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刘海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媒体经营案例

[复制链接]
571#
发表于 2016-11-19 21:42:3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电讯报》的新内容管理系统,让“新闻大厨”发稿快到飞起!
2016-11-18 百度新闻实验室 124人读过 | 34424968条评论

来源:人民日报媒体技术
《每日电讯报》是英国著名的报纸之一,作为早在06年率先试水“**厨房”全员全流程整合工作模式的传统媒体,在打通报社、网站不同人员身份限定的同时,该报使用了全媒体内容整合管理系统。而其最近对早已在报社内广泛应用的内容管理系统进行了升级,则使记者们“做”起“菜”来快出了新速度。
《每日电讯报》"蜘蛛网“编辑部实景及布置图
过去,《每日电讯报》的内容管理系统由五个部分组成,每一个程序都十分繁琐,发稿速度并无优势可言。但新内容发布系统的出现令其发稿速度大幅提升,同样的一篇原始稿件完成编辑排版发布可以节省70%的时间,速度简直“嗖嗖”要上天。
新/旧内容管理系统对比
删繁就简,简洁是核心
《每日电讯报》产品部负责人亚力克斯·沃特森表示, “每个编辑部门都有自己不同的工作方式,如果你想照顾到所有编辑部门,那最终得到的会是一个非常混乱的内容管理系统,里面会有很多根本不会用的功能妨碍你的工作。” 沃特森说,“新的内容管理系统不是在增加选项,而是在改善流程。它没有把所有功能都一次性展示出来,而是依据某个逻辑路径一步步来,你完成一个步骤,就马上知道下一步要做什么了”。
《每日电讯报》内容管理平台界面
一个系统,一个节奏,最短时间刊发

对于新内容管理系统的研发,《每日电讯报》没有直接询问之前系统的不足之处,而是深入一线了解记者如何使用旧系统,感受他们在发稿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系统推出后,产品组的成员每周还要花几天时间待在编辑部,方便观察记者们使用这个系统的变化。他们的目标是找到一个方法,让记者能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从写新闻到刊发这个过程。

《每日电讯报》内容管理平台界面
一些步骤听起来简单,但是要实现却非常困难——比如调整照片尺寸,把它们放到新闻主体部分等等。“你会发现以前的做法都是在分散注意力,打乱记者的节奏,”沃特森说,“他们在内容管理系统中写出点东西,然后又要转入图像处理软件中。但是像Photoshop这种大型软件很占用资源,操作起来非常不方便。我们就在系统中设置一种更快捷的方法,整合了部分Photoshop的功能,使裁剪或处理照片的流程更简单。”
《每日电讯报》内容管理平台操作演示
未来:完善移动设备编辑
当下,虽然新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但开发者们打算继续研究下去,沃特森表示,他们的目标是每周上线三到四个的功能,并完善移动端上的采编程序,使得记者和编辑人员能够随时随地移动办公。
《每日电讯报》“**厨房”式编辑部的这些改变,可以看作传统媒体在面对新形势下竞争压力所作出的积极探索。人民日报媒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面对新的媒体发展环境也在不断尝试,其开发的新媒体内容发布管理系统(简称CMPC)是一套面向非技术用户的网站内容管理软件,集内容的规划、创作、编辑、审核、发布等功能于一身,并提供互动组件、可视化专题、内容采集、内容检索、访问统计等扩展功能。即使是对技术不了解的一般编辑人员也可以轻松地互相协作,创建、编辑和发布各种内容,实现内容的快速更新和多渠道发布。

新媒体内容发布管理系统界面
CMPC还支持网站群、多维分类、虚拟栏目、多发布点、集群部署等高级特性,可以轻松创建和管理超过1000万个页面的大型门户网站以及将内容发布到微博和微信等新媒体渠道。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MDA3MjQ1MQ==&mid=2655616210&idx=2&sn=66245f8ceaaee875a1fb2710f24ebc6e&chksm=857fbd3eb2083428a910767e233b3c032d794b009fbaa8a57f1325c2d522b04c079bd6821da2&mpshare=1&scene=23&srcid=1119aEUZBCkrlDM1kUDSsMYp#rd


572#
发表于 2016-11-25 00:22:1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华尔街日报》坚持"付费墙" 借助重大事件仍吸粉
[color=#999999 !important]2016-11-23 23:22| 发布者: [color=rgb(153, 153, 153) !important]张熹| 查看: 9| 评论: 0|[color=rgb(153, 153, 153) !important]编辑 |[color=rgb(153, 153, 153) !important]删除


【摘要】:   美国第58届总统大选投票正式落下帷幕,在这期间,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都拆掉了他们的“付费墙”,把订阅者的竞争暂时放到一边。不过,华尔街日报没有这么做,其在大选期间依然树立着自己的“付费墙”, ...




  美国第58届总统大选投票正式落下帷幕,在这期间,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都拆掉了他们的“付费墙”,把订阅者的竞争暂时放到一边。不过,华尔街日报没有这么做,其在大选期间依然树立着自己的“付费墙”,以推动更多的数字订阅。结果显示,只要保证新闻品质,重大事件报道中不拆“付费墙”也不会让用户流失,有时还能吸引更多的用户。
  坚持树立“付费墙”仍吸粉
  回顾过去,人们会发现,虽然世界各大报纸都在推行“付费墙”战略,但他们都不约而同地达成一致:当有如暴风雪、飓风或恐怖主义等重大新闻爆发时,新闻机构应该拆掉“付费墙”,让用户顺利快捷地接收重要信息。但华尔街日报的拥有者道琼斯公司首席客户官兼全球总经理凯蒂·范内克·史密斯有不同的看法,她认为,这次大选的“付费墙”策略符合华尔街日报的商业模式。
  “你可以说我是老古董,但在发生重大事件时取消‘付费墙’有悖常理,因为它让读者又回到不付费就看新闻的老习惯。华尔街日报保持自己的‘付费墙’是为了保持一致性,来创造用户对付费产品的期望。如果你的商业模式是通过付费订阅来驱动业务,那么,随意地改变主意拆除‘付费墙’就不是一个好的决定。”史密斯说。
  华尔街日报的尝试结果如何呢?让我们来看看在11月8日—11日的选举日前后,华尔街日报数字用户的数据。11月8日的新增数字订阅用户数量是日常平均新增数量的两倍,9日大选投票正式落下帷幕时,新增用户达到了日常平均数的3倍,到10日,这一数字已经翻了四番,截至11日,华尔街日报达到了其新增数字订阅用户数量的最大规模。这一周华尔街日报的流量也达到了2014年2月以来的新高,当年达到的流量高度还是源于其爆出46岁的奥斯卡获奖演员菲利普·西摩·霍夫曼死亡的消息。
  让用户从读者变为推广者
  史密斯觉得这次数字订阅用户数量的增加和流量的新高,除了在美国总统大选期间坚持“付费墙”战略之外,还归因于华尔街日报此前对“付费墙”战略的及时调整,新的战略让华尔街日报在美国总统大选这场新闻竞争中有了更充分地准备。
  华尔街日报重新设计的“付费墙”允许订阅用户在社交媒体上分享链接,也允许非订阅者浏览订阅用户分享到社交媒体上的文章,并允许期刊编辑者“解锁”某些故事,让用户能从单纯的读者变成品牌的推广者。新的“付费墙”还给非订阅用户24小时的“访客权限”,在此期间他们能够浏览华尔街日报网站上的文章。华尔街日报数字部总经理克里斯丁·海德曼表示:“我们这样做是想扩大新读者市场,让更多之前不会访问华尔街日报网站的人能够发现我们有精彩的内容,并通过更多的阅读来进一步了解我们。”
  史密斯也提到,通过社交网络渠道可以邀请更多的人来感受华尔街日报的魅力,而且华尔街日报也会根据每个来访者的阅读习惯推荐相关阅读,“这可能是我们与这些用户的第一次接触,我们会通过后台数据分析这些用户的阅读喜好,然后推送吸引他们的故事,尽量确保不错过任何一个可能成为我们数字订阅用户的人。”不过,史密斯也强调,虽然华尔街日报增加了社会分享功能,也在社交网络渠道下了不少功夫,但这并不意味着该报向社交媒体妥协,该报依然坚持付费阅读的核心战略。
  保持中立态度很关键
  华尔街日报被视为一个无党派偏好的信息来源,这使得该报在选举之后成为全球商界一个值得信赖的来源。史密斯说,在选举日之后,订阅者的大幅增加可能源自华尔街日报的中立态度,“我们不为任何总统候选人背书”。
  但也要看到,华尔街日报并不是美国唯一一家自选举以来数字用户订阅量大幅增加的报纸。纽约时报11月13日在推特上宣布,当选总统唐纳德·特朗普表示该报失去了“数千”的订阅者后,他们的数字订阅率就增长了4倍。
  值得指出的是,华尔街日报正在经历一个艰难的财政时期,其并不能免受整个报纸广告行业全面下降的影响,并且,他们最近宣布了裁员和收购的组合,旨在精简新闻编辑室的规模。此时此刻,数字订阅用户的增长,就格外让人兴奋。
  华尔街日报现在有94.8万的数字用户,道琼斯公司计划到2017年年底将这一数字提高两倍。“我们知道人们愿意为他们觉得有价值的东西付费,因此,有偿支付的战略是我们生产一切的核心。”史密斯说。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http://www.guanmedia.com/news/detail_4412.html


573#
发表于 2016-11-27 21:00:3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新三板如何破解科技媒体盈利困境?
2016-11-27 06:12:27 
来源: 南方都市报(深圳)举报




(原标题:新三板如何破解科技媒体盈利困境?)

继科技媒体虎嗅网之后,11月21日爱范儿正式挂牌新三板。有关科技媒体盈利模式的话题再掀热议。广告业务、新媒体运维服务、电商业务以及线下活动等构成了这类企业盈利的主要来源。

日前爱范儿创始人王伟兴在接受猫眼金经采访时表示:“除了针对C端消费者业务外,爱范儿还将针对B端客户提供微信生态集成服务以及相关产业服务。”此前便被业内人士称该模式为“互联网新公关公司模式”。这能否破冰科技媒体盈利困境仍未可知,但却是科技媒体探索未来可能性的一次尝试。

科技媒体收入模式困境

相比A股市场上对企业的高门槛、严要求,新三板无疑是中小微企业性价比最高的融资平台,其对盈利模式和企业规模都没有做严格限制。这陆续吸引了不少信息类科技公司准备挂牌新三板。

2015年12月,科技媒体虎嗅网率先挂牌新三板。在其收入模式中,主要以广告发布、线下活动、整合营销为主。在本周挂牌新三板的爱范儿,其公开资料显示,“主营业务是为具有高品质消费诉求、有社群影响力的 新生活引领者 提供完整的资讯、决策及消费服务”。资料透露,公司的主要服务:“原创内容、线下活动、互联网全媒体服务、广告服务、互联网及移动开发、数据服务、数字产品销售、创业服务。”

虽然在科技媒体行业,爱范儿用户量可圈可点,但根据公开资料显示,爱范儿现金流却持续为负,收入规模较小,且经营亏损规模持续扩大。20 16年1- 3月、2015年度、2014年度,公司的 净 利 润 规 模 分 别 为-194 .47万元、- 372 .55万元、-116.84万元。

事实上,虽然新三板的门槛相对较低,但依旧对最终盈利有要求。盈利模式单一、缺乏创新一直是许多科技媒体的主要瓶颈,事实上这一问题也在不同程度上困扰整个行业。新三板是否可以破除科技媒体盈利困境?此前自媒体人罗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便表示:“上新三板不等于股东就可以套现,它只是一种纯粹的融资方式,而不是一个创富神话。”

试水互联网新公关公司模式

面对持续的亏损,成立于2008年的爱范儿在《公开转让说明书》回应道:公司尚处于战略拓展阶段,为快速扩大企业品牌和消费者影响力,前期运营投入大,经营基础薄弱,业务类型较单一,收入规模小。

此前亦有行内人士分析,互联网信息的廉价和推广费用的昂贵决定了信息媒体的天花板。为此,爱范儿等诸多科技媒体也一直在 寻 找 新 的 盈 利 模 式 。2014年下半年,爱范儿开始强调以“互联网+新媒体”为基础,建立消费者和品牌连接渠道,新增新媒体运维服务和玩物志内容电商业务。

日前,爱范儿创始人王伟兴在接受猫眼金经采访时介绍:“爱范儿要从一个科技媒体蜕变成拥有多个知名互联网品牌的内容以及服务机构。用细分的原创内容来连接更细分的用户,并用全渠道覆盖的方式进行内容分发。”据了解,爱范儿分别针对B (企业)端和C(用户)端进行探索。从单纯的“科技媒体”出发,逐步转型布局C端的消费升级,再到押注微信小程序和为B端提供社区生态服务。




此前“钛媒体”创始人赵何娟则公开总结其为“互联网新公关公司模式”。而虎嗅网的收入模式中,整合营销类也占了相对比较大的比重。针对B端企业做活动策划和营销活动,是否会成为这类企业的新的业务增长点?

王伟兴介绍:C端消费主要是趋势消费者。他们注重时代气质,乐于分享和引领。我们为其提供“多种形式的精品原创内容,创造消费乐趣,帮助人们更好地获得科技带来的改变和乐趣。”爱范儿的B端主要是面向新商业引领者。他说:“服务那些具有更好的商业触觉和商业变革动力的公司。我们为其提供一站式的微信生态集成服务,以及报道、体验、销售及社群运营”。

采写:郭丽娟

(原标题:新三板如何破解科技媒体盈利困境?)

http://news.163.com/16/1127/06/C6RVH5RD000187VE.html


本文来源:南方都市报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574#
发表于 2016-11-27 21:09:4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纽约时报》,或许就是媒体转型的最佳样本
2016年11月27日01:56   
经济观察报                                                                                                   
                                                                                                                                      
                                                                                                                                                                                                                               《纽约时报》,或许就是媒体转型的最佳样本
  严杰夫
  今年稍早时候,《纽约时报》迎来了它的第五代“领导人”——亚瑟·格雷格·苏兹贝格。这意味着这份传承了120年的媒体巨头迎来了它的新时代。
  事实上,随着近年来全球媒体掀起数字化转型的浪潮,《纽约时报》早在前两年就开始了“转型之路”。2014年上半年,《纽约时报》那份96页的内部研究报告在呈送到其高层后,就传遍了海内外媒体圈。在我的记忆中,当时正值国内媒体圈对有关媒体转型的话题讨论得甚嚣尘上之时,几乎所有国内媒体人都想方设法地搞到了这份报告:管理者以期从中寻找到转型的灵感,记者、编辑希望看到自己在未来可能担任的角色,其他八卦好事之徒则好奇多年后媒体会变成什么模样。
  遗憾的是,不知道是否由于这份报告过于冗长,它并没给国内媒体在转型的道路上带来太多共识,至今,我们的媒体转型仍然只是在各说各话——每个人在自己认定的道路上艰难前行,留下一地鸡毛。
  在数字化时代,作为一份有着120年历史的传统媒体,它依旧是全球的行业标杆。尽管我们尚无法评判,传承到第五代的这份“家族报纸”能否转型成功,但起码它曾经或仍然在定义着一个成功的媒体所应具备和承担的职能。
  有意思的是,从上世纪初起,在《纽约时报》就职的记者、编辑和管理人员就十分清楚这个名字所意味的巨大荣耀,并且他们并不会刻意去对其表示出谦虚和保留,即使他们偶尔也会对其发出批评,但从未怀疑过这四个字所拥有的巨大能量。曾经在《纽约时报》任职了十余年的盖伊·特立斯就是一个例子。
  这位被后世称为“新新闻主义之父”的作者,最初不过是《纽约时报》的一个送稿生:也就是给编辑跑腿儿送报纸文章,给记者买三明治、咖啡,为临时出席活动的部门主任买皮鞋、皮带、领带……他们也有可能写一些无关紧要的小稿子,运气好甚至可能登到《纽约时报》,但不会有署名。
  不过,他在上班第二个星期里,就在报纸上发表自己的第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写的是时报大厦外的滚动广告牌(用灯泡组成,只显示新闻标题,类似于今天液晶显示的跑马灯),以及操作这个广告牌的“灯泡男”。在升为记者后,特立斯长期跑的是体育条线。正是有了这个职业生涯的“伏笔”,在离开时报多年之后,特立斯依旧出于职业敏感而关注到了中国女子足球队。
  在离开《纽约时报》不久,特立斯便开始回顾自己在《纽约时报》的经历。他在写了一篇有关当时《纽约时报》的主编克利夫顿·丹尼尔(1964-1969年担任主编)的文章后,又继续挖掘克利夫顿与管理层其他人员的关系,在这其中他采访了在或曾在时报供职的上百位人士,最终碰触到了这份伟大报纸的历史,并将其还原在纸张之间,这就是《王国与权力:撼动世界的<纽约时报>》。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特立斯的这本书里,克利夫顿会经常穿插出现,用作者自己的话说,这本传记作品是在克利夫顿的采访基础上衍生而成的衍生品。所以,我们也能看到,《王国与权力》的叙述并不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展开,而是按照人物角色来展开。很显然,特立斯认为,这些“重要角色”是带领时报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也同样是这些“重要角色”给时报带来了曾经经历的那些挑战、矛盾、困惑和迷惘。
  如果把克利夫顿看成是特立斯这个“宏大故事”的引子的话,我们想要了解时报的精神品质,就不得不去追溯它的“奠基者”阿道夫·奥克斯。之所以,我们在这里将奥克斯称为“奠基者”,而非创办者,是因为《纽约时报》是由亨利·贾维斯·雷蒙德和乔治·琼斯在1851年9月18日创办,最初的名字是《纽约每日时报》,到6年后才正式改为今天的名字——《纽约时报》。
  不过,半个世纪不到,《纽约时报》就陷于濒临破产的境地。这时候作为南方报纸《查塔努加时报》的老板,奥克斯以75000美元收购了《纽约时报》,正式开启了《纽约时报》的王国。奥克斯上任后,就开始对《纽约时报》进行了大刀阔斧地改革,三年内就将时报的发行量从9000份提升到了75000份,其广告量也出现大幅增长。特立斯如此评价奥克斯:他的“天才不仅在于他创造的报纸的类型,而且在于他使这个报纸赚了钱”。
  对此,我们可能会意识到,这个“对报纸有着特殊热情的小个子”在媒体经营上所具有的平衡观念:他希望报纸能够盈利,同样又希望能够杜绝利润的诱惑;他希望“不仅仅是为了利润而经营《纽约时报》,而且多少要遵循伟大教会的经营路线,靠美德来给财富镀金”。
  除去经营,奥克斯的“平衡观念”还体现在新闻报道上。1897年,奥克斯就为《纽约时报》确定了报道原则:报道“所有值得印刷的新闻”。这一原则直到今天仍然是时报的圭臬。同时,奥克斯还认为,新闻报道应该“力求真实,无畏无惧,不偏不倚,并不分党派、地域或任何特殊利益”。
  正是有了这些原则的存在,《纽约时报》诞生之初似乎更像是个“怪物”,尤其是与当时那些偏好报道小道消息和乱发评论的媒体相比,《纽约时报》却不断地扩张版面来为读者提供新闻信息;同时,时报还十分注重抑制发表自己的观点,而只把评论的版面圈囿在有限的栏目里,尽管它在历史上并不缺少犀利的评论。这样的办报理念,可以说直到今天对大部分媒体来说都极为另类。
  当然,随着时报的成功和扩张,它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起码在外观上来看,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新闻工厂”。
  “它是一个巨大的功能性的大屋子,从第四十三大街延伸到四十四大街,占据着《纽约时报》14层大楼的第三层,内部被一排排灰色的金属桌子、打字机和电话连接起来,几百个人手里握着笔坐着,或者敲击打字机,写作、编辑或阅读着世界最新的恐怖事件。看起来,每五分钟就有一次灾难的报道到达这里——仰光的暴乱,坦桑尼亚的骚动,某国的军事政变或者地震。但所有这一切似乎不会给这个房间里的人留下什么印象。仿佛这么多的坏消息早就渗透了这个地方的气氛,以致这里的任何人都对它产生了免疫力。这些消息像是一种无害的病毒,漂流进这座大楼,通过这个系统流传,在打字机上进出,经过笔下加工,进入旋转的金属机器,被印在报纸上,装进卡车,分发到报摊,销售给容易烦恼的读者,在世界上引起反应和反行动。”
  特立斯的这段速写,为我们鲜活地呈现出了时报编辑部的表面模样。或许,第一次看到这种壮观景象的“观众”都会感叹这个庞大的“新闻流水线”——这是现代新闻工业的巅峰。
  正是基于这种“新闻生产”的理念,奥克斯虽然并不否认个人才能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但他更希望自己的雇员能有鲜明的团队精神,能够尊重时报的价值观。所以,“应该雇佣有才能的人,而不是那些有才能却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在《纽约时报》没有哪个人是不可或缺的”。这样的用人标准,使得时报在一个世纪以来的运作过程中,得以将奥克斯确立的报道标准和经营原则一以贯之。有趣的是,这种限制性的用人原则并没挡住《纽约时报》不断涌现出“新闻明星”。
  更有意思的是,《纽约时报》这么多年来都严苛地保持着家族经营的模式。奥克斯曾要求“自己去世后,《纽约时报》应只由他的家庭中的直系亲属来掌管,进而再由他们的家庭成员来控制,他们全都有责任以他所具有的那种奉献精神在一生中进行管理。”这个看似传统保守的经营原则,竟然不可置信地被保留至今。我们很难判定,这个传统的人事原则在《纽约时报》的成功过程中起到了何种作用,但它确实保证了在过去一个多世纪里,时报领导层的相对稳定。
  当然,同一切大机构一样,《纽约时报》也不可避免地遭遇过内部纠纷和权力斗争。尤其是纽约总部和华盛顿分社的矛盾,特立斯将其穿插于整部作品的始终。在特立斯的笔下,这两个机构之间的斗争之激烈,并不亚于其他大企业里的高层权斗。可以想象,特立斯通过这样的描写也是在提醒我们,《纽约时报》的历史同样面临着挑战和分裂,“《纽约时报》是人的组织,庞大而脆弱”。

  诚然,曾经作为记者的特立斯,在写作过程中无法抛开新闻报道的风格影响,也因此我们可能无法直接从这部作品中获得《纽约时报》的成功经验。更何况,在今天,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时代,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让我们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如何应对技术手段的冲击上。这也使得,特立斯在上个世纪70年代所写的有关《纽约时报》的故事,似乎多少就有些不合时宜了。
  然而,我们每个人都忽略了这样一个根本问题:作为一个19世纪末成长起来的媒体,《纽约时报》经历了广播技术、电视技术、数字技术这三个媒体史上的大转折,但它在今天依旧傲然卓立于世。从这一点来看,《纽约时报》就可以被看作是媒体转型成功的最佳样本和案例。
  所以,读它的历史和故事,我们就一定能从中有所体悟:对于今天的媒体来说,哪些法则和习惯应该被抛弃,哪些观念和原则又值得珍视和保留。就像特立斯在结尾处写道,“就要像一棵根深蒂固然而又灵活的大树,每天从左到右、从右到左摇摆,在摇掉了它的衰老的旧叶子后进行调整,保持四季茂盛。”

                                                                                                                                                                                                                                                                                  进入【新浪财经股吧】讨论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6-11-27/doc-ifxyawmp0268425.shtml





575#
发表于 2016-11-28 23:22:4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纽约时报》如何扩张海外市场?新闻推送也有学问!百度新闻实验室 11-27 20:07
分类 :前沿技术
阅读:496




《纽约时报》正在试验针对海外受众的新闻推送方式,使其新闻能“更加本地化”,从而扩大国际市场的影响力。

在《纽约时报》报道一则新闻后,全球24小时内60%前往这则新闻的流量都是被推送通知引来的。

这一方面是靠新闻本身的价值,另一方面也跟时报精心计划的推送策略有关——由11人组成的专业团队专门负责执行推送任务。现在,这一知名老牌媒体正在不断进行推送方式的试验,使其新闻能够“更加本地化”,从而扩大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而这些试验,首先从英国和澳大利亚开始。

“很长一段时间里,推送通知实际上带来的是一种‘广播式体验’。你点击一下发布按钮,它就会唤醒数以百万计的手机,但现在我们想关注更细微的体验。”《纽约时报》产品总监安德鲁·菲尔普斯(Andrew Phelps)表示,“某种程度上时报已经成为一个真正的国家性媒体了,但现在我们试图发展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全球性新闻媒体,而推送通知自然是我们延伸到世界各地、到达新受众的重要途径。”

《纽约时报》在世界各地的推送通知大致相同,但有一些消息提醒在不同的国家不会产生相同的文化共鸣,比如一个棒球明星的新闻更新在美国会备受追捧,在其他国家却可能无人问津。为了找到适用于各地的推送方式,《纽约时报》今年6月在伦敦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测试,将测试用户分为了两组:一组会收到额外的有针对性的推送通知(每周3次);一组只会收到标准的全球性推送通知(一般一天2到3次)。

测试时间刚好撞上了英国脱欧公投的大事件。《纽约时报》助理编辑埃里克·毕肖普(Eric Bishop)表示:“在这一点上我们很幸运,获得了肥沃的试验土壤。”驻伦敦的记者们采访了英国各地,与本地人进行交流以了解他们投票之后的情绪,其中一些正是经由推送消息进行的。

此外,还有其他突发新闻的推送通知,一般和重大本地新闻相关,如英国工党议员Jo Cox遭枪击身亡的新闻。

多元化推送形式

和竞争对手的突发新闻推送提醒进行区分一直是件难事。因此,《纽约时报》增加了一大批新型推送形式,如专题、重大调查新闻连续更新、基于信息图的讲解等。据毕肖普说,一些非突发新闻的推送通知在英国地区的试验最为成功。

试验的主要衡量尺度是“点击进入”和“退出”。收到英国版定制额外推送的读者直接进入应用程序的用户数量上涨了3%,日常使用量增加了4%。

此外,《纽约时报》还使用了一个机器程序,来通知编辑何种类型的通知消息在英国获得了良好反响。

考虑用户语言习惯

时报的全球推送通知改革目的是为了吸引更广泛的受众——尤其是外籍人士,而6月在伦敦的测试只是这场改革的开始,澳大利亚可能会成为下一个推送通知试验场。

“很多国家市场中的读者可能还认为《纽约时报》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不适合他们,但我们也展示了向本地化努力的举措。推送通知正是我们到达受众的方式,也是展现时报价值观的重要手段。”菲尔普斯说。

时报也尝试了向使用法语和西班牙语等语言的用户设备发送相应语言的推送通知。菲尔普斯并没有透露具体数字,但表示来自那些收到母语通知的用户流量有急剧的提升。

专业团队的重视

在确定哪些新闻需要推送通知时,编辑的判断是至关重要的。在《纽约时报》,美国总部的编辑会和伦敦、巴黎、香港和拉丁美洲地区的编辑进行联络。在伦敦,甚至有一个编辑专门负责管理推送通知。

即使如此,判断个性化推送的正确与否和合适的推送频率仍然比较艰难。在美国,如果用户对某个消息推送没有理睬,下一则推送就会是不同话题的新闻。但是在海外,这一团队仍然在进行更多的尝试,寻求更准确的方法。

在过去18个月,《纽约时报》已经彻底改变了通过推送传递新闻的方式。以前,这个团队只是简单的发送新闻标题,但这种方式与口吻并不适合出现在用户的锁屏界面上。毕肖普表示:“你在锁屏上很有可能收到朋友的短信或者消息提醒,所以我们想写些更适合出现在这块空间的文字。”

现在,所有的推送通知都被编成一句或两句话的总结——说明这一新闻为何重要。如毕肖普所说:“即使读者不滑动查看新闻,我们也要让推送的价值得以体现。”

本文由百度新闻实验室(id:baidunewslab)独家编译,原文载于digiday.com。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

编译:邵琦

编辑:杨熙伟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MDA3MjQ1MQ==&mid=2655616317&idx=1&sn=ef8d17b4d4f04148c1b79facc6fcbe42&chksm=857fbcd1b20835c73bcc280c684b028be1da5384d37828605fd5568d64c37489cb28dd5dc883&mpshare=1&scene=23&srcid=1128f0LVcHWUkgB1Ts1VzsOU#rd


576#
发表于 2016-12-4 21:30:3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快搞”短视频2亿点击量 揭露新媒体的秘密2016-12-04 12:33:41 来源: 网易娱乐举报


0


网易娱乐12月4日报道  据龙江快报报道,造梦者传媒旗下自媒体短视频节目“快搞”成立于2016年10月,在短短的二个月的时间内实现了点击率突破2亿的互联网奇观。快搞短视频将进行内容战略升级,给广大观众提供更优质的短视频。

在自媒体行业日新月异的今天,阅读量与转发率的多寡成为了衡量一个自媒体优劣的主要手段。那么,是什么让快搞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如此快速的“搞出”这么大的事情哪?

内容的创新、热点的追踪、接地气的评论、粉丝的沉淀使得快搞在这个大数据时代里脱颖而出。对于自媒体行业来说,优质的内容就像零售业优良的产品一样,是自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快搞的团队始终秉承着内容至上的理念,努力、用心的做好每一期视频文案;与粉丝及时的互动,对时事诙谐的吐槽,让快搞同粉丝产生了一种特有的粘度,用户们会不自觉得期待快搞的下一篇作品。

二次元化是快搞成功的另外一大秘诀。由于短视频的主要受众群体就是青少年,而中国青少年的“二次元化”已经愈演愈烈,当“宅”和“萌”成为了一种文化之后,二次元的影响力已经无需多言了。“快搞吐槽猫”正是快搞为迎合这一文化应运而生的作品,猫猫的二次元形象给人以“萌萌哒”的感觉;而其吐槽的内容也引发无数观众内心的共鸣,才因此俘获了无数的粉丝。

全媒体资源的整合使得快搞拥有无与伦比的投放广度与用户覆盖率,进而产生聚变般的影响力。快搞实现了整合包括:微信公众平台、微博、秒拍、美拍、哔哩哔哩(bilibili)、内涵段子、今日头条、优酷、爱奇艺等多媒体共同推送,打造了一张广度无限的网,将不同年龄段与不同爱好的用户网罗其中,分享快乐、传递心情。

今年的4月,papi酱的广告拍出了2200万,创下“人类历史上单条视频广告最高记录”。9月,今日头条宣布投入10亿元补贴短视频创作者。同月,统计数据显示人均流量消耗最高的APP是短视频应用快手。10月,美拍与微博相继宣布未来一年将拿出一亿美金扶持短视频行业。


今日头条、微博、阿里、360、秒拍等巨头今年纷纷进军短视频,拼补贴、拼政策、拼流量、拼内容…,来势汹汹;以上的事件均与短视频相关,其背后隐藏着自媒体行业内波澜壮阔的变化。

2017年中国将形成一个巨大的短视频市场,主流网络媒体与自媒体大量进军短视频,将成为一种社会性现象。快搞在实现了点击率破两亿的大关后,将整体内容战略性升级。在保留原有吐槽猫的基础上,将推出快搞真人短视频“快搞倚天贱”;同时还将内容进行深度划分,包装出:音乐、影视、热点、情感等不容分支,把更多新鲜、有趣的作品分享给广大观众们,满足他们不同的喜好。

大势已至,互联网界风起云涌,快搞短视频将乘势而上,精益求精,不断创新,勇于探索,在短视频领域搞出一片新天地!

http://ent.163.com/16/1204/12/C7EM46IR00038793.html


本文来源:网易娱乐责任编辑:宋玉鑫_NK6612
577#
发表于 2016-12-7 01:27:4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2020年社交媒体广告支出或达500亿美元:将超报纸广告
发布时间:2016-12-05 14:36        来源:凤凰科技        作者:萧雨



北京时间12月5日消息,据外媒报道,法国广告巨头阳狮集团旗下实力传播(Zenith Optimedia)周一预计,到2020年时,全球社交媒体广告支出将超越报纸广告。

实力传播预计,到2019年时,全球社交媒体广告支出将占据总互联网广告支出的20%,即500亿美元,只比报纸广告支出占比低一个百分点。到2020年时,社交媒体广告支出将轻松超越报纸广告。

社交媒体平台在移动设备上的快速发展,网速的加快以及技术的升级,已经显著改变了许多人获取新闻的方式。

“尽管经济面临政治威胁,但是社交媒体和在线视频正在推动全球广告支出持续增长,”实力传播预测部门主管乔纳森·巴纳德(Jonathan Barnar)表示。

近些年,媒体行业受到了广告趋势迅速转变的猛烈冲击。企业开始把他们原本投向报纸等传统广告媒介的预算转而投向PC和手机上的网站。营销商正不断把他们的支出投向社交媒体网站。在Facebook、Snapchat等平台上,营销商可以把他们的广告融合到用户的信息流中,这种模式已证明要比打扰用户的横幅广告更有效。

2017年,全球广告支出预计将增长4.4%,和今年的增速一致。考虑到今年有奥运会、英国脱欧公投以及美国大选等大型活动推动广告支出,明年的广告支出可以说相当强劲。

在线视频广告支出的增长也很快。到2019年时,全球在线视频广告支出预计将达到354亿美元,稍高于广播广告,但远低于电视广告。

自2010年以来,尽管中东和北非的广告支出增长放缓,但是全球广告支出一直保持稳定。中国和大部分亚洲地区的广告支出增长预计将继续保持强劲势头。

http://www.ccidnet.com/2016/1205/10218201.shtml















578#
发表于 2016-12-11 11:50:2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一周内曝三家纸媒员工拉横幅,传统媒体进入“讨薪潮”?

今日,网上多个渠道传出有员工在太原日报社门前拉横幅抗议、讨薪,这已经是一周之内曝出的第三家媒体了。







“不作为 拖欠记者三年保险七个月工资

欺上瞒下 侵占记者事业编制”



有业内人士指出,抗议具体指向的是太原日报社旗下的《山西商报》。



公开资料显示,《山西商报》创刊于2000年5月8日,是太原日报社的第一张子报,日出四开二十四版,是一张全方位面向城市市民,侧重于经济、文化报道的综合新闻日报。



蓝媒汇发现,山西商报今日电子版只有8个版面,其中只有“综合新闻”和“专题报道”两个版面的稿件来源显示为“商报讯”,其余均为新华社稿件,虽说该报“侧重于经济、文化报道”,但这两个版面的所有稿件也均非自采。更值得注意的是,本期报纸只有一条疑似汽车的软广,此外没有明显的广告。




(山西商报今日全部版面)



蓝媒汇从一位山西媒体人处了解到,“山西商报都并到日报了,商报的好多功能都和其他报纸重复,被弱化了。去年冬天改革了一次,日报旗下好几家报纸都撤了各地的记者站,回到日报了,变相减了好多人…”






截至目前,太原日报社没有对此事进行公开回应。



蓝媒汇还了解到,山西另外一家都市报也出现了发不出工资的情况,一位中层领导的月工资4000出头,“但是大多数人都还在好好干活”,该报员工称。



既然报社困难,为何不另谋出路?上述员工说,“坚守”。



去年4月,山西日报报业集团旗下《三晋都市报》也发生共员工拉横幅抗议的事件。




据了解,山西日报报业集团三晋都市报社的30余社聘记者,在3年多的记者生涯中,一直以该报社记者身份采访、报道。他们中还有人也因此获得过各类新闻奖,但该报社始终未与其签订劳动合同。现在该报业集团以要清理未签合同人员为由,不承他们的记者身份,致使这些社聘记者突然失业。


从2005年至今,《三晋都市报》销量并不是太好,再加上报社新媒体招进大批实习生,对此报社出台了相关考核方案,只要每人在订报或购买报社顶账回来的酒上花费一万元,就可以获得2分,有的人交了3万元订报款,有的花了10万20万甚至30万去买酒,以换取经营任务分数。记者说:“我们缴纳的订报款以集中订阅报纸形式缴纳,买酒钱有的是以个人名义,有的以公司名义,但报社出示的发票写的均是宣传费用。”



《三晋都市报》一名老记者当时向蓝媒汇透露:“因为报社一直没有和这些孩子签订合同,在这个事情上领导对孩子们的态度也不好,所以他们才决定在报社门口举牌拉横幅,为的只是给自己讨一个说法。”



抗议后不久,报社公布了结局方案,大意是:人可留、钱可退、不服去告。





上周,网传燕赵都市报也被讨薪:



“欠薪两年 坐视不管

燕赵都市报还我血汗钱”



公开资料显示,《燕赵都市报》是河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主管的一张社会生活类报纸,创刊于1996年1月8日。从最近出刊的燕赵都市报电子版来看,工作日出刊32版,周末减半。



5月9日,燕赵都市报在头版刊文《从新出发 与希望同行》,宣布改版。在办报思路上提出“三精”意识、“四新”理念、“两帮”做法。



“三精”即精品(内容)、精准(服务)、精耕(经营)。



“四新”即新观念(思维变革)、新形态(适应形势)、新路径(探索创新)、新作风(提振精神)。



“两帮”即帮助政府推动工作,帮助群众解决问题。



宣布改版后没几天就曝出员工拉横幅讨薪事件。据了解,官方对此没有进行公开回应。



去年在第20届总编辑年会上,刚上任没多久的燕赵都市报社长陈兴旺感受到当前都市报处境太艰难,表示现在必须结构调整,转型发展,“主要问题是项目、人和资本”,并提出了一系列关于非报产业的发展构想。






上图是近日在圈内流传的关于南方都市报的一条横幅。



“南方都市报发行量大幅下降,大量裁员

工作10年以上功臣成罪臣被解雇!”



“南方都市报大裁员不花钱

苛扣加班费 ‘良心企业’啊”



前天,刺猬公社推送文章《哎,南方都市报也被讨薪|观察》,目前已无法查看。



再早一点还有去年6月的《生活新报》。





















事件后不久,《生活新报》停刊。



一位传媒观察者向蓝媒汇表示,“没有必要对记者群体扯横幅讨薪大惊小怪,记者也只是众多普通行业中的一个,随着近年来传统媒体的衰落,经营上普遍存在困难,发生这样的事件并不意外。关键是当下的传统媒体能否解决好这些问题,如果缺乏有效的措施,那继离职潮后,传统媒体进入 ‘讨薪潮’也说不定。”








如果你有招聘求职诉求,欢迎注册大咖推荐信,两种方式可任选其一

http://xue163.com/5549/10381/55498632_3.html

579#
发表于 2016-12-11 23:25:2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改革、媒体巨变和英国退欧,默多克将再次尝试购买Sky电视台
2016年12月11日09:59 界面0

传媒大亨默多克 图片来源:Jonathan Alcorn/Bloomberg

此前传媒大亨鲁伯特·默多克曾试图收购欧洲付费电视供应商英国卫星广播公司(Sky),却因自己公司的失误而错失机会。六年之后,这位传媒大亨再次重启这一计划,现在他指望的是媒体帝国的巨变和英国的政策能够为自己的计划扫清障碍。
自2010年开始,默多克的新闻集团拆分成了两家公司,其中一家掌管在英国的报纸集团,而另一家则正在参与Sky收购竞标,努力将其纳入自己旗下的电影电视控股集团。默克尔旗下那家卷入电话窃听丑闻的报业早已关闭。英国在脱欧投票之后已产生了新一届政府,境内媒体固有格局也被打破。
“我认为这项收购将会在明年中期获得全面的监管许可,”媒体分析师克莱尔·恩德斯在一次采访中说道,并在表示参与收购竞标的公司已变得“面目全非”。
在脱欧公投之后,新任英国首相德蕾莎·梅伊迫切想要促进对英国的投资。将目光对准不断攀升的高管薪资等公司高额支出的同时,她也欢迎海外公司对英国公司进行收购,包括此前日本软银集团对英国芯片设计商ARM集团的收购。
然而,之前反对默多克收购Sky的批评家们迅速联合起来,呼吁梅伊仔细审视审查新的收购协议。之前的电话窃听丑闻撼动了默多克的媒体帝国,揭露了英国新闻行业的黑暗面,人们对这一事件仍然记忆犹新。任何涉及媒体行业所有权的举动都会引起人们对新闻及娱乐来源中“多数”及分歧的关注。
“德蕾莎·梅伊政府在这件事情上的处理方式是一个考验,验证他们能否不受大企业集团的影响,”曾在前首相戴维·卡梅伦手下担任商务大臣的文斯·凯布尔与监管机构谈及之前的收购计划时如此表示。“正如六年前的那次收购一样,这确实威胁到了英国媒体行业的的多样性。”
这些担忧恰恰是因为默多克掌握了《泰晤士报》、《太阳报》和《世界新闻报》这三家英国最大的报纸,这些报纸公司都在其新闻集团旗下。通过完全获取Sky的控制权,他就能将英国最大的收费电视供应商收入麾下。
但记者窃听名人在手机中留下的语音消息及一桩少年谋杀案受害者米莉·道勒(Milly Dowler)的信息爆出后遭到人们的强烈抗议,默多克随后在2011年关闭了《世界新闻报》。其新闻集团英国新闻部首席执行官丽贝卡·布鲁克斯则因电话窃听遭到起诉,之后被裁定罪名不成立。
鲁伯特·默多克和他儿子詹姆斯也与布鲁克斯一起参加了听证会,后者当时担任Sky董事长及默多克新闻集团国际首席执行官。他们的表现也使得委员会在报告中指出默多克“并不适合管理一家大型国际集团公司”。
“鉴于另一家大媒体很可能转入这家公司旗下,如果Sky股东们同意这项收购,那么英国通信管理局应该对其进行资格审查,”劳工立法委员汤姆·沃森 周五在一封邮件中如此表示。他也曾参与起草了议会委员批评默多克的报告。
而英国通信管理局(Ofcom)则拒绝对此发表任何评论。
2013年默多克将其新闻集团拆分成两家公司,一家公司沿袭原来的名字,并继续运营原来的报纸新闻,另一家则取名为二十一世纪福斯公司(21st Century Fox),负责电视和娱乐版块的运营。该公司周五表示,福斯公司已就获得,Sky全部控制权达成初步协议。另外它现在还是Sky最大股东,持有该公司112亿英镑(约141亿美元)股份。
媒体所有权
尽管现在默多克仍然控制着新闻集团和福斯两家公司,但两家公司的拆分可能迎合了英国对媒体多样性的规定,分析人士伊恩·惠特克在一份报告中说道。监管机构旨在避免任何一家公司对新闻施加过多影响。
在鲁伯特·默多于2011年撤销对Sky的收购之前,英国政府就建议将Sky的新闻部门拆分成一个独立的公司,以保持新闻编辑行业的多样性。也就是从那时候开始,报刊发行量骤减,数字媒体迅速增多,从根本上改变了媒体行业的格局。
如果这项收购行动引起公众广泛关注,英国文化部部长凯伦.布雷德利将决定是否就此向监管机构咨询。而现阶段英国文化新闻体育部不会发表任何官方评论,一名熟悉政府智囊团的人士表示,这件事正处于敏感时期。
“显而易见这些问题仍然需要认真考虑,我坚信英国通信管理局将会考虑到这些,”英国前文化部长约翰·惠廷戴尔在一场采访中表示。  
翻译:熊小平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6-12-11/doc-ifxypizk0196978.shtml





580#
发表于 2016-12-23 23:45:1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UC神马发布媒体矩阵 开启移动营销新生态2016-12-23 11:26:42 来源: 齐鲁晚报(济南)举报



(原标题:UC神马发布媒体矩阵 开启移动营销新生态)

  

12月22日,阿里巴巴旗下UC神马在2017资源推介会上发布全新媒体矩阵。据了解,媒体矩阵涵盖阿里移动事业群三大业务:移动搜索、信息流与应用分发。阿里妈妈总裁、阿里移动事业群商业化总裁朱顺炎表示,将通过媒体矩阵赋能更多合作伙伴,共建移动营销新生态。

(阿里妈妈总裁、阿里移动事业群商业化总裁朱顺炎)

据悉,UC神马媒体矩阵是由UC神马搜索、UC头条与PP助手豌豆荚共同组成。矩阵能够实现广告信息对用户的多次触达,并在不同场景中加速转化,最终形成以大数据为核心的移动营销新闭环。

“在 品、传、销 三个维度中,UC神马将在 传 上进一步帮助广告主锁定目标人群进行场景化营销。“朱顺炎告诉记者“媒体矩阵将有效提升信息服务的转化效率,实现从人找信息到信息找人的全面升级”。

三大板块构建媒体矩阵

目前,信息过载让用户阅读呈现碎片化特征,单一媒体的作用也在不断衰减。媒体矩阵的价值因此愈发重要。

在朱顺炎看来,UC神马媒体矩阵要从三个维度入手。首先通过移动搜索,确定用户对已知目标的数据收集。据悉,UC神马搜索在上线之初,就确定了聚焦移动搜索的大方向,先后推出语音搜索和蓝光搜索,迅速占据市场第二位。同时通过搜索大数据和知识图谱形成全新信息链条为用户提供千人千面的搜索服务。

其次,在信息流层面,UC头条通过推荐引擎提供的兴趣阅读模式,成功激发了用户对信息服务的潜在需求。目前,这种以原生内容为核心的展现方式已经成为市场主流。数据显示,UC头条每天曝光量达60亿次,阅读量为5.7亿次,评论超650万条,已经迈入市场第一阵营。

最后,在应用分发领域,今年刚刚加入阿里移动的豌豆荚与PP助手已经升级为流量和内容双入口。在刚刚结束的豌豆荚战略发布会上,「阿里应用分发」正式成立,在打通UC神马搜索等平台后实现了全流量矩阵布局,并成为媒体矩阵中的新成员。

“目前,UC神马媒体矩阵已经实现信息的精准推荐与跨平台管理,在降低广告主操作成本的同时提高了程序化购买效率。用户也将享受到媒体矩阵所带来的综合信息服务。” 朱顺炎表示。UC神马媒体矩阵的推出也标志着移动营销领域或将迎来全新格局。

大数据激发矩阵效应

据了解,在媒体矩阵应用层面,UC神马将会在流量、产品、策略方面持续为广告主提供全域支持。与此同时,媒体矩阵效应将在三方大数据的融合、洞察及相关性延展方面将持续提升广告主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的综合能力。

具体来说,矩阵效应中的大数据融合能让广告主在正确的地方,对正确的人,说正确的话。同时由大数据组成的新型营销大脑,摆脱了对经验的依赖。更多从技术角度出发降低企业的投放风险与成本。

此外,大数据对用户进行深入分析后,除了丰富性别、年龄、地域等常规用户画像外,针对消费潜力、长短期兴趣等方面,矩阵效应可以进行预判形并成最优营销策略让广告投放做到有据可依。

在相关性延展方面,多维大数据进行重组后,加强了广告主对目标用户的洞察,这也为千人千面的信息服务提供了更加坚实的基础。对广告主来说,提高投放转化率的同时,媒体矩阵的协同优势也让信息服务进入了一条高速通道。

信息精准推荐需要依靠矩阵效应。朱顺炎认为:“单纯从流量层面来判断媒体价值不再准确,广告主需要从内容和场景出发,通过媒体矩阵形成全新营销链条,才能找到最优投放策略,最终形成高效转化”

生态赋能媒体矩阵

在阿里集团中,UC神马与电商媒体阿里妈妈、品牌媒体合一集团形成了大数据上的共享、共建。生态赋能方面,UC神马与苏宁、唯品会、链家网等达成了深度战略合作,形成了一套全新营销策略与方法论并持续为合作伙伴提供增值服务。苏宁云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品牌中心常务副总经理丁海云表示:“UC媒体矩阵所产生的海量大数据,已经为苏宁在品牌曝光与精准营销两方面带来全新增长。未来双方将携手在移动化、品牌化、精准化上持续深耕实现合作共赢。”


在品牌广告、效果广告等方面,针对合作伙伴所处的不同营销周期,媒体矩阵也将提供不同维度的移动营销服务。助力合作伙伴在新零售时代下提前占领市场先机。阿里移动事业群 UC销售部副总裁赵婷表示:“UC神马媒体矩阵在为广告主提升用户转化效率外,还能为用户提供更加精准的信息推荐服务,从而实现企业、平台、用户三方共赢的新格局。”

据赵婷透露,今年双十一期间,UC神马开启了新一轮流量增长,增幅达到250%。未来,UC神马将开始赋能更多合作伙牌,提供了包括大数据媒体矩阵在内的全域营销支持,并从流量、产品、策略三方面加速企业在移动营销领域的转型与升级。

朱顺炎认为:“媒体矩阵将完善信息服务的精准推荐, UC神马将为广告主打造出一个高转换、ROI最佳的信息服务平台。”


(原标题:UC神马发布媒体矩阵 开启移动营销新生态)

http://news.163.com/16/1223/11/C8VFR7ER00014SEH.html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