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殷玉鑫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5级杨桃新闻日志专区

[复制链接]
51#
发表于 2016-1-9 00:20:33 | 只看该作者
还是多一点文字好
     其实之所以说思修简单,还是因为它是开卷考试中看似最好答的!!!虽然是开卷考试。但是由于老师在考试之前说了不考书上的,搞得我很紧张,毕竟一本思修书就比较多了,我上课还做了那么多笔记,现在告诉我不考书上的,欲哭无泪啊!!而且自己自从高考过后就没有写过政治之类的题,可能连一些套话都忘得一干二净了!!
     答题卷发下来之后,老师让我们先把PPT上的题抄下来再做。想骂人,居然还要抄题,时间够吗?!额----一看PPT只有四道题,文字也只有短短的四行题。呼!吓我一跳,还以为很多呢!粗一看这几道题,貌似都比较简单,但是第二大题中的第一小题,有点懵!因为列子中的人物----已经比较久了,只能回忆起一些片段,可是我明明记得我当时真的有很认真的看,只是这个记忆实在有点让我无语,哎!不过最让我啼笑皆非的是我们的寝室的一个妹子居然把题目中的“农民大学生师智敏”看作了“智明大学毕业后去当了农民教师”。其实我已经算是我们寝室最“马大哈”的一个了,从我掉饭卡已经成为我们寝室的一个笑点了就可以看出。想不到今天居然又发现一个。呜呜呜呜,不知道是不是被我传染了,希望不是吧!要不然罪过就大了。
     还是说说思修吧!把第一道题抄完之后,乍一看这个题的问法,的确在书上是找不到的,但是一个题的方向是离不开书的,只要一问问题,就一定与书本上的知识分不开。而且这种文字科目的答案总也离不开几个点,框架比较死,基本都很明确。才不会想什么计算机素养啊之类的,真的是翻书也没用,不会做的题真的一个字也没法蒙上去。所以相对计算机素养而言,思修真的太简单了!虽然我从小感觉比较良好的科目,最后都很惨!但是这次我还是要这样说。
52#
发表于 2016-1-9 19:56:10 | 只看该作者
读《天空的另一半》有感
    初次看到书名的时候,还真的不知道讲的是什么!但是这个名字有比较对我的胃口。所以就让我有了了解的冲动,一翻开“讲述女性的绝望与希望”。书中仅仅只是前言就已经让我感到愤慨。“失踪女性”介于6000万到1.01亿之间,每一年全球至少又有200万名女性因为性别歧视而消失。同样是作为父母的孩子,却因为性别的歧视而遭遇不公平的对待。之所以对此感到愤慨,主要还是因为我的母亲也经历过“性别歧视”。在外公的眼中儿子才能养老送终,所以对我母亲从小就是打骂,只不过比起书中提到的一位母亲扎赫拉对待自己的女儿还是好太多。
     虽说在近代,倡导男女平等,尤其在20世纪初,这也一股比较热的思潮。而很多女性因此得到了受教育的机会、基本破除了大家闺秀的这一词,使女性走出家庭,为自己而活,为自己思考成为可能。但是这些的影响却不能说广泛,至少就我所知,一些比较落后的农村。“重男轻女”的观念依然深入人心,在他们的心底扎根,很难拔除!。只是凡事都是相对而言,因为比起19世纪对女性的奴役制度,20世纪与21世纪的女性还算“幸福”,尤其是21世纪!
      而作为21世纪的一位女性兼未来的女记者,我想文中提到的一句话尤其值得深思!“记者往往善于报道特定日子发生的事件,却疏于报道每日常态性发生的事情”。拉思的遭遇是否与我们这样的疏忽有关呢?
53#
发表于 2016-1-9 23:26:19 | 只看该作者
呜呜!再也不想看群消息了
     我已经好久都没有登QQ了,今天刚好偷闲登了一下,到处翻了一下群消息。咦!广电三班里好像在说什么诶。我一点进去看“被吓惨了”什么之类的话,我就跟着将消息往上翻,什么东西吓人啊?翻了半天也没有什么吓人的啊!我就以为他们是在路上看着的什么东西或者其他地方。诶!这儿有一个脚找不同地方的两幅一样的图,以前也挺喜欢的,就想着试试找一下。我才找到三次处,突然两幅图就变了,一幅僵尸图就出来了,其实放在电视里面,也什么好怕的。可是它居然突然跳出来了,还是在我很认真的找两幅图不相同的地方的时候。“啊!嘭”。手机都差一点点掉在厕所里了!我将手机捡起来的时候,我就将手机屏幕翻过去,还把手机屏幕黑屏了。等到我出来的时候,我就又把手机打开,我以为那个画面已经跳转回去了,可是我当再一次点进QQ里面的时候,它还是停留在那一面!!!“哇哇哇哇哇哇哇 ”哗哗的哭出来了,本来第一次看见的时候就差点哭出来了,现在又来一次。眼泪止都止不住!还把室友们吓了一大跳。她们说:“没被图片吓着,倒是被你给吓着了”。
     哎!最后因为我还要点进广电3班里去看下载的文件,由于害怕那张图,还叫室友多发几个消息,把那张图弄上去!当我点开的时候,我还是用一只手蒙着眼睛点开的,然后再慢慢里一点缝隙出来看,呼!幸好看不见了。
     哎!我一直以为我是女汉子的,想不到-----女汉子也是需要本事的!
54#
发表于 2016-1-9 23:59:29 | 只看该作者
外国新闻史初次作业感想
已经学习了七年的历史,这是第一次与同学一起合作,做这样的试题。我很喜欢历史,当初文理分科的时候,喜欢历史是我选择文科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在这一次的作业中,我负责的是关于俄通社-塔斯社的相关历史进程与整个的大致思路。关于一历史事件或事物,其实大同小异,关于历史,总也逃脱不了背景 (条件)、大概历史进程、意义、评价(主观和客观)、与其他相似事物的比较。而我主要负责的历史进程,看似简单,其实很容易造成人的视觉和听觉的疲劳,弄的不好,还会给人一种再说流水账,让人找不到重点。如果这一步做的不好,可能会使整个讲解都陷入僵局。所以我在找资料之前,与组长商量了一下,在书上有的就不写在PPT上,要不然就稍微简略一点,其进程可以以讲述为主,以为结合我们前几组来看的话,一味将全部的进程搬到PPT上并不能起到比较好的效果。
但是不足的是比较那部分,本来计划的时候挺好的,但是最后却没有将内容说出来,不管准备的如何,这一部分的确做的比较差,也有我的原因在里面,按理说这一部分应该是我的任务,因为这一部分与历史进程那里是有比较密切的关系的。对于历史是我比较擅长的一个科目,但是这次却没有做到我应该做到的 。
在这一次的合作中,让我学会了许多东西,这个成果是我们大家努力的结果。
55#
发表于 2016-1-10 21:16:33 | 只看该作者
二人小短剧
   我记得以前的英语老师告诉我们,你们以后出去不要说我教了你们口语,就你们那个水平,在大学去肯定丢人现眼,叫你们埋头做做题还差不多,口语还是算了吧!!看吧,由此可以得知,我们的口语之烂。
   但是今天我却要将我这蹩脚的口语搬到整个专业的同学面前。实在是有点太糗!本来有三个角色,但是因为临时有点事儿,就只有我与茜茜两个人,幸好另一个角色的台词只有一句,我们就准备了一张身份纸,我一个人演两个人的角色。进行到最后的时候,我就卡壳了,硬是发不出来声音,感觉怎么说都是错的,可是台词跟之前的一样,反正就是愣愣的看着茜茜,结巴了好久终于将最后一句台词说出来了!呼!终于完成了。
     其实这次之所以鼓起这么大的勇气还是因为,英语的一个平时成绩,再有一个就是对于没有做过的事儿总是喜欢尝试一下的。而这一次的机会还是要非常感谢茜茜,如果不是她陪着我,我一个人肯定不敢去的!
56#
发表于 2016-1-10 23:15:33 | 只看该作者
读《人生发展心理学》有感
    “心理学”这一个名词在我的心目中是非常具有神秘色彩的。以前还想过要读心理专业的呢!不过后来懂事一点之后,就没有这种想法了,因为我听别人说其实读心理专业的人反而心理压力更大,所以啊,我就为了这一毫无根据的话而放弃了。其实想想我可能电视看多了,将“心理学”神话了,看了这本书其实也没什么的,只是有点小小的----
      这里的“心理学”更加倾向于一个专业的名词。而关于人生心理发展的研究也比较少,初次看的时候的实在是有点艰涩难懂。这本书从人的一生发展的角度来阐述个体在人生各个阶段心理发生、发展的规律及其特点,深刻理解影响个体心理个体心理发展的各种。
     人对于死亡的恐惧似乎怎么也消失不了,有时我也在想,回首过去的20年,似乎只是一晃眼。人的一生从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成年、中年到老年。对于曾经我如此害怕死亡,本来还以为有点不正常呢。但是看着文中写到的“对生命的热爱、对死亡的恐惧,乃是人之常情”。“同时,在现实生活中经常看到听到别人死亡的情景,更加深了对死亡的恐惧。不过呢,我也做不到庄子所说的“生未必乐,死未必苦,生死其实没什么分别,一个人活着,不过是‘做大梦’”。这个境界我还做不到,可能我还是普通人。不过以成熟的个性、良好的适应能力坚强的意志力和稳定的情绪来对待。
57#
发表于 2016-1-10 23:56:58 | 只看该作者
读《张爱玲传》有感
想起那个大师辈出的动乱年代。尽管那个年代的人已经远去,却不影响人们对他们的向往和追求,一时间,便氤氲出《张爱玲传》、《林徽因传》、《陆小曼传》等一大批传记。《醉花阴——张爱玲传》,便是一部描写张爱玲这位在大上海掀起惊涛骇浪的奇女子的作品。
一本传记,最重要的是让读者清晰、全面了解一个人一生的历程,对其身世、思想、生活、成就有一个清楚的认识,然而《醉花阴》这一本书,从题目到前言再到内容,总有抒情甚至是接近于矫情的文字——虽然文字写得极为美丽动人,就如安意如的《陌上花开》等无不充斥着华丽柔美的辞藻。《醉花阴》中的每一章每一节,从起领文字直至总结,大段大段的情感抒发俯拾即是,且不说符不符合张爱玲彼时的心情,有的描写甚至能让读者一眼看穿其中的牵强:书中那是作者心目中的张爱玲,她臆想中的张爱玲。作者认为,那个在昏暗的家庭背景下出生和成长的女子,看着胡兰成离开时,她会“轻轻卷起书页,默想李清照的《醉花阴》”——这样的张爱玲是作者想象中的张爱玲,在事实之前蒙上历史的轻纱,模糊化中的张爱玲!然而却偏离生活中真的张爱玲!
  阅读《醉花阴》时,发现作者对于张爱玲童年的描写集中在了她不幸的家庭生活:父母离异,后母不惜等,却忽视了张爱玲童年鲜明的另一面:张爱玲的文学天赋在其童年时候便已经显示出来。七岁左右,写了一篇没有题目的家庭伦理悲剧,讲述一个家庭里面姑嫂相斗相杀的故事;十四岁时,写出了《摩登红楼梦》,把红楼梦中的人物搬到当时的旧上海,惊艳一时。张爱玲幼时对家中藏书的阅读,特别是对《红楼梦》的通读,以及学生时期文字的练习,奠定她的文学基础——这对张爱玲后来的文学创作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可惜在《醉花阴》中,作者着墨不多,有的更是未曾提及。不得不说,这本传记在给予读者了解张爱玲的信息上有所缺失,这甚为可惜。
  再者,作者在书中对张爱玲的把握不够全面,没能描绘出一个活灵活现的张爱玲。作者似乎忘记了这个拙于言辞却一字千金的张爱玲,对于读书归来,重回上海,打响名声第一枪的这一拜访周瘦鹃的情节也仅是匆匆带过,只着力于大胆热衷 “奇装异服”的张爱玲,为爱情不顾一切的张爱玲,多少有些不尽人意。
  不可否认,《醉花阴——张爱玲传》是美的,情感抒发素美,情节描写苍美,气氛烘托凄美,有时给我一种在看言情小说的错觉。但若是这本书放在传记的位置上,“张迷”们很难认同这是一部好的传记。建议作者把题目改成《醉花阴——我心目中的张爱玲》,离开了传记的束缚,改以其他文学形式,便可以理直气壮地站在后人的角度上,用自己的心回望大上海那个奇女子的背影,在张爱玲留下来的只言片语中揣测她起伏的一生,情到深处,畅所欲言。这样也许更好。
58#
发表于 2016-1-11 13:56:49 | 只看该作者
真正的第一单
    已经临近凌晨2:00,实在是熬不住了,临睡前还看了看手机,恩----还没回我。哎!估计又不行了,已经投了几十家婚庆公司了,要不然就是没回应,稍微好一点的就是聊两句就没回应了。所以这次这个我也没抱太大的希望,也只是遵循看着有找主持人的就把视频发过去。也没期望别人回信。
     可是这次我好像比较幸运。本来吧,已经快过了一天,在下午的,我准备出去吃饭的时候,突然就听见我的手机铃声响了,好激动,肯定是有婚庆公司找我了!之所以这么肯定是因为这个QQ是我妹妹给我的,专门用于接单的,里面都是加的婚庆群,而由于群消息多,我就把群消息设置的静音,只有单独找我的才有声音,所以我很肯定是找主持的单独给我发。我一打开手机点开QQ消息一看,果然。咦?这不是昨晚那个等了半天也没回我那个吗?现在居然告诉我已经定下来了。差点在床上跳起来了,再一想想,我好像睡的是上铺诶!呵呵呵,还是稳一下。再将细节仔细的谈了一下,就决定了,而且地方是我老家那边,只有几块钱的地方车费就能到目的地。所以说这笔买卖还挺划算的。一切谈妥之后就把这个消息跟我们主持团的团长说了这个消息。他也很吃惊,不过我还是幸运儿。然后语重心长的告诉我,27号的主持一定要好好做,好好录一个现场视频,以后就可以跟别人理直气壮的谈价钱。
    不管怎么样,对于一个初次的录制视频,可以凭借我自己的努力接到一单。对于我而言还是很好的了。
59#
发表于 2016-1-11 15:41:36 | 只看该作者
入学教育体会反馈
    昨晚班长将我们入学时写的心得体会返还给我们了。在张老师这学期最后一次的开会中,就已经告诉我们,彭启瑞教授已经将我们400多分心得体会全部看完了,而且还给了我们回馈,并且挑出了几分比较好的,在老师们的会议上还进行了表扬。当时只是听了一下,并没有什么感触,听了就完了。
    但是在昨晚班长来我们寝室将我们的写的心得体会返还之后。因为我是上铺,所以就叫雪梅把我写的递给我一下。拿着我一看,才真正的体会到张老师所说的。在纸张上勾满了彭老师所做的笔记。看着的时候才是真的很震撼,彭老师如此大的年龄了,居然将我们几百人写的一字不漏的看完了,并且还做了笔记。我记得以前高中老师写的作文,交上去之后,再发下来时,跟交上去的还是一样,没有任何的批改痕迹,虽然老师评讲的时候,说他已经大部分看了的,然后就来跟我讲问题。可是对于自己辛辛苦苦写的东西没有什么回应,心里还是很不舒服的。虽然知道高中老师都比较忙,一个人要教几个班,批改作业也要求快。可知道是知道,但心里还是不舒服。昨晚再一看彭老师反馈给我们的,上面做满了笔记。
    其实由于开学时的一些事儿,我回家了几天,我并没有听到彭老师的讲座,写不出那些听过的同学们的写的生动,真挚。我只能借室友做的笔记将心得体会完成这篇心得体会。而当这篇心得体会返回时,我心里还是充满许多愧疚。虽然我写时也没有敷衍,可我毕竟没有听,又怎么写的好的东西呢。
    不过心里还是谢谢彭老师对我们的关心。真的谢谢您!
60#
发表于 2016-1-11 16:15:47 | 只看该作者
读《名人传》有感
由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写的。书中写了三个世界上赫赫有名的人物。第一个是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另一个是意大利的天才雕刻家:米开朗基罗;最后一个是俄罗斯名作家:托尔斯泰。而贝多芬也是这三个人我相对而言比较熟的。所以选择写他
最令我感动的就是贝多芬的故事。以往只是在别人的口中知道一些关于贝多芬的一些事,所了解也仅仅只够拿来写作文。但是从名人传中,我却对他又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贝多芬是个音乐天才,他的天分很早就被他的父亲发现了,不幸的是,贝多芬的父亲并不是一个称职的好父亲,他天天让贝多芬练琴,不顾及他的心情,一个劲儿的培训他,有时甚至把贝多芬和一把小提琴一起放进一个屋子里关起来,一关就是一整天,用暴力逼他学音乐。贝多芬的童年是十分悲惨的,他的母亲在他十六岁时就去世了,他的父亲变成了挥霍的酒鬼。这些不幸一起压到了贝多芬的头上,在他心中刻下了深深的伤痕,也因此导致他的脾气暴躁而古怪。但是贝多芬没有因此而沉沦,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自己所热爱的音乐事业中去了。由于他的天分和勤奋,很快地他就成名了。当他沉醉在音乐给他带来的幸福当中时,不幸的事情又发生了:他的耳朵聋了。对于一个音乐家而言,最重要的莫过于耳朵,而像贝多芬这样以音乐为生的大音乐家,却聋了耳朵,这个打击是常人所接受不了的。   
贝多芬的一生是悲惨的,也是多灾多难的,但他为什么还能成功呢?为什么正常人做不到的事,他却能做到呢?这引起了我的深思。我认为,贝多芬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有着超与凡人的毅力和奋斗精神。面对困难,他丝毫无惧。这就是他成功的秘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遇到困难时,经常想到的就是请求他人的帮助,而不是直面困难,下定决心一定要解决。而贝多芬,因为脾气古怪,没有人愿意与他做朋友,所以,他面对困难,只能单枪匹马,奋力应战。虽然很孤独,却学会了别人学不到的东西:只要给自己无限的勇气,再可怕的敌人也可以打败。   
虽然我不是贝多芬,也不是什么名人,但是我却非常钦佩贝多芬那样的生活态度。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