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刘海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闻差错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691#
 楼主| 发表于 2019-11-19 09:53:4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一怼(434
作者:周俊生
动辄 dòngzhé
20191119日《长沙晚报》第2版刊登报道《锻造一支过硬队伍,守护一城安宁》。其中写道:“对违反制度和规矩者动辄则咎,支队党委副书记、政委吴国亮介绍,今年5月,该支队实名通报了着装不整的科队干部4名和值班不到位的民警13人;……”句中的“动辄”一词使用有误。
“动辄”表示的意思是动不动就。这个词的使用对象通常是作者不希望发生的事,当然也是作者认为不好的、具有负面性的事,如“动辄得咎”“动辄恶语相向”,其中的“得咎”和“恶语相向”都是言说者不希望发生的事。在这个句子中,对“违反制度和规矩者”采取“咎”的行动带有正面性,并不是作者不希望发生的事情,因此“动辄”的使用是不合适的。
“动辄”是由“动”和“辄”两个副词组合而成的,其中的“动”表示动不动,而不表示行动、动作的意思。所引句子作者对此未能明白,把“动”理解为行动、动作,想当然地把“动辄”理解为稍有(违规)行动就,从而造成了这个错误。
在明白了“动辄”中“动”的意思后,修改就方便了。作者要表示的是稍有行动的意思,以体现“该支队”执行纪律的一丝不苟,根据这个意思,可以把“动辄”改为“露头”之类的话语。
编辑:高杰

692#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0 21:59:4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一怼(435
作者:周俊生
拯救 zhĕngjiù
20191120日《文汇报》第9版刊登一篇报道,题为“拯救‘倍速观剧’,长篇连续剧或能做到”。这个标题中的“拯救”一词使用有误。
为了说清楚问题,我们先得了解“倍速观剧”是个什么概念。引语所出文中有一段话,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不久前的中国网络视听论坛上发布了一则调查分析,数据显示,超七成年轻人在视频平台追剧时会开启‘倍速’功能、‘只看他/她’功能,甚至认为‘看完预告等于追完一集’。怎么省时怎么看的追剧模式,直指当下国产剧注水的通病。”原来,“倍视观剧”指的是目前视频平台上播放的一些国产电视剧,观众通常用“倍速”功能将无关紧要的情节省略掉,这虽然是观众的自由选择,但也证明国产剧的质量粗糙,注水严重,因此,至少在引语所出文章的作者看来,“倍速观剧”是一种不好的现象。
“拯救”的意思是救,这个词在使用中对指向对象有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要求指向对象具有正面性,如“拯救被压迫人民”;二是要求指向对象处于危机状态。句中“拯救”的指向对象是“倍速观剧”,但现在我们知道,这是一种不好的现象,同时它正流行于现在的年轻观众之中,因此“拯救”的使用是不合适的。使用这个词,实际上把作者要表达的意思说反了。
综合引语所出全文可以看出,作者说“长篇连续剧或能做到”,希望“做到”的是“倍速观剧”这种现象减少乃至消失,而不是要去救它,让它继续保持下去。根据这样的意思,可以把“拯救”改为“改变”“克服”之类的词。
编辑:高杰

693#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0 22:00:2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2019媒体差错梳理及分析(成语类)
2019年即将过去,我们分类梳理了一年中媒体(主要是报纸)上常见的有代表性的差错,并做出简单的分析,供朋友们参考。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是一个老生常谈而又不得不谈的话题。这个“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需要具备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匠心意识,需要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也需要不断地用失误来警醒自己。

  弹冠相庆
[错例]毕竟国地税合并的消息已经传了很久,此刻消息突然落地,大家百感交集,或是弹冠相庆,或是鼎力支持,很多税务系统外的朋友们也都纷纷给我发来慰问电
弹冠相庆:一人升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含贬义。常被误解为中性的互相庆贺。
惨淡经营
[错例]但伴随着牧民们服饰的改变,父亲的生意一年比一年清淡。这样惨淡经营了两三年,父亲经过慎重考虑,果断转行,将所有绸缎存货低价抛售出去,重整门面,经营起了瓷器。
“惨淡经营”源于杜甫的诗《丹青引赠曹将军霸》。古称经营位置为绘画六法之一,所以“惨淡经营”原意为作画时先用浅淡颜色勾勒轮廓,苦心构思,经营位置。后经引申,不再局限于绘画领域,指苦心谋划并从事某项事情。这里的“惨淡”是苦费心思、尽心竭力的意思,而“经营”则首先指艺术构思而言。常被误用于生意上经营不善,很萧条。
莘莘学子
[错例]深植于创校之初的红色基因,在大连理工大学七十年思政课的创新发展中传承不息,并随着数十万的莘莘学子远播各地。
“莘莘”表示“众多的样子”,“莘莘学子”表示“众多的学生”。在“莘莘学子”前加上“数十万的”,就成了“数十万的众多的学生”,显然重复冗赘,不规范。直言“数十万的学子”,庶几可通。
不负众望/不孚众望
[错例]他希望广大青年学子珍惜在校时光,克服困难,不孚众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青春梦想和时代担当
不孚众望:没有符合大家的期望,贬义。“孚”是“使人信服”的意思。
不负众望: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褒义。“负”是“辜负”的意思。
“不孚众望”改动一字,变为“深孚众望”,意思就和“不负众望”一致了。
临危受命/临危授命
[错例]2018年他临危授命,接手完全是一张白纸的武汉当代,并带队在筹备期极短的情况下杀入前六。
临危受命:危难之际,接受任命。临危授命:危难之际,勇于献出生命。“临危”的意思是一致的,都指面临危险,差别就在“受命”和“授命”上。前者“受”指接受,“命”指命令、任命;后者“授”指献出,“命”指生命。
不以为意/不以为然
[错例]形势一旦向好,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就有所抬头,一些同志不切实际地盲目轻敌,甚至对即将到来的国民党金汉鼎部的会剿也不以为然。
引文中的“不以为然”应为“不以为意”。“不以为然”表示当事人持否定意见,“不以为意”表示当事人抱轻视态度。文中正是说“轻敌”的,当用“不以为意”。
趋之若鹜
[错例]尤其对于一些公版书,由于不必经作者授权,不必付版税,一些出版社更是趋之若骛……
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形容许多人争着去追逐某种事物(含贬义)。不可写成“趋之若骛”。
望其项背
[错例]没人敢小瞧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它是当今世界最强大的粒子加速器,能量和研究物理学前沿的能力一骑绝尘,其他对撞机只能望其项背。
望其项背:能够望见别人的颈的后部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常被误用为“只能望其项背”。
鼎力相助
[错例]部队的事,就是我们的事,凡是部队需要的,就要鼎力相助。这是范威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同时也是一直在做的事。
“鼎力”指能够扛(ɡānɡ)鼎的巨大力气、能力。“鼎力相助”指大力支持帮助。此成语属于敬辞,多用于请托或表示感谢,不能用于自己。有人写成“鼎立相助”,也不对。
豆蔻年华
[错例]中信银行副行长谢志斌表示:中信银行的客户从豆蔻年华到不惑之年,更延续到花甲之年乃至皓首之岁……”
“豆蔻年华”语本唐•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意思是十三四岁的少女,娉娉袅袅,正像农历二月初的豆蔻,含苞待放。豆蔻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春末夏初开淡黄色花,种子有浓郁的香味,古典诗文中常用来比喻少女。单从性别来看,此句中就不能用“豆蔻年华”了。至于年龄,此成语所指虽不必拘泥于十三四岁,但也不可相差太大。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新闻与写作”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ZpE0eZxgJicNTEW4p65wAQ
原创: 高玉林 张凤强
编辑:高杰

694#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1 22:13:4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一怼(436
作者:周俊生
过程 guòchéng
20191121日《新华日报》第11版刊登报道《捷杰耶夫携马林斯基剧院“大师再来”》。文中写道:“1124日上演的歌剧《帕西法尔》是德国剧作家瓦格纳最后一部歌剧大作,其过程耗时25年,占去瓦格纳之大半人生。”句中的“过程”一词在使用上不够合适。
“过程”指的是事情进行或事物发展的经过。使用“过程”一词,要求其使用对象是某件事情。句中的“过程”,其使用对象是“歌剧《帕西法尔》”,但“过程”是指它的创作还是指它的演出,由于作者未有明确,因此不能确定。一般地说,一部歌剧,创作“耗时25年”是有的,而演出“耗时25年”虽然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但在实践上也并非不能做到。因此,“过程”由于在使用中缺少了必要的限制语,表示的意思难以明确。
修改这个句子,一般地说需要按照实际情况在“过程”前加上“创作”或“演出”之类必要的限制语。值得注意的是,在引语所出全文中,这句话的后面另有这样一段文字:“《帕西法尔》取材于圣杯传奇,讲述了一个关于弃绝与救赎的故事。这部大气磅礴的歌剧长度达到五个半小时,如此鸿篇巨制对指挥、演奏者的体力是很大的挑战,也是对观众的耐心、艺术忠诚度的一种考验。”这段文字告诉读者,这部剧的演出时间为“五个半小时”,这就排除了它的演出“耗时25年”的可能性,那么,要在“过程”前加上的限制语基本上就是“创作”。
另外,《现代汉语词典》对“过程”的解释不够准确。《现汉》的释文是:“事情进行或事物发展所经过的程序。”这条释文把“过程”理解为“程序”,“程序”成了“过程”的上位概念,但“程序”强调的是一种先后次序,一般应用于有一定仪式感的事情,而现实中出现的大量事情不具备仪式感,因此把“程序”作为“过程”的上位概念是不合适的。实际上“过程”说的就是事情进行或事物发展的经过,它是一种经过而不是一种程序。
编辑:高杰

695#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2 13:25:4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一怼(437
作者:周俊生
张扬 zhāngyáng
20191122日《光明日报》第14版刊登文章《报告文学:应时而作,为时而歌》。文中写道:“还有大批关于全国道德模范、‘感动中国’人物、‘中国好人’、‘最美奋斗者’等英模事迹的纪实作品,突出表现他们的追梦圆梦精神,有力地张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句中“张扬”一词使用有误。
“张扬”,意为把隐秘的或不值得、不必要为众人知道的事情声张出去。“张扬”的使用对象一般限于没有什么价值,负面或正面性不强的事物,因此这个词带有一定的贬义。句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现代汉语主流环境中具有很强的正面性,用“张扬”作为它的支配语在情感色彩上是不合适的。
可以把“张扬”改为“播扬”“传扬”之类的词。这两个词都是指传播、宣扬,它们对使用对象不像“张扬”那样有明确的情感色彩要求,而是正面性和负面性事物皆可,因此适合于这个句子的需要。当然按当下的使用习惯,也可以把“张扬”改为“弘扬”,这是一个有鲜明褒义色彩的词,用来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搭配正合适,但它的词义指发扬光大,这与作者原意稍有不一致。
编辑:高杰

696#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3 18:59:1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一怼(438)
作者:周俊生
有过之而无不及 yǒuguòzhī ér wúbùjí

2019年11月22日《新民晚报》第21版刊登文章《“老干妈”》。其中写道:“我们现在去‘黔香阁’吃贵州菜,总能看到店堂里摆着自家出品的辣椒酱。相比‘老干妈’,其味道和品质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包装也漂亮,只可惜流通范围太小了。”这段文字中的“有过之而无不及”使用有误。
“有过之而无不及”是一个短语,它指的是相比之下只有超过的而没有不如的。这个短语的使用对象通常是消极的、具有负面性的,而不能是积极的,具有正面性的,如“酗酒对身体的伤害,比起抽烟来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段文字中的“有过之而无不及”,用于“自家出品的辣椒酱”和“老干妈”在“味道和品质”上的比较,但作者对这两者的“味道和品质”都是肯定的,也就是说这两者在作者眼里都是具有正面性的,只是“自家出品的辣椒酱”和“老干妈”相比较,前者比后者更好。在这种条件下,“有过之而无不及”的使用是不合适的。
可以把“有过之而无不及”改为“更胜一筹”之类的话语。
编辑:高杰
697#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3 23:24:2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高杰
698#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4 16:56:2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一怼(439
作者:周俊生
盛行 shèngxíng
20191124日《文汇报》第7版刊登报道《穿越800年,尽观宋朝繁盛“海上丝绸之路”》。其中写道:“由此可知,宋代海商有利用季风航行的习惯,因此推断其沉没的具体时段有可能是东北季风盛行的年末。”句中“盛行”一词使用有误。
“盛行”,意为广泛流行。这个词的使用对象应是某种社会现象,具体地说就是由人从事的活动。句中的“盛行”用于“东北季风”,但“东北季风”是一种自然现象,“盛行”不合使用。
可把“盛行”改为“频繁”之类的词。
编辑:高杰

699#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5 10:25:0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一怼(440
作者:周俊生
烙印 làoyìn
20191124日《羊城晚报》第7版刊登文章《人生的“暗物质”》。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当年那些打击深刻烙印并改变了顾大义的人生,甚至,影响到他的学生的人生。”句中“烙印”一词使用有误。
“烙印”是个兼类词,作为名词,本指在牲畜身上或器物上烫的作为标记的火印,又比喻不易磨灭的痕迹;作为动词,用烧红的铁器在牲畜身上或器物上烫下作为标记的火印,又比喻深刻地留下印象。句中的“烙印”用的是动词的比喻义。需要注意的是,作为动词的“烙印”,是一个不及物动词,在使用中不能带宾语。句中的“烙印”和另一个动词“改变”并列在一起,共同对“顾大义的人生”产生支配作用,但是“改变”可以带宾语,而“烙印”不能带宾语,因此,句中“烙印”的使用不合规范。
修改这个句子,需要切断“烙印”和“改变”这两个词的并列关系,让这两个词各表其意。可以把“那些打击深刻烙印并改变了顾大义的人生”改为“那些打击深刻烙印在顾大义心头并改变了他的人生”。这样改了以后,“烙印”后面跟着的“在顾大义的心头”是它的补语而不再是它的宾语,而动词“改变”则独自支配宾语“他的人生”(即原句中的“顾大义的人生”)。

700#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6 11:21:0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一怼(441
作者:周俊生
领头 lǐngtóu 团队 tuánduì 亡命之徒 wángmìngzhī
    20191126日《大众日报》第16版刊登文章《以审慎态度凝视边缘人物命运》。文中有这样一个句子:“胡歌饰演的周泽农是野鹅塘湖区盗窃团伙中的一位领头,在团伙内部分支相互争夺地盘利益时,他的团队与另一方爆发火拼惨案,遭到警方通缉追捕,成了亡命之徒。”句中的“领头”“团队”和“亡命之徒”三个词语在使用中存在错误。
    先看“领头”。“领头”的意思是带头。这是一个动词,但句中的“领头”与“一位”搭配,成为“周泽农”的一种身份介绍,这是把这个动词当作名词来用了,与其使用要求不合。
    再看“团队”。“团队”指的是具有某种性质的集体,团体。“团队”虽然不具有严格的组织,有的还是临时组合,但一般应有明确的架构,且其使用对象通常是具有正面性的团体,如“奥运团队”“旅游团队”。句中说的是一个“盗窃团伙”中的分支、帮派或者小团体,它们通常并没有明确的组织架构,更重要的是这种团体在社会评价中不具有正面性,引语所出全文对此也未表现出肯定的态度,因此“团队”的使用在情感色彩上是不合适的。
    再看“亡命之徒”。“亡命之徒”指的是无视他人和自己生命安全凶残作恶的人。句中的“亡命之徒”,做了“成了”的宾语,这本无不可,但“成了亡命之徒”出现于“遭到警方通缉追捕”之后,给读者的印象是“周泽农”是在“遭到警方通缉追捕”之后才“成了亡命之徒”,这与事实不符。从引语所出全文可知,“周泽农”在“遭到警方通缉追捕”之后是走上了逃亡之路,由此可知作者是把“亡命之徒”当作逃亡的人来使用了,但这与其词义不合。当然,“亡命之徒”这个短语由动词“亡命”和结构助词“之”、词素“徒”(表示人的意思)组合而成,而“亡命”自身是个多义词,它确实可以表示逃亡的意思,但是当它用在“亡命之徒”这个短语中时,它只能表示不顾生命安全极度凶残的意思。
    就这三个词语的修改来说,“领头”的修改比较简单,改为名词性质的词语即可,这里推荐使用“小头目”。
“团队”,本来改为“团伙”即可,但句中已多次用到“团伙”,再用此词未免过于单调。更重要的是,在这个句子的特定语境中,可以看出“团队”是作为“团伙”的下层概念来使用的(即“团队”小于“团伙”),虽然这种认知是错误的,但作者的分层意识可以尊重,因此改为“团伙”是不合适的。句中“他的团队”与“另一方”构成对立关系,根据这个意思,可把“他的团队”改为“他所在的一方”之类的话语。
至于“亡命之徒”,从引语所出全文给出的语境看,可以改为“亡命异乡者”之类的话语。当“亡命”与一个表示地域的概念组合成一个动宾词组的时候,这里的“亡命”就表示逃亡的意思,常见的还有“亡命天涯”“亡命海外”之类的说法。值得注意的是,当“亡命”出现在“亡命之徒”中,“亡命”含有贬义,但当“亡命”用来表示逃亡的意思时,它并没有贬义,正反两方面人物身上都可使用。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