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刘海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闻差错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601#
 楼主| 发表于 2019-8-20 16:47:4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每日一怼(345)自拔 zìbá

2019年8月20日《北京日报》第16版刊登文章《谁是亚洲最懂瓦格纳的指挥》。文中写道:“他终其一生追求的‘整体艺术’而今幻化成了一个个由音乐与戏剧构成的梦境,令无数追随者无法自拔——年近八旬的日本指挥家饭守泰次郎也是其中之一。”句中“自拔”一词使用有误。

“自拔”指的是主动从痛苦或罪恶中解脱出来。“自拔”的使用对象一般应是在社会评价中具有负面性、让作者或读者感到不适的事物,句中“自拔”的使用对象是“一个个由音乐与戏剧构成的梦境”,从引语所出全文可知,它指的是欧洲古典音乐家瓦格纳的交响乐作品所营造的艺术意境,这在社会评价中具有正面性,作者和读者都对其持欣赏和仰慕的态度,因此“自拔”一词不能适用。

可把“自拔”改为“割舍”。“割舍”在指向对象上倾向于具有正面性的事物,句中它和“无法”组合在一起组成“无法割舍”的短语,可以表示对指向对象“梦境”的感情十分深厚。(作者:周俊生)

编辑:吴悠

602#
 楼主| 发表于 2019-8-21 13:27:1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每日一怼(346)更加 gèngjiā

2019年8月21日《光明日报》第2版刊登文章《以平台经济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其中有一段文字写道:“当下影响人们旅游意愿的首要因素还是不方便。这种不方便还不仅仅是实际旅游和出行上的不方便,也包括形成旅游日程规划和资金预算上的难以预测。在互联网时代,解决这些问题应该比以往更加容易,大型电子商务平台整合线上线下资源的能力其实已经远远超过了整合现有旅游资源的数量和范围的需要。”在这段文字中有一句“解决这些问题应该比以往更加容易”,其中“更加”一词使用有误。

“更加”,表示事情在程度上又深了一层或者在数量上进一步增加或者减少。使用“更加”,要求其前后的对象保持同一性、连贯性,也就是要求作者讲述的是同一事物或同一事理,“更加”后面的内容是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所加深或减退。句中的“更加”,修饰的是“容易”,这就要求它前面说的也是“容易”,即“在互联网时代”之前,“解决这些问题”是容易的,只是“在互联网时代”之中,这种“容易”的程度又深了一层。但是,在此之前,作者说的是各种的“不方便”,这与“容易”说的不是一回事,不符合使用“更加”要求前后叙述对象保持同一性、连贯性的要求,因此“更加”不能适用。

一般地说,应该把“容易”前的“更加”删去。但在这段文字中,仅仅删去“更加”是不够的,因为“容易”在使用中还需要加上适当的修饰词语,话语才显得自然(可能作者正是因此而在“容易”前加上了“更加”,可惜加错了)。因此,更合适的修改是把“更加”删去后,在“容易”后加上“多了”之类的补语,“容易多了”这样的说法,可以与前面的“不方便”形成一种对立的呼应关系。(作者:周俊生)

编辑:吴悠

603#
 楼主| 发表于 2019-8-21 22:33:4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这30件中国新闻奖消息参评作品,都存在什么问题?

原文来源:传媒学习社

参评第二十九届中国新闻奖的文字消息作品共有62件。参照中国记协此前发布参评作品差错案例,对其中30件作品评议如下:

[size=0.83em]微信图片_20190821221903.jpg (133.8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color=rgb(153, 153, 153) !important]2 分钟前 上传





编辑:吴悠

604#
 楼主| 发表于 2019-8-21 22:46:4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参评中国新闻奖的这些舆论监督作品,具体存在哪些不足?


原文来源:传媒学习社


本次评议舆论监督报道,定义为围绕公共利益或公民权利,记者独立展开调查采访,揭示新情况新闻问题的报道。对于反映社会热点、现象等报道作品,本次暂不评议。


依据中国记协网公示信息,据不完全统计(因仍有部分作品补充公示),进入第二十九届中国新闻奖定评环节的参评作品超过950件。其中,除了大部分评论类等体裁作品外,属于舆论监督类作品34件,约占4%。在6个大类参评体裁中,文字类即报纸媒体被推荐、报送的舆论监督作品最多,有22件。

电视类有9件,广播类有2件(其中1件不应属于评论,应划为专题体裁),网络类0件,媒体融合类1件。以上统计不包括评论类等体裁。在所有体裁中,文字类的文字通讯与深度报道,有至少11篇属于舆论监督报道内容。因此,根据中国记协网公示参评作品材料,本次评议该类参评作品如下:

【01】文字通讯与深度报道《部分医院“傍名牌”调查:一搜“协和医院”,蹦出1700多家》(刊播单位:新华社)
【基本情况】报道关心的医院“傍名牌”现象展开监督报道,引发相关部门回应和整改,起到推动作用。
【参评文本片段01】
记者以“协和医院”为关键词检索发现全国竟有1700多家。
【参评文本片段02】
记者检索发现各地“协和医院”数量还在增长:从9月19日至10月18日一个月时间,“协和医院”检索结果就从1667家增长到1729家。
【评议】交代不清。
这个数据是通过什么检索方式。是通过哪家网络搜索平台,百度、还是天眼查?还是企业信用信息平台?本文没有交代清楚检索数据来源。比如,截至2019年8月20日15时天眼查“协和医院”关键词检索到1912家,但是有一部分是标注“协和医院斜对面”的米粉店、食品、超市等。
【依据】
《关于严防虚假新闻报道的若干规定》(新闻出版总署 新出政发[2011]14号)
第二条(六):新闻机构必须完善民意调查结果的刊播制度。刊播涉及民意调查的报道,要使用权威规范的数据来源,谨慎使用网络调查、民间调查、市场随机访问等调查数据,报道中要说明调查的委托者、执行者、调查目的、调查总体、抽样方法、样本数量等,客观反映调查结果。
【综合评议】
1. 监督报道有理有据,布局合理,采访得当。采访方法值得学习参考。
2. 监督报道对局部起到推动工作的作用,同时向社会传递了相关工商登记信息。
3. 不足:数据来源标注不明,以“关键词”检索来测定医院数量,统计方法缺乏科学性。如果是要规避商业广告信息,也应选择恰当表述方式。
【采编参考】
监督采访,引用数据要确保权威信源,或者经过独立调查,具有搜集、整理数据的能力。
1. 无法从机关、机构获取的,可以从权威发布媒体、政府网站、既往工作报告、财务报表等渠道查阅历史数据信息。
2. 采访样本范围不广的,用走访老办法,一个一个地数,统计出来。
【02】文字通讯与深度报道
《修复河床何以变成大肆采砂——关于河南鲁山县沙河、荡泽河清障疏浚工程的调查》(刊播单位:人民日报)
【基本情况】对河南某地修复河床何以变成大肆采砂调查,当地诚恳接受监督并迅速整改。
【参评文本片段】
鲁山县群众反映的情况也是中央环保“回头看”督察组发现的问题,督察组向当地交办一批案件,其中就有非法采砂、损坏河道、破坏生态等内容。9月下旬,记者赴鲁山县采访,发现沙河、荡泽河满目疮痍,河道治理依然存在严重问题。
【评议】事实不清。
中央督察组是什么时候发现、交办案件的?时间没有交代清楚,无法与上下文进行对比,以此提出“依然”存在严重问题。
【参评文本片段】
李会良、禹国印也表示,鲁山县是贫困县,通过招拍挂的形式出让砂石,再收缴中标公司的生产税费,可以缓解财政压力。
【评议】标点缺失。招拍挂应加双引号“招拍挂”。
参评本届的另外一篇文字通讯作品《五十三亩承包地竟被悄悄征收划拨土地证在手,地为何“飞”了?》文稿对“招拍挂”加了双引号。
【参评文本片段】
清障疏浚的中心任务是修复河床,计划今年5月底前完成。可无论走到哪里,记者看到的依旧是坑坑洼洼的河床,工程根本达不到竣工要求。有线索反映,清障疏浚是环保工程,但当地没有进行环评,反而把心思放在卖沙赚钱上。
【评议】推测方式不当。
竣工是否达到要求?不能光看记者肉眼看来推断。否则有主题先行、定性先行的采编思维。
【参评文本片段】
9月26日18时许,记者在沙河第二清障区某加工点采访,遇到政府工作人员,不一会儿,河务局局长黄铁成赶到现场,当晚几位县领导出面和记者交流。
【评议01】标点不当,一逗到底。改3处为:
9月26日18时许,记者在沙河第二清障区某加工点采访,遇到政府工作人员。不一会儿,河务局局长黄铁成赶到现场。当晚,几位县领导出面和记者交流。
【评议02】“出面”一词使用不妥,一般指一个人牵头。另外,此处“出面”一词使用,有居高临下之感。
【参评文本片段】
9月26日黄铁成初见记者时说:“清障疏浚工程允许采砂加工销售,旨在把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
【评议】标点不当。改为:
9月26日,黄铁成初见记者时说:“清障疏浚工程允许采砂加工销售,旨在把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
【参评文本片段】
据了解,今年砂石市场紧俏,砂石价格由每立方米三四十元上涨至近百元,中标公司普遍认为,清障疏浚是赚钱好机会。
【评议】标点不当,一逗到底。改为:
据了解,今年砂石市场紧俏,砂石价格由每立方米三四十元上涨至近百元。中标公司普遍认为,清障疏浚是赚钱好机会。
【参评文本片段】
王姓、章姓加工点负责人透露,已来鲁山经营采砂多年,但受各种因素影响,不仅没赚钱反而负债累累。“好不容易等到这次,给我几个月,就能回本翻身。
【评议】指代不明。最后一个句子为直接引用,究竟是姓王,还是姓章的人说的?因为直接引用里有“给我几个月”,必然只能有一个人说出来。
【参评文本片段】
9月27日中午,鲁山县马楼乡虎营村的几位村民对记者表示:“每晚都有大车从家门口经过,尤其是两点以后。挖挖卖卖,前天还挖呢。”
【评议】指代不明。几位村民,究竟是那一位村民,说了这句话?还是几个异同同声?如果想表达几个人的同一个说话的意思,应该把直接引用,改为间接引用。
【参评文本片段】
当天下午,荡泽河第四清障区两个紧挨着的加工点,其中一个加工点的碎石机下方正在滴水,机器里还有潮湿泥沙残留,负责人竟然说,“机器里加水能减缓设备生锈。”
【评议】标点不当。改为:
当天下午,荡泽河第四清障区两个紧挨着的加工点,其中一个加工点的碎石机下方正在滴水,机器里还有潮湿泥沙残留,负责人竟然说:“机器里加水能减缓设备生锈。”
【参评文本片段】
平顶山晚报曾刊登清障疏浚工程的拍卖公告
【评议】报纸应用书名号《平顶山晚报》
【参评文本片段】
清障疏浚,严格监管是关键,唯有处处依法、从严,才能确保工程不偏轨,治理有实效,否则既有损政府公信力,也有损治理整改效果。记者注意到,鲁山县在工程筹备前期不环评,如今整改又不规范、不透明。
【评议】内容杂糅。
【参评文本片段】
4月2日,河务局叫停清障疏浚工程,并要求中标公司缴纳整改保证金,“可为什么又不开具收据”。黄铁成承认,缴纳保证金是口头通知,事后尽管有企业索要收据和证明,均未提供,认为“有银行票据就行了”。
【评议】标点不当。改为:
4月2日,河务局叫停清障疏浚工程,并要求中标公司缴纳整改保证金。“可为什么又不开具收据”,黄铁成承认,缴纳保证金是口头通知,事后尽管有企业索要收据和证明,均未提供:“有银行票据就行了。”
【综合评议】
1. 较多标点符号不当,加剧的另外文本的凌乱。
2. 指代不明较为突出,采访仍需扎实。
3. 主题先行,夹杂记者判断、评论,影响客观呈现事实。
4. 作品传播面广,影响力强,推进了问题解决,体现了媒体威信力。
5. 不足:采写稿件还不扎实,部分时间不清、指代不清。主题先行,夹在个人观点和推断。另外,群众3月份来信,9月实地调查,中间时间差较长。
【采编参考】
1. 监督报道经过调查后,要及时刊发,避免已掌握信息滞后出现的报道失实。
2. 开展监督报道时,要平视,客观接触矛盾冲突各方,在报道中客观呈现各方意见。
3. 报纸稿件里出现的人员职务,习惯只写一次,随后都写姓名。如今在媒体融合传播当下,报纸稿件经过刊登后,多次在网络传播,用户频频“回头看”人名身份,影响阅读体验。
【03】文字通讯与深度报道
《瞅清地铁线路图得用放大镜》(刊播单位:北京日报)
【参评文本段落01】
多年来,随着新开通地铁线的加入,这张图每年一变。但线路多了,纸张大小又不变,线路和站名字号自然就不断缩小,几乎一年小一圈儿。
【参评文本段落02】
不过,记者也注意到,一些列车开始尝试新的做法。比如在5号线列车上,已经在车窗玻璃上张贴更大的线路图,但这一做法并未推广。
【评议】表述不严谨。
因为线路多,字号“自然”缩小。这个是记者个人推断或视力判断?应采用较为严谨的办法。如“国博站”字号从原来占据长度,变为多少长度。
5号线上张贴“更大”的线路图,更大到什么程度?没有三号字体大小,还是特大号?没有调查说明。
【参评文本段落】标点不当。改为:
在适老化设计上有过诸多研究的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周燕珉认为,无障碍设计不仅仅只针对于残障人士,还有老、弱、孕等群体,但目前大家对无障碍的理解主要还停留在通行无障碍上,而在信息认知、标志识别的无障碍上考虑的比较少。“比如地铁车厢内的线路图等标志上,老年人多数是看不清的,这就无法真正做到无障碍。”
【参评文本段落】
在适老化设计上有过诸多研究的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周燕珉认为,无障碍设计不仅仅只针对于残障人士,还有老、弱、孕等群体,但目前大家对无障碍的理解主要还停留在通行无障碍上,而在信息认知、标志识别的无障碍上考虑的比较少:“比如地铁车厢内的线路图等标志上,老年人多数是看不清的,这就无法真正做到无障碍。”
【采编参考】
监督报道,是一项很严谨的采访工作,应少用形容词,避免模糊、不实的反映情况。
【04】文字通讯与深度报道
《毁坏湿地5000亩,招来工厂仅3家——长江重庆石柱段湿地自然保护区“变形”记》(刊播单位:新华每日电讯)
【基本情况】重庆市某在长江边的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工业园区侵占、毁坏5000亩,仅有3家企业落户。当地没有痛定思痛、修复生态,反而希望通过调整保护区规划,将“生米煮成熟饭”。 监督报道后,推进整改,问责追责。
【参评文本片段】
穿行园区后,记者发现这里十分萧条,占地7000多亩的园区目前仅有3处厂房。一家电子设备厂已建成,一家墙体材料厂刚建好厂房。剩下一家标注着“总投资6亿元,占地150亩,计划2017年7月竣工”的“德兆智能环保设备厂”,厂房建设烂尾,工地上只留下生锈的钢架、吊车和散落的建材。
【评议】调查较为细致。在航拍展示环境后,如果能通过厂房占地面积、厂房是否都停产、厂房到公路变步行距离等等信息补充,或许更能对应“十分萧条”。
【参评文本片段01】
“园区搞起来后才发现招商很难。一是物流不方便,当时没通沿江高速路,离最近的机场有两个多小时车程,也没有港口码头;二是邻近的万州区比我们条件好得多,竞争不过。”石柱县的一些干部说,过去几年,投资商来看得多,落地得很少,总共就3家。
【评议】交代不清。一句直接引语,只能一个人干部说,而不是“一些”。这种情况,类似于报纸刊登通讯员的新闻摄影照片,署名作者是有2人或3人的。按相机快门,往往只需1人。
【参评文本片段02】
石柱县工业园区管委会的干部也表示,“西沱园区港口码头今年启动建设,现在高速路也通了,投资商应该看得起这里了。”
【参评文本片段03】
石柱县林业局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县里觉得这块湿地很难恢复了,准备调整自然保护区规划,“我们也按县里的要求把调规请示报给了市林业局,邀请了相关专家前来论证”。
重庆市环保局相关人士告诉《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园区侵占了保护区约四分之一的面积,并且破坏区域涉及核心区和缓冲区,“我们感到非常震惊,立即要求石柱县整改并启动追责。”
【评议】标点不当。直接引语前后标点符号误用。
直接引语标点符号三种方式:
1.某某说:“XXXXXXXX,XXXXXXXXX。”
2.“XXXX,XXXXXXXX。”某某说。
3.“XXXXX。”某某说,“XXXXXXX。”
【综合评议】
1. 这是一篇采访调查较为严谨的监督报道,并且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2. 取证表述方式严谨。文本引用信息写明来自那家网站的信息,具明了信息来源,增强了可信度。记者在现场走访观察后,在文本写明看到的工地标牌是什么字样,也是取证的主要方式。
3. 适当保护相关人员。在监督采访报道中,处于保护线人、安全保密等方面考虑,对一些接受采访或介绍情况的人员,身份可以使用相关人士、相关负责人等方式写入文稿中。
4. 不足:文本有标点误用、交代不清等瑕疵。
【采编参考】
记者到某个新闻现场进行监督采访时,注意调动眼力做好观察,详细记录看到的信息运用到文稿中,以增强可信度。同时,为求证个人观感是否准确,可以通过自己丈量体验、测量等方式来提供相关数据信息,以进一步佐证记者所见信息。
【05】文字通讯与深度报道
《澜溪园私搭乱建成风 居民质疑有关部门执法不力 别墅区盖违建该由谁管》(刊播单位:天津日报)
【基本情况】如标题所提情况,经过作者监督报道后,纪委介入问责处理。
【参评文本片段】
记者近日多次现场采访,粗略数了数,发现100多栋有明显搭建痕迹。
记者顺着梯子进去看到,里面多搭出七八个房间,扩建部分的内墙大部分还是湿的。
记者看到,治理后,新增违建又盖了几层楼,门前绿地几乎被全部侵占。
【评议】事实不清,数字模棱两可。
一、100多栋,究竟是多少栋?多次到场采访,不能再“粗略”地去数。况且,一个区域内,数出多少栋,可能不是十分困难。
二、“明显”搭建痕迹。“明显”一词,有何标准?这里涉嫌记者主观判断。
三、“七八个房间”,究竟是七个,还是八个?
四、有盖了“几层”楼,究竟是多少层?如果数出层数,更加有说服力,否则有杜撰嫌疑。
【参评文本片段】
但是,似乎这些告知并没有受到重视,违法建筑仍在加紧建设中。
【评议】主题先行。“似乎”一词使用,说明记者还处于模棱两可的认识中。
【参评文本片段】
“我们亲眼看到小区内很多业主正在盖违建,怎么解释?”对于记者的疑问,赵学春很明确地答复,“不可能。这个小区没有新违建……”他说,今年3月已对该小区所有违建走了程序。
【评议】标点不当,句式杂糅。改为:
“我们亲眼看到小区内很多业主正在盖违建,怎么解释?”记者提出疑问。赵学春很明确地答复:“不可能。这个小区没有新违建……”他说,今年3月已对该小区所有违建“走了程序”。
【综合评议】
这是一件采写较为规范的监督报道稿件。不足之处是记者采访调查是不够扎实,留下了一些连自己都无法确定的数字,因此在稿件中出现多处模棱两可的表述内容。
开展监督,对于所有涉及报道的内容,必须做到“一是一、二是二”,来不得半点“似乎”“可能”。幸运的是,媒体有较强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这些瑕疵不影响稿件的传播和问题的推进。因此,学界师生赏析作品,可以从这个角度辩证看待。
【采编参考】
开展监督报道,采访时一定要数清楚数目,来不及数的,拍照回去再数。写稿时,一定要少用形容词、虚词。
【06】文字通讯与深度报道
《长沙炒房现象调查》(刊播单位:湖南日报)
【基本情况】2018年上半年,长沙市买房越来越难,出现了高额“茶水费”、开发商捂盘惜售、通宵排队买房等各种怪现象。经过监督播到后,出台新的楼市调控新政。
【参评文本片段】
从西二环附近,均价7000多元的长房云时代,到银盆岭大桥附近,均价1万元左右的保利天禧,再到梅溪湖板块,报价高达1.8万元的建发央著,周女士最大感触是“为何调控政策越来越密集,买房的人反而越来越多、排队越来越长”。
【评议】单位不当、标点不当。
一、“均价”后应紧跟一个具体数字,不再有“多”“左右”。
二、周女士最大感慨应改成直接引语,在是后加冒号。
【参评文本片段】
还有一些炒房客想方设法钻政策的“空子”,如利用购买格子商铺、购买杂屋等手段非正常落户,再进行购房。相关部门近期还破获了个税证明造假、户口造假的案件。
【评议】表述不清。
“相关部门”破案,应该具明是哪个部门,以此增强说服力。否则无法证实“近期”指的是今年,还是往年。
【参评文本片段】
一组数据印证了市民们的担忧:自2017年“3•18”调控政策实施以来,长沙市外迁入后即迁出的共1788人,其中迁入后又迁出且购买了新建商品住房的达510人、购买了二手住房的123人。
【评议】表述不清。
这组数据,来源哪里?需要具明,才能增强说服力。
【依据】
《关于严防虚假新闻报道的若干规定》(新闻出版总署 新出政发[2011]14号)
第二条(六):新闻机构必须完善民意调查结果的刊播制度。刊播涉及民意调查的报道,要使用权威规范的数据来源,谨慎使用网络调查、民间调查、市场随机访问等调查数据,报道中要说明调查的委托者、执行者、调查目的、调查总体、抽样方法、样本数量等,客观反映调查结果。
【参评文本片段】
而记者实地走访发现,该楼盘不少楼栋早已封顶。
【评议】表述不清。
“不少”,究竟是多少?缺乏准确信息。
【参评文本片段】
但今年3月,长沙市发布“全装修新政”后,由于配套的实施细则并未同步跟进,市场爆发出强烈的溢价冲动。
【评议】缺乏依据。
前后文无相关例子、事实作为依据。
【综合评议】
这是一篇报道及时,并且有影响力的监督报道。毕竟,作为党报,确实少有的公开刊发的舆论监督稿。一旦出手,不管是监管部门,还是市场,都会有不一样的解读。这是党报权威性在发挥潜在的作用。同时,也是因为平时少公开刊发监督稿件,与内部交流信息不同,舆论监督公开报道,需要更为严谨的采访和严密的文本,让被监督对象“无懈可击”。
【采编参考】
舆论监督采访报道,难免会有主题先行的思维。作为记者编辑,或许通过坊间或个别舆论,也确认某个观点、某种声音。但是,这些内容,都需要证据来证明。因此,需要记者更扎实的采访调查,拿出具体事实依据,来佐证流程的观点、说法。
【07】文字通讯与深度报道
《农民工维权6年 欠薪企业信息变更17次》(刊播单位:工人日报)
【基本情况】如标题内容,报道后,农民工终于拿到了被拖欠了6年的工钱。
【参评文本片段】
历经二次一审、二次二审,三次一审、三次二审后,2017年10月11日,完工近5年后,12名农民工收到了承德市中级人民法院的终审判决:判决卓越公司支付12名劳动者工资、赔偿金36万余元。
【评议】句式杂糅。改为:
历经二次一审、二次二审,三次一审、三次二审后,已经距离项目完工近5年。2017年10月11日,12名农民工收到了承德市中级人民法院的终审判决:判决卓越公司支付12名劳动者工资、赔偿金36万余元。
【参评文本片段】
记者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河北)网站上查询发现,卓越公司自2014年9月至2016年8月16日,先后进行17次法定代表人、投资人等变更,注册资金也由2000万元变为800万元。
【评议】这体现了记者的独立调查能力,通过第三方数据寻找了的报道的关键突破口。
【综合评议】
这是一篇文本较为规范、影响有力的舆论监督报道。作者善于独立作出分析和调查,并利用法院部门“巧劲”,为案件的推动发挥媒体舆论监督作用。
【08】文字通讯与深度报道
《基础口译“抢跑”年龄越来越小,二年级考出证书已不稀罕,专家呼吁对考证年龄设限8岁孩子死记硬背考“基口”,合适吗?》(刊播单位:解放日报)
【基本情况】如标题内容,报道后,教委“叫停”了18周岁以下青少年参与口译考试。
【参评文本片段】
近日,记者走访几个外语培训机构发现,“基口”已成寒暑假培训“主打产品”。
【评议】表述不清。
具体走访了几个机构?具体数量、位置分布等信息,决定着报道的现象是否具有“普遍性”。
【参评文本片段】
记者尝试联系主办方上海外语口译证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想就目前考试低幼化的情况进行采访,并询问是否会在未来对于考证进行年龄设限,但对方拒绝了采访,表示对此不予置评。
【评议】表述不清。
记者尝试联系责任部门,是通过什么方式联系的?稿件没有写清楚。
是通过当面访问?还是去电咨询,抑或通过熟人沟通?
在舆论监督报道中,这是必须要客观取证的一个关键环节,否则在某些监督报道中,容易被对方抓住把柄“没人联系过我们”“不是正式联系”“不是上班时间沟通”等等。因为,是否在正规渠道联系,是工作纪律问题;是否敷衍,是工作作风问题。
【参评文本片段】
对如今小学生去拼基础口译证书的现象,控江中学英语教研组组长、上海市英语特级教师唐晓澐指出,这样学习英语,违背了语言学习的规律:“除了语言特别有天赋的孩子,大多数小学生甚至初中生,都是不适合基础口译考试的。”她说,“英语学习要靠积累,阅读尤其重要。如果没有一定阅读量的积累,只靠死记硬背去拼一张基础口译证书,那就是对英语学习的拔苗助长,效果往往适得其反。
【评议】标点不当。“她说”后应该为冒号“:”,或者将前句“规律”后的冒号改为句号“。”
【综合评议】
这是一篇文本较为规范、影响有力的舆论监督报道。不足之处是作者的调查采访与文稿呈现,存在瑕疵。
【采编参考】
舆论监督报道容易遭到被监督方拒接采访。在掌握基本事实的基础上,可以通过第三方的资料、人员来提供更多佐证信息,从而在舆论监督面前,“倒逼”被监督方作出回应。
同时,记者在与被监督方接触时,一般需要通过正当、正规渠道来接触。熟人关系、内部方式等只是作为促进采访报道和佐证信息的“保险”方式,一般不能公开作为报道内容。
【09】文字通讯与深度报道
《圆章?方章?一章卡住办补贴?南昌需要方形公章而永修只有圆形公章 当事人在两地奔波20余趟仍无果为享受社保补贴政策,万根煌频繁往返南昌和永修,在有关部门之间奔走20余趟,事情还是没办成》(刊播单位:新法制报)
【基本情况】如标题内容。报道刊发后,人社局当天办好社保补贴。此后,全省人社系统作风专项整顿。
【参评文本片段】
“尽管他是社区居民,但他不是南昌户口,我们没法加盖公章。”6月7日,金牛社区副主任熊国娣对记者说。
【参评文本片段】
作为南昌市办理社保补贴的责任单位,该处就业扶持办公室负责人李丽介称,依据《南昌市就业失业登记实施细则》规定,享受社保补贴并无户口限制,从万根煌的经历来看,他在南昌定居,在南昌工作、失业,缴纳社保,符合享受社保补贴的条件。
【参评文本片段】
“我们这根本没有方形公章,这不是为难申请人吗?”对于万根煌的遭遇,永修县公共就业人才服务局工作人员魏香表示无奈。
魏香证实,万根煌、吴莲圭夫妇至少来了七八趟,但永修尚未开展认定 “4050”人员工作,实在无法提供他们所说的20mm x 8mm方形专用公章。
【评议】这一处证实来了多少趟,采访较为扎实。
【参评文本片段】
对此,江西财经大学教授、行政法学博士王柱国表示,与此事相关的部分职能部门,存在把方便留给自己、把麻烦留给自己服务的对象,折腾老百姓到处开证明跑材料之嫌。拿冠山社保所来说,工作人员称外地户口不能享受社保补贴,南昌市就业处却称可以享受,同一系统不同上下级之间存在步调不一的情况,这样的工作作风,只会离服务对象越来越远。而公章的形状,竟然又让辛辛苦苦“跑”来的证明材料被认定为不合规,这就显得很机械。
【评议】与4年前媒体刊发的段落雷同。
《跑十趟办不出一纸证明显示相关部门离人很远》
人民日报2014年8月22日  来源:人民网  作者:储朝晖
【雷同段落】
令人遗憾的是,与这件事相关的各个部门,都是把方便留给自己,把麻烦留给自己服务的对象;明着浪费别人的时间不顾,就是不能浪费自己的时间;到自己门上办事的人没办成就有义务帮助人家解决问题……
【参评文本片段】
王柱国认为,加强作风建设是时代命题、发展所需、人民期盼。要解决个别问题,或许仅是个工作衔接的事,或者说是改进工作作风的问题。但要大面积消除此类事件发生,更需要简政放权,把那些不需要行政权力管理的事放开来,减少人们生活中的此类麻烦。
【评议】与4年前媒体刊发的段落雷同。
《跑十趟办不出一纸证明显示相关部门离人很远》
人民日报2014年8月22日  来源:人民网  作者:储朝晖
【雷同段落】
解决这样一个具体问题,或许仅是个工作衔接的事,或者说是改进工作作风的问题。但要大面积消除此类事件发生,更需要简政放权,把那些不需要行政权力管理的事放开来,减少人们生活中的此类麻烦。
另外,“加强作风建设是时代命题、发展所需、人民期盼。”出现在2018年5月10日江西全省作风建设工作会议内容中,比作品刊发6月21日的时间早一个多月。
【参评文本片段】
王柱国建议,必须下决心全面清理各类证明事项。首先,对政府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等设定的证明事项,可直接取消的要立即停止执行,并抓紧修改或废止规章、文件;其次,对法律法规有规定,但可通过法定证照、书面告知承诺、政府部门间核查等涵盖或替代的证明事项,要提请修法,依托信息共享和信用体系予以取消;最终,各地区各部门要及时公布取消和保留的证明事项清单,对确需保留的要逐项列明设定法律依据、办理指南等。
【评议】与文件段落雷同。
【雷同段落】2018年6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全面清理各类证明事项。雷同段落可以网络检索,这里评议不再列举。
【综合评议】
这是一篇采访较为规范、影响有力的报道。作者善于掌握法规和查阅资料,并且能层层剥茧的方式,展现情况,体现了作者开展监督报道的法治意识、严谨态度。作品不足之处2个:
一、 来回跑了多少趟?作品还没有完全证实。其中通过某个单位证实了跑七八趟,所提的20余趟,没有详细佐证。作为监督报道,不能因为当事人说什么,就是什么。更何况,所陈述内容还有批评另外一方的情形。作为媒体,必须要求证。
二、 引用专家陈述信息,缺乏求证。在监督报道中,不少情况需要第三方来对新闻事实进行分析,以确保报道客观和延展广度。但是,现在网络时代,引用观点也存在风险。就本作品需要评奖机构审核2个问题:
(一) 如果引用专家的内容,属于专家自行复制其他媒体已经报道的内容,是否涉嫌不当行为。评奖机构应该把问题反馈给其所在单位学术委员会或纪检监察部门调查。
(二) 如果专家陈述内容,属于作者额外添加,来源于对网络信息的复制。评奖机构应该把问题反馈给报送、推荐单位,按管理制度处理。
(三)如果是双方合议复制选用,上述各方应调查处理。
【采编参考】
开展舆论监督的记者,对任何选用材料、信息,都要有审核意识,特别是对二手资料,至少通过2个以上权威信源来佐证,确保写入稿件中的一字一句,经得起任何推敲。
【10】文字通讯与深度报道
《3万亩“私家湖泊”为何如此任性》(刊播单位:新华社新华视点)
【基本情况】对洞庭湖3万亩“私家湖泊”进行舆论监督报道后,直接推动生态环境部、湖南省委省政府督促地方限期整改。
【参评文本片段】
记者问为何不按沅江市制定的拆除实施方案执行,这位干部表示,操作中确有调整,不过是“上面”同意了的。记者追问,是否有文件等资料证明,这位干部避而不答,却说“反正这是通过了验收的”。
【评议】标点不当。最后一句应改为直接引用。
【参评文本片段】
漉湖官员回复记者称“要人性化操作”
【评议】表述不当。“官员”改为XXX单位一名干部回复记者称……
【参评文本片段】
多位受访人士表示,“夏氏矮围”的问题具有代表性,洞庭湖长期以来承担着生产和生态两大功能,由于利益驱使,在部分区域破坏了生态平衡。要使洞庭湖恢复碧水蓝天,必须破除地方上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
【评议】此处不具明信源,有涉嫌属于作者想表达个人观点之嫌。
【综合评议】
这是一篇采访较为规范、影响有力的报道,善于利用时机展开采访报道。监督报道因考虑受访问对象的人身安全性等问题,公开发表的稿件中可以采用匿名方式具明信源身份。
【采编参考】
舆论监督报道的目的,是推动工作,解决问题。如果能围绕中心工作,提早预判,报道往往容易“借势”形成传播合力。
【11】文字通讯与深度报道
《五十三亩承包地竟被悄悄征收划拨土地证在手,地为何“飞”了?》(刊播单位:新华日报)
【基本情况】如标题内容。报道后,各相关部门督办解决,农民拿到了征地补偿款和安置费。
【参评文本片段】
6月20日,记者随村民黄亮去盱眙县国土资源局盱城分局申请信息公开。
【评议】善于利用法规,通过申请信息公开,掌握采访信息。
【参评文本片段】
出了县国土局,记者用手机登录江苏土地市场网,搜索到金康达观赏石博物馆划拨供地的公示。又通过百度链接,才发现隐藏在县国土局官网中的“盱眙县2017年度第3批次村镇建设用地征收土地公告”。至于对方是疏忽还是故意隐瞒,就很难判断了。
【评议】表述不一。“县国土局”应与前文统一单位格式。
此处表现了记者展开调查的“老道”,通过其他方式检索到未知的信息。同时,在文本上,规范标注了检索来源。
【参评文本片段】
村民找盱眙县国土资源局耕地保护科科长张建伟要看公告。他笑呵呵地打开电脑说:“放心,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都有公示和公告的。征地补偿费更不会少大家一分钱!”
承包地被悄悄征用,补偿款又没着落,村民想不通。6月21日下午,记者随村民找到新华社区居委会副书记、主任武从斌,他手一摊说:“我们至今没收到一分钱征地补偿费,就算企业打款了,也是打在专有账号上,我们无权支配。”
【评议】表现细节。“笑呵呵”“手一摊”,说明记者采访时观察细致,写出人物关键性的言行举止,让读者去理解这些动作、想象这些动作背后的内容,与人物言行形成反差。这在本届参评的文字通讯类中,是较少有这样写法的作品
【参评文本片段】
“如果直接划拨土地给民营博物馆,风险很大。多年前,开封市曾给一家民营博物馆划拨土地,因运营成本过高而亏损,该博物馆改开饭店。政府不允许,要收回土地,结果官司打了好几年。”
【评议】标点不当。应规范直接引用标点和前后文表述。
【综合评议】
这是一篇较为采访方式得当、本文规范、报道影响有力的报道。
【采编参考】
舆论监督报道免不了要接触被监督方,采访前熟悉法规和行政事务流程,充分运用公民权利了解信息,是一名记者要具备的采访技能。不论是作为报纸记者,还是广电媒体记者,善于把观察到的有用细节运用于报道中,可以增强报道吸引力。
【结语】身怀敬畏之心开展舆论监督
调查记者离职,舆论监督报道数量减少……成为近年来部分媒体人疑虑的现场。但是,从参评第二十九届中国新闻奖的舆论监督作品看,非都市报媒体开始发力舆论监督报道。从参评作者在作品推荐表描述内容看,就有非都市报媒体2018年第一次尝试做公开刊发舆论监督报道。因此,舆论监督报道并没有消失。
与此同时,在中国新闻奖近年来的评选中,业界部分记者一直疑惑为何监督报道获奖数量少。原因基本有两个:一是地方不想主动推荐这类作品;二是自媒体环境下,有较大影响力的舆论监督在传统媒体的越来越少。似乎中国记协为此也着急,因此在2019年的评选中,要求报送作品的试点新闻院校要推荐至少一件舆论监督作品。所以,可以本届新闻奖评选,部分体裁有较多舆论监督作品。
舆论监督是新闻宣传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因为它需要独立调查的特殊性,往往耗费媒体和记者较大经历,稍有不慎,则会造成失实宣传或负面影响。
为什么舆论监督报道,很难获得一等奖?
从上述评议的部分作品看,当前部分媒体介入舆论监督报道还有不足:
1.主题先行,采访或写作情绪化。
2.调查不深,以点概面、以偏概全。
3.观察不细,关键数据经不起推敲。
4.程序不当,不善于运用法规合理获取信息。
5.谨慎不足,引用不当或表述模糊。
不过,总体上看,被推荐、报送参评的作品,都在刊发后产生了较大影响力,促进了问题解决,甚至让有关部门形成了处理问题的长效机制。不过,作品的不足也需要媒体和记者加强业务能力学习和实践,减少作品瑕疵。
这或许将为难评委,不知该如何甄选。但新闻奖作品评选,除了看题材、看效果外,重要一点是看作品的示范性。因此,评委唯有深入剖析每一件作品参评材料,才能选出让大部分人满意的作品。

编辑:吴悠

605#
 楼主| 发表于 2019-8-22 23:44:5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每日一怼(347)食言而肥 shíyán'érféi
2019年8月22日《光明日报》第11版刊登文章《美将经贸问题政治化注定徒劳》,其中有一段文字写道:“在冷战结束之后的1993年,刚刚入主白宫的克林顿就曾经试图将1994年给予中国贸易最惠国待遇的决策,和1989年政治风波的定性结合起来,要求中国满足美方的政治要价;结果遭遇了中国的迎头痛击,还面临来自美国产业界的强烈反对,不得不在1994年食言而肥,自己给自己找了个台阶,让中美经贸关系重新回到正常轨道。”这段文字中的“食言而肥”使用不合适。

“食言而肥”的意思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说话不算数,不守信用。使用“食言而肥”要求它的行为主体通过收回承诺而得到好处,因此一般应是行为主体的主动行为。但在这段文字中,行为主体“克林顿”之所以不再“要求中国满足美方的政治要价”,是因为受到“中国迎头痛击”和“美国产业界的强烈反对”这样的双重压力,而不是他的主动行为,他本人也未因此在“要求中国满足美方的政治要价”这个方面得到什么实际利益,因此“食言而肥”的使用是不合适的。

另外,“食言而肥”有一定的贬义,因此使用“食言而肥”,暗含作者对行为主体的批评,意味着作者希望行为主体能够按照他原来的承诺展开行动。但在我国现行的汉语主要语境中,对美方“要求中国满足美方的政治要价”是不支持的,而对“克林顿”放弃这一要求,“让中美经贸关系重新回到正常轨道”是持有肯定态度的,因此,“食言不化”的使用在情感色彩上不合引语所出全文的规定语境。

可把“食言而肥”改为“收回成命”之类的话语。


另外,句中的分号使用不合适。分号适用于意思并列的分句之间,这段文字虽然比较长,但结构比较简单,它是一个单句,原分号后面的内容是对分号前内容的顺延,两者不存在并列关系,因此不合适使用。这个分号改为逗号即可。(作者:周俊生)

编辑:吴悠


606#
 楼主| 发表于 2019-8-23 17:44:01 | 只看该作者
差错案例】每日一怼(348)重点 zhòngdiǎn 进一步 jìnyībù

2019年8月23日《经济日报》第5版刊登报道《投资者逐渐适应创新交易制度》。其中有一段文字写道:“科创板首月数据中有3个重点值得关注:第一,自然人投资者为科创板参与主体,交易占比89%,专业机构交易占比11%,下个阶段专业机构投资者占比应该会进一步提升,这有助于科创板的估值趋于稳定、合理;第二,由开市初期的高换手率回归到常态水平……;第三,融资融券比较均衡……。”这段文字中“重点”和“进一步”两个词使用有误。

先看“重点”。“重点”指的是同类事物中重要的或主要的部分。“重点”的使用场合一般是工作和学习等方面,如在工作中最先要解决的问题,学习中最需要掌握的内容等。句中说的是“科创板首月数据”与其他同类事物相比较表现出的独特之处,它们一共有3个部分,但它们并不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也不是必须掌握的内容,因此“重点”的词义与此不合。
再看“进一步”。“进一步”表示事情的进展在程度上比以前提高。使用“进一步”,要求其前后的言说内容一致,后者是在前者基础上的提高。在这段文字中,“进一步”出现的场景是“专业机构投资者占比应该会进一步提升”,这就要求在这句话之前已经出现“专业机构投资者占比”比较高的情况,但前面说的是“自然人投资者为科创板参与主体,交易占比89%,专业机构交易占比11%”,“专业机构”占比少于“自然人投资者”,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只能是“专业机构”占比更少,这与作者要表达的原意不合,“进一步”不合使用。
综上,可把“重点”改为“特点”,而“进一步”则可删去。为保持语气舒徐,在删去“进一步”后,可在“提升”前加上“有所”之类的话语。(作者:周俊生)

编辑:吴悠

607#
 楼主| 发表于 2019-8-24 20:23:3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每日一怼(349)私下 sīxià

2019年8月24日《广州日报》第7版刊登报道《这一次,观众将看到不一样的“女姐”》,其中写道:“以往关于红线女的纪录片鲜少出现这方面的内容,但这次将更全面地展现‘女姐’私下生活中的故事,展示她鲜为人知的一面。”句中的“私下”一词使用有误。

“私下”,指的是背地里,不公开的场合。“私下”一般用为动词的修饰语,含有一定的贬义,如“私下拿走”“私下决定”,都表明了作者对行为主体的批评。而“私下拿走”“私下决定”这类行为之所以评价不高,是因为“拿走”“决定”这类行动在规定语境中是必须公开的,必须为相关人所知晓的,这也表明“私下”所修饰的词另有可以公开的一面。这个句子中的“私下”,修饰的是“生活”,它指的是行为主体“女姐”(即“红线女”)的生活,而“女姐”在引语所出全文中是一位受到作者高度尊崇的对象,作者对她的“生活”并无不屑之意,因此“私下”的使用与作者需要表达的情感不合。

另外,“生活”虽然是个多义词,但在这里指的是“红线女”作为一个自然存在的人在家庭等环境里的衣食起居等日常活动,这种活动与工作、社交等有区别,一般不存在必须公开或为相关人知晓的一面,因此在“生活”的前面加上“私下”也是没有必要的。

一般来说,把“私下”删去即可。但更合适的修改应该是把“私下生活”改为“私人生活”或“家庭生活”。

需要注意的是,现代汉语中有一个词“私生活”,指的是个人生活,从其词义来看,用在这里似乎也可以。但“私生活”主要指行为人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的作风、品质,如“他的私生活不太检点”。在这个句子的语境中,没有这方面的要求,因此不宜把“私下生活”改为“私生活”。(作者:周俊生)

编辑:吴悠

608#
 楼主| 发表于 2019-8-25 23:07:5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每日一怼(350)细长 xìcháng

2019年8月24日《北京晚报》第13版刊登文章《严文井家的红烧肉》,文中写道:“我们进到房间里。细长的房间,中间隔断的小房间就是严伯伯的书房兼会客厅了。”这段文字中的“细长”一词使用有误。

“细长”的意思是又细又长。“细长”的使用对象一般为条状物,如人的身体的某一个合适的部分(如“细长的手臂”“细长的眉毛”),如某些工具、器械(如“细长的凿子”“吊车上细长的吊杆”),它们的共同特征都是条状物。文中的“细长”形容的是“房间”,但“房间”的表现形式一般不是条状物,因此“细长”是不能适用的。

应该把“细长”改为“狭长”。一般地说,区分一个对象该用“细长”还是“狭长”,主要在于这个事物是应该用粗细还是用宽窄来形容,一个事物能够说粗道细的,就可用“细长”;而一个事物能够说宽论窄的,就应该用“狭长”。文中的“房间”正是不能用粗细来形容而只能用宽窄形容的事物,所以适宜使用“狭长”。(作者:周俊生)

编辑:吴悠

609#
 楼主| 发表于 2019-8-26 13:08:0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一怼(351
容纳 róngnà
2019826日《文汇报·文汇读书周报》第4版刊登文章《萧斋独坐,全然不觉案冷》,其中有一段这样的文字:“我写信告诉他,写杂文已有20多年,积累了一些作文心得,想写一本书,题目叫《漫话杂文》。我是浙江吴兴人,不知家乡出版社能否容纳?”文中的“容纳”一词使用有误。
“容纳”有两个意思,一是指在固定的空间或范围内接受人或事物,二是指包容接受。“容纳”的这两个意思在指向对象上有不同的要求,前者要求具有具象性,如“这个广场可以容纳5万人”,后者则要求具有抽象性,上引文中的“容纳”用的是后一个意思。但当“容纳”这样用的时候,它的指向对象不仅要求具有抽象性,而且通常限于对行为主体提出批评或者不同意见的内容。但上引文中的“容纳”,其所指对象是“我”准备写的“一本书”,送往“家乡出版社”,这虽然符合抽象性的要求,但“一本书”的内容并不是给“家乡出版社”提批评意见,因此“容纳”的使用是不合适的。
可把“容纳”改为“接纳”或“接受”。对于“出版社”来说,“接纳”或“接受”作者的书稿是其开展业务活动的一个常态程序,因此使用这两个词是合适的。
编辑:陈茗
610#
 楼主| 发表于 2019-8-27 12:50:2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一怼(352
外形 wàixíng
2019827日《北京日报》第8版刊登报道《谭利华:耕耘树艺只做三件事》,其中写道:“出生于江苏的谭利华,无论从外形还是性格来看都更像是北方人,耿直豪爽、直言不讳,面对艺术争论甚至不留情面。”句中“外形”一词使用有误。
“外形”指的是物体等外部的形状。“外形”的使用对象一般都应是物品,句中将其用于“谭利华”,但“谭利华”是一个人,不是物品,因此“外形”不能适用。
可把“外形”改为“外貌”。“外貌”指的是人或物外表呈现的样子,相比于“外形”,“外貌”的使用对象宽泛得多,它既可用于物,也可用于人,但主要用于人,正合于这个句子的需要。
编辑:陈茗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