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媒体管理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680#
 楼主| 发表于 2018-8-18 16:54:3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新华社记者不听社长的,只听事实的

听新华社朋友讲过前社长田聪明的一件往事。记者调查涉及某部门的一件丑闻,该部门领导给田社长打招呼,问能不能让记者别报道,田社长回应说跟记者了解一下相关情况。事实确凿,调查很扎实,那篇针对相关部门的批评报道还是发出来了。

后来一次开会,那个部门的领导碰到田社长,挤对说:看来社长说话不管用啊,记者不听社长的话。田社长不客气地怼回去了,说:是啊,新华社记者不听社长的,只听事实的。
不听社长的,只听事实的。——这句话真是荡气回肠,是对新闻专业主义精神的最好阐释。新闻的王国里如果有国王的话,那个国王就是事实。尊重客观事实,告诉公众真相,这正是新闻这一行业存在的合法性基础。塔奇曼说,客观性是媒体人自我防卫的策略仪式。——对于新闻人来说,“事实”更是一种基础性的职业防卫的策略仪式,无论面对什么压力:当事人的狡辩,政客的压力,熟人的招呼,企业的公关,诽谤诉讼的压力,网络暴力的围攻,一句话就可以怼回去:我说的是事实!

《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中提到,法国第一张报纸虽然由政府所有,但是其编辑在创刊号上承诺:在一件事上我不会向任何人屈服――那就是我对真实的追求。
靠什么直言不讳还能让人接受?事实。靠什么保持“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底气和自信?事实。靠什么总得罪人却能让人尊敬?事实。靠什么在面对重重压力敢于去签发重大的舆论监督报道?事实。

事实就是媒体人的护身符,媒体人的勇气、智慧、判断、思想、良知、权力都来源于它。人们依赖一个媒体,喜欢一个媒体人,也都源于他们在报道事实上的公信力。据说华盛顿邮报有一个原则,为了追求真实,报纸应该做好牺牲物质财富的准备,只要这一牺牲对于公众利益来说是必要的。
新华社记者不听社长的,只听事实的。――这句话给我很多启示。
其一,媒体领导要有事实自信,敢于担责任顶压力。被批评的相关部门找关系,让社长阻止稿件面世,田社长在了解情况看到事实很确凿之后,支持了记者,没有屈从于庸俗的关系,这很了不起。不仅是站在记者一边,更是站在事实一边,总编辑没有理由扣压一篇事实确凿的报道。媒体的公信力就是这么建立起来的,事实就在那里,你不报道,其他媒体会报道,你总是不报道那些看得见的事实,你这份媒体就会被公众瞧不起,无论你有多高的级别,无论怎么号称自己是多主流的媒体,在公众眼里只会不断被边缘化。

一个媒体的气质,很多时候就是社长总编辑的气质在新闻纸上的投射。媒体领导有担当,有新闻理想,新闻纸上就会洋溢着那种理想主义气质,记者身上都会熏出那种味道。否则,媒体就没有灵魂,报道就没有精神,无非是一篇篇碎片化的信息拼凑而成。媒体卖给广告主的是什么?不是版面,而是事实所塑造的公信力,媒体人不是向顾客出售内容,而是和受众建立一种关系,这种关系建立在对事实的忠诚上。如布罗考所言,报道事实真相创造了媒体与公众的联系,然后媒体再把这种联系租赁给广告主。
关系社会,媒体掌握着报道的权力,当然会被“找关系”,稿件会受到公关压力,我常跟一些媒体朋友说,千万不要惯着那种“关系”,长期以往,被这个“关系”摆平,屈从了那个“关系”,报道就会被关系所淹没,台将不台、报将不报,就没法干新闻了。既伤害了媒格,更寒了记者的心。常被“关系”摆平,也会被那些被监督对象瞧不起,无法树立媒体报道的权威。让人尊敬的方式,不是遇到关系就三缄其口,而是直言不讳的批评。
弗林特在《报纸的良知》里提到了当年堪萨斯《恩波里亚新闻报》的一个案例,这家报纸在某天的醒目位置报道了该报两名记者因违反交通条例而被带到警局的消息,记者的姓名也曝光了。然后该报评论说:“下一回,你到报社来,想要我们隐瞒对某事负有责任的人的报道,就请记住今天这个报道。这两位被告都有令人尊敬的家庭,他们都有看到这条新闻就会死的生病的亲人,而且他们都有一份新闻一见报就会丢掉的好工作”——说得多荡气回肠!对自家的记者都“下得了手”,没有任何情面可留,足以让那些“求情的朋友”闭嘴。
其二,记者要调查事实的能力,我从来不觉得新闻行业是一份靠勇气、良知和正义的冲动去赢得尊重的行业,靠的是事实的调查能力。有确凿和权威来源、交叉核实、用脚采访用笔还原的事实,总编辑才有签发的底气,否则的话,仅靠着模糊的判断和自以为是的正义感,靠着单方的信源和捏造的采访,既是给总编辑挖坑,更是给自己的职业挖坑。当一个行业不谈专业技能了,不谈调查的方法,而都大谈良知、勇气和道德,那这个行业是很危险的。
这个行业的专业内涵,就是调查事实的技能:少依赖电话和微信,多去面对面采访;少去想当然脑补,有疑问就去问;少点轻信,不能用信息代替专业求证;少点儿互联网+,多去新闻第一现场;少点儿10万+欲望,多点儿对事实的好奇心;克制评论的冲动,一个准确的报道本身就是它自己的最佳社论。
一个南方周末记者曾经反思说,我从不认为报道弱势群体比报道跨国公司更有道德优越性。出现在我们报纸上的一些新闻,新闻操作上存在的硬伤被忽略,文中显露的底层情怀却受到美誉,显示出对新闻评价“道德化”的苗头,这是十分值得警惕的。――这种反思,也是对事实逻辑的尊重,不是看你是鸡蛋还是石头,是弱者还是强者,而是听事实的。

https://mp.weixin.qq.com/s/49x5wkA2xm3Ujyq9jxqZeQ

编辑:付莎莎


679#
 楼主| 发表于 2018-8-16 10:23:2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常德晚报》头版监督报道昨晚被撤引争议,今晨又复活了


昨晚至今,湖南《常德晚报》一个举动,引发业界的广泛关注和争议。

据了解,争议原因疑似头版一篇上版监督稿件被临时撤下,报纸值班领导朋友圈发文引

发社交媒体关注后,又复活了。

事情先是值班领导朋友圈发文:






朋友圈点赞支持:


社交媒体转发,引发舆论关注:


8月16日凌晨的电子版显示,稿件已被撤,只剩下15日的信息。


令业界比较意外的是,在撤稿引发公众关注后,今晨,撤下的稿子又复活了。

错,是复活了,复活了,复活了。

据业内人士转述常德晚报上级部门常德日报相关负责人凌晨的回复:“这不是撤稿,
为涉及企业所以要慎之又慎,稿子正在走流程,我还在值班呢”。是的,你

没看错,的确又复活了,这是现在电子版上的截图。



有网友感叹,这样的事因为体制等众所周知的原因,以前几乎没人敢公开说出来

今天,要为这个领导敢于发声点个赞,但愿不要有什么影响,更不要有处理。
最后,再来看一下这篇《“九重天花园”拟更换水管质检报告系伪造》被撤稿的相关信息。该不该撤呢,你说?



最后,附上常德晚报这篇引发关注的报道,点击原文阅读查看
《“九重天花园”拟更换水管质检报告系伪造》
来源:张江 记者站 编辑:余维峰

http://m.sohu.com/a/247465701_10 ... ck_wechatfriends_qq

编辑:付莎莎
678#
 楼主| 发表于 2018-8-10 10:53:4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一篇稿件奖10万!界面重奖刘向南等多名记者,今年要发1000万
昨天,界面·财联社董事长第一期特别奖被公示,多组稿件获得10万元奖励,还有不少记者(编辑)获得了5万、2万和1万元的奖励。

界面这次的手笔无疑是今年行业内最有冲击力的事件之一,不少人的朋友圈已经被此事刷屏,在媒体群里,奖励的获得者如界面记者刘向南等都收到了祝贺,估计红包也发了不少。



对于机构媒体来说,内容奖励高达10万元,且一下子就发出上百万之多,这样的力度近年来都属少见(2017年,自媒体大号视觉志一篇鸡汤文刷屏,小编曾被奖励10万现金和iPhone X一台)。

这次界面的董事长特别奖并不只奖给写稿记者,多数稿件的奖金会在记者和编辑之间做分配,奖金会随当月工资发放,并合并计税。

据记者站了解,界面的发薪日是每月10号,也就是说,明天这笔奖金就有可能发下来了。

界面新闻执行总编:今年准备了1000万,单篇奖励上不封顶

记者站公号也对界面新闻执行总编辑张衍阁做了一个简短的采访,他表示,界面今年准备了一千万的奖金,单组(篇)稿件奖励上不封顶。

记者站:请简单介绍一下这次特别奖的情况?
张衍阁:这次的获奖名单其实7月份就评出来了,评选的稿件是从今年年初到6月底的,包括界面新闻、财联社、蓝鲸几个平台都有获奖名单。另外,这个奖是董事长特批的,所以叫做董事长特别奖。评委会除了何力以外,还有各个平台的主编。

记者站:这个奖会定期评吗?10万是最高奖吗?
张衍阁:不定期评,也许两个月,也许半年。我们今年准备了1000万的奖金对内容进行奖励,单项奖励上不封顶,如果稿子我们觉得值20万,也会发。当然这1000万也不是必须要都发出去,就要看记者有没有这个本事拿走了。第一期的奖励总额也远远不止一百万。

记者站:评奖主要是针对深度调查稿件吗?
张衍阁:不能这么说,这次有一篇一百多字的独家电报,另外还有视频报道。

记者站:界面还招人吗?
张衍阁:界面一直在招人,当然我们招的是符合我们要求的人。
附:界面新闻第一期董事长特别奖获奖名单(此名单不含蓝鲸、财联社获奖名单)

2018年7月12日,界面·财联社董事长特别奖评审委员会在委员会主任何力的召集下,根据《董事长特别奖评选方案》,经过充分讨论,评选出了2018年第一期董事长特别奖获奖作品。
在本次评选过程中,评审委员会以奖励头部内容为基本出发点。在当前形势下,本次评选以提升界面·财联社行业影响力为主要标准,包括全网影响力、在特定行业和领域的影响力等,同时也充分考虑各平台的实际风格、特点。本次评选不惟数量,不凑数量,不固定比例,不撒胡椒面,只奖励真正能够为界面·财联社带来重大影响力的稿件。
界面·财联社董事长特别奖评审委员会
2018年7月13日

情况说明:
1,奖金会随当月工资发放,并合并计税。涉及多人协作稿件会按总监和分管编委根据每个人的贡献提交的分配方案进行分配。考虑到编辑对选题和稿件的贡献,多数稿件的奖金也会在记者和编辑之间做分配,具体分配方案由总监和分管编委根据对实际贡献的判断做出。
2,对于10万档的稿件的记者,界面·财联社市场部会对每个人进行采访并制作小视频,在北京上海两地办公室大屏幕播放。
3,界面·财联社包括界面新闻、蓝鲸财经和财联社三个平台全部获奖名单,会在北京上海两地办公室大屏幕公示播放。

获奖名单:

界面新闻第一期董事长特别奖
10万元   刘向南《【独家】知情人讲述:我所知道的张扣扣杀人案》《复盘张扣扣杀人案》(已 线) 编辑:王强               
业界第一家详细调查张扣扣杀人案的文章,记者大年初二即奔赴案发地,经常长时间调查,采访详实,细节充分,后来官方的案情公布也印证了调查的准确性。稿件扭转了当时的社会舆论,有全网刷屏效果,也是界面官方微信公号2018年第一个10万+。
http://www.jiemian.com/article/1948579.html
  
10万元  梁宙 鸿茅药酒系列调查 编辑:王强 刘海川  
《【独家】跨省抓捕吐槽医生路线图曝光:律师确认鸿茅药酒有人全程参与》
《广州一医生发文指“鸿毛药酒是来自天堂的毒药” 因涉嫌损害商品声誉被跨省抓捕》
《鸿茅药酒2000多次广告违规背后:监管存在怎样的漏洞?》
《“吐槽鸿茅药酒”涉事医生有望今日取保候审 律师正赶去凉城办手续》
《“吐槽鸿茅药酒”涉事医生走出看守所:自己不后悔 说了职业医生该说的真话》  
界面鸿茅药酒系列报道是全行业针对该事件最出色的报道之一,跟踪及时,有核心采访,影响巨大,调查细致,角度全面。为界面赢得了影响力和公信力。
http://www.jiemian.com/article/2062100.html
http://www.jiemian.com/article/2054952.html
http://www.jiemian.com/article/2060747.html
http://www.jiemian.com/article/2062824.html
http://www.jiemian.com/article/2063210.html
10万元  杨阳《【深度调查】李叫兽离职幕后:百度信息流价值亿元的失败尝试》 编辑:文姝琪  
对行业确实具有影响力的深度调查稿件,调查内容扎实,信源也经过充分的交叉核实,稿件发布后在行业内引起巨大的反响和刷屏效果。稿件获得了今日头条金字节奖。
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2057679.html
10万元 向凌璐 【调查】鸿特精密100倍涨幅大起底:团贷网及其背后的神秘资金(已下线)
【调查】北八道集团操纵手法揭秘:人为制造“流动性旋涡”攫取暴利
【独家】厦门北八道集团追踪:主要交易席位还涉嫌操纵其他48只股票
福达合金IPO调查:涉嫌隐瞒实控人陷互保诉讼 重要关联方失信
《【调查】快意电梯IPO涉嫌造假 核心客户与供应商巨额数据存疑》
《福达合金IPO调查:涉嫌隐瞒实控人陷互保诉讼 重要关联方失信》
记者上半年多篇上市公司调查报道调查详实,证据确凿,在资本市场均收获了巨大的影响力,为上市公司调查报道树立了标杆。报道所及的鸿特精密、快意电梯等上市公司在界面新闻报道后监管部门均立案调查。记者本人也受到了很大的人身安全的威胁。
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2011018.html
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2011028.html
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2083146.html
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1975640.html

5万元【独家】海航欲卖地回笼20亿 碧桂园融创为潜在买家、《【独家】拖欠多笔航油款 海航遭供应商“断油”》、《【独家】海航“大瘦身” 两大产业集团合并总资产超六千亿》 傅林林、罗松松
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1903819.html
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1971548.html
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2010120.html
自海航爆发出债务危机后,记者通过深入采访,了解到海航多个涉及地产、航空、内部构架巨变的独家信息,发表了数篇对海航影响巨大的稿件,体现了界面在重大商业事件报道上的突破能力。
  
5万元  邓雅蔓/庄键 原油期货上市组稿  编辑  杨悦  
提名原因:记者通过两次卧底经历,并采访了大量的专业人士,从多个角度呈现了中国版原油期货上市的背景,并解读了原油上市后的影响及未来趋势走向。对“中国原油期货上市”这一大事件,使界面有了自己独特的一组报道。
【调查】中国原油现货交易幕后:未退场的灰色原油期货市场
http://www.jiemian.com/article/2007883.html
【深度】中国原油期货今日上市
http://www.jiemian.com/article/2011799.html
【深度】谁在影响中国原油期货市场的未来?
http://www.jiemian.com/article/2011673.html
5万元  箭厂视频对它说系列视频  (制片人 王少君  郭容非 主持人  李东玲  摄影师  兰丹青  剪辑 巫兰若)
【箭厂视频】对它/她说(一):探秘成人硅胶娃娃工厂
【箭厂视频】对它/她说(二):我不和我的硅胶娃娃发生关系
【箭厂视频】对它/她说(三):我和妻女跟硅胶娃娃一起生活
【箭厂视频】对它/她说(四):硅胶娃娃是我的爱妻
硅胶娃娃系列,全网累计播放总量超过2000万,单集最高播放量526万。系列内容以日更形式推出后,箭厂微博累计涨粉超过6000,微信公众号涨粉2000+,B站涨粉接近7000,不仅吸引了用户持续关注,也带动了后续视频播放量的增长,更有效地提升了用户转化。同时,该系列内容与公路商店、蝉创意等多个有影响力的自媒体合作推广,有助于箭厂品牌形象的传播。
  
5万元  上海电影节系列报道  徐菲 彭郑子岩 何润萱 戴天文 张亚婷
为期20天的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期间,娱乐组报道团队共完成了原创稿件33篇,其中包括12篇深度和特写报道。高级编辑徐菲在安排行程、组织报道和进行编辑工作之余,个人也完成了超过10篇原创报道。界面的电影节报道收获了上海市相关部门的高度肯定。
2万元  高迪《独家|上汽奥迪项目重启 首款国产车确定为奥迪A7》 编辑:王毅鹏
至今为止,全网唯一一篇真正挖出上汽奥迪项目具体进展及产品布局的报道。这篇报道在汽车圈内影响巨大,多家主流媒体转载引用。
2万元   赵晓娟《回望2008① 三聚氰胺10年,奶业洗牌和艰难的信心重建》 编辑:许悦
深入产业链上下游采访,从全局还原出三聚氰胺事件十年以来对于中国乳业的影响,体现出作者不错的行业积累及采访突破能力。         
http://www.jiemian.com/article/2145181.html
   
2万元  刘子珩 《不完美受害者:巫山童养媳姐妹近况》  编辑 郭玉洁
重访热点事件,在新闻冷却之后尝试挖掘更复杂的社会人情。对当事人不停留在简单的褒贬,而是较立体的描写,最终呈现出了这一社会事件更深远残酷的影响。
  
2万元  李栋 《【独家】央企华润置地接手安邦国内住宅及商业资产》、《华润中途放弃安邦资产 万科、金地股份处置尚无定论》    编辑  李慎
3月份独家报道华润置地接手安邦的核心地产资产,突显了界面在重大题材报道上的影响力和突破能力。该消息披露前,傅育宁带队与保监会安邦处置小组接洽,已经基本敲定合作,第一个在沈阳的项目华润已经开始接手。文章发布后,市场出现对央企的极大争议,直接导致华润置地放弃接手该资产包,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接管组对安邦资产的处置,后由国企背景的民企远洋地产接手,极大提升了界面的影响力。
  
2万元   訚睿悦【深度】达芙妮的浮沉与自救  编辑 许悦
达芙妮已经很多年没有开放主动约的专访给媒体了,记者誾睿悦凭借契而不舍的精神约到了达芙妮第三代当家,以及说服了达芙妮三位创始人的其中一位出面接受采访,采访人物非常核心,梳理了过去十几年达芙妮的得失,相当扎实。
http://m.jiemian.com/article/2028492.html
  
2万元   侯瑞宁/崔梁凡,《【深度】陕北油田往事:石油巨头十年资源争夺战》  编辑  杨悦
提名原因:该稿件较好地还原了中石油长庆油田与地方油企延长石油,多年来冲突不断的起因和本质。该文剖析框架严谨,行文流畅,逻辑清晰。在业内和当地都引起不小反响。
http://www.jiemian.com/article/1943812.html
  
2万元  【深度】霍尔果斯“变脸”:税收洼地背后的博弈 记者,张晓添;编辑,余蔚、崔宇
本文以霍尔果斯财税优惠政策收紧为切入点,深度分析了地方政府税收竞争的博弈,以及央地财政关系的复杂多变性。记者获取了第一手会议纪要、当地政府文件等材料,独家报道了“3月6日财政部专员办进点见面会”的相关核心信息——霍尔果斯税收优惠政策引发了其他地方政府和监管部门的不满,并导致优惠政策可能面临调整或收紧。报道刊发后引发了媒体极大关注,新京报、《华夏时报》、《财经》杂志、北京时间等据此独家信息进行了大量跟进报道。该文在界面互联网平台阅读量累计达到48.5万,界面官方微信平台阅读量2.25万以上。
2万元  翟星理 《【特写】17死桂林龙舟倾覆事件的生死三分钟》编辑:刘海川
文本精湛,调查非常细致,远胜其他媒体同题报道。为界面赢得了业界影响力。
http://www.jiemian.com/article/2081896.html
  
2万元  王昱倩 河南眼癌女童系列报道 编辑:王强 刘海川
《对话眼癌女童王凤雅母亲:志愿者说拿了他们的钱就得去北京治疗》
《快看 | 对话眼癌女童王凤雅主治医生:家人从未放弃过治疗》
追踪非常及时,突破非常快,是全网最早获得核心采访的媒体之一,获得今日头条5月优质长文奖。
http://www.jiemian.com/article/2173449.html
http://www.jiemian.com/article/2174732.html
2万元  《失控的证通》 记者 马晓甜 彭洁云   编辑 彭洁云
这篇特写稿件通过扎实的采访,翔实的细节、客观还原了证通成立三年来所经历的起伏和变迁,并且希望探寻这背后的复杂原因,以及试图探究,证通是否需要继续保持初心,即联网互通的意义到底有多大?这家公司利用它的资源禀赋还可以做些什么?
记者采访深入细致,深度访谈了多位证通公司现任和离职中高层,股东,合作方和客户,挖掘出了大量独家的公司内部资料和最新动态,对于这家公司战略布局、业务发展、人事博弈都了解得比较透彻,文章结构布局和语言也打磨得也比较清晰和简洁,是一篇质量上乘的公司报道。
该报道发出后,在证券业和证通公司内部引起震动。多位证券业人士给到了真实客观,具有洞察力等正面反馈。据了解,证通公司管理层在报道刊发当日也紧急召开会议,并通过公关公司多方联系到记者沟通删稿,但对于稿件报道的真实性和准确度没有提出任何异议。
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2258238.html
  
1万元  王磬 《芬兰无条件基本收入实验系列报道》 编辑:崔宇   
通过对政策设计者、质疑者以及实验参与者的采访,界面驻欧记者王磬出色地完成了对芬兰无差别基本收入实验的全景式报道。该系列报道理论联系实际,足见记者对重大话题进行解释性报道的功力。
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2026386.html
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2026407.html
  
1万元   李栋 《【深度】丹东炒房五大警示》、《走,去丹东炒房!》、《【特写】桥头堡丹东:等待爆发》  编辑  李慎
在4月底边境小城丹东出现炒房热潮后,记者第一时间赶赴现场,通过多渠道采访做出三篇及时、反响大且角度优于同行的报道,体现界面和记者个人在把握热点事件上的调查能力和积极性。
  
1万元   张之琪 《女性的艰难一年|2017性别新闻盘点》  编辑:黄月
这篇稿件在界面文化公号创造了单篇十万加的点击率,在这篇盘点中,记者梳理了2016年中的各种性别议题新闻,分为亲密关系中的暴力(如江歌案);学校、职场中的性骚扰、性侵犯(如林奕含事件);升学就业中的性别歧视(如冯钢、温儒敏事件);旧道德与新资本的双重压迫(如女德班);生产之痛和育儿压力(如陕西产妇跳楼);大女主题材盛行(如《我的前半生》热播)几大部分重温了过去一年里的重要性别议题与事件。
在梳理的同时进行分析,指出这是女性异常艰难、充满挫折的一年,许多老生常谈的问题卷土重来甚至变本加厉。这篇文章引起读者的极大共鸣,在微博上被多位大V转载。界面文化组从成立之初就一直关注各种性别议题,这篇文章既是平台的集中发声,也是希望推动性别平等而做出一点点努力。
http://www.jiemian.com/article/1848914.html
  
1万元   赵晓娟  卖掉家乐福  编辑 牙韩翔
1月18日,法国媒体曝出家乐福中国寻求出售的消息,界面记者迅速跟进,迅速完成对家乐福前高管及数位业内人士的采访,用一晚上的时间写作出业内第一篇有关家乐福出售的深度报道,对家乐福在中国的发展、中国零售行业变革和家乐福中国之所以遭遇困境进行了高精度的还原,堪称是业内对家乐福出售一事质量最高的报道,体现了记者深厚的积累和扎实的报道功力。
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1893186.html
1万元   赵晓娟  张君丽   生死贝因美   编辑 许悦
对于作为上市公司的贝因美的迅速衰落以及近期的业绩丑闻,两位记者以其专业和执着,突破了经销商和前员工的采访,对于创始人谢宏本人、贝因美的起落以及后来的控制权之争都进行了独家的还原,虽然没能采访到谢宏、何晓华等核心当事人,但已经堪称是同题材最翔实和最具解析深度的报道。
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1911363.html
  
1万元   张艺《【深度】挣扎的四川长虹》 编辑:王立峰
对于四川长虹这家老牌国企进行多角度分析,涵盖财务、经营、管理等多个层面,具备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引起报道对象和行业强烈反响,属于将商业与财经内容结合较好的文章。
http://www.jiemian.com/article/2067099.html
  
1万元   饶文怡 李竞择  《【深度】中国手机印度对决:小米是如何三年做到第一的?》 编辑:刘方远
记者深入印度半个月在当地调查产出的深度稿,对印度手机市场的竞争状况有非常多的细节描写和分析,稿件深入好看。
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2109093.html
  
1万元   柯晓斌《【深度】ofo生死劫:资金链告急 就等阿里救场》 编辑:文姝琪
记者入职之后积极采访突破,找到了数家供应商、离职员工和ofo外包公司团队,从数据上印证了ofo的资金问题,并且对前后背景做了清楚的梳理,在社交媒体上有不错的反响。
https://www.jiemian.com/article/1919701.html

编辑:杨琦钜

677#
发表于 2018-8-7 15:41:0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CNN到底出了什么事?

原创: 方可成  新闻实验室  2017-06-29
作者/方可成

本文选摘自2017年6月28日发送的《新闻实验室会员通讯(089期)》,点此加入会员计划,阅读更多会员通讯内容。



川普总统和美国新闻界的冤家故事,最近又有了新的发展。

本周一下午,CNN宣布:三名采编员工辞职,其中包括:
——“CNN调查”节目的执行主编Lex Haris;
——今年才从《纽约时报》挖去的、曾经获得普利策奖的Eric Lichtblau;
——曾经获得普利策奖提名(只是finalist,并未获奖)的记者Thomas Frank。

这三人在美国新闻界都颇有名气,他们辞职的原因,是一则关于川普“通俄门”的问题报道。

报道的操作问题

俄罗斯是否干预了去年的美国大选?这个问题的回答已经是肯定的——美国情报部门已经证实(详情可见维基百科页面 https://www.wikiwand.com/en/Russ ... ed_States_elections )。不过,这本身并不是什么惊人的发现。问题的关键是,俄罗斯人想要干预,那么美国这边是否有人接应?更具体地说,川普团队在竞选期间和政府过渡期间是否和俄罗斯之间有勾结?这是过去半年来美国很多人关心的问题,也是不少媒体孜孜不倦调查的对象。如果哪家媒体能挖出川普通俄的证据,那将是不啻于水门事件的重磅报道。

上周四(6月22日),Thomas Frank为“CNN调查”节目做了一则报道,报告了一则重大调查进展。根据他的报道,参议院情报委员会正在调查一家俄罗斯投资基金Russian Direct Investment Fund (RDIF)。“在川普宣誓就职的4天前,RDIF的负责人和川普过渡团队的一名成员进行了会面。”

据CNN的报道,在川普过渡团队这边,出席会面的成员是华尔街银行家Anthony Scaramucci;而在俄罗斯那边,该投资基金是俄罗斯国有开发银行(Vnesheconombank)的一部分。CNN的报道说,参议院情报委员会对这一事件的调查,和政府过渡期间俄罗斯国有开发银行CEO与川普女婿兼高级顾问Jared Kushner的见面有关。

然而,这则报道的信源是单一且匿名的。这达不到大多数专业媒体所要求的“交叉印证”的条件。

这则报道绕开了管理层,被直接发布到CNN网站上,并没有在电视上播出。

后续影响

报道发布之后,很快被右翼媒体和俄罗斯官方媒体猛烈批评为毫无根据。俄罗斯的Sputnik News称,RDIF这家投资基金和俄罗斯国有开发银行其实没有关系。

当事人Anthony Scaramucci也发推特说:我没做错什么,他们只是在打击总统的忠诚支持者。

很快,CNN组建了一个内部调查组,由总裁Jeffrey A. Zucker亲自牵头。

他们发现,这则报道播出之前,CNN内部负责业务操作标准的团队(standards team)曾经表达过担忧,认为这项调查并未达到播出的标准。一般而言,这样的调查报道在播出前都需要经过至少三类人的认可:事实核查员;控制采编标准的专家;律师。

但在这则具体报道中,这个流程没有被遵守,这让CNN的管理层也很恼火。

需要注意的是,CNN指出,撤回这则报道并不意味着报道中的内容就一定是失实的——只是因为还没有达到发表的标准。(参见http://money.cnn.com/2017/06/26/ ... -article/index.html

周五,也就是调查播出的第二天,CNN就撤回了这则报道,承认其没有达到采编操作标准,并向当事人Anthony Scaramucci致歉。



后者也欣然接受,并称之为“漂亮的(classy)举动”,“人人都会犯错误,继续前进吧。”



本周一早上,三位当事采编(记者、编辑、栏目负责人)递交了辞职信。

虽然当事人接受了CNN的道歉,但川普显然不会放过这一机会。他早就宣布CNN是“fake news”,这次的事件“坐实”了川普的攻击。周二晚上,他发推说,“这下他们抓了CNN假新闻的现行,那NBC、CBS和ABC呢?失败的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呢?他们全都是假新闻!”

我在本月初深圳的线下工作坊上曾说,假新闻已经是一个被“武器化”了的概念。最新的这则事件,又是“武器化”的一个最新案例。

这个案例体现出:在今日美国特殊的政治环境下,一方面,记者们面临着巨大的诱惑,关于通俄门的调查中可能会诞生非常重要的报道;但另一方面,任何操作上的失误,都可能被迅速放大,成为给整个媒体都带来巨大麻烦的丑闻。

“CNN制作人”爆料?

这两天和CNN记者辞职事件同时被热炒的,还有一则视频。

发布视频的是保守派政治活动家James O’Keefe。他采用偷拍的手法,记录下CNN制作人John Bonifield在私下里的一些谈话。



这些谈话大致表达了三点内容:

第一,到目前为止,川普“通俄门”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证据。

第二,但是CNN对这个话题穷追不舍,这主要是为了追求收视率。

第三,为了追求收视率,CNN的CEO在内部会议上要求员工别再报道巴黎气候协定了,要把重心转回俄罗斯上面来。

要说这是“内部爆料”,确实是,因为很明显,视频中的John Bonifield是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把一些私底下才会说的话以随便的方式说出来了。但是要说这个“内部爆料”有什么实质性的内容,其实只是印证了此前很多人批评过的媒体商业化后果,并不能支持所谓“假新闻”的指控。

川普通俄门目前没有实质证据,但国会确实在调查,受众也确实关心,因此媒体做报道也是理所当然的。只是,CNN的报道的确过多了。

“爆料”的核心无非是说CNN在选择报道主题时追求点击率。但这是任何商业媒体都会做的事情(点这里读一篇关于商业媒体模式问题的访谈)。我们当然可以使劲批评CNN忽视重要的气候议题,不够负责任,但是也只能骂它做得不好,很难说它违反了什么法律法规和职业伦理。

这就像去年的这个时候,很多人都在骂CNN为了追求收视率,整天追着川普团团转,宁愿放他的空讲台,也不愿意播放其他候选人的活动,这给其他候选人造成了很大的不利影响——所以有人觉得是追求收视率的电视媒体造就了川普的成功。无论是去年对川普的巨量曝光,还是今年对通俄门的孜孜不倦,背后的重要推动力的确都是收视率,它们也的确不是理想的报道模式,但这和川普指责的“假新闻”还差得很远。

应该怎样批评CNN

对于CNN这种“24x7”模式的有线电视新闻台,早已有很多批评的声音。如《名利场》的一篇文章(http://variety.com/2016/tv/colum ... n-msnbc-1201910033/ )所言,这种模式在根本上就是容易导致报道问题的:因为需要不间断地填充时间,所以节目呈现的往往是一片忙乱,在不断发展和修正之中播报新闻;在有多名嘉宾参与的访谈中,新闻事实和观点之间的界限常常十分模糊;没有类似于报纸上的“读者来信”的栏目,无法展现读者的监督和批评。

当然,CNN也有自己的质量控制体系——在本次事件中,我们就得知了有控制内部采编标准的团队存在。我们也看到了由总裁亲自牵头的内部调查小组,以及较为及时的撤回和道歉。

内部采编标准究竟如何,内部调查是否足够独立和客观,这些都是可以继续追问的问题。但是我们在追问和批评的时候要区分的,是对媒体操作的业务批评和对监督自己的媒体的无差别炮轰。

正如《华盛顿邮报》的文章说的:“批评者肯定会用这次事件来说明CNN正是川普所说的‘假新闻’。然而,三名记者的辞职恰好反驳了这种说法——毕竟,真正炮制假新闻的人,是从来不会因为报道有问题而做出辞职这样重大的个人选择的,他们只会偷着乐。”(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b ... ory-on-russia-ties/

不少读者在文章下方的评论中说:好啊,CNN记者因为报道问题而辞职了,那我们的总统是不是也要因为他说过的假话而主动辞职呢?

总结一下——

“CNN三位记者辞职”和“CNN制片人爆料”是两件事情,不能混淆。

CNN三位记者辞职,是因为他们关于川普通俄门的一则报道没有达到采编标准、违反了采编流程。

这一方面暴露了CNN在报道中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说明了CNN的内容生产中有质量控制体系的存在,有操作规范和职业伦理的约束。

CNN制片人爆料视频,暴露的是作为商业媒体的CNN为追求收视率而选择报道题材的行为。这可以说是所有商业媒体的“原罪”。

这种“原罪”值得探讨和批评,我们应该探索一种让媒体得以摆脱收视率、点击量冲动的可能性。

但是,“为了追求率而选择报道题材”和“炮制假新闻”是两码事。做媒体批评的正确姿势,是把CNN做的正确的、错误的、不错误但不妥当的事情条分缕析地弄清楚,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把各种靠谱的不靠谱的批评都揉到一起。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3T3vmpIIYf9BFTBxW6caHQ
676#
发表于 2018-8-7 13:19:2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做记者不仅难而且险:我的一次死里逃生的经历

杜峻晓  司马文晨  2017-08-07

作者:杜峻晓

那场噩梦过去虽然已经快五年了,但它仍如刀凿斧刻般伫留在我的记忆里,让我感到做记者不仅难,而且险!

△祸起一瞬间

上个世纪末,我在人民日报驻广西记者站当记者。

1999年12月6日,我和中央驻广西,以及广西当地新闻媒体的10多名记者,乘坐柳州铁路局的一辆依维柯,前往广西百色参加南昆铁路通车典礼。

那天,南宁下着小雨,气候舒适宜人。在北方,人们早就穿上冬装;在南宁,穿一件衬衫,再加一件薄夹克足矣!从记者站出来,我在街头小摊吃了一碗饺子,看看快到集合时间,急忙到宿舍拿了包,装上洗漱用具,拦了辆出租车,向集合地赶去。我赶到目的地时,距发车只有10分钟了。

应当说,这不符合我的生活习惯。平时,无论开会,还是参加任何采访活动,我到达的时间都比规定时间提前半小时以上。这天不知怎么了,我到得比平时晚。车上已经坐了不少新闻单位的同行,除了中国青年报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记者认识外,别的几乎全是陌生面孔。依维柯左边的座位全都坐满了,只有刚进门右边的单人座空着。我把行李包塞在座子下面,就坐下了。

已经到点,车还没开的意思。问原因,柳州铁路局新闻科长严群力说,新华社广西分社的记者没有来,再等一下。

大约过了10多分钟,一位模样很好看的女记者匆匆赶来。上车后不好意思地说,对不起,堵车,来晚了。说着,就坐在与我隔一个过道的车左边第一排。后来,我才知道她的名字叫卿莎婷。

因为是同行,大家沟通起来很容易。不一会,车里就一片欢声笑语。

车开得飞快,因为我与严群力更熟些,就隔着卿莎婷不停与他说话。小卿挺乖,对严群力说,咱俩换个位子,你俩说话方便。没想到,这么一换,小卿走上了不归路,而严群力侥幸生还。

车过平果县,车上的人都昏昏欲睡,我却没有丝毫睡意。雨还在有一搭无一搭地下着,柏油路面有少许积水。就在一个慢拐弯,我看到对面飞一般地驶来辆大客车,大客车要超它前面的面包车,打了一把方向,冲我们的依维柯开过来。我不由惊呼:不好!“不”字尚未喊出,只听“咣”一声巨响,我的脑子一片空白……

△现场惨不忍睹

当我从短暂的昏迷中醒来,只觉得脸上有凉丝丝的雨点落下,四周死一般寂静。睁眼看时,依维柯的车盖子已被揭开。严群力就倒在我脚下,而他左边的小卿却无了踪影。我感觉舌头有些痛,那是舌头与牙齿相撞的结果,可见两车碰撞的力度有多大。左腿骨更是痛得厉害,我怀疑是不是腿断了,因为我的左小腿是与前面的一个小铁栏杆猛撞的。

我试着往起站,还好,能站起来。回想刚刚发生的一幕,事情来得太突然,我左手扶着栏杆,当发现大事不好,想再用右手时,已来不及。更让我庆幸的是,我没有用右手拽着车上方的拉手,那样我的身体将会随着掀起的车盖四分五裂。

我从车的左边下去(车被揭开,已经用不上开车门了),看到小卿和广西人民广播电台的女记者都一动不动地伏在车下,电台女记者的腿骨被折断,白森森的骨茬子刺出来,令人不寒而栗。电台女记者身后坐的是中国新闻社广西分社的女记者,她穿一身黑西服,双手插在兜里,掀起的车盖正好卡在她的脖子上,一动不动。她死在了梦中。中国青年报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两位记者从车后打下去,掉在积水的公路上,想呼救却发不出声音。

坐在我身后的工人日报女记者小庞发生车祸时也在睡觉,她的头碰在我座位背后的抓手上,眉骨上方破了,流着血。小庞曾跟我同在人民日报驻广西记者站工作过,和我比较熟,她撑开雨伞,紧紧地依偎在我的身旁,哆索着问道:“杜老师,死了几个?”我说,那三个女的好像都死了。两行清泪从小庞的眼中落下:“太惨忍了,我害怕!”小庞继而问我:“我是不是毁容了,我还没有结婚呢!”我仔细看了一下她的伤口,告诉她只是皮肉伤,不要紧。

我打开依维柯车门,看到我们的司机正满面淌血从昏迷中醒来,从驾驶员的座位上挪下来,再也动不了。我冲他嚷:“你开那么快干什么,死了那么多人,伤了那么多人,你知道吗?”他已经麻木了,没有任何反应。

我在车前方找到一个黑色手包,那是严群力的,两车相撞后从车内飞到车外。车里的钥匙杂物都散在地上,我收拾起来装进包里,放到车上。

过了没多久,广西武警文工团开过来一个大轿车,他们和我们去的是同一个地方。文工团员将车停在路边开始救人,伤者被陆续送往附近医院。

△难忘黄卫革

离开广西好几年了,当年与我打过交道的许多人的名字已经记不起来,但黄卫革这个名字我始终没能忘记。

记得当时小庞问我怎么办,我说回南宁。小庞说没车,我说拦一辆。我拽着小庞,穿着身染鲜血的衣服,像难民似地站在公路上。正好有一辆越野车驶过来,我伸了下手,车停下了。我说我是人民日报记者,想搭你们的车回南宁。车上那个人说,快上来!

在车上,那人告诉我,他是广西百色市市长,名叫黄卫革,要去南宁参加自治区召开的一个会议。他说他曾在平果县工作过,希望我和小庞到平果县医院检查一下,没有大问题再回南宁。

黄卫革拿出手机给平果县负责同志打电话,说有一辆记者采访车在路上遭遇车祸,有两名记者需要到平果县医院治疗,请县里安排一下。

我们直接赶到平果县医院,医院已经做好急救准备。几名医生分头给我和小庞作检查,医生让我捋开左裤腿,左小腿骨蹭掉一大块皮,鲜血洇红了秋裤。医生急忙给我消毒、上药,这时我才感到有点痛。我的右胳膊不知什么时候给碰破了,但无大碍。医生给小庞缝合眉骨上部的伤口,小庞像祥林嫂一样反复问,会不会留下伤疤。医生很婉转地回答,应该不会的。较为明显的疤痕还是在小庞的额上驻留了许久时间,小庞在很久一段时间都戴着眼镜,因为镜框正好可以将疤痕遮挡。但就在一年后与大客车司机打官司,需要小庞出庭作证时,小庞的疤痕奇迹般地消失了。那时我已调回北京人民日报社总部工作,她在电话那头道:“你说怪不怪?”

小庞说她头晕,医生留她住院治疗,怕有脑震荡之类的后患。我让小庞安心治疗,我回去后给她家里打电话。

我催促黄卫革赶快上路,黄卫革说不急,反正也晚了,吃了饭再走,县里已备好薄酒,我为压惊。

酒是茅台,饭菜的品种也很丰富,但我吃到嘴里却没有任何味道。发生这样的事情让我始终难以接受,我想,假如小卿不迟到会怎样,假如再晚走一会又会怎样,假如我坐在车左边又会怎样。我想了很多假如,想得脑子疼。

饭局总算结束了,我与黄卫革一起踏上回南宁的路途。天已黑下来,黄卫革不停地叮嘱司机,开慢点,别着急。他是担心我心里害怕,多细心的人!

△记者的责任

黄卫革将我送到人民日报驻广西记者站楼下,已是晚上10点多钟了。那时我没有手机,记者站无法与我取得联系,大家都在办公室里焦急地等待,而且准备派车到出事地点找我。我一进门,他们立即围上来问长问短,我简单讲述了一下事情经过,就说我得写稿,把今天发生的事故写篇稿子传回去。

我打开电脑,强抑着不平静的心情,在报社夜班截稿前将稿件传回报社。

12月8日,人民日报第四版刊发了我写的《广西境内发生车祸  三名记者因公殉职》一稿。稿件全文如下:

本报南宁12月7日电 记者杜峻晓报道:昨天下午2时,记者本人与中央驻桂和广西新闻单位的9名记者乘车赴革命老区百色地区采访南昆铁路纪念碑揭幕仪式。当车行到邕色公路思林路段时,从对面驶来的一辆大巴车因下雨路滑刹车不及,与记者所乘的依维柯猛撞在一起。

当记者清醒过来时,发现所乘车的车盖被掀走,3位女记者已因公殉职,她们是:新华社广西分社实习记者卿莎婷、广西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唐柳燕、中新社广西分社记者李小霞。另有4人受重伤、4人受轻伤。正在记者打电话与南宁联系的时候,一辆满载着武警战士的大客车驶了过来。武警战士立刻停车,

将受伤的中国青年报驻广西记者胡平、柳州铁路局新闻科严群力、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驻广西记者刘发丁以及受了重伤的司机抬到车上,送到田东县医院紧急抢救。这时,记者发现了仍躺在血泊中的工人日报女记者庞慧敏,忙将她抱下毁损严重的汽车。一辆三菱吉普车停在记者与庞慧敏面前,车上的人向记者

招手:“快上车,快上车!”记者上车后,才知道乘车者是百色市市长黄卫革。黄卫革对司机说,马上去平果县医院。车上,黄卫革市长急向平果县联系就诊事宜。当我们赶到时,抢救准备已经做好。昨晚10时40分,记者从有关方面得知,受重伤的中国青年报记者胡平已脱离危险,其余伤员正在救治中。

今天上午,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和铁道部领导到医院看望了受伤人员。据悉,发生事故的详细原因正在调查中。

接着,各大新闻媒体都相继播发了广西发生车祸,三名记者殉职的新闻。发生车祸的当晚,我几乎一夜都没睡好,耳畔经久不息地回荡着两车相撞时的那声巨响。天未亮,我就爬起来,对着镜子梳头时,从头皮里拔出几块玻璃渣子。此时才觉得浑身如同散了架子般地痛。

△亲情友情围绕着我

在平果县吃饭中间,我曾借黄卫革的手机给家里打了个电话。当我听到电话那头传来正在上小学的儿子发出一声“喂”后,我的喉头像塞了一团棉花,哽咽得说不出话来。

儿子将电话交给妈妈,说爸爸好像在哭。妻子抓过电话,紧张地问发生了什么事。我把发生车祸的事情简单讲了一下,妻子问,你现在怎么样,我说问题不大。妻子长舒一口气,说那就好。她说,发生的事情已经发生了,不要再去想它,回去把身上的血衣换一换,不要的就扔掉。

12月8日,儿子坐公交车从学校回来,看到车上有人在看《北京晚报》,几个乘客正在议论广西发生车祸的事。儿子要借晚报一看,说那上面有我爸爸的名字。回到家里,儿子对妈妈说,爸爸没事,报纸上都登了,说“人民日报驻广西记者杜峻晓无大碍返回南宁”。妻子说要到南宁看我,我死活不让,她一人带个孩子,负担已经够重,怎能再让她经受奔波之苦呢?

过了几天,我的父亲从运城到太原开会,他在那里给我打来个电话,平静的话语里满含焦急。我告诉他,已经没事了,这几天恢复得很好。我父亲对着电话不住地说:“苍天有眼哪!我们家祖祖辈辈没做过亏心事!”

我的岳父是一位十四级干部,他每天都要细读人民日报,除去了解党的大政方针政策外,更主要的就是看我写了些什么新闻稿件。当他看到《广西境内发生车祸  三名记者因公殉职》一稿时,对我的二内弟说,广西出车祸,峻晓又有一篇稿子登出来。我二内弟告诉他,我姐夫就在车上。岳父马上跳起来说,那他不会有事吧,我要去南宁!二内弟说,有事就不会写稿子了。那几天,我岳父整天嚷嚷着要去南宁看我,家里人劝他,说我一人在南宁,他到南宁只会增添我的负担,老人家这才罢休。

车祸后的几天时间里,人民日报编委会、人民日报记者部、广西各市县以及兄弟记者站的慰问电陆续来到我的案头。亲情和友情像空气般围绕着我,使我感到满足和幸福。

△永不言悔

在人民日报做记者是一件辛苦的事,而做人民日报驻国内记者更是一件辛苦的事。在人民日报驻国内记者队伍中,有数十人忍受着与家人长期两地分居之苦。他们无法顾家,无法照顾孩子的学习和妻子的日常生活,他们用安排得满得不能再满的工作排遣痛苦与寂寞。他们以事业为重,以驻地为家,发回了大量鲜活而又“三贴近”的新闻稿件,为人民日报新闻事业做出巨大贡献。

广西车祸发生后,我才知道,驻国内曾有10多人都有与我类似的与死神擦肩而过的经历,但他们没有畏惧,没有退缩,依然兢兢业业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

2000年3月,我结束了在广西当驻站记者的生活,回到人民日报记者部担任办公室主任。这个岗位是为驻站记者服务的,当过驻站记者的我,更了解驻站记者的酸甜苦辣,我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他们排忧解难。

2002年3月,我再次“出山”,到人民日报驻宁夏记者站当站长。也许广西留给我的印象太深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把宁夏说成广西。一次与宁夏日报负责人交谈,我说广西日报如何如何,对方不解地望着我,我忙说对不起,原来说惯了,还没改过来。

做记者久了,更加体会到做记者的难处;更让人不可预料的是,可能还有不少凶险在等着你。但是,既然已经选择了这个职业,不管前面有急流,有险滩,还是有万丈深渊,我都会勇敢地去面对,永不言悔!

作者介绍
杜峻晓(1958~2013.08.23),男,山西万荣人,1982年毕业于山西师范学院中文系。中共党员,人民日报社陕西分社原社长。曾任人民日报驻宁夏记者站站长、党支部书记,中央驻宁夏新闻工作者联合会主席,宁夏回族自治区记者协会副主席等职。2013年8月23日凌晨1时25分,杜峻晓同志因病逝世,享年55岁。本文选自2004年第五届记者节作品,杜峻晓时任《人民日报》驻宁夏记者站站长。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fFjriTZ6BdVEnNueRFb_dQ
675#
发表于 2018-8-7 13:17:3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首席记者陈杰:新闻,所不可触碰的禁区
        我叫陈杰,是《新京报》的首席记者。先来说一下这张照片。







        这张照片是我在2004年底拍摄的,是在河南上蔡的一个艾滋病村。这个女孩九岁,叫吴素敏,她的父母亲因为卖血染上艾滋病死去了,她也携带了艾滋病毒,身体状况一天比一天差。她的家是什么样的呢?土夯的房子,一半倒掉了,房子里面有一张床,上面堆着乱七八糟非常脏的衣服。孩子就靠一些亲戚给她施舍点食物活着。



        我拍完这张照片就走了,后来这个报道也发出来了,这张照片也得了很多奖。



        大概在几个月之后,有一天,同行的文字记者跟我讲,她说这个声音像猫一样的小女孩去世了。当时我的心被重重地撞击了一下。实际上在当时那种情况下,我完全可以以我个人的力量来改变这个孩子的命运,比如说我找人资助她,让她有吃的、让她有住的等等。但我选择了走开,我的镜头是非常冰冷地走开的。



        到目前为止,这个孩子的眼睛一直在直视着我,一直在诘问着我。她让我从一个懦弱的摄影师、新闻工作者,变成一个坚韧的新闻工作者;从一个没有尊严的新闻工作者,变成真正有尊严的新闻工作者。



        在当记者之前,我在部队当了五年兵。当年在部队的时候我是兵王,大家看到我立的二等功、三等功、优秀士兵,荣誉很多。后来我还是选择到地方去,做我梦想的记者。







        2003年《新京报》在北京创刊,我就从地方到北京应聘。当时面试我的是现任的总编王跃春。她十几秒钟就把我精心准备的剪贴本和获奖证书翻完了,瞄了我一眼,说“你就这些?” 我当时非常的绝望,觉得自己没戏了。她又问我还会什么,我咬咬牙说:“我身体好。” 我说我一个小时能做1800个仰卧起坐,练过格斗,曾经抓过小偷、斗过劫匪,帮助警察抓过嫌疑人——到现在还是这样,前前后后有十几个这样的例子。当时她听了以后说:“哦。”



        然后我就收拾剪贴本,非常绝望地离开了报社,买了张火车票就离开了北京。车到石家庄的时候,社办的一个女孩给我打电话,她说王总让你来办入职手续。就这样,我成了《新京报》的一名摄影记者。







        多年以后,王跃春在一次聚会的时候跟我讲,她说为什么当年选择让陈杰进入《新京报》呢?她就看中了我的身体好。她说《新京报》创刊的时候,在北京肯定很艰难,需要一个敢打敢拼的人来打开局面。



        王跃春选择是对的。从2003年我进入《新京报》之后,到2004年、2005年,国内发生的空难、海难、矿难等等一系列重大的事件,我总是最快速度出现在第一现场,是拿到独家新闻最多的记者。北京的媒体一听说我在现场他们就特别紧张,他们甚至会派很多记者来盯梢我。











        2005年7月份的时候,视觉部主编跟我说:“陈杰,我太累了。” 他带了70多个人的团队。他说你帮我管理摄影部,当视觉部的副主编,分管20多个摄影记者。



        我当时一听:这么快就当官了,觉得挺开心的,而且待遇也好。后来我从副主编到主编大概经历了九年吧,这九年里面我生活得并不快乐。因为我渐渐离开了一线那种激情澎湃的时光。在这个九年过程中,我不断地给自己戴上枷锁,患得患失,内心懦弱,很多东西觉得被掏空了。



        在2014年7月份的时候,我选择了离开主编的岗位,回归到一线做摄影记者。迄今为止,在两年的时间里,我的行程达到30多万公里。几乎把国内走了两遍,很多省市走了很多遍。



        我离开管理岗位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腾格里沙漠污染的报道。



        腾格里沙漠是在宁夏、内蒙古和甘肃三省交界的地方。沙漠地下富含第三纪残留水,下面的水都是通的,非常珍贵,而且它的植被也是非常丰富的。在沙漠交界的地方,这三个省在比学赶超地建工业园区。这些工业园把污染的水直接排放到沙漠里,不做任何的处理,不仅污染了地下水,也威胁着8公里之外的黄河。而且这些工厂大量地抽地下水之后,会造成地下水下降,对本来脆弱的生态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环境污染事件是路人皆知的,环保、司法、媒体都知道。但是因为它背后巨大的利益链,没有人能撼动。



        我决定要触碰一下这个禁区。我徒步从腾格里沙漠腹地进入到这个地方。我平时经常跑一万米,成绩到现在还非常好,40分钟多一点,所以我的体能非常好。尽管沙漠到这个地方只有三公里,但当时这三公里我其实是跑的。因为天快黑了,如果黑下来我就拍不了照片了。我是等所有的管理人员撤走的时候往里去的,为了赶这个时间拼命跑,浑身上下都湿透了。后来央视播的我的那个视频,全部都是我的喘气声。这几公里跑得比我平时跑一万米还要累。



        《新京报》用两个版把这个事实呈现出来。宁夏迅速做出了反应,关停了企业,对企业负责人和环保局进行了追责。



        内蒙古恰恰相反,他们找了一些中央或地方媒体,做了一个颠倒黑白的报道。同时通过我们的上级主管部门,对《新京报》施压,对我个人施压。



        在这种双方角力的过程中,我再次跟中科院的专家、中国政法大学的律师一起到腾格里沙漠进一步取证。我要做最坏的打算,跟他们法庭上来对峙。



        在博弈的过程中,国~务院对这个事情做出了批示,专门成立了调查组进入内蒙古、宁夏和甘肃,对整个腾格里沙漠进行普查。出了40多项的整改意见。总~书记对这个事件先后做了三次批示。



        因为这个事件,内蒙古、宁夏和甘肃一共有100多名官员被问责,有几十名官官员,包括高职厅级官员被免职。这些污染的所有的区域都按照环保部的要求进行了彻底的整改。



        腾格里沙漠的报道也在法律界、环保界,包括NGO圈里面产生了巨大影响,我的朋友圈迅速扩大,线索蜂拥而至。此后我又做了十几篇重大环境污染的报道。



      2011年的时候,我在日本大地震的第二天进入日本,在那个地方待了十五天,发回了一系列海啸之后的惨状的报道。我更重要的关注到它的次生灾害,也就是大地震之后福岛第一核电站被冲击后带来的次生灾害。在福岛方圆四十公里的无人区,就是我独家进入的这个地方。



       当时的(辐射物质)浓度大概是四百到一千倍,我在这个地方停留了短暂的时间被劝回来了,然后做了这一篇报道。



        过去五年,这里一片死寂,包括这个超市里面。



        这个是中国水果,我还专门看了一下牌子。



        这也是超市。



        这个是什么呢?



        密密麻麻的,一个袋子大概1.6吨。日本现在在进行除染处理,也就是把受核辐射的污染大概30公分的土壤挖出来,放到这个软性编织袋里面存放五年。那么五年以后怎么办,他们也不知道。但是大量的土壤挖出来之后,怎么存放又是一个问题,所以说他们就存放在福岛这个沿海的地方。



        目前我们中国也在大力地发展核电,虽然日本是第三代核电,中国是第四代核电,相对来讲安全性要高得很多。但是当年日本也说它是世界上最安全的核电,同样出现这样的问题。实际上日本这个核的污染的问题,应该作为我们的镜鉴,值得我们去反思。



        当然作为记者,我们有很多不能言说的东西,有很多报道的禁区,我们是怎么去应对的呢?天津大爆炸这张照片大家可能知道,(获得了)今年的荷赛奖,包括一些国内的大奖。这是我第三天去拍的一张照片。



        我们《新京报》整个团队在第三天的时候接到上面的通知,要求必须全部撤离,不能够再进行追踪报道了。当时也是正好在“大阅兵”前夕,一切需要稳定。这个时候我的做法是什么呢?别人可以撤,我坚决留下。我可以不报道,但是我不能够停止记录,这是我的最基本的态度。



        《新京报》在这个过程中连续给我发了多个版的报道。这些报道受到上面的严厉批评,但是报社一方面写检讨,一方面在内部来表彰我,鼓励我的行为。所以说我做的这些报道它不是我个人的力量,是整个团队的力量在支撑着我。



        这个报道是在湖南桃源。它这儿有一个铝厂,是全球民企五百强,是湖南省排前几位的纳税大户。它造成的癌症村,还有大量的水污染、土壤污染、森林污染,没有人去触碰它。后来我就做了一周的调查,做出了这篇报道。







        这篇报道出来之后,这个企业的二把手给我打电话说:第一,你帮我把所有网上的稿子撤掉,因为网上的报道写的是癌症村,对他们刺激很大;第二,我是管钱的,我给你打电话没有第二个人知道。我说,等一会儿,等一会儿,其实他不知道我一般带着两个手机,一个手机免提,一个手机录音。然后我说,你继续说。他跟我说多少钱都可以什么什么的,跟我讲了很多条件。



        第二天我就写了一篇手记发出来了。



        发出来之后他们恼羞成怒,通过他们的关系——有钱能使鬼推磨嘛——又找到上级主管部门给我写了二十条罪状,要求《新京报》道歉,要求把我清理出记者队伍,说我做假新闻。他们同时在官方微博、官方网站写文章攻击我,弄一大堆水军咒骂我。



        后来我们报社领导王跃春找到我,跟我说这个情况。我说,我手里有更厉害的证据,足以让对方的这个负责人入刑。她说,那我们再去做追踪报道吧。当时《焦点访谈》找到我,说想做这个追踪报道,我说,正好我手里边有非常详实的证据,跟我走吧。第二天我们就进入了现场,第三天我就做出了追踪报道。



        这个报道之后,当地的环保部要求他们做了24项整改,我还专门看了它那个24项整改的指标。然后,他们把所有的官方的网站、官方的微博污蔑我的内容全部撤下来了。这个事件也平静过渡了。



        有一个省的县委常委,他是和我多次交锋之后成为朋友的。他说,陈杰,你是个好人,你能不能改行。我说,为什么?他说,太危险了,你这个报道影响了我们一大批官员,这些人都想各种方法构陷你,我听到都胆战心惊。



        但是还有另外一种声音。当时我做一篇报道的时候,接到了一个短信,他说,谢谢你救了我。我就打电话回去,他始终不接。后来春节的时候,他给我发了一个短信,他说他是谁,他说现在这个事情风平浪静了,我敢跟你说了,谢谢你。还有更多的像他这样的人,会在春节的时候还有平时不断地问我的状况,会给我寄咸菜,寄各样的东西。所以说我朋友特别多,这是我真正的动力,我一直觉得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最近大家知道的悬崖村这个事件。悬崖村在凉山彝族自治州,凉山是目前中国最贫困的地区,中国要求凉山在2020年脱贫。全国两会的时候凉山州委书记当场表态,说2019年脱贫。凉山,用一个著名的学者的话说,“三十年前是什么样,现在还是什么样”,很多地方甚至还不如三十年以前。所以说用三年的时间解决三十年的问题是非常匪夷所思的。



        这个地方叫阿土勒尔村,彝族居民大概占百分之九十几。过去战乱的时候,他们在这个悬崖村上面一夫当关。







        这个悬崖村我是在一个更高的梯上拍的,向下那个楼梯的山层是中间的那一梯

        伸出来的。进入这个村的这条路上面有十七个天梯,也就是藤梯。有的是垂直的,最高的一百多米,村民和小孩都从这个地方上下。实际上入村有好几条路。其中,一条路只有三个月的枯水期才能够走,而且也非常艰难;有一条路可能要走七个小时;另外的一条路已经废弃了。这几条路死了很多人,包括这个天梯,近几年死了有十个人。我就特别想去看。后来我徒步五个半小时进入了这个地方。



        在这个地方采访之后,我了解到这个村里面有十八个孩子在村下面的小学里读书。这个小学它的落差只有八百米,但是一般外面人进来得三到四个小时才能上得上去。小孩的体能非常好,一般用三个小时就可以,像猴子一样爬得特别快。



       这个男士叫陈古吉,小孩叫陈木黑,六岁。他每次接他儿子的时候要带着背包绳把他拴着,防止他滑倒。






        这就是他们走的路,脚下都是万丈深渊。





        这就是孩子背着沉重的书包在上学的路上。当我用无人机拍这个画面的时候,我当时就震惊了。











        后来我在我微博里说,希望我的这个照片能够打动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汇聚力量来改变这里的现状。



       我是5月14号拍的,5月24号发的。正好汪洋副总理在凉山考察,他看到这个事件之后,就跟州里面和省里面问这个事。结果他们哑口无言,因为他们不知道这个事,不知道这个现状。这么多年死了这么多人他们根本不知道。



       当天晚上,他们通过各种渠道找到了我,问,陈杰你要多少钱,帮我们做一个平抑舆情压力的稿子。后来那个中间人就把当官的说了一通,他说,你这是不可能的,只有如实地把你的解决方案拿出来。



       后来我电话采访了州委书记,采访了县委书记,第二天做了一篇追踪报道。州委书记表态要按照我的意见建一个带扶梯的道路。首先解决孩子上下安全问题;第二,让规划部门到这个地方设计一条道路,把四个悬崖村贯连到一起。实际上这里是四个悬崖村,有198个孩子在山上下来读书。这个学校在四个悬崖村里边是状况相对稍微好一点的。



       在这个报道之后,全国的媒体、公益组织,还有官员频繁地去造访这个地方。但是我没有去,我一向不相信政府的表态,我只相信行动。我每次打电话给地方官员的时候,问怎么样,路修了没。他说正在修、正在修。我问老百姓,修了没有,老百姓说没有啊。所以我更相信老百姓,当然我更相信自己的实地考察。



       5月31号,我带着报社四人的报道组,带了视频直播的报道组一起去了。我们第一天做了七小时的直播。从学校到天梯路,就看你们到底修了没有。什么地方断的,什么地方没有护栏的,所有的这种危险的地方我都把它记录下来,同时给出解决方案。



       在6月1号到6号,我们先后做了十个版,再次把这个事情推到风口浪尖。













       在这个过程中,四川省还几次想让我们停止这个报道,但是我们报社顶住了。我们的总编说了一段非常让我感动的话,她说,我们所有人欠孩子一条路,我们必须要做,再大的压力一定要让这条路能够通达。



       在6月6号,孩子们上学的那一天,我们所有的视频报道组准备直播孩子天梯上学的这个路,那将是非常震撼的。但是在我们到达悬崖边的时候,村干部接到电话,县里面要求孩子们不能走天梯,必须要绕道走。我就跟着他们去绕道走。绕了六个半小时,走的都是断桥、隧洞、泥石流,所以天梯这条路反而是最直接的一条路。孩子们走下来之后说,我再也不想走这条路了。家长说,我宁愿不让孩子上学也不愿意再绕道了。







       孩子一个个都累成这样。







       实际上,悬崖村只是整个凉山问题的冰山一角,它也是我现在所做的社会影像调查的其中的一个点,我将以悬崖村这个点来展开更多的对当地的调研。我们还有一个想法就是寻找解决方案。我们所有的报道不是批评政府,是跟政府一起探讨,找到一个解决方案。大家都要诚实地面对现实的困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的话才能够共同地推动这个社会的进步。



       作为这个职业的人,我最喜欢的是王尔德这句话:不服从是人类与生俱来的美德。它将成为我职业的一种最基本的信仰。
链接:https://www.sogou.com/link?url=D ... BqC4g5-ri2jTBr9OJ8.
674#
 楼主| 发表于 2018-8-6 15:52:1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党报+广电成立传媒集团挂3块牌子,市委书记:全面实施企业化运营

新一轮媒体重组改革,辽宁各地工作很快。
2018年7月31日,锦州市新闻媒体集团正式挂牌组建,同时加挂了锦州日报社、锦州广播电视台牌子。
根据方案,整合锦州日报社、锦州广播电视台、新华社辽宁分社专职通讯员站,组建全面实施企业化运营市新闻传媒集团。
锦州市新闻媒体集团为市委直属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
锦州市委书记王德佳参加了当天的揭牌活动并讲话。
根据报道,王德佳是2018年7月由锦州市长升任为锦州市委书记的。此前,他曾任职辽宁省凌河保护区管理局局长、党组书记,辽宁省机场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 组建锦州市新闻媒体集团,是贯彻落实市委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总体部署的实际行动,是市直公益性事业单位优化整合的重要内容,是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提升锦州主流媒体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的重大举措。
  • 锦州市新闻媒体集团的挂牌,标志着锦州市壮大主流舆论阵地、加快媒体融合发展迈出了坚实而重要一步,是一次全新的出发。希望新闻媒体集团筹备组和全体同志,以这次改革为新的起点,着力打造新型主流传媒集团
  • 坚持改革创新,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全面实施企业化运营,以先进技术为支撑,以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事业产业一体化发展,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效合一,着力打造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有地位、有实力的新型主流传媒集团。

观点纵深>>>
1.媒体企业化管理有利于激活活力
对于媒体采取“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全中看传媒”微信公号近日在推文《党报完全回归财政是正途吗?》进行了分析解读:
当前,采取“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激活传统媒体的活力,而完全回归财政则必然导致活力丧失,进而失去核心竞争力而导致难以履行自身的职责。具体理由有三:
  • 首先,必然造成人才大量流失。
  • 其次,必然造成党报活力急剧下降。
  • 第三,市场化能力越强的媒体且传播力越强。

文章同时指出:
党报不完全回归财政并不是说党委和政府不给党报大力支持,在党报正在转型的关键时期,不仅要给财政支持而且还要大力支持,而核心是不能废了“企业化管理”这条市场化的腿。

也有专家指出:
2.媒体企业化管理有利于提高效率
企业化管理,就是要将单位,无论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还是非营利性社会企业,或事业单位,按企业模式组织与运作,遵循企业发展规律,优化资源配置,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和合理盈利。
为此,单位内部可划分为成本中心、利润中心或投资中心,对可控费用进行预算与考核。企业化管理有利于提高效率。既要解决好体制问题,更要解决好机制问题,有条件进而公司化。
如果躺在财政支持上,还是大锅饭,内部没有活力,外部沒有影响力,那只能死路一条。
如果党委政府给了资源,影响力也提升了,经济没增长,这是自己的问题。

还有专家提醒:
3.媒体企业化是改革开放的重要成果
媒体企业化是40年改革开放的重要成果。过程中存在问题毋庸讳言。但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决定的。不可能全面背离走回头路。
媒体融合战略本身就包含着建立现代传播体系的目标。就意味着对现有媒体结构的大规模调整。
把那些没有影响力、连接力、动员力,又没有自我生存能力的媒体关掉一批是既定政策目标。
党媒要回归体制过“包养”的日子不切实际。
党报与广电重组为传媒集团,实行企业化管理,这种模式此前已有不少地方进行了探索。新一轮媒体改革,又该走什么路?仅就辽宁而言,就出现了多种模式。具体成效有待于实践来检验。


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PgdPdFDvs30sfJIun_Iiyg

编辑:杨琦钜
673#
 楼主| 发表于 2018-7-31 22:18:3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Facebook任命新闻产品主管 主抓假新闻问题
Re/code中文站Recode中文站2017-05-02 15:01
Recode中文站 5月2日报道
Facebook任命了一位重要高管来扼制假新闻。
公司从内部提拔了一名高管担任新闻产品主管,这位高管名叫艾利克斯-哈迪曼(Alex Hardiman),一年前从纽约时报跳槽到Facebook。
出任新闻产品主管后,哈迪曼将负责与出版商一起开发新闻产品以及阻止假新闻在Facebook平台上泛滥。
Recode上月报道称,Facebook正在物色新闻产品主管的合适人选,但是始终找不到兼具编辑和技术工作经验的人才。
哈迪曼显然很适合这个岗位。去年夏天跳槽来Facebook之前,她在纽约时报负责管理移动和新闻产品比如纽约时报的移动新闻应用。
哈迪曼以后将负责与出版商联络,协助开发“各种讲故事的形式”比如Facebook的“Instant Article”,还将负责持续性阻止假新闻在Facebook上传播。
自从去年秋天总统大选以来,Facebook的假新闻问题就一直是争议的焦点。Facebook上周发布了一份报告,承认有些“不怀好意的演员”曾在大选期间滥用其算法,误导公众对总统候选人的印象。
Facebook此举显然是为了更好地打击其社交网络上的假新闻问题。
哈迪曼将于6月正式走马上任,办公地点在纽约市的Facebook办事处,她的顶头上司是负责新闻和视频产品的Facebook副总裁费基-西莫(Fidji Simo)。

672#
 楼主| 发表于 2018-7-30 21:33:2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尹芳芳
671#
 楼主| 发表于 2018-7-28 21:26:3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纽约每日新闻》裁掉一半采编人员,包括主编和总编辑



《纽约每日新闻》拥有99年历史,曾11次获得普利策新闻奖,纽约市长将这次裁员视为一场灾难。
7月23日,美国《纽约每日新闻》(New York Daily News)宣布将裁掉其新闻部半数人员,削减至45人,日后将更多集中在电子报的发展上。据悉,主编雷奇(Jim Rich)和总编辑克莉丝汀(Kristen Lee)均在此次被裁员名单中。
周一上午,陆续有被裁员的记者、编辑和摄影师走出办公大楼。据新京报我们视频报道,一名在《纽约每日新闻》工作18年的摄影记者说,“除了这一行我哪儿都不去,我就呆在这儿。”另一位被裁员的记者则沮丧表示,“报纸是最后阵线,广播电视已经不行了,报纸会继续下去,可如果报纸都没了,请问还有什么能坚持?”

  公开资料显示,《纽约每日新闻》创办于1919年,是美国第一份小报幅面的日报(版面只相当于普通报纸一半大小),以关注城市犯罪、公共议题、市政当局腐败以及为纽约市内工人阶级发声而闻名。
该报拥有辉煌的发行历史,以大幅图片取胜,曾经是美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很长一段时间在纽约当地的发行量都超过著名的《纽约时报》。1947年,其发行量一度达到平均日刊240万份、星期天刊470万份的顶峰,高居全美第一。
此外,《纽约每日新闻》曾11次获得普利策新闻奖,最近一次是在2017年,该报与公益媒体ProPublica共同报道纽约警察滥用职权、驱离无辜市民的新闻获得普利策新闻奖公共服务奖。
尽管如此,这份拥有近百年历史的报纸多年来纸质版发行量及收入的缩减却是不可回避的现实。本次裁员的主要因素正是报社日益堪忧的财政问题,这和盈利、发行量持续下滑息息相关。
仅在2014年至2016年间,该报收入就下滑了22个百分点,人员削减从这时候已经开始。另据好奇心日报报道,相较于巅峰时期动辄300万份的成绩,《纽约每日新闻》在2013年的日发行量下降至51万份,到了2017年被收购时,已经跌落至20万。
去年9月,大型报业集团Tronc公司以1美元收购《纽约每日新闻》,代价是需承担《纽约每日新闻》所有运营和养老金负债,约数千万美元。

Tronc在去年年初曾以同样的价格将《芝加哥太阳时报》收入旗下,其原名论坛报业集团(Tribune Publishing Inc.),是论坛传媒集团于2014年拆分出来的纸媒上市公司,也是美国仅次于甘尼特公司的第二大报业集团,拥有全美11份日报。
Tronc在于周一上午发给员工的邮件中表示,《纽约每日新闻》今后将集中在以“犯罪,民事审判以及公共责任”等为主的突发新闻报导上。这份裁员邮件也传递出向新媒体领域发展的信号:“报社自年初起便致力于真正的新媒体转型,创建更有意义的新闻业,更迅速更频繁地进行新闻的推送。”
事实上自去年开始,《纽约每日新闻》就在社交媒体上加大了发布即时性新闻的力度,以适应新的传播媒介和节奏。“我们非常有兴趣去弄清楚的问题是:开发出更快的移动网站究竟能带来什么样的影响?”《纽约每日新闻》移动数字部门执行副总裁格兰特·惠特莫尔曾如此表示。
不出意外,这份老牌本地化报纸将继续弱化其本地新闻报道,转而向数字化和突发新闻寻求机会。对此,好奇心日报的作者评价,“市场正在抛弃本地新闻和它标志性的问责性调查报道,即便它们很重要。”
而纽约市长更是难掩愤怒,甚至在社交媒体上将这次裁员视为纽约市的一场灾难,“Tronc应该把报纸卖给其他有志于本地新闻、能让记者们保持工作节奏的人。”
可见,出于对利润和生存的理性考虑,投入高而变现价值低的本地调查报道在纽约这座传媒业之都同样面临边缘化的趋势。即便监督类、问责类报道的社会价值依然被普遍看好,但做这些报道的人却正在遭遇失业危机。
这并不是《纽约每日新闻》第一次裁员,也不是Tronc旗下报纸第一次裁员,在美国,即便是《纽约时报》和《华尔街日报》,也曾经或正在经历裁员及缩版。而皮尤研究中心6月中旬发布的一份报告反映得更为直观:2017年,美国新闻行业从业人员约为39210人,比2014年减少了15%,比2004年减少了45%。在大的行业趋势之下,个人无疑是最容易遭到碾压的,美国传媒业也概莫能外。
https://mp.weixin.qq.com/s/5lTuuXV9YAEqfQUXQko1hw
编辑:邢海波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