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报纸研究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591#
发表于 2022-10-8 23:22:1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一家新报纸今日创刊

9月27日,《西海绿色发展报》举办创刊仪式,标志着青海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再添新平台、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再添新阵地、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又出新成果。

《西海绿色发展报》以“坚持正确的办报方向和舆论导向,立足青海,宣传绿色发展成就,传播绿色发展理念,改善环境质量,筑牢生态屏障,服务青海省生态文明建设发展”为办报宗旨。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同意公开出版发行,新编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CN63-0030。

《西海绿色发展报》由青海日报社主管主办,以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实践、城市低碳生活等内容为主,每月出版一期,每期全彩24版,设置《深度调查》《绿色青海行》《江源对话》《低碳生活》《江源大讲堂》等栏目。同时,《西海绿色发展报》注重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同步推出《源点新闻》微信公众号,当好媒体深度融合的忠实践行者。至此,青海日报社形成了以《青海日报》为龙头,拥有包括《西海都市报》《青海法治报》《青海藏文报》等在内的6报2刊多网多端等共计近50个媒体平台的全媒体矩阵。

在创刊仪式上,省委宣传部、青海日报社、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林业和草原局、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等有关领导共同为《西海绿色发展报》揭牌。

来源:编前会

编辑:陶鹏辉

592#
发表于 2022-10-20 23:10:5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青海日报报业集团今日成立
[url=]编前会[/url] 2022-10-20 09:23 Posted on 北京
10月20日,《青海日报》创刊73周年之日,青海日报报业集团成立,这是省委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的重大决策,是全省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青海日报社建设新型主流媒体的客观需要,标志着我省文化体制改革取得新成果,媒体深度融合增添新动能,文化产业做强做优实现新跨越。

20194月,省委办公厅印发《青海日报社深化媒体融合改革发展先行先试总体方案》,报社立足实际,把握融媒大势,借鉴有益经验,不断深化改革,社属产业由传统的广告、印刷、发行向电商物流、宣传片制作、商务印装、农牧业产业等多元化、多业态发展,在全国省级党媒行列独树一帜。20221月,省文化改革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青海日报社人事制度改革方案》《青海日报社经营体制改革方案》,青海日报社融媒改革1+5+N的四梁八柱框架体系基本搭建完成,借助政策优势深化改革的基础条件基本具备。

如今,青海日报社已经成长为一家以青海日报为龙头,拥有六报两刊两网多微多端”50个发布平台的全媒体矩阵。青海日报社属原18家企业,通过整合、撤并、优化,组建6个独立法人主体,即青海报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青海报业电商物流有限公司、青海报业印务有限公司、青海西海都市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青海薄域萨吉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青海报业法眼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目前,青海报业印务有限公司印刷业务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国家秘密载体印刷资质证书。青海报业电商物流有限公司电子商务获得国家电子商务示范企业称号,物流业务通过国家AA级物流企业认证,青海日报社经营业态由单一走向多元,发展活力持续释放。

青海日报报业集团成立后将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深化体制机制改革,逐步形成具有文化特色、青海特点、党报特质的文化创意、电商物流、印刷商务三大跨界产业集群,为做强新型主流媒体增添新实力,成为媒体融合新时代青海文化领域的特色名片。魏爽)
改革破局 融合蝶变
——青海日报社经营体制改革发展纪实
73年春华秋实,73年砥砺奋进。自创刊伊始,青海日报就在党的领导下,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在奋笔书写青海历史的华章中,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为青海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与《青海日报》创刊同步组建的青海日报社印刷厂,是青海日报社最早的文化企业,成为青海日报社最早的文化产业。
从一株幼苗长成参天大树,从单纯办报到多元经营,青海日报社已经成长为一家以青海日报为龙头,拥有“六报两刊两网多微多端”50个发布平台的全媒体矩阵。社属原18家企业,通过整合、撤并、优化,组建6个独立法人主体,即青海报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青海报业电商物流有限公司、青海报业印务有限公司、青海西海都市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青海薄域萨吉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青海报业法眼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2022年10月20日,在青海日报创刊73周年之日,青海日报报业集团成立,标志着我省文化体制改革取得新成果,媒体深度融合增添新动能,文化产业做强做优实现新跨越。
推进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主力军全面挺进主阵地
抓好经营工作是深化媒体融合发展的迫切需要。省委省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推进新时代融媒改革和国有文化企业改革。2019年,省委办公厅下发《青海日报社深化媒体融合改革发展先行先试总体方案》,将经营体制改革纳入其中。青海日报社党组明确提出,采编与经营是报社高质量发展一体两翼,同谋划同推进同强化同提升。
转变的是旧思维,改革的是老体制,带来的是新产业,显现的是鲜活力。
电商物流板块实施“11234”战略,从报纸发行到构建集党报发行、电商物流、餐饮管理、农畜产品加工等为一体的青海报业电商物流有限公司,在经历发行转型、融媒改革后,内生动力、企业活力、发展潜力大大增强。青报商城、党报生鲜、牦牦语饺子连锁、青清海系列产品,依托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兴海县、共和县、天峻县四大产业加工基地,借助总部设在青海日报社的中国报业电商物流联盟、青清海商业合作联盟,正在成长为报业文化产业跨界经营的先行者。
从纸媒到新媒,从青海日报一张报纸增加到17个新媒体平台,从单一的报纸广告业务拓展创新到宣传片、短视频拍摄制作,展会特装、简装,史馆设计布展,融媒体代管,藏汉文翻译等特色项目,青海日报社广告经营中心转企改制为青海报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经营理念、发布载体、服务项目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制作输出的文化产品更加高端精美,服务客户的能力大大提升,正在成为青海文化传媒服务领域的“领头雁”。
告别“铅与火”,迈入“光与电”,走向“数与网”,从报纸印刷到承印杂志、课本,与青海日报伴生的青海日报社印刷厂,组建成立青海报业印务有限公司,承印《人民日报》《参考消息》《青海日报》和《昆仑之剑》《统一战线》《青海党史》等80余种省内外汉、藏、蒙文报纸刊物和中小学生课本。作为青海首批入围绿色认证的印刷企业,精密的设备、严谨的管理、专业的团队、优质的服务,在做大做强传统印刷的同时,正向数码文创、商务印装稳步迈进,矢志打造青海印刷文化领域的“排头兵”。
立足全媒时代探索发展之路
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经营力
以报业育产业,以产业兴事业。这是青海日报经营之变的高光时刻。
媒体电商怎么做?青海日报社电商在近7年发展中逐步形成的“三主”思维和“三化”意识,具有青海特点、党报特质的媒体电商新特色,品牌、销售、产业三大布局基本完成,探索出了一条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不断发展壮大的媒体电商新路。
2019年5月,青海日报社电商产品“青清海”牦牛奶系列产品上市;2021年6月,“青清海”牦牛肉饺子系列产品上市,“牦牦语”饺子馆开门迎客;2021年8月,青海日报社电商全面启动生鲜业务,针对机关食堂直配食材;2022年,“青清海”三文鱼饺子、羊肉串等系列产品将逐次上市,以补齐短板为核心的青海日报社电商供应链基本完成。
“深夜收到青报商城的蔬菜,看到配送员还歇息不下来,我们真的好感动!党报电商,让我们很安心、暖心。”消费者纷纷在青报商城后台留言。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青海日报社电商围绕党委政府抗疫中心工作,投身物资保障主战场,投入大量人力、运力,配送果蔬米面油肉蛋奶等急需生活物资近2000吨。关键时刻发挥了党报电商的社会责任,为西宁抗疫做出了积极贡献,获得省市商务部门、防控指挥部、保障小区和居民的高度认可。
企业要发展,必须转变理念、搞活机制、找准路子。
青海报业印务有限公司以党报纸媒印刷为依托,融合发展商务印刷、创意设计。近年来,印刷厂深化企业改制,持续提高印刷质量,在确保党报党刊印刷任务的同时,优化产品结构,调整经营策略,不断拓展商务印刷、创意设计市场,克服疫情等不利因素影响,实现营业收入稳中有增,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青海报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聚焦广告经营和文化创意主业,转变经营思路,着力拓展创新宣传片、短视频拍摄制作,展会特装、简装,史馆设计布展,舆情监控,融媒体代管,藏汉文翻译等特色项目,服务省内外市场。
青海报业电商物流有限公司,业务范围涵盖报刊发行、生鲜配送、电子商务、农牧业产业、餐饮、房产租赁等。目前,电商物流产业板块已基本完成从报纸发行到多业态发展的跨界转型,成为报社产业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青海西海都市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依托西海都市报社为客户提供《西海都市报》及7个新媒体平台服务。青海薄域萨吉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承担纸媒、新媒项目策划,图文、音频和视频制作,汉藏翻译配音等业务。青海报业法眼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以法治宣传、法律咨询为主,集广告设计、代理、发布,报刊发行代理,视频、微电影制作,藏语翻译服务,实现普法社会责任和经济效益共赢。
探索融合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
做大做强新型文化产业
谋定而后动,则无往不胜。青海日报社牢记党媒姓党、国企姓党,用创新思维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乘势而上,顺势而为。
以“媒体融合”思想,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推动转型为新型主流媒体;转变“传统办报”观念,最大程度挖掘潜力,推动改革和创新。
实践证明,报业资源的整合,不单纯是“量”的增加,而是“质”的提高。近年来,青海日报社聚焦“党媒服务+党建服务+政务服务+社会服务+增值服务”,在传统的广告、发行、印刷三大业务板块基础上,立足跨界转型经营取得了初步成效,逐渐探索出一条符合实际的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模式。
青海日报报业集团的成立,将进一步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形成良性循环。由报纸单一生产力、影响力,转化形成融合生产力、影响力,实现政治家办报、企业家经营,实现报业生产经营方式全方位革新、全领域覆盖。
筚路蓝缕,开拓创新。青海日报报业集团的成立,是一次历史性的跨越,但在解放思想的道路上,永远没有一劳永逸;在改革创新的道路上,永远没有停歇的脚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青海日报社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在融合发展中砥砺前行,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魏爽)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Rf3q7WCPszlhfHANspGG_g
编辑:吴氏垂心

593#
发表于 2022-10-30 19:38:2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走进中国大报”第二站:浙江日报报业集团


浙报集团,左为1997年竣工的新闻大厦,右为大约10年前落成的网状新楼(辜晓进 摄)

记得上次到访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以下简称“浙报集团”)还是十九年前的事。2003年10月,我有幸应邀去做过一次交流,领略了该集团当时的蓬勃发展和欣欣向荣。彼时,铅笔+笔记本形状的新闻大楼启用才五年,看上去仍簇新而高耸;时任社长姚民声谈到与浙江第一房地产商绿城集团合作到外省开疆拓土的经营策略,也令我大开眼界。

此次再访浙报集团,发现当时空阔的大院已经变得有些拥挤了:在铅笔大楼旁又建了两座相互关联的新楼,其中一座22层的楼宇外型仍取具象思维,呈半圆形网络状态,喻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当年高歌猛进的房地产策略也早于十多年前终止。但浙报集团在传媒经营发展求生存上有一条主线始终没变,即资本运营。2000年,时任社长陈敏尔创造性地提出“传媒控制资本,资本壮大传媒”的发展理念。如今此理念不仅得到创意连续,且生根开花,枝繁叶茂。

事实上,进入数字时代后,浙报集团的两大神来之笔都涉及资本。其一是2011年收购白猫洗衣粉公司借壳上市,成为国内第一个媒体经营资产整体上市的企业,获得强大融资能力;其二是2014年收购杭州边锋和上海浩方两大网游公司,获得技术加持、海量用户和强大盈利能力。而浙报集团目前正在紧锣密鼓筹措的一件事,当属又一神来之笔:省市县一体化融合传播技术平台的建构。这是我们此次调研的重点之一,里面的想象空间很大。


访谈后与姜军社长(中)和谭舒月(右)合影。身后背景是姜社长临《兰亭序》古代七种书法。姜是著名书法家,西泠印社会员(浙报集团员工 摄)


浙报集团中央厨房和编前会会议室(辜晓进 摄)

10月27-28日,我和项目助理、研究生谭舒月连续两天浸泡在浙报集团,同样也是一系列的密集访谈和目不暇给的观察。承蒙浙报集团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我们分别与集团社长姜军、集团(浙江日报)总编辑李杲、副社长兼浙数文化集团(上市公司)董事长程为民、分管技术的副社长钱伟刚、钱江晚报总编辑王水明、集团副总编兼天目新闻总编辑周天晓、浙报传媒控股集团副总经理童杰进行深度访谈。浙报研究院、浙江在线、浙江新闻、经营管理部等媒体和部门负责人也参与了访谈。

这些访谈及所见所闻,大大丰富和深化了我对当前传媒创新型融合转型实践的认知。舒月也不断私下感慨,说在课堂上和一些学术会议上,都从未了解到现在传媒竟是如此做法,学到了太多东西。

上次上报集团调研结束当晚,我写了一篇公号,得到业界和学界近2000朋友的关注和鼓励,很感激。但也有一位表达了不满,大意是说一场调研下来就这区区千把字,太没深度,批评了我一通。这里需要解释一下,这只是一个动态,调研甫结束随手写就而已,旨在向大家报告一下自己的调研行踪。最后的调研成果,敬请期待明年,已与出版社签订明年底出书的协议,届时欢迎不吝赐教。
此次启程前,忽接通知,说杭州机关企事业单位对来自深圳的访客,必须在杭州酒店就地三天三检后才能接待。所以我们被迫临时调整行程,在杭州多住了两天。那里是天堂,也不冤。


与姜军社长访谈(谭舒月 摄)


与李杲总编辑在浙报集团晓风茶书馆合影(谭舒月 摄)


与程为民副社长(右1)、浙数文化总经理曾宁宇(右2)、浙数文化总经办主任叶恒珊(左2)访谈(谭舒月 摄)


与钱伟刚副社长访谈(谭舒月 摄)


与天目新闻总编辑周天晓(右1)访谈(谭舒月 摄)


访谈后与钱江晚报总编辑王水明(左2)、浙报研究院院长檀梅(左1)和浙江在线副总编辑俞斌(右1)(谭舒月 摄)


与浙报传媒控股集团副总经理童杰访谈(谭舒月 摄)

来源:进观传媒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4QVl-dMci0DWEhuVpfQGQA

编辑:张铭麟

594#
发表于 2022-11-13 16:36:4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推特裁员忙裁员背后,美国大型报纸就业太稳定了


在刚刚过去的10月份,推特有了新主人,并下决心对“蓝色小鸟”进行大改革;另一家社交巨头脸书宣布将停止“即时文章”模式;而当红炸子鸡TikTok则成为了越来越多美国人获取新闻资讯的地方;音乐流媒体Spotify宣布付费用户已经高达1.95亿;当推特深陷裁员流言,一项新的研究显示,2021年,是过去5年里美国大型报纸裁员率最低的一年。
推特:新主人到来,未来何去何从?
裁员消息备受瞩目
2022年10月20日,据美国《华盛顿邮报》报道,埃隆·马斯克(Elon Musk)表示,自己成为社交媒体推特的新主人后,打算解雇原来的大部分员工。
这份报道说,马斯克跟潜在投资者聊过收购推特的事情,他打算在收购成功后,在推特原有7500名员工的基础上,解雇将近75%的员工,剩下保证公司能进行基本运行的最少人数,即2000名员工。为了支持这个说法,《华盛顿邮报》引用了相关文件和匿名内部知情人士给的消息。
美国投资银行韦德布什分析师丹·艾夫斯(Dan Ives)认为,马斯克裁掉75%的推特员工,会带来更强的自由现金流和盈利能力,这对潜在投资者有很大的吸引力。不过,艾夫斯也指出这种做法的弊端:大规模裁员很可能让推特倒退好几年。
《华盛顿邮报》的这则报道,遭到了马斯克的否认,但自收购完成以来,“裁员”一直是围绕推特相关的关键话题。
其实,就算马斯克没有收购推特,原有的推特领导层也会大规模削减开支。他们本来就计划在2023年底之前,减少大约8亿美元的工资总支出。这就意味着,大约四分之一的推特员工会被解雇。
据报道,推特员工就马斯克大规模裁员的消息,在公司内部发表了一封公开信。美国《时代周刊》报道称,员工在这封信中表示,这次鲁莽的大规模裁员决定是明显的恐吓工人行为,会削弱推特服务公众对话的能力,会破坏用户和客户对推特的信任。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10月27日,马斯克完成440亿美元收购推特的交易,正式成为推特新主人。对此,他在推特上发言:“这只鸟自由了”。他上任后第一个商业决策就是解雇数位高管,清除这些在他收购推特过程中跟他相处不融洽的人,自己则担任起临时首席执行官。
被解雇的高管包括:首席执行官帕拉格·阿格拉瓦尔(Parag Agrawal)、首席财务官奈德·西格尔(Ned Segal)以及首席法律顾问维贾亚·加德(Vijaya Gadde)。以加德为例,她在过去10年里,在推特最重大的审核和安全决策中扮演关键角色,正是她决定封禁了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的推特账号。
除了这些高管,马斯克在特斯拉工程师的建议下,有意裁掉那些最近对代码库没有贡献的中层管理人员和工程师。这些举措会在他成为推特新主人后的第二周开始,管理人员已经列出要解雇的员工名单。
在中文互联网上,这两天盛传的消息则是:为完成相关任务,部分员工现被要求每周工作七天、每班工作12小时,相当于每周工作84小时。
希望增加付费收入
除了人员变动,马斯克说过或至少暗示过,自己的首要任务有:
1.消除发帖机器人2.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放宽用户的发言限制3.开源算法
4.增加付费订阅用户数量
以上每一项决定都会带来多方面的影响。对此,马斯克曾特意安抚广告商,表示推特更换老板的事情,并不会对他们的广告投放行为有很大影响。
然而,在马斯克接手后,通用汽车马上宣布暂停在推特投放广告。对此,公司发言人丹·弗洛雷斯(Dan Flores)在发往美国科技媒体网站The Verge的邮件中解释,公司要评估马斯克领导下推特的发展状况,因此先暂停广告投放,不过会继续在推特上跟客户互动。
通用汽车这样做,是因为自己跟马斯克所在的特斯拉存在竞争关系,还是因为马斯克要把推特打造成新的平台?抑或是跟这两个因素都有关?外界对此众说纷纭。
在马斯克成为推特新老板当天,《华尔街日报》发表了一份新闻报道,鉴于此前马斯克表现出解禁特朗普推特账号的想法,广告商对其掌控下的推特内容审核方面感到担忧。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那样,对于广告商的担心,马斯克发推特安抚他们,表示自己不会让推特变成一个“人人自由放纵的地狱”。他还表示要成立内容审核委员会,委员会成员有着不一样的观点。没有委员会的同意,平台不会再删除内容或解禁账号方面做出任何重大决定。不过,推特似乎还是想减少对广告收入的依赖、增加订阅收入比例。马斯克在推特员工面前重申自己的计划,要把推特的订阅收入提高到总收入的50%。在他看来,这也是解决平台机器人账号问题的潜在方案。
马斯克在过去就提出过类似的想法:将推特订阅服务Twitter Blue价格降低到每月2美元,每个付费用户被验证后,会有蓝色勾标。如果所有真正的人类账户都得到验证,那么机器人账号更容易被发现。
于是,马斯克接手后,要求推特更新用户付费验证功能。他给参与此项功能更新的推特员工下了最后通牒:他们必须在11月7日之前完成更新,否则将会被解雇。为了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该项目的员工从早工作到深夜,甚至整个周末都在加班。
然而,跟马斯克之前说的价格不同,在他11月1日新发的推特上表示,原本每月收取4.99美元的Twitter Blue价格提升到8美元(而非之前媒体报道过的2美元或19.99美元),届时订阅用户会获得认证。目前,已获得认证的用户将有90天的时间去订阅Twitter Blue付费服务,否则将失去蓝V勾标。
大约在一年前,推特在很多国家和地区推出了Twitter Blue订阅服务,订阅用户可以阅读一些媒体的无广告文章,并且可以对推特进行自定义操作,例如改变主屏幕图标的颜色。然而,在Twitter Blue推出后,推特的几个季度财报显示,大部分收入仍然来自广告。
脸书:即将关闭“即时文章”模式2022年10月14日,脸书母公司Meta发言人在发往美国科技网站Gizmodo的邮件中表示,公司已经通知各大新闻媒体,脸书将在2023年4月中旬正式关闭“即时文章”模式。期间,媒体有大概6个月的时间适应新变化,把脸书中的那部分流量引到自己官方网页上。“即时文章”模式于2015年推出,目的是加快用户在脸书移动端访问媒体内容的速度,官方说明表示“内容加载和显示速度是标准移动端网页的4倍”。换句话说,在这种模式下,脸书移动端用户可以更加快速地阅读文章,媒体内容有机会获得更多的曝光。这个模式在推出之际,对新闻媒体颇具吸引力,因为当时的脸书是海外最受欢迎的新闻阅读移动端平台之一。Meta表示,目前有3.7万个脸书页面使用这种模式,加载速度是移动端网页的4.9倍。在这种模式下,脸书用户打开的文章会比正常情况多52%。然而,Meta称:目前全球用户在脸书信息流看到的内容中,只有不到3%的内容是带有新闻链接的帖子。背后的原因有:Meta减少了对脸书上新闻内容的支持;别的竞争者也在努力提升移动端网页加载速度,以此抵消“即时文章”模式的巨大优势;以及Tik Tok等新晋社交媒体的流量增长,许多新闻媒体从脸书转向这些流量更大的平台。此外,许多媒体对“即时文章”模式对自身的控制感到不满。社交媒体顾问马特·纳瓦拉(Matt Navarra)在接受英国媒体Press Gazette的采访时称,脸书的“即时文章”模式,把专有格式安在新闻媒体开发部门身上,这额外增加了部门人员的工作量,浪费时间。

图片来源:Pexels
纳瓦拉说:“我估计大多数新闻媒体不会为‘即时文章’模式的消失而伤心。虽然移除上面的‘即时文章’可能会增加一些工作量,但用户能直接访问媒体网站,带来直接流量,以及降低平台的束缚,这对于媒体来说都是好消息。”
不管各大新闻媒体对“即时文章”模式的态度如何,目前脸书确实离新闻内容更远,转向更受大家欢迎的娱乐视频内容。最近,Meta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指出,视频观看时间占脸书用户所有使用时间的50%。而短视频功能Reels是脸书和Instagram增长最快的内容板块。因此,Meta正致力于将更多娱乐视频内容推送到用户信息流中,这些内容是基于人工智能推荐的,而不是你关注的人或跟你联系的人。扎克伯格认为这是脸书的未来,这种转变已经体现在用户体验上。TikTok:来看新闻的人越来越多
2022年10月25日,The Verge发表了一篇名为《TikTok逐渐成为新闻来源》的新闻报道。报道指出,皮尤研究中心的新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美国人选择从TikTok获取新闻资讯。
具体来说,2020年至今,在TikTok看新闻消息的美国人增加到原来的3倍。如今,大概10%的美国成年人经常在TikTok看新闻。对于30岁以下的成年人,这个比例上升到26%。
对于本来使用TikTok的用户,他们也在改变自己的使用模式,逐渐在平台上获取新闻资讯。目前,三分之一(约33%)的成年用户表示,自己在TikTok看新闻,而这个数字在2020年是22%。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今年9月,《纽约时报》发文称,Z世代把TikTok当成搜索引擎使用。因此,不难理解为什么有年轻成年用户会用TikTok看新闻。
因此,跟别的平台相比,TikTok的新闻业务发展得更好,而其他平台的新闻业务则后退或停滞。以前面提到的脸书为例,在2020年,54%的成年用户表示自己在上面看新闻,如今这个数字下降到44%。
其实在早前,TikTok就尝试转型,不再是小孩子拿来跳舞娱乐的平台,而是记录重大新闻事件、不断更新新闻事件进展的平台。例如,在今年,当美国演员约翰尼·德普(Johnny Depp)状告前妻艾梅柏·希尔德(Amber Heard)诽谤案的审判发生时,德普的支持者就在TikTok上发布了实时庭审更新,以及各种分析和评论。在此期间,这些内容的观众数量也在迅速增长。
然而,错误信息是个大问题。专门评估新闻媒体内容质量的NewsGuard网站最近发现,在TikTok搜索到的返回视频中,近20%包含错误信息。随着越来越多人选择去TikTok获取新闻资讯,对于平台来说,打击错误消息非常有必要,特别是涉及堕胎、选举、新冠肺炎等话题的内容。
Spotify:付费用户数量大涨
2022年10月25日,Spotify在第三季度财报中宣布付费用户已经高达1.95亿,比上季度多了700万,比预期净增100万,公司预计到今年底将突破2亿大关。
不过,投资者对这些振奋人心的数字开心不起来。Spotify盘后股价下跌超过6%,毛利率为24.7%,比去年同期低2个百分点,也低于公司此前的指引。对此,Spotify表示,这是因为公司对版权所有者负债进行前期估计时,进行的相关调整所致。
事实上,目前Spotify要给音乐版权所有者支付更高昂的费用,这就是它进军播客业务的原因,相关资源库也在不断增长。目前,该平台上有470万播客。虽然播客业务仍未实现盈利,但该公司表示,其播客收入出现了两位数的增长。
美国大型报业及新闻网站:裁员率降低
2022年10月18日,美国哈佛大学尼曼新闻实验室发文称,皮尤研究中心的新报告显示,从2017年调查全美大型报纸和新闻网站裁员情况开始,2021年是裁员率最低的一年。
2021年,有11%的美国大型报纸进行了裁员。在裁员的机构中,每家经历了一轮裁员。而在受到新冠疫情重创的2020年,33%的大型报业选择裁员,其中有11%还进行了多轮裁员。
皮尤研究中心在高流量的新闻网站上也发现了类似的趋势,他们将这些网站定义为“每月至少有1000万独立访问者的数字原生媒体”。2021年,只有3%的大型新闻网站进行裁员,而2020年高达18%。
不过,2021年,只有73家报纸被纳入到“周日平均发行至少有5万份”的“大型报纸”行列中,而这个数据在2017年有110家。在新闻网站方面,多年来符合皮尤研究中心标准的媒体数量变化不大,2021年是34个,而2017年是35个。
皮尤研究中心给出解释:美国大型报纸裁员率减少,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美国报纸发行量的总体下降,因此符合调查要求的大型报纸的样本减少。
参考链接:


来源:传媒见闻


编辑:邓秋雨

595#
发表于 2022-11-16 23:00:5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孤独星球》停刊:留给杂志的“时间”还有多少?

11月10日上午,“孤独星球杂志”微信公众号刊文《这一次,要告别了》,透露《孤独星球》杂志中国版停刊的消息。

《停刊公告》中写道,“很遗憾,我们要公布一个令人悲伤的决定:2022年12月刊将是《孤独星球》杂志中国版的最后一期,本杂志将于明年正式停刊。对于热爱这个品牌、这本杂志的忠实读者和所有杂志编辑而言,大概很难在这一刻保持心情平静,好像一个陪伴我们多年的老友即将分别,又像是一个时代就此落幕。”。

这份《公告》还说:《孤独星球》杂志中国版自2012年8月创刊至今,共走过125期。我们真诚地希望并且相信,《孤独星球》杂志的停刊并不代表旅行者们脚步的停止,我们对旅行的渴望依旧热烈,对世界的好奇心也不会就此泯灭。

此外,编辑部在《公告》中祝愿:

虽然杂志纸刊即将停刊,但本编辑部将继续为读者们带来有关旅行和生活方式的优质内容,并在各社交媒体平台上与旅行者们保持紧密联系。

Lonely Planet(孤独星球)官方微博也发文称,《孤独星球杂志》是经 Lonely Planet 品牌授权的月刊,由中国地图出版社负责制作与发行。

由于合同到期等多种原因,杂志将由明年起在国内停刊。原“孤独星球杂志”微信公众号、微博届时将与 LP 品牌彻底脱离。Lonely Planet 指南图书将持续发售,Lonely Planet 品牌也将持续在中国运营。

据悉, 《孤独星球》杂志中国版最后一期以“聚散终有时”为题做了最后告别。

事实上,早在2020年,《孤独星球》杂志就已经开始关闭部分业务。

据澎湃新闻2020年4月21日援引外媒报道,公司决定关闭墨尔本和伦敦办公室的大部分业务,并停止发行其同名杂志。

该公司表示,减少出版业务是一个“艰难的决定”。但近年来,杂志销量的下滑越来越严重,公司决定暂停发行《孤独星球》杂志以减少成本。

公开资料显示,《孤独星球》是世界最大的私人旅行指南出版商,由托尼·惠勒和莫琳·惠勒1972年在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墨尔本西郊的富兹克雷区创立。奥克兰、新德里和北京均设有其办公室。

《孤独星球》2006年首次进入中国市场,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发行,2012年8月在中国发行了杂志系列,由福建海峡书局出版有限公司引进。

不过进入互联网时代,作为一本旅行指南杂志,停刊或许是迟早的事。

有分析文章认为,不要说带着旅行指南出行,连“马蜂窝”这样的在线旅游攻略平台,也逐渐变成了“时代的眼泪”。

而如今做攻略,基本上全靠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平台了。

比达咨询发布的《2020上半年度中国旅游行业发展分析报告》显示,2020上半年在用户旅游决策方面,小红书超越携程、飞猪、马蜂窝、同程等传统旅游决策平台,排名首位,为63.7%的用户所依赖。现在,小红书上包含关键词“旅行”的笔记超过1362万篇。

在《孤独星球》杂志官微发布将停刊的消息后,不少网友表达了惋惜。

而“出版业好难”,则成了媒体从业者发出的普遍感叹。

今年8月,就有《读者》杂志发不出工资、将面临停刊的消息在流传。尽管《读者》工作人员做了辟谣,但传统杂志选择转型或退场已成为必然的趋势。

近年来,包括《今古传奇奇幻版》、《童话大王》、《大众软件》、《外滩画报》等经典杂志都已宣布停刊。

来源:传媒特训营(公众号)

编辑:陶鹏辉

596#
发表于 2022-11-20 00:19:2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浙江法制报》获准更名为《浙江法治报》

国家新闻出版署官网“行政审批许可结果”显示:《浙江法制报》更名为《浙江法治报》的申请已获批准。

《浙江法制报》创刊于1984年5月,由浙江省委政法委主管、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是浙江省唯一公开发行的法治类专业报。近年来,《浙江法制报》持续深耕政法领域,不断深化媒体融合,由一张黑白专业报,发展形成报、网、端、微、视一体化的融媒方阵,旗下拥有报业、浙法影视、创安风险评估、法智科技、浙法培训5家公司,实现了新闻宣传、媒体融合、事业发展等各方面工作齐头并进。2020年7月成立全国首个法治传媒集团——浙法传媒集团。


来源:编前会(公众号)


编辑:陶鹏辉

597#
发表于 2022-12-30 14:23:0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纽约时报》惊人转变:提前3年完成1000万订阅目标




根据纽约时报公司今年3月公布的2021年财报,公司全年收入达到20.7亿美元。其中,订阅收入13.6亿美元,占比高达66%;广告收入4.97亿美元,占比不足25%;其他收入则为2.15亿美元。毫无疑问,读者收入已经成为《纽约时报》的主要营收来源。

早在2019年初,纽约时报公司就定下了到2025年达成1000万订阅用户的“小目标”。截至2021年底,该公司已经拥有约880万的订阅用户。而在今年2月《纽约时报》收购《大西洋月刊》以后,这个目标被提前三年实现了。

在今年11月,《纽约时报》发布2022年第三季度财报时,对其新的商业模式进行了梳理,并重点强调目前正在推行的套餐订阅模式。纵观《纽约时报》发展历程,其主要盈利模式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广告—订阅—套餐订阅。

图注:《纽约时报》的商业模式分析(来源:FourWeekMBA)

1

广告模式如今是何局面?

像绝大多数的纸媒一样,广告模式曾是《纽约时报》的主要收入来源,这包括其在数字端和纸质端提供的全方位的广告产品和服务。据财报,2019-2021年,《纽约时报》的广告收入占比分别为29%、22%、24%,而订阅收入达到60%、67%、66%,其实,早在疫情前时代,《纽约时报》的订阅收入就已远超广告。

注:2019-2021年《纽约时报》收入结构对比(来源:纽约时报2021年财报)

在《纽约时报》2021年的广告收入中,数字广告占比达到62%,同比增长35%。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直销广告发展,二是随着社会进入后疫情阶段,广告主的广告支出能力已经逐步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

《纽约时报》的纸质端印刷广告收入占2021年广告总收入的38%,同比增长15.3%。增长主要体现在奢侈品和媒体类内容上。尽管印刷广告同比增幅不高,但2021年《纽约时报》仍旧在美国全国性报刊中占据最大的印刷广告市场份额,击败了《今日美国》《华尔街时报》等一众一线媒体。

《纽约时报》的广告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广告呈现。即刊登广告并收取广告费用。二是专栏广告和其他类型广告。专栏广告包括房地产、招聘、汽车和其他主要类别的线性广告。在纸媒上这些广告通常按行计费,而在网页或移动平台上,则是基于每个列表计费。

2

数字订阅基数已超印刷订阅10倍


近年来,《纽约时报》的商业模式逐渐向订阅倾斜。2011年3月《纽约时报》付费墙上线,2014年其订阅收入首次超过广告收入。虽然其数字化以及数字订阅转型在行业中都不算早,但是相关数据确是行业中确属翘楚。

2021年《纽约时报》13.6亿美元的订阅收入,由超过7.73亿美元的数字订阅以及5.88亿美元的纸质订阅构成。去年,其达成的880万订阅用户中,单一数字订阅用户超过800万,纸质用户78.4万人。而纽约时报的数字订阅在内容细分可以发现,586万人为数字新闻付费,超过210万人则在为其他内容买单。

注:2011年-2021年《纽约时报》订阅情况变化趋势(来源:纽约时报2021年财报)
  
注:2019-2021年《纽约时报》用户订阅与广告收益对比(来源:纽约时报2021年财报)

就目前的数据而言,《纽约时报》数字订阅的人均贡献值虽不及印刷订阅,但它代表着用户对《纽约时报》付费服务价值的更广泛认可度,更具想象空间。今年三季度《纽约时报》的数字订阅用户仍在稳步增长,新增18万,与二季度持平。

3

套餐订阅:订阅模式升级

《纽约时报》今年第三季度财报的显示,其订阅用户持续增长的动力,不再由单一的新闻内容订阅推动

众所周知,新闻热点是循环更新的,一段时期内热点新闻的数量会影响读者的媒体订阅量。因此,《纽约时报》认为,完全依靠新闻内容作为订阅的核心不太符合当下快节奏的受众环境。

于是今年以来,《纽约时报》开始大力推广套餐订阅。订阅套餐几乎囊括《纽约时报》的全线产品,包括游戏、烹饪相关内容、音频、专业推荐数码以及家电类产品的网站Wirecutter ,以及今年一月公司以5.5亿美元收购的《大西洋月刊》。《纽约时报》推出套餐订阅,能够很好地应对新闻周期相对较慢,产品组合不断变化,以及世界经济疲软等困境。

但是,《纽约时报》CEO梅雷迪思(Meredith Kopit Levien)表示,订阅套餐的费用要比单独订阅数字新闻内容贵一半。这导致部分价格敏感型用户对此无感。据悉,该公司正计划提高单独订阅的费用,以达到反向推动受众订阅套餐的效果。

梅雷迪思透露,游戏是单一数字产品订阅中订阅数增长最快的,Wirecutter也有强劲的季度表现。目前套餐订阅的总数目前已经超过100万,新增套餐订阅用户占到了新增数据的一半以上,新营销策略的良好势头也让公司将目标调整为到2027年底达到1500万订阅量。虽然套餐的价格更高,但是《纽约时报》公司还是有信心和能力让读者从单一订阅转向全额订阅套餐并留住这些套餐订阅用户。

4

围绕用户,开发多样化的“内容力”

当《纽约时报》开始鼓励受众订阅新闻以外的内容而不是单一的新闻内容时,业内人士对该套餐订阅模式就心生疑虑,此时《纽约时报》是否还是一家纯粹的新闻公司。

投资者信息服务公司Zacks在近期发布的业绩预告中将《纽约时报》称为“多元化媒体集团”。10月18日,新闻初创公司Semafor的联合创始人本·史密斯在他的首个专栏中也表示,《纽约时报》正在经历“一场认同危机”,它是否正在从“一家向科技产品扩张的新闻公司”转变为“一家拥有辅助新闻产品的科技公司”。

面对业界和同行的质疑,CEO梅雷迪思在一场视频会议中进行了解答。她表示,“新闻内容对《纽约时报》来说仍然很重要。公司首要策略仍旧是继续在新闻领域中保持领先地位。其次,公司通过提供多样化的内容力图帮助用户找寻生活的意义,及追求心之所爱。第三个策略才是将新闻和其他内容捆绑出售。”她总结说,该公司目前的战略是,“在美国和海外为1.35亿讲英语的目标市场提供必要的新闻订阅服务”,同时“为更多人提供管理日常生活的更有价值的内容”。

除订阅和广告之外,《纽约时报》的业务还包括提供专业的新闻服务,数字档案授权、建筑租金收入、附属机构推荐、NYT Live(现场活动业务)和零售商务的收入。建筑租金收入包括纽约总部大楼的楼层租赁收入。

该公司预测,目前不太确定的经济环境将导致科技、流媒体服务和金融等领域的一些数字广告客户流失。随着第二季度新闻热点的数量降低,一些广告商对投放新闻广告也不那么感兴趣了,这导致第四季度广告业务持续减少。此外,《大西洋月刊》的亏损也在拉低核心业务的增长,但即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纽约时报》仍将实现盈利。

以新闻为核心,多样化内容为动力的模式为《纽约时报》在新的市场环境中似乎找到了新的盈利方向。未来,《纽约时报》盈利能力的增长还取决于能否成功地将用户关系变现,并保持足够的吸引力。


来源:传媒见闻


编辑:邓秋雨



598#
发表于 2022-12-30 14:46:2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一次告别都是为了在下一站相遇
——《绵阳晚报》休刊告读者

今天,是2022年12月30日。我们带着深情与惋惜跟最亲爱的读者朋友们告别:《绵阳晚报》纸质版今天是最后一期。这份陪伴了您22年的报纸,结束了都市报的历史使命,将于2023年1月1日正式休刊。
22年,7747期。一部晚报的报史,也是一篇浓缩的绵阳发展史。22年融入城市血脉的记录与书写,绵阳晚报与人民一起,同呼吸,共命运。
回首7000多个日夜,晚报一直致力于做市民的贴心朋友,“读晚报、用晚报、有事找晚报”是22年来不变的办报宗旨。或许您还记得:那张感动了亿万中国人的摄影作品《敬礼娃娃》,那是晚报记者第一时间挺进北川重灾区拍摄的;拯救余博文报道,12天募捐了35万元,我们共同写下这座城市爱的奇迹;晚报“激情社区大家唱”,与20多万社区老百姓的倾情互动;连续数年的“感动缩阳”人物评选活动......一张晚报,每天准“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五百万绵阳市民生活中的“精神粮食”。
创刊以来,《救援!救援!千军万马进发北川》等作品获中国新闻奖;《关键时刻,总理和绵阳人民在一起》《123个公章盖不起一座公厕》等500余篇作品获得四川新闻奖、赵超构奖。
一份晚报,一杯清茶,开启一天的美好。22年追逐新闻,晚报人始终奔跑在路上,每天清晨与您相遇在白纸黑字之间,我们为绵阳发展鼓劲,为社会正义呐减,我们上情下达,回应关切,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晚报记者!
七千展昏,甘载风华。面对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冲击,传播方式和途径不断改变,舆论信息场被重构,我们和全国都市报同行一样,陷入了纸媒的“冰河纪”。面临困境,我们有过彷徨无奈,但更多的是艰难转型、谋求“破壁”。在一次次的突围中,在报社的深度融合发展进程中,我们找到了自己的重生之路:重构。这张报纸或许即将撕去最后一页日历,但新闻还在,我们,也还在。
转身,并不是离别,只是下一个重逢的开始;挥手,不只是告别,更是为了下一站再见。在绵阳日报社旗下的客户端、微信微博、短视频、手机报等众多新媒体产品中,您都会看到那些熟悉的名字和身影。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将在新媒体的赛道上继续前行!
岁月静美,在于它必然的流逝。春花、夏日、秋月、冬雪。亲爱的读者朋友,我们就陪您到2022年的岁末。我们相信,走过冬天,就会遇见春天。
2023年的第一缕阳光洒下,我们依然向阳而生,逐光而行。就在这个元旦,我们的《绵阳观察》手机新闻客户端就将全新升级为《涪江观察》晚报和晚报人,将在这里与您重遇。
我们不会停下来,因为新闻永远在路上!
本报编辑部
2022年12月30日

编辑:邓秋雨

599#
发表于 2023-1-1 20:37:3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习近平致信祝贺经济日报创刊40周年



在经济日报创刊4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向报社全体同志致以诚挚祝贺。习近平在贺信中指出,40年来,经济日报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在宣传党的创新理论、解读经济政策、报道经济成就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习近平希望经济日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创新经济报道理念和方式,加快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讲好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故事作出新的更大贡献。1日下午,庆祝经济日报创刊40周年大会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李书磊在会上宣读习近平的贺信并讲话。他说,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始终牢记职责使命,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做深做实,做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宣传,突出经济特色,提高报道质量,提振发展信心,推动媒体融合深入发展,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努力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人才队伍,开拓进取,守正创新,把经济日报办得越来越好。会上,经济日报负责人和老同志、职工代表发言。经济日报创刊于1983年1月1日,目前拥有下属报刊社网16家,已成为受众了解国际国内经济发展、获取经济信息的重要渠道。


习近平致经济日报创刊40周年的贺信

值此经济日报创刊40周年之际,我向报社全体同志致以诚挚祝贺!

40年来,经济日报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在宣传党的创新理论、解读经济政策、报道经济成就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希望经济日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创新经济报道理念和方式,加快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讲好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故事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习近平
2023年1月1日


来源:经济日报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NBTSiQ9ILxxFsgDUFpX5kw


编辑:邓秋雨

600#
发表于 2023-1-8 23:04:1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采用非遗项目“铅山连四纸”印制而成的省级党报《寻赣记·书院江西》问世

1月6日,辞旧迎新之际,采用国家级非遗项目“铅山连四纸”印制而成的省级党报《寻赣记·书院江西》问世,以其精美的版面编排、精细的文字描述和精致的装帧设计而备受关注。(相关视频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这份连四纸党报是由江西日报社(报业传媒集团)联合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上饶市铅山县人民政府、铅山连四纸发展有限公司创意设计,以2023年1月6日出版的江西日报第9至第16版《寻赣记·书院江西》版面为原型制作(见下图),采用“千年寿纸”铅山连四纸连版印刷而成,是省级党报和传统非遗的完美“联姻”,是报纸印刷和呈现载体的再次创新,是一份值得珍藏的报纸。

江西日报社探索传媒文化和传统文化的融合始终没有间断,连四纸党报是继2022年5月“寻赣记”全国首份省级陶瓷党报入藏知名博物馆后,党媒作品创新“联姻”铅山连四纸,让厚重的新闻内容与优秀的传统文化、“纸寿千年”古籍纸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来源:江西新闻客户端)

来源:编前会(公众号)


编辑:陶鹏辉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