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那不堪回首的大学生涯 (1962—1968)

[复制链接]
61#
发表于 2011-2-17 19:08:12 | 只看该作者
(4)阚玉瑶之死
*

疯狂迫害的恶浪还殃及到了普通教师和他们的亲属。我的俄语老师阚玉瑶,也在这年惨死。那时妄加罪名,到了不讲任何道理的地步。只要是学俄语的,那就是修正主义苗子。要是去过苏联学习的,那更是苏修特务,至少也是苏修爪牙。

阚老师死后,他的岳母徐克峻为照顾他妻子赶来北京,也遭造反派批斗。一年后,1968年,死于非命,横尸北京街头。这位不幸的老人,却是位革命的老人。她是云南地区早期共产党员,1934年赴苏,1936年就被斯大林政权押至西伯利亚劳改伐木,长达八年,后因身患重病改去纱厂劳动。建国后,经蔡畅等人出面,才于1951年回国。谁知最终的结局竟是如此的不堪、如此的不公。(请见《蒙化早期第一位女共产党员》,李连海,《大理日报》,2008年9月24日)

这类被妄加罪名、迫害致死的事件,在全国又不知有多少多少。举个例,1968-1969年间所谓肃清“内蒙古人民革命党”,惨死了多少人!这是有案可查的。

62#
发表于 2011-2-17 19:08:40 | 只看该作者
8.血腥武斗
(1)攻打红楼

斗过了牛鬼蛇神,斗过了学术权威,斗过了当权派,还斗谁呢?那就是造反派(反正大家都自称为造反派)之间为争权争宠相互斗了。再加上江青又发出了“要文攻武卫”的号召,于是最血腥的面对面杀人的武斗开始了。

人民大学第一场大的武斗,就是发生于1967年11月的攻打红楼。

此红楼,非贾宝玉的“红楼”,而是人大校门口西北侧的单身职工楼。

打它干什么呢?

“人大三红”在东南角的控制范围主要是东风楼的三座楼,和留学生楼、教学办公楼(这些都是当时的叫法),基本上一字排开,无法形成防御体系。于是,要攻占东风楼北面的红楼。攻击是傍晚开始的,用的是砖块木棒。对方在楼内退至二楼抵抗,这一方也没有采取登梯强攻,双方形成对峙。
.晚上,灯光大亮。双方的群众都聚集在各自的防线后面,高声呐喊助威。在一阵高过一阵的呼喊声中,本方人员一次次地向红楼冲锋,楼上则雨点似地抛下事先准备好的砖块杂物。每当窗玻璃被“砰”地砸碎,碎玻璃“哗哗”从半空堕落,嗷嗷的呐喊声就爆发出一阵高潮。一些同学则“奋不顾身”地冲上去,捡起地上的砖块往上扔,想为攻势添把力。但要攻下一座楼谈何容易。对方楼上的人员,因无路可退,抵抗也很顽强。攻方只得一次次退回,为此往返数次。即使有冲进楼内的,也很难坚持,又跑了出来。一个个伤员,被扶了回来,路上洒下了点点血滴。这种情况,真要强攻,伤亡必然很大。从现场来看,双方的指挥还算比较克制。可能是对方考虑到他们的区域较大也较为分散,难以分兵把守。最后,双方停火,攻方后退,守方撤出。“三红”从一条单薄的防线,形成了有几个楼可以互为犄角的“防区”。
这整个过程,我都在现场,但没有冲上去,也没有扔石头。我的体育不行,扔块石头不见得比女同学远,别上去丢人显眼了。

63#
发表于 2011-2-17 19:09:38 | 只看该作者
(2)武装对峙
但是,武斗不可能带来“安全”。为了防备对方的攻击,我们的每一个宿舍楼,也都是一楼不住人,窗户用砖头、木板等堵死,二楼只留半扇窗,楼梯道都用床板堆上,只留一个人勉强能过,这样大大增加对方可能的攻楼的难度。

又为了防备对方偷袭抓人,平常下楼出去,那怕是上食堂打饭,都要扛上根长矛。那长矛,是把自来水管、暖气管拆下,截成两米长,一头磨成极锐利的尖刺。据说那东西比刺刀还好使,刺中对方后,血从管内喷涌而出,可以很快拔出再刺。不像刺刀刺进人体后因有血肉的压迫,有时很难拔出,甚至出现卷曲。
.防备在全方位地进行着。连我们的宿舍,也有了张不知从哪儿来的弓箭,说是可以在对方攻楼时派上用场。我试了下,要拉开弓还真得费点劲。朝着门上,拉了还不到一半,“砰”的一声,真厉害,那箭头把门板都打穿了。不过,我知道,真要到那时候,还没等把箭射出去,人家就先把我撂到了。
.校内没有下手机会,双方又到校外抓捕对方人员。有次,我们系有几个同学上市里去贴大标语,被对方巡游的大卡车碰上。里面有我们班的两位同学,一位个头小,没引起对方注意,以为是围观群众。他赶紧钻进了旁边的商店,躲开一劫。而另一位同学则没有那么幸运,被对方抓走,结果挨了打,不但受了皮肉之苦,也受了很大的心理创伤。出了这种情况,抗议和交涉都是没有用的。只有也去抓对方人员,还得抓得更多,打得更狠,还逼着悔过,而后在喇叭里播出。这都成了什么世道?隔了一段时间,双方还要交换“俘虏”。这情景,《革命四十年》里也都有描述。“俘虏”们被扶着、抬着放出来。双方的仇恨,也越积越深。我们班那位同学几天后被放了出来,虽未伤及要害,也是累累伤痕,神色怆然。我们看着都很心疼,女同学们还都悄悄地掉了泪。随即由两位女同学陪护去医院疗伤。
这武斗既有了开端,渐渐地也就不断发生了。
“捣毁野猪林”。

“三红”除了在东南面有一个控制区域,在西面还有南五楼、南五处的一片,两个区域之间有一条大路相连。可大路的北侧有片不大的松树林,林中有个体育用品房,常被对方当作埋伏武装人员之处,用来偷袭伤害这一边的过路人员。于是这一边就要铲除这一隐患。那天下午,先是手持棍棒长矛的“武斗队”冲入树林,把那小板房彻底砸了。对方也没有人在那儿。里面的体育用品,就往回搬到教学大楼里堆起来。搬东西的事,没有人提前通知,也没有人组织指挥,大家见状都纷纷主动跑来搬。整个过程,动作很迅速。我正好碰上,也去一手抱一个球,一次拿两个,急急忙忙地跑了两趟。心里还在想,这也是在保护国家财产?

因为有这片松树林,所以这次动作,称之为“捣毁野猪林”。


.“夜袭兵工厂”。
后来,又在西面的校办工厂打了一仗。那工厂里有一些机床,成了对方制作刀枪的“兵工厂”。那次行动是在晚上,所以叫“夜袭兵工厂”,我们是事后知道的。大概是双方的经验和准备都不足,对方几乎没有抵挡就放弃了,所以基本上没有伤亡。听说对方有位工人师傅,面对长矛的尖刺还慌不择言、跪地哀求:“我家还有三个老婆、一个孩子哪,放过我吧。”那一阵还把这当作笑料来传,其实那也是几滴辛酸泪啊。

64#
发表于 2011-2-17 19:12:45 | 只看该作者
(3)血染操场
暴力之火是不能随便玩的,一点小小的无意的火花,说不准就能酿成大祸。当然,1968年,大的形势是全国进入了一个武斗高峰期。在资产阶级司令部轰然倒塌之后,各地上下出现了一些权力真空,各种政治势力拼了命地抢权和再抢权,为此而上演了一幕幕惨绝人寰的恐怖大片。一些地方的“保守派”组织在介入“三支两军”的部队或明或暗的支持下,对“造反派”组织发动剿灭。这儿的“保守派”、“造反派”的称呼,都早已名不副实。所谓“保守派”,既不表明思想观念的保守,更不见行为方式的保守,全然不是那种循规蹈矩、谨小慎微的形象。他们对待对立面群众的手段,照样是杀气腾腾、毫不留情,没有半点保守的样子。.

所谓“造反派”,也全没有运动初期高唱“滚他妈的蛋,罢他娘的官”的精神头了,说不定已经成了尖牙利爪撕咬之下的几片碎肉了。在一些“造反派”势力尚有余力的地方,两派的决斗更是到了你死我活、眼睛都要喷血的最后关头。应该讲,就血腥残暴来说,这是在极左势力鼓动下,早期红卫兵极端分子那些恐怖暴行的延续。
.北京的情况有所不同,但各派群众组织之间的拼杀也急剧升温。就北京高校而言也是这样,1968年4月起,清华的“井冈山”和“四·一四”之间开展了一场真枪实弹的“百日大战”,前后竟然死了18人。
.也就在这时,68年5月,一场空前的武斗,在人大校园爆发。起因是件很小的事情。为了防备对方的进攻,双方都在控制区的交界处挖壕沟、拉铁丝网。一到晚上,聚光灯四处照射,就像是朝鲜战场一样。那天挖沟时,挖出的泥土掀到了对方那面,对方又再掀过来。掀着掀着,双方就动手打了起来。从泥土对扔,到棍棒交加,到出动“武斗队”拼杀。
.这时的“武斗队”员装备已经非同一般了。每人全副武装,头戴柳条帽,帽沿下面连着铁丝编的面罩,全身和四肢都罩着铁皮剪成的铠甲,铁皮下都垫着书本。那时的铁皮有的是,到处都是毛的语录牌,正好用上。看上去,整个人就像个古代的武士,浑身上下冷冷的,连从铁丝罩后面透出的目光也是冷冷的,完全没有了人的感觉。他们的成员主要是法律系低年级的同学,以转业军人居多,“战斗力”比较强。.
有次,他们就在我窗外的楼下操练,双双对刺。尽管是全身铠甲,脸前有铁丝罩保护。不料,还是有人当场受伤,被对面的尖刺穿过铁丝,打掉了门牙,嘴巴鲜血直流。要是真的拼杀,会是什么结果?所以,当看到他们全副装备、手持长矛,一排排地小跑着出发前去“增援”,那沉重的砰砰的脚步声,就像踩在心上,浑身也不由自主地跟着颤动。那步伐之整齐、神情之坚决、训练之有素,堪与正规部队相比。可是,那是上什么战场呢?只听说西面打起来了,这一去,谁都不知道将会是怎样。
.血战是在新图书馆西南面的操场上进行的,就是我1964年暑假勤工俭学时在烈日下拉碾子修整的操场。往日的同窗,就这样手持长矛,面对面,作生死拼杀。短短的几分钟,对方就退出了那片操场空地。短短的几分钟,对方就倒下了好几个同学。短短的几分钟,就失去了三条生命,其中就有我的同班同学陈荣祖。.
他身上被捅了七个窟窿,(也有说是中了十一枪的),其中一枪刺穿心脏,当场身亡。听说,他是倒下后还想挣扎起来,又被更多的长矛扎进。
.当时还并不知道双方的伤亡情况。我们身处后方的都神色凝重。很快,伤员们被搀扶着下来。每个伤员都有好几个人扶着,身上血迹斑斑,脸色冷峻,好像都很坚强。他们上了一辆小客车。是第一辆还是最后一辆,我不清楚。车上还有全副武装的“武斗队员”护送,以防对方劫持。
.这一夜,开始是异常的寂静,双方的大喇叭都很反常地停歇着。到半夜时分,突然,对方的大喇叭放起了“国际歌”,那悲壮的乐曲响彻了校园漆黑的夜空。我们一听,知道是对方有人阵亡了,个个都面面相觑。后半夜,传来话说,“有你们班的一个”,我们大惊。因为陈荣祖同学在我们两派分开以后改了名字,改了叫陈刚,传过来的名字对不上。.
我们还都抱着希望,不敢相信,也不愿意相信,总觉得不会是他,但愿不是他。大家都一夜未眠。第二天,天刚亮,得到了确凿的消息,真的是他,真的是他呀!.
后来听说,那天对方还抬着他们的遗体上街游行。可是,这对于他来说,还有什么意义呢。
.虽然被分成两派,但我们班的同学之间并没有因此有任何的成见。陈荣祖同学是江苏盐城人,很朴实、很正派,为人做事认真负责,从不张扬,体格也并不健壮。尤其是,他的家庭成份比较高,是我们班唯一一个成份高的同学。这在人大的学生中是很少的,不是一般的表现好,是不会有这个机会的。他平常很谨慎、也很到位,有什么事情,既不能冲在前面,也不能落在后面。.
虽然我们班相互之间一直比较好,对他也是很平等的一员,但显然他对自己事事处处要求都很严格。对这场文革,他更是格外的谨慎、格外的认真。这厄运怎么会落到他头上呢?他并没有参加“武斗队”,他的身上都没有防护,怎么会这样呢?
.我想,很可能是因为上面讲的这个原因,在面临风险的时候,使他不能不有所表现,竟然也出现在武斗场上,尽管手无缚鸡之力,尽管满心的不愿,尽管是在很后面的位置。.
后来听说那天的情况是,对方第一线的“主力部队”顶不住,回撤过快,把他们本来在后面的非主力人员反而闪在了前面,而遭此不幸。.
事后,因为是群众组织,没有经济能力,只给了很少一点抚恤。更痛心的是,他很早就结婚了,家在苏北农村,景况十分贫寒。他的妻子已经有了孩子,远在家乡来不了。.
在这一边的我,虽然不能为他送行,几十年来,他却始终在我心上。直到退休前,我给每个班讲课,都要讲我的学生时代,都要讲这件事,都要讲两个时代的对比,都要讲珍惜当前历史机遇,好好学习、努力工作。九十年代的一天,我讲完后,下课时,有位学生走到讲台前,对我说:“老师,你讲的,就是我的叔叔。”.
在这次武斗中,尤其最不应该、最令人痛惜的是,在这次的三位死者中,竟然有一位是女同学。她真的是奋不顾身地上去抢救受伤倒地的同学,却也被刺杀了,被活生生地刺杀了,永远地倒在自己母校的操场上。.
她是我们班一位同学的老乡,还来过我们宿舍几次,能记起她的模样。我不是现场目击者。我至今无法想象,这些带血的长矛是怎么刺进一个女孩子单薄而柔弱的身躯,一枪又一枪。
哭泣吧,苍天!苍天!!苍天!!!
.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