于 2023-4-3 10:04:5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视频 | 科技要创新科技期刊也要与时俱进 编辑理论与实践研修班在渝开班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记者 伊永军)科技期刊不仅扮演着推动科技知识信息传播的重要角色,也反映出一个国家科学技术的整体水平,为科技创新提供有效借鉴。2023年3月28日-31日,科技期刊“青年编辑理论与实践研修班”(第一期)在重庆举行。来自全国28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500余名期刊编辑齐聚一堂,共同推动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培养高水平办刊人才。
此次研修班由西部科技期刊联盟主办,重庆市科技期刊编辑学会、重庆市期刊协会承办。研修班围绕国标《学术论文编写规则》修订、地图使用与语言文字规范,以及ChatGPT对科技出版带来的伦理挑战等热点问题,邀请6位权威专家作专题培训。
《学术论文编写规则》修订组成员陈浩元、张品纯详细分析了国标修订情况及主要内容,以及相关国标关于学术论文、科技期刊的标准规定;中宣部出版物质量监督检测专家韩云波、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规范与标准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范林从实际工作出发,结合典型案例,分别就语言文字规范和地图使用规范给线上线下的学员们上了一堂生动精彩的大课;市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温相勇做了题为《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出版高质量发展》的报告;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刘海明教授结合对话机器人ChatGPT在新闻出版业应用的现状以及业者对这个程序的期待与担忧,从应用伦理角度进行分析。
此次研修班为期四天,专家们的授课主题鲜明,时效性强,内容高度契合行业热点,广受学员好评。此外,研修班期间还组织了一场科技助力期刊发展沙龙和两场交流讨论。
重庆市科协科学技术创新部部长段勇表示,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和信息传播方式的变化,科技期刊也正面临不断变革和创新,编辑人才也需要不断学习和适应新的标准、技术和趋势,以更好地服务于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本次研修班为办刊人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和交流平台,旨在培养一批符合时代形势、国家需要、科技进步和人民需求的高层次编辑人才队伍,为推动出版强国和科技强国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来源:华龙网
链接:https://news.cqnews.net/1/detail/1091437982819540992/web/content_1091437982819540992.html
编辑:屈妍君

708#
发表于 2023-4-9 13:43:2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一位资深媒体人标题修改16例分享

切磋|无论屏读纸读,稿子没个好标题,谁会往下看?
◎作者:沐刃
★全文3320字,阅读大约需要16分钟。
当编辑需要磨砺的功夫很多,但是,制题应该是其中重要一项。
标题是什么?是“题好一半文”,是对读者“第一秒”的吸引力,是他继续往下“屏读”的按钮与“纸读”的触媒……
把标题做好,需要方法与耐心,积累与素养,以及永不知足的尝试与自我否定。
轮值晚班早已出班,检视一下自己改过的标题,还不算少。
这里选择若干(16个),并以前后对比的方式呈现,仅仅是抛砖引玉!改题的立场、理由或感触,我以“旁白”的方式体现。
移动端与报纸端,两端的标题风格和讲究,是不一样的。再者,做标题是不可能有标准答案的。
当然,这些改之前的标题,事实上都没有错,只是感觉缺了“最后一厘米”。尤其是,我改的标题也不一定行,只是方向应该是可取的。
1.原题:X乡市:一线监督实现“三保”打好春耕“主动仗”
改题:下烟叶大棚、问农资真假、督水利建设……X乡市纪委这波帮农护农操作必须要赞
(旁白:见网题有个优势,不太受字数限制。于是,舍弃原题的虚指,即需要读者去猜的信息如“三保”“主动仗”等,不爽!改为用如何监督的三个动词“下”“问”“督”加场景来细化,最后给个鲜明态度)
2.原题:帮到了痛点上,定制到心坎上
改题:一趟免费公交便利八千员工(主)
(旁白:此为见报题,原题的短板在于虚多了,实不够,“痛点”是啥,为何到了“心坎上”,光看题不知道,几乎变成了评论题。不行!于是,从稿件里提炼出主要事实。改题时增补了2个副题:XX高新区定制通勤专线,解决湘江智谷片区企业员工通勤难题;早晚高峰每半个小时一趟,线路总长度约10公里,全程仅需20分钟)
3.原题:省人大常委会决定任命20位省政府组成部门负责人
改题:湖南任命20名“厅官”
(旁白:此为见报题。大样上还是原题(明显太长了,字体被压扁挤在有限空间里,难受!),虽然无比正确,但是,对读者用户不够友好,信息模糊而生涩,这是人为地导致信息拐弯,还拐远了,何不直接告诉读者,就是20名“厅官”?)
4.原题:清明假期免费通行,避堵攻略请您收好
改题:免费通行一天,出行注意避堵
(旁白:原题的核心信息不清晰,到底免几天啊?不能缺!其二,“避堵攻略请收好”,不如做减法,改成“出行注意避堵”。见报时还跟责编商量,加了个引题,旨在增加信息量:今年清明假期,预计4月5日全省高速流量为350万辆次)
5.原题:2023年赛迪创新百强区榜单发布,长沙5区上榜
改题:长沙5区上榜2023赛迪创新百强榜,其中三区有进位(见网题)
(旁白:贴近性是搞新闻天然追求。原题把“长沙5区上榜”放后面,不答应!换到前面来,且把这次进榜的新变化拎出来,“其中三区有进位”,所谓变动出新闻嘛)
6.原题:“小镇做题家”李波:让“好玩”振兴乡村
改题:从非洲到浙大再到捞刀河,安徽小伙选择长沙玩马戏创意文旅(见网题)
(旁白:“小镇做题家”身份与稿件主旨太远,且概念并不新鲜了,舍弃。受访对象创业的经历比较奇特,本身有悬念,就用这些了!——变成标题的前面一句。再者,让“好玩”振兴乡村,这种悬念式表述虽有意思,但,直接说出来不好么?“安徽”两字也不是白加的,说明外地人纷纷选择来长创业,这不正说明,长沙的营商环境在不断优化么?)
7.原题:2023长沙国际名品博览会开幕,这么多优质品牌,总有一款是你喜欢的
改题:想买国际名品国潮精品国货优品?2023长沙品博会帮你“约”来了不少!(见网题)
(旁白:还是虚不如实。原题里“这么多优质品牌”,不如告诉读者具体一点;然后,一个“约”字,化冷冰冰的“开幕”二字,为主动服务市民,感觉是否有点温度了?)
8.原题:生态胜地邀你来打卡,石燕湖稻草人艺术节4月1日开幕
改题:巨型稻草人,3米高恐龙,稻草金字塔……都快备好了,石燕湖稻草人艺术节4月1日起等你打卡(见网题)
(旁白:同理,虚不如实。把稻草人艺术作品提几个出来,就行了)
9.原题:做了一件小事,没想到有“如此大的回应”
改题:我只是做了件小事,被老人“反向感动”了
(旁白:此为见报题。是本报一条后续报道的标题。原题引用了当事人的一句话,思路不错,但把稿件中一个更有兴奋度的点忽略了,即,这位大雨中打伞、耗费20分钟陪老人走了800多米、把老人送回家的“最美陪伴者”张婷,说她自己被老人到报社致谢的举动感动了,“反向感动”,咦!好概念啊,就用这个点)
10.原题:小善举,大温暖
改题:每个人都能成为“打伞人”。
(旁白:一直坚持认为,评论标题一定要观点鲜明并新颖。此评论原题可以说是通用标题,虽然“小”和“大”形成了某种对比,但是,处处可用,时时可用,不好。我在跟评论员电话沟通十分钟之后,终于从文中找出一个点,他也认同,于是,改题就用它了,而且,新鲜得很!次日采前会上此题亦获赞)
11.原题:全球演出汇聚长沙,40场国际重磅演出即将来袭
改题:在长沙听世界,安排!
(旁白:此为见报题。根据文中一句话,做成互动式标题。简明、扼要,又趣味横生)
12.原题:大美乡村引客来(主)
改题:桃花红梨花白,一切都是刚刚好!你不抽空去大围山镇楚东村走走?(见网题)
(旁白:虚不如实。乡村是哪里?大美,美在哪?不如呈现引人场景,我根据配图信息,改为“桃花红梨花白,一切都是刚刚好!”其二,改成互动式祈使句,说不定读者就被打动了)
13.原题:课堂搬进花田,浏阳这所学校劳动教育花样百出
改题:每个学生摘朵油菜花,老师手把手教他们认花的结构……这样的劳动教育太赞了!(见网题)
(旁白:少概述,多细节,这也是制题屡试不爽的办法)
14.原题:借酒消愁、超员载学生、停车“打卡”?罚!
改题:“借酒消愁”后驾车上高速,这位鲁莽帅锅的操作后果严重了……
(旁白:此稿讲的是3月31日,湖南高速警察通报“春季守护行动”中查处的3起典型违法案例。原题把3起案例揉进一个题,会给人错觉。制题不宜求全,放大一个呗。于是,依循第一个案例的具体情况得题,“后果严重了”的表述,旨在增加点网感)
15.原题:专业技术人员占到招聘计划七成  
改题:长沙智造强劲 企业揽才升级
(旁白:此稿为2日头版头条。原题有点突兀,没头没脑的。责编改为:长沙智造引领招聘步入“技术流”,进了一大步,提炼出了新闻点;但我以为,与头条的分量还不太匹配,忽视了一个最大的前提,为什么会出现这个趋势。于是,我在其基础上,改成见报题)
16.原题:三一集团发放575张“万亿市值纪念券”,每张可兑换奖金100万元
改题:许下万亿豪情,催生百万富翁
(旁白:标题应该高度浓缩,最好抓出新闻点。此稿为5日头版倒头条,原题只是告知一个事实,而且是一个企业的事实,价值肯定不高,还有公司新闻嫌疑,不行,改!我注意到稿件里一句话,“财富神话的背后,是一段段关于承诺兑现的故事,也是一个个企业与员工相互成就的故事”,于是,提炼出见报题,把原题变成副题,以补充信息)
最后,容我再梳理一下几点体会,也可以视为方法论。一孔之见,仅供参考!
◎虚实。
标题的作用是什么?提示稿件信息,评价新闻内容,吸引读者注意,等等。那么,实题肯定强于虚题,即虚不如实。第1、2、4、6、8、12、13、14题等,都是这个意思。
◎拉近。
第5、7、11、12题,都存在需要通过制题把空间距离或心理距离拉近的问题,以增进贴近性与关注度。
◎软化。
第3题就是过于严谨,硬梆梆的,工作位十足,读者第一眼却并不明白。第11题原题也硬,没有一点情感与温度。
◎长短。
见报题,如稿件安排在正版,标题字数最好控制在7-12个字(如第2、3、4、10、11、15、16题);如稿件进抽屉,标题讲究也差不多(太短也不行,3-4个字则浪费了空间),否则在版面上均无法妥善安放;见网题,则基本不受字数限制,但是,也不是直接往上堆字,要讲究信息量或技巧或互动等。
◎新鲜。
人天生对新鲜事物好奇,敏感。那么,稿件里如果有新鲜概念、观点等,标题一定要充分利用。譬如,第9、10题中的“反向感动”,“打伞人”。
◎平白。
做标题不要装,似乎一定要高大上,才有水平。干新闻就是传播信息、观点,平白是一种标准,一种追求,也颇受读者喜欢的,平白如话的标题,是帮读者节省时间。如第7、8、11、12、13、14题,都是。
◎沟通。
沟通不会是无效劳动,有时候多与记者(评论员)沟通,可以在思维碰撞过程中,一起寻找到最佳制题点。譬如第10题。

来源:长江传媒研究

编辑:邓秋雨


709#
发表于 2023-4-9 20:47:3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一周创意版面(43—9日)
制图


新京报


南方都市报


华商报


每日新报


威海晚报


来源:编前会
编辑:邓秋雨

710#
发表于 2023-4-16 20:31:1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张志安:做好短视频,不能盯着“新黄色新闻”

19世纪末,美国两位著名报业大亨威廉·赫斯特与约瑟夫·普利策的竞争掀起了一股黄色新闻的浪潮,彼时的美国社会被那些虚假的、煽动性、刺激性的报道所充斥。

100多年后的今天,由黑底黄字做标题、惊悚音乐做背景、一句不痛不痒回应做采访所构成的新一轮黄色新闻浪潮正在短视频平台卷土重来。

不知道在短视频平台上,你是否刷到类似这样的新闻视频, 它们大多带有一句当事人标志性的采访:

形式上它们简短快捷、批量生产、流量至上。

这类新闻往往在标题上做足了功夫,标题即内容,少则一行,多则四五行,原则就是能在3秒内看完的内容绝对不拖到5秒钟。

它们通常采黑底黄字或者黄底黑字的配色,用加大加粗后的字体贴满屏幕,一股浓浓的“牛皮癣广告”风扑面而来,布局格式一言难尽。加大号的煽动性标题和刺激性的撞色搭配,让打开视频后的观众仿佛置身于不可描述的低俗网站,怎一个“土”字了得?

内容方面,它们从搞笑、娱乐到血腥暴力无所不有,但新闻的6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大多只占一两样。

可以说,大多数内容毫无营养,几年前的新闻也能拿出来重新发一遍,观众看完后不知所云,甚至有的是自导自演的假新闻。

对于这类新闻而言,事件的细节不细节不重要,只要观众能笑的点上一个赞,那么这条新闻就算成功了。

什么样的内容是“新黄色新闻”?

我们来举几个例子,例如:

这样一条视频全程大约只有10秒钟,内容被标题一句话概括,经各大蓝V转发后,点赞高达六七千;

一条17秒的视频,没头没尾不知所云,轻松获得15万点赞。

此类视频存在的最大意义或许就是博观众一笑,虽然不能给观众提供仍何有价值的信息,但好歹标注了时间地点,具有一定的新闻性。而下面这些视频则连最起码的新闻性都不具备,有的甚至旧闻当新闻发,比如:

一条没有标注时间地点,普普通通的哄孩子视频被当做新闻发出,轻轻松松收获15万点赞

下面这条更为离谱:

一条槽点满满的视频被各大媒体转发,但后经求证发现是两年前的消息,而并非近期发生。
还有一些摆拍编造的事件也能收获大量点赞,例如:阜阳敏姐”摆拍“家暴”视频;资助老人3000元,摆拍后收回2800的伪慈善;“史上最凶班主任”竟是cosplay.......

为什么没营养的新闻越来越多?

黄色新闻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末的美国,美国的“黄色新闻”(Yellow news)不等同于我国语境中的黄色(色情)新闻,它是煽情新闻的一种美国化表达,只是因为当初《世界报》和《新闻报》竞争,抢夺以“黄孩子”为主角的连载漫画的作者群,故把以这两个报纸为代表的新闻报道类型(煽情新闻)称为黄色新闻,这类新闻中包括性的煽情,也包括暴力煽情、政治煽情和伪科学煽情。

“黄色新闻”的这种处理手法,主要目的是刺激人们的感官,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以引起人们的注意力,从而带来经济效益,而对新闻形式与内容的和谐却很少考虑,这是一类没有灵魂的新闻思潮,作为一个报道流派,虽然“黄色新闻”存在的时间非常短暂,但却对后世的世界新闻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美国的新闻学者埃德温·埃莫里曾评价:“赫斯特制造出了有史以来最坏的新闻,将美国新闻事业的水准降到了最低。”

历史是一面镜子,当下的短视频平台的资讯类视频似乎正在复制100多年前的美式“黄色新闻”路径,巨大商业流量利益驱使的大环境下,新黄色新闻的浪潮正在上演。

每次出现一个热门事件,至少在平台上刷到五六遍,配上个抓眼球的标题,把人家的视频缝缝补补,再加上一段不痛不痒的采访、几个热门评论,称之为搞笑段子合集也不为过。也许在路上等个车、上个厕所、吃个饭的时间,十几条这样新闻一刷而过,它们不但没有新闻性,甚至内容空洞、毫无营养、摆拍作秀、低俗粗鄙……

快餐新闻的出现,究其原因是对流量的过度崇拜。有人认为在当下的媒体环境中不随波逐流就抢不到饭吃,甚至是抢不过所谓的没有任何专业素养的自媒体用户,对下沉读者口味的持续迎合迫使大众传媒更偏向娱乐属性,新闻理想在快餐时代难以为继。

3月28日上午,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再次提出了关于部分短视频的捏造事实、主观臆断、蓄意炒作和翻炒旧闻等问题。

这些短视频涉及民生、教育、性别、就业、婚恋等社会热点话题,机位恰到好处,对话特别清晰,情节特别完整,运用街拍、访谈、情景再现监控视角等纪实新闻拍摄手法,刻意营造真实感,总能以极强的情绪感染力,将网民集体破防,追本溯源,摆拍新闻始终为了吸粉引流,寻求网红出位后接广告带货,流量变现。

专家如何看待新黄色新闻?

当下的新黄色新闻和美国100多年前的黄色新闻浪潮有什么异同点?为什么如今没有营养的新闻为何越来越多?严肃深度报道逐渐式微甚至消失?长此以往,新黄色新闻的狂欢会对新闻行业产生什么影响?是否会颠覆传统的新闻行业?

对此,蓝鲸记者联系了多位专家,和他们聊了聊短视频时代的新黄色新闻。

张志安:媒体人想做好短视频新闻,不能只顾“趣味性”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张志安对蓝鲸记者表示,如果要以新黄色新闻来定义上述视频的话,那么这里“新黄色”的本质是“趣味的、娱乐的、煽情的”。

从形式来看,新黄色新闻大概可以分两种。

一种是公众所拍摄的有趣经历,这样的爆料不算严格意义上的新闻,它不具备完整的5“W”1“H”新闻要素,主要还是从新闻价值中相对较弱的趣味性这个角度出发的,其自身新闻的重要性不足,严格来说用这种用爆料制成的视频只能算是一种软资讯。这类视频多为自媒体账号发出的。

另一种是专业媒体发布的视频,他们做了一点当事人的采访补充,这类可以称为软新闻,但无论是哪一种,他们新闻价值的重要性都是不强的,更多是以娱乐性为主。

对比来看,那个年代的黄色新闻通过完整的煽情叙事来带动发行量,而现在短视频,他恰恰没有通过完整的故事去叙事,而是用一个简短的趣味性的片段来吸引流量。

如今的新黄色新闻和历史上的黄色新闻,本质上他们商业化逻辑还是一样的。

只不过过去黄色新闻是市场选择,而今天的新黄色新闻是市场和平台双向的选择。因为在算法推荐的机制里总体还是偏向流行的原则,而不是权威的原则,所以在这个特定的平台逻辑里,创作者就需要生产更多的带有煽情性的、趣味性的短视频内容,简单地说就是,过去内容生产者只需要考虑受众,现在需要考虑平台和受众两个方面。

张志安认为,一个合格的新闻工作者在生产短视频新闻时需要注意两个方面。
第一是把趣味性和其他的新闻价值相结合。因为新闻价值包含真实性、时效性、接近性、重要性、趣味性等很多属性。

短视频新闻要在很短的时间把所有要素都兼顾非常难,故比较可行的方式是,如果确定以趣味性为主导那么需要再加上一两个比趣味更重要的要素,例如“趣味+重要性、趣味+时新性、趣味+接近性”等。

第二个是把关,专业新闻媒体和自媒体最大的区别在于核实,需要对内容的真实性负责,媒体需要对爆料者进行核实以确定视频不是摆拍或假新闻,有了核实的基础再来强调趣味。

张志安表示,社交时代的网络新闻传播最大变化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审核把关机制的让步,从过去编辑记者的权威把关转变为算法推荐,算法推荐的把关对整个内容分发体系产生了根本性的革命;二是对于数据流量的迷恋;三是网络新闻传播都趋向于流行、趣味、煽情的内容。

可以看到的是,新黄色新闻的出现都与上述三个变化有关,由此可见新黄色新闻是互联网时代网络新闻传播大趋势下的一个微观缩影

郭全中:新黄色新闻泛滥,并非媒体门槛变低,而是内容门槛变低了
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郭全中也分享了他对新黄色新闻的看法。

郭全中对蓝鲸记者表示,19世纪末,美国黄色新闻主要是威廉·赫斯特与约瑟夫·普利策两位报业大亨之间的竞争,参与主体为《纽约新闻报》和《世界报》两家媒体,随后引起了全美报纸的效仿。而当下短视频时代的新黄色新闻参与的主体是比较多元的,除了自媒体外,也有不少地方媒体甚至主流媒参与其中。

其次是表现形式的不同,过去是传统的报业媒体,如今新黄色新闻的主要表现形式为短视频。

共同点都是为了激烈的生产竞争、为了获取流量。他们在新闻形式上比较相似,例如标题党,内容具有虚假性、煽动性、夸张化,擅长利人心理特点抓住用户的眼球。

其本质都是在新的媒介形态下为了流量进行的一种过度的、畸形的创新。
对于新黄色新闻的成因,郭全中认为,新黄色新闻变多的本质还是流量导向,对所有媒体来说,流量是考核重要标准,对自媒体而言更是流量至上。

就媒体来说,严肃新闻报道生产成本高,花了很大精力做出来,它具有很大的社会价值,但流量不一定行。

反之新黄色新闻能够抓住用户的痛点,获取流量更加容易轻松,这也使得更多地自媒体、地方媒体去效仿这种形式,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在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环境下,严肃报道逐渐式微。

其次,短视频时代,用户需求更加多元化,教育、医疗、娱乐等内容是刚需,但新闻资讯却并非刚需,这给新黄色新闻的生长提供了很大的空间,严肃类新闻资讯内容的比重进一步被稀释。

随着新黄色新闻的不断泛滥,不少用户甚至开始质疑媒体的门槛越来越低。
对此郭全中表示,从本质来看,并非媒体的门槛越来越低,而是技术带来的平权效应使得内容的门槛越来越低。相较文字创作时代,短视频时代吸引了更多自媒体创作者参与其中,这也导致生产出来的内容良莠不齐。

从短期来看,新黄色新闻会给传统的严肃新闻带来一定的冲击,但从长远来看不会对新闻行业产生革命性的影响。真正会对传统新闻行业产生冲击的,本质并非新黄色新闻本身。技术的变迁、媒介形态的变革、用户需求变化等才是颠覆传统新闻行业的本质原因。

赖黎捷:流量至上的生产逻辑严重违背新闻价值规律,最终导致媒体功能失灵

重庆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副院长赖黎捷对蓝鲸记者表示,目前短视频平台中盛行的“新黄色新闻”虽与美国“黄色新闻潮”没有历史渊源,但其产生的社会影响却与美国黄色新闻相似。美国的“黄色新闻”(Yellow news)是煽情新闻的一种美国化表达,包括暴力煽情、政治煽情和伪科学煽情等。两者均以吸引受众眼球为最终目的,忽略了对新闻内容与形式的关照。

与美国“黄色新闻潮”不同,新黄色新闻的传播渠道往往以短视频为主,借助多类社交平台实现快速“繁殖”。基于此,新黄色新闻呈现出“多级传播”特征,从短视频社交平台到朋友圈,甚至再到对话圈。此外,新黄色新闻的新闻性已流失,视频内容日常化、生活化的趋势极为明显,“日常琐事”“搞笑抓拍”也会进入大众视野成为新闻。

对于当下新黄色新闻的泛滥和严肃深度报道的式微,赖黎捷认为,技术赋予了普通人拍摄、剪辑视频的基本能力,人人都是记者的生产模式为新黄色新闻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语料来源。此外,在流量当道的短视频时代下,流量即收益,“短频快”的新黄色新闻是收割用户注意力的最便捷的方式,以蓝V为代表的新闻媒体对此更加趋之若鹜。相反地,以文字报道为主的深度报道受众面更窄,加之受众流失导致媒体生存压力剧增,倒逼更多媒体人放弃据守十数年的深度报道。

谈及新黄色新闻的成因,赖黎捷表示,可以说导致该现象的原因是多重的,流量导向或是重要因素,但媒体门槛或非该现象的解释归因。在我看来,中国的现代传媒教育发展日新月异。数十年来,已为传统媒体、新媒体输送了大量优质传媒人才,传统媒体的入职门槛是“不降反增”的。我认为,流量逻辑下的媒体争抢注意力是根本因素,供需逻辑下的受众触媒习惯是新黄色新闻泛滥的市场因素,大数据时代的全新采编流程是新黄色新闻繁殖的技术因素。

注意力经济时代下,流量是当下媒体的生存资源。视频的点击量、阅读量或播放量是考核记者、编辑的绩效指标。为获得更多点击量,新闻采编者选择猎奇、娱乐、琐碎的“黄色新闻”报道。这恰恰迎合了短视频时代下受众的触媒习惯和消费心理。以猎奇、娱乐为触媒表征的短视频用户往往更喜欢收看“不费脑”且有趣的视频内容,在娱乐至上的消费观念指引下,用户更多只是“图一乐”。

此外,新媒体技术也为新黄色新闻的传播提供了便捷。传统媒体的新闻生产需经过“策划-采访-编辑-刊发”等流程。其中,诸多党报媒体还严格执行“三审三校”的编审制度。目前,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代替了传统的“策划-采访-编辑”过程,大数据会自动分析互联网空间中的“热门新闻”,记者只需在热门中挑选内容即可,人工智能还加速了新闻内容的合成。如此一来,这一新闻生产流程导致“热度”代替“新闻性”成为新闻的核心价值。

赖黎捷强调,流量至上的生产逻辑严重违背新闻价值规律,最终导致媒体功能失灵。在我国,新闻媒体具有舆论引导的重要功能。一度追逐流量只会导致“媒体追着事件跑”的不良生态格局,设置话题和舆论引导的作用将荡然无存。其次,新黄色新闻持续高走将导致新闻工作者过度依赖技术而忽略媒体社会责任。揭示新闻事件本质、指明事件未来走向是深度报道的重要价值意义,是媒体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而深度报道则需要记者在深刻践行“四力”的基础上打磨与沉淀,依靠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生产“短频快”的短视频新闻与深度报道的生产逻辑完全相悖。

最后,一味迎合受众不利于新闻内容质量的提升。诸多新黄色新闻是基于对用户生产新闻的二次编发,持续生产新黄色新闻不仅违背新闻生产规律,也不利于形成健康、优质的新闻内容生态。

那么作为新闻工作者,我们应该如何生产一条合格的短视频新闻?

赖黎捷称,首先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引严格律己,秉持新闻价值规律,拒绝流量诱惑。其次,学习新技术、更新技术观念,做到人机协同、人机适配,避免造成短视频新闻内容“格式化”“工厂化”。最后,坚持“新闻是跑出来的”实践旨意,须知,短视频新闻的内容依旧是文字,媒体人应践行“四力”为群众挖掘优质的新闻报道。

来源:再见巴别塔

编辑:陶鹏辉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