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纪录片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61#
发表于 2013-2-22 19:16:3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国家广电总局:纪录片拍摄前需先上报

 晨报讯(记者 解辰巽)日前,国家广电总局下发《关于实行电视纪录片题材公告制度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对象包括广播影视局、电视台、电视制作公司,这就意味着电视纪录片将要像电视剧拍摄需备案公示一样,需先通过广电总局的报送公告程序后才可拍摄,并在电视上播出。
  《通知》表示,近年来,我国电视纪录片创作生产日趋活跃,产量质量不断提高,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为进一步繁荣电视纪录片市场,避免产生题材撞车、资源浪费等问题,国家广电总局自2013年起实行电视纪录片题材公告制度,汇总全国电视纪录片创作生产、中外合拍、引进境外电视纪录片(含素材)等题材信息,向社会公告。
  《通知》中还指出,电视纪录片是指以自然世界、人类社会为表现对象,以非虚构的真实记录为表现手法,以公开播出为展示渠道的电视片。电视纪录片题材实行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两级汇总,国家广电总局统一公告制度。
  通知对象包括广电总局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广播影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广播电视局,解放军总政宣传部、中央电视台、中国电影集团公司、中央新影集团、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央和国家有关单位。这就代表不仅是影视公司所拍的纪录片,电视台拍的纪录片也需要先向广电总局上报。记者和央视纪录片频道的工作人员联系,目前关于此《通知》他们还没有进一步计划。
  与此同时,广电总局还发出了《关于做好2013年优秀国产纪录片推荐工作的通知》,鼓励国产纪录片精品创作、生产、播映及人才发展,加快推动纪录片产业繁荣,2013年,广电总局将继续开展优秀国产纪录片推荐播映工作,在各地推荐的基础上,评选优秀国产纪录片,每季度向全国推荐播映,并从中择优予以扶持。
  ■相关新闻
  国产动画年产近400部 北京进前十
  晨报讯(记者 解辰巽)日前,国家广电总局下发了《关于2012年度全国电视动画片制作发行情况的通告》(以下简称《通告》)。国产动画片创作生产数量位居前列的十大城市中,北京位居第十,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动画产业集群。
  《通告》显示,2012年全国制作完成的国产电视动画片共395部222938分钟。全国共有24个省份以及中直有关单位生产制作了国产电视动画完成片。其中,全国动画片创作生产数量排在前五位的省份是广东省、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安徽省。2012年,各地政府出台的国产动漫产业优惠扶持政策收效显著,一些主要城市动画片生产积极性持续增长。国产动画片创作生产数量位居前列的十大城市分别是:苏州、广州、东莞、福州、杭州、合肥、无锡、深圳、宁波、北京。位列第十的北京,2012年制作国产动画23部、9950分钟。此外,2012年度,国家动画产业基地自主制作完成国产动画片210部,123715分钟,约占全国总产量的55%。
  《通告》中还指出,目前,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动画产业集群,中部地区、华北地区、东北地区动画产业迅速崛起。
(原标题:国家广电总局日前下发通知:纪录片拍摄前需先报送)

62#
发表于 2013-2-23 21:38:5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纪录片《江南味道》热播 怀念舌尖上的家乡


《江南味道》网上资料图
  新京报讯 (记者刘雅婧)24节气轮转,雨水已过,惊蛰将近。节后返工的南方人可以借一部八集人文纪录片《江南味道》,怀念一下舌尖上的家乡。
  “苏州苏帮菜要总结说到底有什么特色的话,只有两个字,时令。”美食家叶放在片中一语道破江南美食(包括杭帮菜在内)的特点。
  作为《中国味道》系列纪录片的首部作品,该片由台湾资深纪录片导演陈建鄂执导,良友文化出品,将千年传承的苏杭美食的食材和技法,结合季节时令和养生为人之道,通过美食家的美食故事展示出来。自2月7日起,《中国味道》系列纪录片登陆北京电视台纪实高清频道、优酷网、土豆网、中国教育电视台等十余家媒体,目前在优酷、土豆、爱奇艺等网站,总点播量超过200万。《中国味道》随后还将陆续推出以“豆腐”、“面食”、“年糕”等为主题的其他篇章。
  亮点一:

  时令为王 不时不食
  孔圣人曾在《论语乡党篇第十》中提出“十不食”,其中,“不时不食”,是江南美食乃至中国美食的关键。
  《江南味道》中,初春吃马兰头和水芹菜,油菜花开后可捕食丰美的塘鲤鱼……不论烹饪蔬菜、江鲜,还是制作私酿陈酒,都是根据时令选择天然食材。
  片中处处可见“不时不食”的影子。正因此,汪氏“耕读兄弟”拒绝化肥,种植有机蔬菜,提供给自家餐馆;杭州的“玩味袁掌柜”清晨赶钱塘江鱼市,买下最早上岸的一批新鲜江鲜。《江南味道》中不仅强调最新鲜的原生态食材,更拒绝工业化的生活方式,提倡健康环保的生活理念,讲究的是“虽疏食菜羹瓜祭,必齐如也”的饮食养生文化。
  “不时不食”成为《江南味道》的题眼,也是最吸引观众的地方。
  亮点二:

  江南风物 饮食文化
  “江南是一种很淳朴的味道,可以在眼里,也可以在舌尖上,也可以在记忆里”。《江南味道》不仅在味觉上表达江南,更呈现了“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江南风物。
  微博网友杨忱晨这样形容“梨花陈酿”中的神仙眷侣,“择小径香园,酿酒做菜,吟诗作画,赏晨风夕月,看阶柳庭花,羡煞众人。”
  该片还指出,江南的美食之道直接源于传统文化。“不时不食”中这样解释碧螺虾仁的美食之理:“苏州菜里第一道菜往往是虾仁,因为苏州话里,虾仁是欢迎的谐音。”而在“玩味袁掌柜”中,做茶又做菜的袁掌柜则照着《易经》给茶楼取名:“按周易的话,先有叶后有马。叶在前,不然马会饿死。所以叫做叶马茶楼”。正是环境,文化,与江南百姓的人间悲喜相结合,产生了特有的江南美食。

http://news.sina.com.cn/m/2013-02-21/100526318813.shtml
63#
发表于 2013-2-24 09:20:0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CBN叶航
//@南都视觉:科伦拜恩的保龄,不同于NHK和BBC的典型美国式纪录片,对问题的层层提问和思考以及改进,都值得我们学习。链接http://t.cn/heJLOu
//@谭伟山: 前天的例会上分享了第一部纪录片,推荐给@南都视觉 @南都深呼吸v


@媒介评弹
【收藏:史上最佳纪录片20部】来自国际纪录片协会的权威遴选:《华氏911》导演揉入新闻手法的《科伦拜恩的保龄》被推选为第一名,那部或许永远也看不完9个半小时的《浩劫》其实是一部采访实录,《拳王阿里》里四十年前的赛事“如现场直播一样扣人心弦”……值得分享给新闻人的单子!



(1)| 轉發(628) | 評論(14)
今天07:30來自新浪微博


| 轉發| 收藏| 評論
11分鐘前 來自iPhone客户端


64#
发表于 2013-2-26 21:06:0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广电总局回应拍纪录片上报 审查是怕题材撞车

日前,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下发《关于实行电视纪录片题材公告制度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从2013年开始,各电视台制作或引进纪录片,需向国家广电总局上报
  该《通知》在业内引起巨大反响,记者采访大量业内及官方人士获悉,广电总局要做的只是题材汇总并公示,以避免资源浪费,并没有说要对具体项目进行审查。将《通知》解读为“纪录片也要被审查”,是我们自己在吓自己。
  有纪录片导演举例说,去年《舌尖上的中国》火了之后,很多电视台纷纷去拍当地的“美食一条街”,跟风题材撞车情况确实很严重,有些拍出来的不叫纪录片,而是宣传片。“有政策把关,这是好事,整个纪录片制作流程规范化,也鼓励纪录片制作方以精良、优秀的原创内容来吸引客户。”
  ■ 《通知》概述
  纪录片题材需“上报”
  《通知》原文显示,这则通知下发对象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广播影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广播电视局、解放军总政宣传部、中央电视台、中国电影集团公司、中央新影集团、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央和国家有关单位。
  其具体内容是:从2013年起,广电总局将实行电视纪录片题材公告制度,汇总全国电视纪录片创作生产、中外合拍、引进境外电视纪录片(含素材)等题材信息,向社会公告。
  对于下发《通知》的缘由,广电总局给出的解释是:为推动电视纪录片创作生产健康有序发展,帮助纪录片业界及时了解电视纪录片题材信息,吸引社会力量参与电视纪录片创作生产,避免产生题材撞车、资源浪费等问题。
  ■ 业界声音
  没人说过要审查
  《通知》一出,在国内引起巨大反响,绝大部分媒体的解读是,纪录片也将遭遇“审查”: 它将像电视剧拍摄需备案公示一样,需先通过广电总局的报送公告程序后才可拍摄。
  但多位纪录片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这是一种误读。“广电总局并没有说不报批就不能拍。”《六搬村》导演、曾在“2010中国(青海)世界山地纪录片节”上获得“人文类最佳长纪录片”的欧阳斌表示:“我最近与北京好几个做纪录片的朋友仔细研究过这个《通知》,它只是说要进行纪录片的题材汇总和公示,并没有说要对它进行审查、下发拍摄许可证后才能拍摄。”
  而记者仔细阅读《通知》,没在任何一处发现“审查”一词,也没有提到“拍摄许可证”——影视剧都要拿到它才能拍。
  ■ 深度探讨
  “审查”不具备可操作性
  记者采访了多位业内人士,大家普遍认为,《通知》的直接目的不是为了审查,而是为了引导。即便真有审查的意图,实际上也根本不具备可操作性。
  首先,国家广电总局不具备如此庞大的人力资源来审查纪录片。据统计,2012年,光是中央电视台、中央新影集团、中国教育电视台和主要省级制作机构的纪录片生产总量就达到了3000小时,多达上千部;这还不包括大量民营机构或个人制作的纪录片,若全部统计起来,那将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广电总局不会自讨这个苦吃。”《国军抗战全纪实》总制片人陈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电影每年几百部的产量,就已经弄得焦头烂额;成千上万部的纪录片,怎么去审查?”
  另一个关键点是大量纪录片既没有用国内的拍摄资金,也没打算靠国内市场收回成本;也就是说,它只有题材跟中国有关。“这种纪录片,别说审查,你连要求其上报都不具有可行性,因为没那个必要。”据陈钦透露,纪录片的制作流程大致分为确定选题、寻找投资、拍摄制作、营销流通等四个阶段,其间基本没有任何政府机构或行业协会的介入,完全是市场在决定它的生存,“现在忽然要统一管理,根本不具备可行性。”
  ■ 总局回应
  就是为避免题材撞车
  国家广电总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个政策不是某一个人制定的,作为个人我无法回答你;但你可以去仔细看下那个《通知》,《通知》怎么写的,我们就怎么执行。”
  照此理解,欧阳斌、陈钦等业内人士的理解是对的:广电总局虽然有意对纪录片进行监管,但并非要像影视剧一样进行严格的审查。
  同时该负责人强调,广电总局下发这个《通知》的直接目的是为了对纪录片进行引导,避免资源浪费。最近两年,确实有大量纪录片出现了题材撞车问题:“广电总局将题材进行汇总和公示,相关从业者随时都可以看到。”
  这种说法也得到了业界的认同,有纪录片导演举例说,去年《舌尖上的中国》火了之后,很多电视台纷纷去拍当地的“美食一条街”,跟风题材撞车情况确实很严重,有些拍出来的不叫纪录片,而是宣传片。“有政策把关,这是好事,整个纪录片制作流程规范化,也鼓励纪录片制作方以精良、优秀的原创内容来吸引客户。”
  据法制晚报
(原标题:广电总局要求拍纪录片先上报 “审查”的本意是怕题材撞车)

65#
发表于 2013-2-27 19:15:3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萨维尔纪录片撤播 BBC调查材料上网
更新时间 2013年2月22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10:37


警方认为已故电视节目主持人吉米·萨维尔生前被指利用名人地位在长达50年时间里性侵犯青少年数百名。


BBC就撤播萨维尔性侵调查纪录片展开的自查材料即将上网公布。
材料包括调查人员与BBC高层管理者和记者的谈话记录、电子邮件和手机短信等多达数千页的文字记录。

相关内容

相关新闻话题


BBC的旗舰新闻时事节目之一,“新闻之夜”(Newsnight),2011年12月撤播一部调查前主持人萨维尔性侵少儿行为的纪录片。萨维尔性丑闻曝光引发媒界地震,BBC随即决定展开三项相关的自查。
针对撤播节目事件的《波拉德调查》(Pollard Review)稍早得出结论,认为“新闻之夜”的撤播决定不妥,“有严重缺陷”,但并非出于不良动机。
波拉德报告这项调查的目的是辨明在整个过程中是否存在管理层失职问题,由前天空卫视(Sky)新闻频道总监尼克·波拉德(Nick Pollard)牵头,调查报告已经在去年12月公布。
警方认为2011年10月病逝的萨维尔生前在长达50多年的时间内性侵数百名青少年。
波拉德调查报告否认“新闻之夜”决定撤播萨维尔性侵调查纪录片是因为当时BBC的年末档期里安排播放回顾萨维尔职业生涯的赞誉性节目。
不过,波拉德调查对BBC的决策层提出严厉批评,称在做出撤播决定前后,BBC高层“一片混乱”,缺乏强有力的领导;但没有证据表明当时曾设法“隐瞒真相”。
BBC对这项调查的结论表示完全接受,随后宣布了一系列人员调整。
BBC的监管机构,BBC信托会(BBC Trust)主席彭定康在波拉德报告公布时还承诺,在适当的时候,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这项调查涉及的证据和笔录材料也将公开。
BBC媒体事务记者托林·道格拉斯(Torin Douglas)说,文字材料中有一些最直白的内容根据律师意见将不予公开,但能够公开的材料足以令BBC汗颜、难堪。



http://www.bbc.co.uk/zhongwen/simp/uk/2013/02/130222_life_savile_report_online.shtml
66#
发表于 2013-3-20 13:00:5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记录者刘坚
//@九死蛮荒吾不恨: 任何一门技术都能上升到一种境界,掌握一门技术可能容易,但要站在哲学的高度玩转一门技术难上加难!古人重文轻术,今人既不重文术亦不硬,所以大师愈来愈少!学而不思则罔这种话对于今人来说根本没有意义,因为今人莫说思,能学的人都少,都庸庸碌碌不知忙些什么,从天明到天黑!

@纪录片人李汝建
陈虻:一个摇镜头,重要的不是摇的匀不匀,而是摇的动机是否深刻、准确,实际上是你对事物的选择和判断。所以,为什么说纪录片有大师,如果纪录片不是选择的艺术,就是拼体力,就是拼谁起得早,谁睡得晚,谁肩膀硬,那纪录片界根本没有什么怀斯曼、伊文思、小川绅介,没有这样的人了。@北大新传徐泓



| 轉發(58) | 評論(13)
3月19日 18:42來自iPhone客户端


| 轉發(1)| 收藏| 評論
26分鐘前 來自WeicoPro        |  檢舉


67#
发表于 2013-4-14 11:08:2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黄小邪在芝大
所以我说即使有影响也是间接的,“都市交响曲”影响来源是二十年代欧洲(包括苏联)立体主义、未来主义和构成主义,更讲究碎片式和节律感,自反性不过是一个方面//@纪录片夜谭: 回复@黄小邪在芝大:如果意识到《夏日纪事》与《北京的风很大》之间可能的关系,或许就更不该忽略《持摄影机的人》了。

@非虚构1
网购一本1954年出版的科巴林著的「论新闻纪录电影」论文集,遍寻不见维尔托夫,才明白中国的新闻纪录电影何以如此。想想维尔托夫在40年代后便遭政治难,他对苏联纪录片的影响也中断一个时期。我国学者却声称我们的新闻纪录电影源于维氏影响,侮人名啊

| 轉發(29) | 評論(9)
今天09:13來自新浪微博手机版


| 轉發(4)| 收藏| 評論(5)
23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  檢舉



68#
 楼主| 发表于 2013-6-1 18:04:0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纪录片《先生:陈寅恪》



布时间:2013-03-16 10:07:22 来源:xiaoxiaopichuaizi
简介: #陈寅恪#1958年 郭沫若发表答北大师生公开信:陈寅恪办得到的 我们掌握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人为什么办不到 史学革命中全国高校历史系人人皆批陈寅恪 《陈寅恪文集》问世时蒋天枢已80岁 这位复旦大学名教授完成了恩师的生命之托 自己的文稿却一篇都没来得及整理
69#
 楼主| 发表于 2013-6-12 11:05:4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关东散人
电视记录片要遵循道德底线——看电视记录片《京剧》有感: 事先抱着较高期望的记录片《京剧》八集已经全部播完,我有话要说。 即为“记录片”,要就遵守记录片的规则。记录者,对发生过的真实事... http://t.cn/zH8iRkr (使用新浪长微博工具发布 http://t.cn/zOXAaic




(5)| 轉發(361) | 評論(50)
6月11日 23:28來自新浪博客

70#
 楼主| 发表于 2013-6-24 20:34:5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信睿
【纪录片:天地玄黄】我们是谁?从哪里来?又将归往何处?这些问题和我们的生存息息相关,但却很少有人能够给出准确的答案。纪录片以地球与人类的进化,及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为题材,走遍全球24个国拍摄,全片只有音乐与影像,并无对白,效果绝对震撼!http://t.cn/zWWXS18


收起|查看大圖|向左轉|向右轉


(5)|
轉發(21)
|
評論(5)

今天 13:38來自专业版微博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