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媒体与版权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650#
发表于 2024-1-16 19:32:5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人工智能生成内容能被视为作品吗?

“人工智能代表着新的生产力,极大地降低了人力成本,提高了生产效能,因此需要有一种法律来保障其健康发展,当然也需要用法律来对其进行适度规制。”中国版权协会理事长阎晓宏在出席1月13日由中国版权协会主办的远集坊第六十一期活动时强调。

本期活动以《生成式人工智能内容研讨思享会》为题,邀请了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副理事长顾炳中、金山办公首席执行官章庆元、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教授卢海君、腾讯研究院高级工程师王鹏等嘉宾,共同探讨生成式人工智能业态下版权保护的新路径、新对策。活动由中国版权协会常务副理事长于慈珂主持。


研讨人工智能生成内容问题,应遵循三个原则

阎晓宏在演讲中表示,对人工智能的态度,不应扼杀它的发展,而是要在安全、伦理、道德等方面进行符合人类利益的限制。对主要表现为文字、声音、图像等生成式人工智能所产生的内容,应纳入著作权法的范畴,不仅合理而且可行。在讨论人工智能生成内容问题时应该遵循三个原则,在学术讨论中应贯彻著作权法的基本原则,即保护创作者原则、利益平衡原则、惠及社会和公众原则,特别是第三个原则尤为重要。虽然要贯彻著作权法这些基本原则,但不宜套用。另外,要以“淡化所有权,强化使用权”的精神来推进无形资产的运用。

对大模型训练中使用作品如何看待?阎晓宏认为有两个关键方面的认识需要明确。首先,授权使用难以做到,合理使用不尽合理,现行著作权法中未授予其法定许可,但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是否能被视为作品?他认为,衡量是不是作品最根本的标准,就看其质量是否高于一般人类的水平,“如果我们不把它纳入到著作权法的作品定义之中,而却把大多数人类低水平的作品视为作品的话,在理论与法理上说不通,在实践中也行不通。可以按照法定许可的思路,需要学界法律界深入讨论”。其次,人工智能生成内容能否构成作品,要看人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大还是机器发挥的作用大,此外,还要基于作品的独创性、智力成果和一定表现形式来衡量。总之,基于二分法,把高质量的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纳入著作权法的作品范畴予以保护,使其更好造福人类、服务社会发展。


下结论还为时过早,应“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就目前来讲,对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版权下结论为时过早,从立法角度进行规范也尚不成熟、为时过早,应‘让子弹再飞一会儿’,否则将会影响技术发展。”顾炳中在演讲中说。

顾炳中在谈到生成式人工智能相关版权问题时认为,在生成式人工智能处于初始阶段,对其引发的版权问题应给予更多的宽容和时间、实践去验证。此外,要及时对其发展予以跟踪和密切关注,特别是对可能带来的版权问题要进一步研究,但不能匆忙下结论。一旦发现其引起了重大社会问题,与社会现行法律和价值观发生冲突时,一定要及时加以规范,而现阶段应以研究和跟踪为主。但对于明显侵权的行为要及时阻止,特别是要引导研发机构在大模型训练过程中注重权利的保护。“要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新技术带来的版权问题。”

卢海君在演讲中用“旧瓶焉能装新酒”来描述他对于人工智能生成物法律制度的看法。他认为,目前人工智能训练的风险主要存在于输入端和输出端,也就是模型训练中的数据合理来源问题以及人工智能生成物的可版权性问题。如何解决旧瓶装不了新酒的问题,卢海君建议,在模型训练阶段,大模型开发者应保留并按要求披露训练数据,还应避免将训练数据以单个艺术家名称、单个商标等标记,而应该用更一般的描述来代替;在内容生成阶段,著作权法应该鼓励公众利用新型的创作工具。


2024年或是AI大模型落地元年


“2024年将是AI大模型落地的元年,将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将AI大模型应用在实际的工作中。”章庆元预测说。

章庆元介绍了AI大模型及国内企业应用的现状。第一类是对话式应用,包括文心一言和ChatGPT等,都属于对话式的AIGC应用,对企业来说最重要的作用就是产生各种各样的内容,对工作效率的提升帮助很大。第二类应用是Copilot,即利用大模型生成代码能力进行工作。第三类是Insight,即知识洞察,未来可以起到企业大脑的作用,极大提升工作效率。

作为技术型的专家,王鹏在演讲中介绍了AIGC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他认为,人工智能将会给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颠覆性的改变和提升。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编辑:程正元


649#
发表于 2024-1-16 19:10:0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程正元
646#
发表于 2023-12-29 10:37:49 | 只看该作者
《纽约时报》起诉OpenAI微软侵犯文章使用权
OpenAI在推出ChatGPT后吸引了数十亿美元的投资
(德国之声中文网)本周三(12月27日),《纽约时报》对OpenAI和微软提起诉讼,声称这两家科技巨头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使用数百万篇文章来训练ChatGPT等工具的人工智能模型。
诉讼称,这两家公司"试图搭《纽约时报》的便车,在未经许可或付费的情况下,利用其在新闻领域的巨额投资,制造替代产品。"
微软与OpenAI建立了合作关系,允许其利用OpenAI开发的人工智能技术。微软也是OpenAI最大的资金支持者。
尽管还未有明确要求OpenAI和微软支付的索赔金额,《纽约时报》表示,它"寻求让其对非法复制和使用《纽约时报》具有独一无二价值的作品所所造成数十亿美元的法定和实际损害负责"。
该诉讼还要求销毁ChatGPT以及其他使用《纽约时报》文章作为训练材料的大型语言模型。
ChatGPT有何指控?
人工智能(AI)公司从互联网上轻松获取文本,包括新闻文章,以训练生成式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蓬勃发展,这些公司近年来吸引了数十亿美元的投资。
诉讼称,OpenAI的ChatGPT-4呈现了《纽约时报》的大部分文章,其中包括一篇调查纽约市出租车行业的深度报道,该报道历时18个月完成,并获普利策奖。
此外,诉讼还称,ChatGPT-4错误地将《纽约时报》旗下的评论网站Wirecutter援引为某些产品的购买推荐,从而危及其声誉。
诉讼称微软开发的Copilot(前身为必应聊天Bing Chat)提供的回答中包含了对《纽约时报》文章的逐字摘录。
《纽约时报》以及越来越多的公司及个人开始采取法律行动,以阻止OpenAI使用受版权保护的材料来训练ChatGPT。
但也有一些主流媒体选择与OpenAI合作并签订内容协议,比如美联社(AP)和德国的斯普林格传媒集团(Axel Springer)。
(法新社、美联社)
来源:德国之声中文网
链接:https://www.dw.com/zh/%E7%BA%BD%E7%BA%A6%E6%97%B6%E6%8A%A5%E8%B5%B7%E8%AF%89openai%E5%BE%AE%E8%BD%AF%E4%BE%B5%E7%8A%AF%E6%96%87%E7%AB%A0%E4%BD%BF%E7%94%A8%E6%9D%83/a-67842257
编辑:程博

645#
发表于 2023-12-25 18:21:52 | 只看该作者
为杜绝抄袭,安徽一报社公布抄袭者住址,引发争议后报社回应:工作不够细致
近日,安徽淮南日报副刊的一篇散文,被网友指出是抄袭作品。事后,淮南日报发布一则《严正声明》,公布了抄袭者杜学峰的详细地址、银行卡号等个人隐私,且未向作品原作者道歉并支付稿酬,再度引发网友质疑。12月24日,淮南日报相关部门负责人告诉新黄河记者,报社确实在工作方面做得不够细致,同时已联系作品原作者进行道歉并支付稿酬。原作者张光恒告诉新黄河记者,报社确实已打来电话道歉,此外,杜学峰曾多次抄袭过他的作品,对这种行为感到气愤又无奈。
杜学峰究竟是谁?新黄河记者查询发现,“杜学峰”在网络上颇有名气,被文学圈内网友戏称为“抄袭界的天花板”“天下第一文贼”,因为屡屡抄袭他人作品而遭“口诛笔伐”。淮南日报在《严正声明》中也表示,已对“杜学峰”拉黑并永久封杀此人稿件。
报社刊登散文被指抄袭,发声明后又引质疑
此前,微信公众号“读一首好诗”发布了一条《报刊圈已经烂成一坨屎了吗——〈淮南日报〉发表的文章抄袭〈潮州日报〉……》的推文,批评抄袭乱象。该文表示,12月21日,淮南日报副刊《五彩地》刊登了一篇散文《人间五谷》,署名作者是“杜学峰”,这篇《人间五谷》是全文抄袭潮州日报副刊《百花台》在2020年9月1日刊登的散文《人间五谷》,原文署名作者是“张光恒”。有网友指出,两篇文章从标题到内容,甚至连标点符号都一模一样,前者只是少(删)了一句原文章中的末尾一段(一句)“顶礼膜拜,人间五谷”。
22日,淮南日报发表一则《严正声明》,承认在编辑审核过程中把关不严,刊发了《人间五谷》文稿。此稿系杜学峰通过副刊邮箱自行投稿,报社在约稿启事中特别声明要求所有投稿者须保证所投稿件为原创且享有全部合法权利,若侵犯他人合法权益,则由投稿者承担法律责任。此外,《严正声明》中还公布了杜学峰详细家庭住址、银行卡号等个人信息,并建议“原作者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同抄袭者的版权纠纷”。
然而,这则《严正声明》发布后,又被一些网友质疑称报社存在“甩锅”行为,对作品原作者张光恒不够尊重,并未向其道歉,也未表态将给原作者支付稿酬。此外,公布杜学峰的详细通联地址、银行卡号等行为涉嫌侵犯个人隐私。23日,记者查阅淮南日报电子版,发现21日《人间五谷》的署名作者已改为“张光恒”,但文章内容已无法查阅。
报社承认声明不妥当,已向原作者道歉
12月24日,新黄河记者致电淮南日报,发布《严正声明》的审核人员、新媒体中心一位负责人在接受采访表示,报社已关注到《严正声明》发布后网络上网友对此的质疑,把杜学峰的通联地址等信息公布出来,确实是工作上不细致造成的。
同时,该负责人透露,他们已经电话联系到张光恒老师,就这次刊登抄袭文章向张光恒老师作出了诚挚道歉,并向张光恒表示将会支付稿酬。报社的道歉,也获得了张光恒老师的谅解。“别管怎么讲,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我们该做的事情,肯定要做的。”这位负责人表示。
新黄河记者了解到,张光恒是山东省枣庄滕州市人,乡镇基层语文教师,系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写作协会会员、枣庄市作协理事。自2010年起始,张光恒动笔进行文学作品创作,陆续有小说、散文发表在《当代小说》《雨花》《红豆》《荒原》《散文选刊》《小说月刊》《青年文学家》等刊物上,同时有《针线筐儿》《故乡的味道》等多篇乡土、亲情散文,被中小学教育机构用作试题分析文本。

图左为作家张光恒 图片来自网络
24日晚,张光恒向新黄河记者表示,淮南日报社确实已向他本人作了道歉和解释,他也理解和认同报社的做法。
“抄袭界的天花板”,被圈内人称为“文贼”
在谈到杜学峰抄袭他的作品时,张光恒更是表示,杜学峰此前就多次抄袭过他的作品。“凡是写作界的都知道这个人,不光这一个人,还有其他的‘文抄公’。对于他的这个行为,我当然感到气愤,但又很无奈,因为文章发表之后,他要抄袭这个避免不了。我想如果要维权的话,必定会损伤相关报社、杂志社的名誉,所以一直就没打算维权。”
新黄河记者查询发现,“杜学峰”在网络上颇有名气,被文学圈内网友戏称为“抄袭界的天花板”“天下第一文贼”。网上最早出现揭露“杜学峰”的帖子是在2006年1月3日,有文友在“西祠胡同”发表“新年第一骂,老文贼杜学峰”帖子,并附有该网友和“杜学峰”两人先后发文的链接。后来,杜学峰陆续遭众多写手口诛笔伐。在QQ盛行的时代,多个文学QQ群联合对杜学峰发起声讨。再后来,有不少网友专门撰写文章对杜学峰抄袭的可耻行为进行批判和揭露。2014年1月6日,网友胡文江在荆楚网东湖评论发文《文贼“杜学峰”咋就成了金字招牌?》,2015年4月15日,网友“干柴烈火”在《徐州都市报》上发文《安徽文贼杜学峰何以横行无忌?》,同时还将此公经常使用的笔名如一凡、张公山等公之于众,并称其为“天下第一文贼”,猜测其月入万元稿费。有人查询出杜学峰在半年时间“发表”文章120多篇,很多都是抄袭。
除了抄袭别人的时评文章,杜学峰还大量抄袭别人发表的文学作品。后来几年,杜学峰曾销声匿迹很长一段时间。一直到这次淮南日报发表杜学峰的“作品”,网友才又发现他的踪迹。不过,尚未有更多证据表明以上抄袭者“杜学峰”是否都是同一人。
有网友表示,曾调查到杜学峰是安徽人,淮南日报发布的《严正声明》也透露,杜学峰的通联地址是在安徽蚌埠市。同时,淮南日报在《严正声明》中还表示,对“杜学峰”拉黑并永久封杀此人稿件。
来源:新黄河
链接:https://api.jinantimes.com.cn/h5/content.html?catid=204&id=4852146&fx=1
编辑:程博
644#
发表于 2023-12-25 16:20:34 | 只看该作者
鲁迅为啥骨头硬,因为他是真有钱
对比一下民国时期的的教师工资单:1927年公布的《大学教员资格条例》规定,大学教员的月薪,教授为600-400元,副教授400-260元,讲师260-160元,助教160-100元。教授最高月薪600元,与国民政府部长待遇基本持平。
20世纪30年代初,大中小学教师的平均月薪分别为220元、120元、30元;而同期上海一般工人的月薪约为15元,大学教授月薪是普通工人的20倍以上,收入之高可想而知。据考证,当时的名教授鲁迅、胡适、陈独秀等月薪有500元银洋,还有大量稿费、演讲费等,折合现在人民币4万之多,即年薪50万以上。
我们熟知的鲁迅先生,人家可不是屌丝,而是不折不扣的高富帅。鲁迅研究者计算,其一生的所有工资、稿费、演讲费加在一起折合成现在的价格,购买力约为1995年的人民币400万元,折合到现在估计不下4千万。人家靠脑力劳动即成千万富豪。当时北京城里的一套四合院多少钱呢?大约1000-2000现大洋,不到大咖们一年的收入。1924年鲁迅买下阜成门一套四合院只花了一千大洋,他还天天骂政府!王元化老先生曾经回忆说:“当时的教授看不起一般在国民党当官的。”社会精英特别是海归知识分子更愿意进入高校教书育人,而不是进入体制作公务员。
高收入,保障了鲁迅先生在北京四合院和上海石库门楼房的写作环境。在严酷的文化围剿中,鲁迅能够自食其力、自行其是、自得其乐,坚持了他的自由思考和独立人格。这使他永远成为文人的榜样。
从小就在语文课上学习鲁迅。老师说:“鲁迅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血。”在青少年的心目中,他身着朴素的中式长衫,再冷的冬天也不戴手套、围巾,一年四季穿一双黑帆布面胶底鞋。头发乱蓬蓬,很长也不剃。听老师说:国际友人史沫特莱邀请鲁迅在大饭店吃饭,西仔竟然看鲁迅衣衫朴素而不准他进门!许多回忆录记载:鲁迅虽然生活俭朴,却节省很多钱支援革命。
“史无前例”时代,25岁的我,从中国科学院被押送到劳改农场。不发工资,每月仅15元人民币的最低生活费。身披无产者的劳动服、头戴“资修反”的“帽子”。人拉犁、扛石料,干牛马活、吃猪狗食之余,还是改不掉老九的臭毛病:一到休息时瞪着双眼就想看书。当时只准学“马恩列斯毛林江”。幸好农场还有一套《鲁迅全集》,这是作为革命文献发下来给群众轮流自学的。
我这个“专政对象”,当然在传阅“革命文献”方面最靠边站。《鲁迅全集》前几卷精彩的部分,如《呐喊》、《彷徨》等,都被“内部矛盾处理”的别人抢去看了,连《两地书》、《集外集拾遗》都轮不到我,读书预备队排得挺长挺长……只有那上、下两册簇新精装的《鲁迅日记(19121936)》,谁都是翻了翻也不愿过目的,扔在角落里。
好吧,我就在冷而又冷的角落,自学这冷而又冷的《鲁迅日记》吧。
沉沉的两大本,厚厚的千余页。那是多么枯燥、琐碎、繁复、乏味的流水账啊!记得鲁迅自己描述过:
我的日记……写的是信札往来、银钱收付……例如:二月二日晴,得A信;B来。三月三日雨,收C校薪水X圆……尤其是……薪水,收到何年何月的几成几了,零零星星,总是记不清楚,必须有一笔账,以便检查……
百无聊赖之际想:好罢,我正好是学数学出身的,就来查查鲁迅的账罢。“中国文化人经济状况”的自选研究课题,原来是这样开始的。
首先注意到鲁迅每年都买很多很多书,每年日记后面都专门附有一篇长长的“书账”。从19125月鲁迅抵达北京,到193610月鲁迅在上海病逝,在24年又5个月的漫长岁月里,鲁迅一共记载了25篇书账(每本日记一篇),共计购书9600册,及古碑、刻石、画像等拓片6900百张,真是洋洋大观!一看书名就像翻开菜谱一样:那都是很好的书,其中有许多很珍贵的书!这是我最羡慕的!
鲁迅爱逛琉璃厂、淘古物字画,爱吃馆子、摆酒席,孝敬老母,资助亲友,前期在北京住四合院时就雇用女工和车夫;后期在上海住大陆新村三层楼房,他和许广平、幼子海婴三人更雇有两个女佣,晚年全家经常乘出租车看电影、兜风、赴宴席……但那么大的开销,得需要多少钱啊?
中国文化人,一向出于清高“耻言钱”或出于隐私“讳言钱”,然而我在牛棚里,没有钱,才懂得钱的重要性。鲁迅1923年曾向我们的祖父母一辈人(那时都是莘莘学子)作过“娜拉走后怎样”的报告。一针见血地挑明——
梦是好的;否则,钱是要紧的。钱这个字很难听,或者要被高尚的君子们所非笑,但我总觉得……钱,——高雅的说罢,就是经济,是最要紧的了。自由固不是钱所能买到的,但能够为钱所卖掉。……为准备不做傀儡起见,在目下的社会里,经济权就见得最要紧了。(《鲁迅全集》第一卷,第161页)

那么鲁迅一生究竟挣了多少钱呢?没有人精确统计过。太费事了!只有像我这样的傻瓜,才干这样的傻事。我庆幸“十年浩劫”没有白过,收获之一就是算清了鲁迅24年又5个月,即8000多天的账。按照鲁迅在日记中的自述,他的收入(如果没有遗漏的话)来自下列四方面:
▌公务员收入
民国一成立,鲁迅就应蔡元培之召,担任教育部公务员,时间长达14年之多;这是鲁迅在北京时期的正式职业。他的名义收入如下——
19125-7月,每月津贴60银圆;8-9月,每月“半俸”125银圆;10月后定薪俸220银圆。
19132月后薪俸240银圆,12月后仅有九成即216银圆。
19148月薪俸增为280银圆。
19163月后增为300银圆。
19241月(民国十三年1月)重缮之《社会教育司职员表》载有周树人应得四等三级“年功加俸”(每年加薪)360银圆。但是20年代以后教育部经常拖欠,实发三分之二即平均月付200银圆左右。
▌教学收入
“五四”以后,鲁迅除了供职教育部以外,还先后在北京的八所学校兼课,时间长达6年(19201926)。19208月接受北京大学蔡元培校长聘请,兼任北大国文系讲师,同时又兼任高等师范学校(后为北京师范大学)讲师,每周各一小时,讲授《中国小说史》,月薪各18圆,共36圆大洋。鲁迅兼职的其他六所学校是:世界语学校(1923年开始,月薪15圆)、女子师范学校(1923年开始,月薪135角)、中国大学(1925年,月薪10圆)、黎明高中(1925年,月薪6圆)、大中公学(短期),另有一处“集成国际语”学校是义务讲课。
但当时北京各校经常拖欠薪金。从19214月以后《鲁迅日记》才有“往高师校(北京高等师范)取薪水”的记录,9月以后才有“往(北京)大学取薪水”的记录。1921年《鲁迅日记》载收入讲课费52圆(并非全部);1922年日记缺失;1923年《鲁迅日记》载收入讲课费129圆;1924年《鲁迅日记》载收入讲课费8085圆;1925年《鲁迅日记》载收入讲课费7283圆。期间他去西安讲学一个星期,得讲学费300圆大洋。
1924年在鲁迅的经济生活中是一个转折点:在他的年收入构成中,第一次出现了本职收入(教育部薪水)少于业余收入(讲课费及稿酬、版税)的情况。业余讲课和写作收入占59%,超过一半;而本职收入仅占41%,也就是不到一半。
19268月,鲁迅离开北京赴厦门大学,由林语堂推荐专任厦大国学院研究教授,月薪国币400圆;19272月,鲁迅在广州中山大学受聘担任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月薪国币500圆。
▌大学院特约撰述员收入
192712月到193112月,整整4年又1个月中,由蔡元培推荐,鲁迅受聘为“大学院”特约撰述员,得月薪300圆大洋(19291月起《鲁迅日记》中改称为“教育部编译费”,实质上是一回事)。由大学院和教育部定期支付49个月之久,未曾拖欠,共计14700圆大洋,折合黄金490两。
▌写作、翻译和编辑收入
19071908年曾有《人之历史》等多篇论文在东京《河南》杂志发表,稿酬约为千字2银圆大洋,共约得100银圆;他和二弟周作人一起翻译外国小说也得到200银圆左右的稿酬,主要贴补家用。
但是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小说、诗歌、论文、杂感,都是不计稿酬的无私奉献(详见下文)。到1923年他的日记中才开始有收入稿酬的记载。
后期鲁迅在上海(除了领取大学院津贴以外)主要以“卖文为生”,也就是作为自由职业者,依靠版税、稿酬和编辑费生活。一开始北新书局每月支付给鲁迅的版税是国币100圆和《奔流》杂志编辑费100圆;他在报刊发表文章的稿酬为千字515圆,鲁迅每月收入至少500圆,生活比在北京时宽裕得多。但是北新书局经理克扣大笔版税,19298月鲁迅找律师与之谈判,维护了自己的著作权,索回2万多圆应得版税,合2009年人民币140多万元(详见后文)。
1932年“大学院”津贴撤销以后,版税和稿酬成为鲁迅的最重要经济来源。

我统计的结果:1912年春至1926年夏鲁迅在北京期间,共收入银洋大约41000圆(其内1922年日记残缺,为估计数),月平均245圆;1926年夏至1927年秋,鲁迅在厦门和广州期间整一年,共收入教学费国币5000圆,月平均417圆;1927年秋至1936年,在上海期间,他共收入国币(法币)7527841分,月平均697圆。

鲁迅时代银圆(银洋或国币兑换券)的购买力:
1912年到1936年,国内的物价是基本稳定的,升降平缓、浮动不大。以基本生活用品的购买力计算——
1901年银洋1圆约合1995年人民币73元,2009年人民币146元;
1912年银洋1圆约合1995年人民币50元,2009年人民币100元;
1921年银洋1圆约合1995年人民币44元,2009年人民币88元;
1925年银洋1圆约合1995年人民币38元,2009年人民币76元;
1930年国币1圆约合1995年人民币35元,2009年人民币70元;
1936年法币1圆约合1995年人民币30元,2009年人民币60元。
鲁迅24年间收入的银圆,相当于如今多少钱?
那么,按照实际购买力计算,鲁迅24年间的收入相当于今天人民币多少钱呢?根据历史资料换算,19121圆银洋约合人民币199550元、2009100元,19271圆国币约合人民币199535元、200970元;19361圆法币约合人民币199530元、200960元。由此可以计算鲁迅历年收入对于日常生活用品的实际购买力,给出一个比较符合真相的描述。
也就是说:
鲁迅前期(北京时期)是以公务员职业为主,14年的收入相当于1995年人民币164万元、2009328万元,平均月收入相当于1995年人民币9000多元、2009年人民币近2万元。
中间(厦门、广州时期)1年专任大学教授,年收入相当于1995年人民币17.5万元、200935万元,平均月收入相当于1995年人民币1.4万多元、20093万元。
后期(上海时期)完全是自由撰稿人身份,9年收入相当于1995年人民币226万元、2009452万元以上,平均月收入相当于1995年人民币2万元、20094万元左右。
若不计入1922年的收入(日记缺失)则23年间共收入1198733圆,相当于1995年人民币408万元、2009816万元以上。
从公务员到自由撰稿人,他完全依靠自己挣来足够的钱,超越了“官”的威势、摆脱了“商”的羁绊。值得注意的是,他作为自由撰稿人的年收入,超过他作为公务员年收入的两倍。
钱,是他坚持“韧性战斗”的经济基础。
鲁迅的收入,除了足以保证全家(包括母亲等)的中等水平生活费以外,还有富余;他为了写作、译述、教学、研究等购置的图书就达到16万多册(幅),24年中共计耗资13万多银圆,相当于199545多万元、200990多万元人民币,占其总收入的九分之一左右。然而,他有了那么多的金钱之后,却丝毫不为金钱所动,而始终保持勤俭奋斗的本色。
我在牛棚里算清了鲁迅一生的经济账目,才睁开眼睛看清:离开了钱的鲁迅,不是完整的鲁迅,更不是真正的鲁迅。
多少夜晚在牛棚暗淡的灯光下,透过1000多页密密麻麻的银钱账目的算草,我解读了鲁迅和钱的纽带。后来,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我又两次按照《鲁迅日记》和相关资料做了反复验算核实,得出了大致准确的数据。
令我感到欣慰的是:鲁迅以他的脑力劳动所得,总收入相当于1995年人民币408万元、2009816万元以上,成为名副其实的“中间阶层”即社会中坚。他受之无愧。
“而立之年”以后的24年间,鲁迅有平均每年相当于2009年人民币34万元、每月人民币2-4万元的收入,保障了他在北京四合院和上海石库门楼房的写作环境。
鲁迅在北京住的是四合院(据记载,1924年鲁迅花了一千大洋买下阜成门一套四合院),在上海住的是小洋楼,搁现在都是上亿的豪宅。
来源:慧田哲学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a_vmksUs_eqsk1chVEuz7w
编辑:程博

643#
发表于 2023-12-25 00:27:56 | 只看该作者


写了这么多年的文章,从没发现如此匪夷所思的事!

朋友周老师很热心,每次看到有杂志转载我的文章,都会告知我。
我呢,一方面是因为转载的稿费本来就很少,另一方面是因为懒(主要是因为懒),总是看到就算了,也没想着费心费力去找杂志要稿费。
终于,周老师大概是看不下去了,主动把某杂志负责人的微信推给我,让我去交涉。
于是我加了该负责人的微信聊了聊,无意中发现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
这位负责人说,稿费已经发给一位叫“唐某某”的人了:

可我从没听说过这个人,跟他更是八竿子打不着关系。
最神奇的是,这个唐某某已经领了很多期稿费了,还是主动打电话来要的:


杂志负责人甚至还怀疑我冒领:



而我要领稿费,得出具一份原作样刊说明:


啊这……这稿子难道不是我写的?我是谁?我在哪儿?我要干嘛?





晒出编辑约稿的聊天记录够不够?
然后该杂志负责人又说,唐某某能提供原作证明:


我一整个懵圈了!他哪来的证明?他到底冒充了我多少次?
我还能怎么样?这世上怎么会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来源: 土土绒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7ddEuNCtjzeeupsIepAMTg
编辑:覃韵琪

642#
发表于 2023-12-19 01:27:4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东方甄选出现高仿账号






来源:河北青年报(视频号)

链接(限浏览器打开):https://wxapp.tc.qq.com/251/2030 ... s=0&hy=SH&m=&upid=0


编辑:覃韵琪


641#
发表于 2023-12-5 18:03:4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中国邮政是不是要凉了?
编辑:洪韵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