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刘海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闻传播学期刊目录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61#
 楼主| 发表于 2022-11-27 14:16:1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传媒》202221期目录
   
202221
特别策划
传媒这十年
009 走好新型主流媒体高质量发展之路 / 王一彪
011 中国传媒产业十年发展的成就与生态之变 / 崔保国
015 守正创新  踔厉前行——党的十八大以来出版业改革发展成就概述 / 本课题组
024 党的十八大以来媒体融合的遵循与逻辑 / 刘建华
029 传媒这十年政策盘点 / 鲁艳敏  钱尔赫
033 传媒这十年大事述略 / 李栋  陈琦
媒体融合
037 党建全媒体重大主题报道的新实践——七一客户端宣传报道党的二十大的创新和效果 / 张开琳  赵青
040 融媒体语境下媒体效率提升策略研究 / 郭琳媛
报刊观察
043 以系统性思维主题化管理赋能媒体高质量发展 / 双传学
047 市场化期刊业务开拓研究——以《就业与保障》杂志为例 / 黄孝齐
广电聚焦
051 贴近历史的平民史诗——《人世间》的多维艺术表达 / 许光  杨雨彤
054 媒体融合视域下戏曲影视传播策略研究 / 胡凯  范佳佳  吴欣宇
新兴传媒
057 建党百年主题MV《少年》的走红探因及启示 / 郝蔚
059 短视频传播主流价值观的策略探析 / 刘建敏
062 浅析直播生态下慢直播的突破与发展 / 王艳妮
媒体实战
065 跨文化视域下中国社交媒体APP的国际化探索与实践——以抖音海外版TikTok为例 / 戴华东
068 传统媒体打造爆款新闻作品的实践策略——以江西教育传媒集团“沙画绘党史 童心永向党”为例 / 曾宪瑛  涂心湄
072 地方体育电视媒体运营面临的困境及突围策略——以广东体育频道为例 / 卢茂春
传媒广角
075 “四共仪式”:品牌广告传播仪式论——以“江小白”品牌为例 / 李海港
077 沉浸式传播的技术赋能与责任重构——基于5G+VR技术的讨论 / 杜宏艳
079 媒体融合助力社会治理创新研究 / 贾菁
传媒教育
082 运用智媒体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精准性 / 张伟平  孙绍勇
085 美国传播学硕士课程设置的特色与启示 / 梁军童
088 在高校新闻传播教育中开展党媒发展史教学的研究 / 朱庭伟
理论探索
091 主流媒体新闻评论创作分析——以央媒评论为例 / 区丽媛
094 编码与解码:“转文化传播”中的传承与创新 / 马龙  刘露雅
传媒书评
立足新媒体传播机制  反思当代文学变迁(杨一男)
高校思政教育的新机遇与新挑战(郑海燕)
新闻类短视频发展的对策与建议(王蔷  蒋琳)
传媒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张炯炯  张佳玲)
来源:传媒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TsGUpY7tq89W16qsaZXbAg
编辑:屈妍君

62#
 楼主| 发表于 2022-11-27 15:04:4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国际新闻界》2022年第10期目录
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
以组织之名:1940年代山东根据地开会的宣传动员机制
/ 杨帆
研究论文
新闻时间研究:基本概念、运作逻辑与制度化结构——兼论数字时代新闻业的加速及其异化
/ 涂凌波 赵奥博
从双重取径到权力互动:政治传播知识生产的实践转向
/ 刘杰
食品安全虚假信息的接触和接受:感知威胁的中介作用和健康信息素养的调节作用
/ 潘文静 孙纪开 方洁
微信用户健康信息分享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
/ 武晓立
近代女性科普中的卫生叙述——以《女子世界》和《妇女杂志》为例
/ 曹晓华
版权保护强度与广播电视产业绩效间的关系研究——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 王军
人机交往中闻声现形:智能语音助手化身形象呈现对用户听觉意象的补偿与冲突
/ 简予繁 黄玉波
来源:国际新闻界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gHQ4DSxX_cXjaNkbs1W3xA
编辑:屈妍君

63#
 楼主| 发表于 2022-11-30 22:15:5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新闻爱好者|202210期目录


来源:新闻爱好者
编辑:吴漫

64#
 楼主| 发表于 2022-12-1 17:51:2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新闻大学》2022年第11期目录
本刊特稿
主持人语   
在信息技术的驱动下,传统广告已升级为数字广告、智能广告(或计算广告)等,并拓展为数字营销传播、智能营销传播等。这无疑助推了数字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出现了诸多新问题,如:在基于算法推荐的个性化广告中,智能营销传播技术带来效率的同时,为何用户会选择主动切断与技术的联系?如何对数字广告流量造假进行有效治理?等等。这些问题亟待广告学界进行深入反思和探究。        杨先顺、莫莉的论文回应了上述第一个问题,该文解释用户—个性化广告环境中的“可供性”释义过程,即个性化广告的“可供性浮现”。该文拓宽了新闻传播领域的可供性理论研究,同时对如何优化和规范基于算法推荐的个性化广告具有重要启示。柳庆勇的论文回应了上述第二个问题,对数字广告流量造假进行了学理分析,揭示了基于区块链智能合约的数字广告流量造假治理机制的创新,并结合委托代理理论和博弈论进行了深入阐释。
主持人:杨先顺
智能营销传播中基于算法推荐的个性化广告“可供性浮现”实证研究
杨先顺 莫
【摘  要】
“可供性浮现”是可供性的一种重要属性,是整体关系中选择和适应动力机制的过程。以算法推荐为核心技术的、面向消费者用户的个性化广告,在与用户交往关系中所呈现的“过程情境”,为本文“可供性浮现”的研究提供了独特场景。本文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建构研究模型以解释用户—个性化广告环境中的“可供性”释义过程,即个性化广告的“可供性浮现”。研究发现,技术效用的“释义”过程受到努力期望、主观规范和持有共同价值观的影响;用户是可供性浮现过程中的最主要行动者;可供性浮现是一种情感参与的过程体验;集体利用可供性的实践影响了个体认知的形成。
【关键词】
可供性浮现;个性化广告;算法推荐;用户逻辑
基于区块链智能合约的数字广告流量造假治理机制创新研究
——以AdChain应用为个案
柳庆勇
【摘  要】
数字广告流量造假是广告主与数字广告媒介组织博弈过程中一种投机行为。本文对治理数字广告流量造假的区块链智能合约平台AdChain展开个案分析,发现它在数字广告运作中嵌入了动态数字广告媒介组织域名注册表,充分利用了去中心化的技术特性来创新制度安排,构造了关联博弈结构,既消除了非对称信息,又形成了激励机制,进而有效抑制了数字广告媒介组织的流量造假等机会主义行为。
【关键词】
区块链智能合约;数字广告流量造假;关联博弈
新闻理论
工具性收益与系统性风险:新闻从业者的人工智能技术认知研究
李子甜
【摘  要】
AI技术使新闻领域发生深刻变革,如何在新技术情境中自处成为新闻从业者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新闻从业者深度访谈后发现,受访者倾向于从新闻实践活动中感知AI技术的收益,从更广的社会系统中感知技术的风险。同时,受访者认为AI能够强化从业者角色身份中的专业性与公共性,故AI被定义为辅助工具。本研究认为,新闻从业者在技术认知上的复杂性需成为新技术决策沟通的重要关切。
【关键词】
人工智能;新闻从业者;风险感知;收益感知;人机关系
新闻史
20世纪40年代晋察冀红色图像报刊身体话语修辞研究
何国梅
【摘  要】
话语是充满修辞之物,身体修辞以身体符号的书写与身体形象的传播来建构身体话语。20世纪40年代,晋察冀画报社先后出版了红色图像报刊系列,通过同一化、陌生化、隐喻化以及差异化的身体修辞,塑造了“仁慈的胜利者”等身体形象,体现出不同于近代都市媒体中呈现的身体话语,形成了革命式身体话语。在此影响下的报刊身体话语对新中国的报刊身体文化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红色报刊;身体传播;视觉话语;身体修辞;图像文化
传播学
网络人际传播视野下的在线问诊研究
曹博林 代文犊犊
【摘  要】
线上医患交流既是一种网络化的医疗问诊行为,也是一种基于特定人群的网络人际传播。本文从“医—患—技术”三元视角,通过深度访谈法挖掘线上医患交流的独特内涵及其与线下问诊的本质差异。研究发现,新媒体介入医患交流,能释放更多患者需求,补充性地加持医疗问诊的信息诠释和心理慰藉功能。新媒体技术特征的优劣势与医患主观能动性相互磨合,技术赋权患者地位上升与技术疏离影响患者体验交织并存。医患双方在各自利益框架和行为逻辑中理解线上医患交流,形成关于其意义和用途的社会共识。
【关键词】
互联网医疗;在线问诊;医患互动;健康传播
如何在国家实践中找回国家形象?
王创业 张
【摘  要】
无论是“实体主义”还是“建构主义”的国家形象研究,都是主客二元结构的,它们提供了单边的认识论,忽视了国家形象运行的场域因素,并在现实的国家形象提升中遭遇了“效果困境”。本文认为,实践是从国家到国家形象的作用机制。基于此,从场域、资本和惯习三个维度对国家实践与国家形象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发现国家形象与场域结构、符号资本生产与再生产、行动惯习相关,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国家形象的实践创新模式。
【关键词】
实践理论;国家形象;场域理论;实践创新
新媒体研究
互联网空间的意义再生产:对“打工人”概念的知识考古
欣 刘汀芷
【摘  要】
本文以福柯的知识考古为研究路径,对“打工人”概念进行了讨论,追溯“工薪阶层”或“从事受薪工作”的口语表达由“打工仔”发展至网络流行语“打工人”的话语实践过程,分析话语变迁背后的媒介赋权、社会变迁。网络流行语“打工人”在形成过程中,由精英主导的话语“打工仔”中的典型的中心化、单向层级化的特点被抽离,呈现出互联网空间所特有的去中心化、去阶层化的情感共同体关系。媒介技术的进步使普通人的表达不再被遮蔽,他们在网络空间中的知识生产活动触及了媒介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影响、网络空间个体记忆与集体记忆的连结。这一知识生产的赓续过程与中国社会变迁同向同构。
【关键词】
知识考古;打工人;网络流行语;情感共同体
媒介经营管理
请君游戏:手机游戏的游戏化营销实践研究
【摘  要】
游戏设计同社交媒体营销实践之间的互动,是游戏企业平台化战略的体现。如今,买量广告是手机游戏的主营方式之一,“免费+内购”的付费模式下,注定了游戏玩家并不是同游戏产品偶遇,而是游戏公司通过付费将玩家“请进”游戏,使其成为自家游戏产品的体验者。本文基于L游戏公司发行区的日常活动,揭示了游戏化营销如何通过用户行为数据转化认同,根据数据导向影响游戏情境,完成手机游戏适应社交媒体的生产过程。“请君游戏”作为一种社交媒体营销的手段,为代码逻辑提供了丰富的呈现方式。但过度关注用户数据的变现能力,反而与玩家所需的游戏体验相疏离。游戏化营销应合理呈现程序的质感,注重游戏媒介化工作的品质,优化创意素材,而不是过度钻营于抓取用户数据的买量策略。
【关键词】
游戏媒介化;游戏化营销;买量广告;平台化战略
媒介与文化研究
自媒体时代“东方”的主体性在场与东方学话语体系的松解
——基于李子柒短视频案例的分析
张文娟 李
【摘  要】
自媒体时代,国际传播发生了影像—社交化和叙事多元化转向,国际传播结构也朝着主体间性化方向发展。国际传播的这一变化趋势使传统的东方学话语中作为客体的“他者”以主体性在场,从而对传统的东方学话语体系提出了挑战。本文以李子柒短视频的海外传播为案例,认为其文化破壁的关键在于以符合东方学关于东方的浪漫想象来关切和回应现代性焦虑下人类共通的生存命题,从而最大限度地召唤和扩大了东方学内部关于东方的积极话语,并对既有的占压倒性地位的消极话语构成了一种不易察觉的柔性抵抗。同时,研究发现,传统的东方学话语体系正在发生松解,通过对其内部积极与消极话语权重的柔性调节有望塑造出一个新的“东方”。
【关键词】
李子柒;东方学;主体在场;“新东方”
  封面摄影  

观海的孩子
八月的兰迪德诺,煦暖的阳光洒在天地之间,天空澄澈,大海碧蓝。约翰·彼得斯说,“海洋向来被视为一种媒介”。换言之,海洋乃是人类的生存境遇。此时此刻,置身此浩淼之境,这个孩子一跃而起。他,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又打算做什么?
摄影、文字:乜观如
来源:新闻大学
编辑:吴漫

65#
 楼主| 发表于 2023-2-27 00:15:5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Journalism& Mass Communication Quarterly:2023年第1期


来源:传媒学术网
编辑:陶鹏辉

66#
 楼主| 发表于 2023-2-27 08:44:4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国际新闻界》2023年第1期目录
本期话题:2022年中国的新闻传播学研究
2022年中国的新闻学研究
/ 《国际新闻界》新闻学年度综述课题组
2022年中国的传播学研究
/ 《国际新闻界》传播学年度综述课题组
人的价值与自主性:智能传播时代的人类关切——2022年新媒体研究述评
/ 苏涛 彭兰
立足中国、回应时代:2022年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
/ 邓绍根 曾林浩 李欢
中国视觉传播的研究源起、学术进路与知识谱系(1986-2022)
/ 张振宇 王然
研究论文
数字“瘟疫年纪事”:连接性见证与灾难马拉松的公共记忆
/ 韩婕 李红涛 刘于思
立场、情感、注意力与选择性接触:舆论极化的影响要素分析
/ 汤景泰 徐铭亮 星辰
论宇宙技术:人类世中技术与自然的关系重建
/ 许煜著 韩晓强 王敏燕译
来源:国际新闻界
编辑:陶鹏辉

67#
 楼主| 发表于 2023-2-27 08:52:1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已贴网站
《传媒观察》2023年第2期目录
                              


来源:传媒观察
编辑:陶鹏辉

68#
 楼主| 发表于 2023-2-28 17:00:0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已贴网站
《当代传播》2023年第1期目录


来源:当代传播期刊
编辑:屈妍君
69#
 楼主| 发表于 2023-2-28 17:29:2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2023年第2期目录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刊名:《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主办:中国传媒大学
主编:隋  
副主编:张国涛、潘可武
编辑部主任:刘  
责任编辑:张国涛、潘可武、刘  俊、杨旭东、张毓强(特约)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东街1号中国传媒大学44号楼2层学报《现代传播》编辑部
邮编:100024
电话:010-65779586
邮发代号:2-753
唯一官方网站:
来源:现代传播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oJzKH4e9TrxOIwKvw6v11w
编辑:屈妍君






70#
 楼主| 发表于 2023-3-1 16:28:0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现代出版》2023年第1期目录
为更好地服务学科和行业发展,《现代出版》自2023年第1期起,版面扩充1个印张,增至128页。



本刊特稿
○ 文化内生力语境下国际传播创新路径的三点反思
   1
内容摘要:在文化研究领域,意义、语境和实践三者之间关系缜密,文化正是通过特定语境下意义的生产及表征来建构与其紧密关联的历史特殊性,透视文化在时间与空间、内容与媒介、记录与传输层面的接合关系。在阐释文化内生力概念及其创造性转化路径的基础上,考量文化传播的三个侧重点:主体环境、技术路线及转文化传播,进而探讨其在促进我国国际传播事业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效果和意义,以期挖掘国际传播力的提升方法,对其进行文化肌理层面的反思。
关键词:文化内生力;国际传播;跨文化传播;文化研究
○ 出版专业硕士培养:问题与进路
  高兆强 8
内容摘要:新版学科专业目录中,“出版”位列其中,出版专业人才培养被提升到可授予出版博士专业学位的层次,为出版教育提供了新的机遇。但是,作为出版专业博士前一层次的出版专业硕士的培养,在课程设置、培养方向、实习环节、师资结构等方面仍问题重重。观念认识未能及时转变、学习情境未能及时更新、培养机制尚不健全、培养体系不够完善是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创造实践情境,营造突出实践的学习环境;校企合议培养方向,针对性满足行业人才需要;个性化定制培养方案,满足不同背景学生成长成才需求;构建特色课程体系,着重加强实践课程的设立;扩充出版博士招生规模,吸收业界专家填补师资缺口等是五个优化出版专硕培养的主要路径。
关键词:出版教育;实践导向;出版专业硕士
专题研究: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 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走出去”实践谈出版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李永强 16
内容摘要:出版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要聚焦中国式现代化,打造外宣精品工程,在版权输出数量和质量上实现新突破;围绕服务国家外交大局组织交流活动,以新视野、新构思拓展文化“走出去”的新形式;创新国际合作机制,高质量建设国际化出版平台,开辟中国图书“走出去”的新路径。
关键词:版权输出;“走出去”;国际化出版平台
○ 基于浙江大学出版社过去十年发展谈推动大学出版高质量发展
褚超孚 19
内容摘要:回顾总结近十年来浙江大学出版社成长发展的主要成绩,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对未来大学出版社构建学术出版的高质量发展提出若干思考。
关键词:大学出版社;学术出版;高质量发展
○ 构建自主知识体系进程中大学出版社的作用
金鑫荣 22
内容摘要:大学出版社需要在中国特色的自主体系构建中发挥主体性作用,在出版过程中强调“以我为主”的原创性理论,研究中国特色知识体系的内在机理、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主体性和兼容性,做好自主知识体系的学理性阐释。
关键词:自主知识体系;特色化;主体性;学理性
○ 以高质量发展续写北京大学出版社的华彩乐章
马建钧 26
内容摘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继续建设高质量的编辑队伍;继续加强信息化建设;继续加强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编辑;信息化;现代企业制度
媒体融合与传播
○ 媒介认知、深度融合辨识与数字具身共存
   ——2022年媒体融合研究综述
曾祥敏  董华茜 28
内容摘要:在全球媒体融合实践不断发展的大趋势下,我国的媒体融合战略更是深入推进,从2014年打造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到2022年更清晰地聚焦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推进社会化融合,这在实践和理论上证明媒体融合是可行、必行之路。2022年关于媒体融合的研究以对媒介、深度融合和数字化的重新认识和思考为主线,涵盖理论创新、历史断面研究和实践探索多个维度,从本体论和认识论、中国本土化研究、新闻生产、数字化转型和数字文明新形态五大视角展开论述,结合新发展、新趋势并回归媒介本质,探析纵深发展阶段媒体融合的创新路径和再出发的逻辑起点,从而为未来发展展开前瞻性思考。
关键词:媒体融合;媒介化;数字化;元宇宙;具身
○ 新媒体语境中新时代主流思想舆论的多维建构
沈正赋 43
内容摘要:从主流思想舆论在社会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功能及其发挥的建设性作用来看,它既具有客体的应用价值,又具有主体的建构功能。作为客体的主流思想舆论,往往属于被建构和被传播的对象;作为一种政治资源和精神资源,它被意识形态所定位、被新型主流媒体所建构;而作为主体的主流思想舆论,又起着建构其他客体或与其他主体相互建构的作用。从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相对应的四个维度来梳理和阐释,不难发现,新时代主流思想舆论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对外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等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勾连关系和建构关系。
关键词:党的二十大;新时代;舆论;新型主流媒体;主流思想舆论
○ 多模态视域下数字出版的技术演进与实践探索
吴炜华  张海超 54
内容摘要:随着出版数字化进程的加快,数字出版日益从单一模态向多种模态扩展,形成了以视觉模态、听觉模态为主,触觉模态、嗅觉模态为辅的出版形态。VR等技术不仅融合了多种模态,还尝试打破虚拟和现实之间的界限,建构全新的出版形态。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用户阅读体验的不断提升,数字出版物的多模态化已经成为必然趋势。按照多模态理论的观点来看,数字出版物的多种模态综合调用了用户的多种感知系统,在提升信息传播效果的同时,也丰富了用户的数字阅读体验。因此,有必要梳理数字出版物模态化发展的历程,分析多模态技术与出版实践的关系,并探索多模态理论在数字出版实践中的发展前景和应用路径。
关键词:数字出版;多模态;融合出版;数字嗅觉;VR出版
出版研究关键词
○ 出版:未出版及其与传播的关联
63
内容摘要:未出版是出版领域中常见多见的出版现象,是具有自觉的出版意愿的出版人或作者初步实施了投稿、组稿、审稿,但又因故终止后续编辑出版流程的出版行为。有法定许可单位的未出版,非出版单位合法编印的未出版等多种类型。作者、编辑、出版意愿的同时空存在是未出版行为成立的必要条件。以未出版为内部视角有助于全面认识出版的构成要素、出版所受制约、出版与传播的社会关系。未出版的编辑史是中国近现代出版史上为最终并未出版的出版物而从事的选题、审稿等知识生产活动事实,具有意图性、未完成性。它与书刊出版物史合成完整的出版史,有独到的出版史论价值。
关键词:未出版;出版意向;意向效果;未出版的编辑史;出版要素
专题研究:数字出版内容NFT化及其社会治理
○ 数字出版物的NFT数字藏品化生产模式探析
   76
内容摘要:通过区块链技术对数字藏品进行确权,生成唯一数字凭证,这一模式可以借鉴引入数字出版领域。数字出版物可以是数字藏品,也可以是数字读物的周边、衍生产品。弄清NFT数字藏品的生产、发行、消费的内在机制,对于引导数字出版物走藏品化,意义非常重大。数字藏品作为特殊的文化产品具有其市场内在驱力和生产消费逻辑,据此,数字出版物要注重培植资产化藏品特性,研究数字藏品的消费动机,重视数字出版物的亚文化趣味,重视青少年的“符号创造”,培养数字出版物的意见领袖等。借鉴数字藏品的生产与消费逻辑,数字出版才能在模式创新上走出新的路子。
关键词:数字出版物;数字藏品化;模式创新
○ 偏好、风险与治理:数字出版NFT化的技术批判分析
谭雪芳 85
内容摘要:NFT加密艺术以“数字藏品”的形式进入中国市场,为数字内容NFT化提供了先行性探索实践。NFT技术不仅可以用来验证数字内容的所有权,还可实现真实可信的数字化发行、购买、收藏和使用,有利于驱动数字出版创作者经济的形成,这对近年深陷“数字化转型”和“版权困境”中的数字出版产业无疑非常具有想象空间。但“万物皆可NFT”的市场火热之下潜藏着新的版权风险和金融风险。在偏好与风险的两难之中,在数字出版中继续推进NFT应用尚需一个可行方案。因此我们尝试从技术批判理论视角来审视NFT作为一种“技术代码”所内置的社会价值与选择,探讨NFT技术与数字出版产业耦合下可能的技术潜能与社会风险,进而推动中国语境下数字出版内容NFT化和社会治理“重新设计”代码。
关键词:技术代码;NFT;数字出版;社会治理
学术观察
○认知、身体和阅读:出版业未来发展可能性刍议
   94
内容摘要:随着当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获取知识的途径和阅读的方式发生了深刻的转变,即从传统的纸媒阅读到依托VR/AR等虚拟现实技术的沉浸式阅读。这种阅读方式的变化使纸媒阅读得以确立的哲学基础——视觉中心主义面临着质疑和挑战,曾经被忽视的身体性以及身体与阅读的关系日渐成为阅读研究的重要问题。特别是,具身认知理论的出现为我们理解和诠释新的阅读技术和“阅读范式”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具身认知理论的技术应用使身体与经验获得了纸质阅读所不具备的真实性、丰富性和沉浸性。而“元宇宙”这一概念下新的具身性技术将实现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连接革命,也将重塑人类阅读习惯以及图书出版业态。
关键词:具身认知;阅读;出版业
出版史研究
○ 从早期印品遗存看雕版印刷术的起源
张懋学  万安伦 105
内容摘要:印刷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向来是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焦点。囿于出土印刷实物的缺乏与品类的单一,学者多错将佛教捺印佛像、经咒视作雕版印刷术产生的直接源头。通过对出土印刷实物与传世文献遗存的分析发现,目前中国发现最早的一类印刷物——佛教《大随求陀罗尼咒经》实由民间工匠借鉴唐代早期已有的印刷术雕印,且历日应是更早的雕版印刷物。唐代私修历法盛行与唐历新增以吉凶宜忌内容为主的历注、历序,极大地刺激了历日的社会需求。唐代官方频繁颁用、修订历法及季冬颁历制度,使具有时效性的历日在短时间内需求量激增,传统的抄写模式已无法及时满足人们的需求。在商业利益驱使下,民间商人雕售内容与形制较为简单的唐历便在情理之中。
关键词:雕版印刷术;印刷物;《大随求陀罗尼咒经》;历日
青年学者论坛
○ 行业的旋流:中国出版业阐释社群的危机话语建构
114
内容摘要:文化研究转向下的“文化—社会”路径提示了话语网络在具体历史情境中形塑社会文化实践与规范的重要性。在这一研究脉络下,将中国出版业者视为一个“职业阐释社群”,以34篇出版业者公开发布的关于出版业危机认知、理解与回应的文本透视出版业者的话语建构与专业实践。研究发现,出版业者将危机表现及其诱因归纳为生存危机层面的盈利危机话语、结构危机层面的合法性危机话语、范式危机层面的观念危机话语,共同构成了杂糅的中国出版阐释社群危机话语体系。这些话语有助于揭示出版业者在时代条件转换下的谈判、捍卫与努力,及其在文化、社会和政治等层面试图重建意义体系的尝试。
关键词:危机话语;阐释社群;职业话语;话语分析
来源:现代出版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3sDh-VSl0ScY7iZl_fkVAA
编辑:屈妍君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