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每日一怼(407) 流露 liúlù 争议 zhēngyì 虚弱 xūruò 作者:周俊生 2019年10月21日《北京日报》第12版刊登文章《技术突破难掩故事虚弱》。文中说:“延续上一部作品《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的‘120帧+4K+3D’,并用特效制作年轻版威尔·史密斯,65岁的李安在电影创作上没有流露出丝毫的保守懈怠,反而用新作《双子杀手》再次展现他在探索电影技术上的敢为人先。只是这一次,无论票房还是口碑,都陷入较大争议。”这段文字中“流露”和“争议”两个词使用有误。引语所出文章标题上的“虚弱”一词使用也不妥当。 先看“流露”。“流露”指的是在话语或文章中不自觉地表现出来。这个词的指向对象通常限于人的意识、情感等思想观念方面的事物。文中“流露”的指向对象是“保守懈怠”,如果说“保守”是一种思想观念,可以接受“流露”支配的话,“懈怠”则是人的一种行为表现,是不能接受“流露”的支配的。实际上,文中的“保守”和“懈怠”并列在一起,表明它和“懈怠”一样,说的也是人的行为表现,因此在这段文字的语境中,“流露”和“保守”“懈怠”的搭配都是不合适的。 再看“争议”。“争议”的意思是争论,即各方坚持自己的看法,互相辩论。在这段文字中,“争议”有两个使用主体,一为“票房”,一为“口碑”。“口碑”现在可以作评价来理解,那么,它和“争议”是可以搭配的。但“票房”指的是影剧作品(句中说的是“新作《双子杀手》”)卖票所得的收入,这个如果与“争议”搭配,只能表示这部作品的收入数字存在不确定性,但句中说的并不是这个意思,作者要表示的是作品的“票房”过低,因此反映出不受观众肯定的现实,但“争议”不能表示出这个意思,也就是说,“争议”只能和“口碑”搭配,不能和“票房”搭配。 再看“虚弱”。“虚弱”有两个意思,一是指身体不结实,身体的健康状况差,如“病后身体比较虚弱”;二是指国力、兵力软弱、薄弱,如“国库虚弱”。从这两个词义可知,“虚弱”的使用对象一般局限在人(或某些大型动物)的身体和国家、军队等的财力、战斗力。句中的“虚弱”用于“故事”,指其内容不充实,但这超出了“虚弱”的使用范围。 综上,应把“流露出”改为“出现”,把“陷入较大争议”改为“出现较差表现”“难以让人称道”之类的话语。“虚弱”则应改为“薄弱”。 需要指出的是,《现代汉语词典》对“薄弱”的释文是:“容易破坏或动摇;不雄厚;不坚强。”但实际上说某人文章写得过于“薄弱”是常见的,通常指的都是文章内容不够充实,《现汉》的这个释文不能涵盖“故事薄弱”之类的说法,因此有必要补上“不充实”这个意思。 还需要对“口碑”一词的使用说上几句。“口碑”本来只有一个意思,指群众口头上的称颂,因此像“口碑较差”“好口碑”之类的话本来都是有语病的,但随着这类用法的增多,《现代汉语词典》在2005年6月出版的第5版修改了释文,承认“有时也指群众口头上的评价”,并一直沿袭至今。《现汉》的这种变更反映出对语言现实的迁就,但《现汉》是一部规范性词典而不是描写性词典,因此它这样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也反映出目前语言学界对规范语言应用的重视程度降低了。像上引这段文字,如果把“口碑”改用为“评价”,显然是更为可取的。 编辑:宋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