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刘海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闻差错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591#
 楼主| 发表于 2019-8-13 16:58:1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一怼(338
作者:周俊生
达到 dádào
2019810日《光明日报》第12版刊登文章《语言生活书写时代编年史》,其中有一句话写道:“新中国成立伊始就掀起的扫除文盲运动,使文盲率逐年下降,达到如今的4.08%,识字人口使用规范汉字的比例超过95%。”句中“达到”一词使用有误。
“达到”,意为到某个级别或某种程度。“达到”的使用对象如果是某个数字,一般应表现出从小到大、从低到高的趋向,而不能反过来,表现出从大到小、从高到低的趋向。句中“达到”的使用对象是“文盲率”,句中既说“逐年下降”,就表明“如今的4.08%”是一个相比以前有下降的数字,有一种从低到高的趋向,那么,“达到”的使用是不合适的。
可把“达到”改为“降到”“降低到”之类的话语。
编辑:高杰

592#
 楼主| 发表于 2019-8-13 20:15:0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唐山市雷电黄色预警“唐山人民注意一下强僵尸”

编辑:高杰
593#
 楼主| 发表于 2019-8-14 21:48:3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一怼(339
作者:周俊生
率先 shuàixiān
2019814日《长沙晚报》第11版刊登报道《关起门是十万大山,打开门是金山银山》。其中写道:“随着望谟县昂武镇九老山村罗加盖、李卜道等最后一批贫困群众搬迁入住,黔西南州率先全省提前完成‘十三五’规划搬迁入住任务,338506人搬迁入住新城区,开启幸福新生活。”句中“率先”一词使用有误。
“率先”,意为带头,首先。“率先”是一个副词,在使用中一般只能修饰动词,如“率先表态”,表示的就是带头表态,首先表态,第一个表态。在这个句子中,“率先”后面出现的是“全省”,但“全省”是一个名词,它不能接受作为副词的“率先”的修饰。作者用“率先”表示的是水平、成绩等处于最前列(在句中就是处于“全省”最前列)的意思,但这与“率先”的词义不合。
应把“率先”改为“领先”。“率先”和“领先”看上去差不多,但在用法上有很大的不同。“率先”是一个副词,它与和它搭配的词(一般只能是动词)是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而“领先”是一个动词,它与和它搭配的词(一般是名词)可以是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句中需要的正是这个意思,所以要改用“领先”),也可以是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如“领先地位”“领先作用”等。
编辑:高杰

594#
 楼主| 发表于 2019-8-15 12:51:3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一怼(340
作者:周俊生
同时 tóngshí 笃信 dǔxìn
2019815日《新华日报》第13版刊登文章《〈上海堡垒〉为何漏接国产科幻电影“第二棒”》,文中写道:“作为拥有众多粉丝、自带巨大流量却无多少知名作品的‘鲜肉爱豆’,他的参演曾经是制作方、投资方眼中的票房和口碑保障,同时也是很多观众笃信《上海堡垒》必败无疑的原因。”句中“同时”和“笃信”两个词的使用存在问题。
先看“同时”。“同时”在现代汉语中有两个意思,一表示同一个时候,二是作连词使用,表示两个分句之间存在并列关系。句中的“同时”是连词的用法,它所连接的是“是制作方、投资方眼中的票房和口碑保障”和“也是很多观众笃信《上海堡垒》必败无疑的原因”这两个分句(后一分句中的“笃信”有使用错误,这里为叙述方便姑且沿用)。但是,看这两个分句的内容。它们之间并不存在语意的并列关系,而是存在着对立的关系,语意是转折的。在这种情况下,“同时”的使用显得很不自然。
再看“笃信”。“笃信”的意思是忠实地信仰。这个词的使用对象通常应是在社会舆论中具有正面性的事物,如“笃信共产主义”,至少应该是在行为主体认知中具有正面性的事物,如“笃信基督教”。句中“笃信”的使用对象是“《上海堡垒》必败无疑”这样一个判断,但这个判断虽然可能是事实,却不具有正面性,因此“笃信”的使用是不合适的。
对于“同时”的使用错误,既然“同时”所连接的两个分句存在转折关系,那么就应该把“同时”改为“但”或“但是”之类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而“笃信”则可改为“相信”,与“笃信”相比,“相信”的使用比较自由,其使用对象正反两面皆可。
编辑:高杰

595#
 楼主| 发表于 2019-8-16 20:29:2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差错案例】
每日一怼(341)
作者:周俊生
人士 rénshì

2019年8月16日《人民日报》第4版刊登文章《修例风波中暴力乱港实录》,其中有句话写道:“在一些别有用心人士的煽动下,从6月开始的游行屡屡演变为暴力冲突,其行动完全超出了和平游行示威的范畴。”句中“人士”一词使用有误。
“人士”,指的是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力、受到尊敬的人。“人士”是一个尊称,一般只用于在社会上具有正面评价或被作者肯定的人。句中在“人士”前用上了“别有用心”的形容语,与“人士”搭配的动词则是“煽动”,而“别有用心”“煽动”都含有贬义,这与“人士”这个尊称在情感色彩上是背离的。从引语所出全文可以看出,作者对这部分人是持有否定、批判态度的,因此,“人士”是不合使用的。
可以把“人士”改为“人员”。“人员”的感情色彩是中性的,既可用于正面人物,也可用于负面人物。当然也可以改为“人”,但“人”是一个单音词,这样改了以后还宜在“别有用心”后加一个结构助词“的”,而“别有用心的人的煽动”,在这么短的结构的不同层次连用两个“的”,有叠床架屋之嫌,也不够好。
另外,《现代汉语词典》对“人士”的释文存在问题。《现汉》的释文是:“有一定社会影响的人物:民主~∣各界~∣党外~∣爱国~。”这个释文没有揭示出“人士”的情感色彩,只是通过书证反映了这方面的倾向,这是不够的。“人士”的情感色彩很明显,在使用上也有其这方面的要求,因此应该在释义中体现出来。
编辑:高杰

596#
 楼主| 发表于 2019-8-16 20:29:2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差错案例】
每日一怼(341)
作者:周俊生
人士 rénshì

2019年8月16日《人民日报》第4版刊登文章《修例风波中暴力乱港实录》,其中有句话写道:“在一些别有用心人士的煽动下,从6月开始的游行屡屡演变为暴力冲突,其行动完全超出了和平游行示威的范畴。”句中“人士”一词使用有误。
“人士”,指的是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力、受到尊敬的人。“人士”是一个尊称,一般只用于在社会上具有正面评价或被作者肯定的人。句中在“人士”前用上了“别有用心”的形容语,与“人士”搭配的动词则是“煽动”,而“别有用心”“煽动”都含有贬义,这与“人士”这个尊称在情感色彩上是背离的。从引语所出全文可以看出,作者对这部分人是持有否定、批判态度的,因此,“人士”是不合使用的。
可以把“人士”改为“人员”。“人员”的感情色彩是中性的,既可用于正面人物,也可用于负面人物。当然也可以改为“人”,但“人”是一个单音词,这样改了以后还宜在“别有用心”后加一个结构助词“的”,而“别有用心的人的煽动”,在这么短的结构的不同层次连用两个“的”,有叠床架屋之嫌,也不够好。
另外,《现代汉语词典》对“人士”的释文存在问题。《现汉》的释文是:“有一定社会影响的人物:民主~∣各界~∣党外~∣爱国~。”这个释文没有揭示出“人士”的情感色彩,只是通过书证反映了这方面的倾向,这是不够的。“人士”的情感色彩很明显,在使用上也有其这方面的要求,因此应该在释义中体现出来。
编辑:高杰

597#
 楼主| 发表于 2019-8-17 15:57:4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一怼(342)
作者:周俊生
娓娓道来 wěiwěi dàolái
2019年7月28日《新民晚报》第13版的“新书速递”栏目刊文介绍新书《八百米故乡》,文中有一句话写道:“苏童的散文带有鲜明的个人特点,细腻唯美的语言风格娓娓道来属于江南水乡的喜怒哀乐。”句中的“娓娓道来”一语使用有误。
“娓娓道来”,形容连续不断地说出有条有理的话。“娓娓道来”在使用中不能带宾语,但句中的“娓娓道来”带上了宾语“属于江南水乡的喜怒哀乐”,这不合其使用要求。
一般地说,可以把“娓娓道来”改为“娓娓叙述”“娓娓讲述”之类的话语。如果一定要保留“娓娓道来”,则需要调整句子的结构,比如把“细腻唯美的语言风格娓娓道来属于江南水乡的喜怒哀乐”改为“他以细腻唯美的语言风格属于江南水乡的喜怒哀乐娓娓道来”。
需要搞清楚的是“娓娓道来”为什么不能带宾语。在“娓娓道来”这个短语中,“道来”由动词“道”和趋向动词“来”组合而成,这种结构本来是可以带宾语的,如“看来马上要下大雨了”“想来对方早有准备”。但“娓娓道来”在“道来”前另有“娓娓”作修饰语,在这种情况下再让“道来”带宾语就不合适了。类似的词语还有“信手拈来”“胡乱写来”等等。
编辑:高杰

598#
 楼主| 发表于 2019-8-17 23:02:5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全国大人外事委回应美议员涉港错误言论
编辑:高杰

599#
 楼主| 发表于 2019-8-18 18:14:0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认识有误区,一批短视频作品错失中国新闻奖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BoTR-9IWyggYVNVCYypjuw
作者: 老总签发单
file:///C:/Users/le/AppData/Local/Temp/ksohtml15072/wps58.png
【内容提要】2018年,中国记协第一次组织开展中国新闻奖媒体融合类作品评选。参评作品多主题性、成就性、仪式性多,少新闻性、现场性,不少短视频作品还“投错胎”。而2019年即将开展评选,短视频新闻作品依然存在类似问题。如何减少参评误区?“老总签发单”评议2018年部分作品,提供参考。
短视频新闻作品,如何定义?
据中国记协网信息显示,2018年,第二十八届中国新闻奖增设“媒体融合”奖项50个名额,分为短视频新闻、移动直播、新媒体创意互动、新媒体品牌栏目、新媒体报道界面、融合创新6大类组织评选。
“老总签发单”注意到,这个新增奖项在2018年出现得比较晚,各地记协匆忙组织作品报送参评。结果,仅短视频新闻作品,让不少评委为难。因为有些作品是宣传片、动画片……
其实,中国记协在下发的评选通知里写明了短视频新闻作品的定义:
短视频新闻:在移动端发布的短视频类新闻作品(含纪录片)。
要求:时效性强,新闻价值大,立意深刻;现场感强,音质画面效果好,信息含量丰富;剪辑精心,短小精悍,作品不超过10分钟。
【划重点】新闻性、时效性、效果好。
公开信息显示,2018年,各省、各自荐作者推荐作品到初评委员会。初评委员会评选淘汰21件短视频新闻作品,有30件通过初评进入定评。最终,有13件短视频新闻作品荣获第二十八届中国新闻奖,其中一等奖2件、二等奖4件、三等奖7件。短视频新闻作品是媒体融合项目6类体裁中,获奖数量最多的。
而即使是这样,不管是评选机构、还是评委,对第一次征集来的参评作品不满意。面对大量主题性、成就性、仪式性的短视频作品,评委们特意投票给了具有现场感强、时效性强的短视频新闻作品《柳州融水突围记 | 广西日报记者“失联”数千小时,在穿越40处塌方后发回灾区最新画面!》,让其荣获一等奖,并在各种场合介绍这件作品的特点,以此让各地媒体、记者编辑学范本。
file:///C:/Users/le/AppData/Local/Temp/ksohtml15072/wps61.png
短视频“投错胎” 浪费参评指标
评选通知写明要推荐新闻性强的作品,为何各地还送一些宣传片、专题片等作品参评呢?“老总签发单”认为有两个主要原因:
一是各地推荐机构平时指导媒体创作了一些短视频作品,不想错过获奖出彩的机会。
二是当时评选通知下发较晚,各地匆匆组织作品推荐。
对于这样的参评误区,评选机构、相关评委结合获一、二等奖的作品,发表了不少文章,相关作者也通过各种场合介绍了经验。而对于三等奖作品、未获奖作品,还少人分析。
“老总签发单”通过中国记协网公示参评作品材料,就此进行赏析、评议。看看当前传统媒体,对短视频新闻作品,有何认识?采制水平如何?其他作者可以从中借鉴什么经验?
因赏析评议具有不确定性和特殊性,以下评议到的作品信息,仅提供题目等标注,具体作品材料请查询中国记协网相关公示内容(以下截图源自对应作品材料)。
三等奖短视频《绝壁舞者—捅山工,这是一个你闻所未闻的职业》
【评议】现场感强,一开头用310突出最抓人的镜头,吸引用户继续观看。善于把握五四青年节前,分发这篇主题性报道。画面拍摄吸收了纪录片风格,全景、航拍,注重特写镜头、纪实性同期声讲述故事。视频采用了主人翁自己讲述的故事,视频有讲述、也有细节,辅以音乐、现场声等烘托主题,善于运用关键镜头表现人物作业环境和难度,层层引人观看,体现采编匠心。
缺点:新闻性弱,制作成本高,不能成为常态。
file:///C:/Users/le/AppData/Local/Temp/ksohtml15072/wps63.png
三等奖短视频《拉孜姑娘创业记》
【评议】
优点:镜头现场感强,画面朴实,少编导痕迹,保留现场声,剪辑流程。选题上,聚焦人物,在时代背景下反映个人命运。特别是镜头善于聚焦人物,运用中景、特写镜头,让手机屏幕减少其他信息干扰。
缺点:时效性弱,同期声过多,字体过小,不吻合移动观看体验。如果通过电脑剪辑视频,然后配字幕的视频,往往在手机端观看是字体会感觉很小。为什么?因为用电脑端制作短视频,电脑屏幕大,打出的字幕感觉字体大小合适了。但一到了手机端就显得小,用户需要暂停再次阅读,降低了观看体验。这也就是为什么梨视频等短视频多数用大字体做标题、做字幕。
file:///C:/Users/le/AppData/Local/Temp/ksohtml15072/wps65.png
三等奖短视频《28年的相守,终于迎来了这一天》        
【评议】
优点:纪录片风格明显,通过富有地域特色音乐、镜头画面,一下子把用户吸引进入视频里。视频里适当保留现场声、同期声,突出了纪实性,展现出高原邮路的壮美。但部分段落有编导痕迹,故事性稍逊于前面的作品。
缺点:作品通过微信公众号首发,同期声字幕位置较低,不利于手机用户观看。这是以电脑端配字幕的观看效果为标准造成的。
三等奖短视频《修复时光》
【评议】纪录片风格,讲述老人坚持为民服务的故事。镜头干净,善于用中景、特写展现人物形象,符合手机屏幕观感体验。懂得抓住小事不收钱的同期声刻画人物个性,烘托主题。
缺点:场景少,镜头简单。大量运用主人翁口述史,难以佐证真实性。
file:///C:/Users/le/AppData/Local/Temp/ksohtml15072/wps68.png
三等奖短视频《旗》属于微电影。
file:///C:/Users/le/AppData/Local/Temp/ksohtml15072/wps70.png
三等奖短视频《中国3分钟》送评的是英文评论作品。
三等奖短视频《清明时节捏面燕忆故人寄相思》非新闻作品,属于社教类电视作品。
评议未获奖作品
《今天这张漫画感动了13亿人!作者:版权属于全体中国人》
【评议】传播迅速,影响力大,但拼接网络图片,垫播采访同期声,缺乏视频画面。
《莎车“万人太极拳”溯源》
【评议】新闻性弱,可当汇报片。
This is 贵州》
【评议】宣传片。
《坑官爹的熊孩子》
【评议】脱口秀节目视频。
file:///C:/Users/le/AppData/Local/Temp/ksohtml15072/wps72.png
《一份来自昆明市委书记的新春礼物》
【评议】书信的视频版。
《大发渠》
【评议】编导明显,类似宣传片。
《红船缘》
【评议】编导明显,类似宣传片。
我是工人
【评议】群访人物视频。
file:///C:/Users/le/AppData/Local/Temp/ksohtml15072/wps73.png
生死线上的青春绽放
【评议】专题宣传片。
金砖之光
【评议】应改送融合创新体裁。
《中国进入新时代》
【评议】专题宣传片。
【结语】准确识别体裁 培养“网感”
短视频新闻作品,是当前用户需求量最多的内容,也是媒体融合传播中经常采制的体裁。按常理,新闻性强、现场感强的短视频,是媒体记者编辑们经常接触的、频繁编发的体裁。怎么一到参评时,就那么少呢?“老总签发单”已经在开头做了分析。
一个地方媒体融合传播是否健康、快速、有效,不是看领导喜好、也不看评委喜好,关键是用户喜好。不能因为某些短视频作品是大制作、大推广,产生了“爆款”现象,就认为是好的新闻作品。不信,在这些所谓的“爆款”过后,留住用户没有?可复制、可常规采制同类作品没有?
2019年开展第二十九中国新闻奖评选即将开始,短视频新闻作品的情况如何?“老总签发单”也做了赏析,题目都拟好了:《36件短视频参评中国新闻奖,九成作品再次陷入误区》。
下回分解。
作者:老总签发单
编辑:高杰

600#
 楼主| 发表于 2019-8-18 18:27:0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一怼(343
作者:周俊生
心知肚明 xīnzhī-dùmíng
2019818日《南方日报》第8版刊登文章《我为什么还在买书?》。其中有一段文字写道:“于是乎书就越堆越多,我心里也心知肚明这个所谓的不忙的时间近十年都不会到来,难道这十年都要睡在书堆里么?”句中“心知肚明”的前面加上了“心里”,这是不合适的。
“心知肚明”,意为对某事、某个道理完全知道和明白。句中的“心知肚明”,已经用“心”和“肚”两个人体器官表示人对外界的感知和记忆,但在它前面又用了“心里”,这与“心知肚明”中的“心”产生了重复,与“肚”产生了矛盾,因此是不合适的。
可把“心知肚明”前的“心里”删去。
编辑:高杰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