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灾难报道案例二集锦

[复制链接]
61#
 楼主| 发表于 2015-5-2 07:48:3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国航回应尼泊尔地震涨价风波:肯定没有提高票价
2015-05-01 22:25:47 来源: 南方都市报(深圳)
分享到:
3547
南都记者从国航加德满都营业部了解到,尼泊尔地震引发的中国旅客滞留问题基本解决,4月29日后国航加德满都营业部已取消应急预案,恢复正常运营秩序。

国航加德满都营业部总经理张雪松向南都记者回顾了应急预案执行的5天,解密国航飞越珠峰航线的首次夜航,也回应“高价机票”、“让中国人先走”等风波。张雪松称,这期间所做对得起良心,而国航在此次地震灾难应急救援中担得起“有功劳”这几个字。

1、地震当日两个航班:一个机身擦伤,一个首次飞越珠峰夜航

张雪松介绍,4月25日地震发生时,国航CA408航班正在上客,已有10余人登机,地震让飞机跳出了轮挡障碍,导致机身擦伤。旅客被要求下机等候,飞机被紧急检测评估。此时,国航CA437航班正在空中盘旋,地震让其无法着陆,不得不返航成都,导致CA438航班的旅客滞留在机场。

当地时间晚上7点多,加德满都机场重新开放,CA408航班也通过检测,不影响飞行安全,126名旅客被送回成都。但CA437航班是否再次从成都飞往加德满都成了难题,这条航线是世界唯一一条飞越珠峰的航线,1987年9月开通,此前从未夜航。但迫于旅客滞留的压力,国航最终决定让其首次夜航,由两个功勋飞行员坐阵,最终又将126名旅客从加德满都机场运走。张雪松表示,这实际上冒了很大的技术风险。

2、“让中国人先走”存在误解

26日凌晨,中国国际救援队乘国航CA056航班从北京飞到加德满都,按计划空机返航。张雪松称,当时营业部已启动应急预案,遂向总部申请更改此航班的航线,将276名滞留旅客带到成都。

而在加德满都当地,应急预案可简化为“只认票不认时间”,即机场滞留旅客只要有国航机票,无论是哪一天的,都能排队登机,“先到先登”,以图最快速度往返。但因为加德满都机场只有1条跑道,各方飞机都在此集结,抢跑道成了最重要的问题。而盘旋在空中无法降落的飞机也充满惊险,飞行员已开始按分钟计算油量,有一架国航飞机落地时,只剩100公斤油,这意味着如果再多耗一分钟,飞机就不得不启用应急备用油返航或备降到其他机场。

张雪松称,为避免混乱,公司派了专人到登机口引导中国旅客,为了顺利让他们进入,中方工作人员想尽办法跟尼方机场人员沟通。“很多乘客都只看到‘让中国人先走’的表象,不知道我们背后的艰辛,而且当时机场很混乱,谁从机场抢到跑道谁就先走,也不存在我们有什么特权,就是靠自己去跟机场磨,外界后来的解读都太想当然。”

3、“高价机票”风波:这期间国航肯定没有提高票价

4月26日起,“航空公司发国难财哄抬票价”的消息就不断发酵,引发舆论风波。国航也卷入了这场风波,且传出有国航工作人员现场卖高价票被打。

对此,张雪松觉得很委屈。他讲述,4月26日上午营业部一位工作人员在机场引导乘客时遇到一位不会订票的老太太求助订票,好心帮其订票后,得到了老太太的感谢,但却引发周边一些未买到票的滞留者的不满。“那些人想免费乘机回家,就乱传我们的人员卖高价票,争执中还打了我们的人。”

国航总部有关负责人曾向媒体解释,机票票价都要执行发展改革委的相关规定,大陆航空公司不可能随意加价,但不排除个别机票代理商的违规炒作。而张雪松则称,这期间国航肯定没有提高票价,甚至还保留了部分折扣机票。“都在传高价机票,拿出证据啊,如果谁真的从正规渠道花高价买了我们的机票,只要拿出付款凭证,我们一查到底,但如果不是正规渠道买的,就与我们无关了,我们跟非正规渠道的代理也不存在所谓勾结的问题,我们只能保证做好自己。”

4、“机场照片”风波:缘于机场关闭

连日来,一张中国滞留旅客在加德满都机场的照片引发热议,照片讲述的是4月27日凌晨5点多游客指责国航失职,喊出“中国国航,我要回家”的情况。

所涉航班为4月26日的CA437航班,因为当日下午的余震,飞机再次无法在加德满都降落,最终返航成都。张雪松称,当日本来总部已决定再次安排夜航,连夜赶往加德满都,但机场宣称整夜关闭,最终无法成行。“我们算好了27日机场开放的时间,尼泊尔时间凌晨3点多就让飞机从成都起飞,然后准备抢最早的时间降落加德满都,最终在尼泊尔时间6点38分成功降落。也就是说,那些乘客拉在拍照片时,我们的飞机已靠近加德满都上空了。”

“我们做了最大努力来协调,但有的乘客不理解,我们真的没办法。”根据张雪松提供的数据,截至4月30日,国航共在加德满都安排了13个航班,运走旅客1712人,几乎是日常运行的两倍。


5、4月29日起恢复正常运营

张雪松称,4月29日起国航加德满都营业部已恢复正常运营,不再实施“只认票不认时间”的应急办法,而是优先保障对应航班旅客的登机,然后再根据空置座位协调其他时间航班旅客的改签问题。

“我承认,这应急过程中,肯定没办法做到十全十美,服务上可能会有缺失,但这是应急,最重要的是让滞留旅客尽快回家,其他的真没法兼顾。”张雪松认为,这期间所做对得起良心,而国航在此次地震灾难应急救援中担得起“有功劳”这几个字。
http://news.163.com/15/0501/22/AOII9ABM0001124J.html
62#
 楼主| 发表于 2015-5-6 08:33:4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印媒报道尼泊尔地震被指麻木:问丧子妇女啥感想

2015年05月06日04:15 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尼泊尔政府4日要求各个国家的搜救队撤离,因为焦点已经从搜救幸存者转向灾后救助。这一决定也适用于在尼最大的外国搜救队——印度国家灾害快速反应部队。印度CNN-IBN电视台称,4月25日尼泊尔发生强烈地震后,包括印度在内的34个国家向尼派出4500人左右的救援队开展搜救工作。搜救队离开后,其他救助和医疗队仍将在尼泊尔开展活动。《印度快报》报道说,尼泊尔方面澄清,要求外国搜救队撤离的决定并不针对印度,也包括其他33个国家的搜救队。尼泊尔驻印度大使表示,尼泊尔感谢印度的快速反应,在毁灭性的地震发生后挽救了生命,印度将继续参与震后复兴进程。

  印度舆论之所以格外在意“撤离决定并不针对印度”,是因为一股愤怒情绪正在尼泊尔国内蔓延,许多人痛批印度媒体为本国救援“歌功颂德”的做法。按照CNN-IBN援引的尼政府消息人士的话说,“印媒对印度救援队的‘过分宣传’已在尼泊尔引发不满”。

  “印度媒体的沙文主义在尼泊尔引发反弹”,《印度教徒报》5日以此为题列举了一些“过分宣传”的细节。报道称,随着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逐渐恢复正常,网络连接恢复,当地人开始讨论印度第一架降落到震中的直升机的视频。加德满都医生塔帕说:“镜头是从直升机内部拍摄的,首先展示的是人们向直升机跑过来,然后转向直升机内部,我只看到两名记者坐在里面。我想,如果你能抵达那个地方,那你至少应该带上医生,带上食品和医疗物资。”

  报道随后又举了一个例子:在加德满都特里布万国际机场附近的军用机场,印度记者与尼泊尔联络官发生争执,一名记者粗鲁地说他有权跟随印军直升机采访,“我的同胞在开展救援行动,跟随他们是我的权利”。文章说,在4月25日地震发生后,印度驻加德满都各大电视台记者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争相随军报道。由于印度军方开放绿灯,越来越多的印度电视记者随军行动,拍摄了许多印军在偏远地区救援的画面。尽管尼泊尔大使4日表示对印度没有负面情绪,但在加德满都,人们的主要感受却是印度媒体碍手碍脚,特别是随着搜救行动转向提供救援物资。

  更令尼泊尔人反感的是印度媒体的麻木不仁。英国广播公司(BBC)4日列举了几个例子:一名印度电视记者抓住一名受伤的幸存者在镜头面前“展示”,而非为她包扎伤口止血;另一记者问一名失去独子的妇女,“你有何感想”;还有记者不断地问救援人员在工作中使用哪些技术……报道说,在尼泊尔社交媒体上,“印度媒体回家”成为热点话题,成千上万人就此发帖。人们抱怨印度媒体的报道没有感情、充满大国沙文主义。尼泊尔博主沙克亚说:“你们的媒体和媒体人的言行就好像是在拍家庭连续剧。”曾在印度政府担任部长的沙希·塔鲁尔说:“我们的媒体继续让印度感到丢脸和沮丧。”

  “亲爱的秃鹫,你们已经把尸骨啃食干净,赶快回家吧!”尼泊尔社交网络上这句形容印度媒体的话连日来在印度国内也被广泛转引。《印度时报》4日称,印度媒体对尼泊尔地震的报道可谓铺天盖地,但尼泊尔民众的反馈却是“回家吧,印度媒体”,批评印媒的推特留言多达14万条。为了博取眼球,“深入灾区”的印度电视记者直接把话筒伸向正在被救援的灾民,有时甚至不惜阻碍救援人员的工作,更有甚者粗鲁地介入灾民葬礼,向悲伤中的亲属发问。一名尼泊尔人在推特上说:“停止你们的媒体地震吧,我们正在遭受地震的痛苦,你们的新闻并不能帮助灾民。”(环球时报驻尼泊尔、印度、英国特约记者 宋宁 周良辰 孙微 魏辉)


http://news.sina.com.cn/w/2015-05-06/041531797554.shtml
63#
发表于 2015-6-9 13:20:4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殷玉鑫 于 2015-6-9 13:22 编辑

【案例】灾难报道:航拍技术的能与不能
□刘海明





航拍“东方之星”救援现场。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我们每个人、每个行业都是技术的受益者,传媒业和新闻从业者也不例外。传媒业的发展与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紧密相关。其中,影像摄制技术的进步,改变着新闻报道的呈现方式。
    航拍技术普及后,很快被媒体应用到新闻报道,特别是灾难报道中。从此次“东方之星”翻沉事件报道来看,航拍技术的应用作用显著。
    首先,缩小灾难报道的盲区。众所周知,灾难事件意味着危险,所以灾难事故发生后,通常人们的想法是尽快离开灾难现场。新闻从业者则刚好相反,职业使命需要他们在灾难事件发生后赶往现场,并坚守在现场。对于像火灾、毒气泄漏和沉船事故来说,都不大适合记者在灾难现场出现。这类灾难事件的报道,往往因客观原因造成报道的盲区。媒体应用航拍技术后,让灾难报道很少再有无法报道的特殊区域。“东方之星”倾覆于长江中央,事发后连续多日风雨交加,不仅给救援增添了难度,也加大了近距离拍摄报道的难度。全视角的航拍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新华社、《湖北日报》、《楚天都市报》等都采用了航拍技术对事故现场进行全景式呈现。
    其次,可以全景式动态地呈现灾难事故的现场。此次翻沉事件覆盖的区域较大,在现场采访的记者,只能看到其目力所及的东西。灾难报道要全面,记者不得不用多方采访的方式,间接获取第二手资料。不同受访者回答的信息不同,记者只能用“拼盘”的方式,还原灾难事件。这样作出的灾难报道,很难有全景式的报道,要做到动态报道,也只能是局部的动态。航拍技术应用到灾难报道中,飞机可以通过反复巡航,全景式动态地再现灾难事件的现场,让公众在第一时间全面了解灾难事件的救援情况。
    再者,有助于增加灾难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客观是新闻的品质。灾难报道属于特殊情境下的报道,要做到灾难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更具挑战性。航拍技术的出现,通过机械拍摄灾难事件现场,拍摄的画面最为直观;航拍技术不会撒谎,全景、动态的连续拍摄,也最为客观。这一点,是普通记者的采访报道所无法比拟的。
    从目前的应用效果来看,航拍技术所呈现的翻沉事故现场,对于通过航拍作品了解该事件的公众来说,达到了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当然,任何技术都有瑕疵,否则,技术就会停下前行的脚步。正因为这个缘故,法国学者R·舍普给技术下的定义才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在他看来,技术就是“不懈地改造世界和人类以便它们能相互适应”。
    航拍技术对灾难报道的积极作用毋庸讳言,但媒体也不能过于倚重这个技术。毕竟,灾难报道需要人文精神,需要人文关怀。航拍技术只能提供短暂的、全景式的灾难现场的表象。而公众对于灾难事件的信息需求,并不止于这些。
    换句话说,公众更想了解灾难事件造成的危害,想了解救援的组织和安排情况,想了解灾难遇难者家人的感受,想知道灾难事件的原因。这一切,显然都是航拍技术所无法回答的。航拍技术有助于媒体从业者完成灾难报道的某些工作,但更多的工作还有赖于记者的观察、提问与思考去完成。


作者:刘海明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http://data.chinaxwcb.com/epaper2015/epaper/d6035/d6b/201506/57091.html

64#
发表于 2015-6-9 13:24:2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殷玉鑫 于 2015-6-9 13:26 编辑

【案例】生死救援,媒体驻守一线
 □本报记者 袁舒婕
  ■编者按
    6月1日21时30分许,重庆东方轮船公司所属旅游客船“东方之星”在由南京驶往重庆途中,顷刻翻沉,船上当时有456名游客及工作人员。
    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牵系着每一颗祈愿平安的心。在重大灾难性事件中,作为连接现场与受众的重要平台,媒体的报道无疑是极为重要的一环。怎样做好灾难报道,考验着媒体的能力与智慧。
    本期《传媒周刊》5版和6版推出特别策划,聚焦这一周多时间里媒体在报道此次事件中的表现,总结其中的得失。
    生还者的数字一直定格在14人,“东方之星”就这样在6月1日夜里陨落长江。截至6月8日,“东方之星”客船翻沉事件中遇难者人数上升至434人,仍有8人下落不明。在这一个多星期里,救援一直在分秒必争地进行,媒体也在竭尽全力传递信息,为的是那些在永不回头的江水中沉没与沉默的生命。
    救人第一,实时报道“连线”现场


    “东方之星”翻沉后,从6月2日凌晨开始,“@央视新闻”“@新华视点”“@人民日报”等媒体开始在微博上对营救情况进行报道,传递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情况及救援进展。随后,各大媒体开始时刻紧跟救援工作的进展,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手段不断让老百姓了解情况。
    6月6日,新华社发出《对人民高度负责——“东方之星”号客轮翻沉事件救援行动综述》一文,该文还刊发在6月7日的《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等报纸的头版头条上,文中详细介绍了各相关部门对这次救援所投入的人力物力,“海军三大舰队和海军工程大学、广州军区派出200余名潜水员紧急赶赴现场,下潜到一个又一个舱室,连续作战,通宵达旦;武警湖北总队抽调武汉、荆州、荆门、宜昌支队共1000多名官兵、40艘冲锋舟,赶赴现场展开搜救和外围警戒等任务;截至5日上午,军队和武警部队共投入3424人,民兵预备役1745人,空军直升机1架和舟艇149艘,工程机械59台,在水面、水下、陆地和空中全力以赴投入救援行动”……这些数据的背后,可以看出灾难中人们全力以赴地相助,生死竞速中的上下同心。
    网友“@动脉影”留心了一条涉及救援的新闻,随后针对该新闻发布的一条微博引发了大量关注:“今天这么多关于沉船事故的新闻里,我最感动的是为了降低水位方便救援,三峡大坝蓄起了水,使通过水库的水从每秒1W7立方米降到7000立方米,这个新闻淹没在了茫茫多的新闻里,不起眼,但是能从中看到责任与能力。”这条微博被转发了12万多次,有将近5万人点赞。这背后体现的,是救援报道带给网友的正能量。
    6月8日,新华社快速发出消息,两位生还者出院,这是翻沉事件第一批出院的生还者。还有媒体报道,另一位沉船生还者是汶川地震幸存者。这些新闻,在这几天阴霾不断的情绪中,给读者带去了一丝安慰。
    媒体之所以一遍遍地播报救援所投入的力量,报道救援的进展,介绍救援方案抉择背后每一步的思考,为的是给家属坚持等候下去的勇气,也为了提振救援队伍的士气,为了让更多的读者看到,在任何危难时刻,祖国会调集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不惜一切代价,全力救人。
    追问不止,探寻真相反思悲剧


    船翻了,真相不能沉。对于事故原因以及悲剧带来的警示,媒体没有缺席。
   《人民日报》在微博上发出评论员文章《让我们记住这些名字》,文章直言:“不放过一丝疑点,彻底查明事件原因。按照及时、准确、公开、透明的原则发布信息。在救援中,尊重生命是一个共识;在善后时,尊重生命的原则同样应该高于一切,体现于对家属的安抚、对原因的彻查、对信息的公开,体现在给出一个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交代。”
    虽然最后的调查答案要在国务院调查组对沉船事件的基础资料、相关人员、事发现场等进行全面深入地调查取证后,才能浮出水面,但是媒体始终没有停下脚步。
    澎湃新闻的《长江沉船 预警、报警、航道、气象、船体十大关键细节追问》围绕一个又一个疑问走访专家学者。财经网的《五问“东方之星”》直指民众对于翻船事故原因的疑问:首凶龙卷风?预判缺失?不寻常的航迹?成功逃生者?改造后的稳性?这些追问都是为了提供更多视角和信息来帮助寻找真相、反思悲剧、记取教训。
    《齐鲁晚报》在6月7日用5个版全景记录了“东方之星”陨落的6日。《江边念归人》一文中,更是直接指出“追问多存在于网上,反思多见诸媒体,但是呈发散式状态密集射向与游轮有关的各个方面:游轮为什么会在那个暴风雨的夜晚选择继续前行?长江三峡游这个司空见惯、多针对老年人的廉价旅游项目,背后还有什么看不见的隐患?真相何时会被公布?以后由谁来监管游轮的安全?”《京华时报》的《“兄弟俩”三小时的生死漂流》一文,详细报道了“东方之星”获救两人的经历,比如仔细描写了住在二等舱429房间的谢勇(化名)在事发时,站在房间的厕所门处,很快被“甩”到了墙上,紧接着一股像消防水龙头冲出的水冲在他背上,他毫无准备地被抛进水中。这些细节都能看出事发的突然,谢勇的经历和所在的位置也能在某种程度上验证事件发生时船只的状态。
    除了不断追问、不断挖掘细节之外,不少媒体还通过制图等方式去传递信息,通过用心制图去还原真相。《新京报》《南方都市报》等媒体通过制图的形式,将新闻以可视化的方式呈现,让读者一目了然看到重要信息。《新京报》的《图个明白》系列一直通过制图方式传递各种新闻信息。《图解“东方之星”翻船经过》《图解“东方之星”立体救援方案》都是此次报道的亮点。《南方都市报》图解的怎么打捞“东方之星”,不仅通过箭头展现打捞步骤,而且在图片中还释疑解答潜水救援难点和选择探孔位置的方法等,让读者看得清楚明白。
    行动起来,用自己的方式致哀


    为悼念“东方之星”遇难者,中央电视台多个频道和多家上星频道对娱乐节目作出停播或调整的决定,尤其是不播出喜庆欢乐的影像和录制、重播节目。央视一套的《星光大道》、东方卫视的《欢乐喜剧人》、深圳卫视的《加油吧新郎!》、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等都暂停了播出。
    时光凝滞,长江呜咽,凄厉的汽笛声响彻江畔。这一刻,《楚天都市报》《扬子晚报》《深圳晚报》等多家报纸将报头换成黑色,腾讯网等网站将自己的首页换成黑白色,“@人民日报”“@央视新闻”“@中国之声”等多个媒体微博将头像换成黑白色,以悼念沉船遇难者。
   江水汤汤,逝者安息。“志哀”“恸别”“哀痛”“悼念”等头版大标题是《新闻晨报》《重庆晨报》《云南信息报》《金陵晚报》等报纸6月7日对“东方之星”“头七”所传递的绵绵哀思。《解放军报》6月7日见报的《“她只是睡了,不要惊扰她”》一文中,是这样写的:“遗体转运过程中,官兵按照6人一组抬担架的方式精心搬运遗体,确保了没有因转运造成遗体受损,并对全部遗体编号、造册。湖北省军区某舟桥旅战士柴毛毛,在4楼前舱发现客轮上年纪最小的乘客遗体时,喊来另外3名战友,小心翼翼地把她送到船外,尽管这个3岁小女孩并不重,还是放上担架由6人精心护送。柴毛毛流着泪说‘放下孩子时,心里就在想:她只是睡了,不要惊扰她。’”字里行间尽量地克制,只是陈述现场的情况,但是依然能让读者感受到对逝者的尊重和悲伤。
    新华视点的《哀思洒江河 情长留世间——“东方之星”翻沉七日追思》中,说出的是很多媒体人对家属想说的话:“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把手中的花朵抛向那滚滚而去的江水之中,带着父母们来不及说但我们一定懂得的嘱托,倍加珍惜、继续生活……”
    加强沟通, 确保舆论不偏颇


    每次灾难报道中,对于媒体伦理和专业精神的争议和讨论都会存在,如何直面问题、加强沟通,让人们多一分理解,不让舆论偏颇,值得每一家媒体注意和思考。
    有人质疑被救出来的幸存者只有两个,其余的都是自己游出来的。中国青年网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寻找逝者与援救生者同样值得尊重》,回应这个问题:“救援人员不分昼夜地搜救,虽然结果很悲惨,但不是人力所能左右的。对救人者,这意味着承受更多的除了身体之外的心理之痛——这是许多一线救援者难言的苦衷,也是社会需要对救人者更多理解、更多敬意之处。不求所有人都能感激,最起码不要去责怪。”
    澎湃新闻的问答社区“问吧”中,由澎湃突发新闻报道组在前方围绕网友提出的问题进行调查,然后回复网友。网友的提问十分犀利,比如“不断看到有‘江水浑浊’‘摸黑工作’‘能见度几乎为零’这样的描述,我想问一下,这种情况是在蛙人携带水下照明设备后遇到的困难,还是根本没有水下照明设备?”报道组在采访调查后回复:“蛙人带了照明设备。东海舰队的潜水员张虎告诉我们,每次下水要待1小时左右,现在完全靠手探查,虽然有强光手电筒,但江水十分浑浊,水下什么都看不见。我们还通过海军潜水员的监控器材发现,摄像头里几乎什么也看不到,浑浊的江水中潜水员仅能通过双手摸索寻找方向。”这样认真的沟通交流,对解除网友的误会起到了直接的效果。
    可是我们也看到,在媒体的努力中,有些交流做得并不到位。把受众当作宣传对象,侧面取材的宣传式报道挤占了对遇难者及其家属的基本关怀等现象仍然存在,值得业界反思。
    一些报道中出现的“在长江大风大浪中持续进行的国家救援行动,谱写一曲万众一心的壮歌”“由于前期工作做得早做得细……亲属情绪比较稳定”等句子,引起了很多读者的反感。一些报道中所引用的《孩子别哭,我在长江,已经回到母亲的怀抱》,在网络上引起了较大争议。《新闻记者》杂志《读图札记》专栏作者郭建良在微博上直言这样丧事喜写的写法“无视人伦天理”。媒体微信号推送的《救援一线,中国最帅的男人都在这儿啦》这一标题广受诟病,《燕赵晚报》前副总编韩联社认为,颂歌可以唱,英雄可以赞,但请不要弄成对英雄的消费,对人民情感的亵渎。媒体或许应该时刻牢记:媒体工作者只有做到了敬业专业,才能写出真实准确的灾难报道;只有真实准确的灾难报道,才能更好地体现人文关怀。




作者:袁舒婕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http://data.chinaxwcb.com/epaper2015/epaper/d6035/d5b/201506/57090.html

65#
 楼主| 发表于 2015-7-23 12:34:0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杨承欣
兰大爆炸事故伤31人,兰州晨报记者党运采访,警察凭什么在新闻现场无端抓走新闻记者!警方称:“险情没排除”,那为什么警戒线内还有那么多没有安全防护的人在,别给我说他们是在工作,如果他们是工作的话,那记者在现场难道就不是工作?










7月22日 19:19
来自
三星GALAXY S4

66#
 楼主| 发表于 2015-8-4 11:13: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admin 于 2015-8-4 11:14 编辑

【案例】
缅甸记者被洪水没过脖子坚持播报灾情(图)
2015-08-04 07:14:00 来源: 环球时报-环球网

现场

【环球网综合报道】据英国《镜报》8月2日报道,近日来,缅甸大部分地区遭遇持续暴雨,由此引发的洪灾和泥石流已经导致至少27人丧生,超过15万民众受灾。8月2日,当地一名男记者,为实时播报洪灾有关消息,水没过脖子口仍坚持报道灾情。
据悉,该名男记者供职于“缅甸民主之声”。在他和他的团队没有找到合适的播报场所后,并没有放弃撤离,而是毅然决定走进洪水中,站在已达到其脖子深度的洪水中报道新闻。
据悉,缅甸大部分地区自7月16日以来持续降雨,预计未来几天内还会有更大的暴雨。
(原标题:敬业!缅甸记者被洪水没过脖子坚持播报灾情)
http://news.163.com/15/0804/07/B05I35VL00014JB6.html

67#
 楼主| 发表于 2015-8-9 11:34:0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东南快报一名记者因在台风中挪车被围墙掩埋神往

2015-08-09 11:15:00 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福州8月9日消息 据东南快报官方微博,东南快报热线部记者卢丰清昨日在家中因担心车子受损,下楼挪车被一堵围墙倒塌掩埋,送医院钟后不治身亡。
  卢丰清男,35岁,三明沙县人,入职东南快报14年,现供职报社社长办,负责新闻热线工作。8月8日下午5点左右,在家(耀隆集团宿舍小区)附近,因担心小车受损冒风雨下楼移车,一堵围墙倒塌掩埋,1小时后被发现,送省立医院ICU,40分钟后不治,遗有一女3岁。
http://news.cnr.cn/native/gd/20150809/t20150809_519484315.shtml


68#
 楼主| 发表于 2015-8-12 09:09:4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四川北川昨日发生6级地震:证实为误报
2015-08-12 03:07:37 来源: 信息时报(广州)

昨日下午,一则“四川北川发生6.0级地震”的预警信息引发关注。对此,中国地震台网相关负责人指出,这是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预警系统误报所导致,该地区并未发生6级地震。

昨日下午,部分网民表示,手机接到“15时49分四川北川发生6.0级地震”的预警信息,一时引发各界热议。

对此,国家地震台网官方微博“中国地震台网速报”17时27分发布消息称,“经核实确认,今天下午部分网民手机接到15时49分四川北川6.0级地震预警信息,为成都高新减灾所预警系统误报所导致,该地区并未发生6级地震,请大家不要恐慌。”

中国地震台网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一误报结果向社会发布,引起较大范围恐慌。中新

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

地震预警非误报 系测试演习

昨日,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对此回应,此次预警系有计划的演习,并非误报。该所表示,为提高手机地震预警用户防震减灾意识和基于地震预警的避险能力,并研究民众在突发大震的应急响应,减灾所分别于当日15时49分,和17时47分,对苹果手机和安卓手机进行地震预警测试演习,其中,仅对安卓手机用户进行了提前告知。


该所称,一些民众收到预警信息后进行了紧急避险,达到了减灾所进行的不提前通知的地震预警测试演习的目的。中新

中国地震台网:

地震预警应由

国家统一发布

此后,“中国地震台网速报”多次发布微博,安抚民众情绪,并表示,鉴于误报地震极易引起社会恐慌,地震预警信息应由国家统一发布,不能由企业或者个人发布。

中国地震台网这名负责人指出,“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是一家民间企业,不是中国地震局下属单位。”中新
http://news.163.com/15/0812/03/B0PMUN4P00014Q4P.html
69#
 楼主| 发表于 2015-8-13 14:33:0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陶景洲
天津卫视今天早晨的节目单。

  • ñ5

7分钟前 来自 iPhone 6

  • 收藏
  • 转发
  • 评论


70#
 楼主| 发表于 2015-8-13 18:52:5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论天津媒体为什么不行2015年8月13日 17:16 阅读 42600
文/王亚君

    昨晚爆炸事件至今,从内到外对天津媒体不作为的质疑声此起彼伏。我从大学毕业一直在天津从事媒体工作,虽一直做副刊内容,但可能从我的角度来说几句应该没有包袱,不当之处请大家指正。

    重大突发新闻,一般资质较老、口碑较好的日报类是第一手可靠消息的来源。电视新闻直播现在也比较强大,可以随时蹲守,连线视频毕竟信息量更大更直接。之后,可看新闻类杂志周刊,那里有从社会宏观到个人细节统揽的深度报道。
    在行内,电视新闻人和杂志新闻人,基本功最扎实的都是从报纸培养过去的。

    这种情况下,我会第一时间关注新报的报道,因为在天津做新闻的路子相对比较“野”,办报时间长,积累资源多,能看到些东西。但昨日天津本地日报类几乎没有太拿得出手的硬新闻,更有个别媒体官微转了新京报的内容,被外地网友质疑,觉得事发地最有影响力的媒体居然转外地媒体的内容,很奇怪。
    是很奇怪。昨晚我们这样的外围时尚媒体,都在第一时间,接到北京媒体的各种打听,而且已在来天津的路上。央视新闻的正点直播是从凌晨1点开始做现场连线的,且消息来源都来自自己前线的记者,没有标注引用。

    昨晚一直刷几大本地媒体的微博,我作证,的确派记者去现场了,但都是边边沿沿的消息,拍几张距离中心很远的现场照片,或在医院报几个小王小李的伤员躺着,没有更多现场还原描述。这种新闻,在昨晚如饥似渴的新闻需求下,没什么阅读价值。
    今早还有天津媒体同仁辟谣,说直播和现场一直在做,不是不作为。但是问题是如果天津从报纸到电视台,没有一条被大家充分转发,作为外地媒体播报时的引用来源,是不是也问题很大?这样的工作,难道是说,我们作为了,但效果别计较?
    今天的天津各大纸媒头条的缺失,以及早晨电视台播出的各种娱乐内容,基本算深深伤害了天津人的感情。
    反观新京报的报道,距离着火点15米的近距离拍摄,车场被烧毁的大幅高清照片,电话天津市委宣传部,每一条都那么“硬磕”,本地外地大号转发无数。央视新闻的现场连线,虽然在凌晨3点时还未进入戒严内围,但点线面的信息量足够大,有官员信息也有民众信息,在正面疏导方面有责任有态度。报道都摊这儿,谁高谁低,立见分晓。
    多说一句,昨天央视现场报道的王晓沛,口齿清晰条理清楚,我朋友圈里有朋友说她是楼下家的女儿,估计是天津人,而且很年轻,这种重大报道是很好的锻炼。其实央视的报道资源和条件也是非常有限的,常人不可想象的有限,这个可以另书讨论。另:现场连线,还存在随时掉线的情况,出镜记者很多都是脱口而出的,没有更多时间被封口和控制,所以内容相对是可信的。

    说回天津媒体,人不是问题,媒体里的个体不是问题,从我入行起,认识了非常多非常优秀的媒体前辈,有扎实的办报经验和做新闻的功力,有理想有热情。这里面大多数人,要么去了外地,南方报系或新京报之类,在本地的现在也不在风口浪尖。令娱乐明星闻风丧胆的“风行工作室”,灵魂人物卓伟就是新报出去的,当年因“事故”离职,离开天津。
   记得当年在都市报还是各地最主流媒体时,大家聚在一起就感慨,连昆明那样的地方,都能做出发行量120万的都市报(具体数据有待确认,年头久了也记得不是很清楚),河南也有在全国响当当的《大河报》,更别提摆龙门阵的“重镇”成都、重庆,连西安的报纸都比天津更良性运转。这不是城市发达与否的问题,这是一个城市性格的问题,一个城市是否如此需要新闻、如此热衷于消受新闻?

    台上的人在演戏,台下的人稀稀拉拉,演得好与不好,鼓掌叫好扔番茄砸鸡蛋都没有。久而久之,台上也没心气儿了,钝性了,养家糊口得了,哪儿还追求什么更好?
    做任何事,不鼓励、没反应是最可怕的一种抹杀。
    天津从来是一个被管制得很好的城市,老老实实,安安稳稳,家长甚至都不爱说“别人家的孩子怎样怎样”,以“别出乱子”为第一大纲。这样共识统一的“顺安”心态,在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双方,是鸡生蛋和蛋生鸡的关系,说不清先由谁造成的,但是现状如此,无力感会波及任何一个与之相关的人。

     但是个体又真不是问题吗?
     我们不讨论我们无法讨论的一些体制问题,仅从个人而言,如果长期的不锻炼,不留心,不做准备,没有临场突发进行专业采访的经验,有人能在第一时间做出最优秀的报道吗?在这里我认为前线的记者没有问题,中国现在的媒体状况,一线的新闻类记者,太年轻,都是小孩儿,上岗前没人带,扔海里自己学着游。报道具体应该怎么做,往哪个方向做,主要看主任至主编的思路。另外,新闻报道拼的不完全是谁在现场,而是媒体招牌及个人积累的各方能调动的资源,如何全方位在最短时间内配合新闻素材的采集。如果媒体中生代不发力,我们只能看到前线的年轻记者言而无当的报道,絮絮叨叨的的堆砌,泛滥的煽情。
    网转一句话很到位,“全世界都在看天津,而天津在看韩剧”。
    今早,已有天津媒体开始煽情。
    事故原因还未清楚,事故尚未发生完结,煽情合适吗?领导这样安排报道的方向妥当么?这不是为了找骂来的么?
    别怪一出事大家就双手合十、祈福平安、我与谁谁谁在一起,都是媒体引导的。

    第一个使用煽情手段的媒体,是一种方法论,有它的原因和目的,这个无力改变。但是第N个把煽情当作惯用伎俩滥用的媒体,一定是不走脑子、得过且过、不做自我要求、安安稳稳别较真儿的条件反射,这是在任何行业的专业性和职业操守要求中最为令人鄙夷的恶习。

    我们爱看什么样的新闻报道呢?
    如果我想听八卦,要么我愿意听来自第一当事人的消息,要么我愿听一个有观点有态度的人给我讲。这样能让我对这件事有不同的认识,有思考。至少给我讲八卦的这个人得有点性格,要不索然无味。
    我们现在看到大多数平庸的报道,没有印象的报道,都有一个这样的问题:模式老套,没有独特的角度。为什么,是因为做稿子的人的思路,都是随意撸来的,还是被别人撸过很多次的。
    不一样思路不是平白无故就有的,这是长期坚持学习思考、开阔眼界、坚持职业训练、保持警醒不盲从等等的良性习惯和自我修养造就的,这是真正做业务、坚持在报道一线的老中青媒体人应该坚持不懈的日常,才有可能在突发事件第一时间,媒体粉墨登场的机会到来时,抓住机会的唯一路径。
    做媒体的,其实最不怕的就是事大,有职业荣誉感的,就希望能在重大事件当中,体现新闻精神,还原事实,引导公正的社会舆论。媒体不是稳稳当当、中规中矩的行业,当年凤凰卫视资讯台就是抓住了911、别斯兰人质事件,从一个名不见经传、没有更多背景的电视台,一战成名,成为日后重大新闻事件大家相信和参考的主要媒体之一。
    老鸡汤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最后,说一下公正。CNN直播时受天津当地“群众”扰乱打断的视频,今天发了删删了发。这些“群众”的真实身份及动机不明,视频本身也未有更多证实。但如果这是真的,去粗暴打断外国媒体连线报道的“群众”也是真实的群众身份,那么,至少这部分人,别期待自己以后会享有真正新闻透明度和民众知情权。公正是一种交换,如果不给予别人这样的权利,自己也永远不会有。

http://weibo.com/p/1001603875427465984157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