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媒体与版权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640#
发表于 2023-12-4 23:46:58 | 只看该作者
西班牙媒体协会对 Meta 提起诉讼,索赔超过 5.5 亿欧元
IT之家 12 4 日消息,西班牙媒体协会(AMI)代表 83 家西班牙媒体,对拥有 FacebookWhatsApp Instagram Meta 公司发起诉讼。
他们指控 Meta 2018 5 25 日到至少 2023 7 31 日这段时间中系统性地、大规模地违反欧洲数据保护法规,并索赔 5.5 亿欧元(IT之家备注:当前约 42.73 亿元人民币)。
声明中提到,由于 Meta 公司坚持违反欧洲数据保护委员会于 2023 10 27 日制定的要求,已向马德里商业法院提起不正当竞争诉讼,而且该协会保留扩大诉讼范围的可能性。
AMI 还强调,“Meta 公司屡次不遵守共同体数据保护立法,无视公民必须同意将其数据用于广告剖析的法规要求,这一点从欧洲主管该问题的机构的不同决议中可以看出
他们指出,Meta 公司的行为意味着这家技术巨头从销售细分广告中获得的收入 100% 是以非法方式获得的。在未经用户同意的情况下,Meta 公司系统地、大量地使用其平台上的用户个人数据,对用户信息进行跟踪,这使得这家美国公司可以在非法获得竞争优势的基础上在市场保持优势
来源:IT之家
编辑:洪韵

639#
发表于 2023-12-1 17:39:4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谷歌1亿加元“买”加拿大新闻

本报驻加拿大特约记者 陶短房当地时间11月29日下午,加拿大文化遗产部长圣安吉证实,搜索引擎巨头谷歌与加联邦政府就《在线新闻法》的争议达成妥协性协议,谷歌将以每年1亿加元(约合5.2亿元人民币)的费用向该国新闻媒体支付“新闻购买费”。加拿大广播公司(CBC)报道称,在《在线新闻法》生效几周前,谈判数月的协议终于达成。
谈判数月,谷歌终于“低头”
据CBC报道,因要求数字平台向加拿大新闻媒体进行“广告利润补偿”的《在线新闻法》将于12月19日生效,各界十分关注加政府能否及时与谷歌、Meta达成协议,从而避免上述平台屏蔽加媒的新闻链接和标题的局面。此前加媒的大部分广告收入流入谷歌和Meta。
对于达成的协议,圣安吉介绍说,谷歌将根据媒体聘用的全职记者数量,把资金分配给具备资格的加媒,还保证该国新闻媒体将继续享有与全球同行同等的待遇。圣安吉表示:“拥有一个可持续的新闻生态系统对所有人来说都是好事。”
今年6月通过的《在线新闻法》规定每月独立用户数量在2000万以上且年收入在10亿加元以上的数字平台必须向加拿大新闻媒体支付巨额补偿金,目前达到此标准的仅Meta和谷歌两家。
英国广播公司(BBC)称,这一法案的通过,引发了两家巨头的愤怒,但新闻行业普遍认为这是向市场公平迈出的“积极一步”。据估计,该法生效后,加新闻机构每年从数字平台上获得的收入将高达3.29亿加元。
尽管谷歌方面曾威胁在其搜索网页上屏蔽加拿大的新闻,但在与加政府经过数月的谈判后,终于“低头妥协”。加拿大广播电台日前报道称,在谈判过程中,加联邦政府同意谷歌与代表加媒的集体组织商谈补偿总额,而非《在线新闻法》所规定的那样,和每家相关媒体进行“强制性”谈判。当时,加政府和谷歌在补偿金额上分歧明显,加拿大联邦政府坚持至少1.72亿加元,谷歌表示最多只肯给1亿加元。
根据CBC和加拿大《环球邮报》所披露的最终协议,补偿金确定为1亿加元,其他条款则与前述加媒爆料的内容基本一致。根据协议,谷歌仍需和具体媒体谈判并签署协议,并可能增加“额外的服务贡献”,但具体内容尚未公布。
“正确先例”,改善新闻生态
谷歌全球事务总裁沃克在一份声明中感谢圣安吉作为文化遗产部长“帮助解决了本公司的担忧”,并表示谷歌将继续为加拿大输送“流量”。圣安吉则称,协议达成对加媒来说是“胜利和净收益”,且“单一谈判框架可能会成为其他国家与跨国数字平台达成类似协议的模板”。
对于协议达成,加媒普遍表示欢迎。CBC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这项协议标志着为加拿大人建立健康的新闻生态系统迈出了非常重要的一步。”加拿大广播协会称,希望此协议“为其他使用加拿大新闻内容的数字平台树立正确的先例”。
“放弃责任”,Meta拒不付钱
随着此次协议的达成,外界普遍关注另一数字平台巨头Meta是否会效仿谷歌,和加联邦政府达成类似的协议。然而,加总理特鲁多表示,在谷歌同意适当支持新闻工作者和当地新闻行业的同时,Meta“完全放弃”承担相关责任。
据CBC报道,Meta的发言人在一份电邮中表示,如果加拿大坚持生效《在线新闻法》,“我们遵守该法律唯一的合理方式就是停止向加拿大用户提供新闻”。他们的理由是“与搜索引擎不同,我们不会主动从互联网上提取新闻并将其放入用户的订阅源中”。
据英国路透社报道,与Meta的强硬态度不同,谷歌近期还与德国达成协议,每年向德国新闻机构支付320万欧元的内容使用费。对此,特鲁多表示,各国媒体和加拿大同行面临着同样的挑战,加政府与谷歌签署的协议将在世界各地引起“共鸣”。


来源:环球时报
链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84031380632100419&wfr=spider&for=pc
编辑:潘洁

638#
发表于 2023-11-30 20:14:5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AI生成图片著作权侵权第一案”审理思路与评议

2023年11月27日,北京互联网法院判决认为被告刘某某发布文章配图使用了原告李某利用AI声称的图片构成侵权。值得注意的是,北京互联网法院认为涉案人工智能生成图片(AI绘画图片)“春风送来了温柔”具备“独创性”要件,体现了人的独创性智力投入,应当被认定为著作权法保护。这是我国首次将AI生成图片认定为著作权法保护,本文试对北京互联网法院判决焦点及问题整理,并提出自己的想法以供大家讨论。



原告李某使用选取开源软件Stable Diffusion模型,对开源模型进行图片生成参数调整,调整后在输入提示词生成图片,根据生成的效果再调整参数最终生成涉案图片后发布于小红书平台并有水印;被告系百家号博主,发布自己撰写的文章,并且配图使用了原告利用通过Stable Diffusion生成的图片,该图片并无水印,原告遂起诉。经过当庭勘验,原告通过变更个别参数、其生成的图片结果不同。

北京互联网法院在审理过程中认为本案有以下三个争议焦点一.关于AI生成物是否属于智力成果,北京互联网法院认为该AI生成图片体现了人的智力投入,属于智力成果。该AI生成图片是原告李某希望通过AI生成满足自己预期的图片,并且原告在此过程中具有选择模型并且设计人物的呈现方式、选择提示词、调整参数等充分表现原告李某发挥主观能动、智力投入的活动。二.关于AI生成物是否具有独创性,北京互联网法院认为不能将AI生成物一概认为具有独创性,而是应该个案审理。本案中,该AI生成图片是原告李某利用Stable Diffusion模型画的,且在此过程中原告对画面布图构局等通过参数进行了设置,体现了原告的选择和安排,并且原告在生成该图片过程中不断调整参数、输入提示词等方式获得最终图片,而这些过程体现原告的审美选择和个性判断,所以该图片并非“机械性智力成果”,具有独创性。三.人工智能模型本身不能成为著作权法上的作者。北京互联网法院认为,作者限于自然人、法人或非法人组织,这与民法典规定的民事主体一致,所以虽然涉案图片是人工智能所画,但是该模型无法成为涉案图片的作者。综上,北京互联网法院认为该涉案AI图片属于作品,且原告是该涉案AI图片的作者享有著作权。本案中被告未经原告许可擅自使用该涉案图品构成侵权。故被告去除水印的行为且使用该图片发布在自己账号的行为侵害了原告的署名权和信息网络传播权。



(一)对开源模型的参数调整是否构成生成图片的独创性
北京互联网法院该AI生成图片是原告李某利用开源Stable Diffusion模型画的,众所周知Stable Diffusion系专门用于AI绘图的专业模型,它的开源软件本身就具备绘画的能力,在裁判文书中也明确说明了开源方许可协议中并未主张任何知识产权。开源软件是互联网行业常用的营销手段,开源软件一般会开源参数而不会开源软件或模型的底层代码,Stable Diffusion亦是如此,下载开源软件方可对开源模型进行参数调整以达到完善模型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参数的调整主要是基于开源模型本身,而并非图片生成。本案判决书,原告的角色相当于使用开源模型方,而生成的图片更多的是对模型参数调整后,输入提示词后图片生成的效果。从这里可知,模型参数的调整和提示词指令的发出更多是预训练阶段,只不过在预训练阶段对模型参数的调整和图片生成会混为一体。笔者认为在Stable Diffusion开源模型下对模型参数的调整所产生的知识产权应当开源模型的独创性,对模型参数的调整本身是生成图片的通用规则,并不会具象化成为图片生成的直接贡献。众所周知,人工智能算法黑箱技术无法解决,人类无法识别人工智能算法真正生成物的过程,不论针对Stable Diffusion模型进行何种参数调整,都无法识别出到底对生成的图片作出了哪些有用的贡献。何况Stable Diffusion开源模型就是一个绘图通用的模型技术,参数的调整会影响任何图片的生成,不仅仅是涉案图片。那么,图片是如何生成的?在技术上,模型的预训练就是在给模型教授知识,让它听懂人类的指令,并根据指令输出已学习到的知识。在本案中,虽然原告通过多次参数和提示词调整最终生成了图片,该行为仍然是对模型本身的训练调整,而图片生成仅有一个动作那就是输入提示词。原告多次修改参数和提示词其实是两个行为,会产生两个知识产权法律的后果,一个是参数的调整会影响在开源基础上对模型参数的调整,属于对开源模型的二次创作,是否构成新的知识产权需要按照开源协议约定判断。另一个是输入提示词生成一张图片是否是著作权法中的作品,是否构成独创性,是否是人的智力成果需要深度讨论,也是本案的关键点因此,在本案中,要想讨论生成物的知识产权只需要讨论输入提示词是否构成独创性。本案的特殊性在于这两个行为都是一个主体完成的,如何区分可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认为本案中原告具体操作步骤为设计人物的呈现方式、选择提示词、安排提示词的顺序、设置相关的参数,这些操作步骤的针对对象始终为Stable Diffusion模型,并非图片的具体参数。原告在该开源模型上进行修改参数等操作最后生成图片步骤实际上仍然属于对该开源模型的二次创作的训练阶段,尽管后期有修改提示词的等于涉案图片直接相关的操作步骤,但是这些步骤本质并未脱离训练模型本身。不管如何,如果两个行为并非一个主体完成,是需要严格区分两个知识产权,而并非混为一谈,关于该开源模型生成图片的独创性仍需进一步论证
(二)开源模型生成物是否属于智力成果
对于开源模型的产物是否属于智力成果和前述独创性标准论述一致。本案中,北京市互联网法院认为涉案图片是人工智能所“画”,但又否定该图片为人工智能的生成物,此处逻辑自相矛盾。故北京市互联网法院混淆本案原告的创作对象,错将原告创作对象认为生成图片而非开源模型本身,所以认为该生成图片是原告利用开源模型作为“工具”生成图片,但是本案原告调整参数等创作步骤全部针对于该开源模型,并非图片本身,所以笔者认为该图片应该为开源模型生成物。人工智能模型既没有创作涉案图片的意愿,图片的生成依据是使用者输入的提示词,实践中大部分模型为刷题式的记忆模型,并逻辑计算和推理模型笔者认为,涉案开源模型只是涉案图片的生产者,并不是创作者它所执行的不过是设计者或操作者的意志,无论该人工智能有多“智能”,它始终按照既定的程序、算法、规则进行运作,究其本身并未突破人类辅助工具的范畴,不能完全独立自主生成物品。所以对于开源模型生成物是否属于智力成果,笔者持否定意见。

来源:数字科技说(公众号)
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wznDwUfwfpKPNvBmEADMDg
编辑:潘洁

637#
发表于 2023-11-24 22:16:4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通稿改改发新闻,记者该署名吗?
“通稿”是让媒体人又爱又恨的所在。

爱它的人简单复制粘贴迅速交差,恨他的人则因通稿里的信息量不足而焦虑。

新闻通稿,原指新闻通讯社采访到重要新闻后,以统一稿件的方式发给需要稿件的媒体。

这种方式在我国被新闻发布方借鉴并效仿,成为一种推动自身宣传、服务媒体记者的方式,无论是官方还是企业,在重大活动或重大事件上,都会向到场及有意向报道的媒体记者提供新闻通稿。

虽然同被称作新闻通稿,且后者是借鉴前者而来,但两者有着本质区别:通讯社发布新闻通稿是媒体行为,是媒体对媒体,是通讯社以自身平台优势站在第三方角度发稿,各媒体有权选择是否采用或用多用少,但不能对稿件内容主体进行改变。

而企业或官方作为活动组织主办方或事件关联方提供的新闻通稿,通常是新闻发布主体站在自身角度向媒体提供报道时的参考材料,写法也五花八门,各不相同。

通稿有通病

作为提供给参与报道媒体记者了解新闻背景的辅助材料,通稿的“通病”问题,一直是传媒行业从业者们的普遍困扰。

千篇一律

工作中,许多记者拿到新闻通稿后几乎不做修改直接在本媒体上刊发, 使得多家媒体对于一个新闻事件的报道几乎一模一样。

除了记者名字不同,内文一字不多一字不少,完全复制通稿,也引起读者的疑问:稿子到底谁写的?

在“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自媒体” 的全媒体时代, 任何一个新闻事件都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实现全网信息共享,那种“千篇一律”“面目雷同”的报道,不仅统一观点、态度,连表达方式都统一,已很难吸引受众的关注,其传播效果也可想而知。

关于“新闻通稿”的乌龙事件,在地方宣传上并不少见。

几年前,某市举行旅游节,邀请30多家来自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央媒和省级媒体做报道。媒体人员的交通、食宿、考察采风等费用共计60多万,全部由主办方报销。

主办方的意图是借助旅游节活动进行全方位的媒体宣传,提高当地旅游的知名度。但活动结束后,几乎所有的媒体都只发布了新闻通稿,真正基于采风、观察、思考的深度报道不见踪影。

60多万的代价,领导们的精心策划,换来的是同一篇新闻稿在媒体上铺天盖地地输出着单一的官方说辞、参会领导、领导讲话语录,这些信息根本进入不了大众的视野。

缺乏思考

活动现场,得到一篇四平八稳、“大而空洞”的“通稿”对记者来说已经习以为常。

由于通稿的操刀者通常供职于资讯发布方,无论稿件的内容多么全面、详实,也都是基于资讯发布方自身的宣传推广需求,有着明确的导向和利益诉求。

这也就意味着,通稿的内容多是围绕着发布方想要传达的信息撰写,而公众真正期待的,记者应该关注的新闻点,恐怕很难在文中体现。

有一个省的组织部长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不喜欢通稿,提出少给记者发通稿。

他曾说:“依靠通稿做宣传,报道一定没人看。不管是党报还是都市报,组织部门一定要提供采访便利。因为不同性质的媒体报道的角度也不同,这就有利于还原新闻事实,而我们提供了采访便利,就更有利于媒体挖掘细节,把新闻搞活,同时也扩大了对我们组织部门的监督范围。”

养成惰性

深入调查研究,是对记者新闻采访工作的本质要求。而对新闻通稿的过度依赖则背离了新闻采访的初衷, 极易使记者形成一种不正确的新闻工作方法和消极懒惰的工作作风。

直接拿通稿写上记者名字就发布,这样的新闻没有细节事实,缺乏感情,无法给予读者全面客观的报道,让读者阅读起来索然寡味,没有差异化和个性化,也使得“千报一面”,更加深了媒体同质化的危机,使得媒体整体威信和美誉度下降。

能靠改稿变“好稿”?

新闻通稿原本的价值是方便记者的同时确保基本事实的准确。

但在“通稿风”越刮越猛的今天,其权威性与真实性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有些新闻通稿成了发布方单方观点的陈述,有些甚至成为掩盖事实真相的遮羞布。

处理新闻通稿的第一步,就是要核实稿件的真实性。

一篇将要对外刊发的稿件,内容的真实准确是最基本的要求。很多媒体人要么盲目迷信权威,相信来自政府部门的通稿不会有误,要么一味躲懒,对通稿一发了之。

新闻通稿内容是否与事实相符,措辞是否恰当,发布出去将产生怎样的社会反响,能否起到预期效果,把这些都抛诸脑后,这样的“通稿使用大法”,换来的是舆论阵地的拱手相让。

从新闻通稿中找准角度、深度挖掘是“通稿”变“好稿”的关键一击。

善于从“统一”的新闻通稿中提取出契合自身所在媒体立场和风格的侧重点,挖掘出有特色、有深度、有价值的新闻点,这就要求手拿“通稿”的媒体人具备敏锐的新闻探知能力和强烈的新闻敏感性,尊重通稿新闻价值的同时,善用通稿提供的线索,以此为挖掘新闻的定位或起点,确定深度发掘、内涵阐发、个性表达的路径,从而进行“媒体再造”,为读者呈现“色香味俱全”的报道。

“通”而“不同”,记者对新闻通稿的新闻点选择、内容挖掘补充采访,才能真正体现记者功力。

在全媒体时代,新闻通稿犹如一把“双刃剑”,无论正面还是负面影响,随时都会在受众的监督之下广泛传播。

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更需要新闻发布方客观撰写、新闻记者正确使用、新闻媒体重新审视。

只有这样,新闻通稿才能趋利避害、顺势而为,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导向作用。

参考文章:
新闻通稿:写法、用法和看法   
作者:韩生华、严心宁、贾  磊
关于改革优化新闻通稿使用的几点思考   
作者:苏金柱 马 宁 哈 娜
媒介多元化下新闻通稿权威弱化性问题研究
作者:王园园
新媒体时代传统通稿的生存困境
作者:袁端端 范以锦

来源:庖丁解news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MuhejTvWHz7EhCYZiGJYDw
编辑:郑程程

636#
发表于 2023-10-21 21:38:1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南方新闻网再获发明专利,内容审校更准确更高效

 南方网讯 (记者/蔡晓丹)近日,南方新闻网自主研发的“一种内容校对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授权,实现在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的又一项新突破,为信息内容数字化生产和智能校对提供更有力的技术支撑。

  “一种内容校对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专利,通过多个词库多个规则的配合使用,大大提升了文本校对的精确度和全面性。该发明能够在一次校对过程中实现一般错别字校对、差错词校对、提示词校对、临时标注词校对、术语差错校对、标点符号校对等,大大提高校对效率,减少校对工作的繁琐性。此前,文本内容校对主要基于字典技术、规则匹配技术和传统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在每个校对过程中根据特定的规则库、文本词库等来运行,校对处理流程单一、准确率较低。

  今年9月,南方新闻网“基于句法分析的条件类错误识别方法”和“基于句法分析的句子语法纠错方法”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与本次新获得专利一起组成南方新闻网在中文智能写作、智能校对领域的技术矩阵。

  目前,以上三项国家发明专利均已应用于南方新闻网“内容安全卫士”产品。该产品通过自主研发的“多维知识图谱+自然语言语义+图像识别”技术,实现多媒体内容的安全检测,并适配信创环境,取得统信、麒麟的互认证书,查错准确率、精准度在业内遥遥领先。通过系统集成、浏览器助手、文档助手、功能客户端、网页安全扫描等多种方式,内容安全卫士为逾6000家政务网站和新媒体提供服务,累计覆盖用户数超百万,今年成功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主办的第三届中国报业深度融合发展创新案例(数字技术应用类)。

 接下来,南方新闻网还将进一步聚焦数字化生产和智能化把关及传播领域进行技术攻关,继续引入自然语言技术(NLP)和OCR识别技术在内容安全卫士等数字化产品中的应用,在中文文本识别检测能力基础上,提高图片视频的识别检测能力。

来源:南方网

链接:https://news.southcn.com/node_54a44f01a2/6dbbf80847.shtml

编辑:潘洁




635#
发表于 2023-10-18 22:26:2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李渔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具有版权意识的出版家

作者:赵心放


李渔是不仅是明末清初的文学家、戏曲家,也是一个经营有方的出版家。他交游广泛,和《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曾祖父和祖父打过交道,与《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结成了忘年交,有诗词互赠。这么一个奇才异人,聊聊他一生经历有意思。




要说李渔本来不具有这方面的遗传基因。他出身于贫寒家庭,父亲没能力自己经商,帮着其兄做生意,母亲是个在村里做“烧镬娘”的女帮工。屋漏偏遇连天雨,妈妈分娩时,肚子痛了三天三夜,生他遇到了难产。后来把产妇抬到村子的祠堂去,他才姗姗临世。村里老人说他妈妈怀的不是凡胎,是“仙之侣、仙之徒”,因此取名仙侣,字谪凡,号天徒。

文曲星很看好李渔哦,他从小聪明伶俐,妈妈抱着他时就会识字,外搭能做到过目不忘。童年就能赋诗作文,下笔千言。“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是当时读书人的奋斗目标,也是他的梦想。

1635年他去浙江金华参加童子试,一举登上榜首,成为令众人艳羡的“五经童子”,更使他尝到读书成名的甜头。

他走科举入仕之路的信心更足了,读书更加刻苦。殊不知自我感觉良好的他,崇祯十二年(1639年),赴省城杭州参加乡试却名落孙山,使他受到挫折。崇祯十五年(1642年)的乡试,是明王朝的最后一次乡试,那时清朝铁骑已经到达江南,考试被迫中断,他只好归隐家乡。

清王廷颁布了“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剃发令,为了保命,他只好把头剃了,但是他内心十分不满,自号“狂奴”,写诗笔伐清朝廷的行为。

他在家乡伊山头的先人墓地旁构筑一座草堂,取名伊园。园子里展示出了他最初的园林技艺。里面有廊、轩、桥、亭等诸景,自誉和杭州西湖相比,只是少了能表演歌舞的楼台,其他的没有什么不同。




热心搞公益,在村口大道旁承头修建了一座凉亭,取名为“且停亭”供行人来往歇息用。当地处于黄土丘陵,经受到干旱的威胁。他发动村民们兴修水利,兴建了石坪坝等四处堰坝,挖掘伊坑等沟渠六里。当地村民迄今都受益,后人誉称石坪坝为“李渔坝”。

顺治八年(1651年)他把自己悉心营造的伊园卖了,举家迁往杭州,去寻找新的创业之路。

虽然杭州美如天堂,但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尽管有朋友接济,但经济仍十分困难,使李渔感到很尴尬。

李渔是个很有开创精神的人。他想这么大一座城市,蕴藏的商机肯定无限,一定能寻觅到自己的谋生之道。他深入到城市各处,和各类人接触交谈,其中有当官的,有做生意的,更多的是一般市民。他发现大家都对戏剧、小说有浓厚的兴趣。哈!自己在这方面正好有专长。从此他就当上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卖文字”为生的专业作家,以此解决自己一家人的生计。李渔是个勤奋的高产作家,数年间他连续写出了《怜香伴》《风筝误 》等六部传奇和《无声戏》《十二楼》等两部白话小说集。

在古代中国,通俗文学是被所谓的正统文人看不起的,但由于贴近市民生活,寓教于乐,很受老百姓欢迎,作品推出后便畅销于市场。后人评价他的创作成就,称他的短篇小说集是继冯梦龙、凌濛初的《三言》《二刻》后的不可多得的优秀作品,是清代白话短篇小说中的上乘之作。

他把他写的十个剧本合编为《笠翁十种曲》出版发行,书中的题材全是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且具有浓郁的喜剧色彩。后人评价李渔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且也是唯一一个从事喜剧创作的作家。被后人推为“世界喜剧大师”。




李渔写的书,不仅在当地市场,在南方的不少城市都很好卖。书好卖就能赚钱,各种盜版书纷纷出笼。这样一来,不仅侵犯了他的著作权,还严重影响了他的经济收入。他勇敢地与这些不法商人进行坚决的斗争。一方面请官府为他主持公道,发布通告,明令禁止私刻翻印出版的行为,另一方面与女婿一道四处查看,上门打假,严正交涉。可以说李渔是中国最早捍卫自己著作权的作家,最早具有版权意识的出版家。

经他调查分析,他认为是金陵(今南京)的盜版者最多,他干脆来个一不做二不休,举家迁到了金陵。

金陵这地方是六朝古都,文人荟萃,商贸发达,他在此开始了他文化事业的全新时期。李渔在此居住了十二年,李渔常常以文会友,以戏会友,交游面极广,与整个社会有着广泛而频繁的接触。他与曹雪芹的祖父、曾祖父有来往,以六十一岁的年纪与三十一岁的蒲松龄结成了忘年交。清初的“江左三大家”,还有“海内八大家”、“西泠十子”等大才子中的多数人都与他有过交往。有文字记载与他有交往的人多达八百余人,其中有朝廷中的高官,也有手工艺人,

他运营灵活的经营策略和经营理念,在商机上能做到没有机会找机会,有了机会不会放过机会。把自己开的芥子园书铺经营得红火,既出版自己创作的作品,也出版了不少优秀的通俗文学作品,如后世人们称的“四大奇书”等。

后来李渔迁回杭州,经营芥子园的新主人一直保持着李渔优良的经营作风,成为清代著名的百年老店之一。


来源:写乎(公众号)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pS3-KPbjcLPRVOXw5-FFvg

编辑:潘洁





634#
发表于 2023-10-17 21:45:0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潘洁

633#
发表于 2023-10-15 16:19:4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报上刊发的作品系抄袭:致歉,欢迎社会各界监督




经查,本报“大青山”文艺副刊2023年8月7日刊发作品《刘有福的小康》(作者吕铎),系抄袭。原作者为韩峰,被抄袭的作品为《康有福的小康》。《乌兰察布日报》在此严正声明,已第一时间下架相关作品,并对抄袭者提出严肃批评。《乌兰察布日报》对抄袭行为始终保持“零容忍”态度,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审稿力度,谨慎选稿,抄袭作品一经发现,永不刊用该作者作品。在此,向原作者韩峰先生表达诚挚的歉意,向“大青山”文艺副刊的忠实读者致歉。同时欢迎社会各界监督指正。

保护原创,人人有责,《乌兰察布日报》在此呼吁广大文学爱好者,珍惜手中笔,勿作文抄公。

乌兰察布市融媒体中心
2023年10月13日
来源:长江朱建华
编辑:郑程程

632#
发表于 2023-9-26 00:32:5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孙红雷起诉!全国首例


来源丨21世纪经济报道综合自成都互联网法庭、红星新闻、四川在线、企查查

“你这瓜保熟吗?” 知名演员孙红雷把一批人告了!

9月25日,成都互联网法庭开庭审理了全国首例影视剧台词声音权纠纷案。上午11点20分左右,成都互联网法庭主审法官宣布该案改日宣判。

因《西瓜摊主大战买瓜人》游戏软件中使用了演员孙红雷参演的电视剧《征服》经典桥段中的台词声音,游戏开发商和供应商成都睡神飞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睡神飞科技有限公司被孙红雷告上法庭。


01
知名演员孙红雷起诉游戏侵权

据红星新闻报道,在电视剧《征服》中,孙红雷饰演角色刘华强,因西瓜缺斤少两问题,刘华强与小贩产生争执,小贩连同同伙想要收拾刘华强,但最终反被刘华强收拾。

近年来,这也发展为一个网络热梗“华强买瓜”,“你这瓜保熟吗?”也成为电视剧经典台词。



这款游戏软件《西瓜摊主大战买瓜人》在网上小有名气。游戏3D画面中,玩家扮演西瓜摊老板,凭借技能来抵挡买瓜人一众小弟捣乱的过程。

游戏一开始,游戏角色的台词与电视剧《征服》中买瓜一幕雷同,“你这瓜保熟吗?”游戏中的道具金瓜粒子、吸铁石、生瓜蛋子等都在电视剧《征服》中出现过。

孙红雷认为,成都睡神飞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睡神飞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其授权,以营利为目的开发、设计该款游戏,客观上构成对其声音权益的侵犯。另外,该款游戏中自己的人格元素被塑造成了在社会上打架、寻衅滋事的坏人形象,其人格尊严未被尊重,客观上构成对其一般人格权的侵犯。

基于上述理由,孙红雷请求判令成都睡神飞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睡神飞科技有限公司公开道歉并赔偿经济损失45万元及精神损害抚慰金5万元。

02
全国首例声音权
纠纷,案件择期宣判

据四川在线报道,9月25日,成都互联网法庭开庭审理该案。在庭审中,法庭将该案的庭审争议焦点问题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个问题,成都睡神飞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睡神飞科技有限公司认为孙某作为影视剧演员,该项权利应为表演者权。关于孙某是否有权就他人使用其影视作品主张声音权益和一般人格权侵权,成都睡神飞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睡神飞科技有限公司持有不同意见;


第二个问题,成都睡神飞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睡神飞科技有限公司对案涉游戏视频的声音是否具有识别性构成对孙某的声音权益侵权,以及案涉游戏的人物形象是否损害了原告的一般人格权持不同意见。

第三个问题,成都睡神飞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睡神飞科技有限公司的行为如果构成侵权,应当如何承担法律责任。

经过庭审,由于合议庭争议较大,法院最终决定改日宣判。

来源:传媒圈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yFi8i04guCYxIL7XPASJAw
编辑:秦克峰
631#
发表于 2023-9-22 23:24:2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ChatGPT抄书被告!《权游》作者等17位作家起诉OpenAI
1
OpenAI再惹官司!《权力的游戏》原著作者等多名作家起诉OpenAI侵犯版权。

当地时间9月19日,包括乔纳森·弗兰岑(Jonathan Franzen)、约翰·格里森姆(John Grisham)、乔治·RR·马丁(George RR Martin)和朱迪·皮考特(Jodi Picoult)在内的一批17位美国著名作家,通过全美作家协会向纽约曼哈顿联邦法院提起集体诉讼,指控OpenAI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批量复制了原告受版权保护的作品,输入到该公司“大语言模型”中,并对用户类似的文本需求进行响应。
全美作家协会在向曼哈顿联邦法院提交的一份文件中声称,ChatGPT被用来“模仿”作者的书籍“生成”内容,并引用了最近《权力的游戏》系列《冰与火之歌》两卷未发行的作品。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7月,就已经有两位作家对OpenAI提起了类似的诉讼,同样声称他们的书籍在未经同意的情况下,被用来训练该公司的聊天机器人。

“这些大语言模型作为被告庞大商业的核心,正在大规模地系统性盗窃。”全美作家协会在向曼哈顿联邦法院提交的一份文件中表示,“这些大语言模型危及小说作家的谋生能力,并认为 OpenAI可以选择在公共领域作品上训练其语言模型,或者支付许可费来使用受版权保护的作品。”

全美作家协会并未透露实际损害赔偿金额,根据相关法律,法院最高可支持向每件侵权作品支付15万美元的法定损害赔偿。

OpenAI发言人20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他们正在与“包括作家协会在内的世界各地的许多创作者进行富有成效的对话,并一直在合作、理解和讨论他们对人工智能的担忧”。

澎湃新闻注意到,在此前类似的诉讼中,OpenAI在8月份的一份版权申请中表示,此类主张“误解了版权的范围,没有考虑到限制和例外(包括合理使用),这些限制和例外为创新留下了空间,例如现在的大型语言模型。”

目前针对人工智能的诉讼并不少见。在不久前的9月8日,知名作家兼编剧迈克尔·夏邦 (Michael Chabon) 等作者也向OpenAI起诉,指控其侵犯版权。

除此之外,Getty Images在2月份起诉Stability AI,指控其文本转图像生成器背后的公司复制了Getty Images的1200万张图像作为训练数据。一月份,Stability AI、Midjourney和DeviantArt 因其人工智能图像生成器的版权问题,同样遭受集体诉讼。

此外,微软、GitHub和OpenAI卷入了11月份提起的集体诉讼,指控这些公司窃取许可代码来训练其代码生成器。



来源:澎湃新闻
链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77612405623535714&wfr=spider&for=pc
编辑:覃韵琪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