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刘海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媒体经营案例

[复制链接]
561#
发表于 2016-9-24 00:22:0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体育赛事版权之争,乐视的矛与央视的盾原创 2016-09-22 晁星
验室里的小工匠
9月初,世界杯亚洲区12强赛打响,国足踢了两场球,第一场踢韩国,第二场战伊朗,一负一平,不算差。

与12强赛一同踢响的,还有乐视与央视的竞争之战。

小匠想问一下,两场比赛,你是在哪里看的?电视,还是互联网?CCTV5,还是乐视视频或者章鱼TV?

押注赛事版权的乐视体育
去年10月,2018年世界杯亚洲区40强赛进行之际,乐视体育以1.1亿美元价格拿下2017-2020年亚足联旗下赛事在大陆的全媒体版权和信号制作权,其中最重要的是2018年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12强赛。
只是,两平香港之后,国足一度出线无望。如果,国足不能踢进12强赛,乐视体育1.1亿美元拿下的亚足联版权价值也就会大幅缩水。不过,天佑国足,他们最终奇迹般挺进12强。赛后,乐视总裁贾跃亭,便在微博上得瑟了一把!

于是便有了后来的故事。9月6日,中伊之战时,很多人在贴吧问,为什么CNTV上不能看国足的比赛。
原因很简单,因为12强赛全媒体版权独家拥有者乐视,只分销给央视10场国足场次赛事的电视转播权,且不包含央视的CNTV平台。乐视方面则通过乐视体育、乐视视频、章鱼TV等终端直播12强赛,球迷可以免费观看。
两场比赛,乐视与央视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中韩、中伊两战,通过乐视体育、乐视视频、章鱼TV观看直播的用户分别是1700万、1790万。(今年,乐视的收视纪录500万,中超第11轮,广州恒大与上海上港的比赛时创下。)
央视方面,第一场比赛,平均收视率2.64%,同时段收视冠军,共吸引1.06亿人观看,每分钟观众人数超过3300万;第二场比赛,收视率上升到4.1%,是同时段北京卫视、江苏卫视、东方卫视、湖南卫视、安徽卫视收视率之和。

可以看出,作为唯一一个全国性体育电视台,CCTV5依然拥有得天独厚的渠道优势以及庞大的用户群体。

然而,乐视体育的赛事版权豪赌,使得央视也不得不“低低头”。这次世界杯亚洲区12强赛,央视需要从乐视手中购买版权就是一个例证。
有数据统计,截止到现在,乐视体育在内容平台上已经拥有310项全球顶级赛事版权,其中72%是独家。在国内体育赛事方面,今年3月,乐视体育更是花了27亿元的大价钱,买下了中超联赛2016和2017两个赛季的独家新媒体转播版权。

奥运会、世界杯,央视大包大揽
当然,CCTV5也有自己的“尚方宝剑”。  2000年,当时的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下发了《关于加强体育比赛电视报道和转播管理工作的通知》。文件中第一条明确规定,“重大的国际体育比赛,包括奥运会、亚运会和世界杯足球赛(包括预选赛),在我国境内的电视转播权统一由中央电视台负责谈判与购买,其他各电视台(包括有线广播电视台)不得直接购买。中央电视台在保证最大观众覆盖面的原则下,应就地方台的需要,通过协商转让特定区域内的转播权。”

到了2015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了“新通知”,但文件第一条与2000年文件中的描述几乎一样。
靠着这一特权,央视一直垄断着奥运会、世界杯等大型国际赛事。
2014年世界杯(正赛),央视就把版权死死地捂在了自己的口袋里。拒绝分销,拒绝出售网络直播权。想上网在线观看的用户,必须到央视旗下的CNTV去看。此一举,使得央视饱受指责。
刚刚过去的里约奥运会,也同样如此,央视再次垄断电视台以及新媒体直播渠道。只是在临近奥运开幕半个多月前,才开始叫卖“延迟半小时播出”的里约奥运新媒体版权。最后,腾讯花了1亿元买下了这一版权。
然而,这一次,乐视对世界杯亚洲区12强赛的垄断,似乎有背广电总局的规定。
因为“2018年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12强赛”,显然在上述文件中提到的“世界杯足球赛(包括预选赛)之列。很多人的解释是,广电总局的上述规定只涉及电视台,乐视不包含在内。但是无论怎么说,央视这一次确实是失去了主动权。
国际顶级足球联赛方面,去年央视失去了西甲的转播权(PPTV垄断),不得不下注英超,但是受关注度较高的英超,腾讯、新浪、乐视等新媒体平台都有转播,球迷的选择非常多。

根据艾瑞数据发布的《2016年中国互联网体育用户洞察报告》,球迷观看体育比赛的方式上,网上观赛已占据半壁江山,有52.8%的体育迷选择线上观赛。

乐视们疯狂进击,CCTV5的失意,或许还会继续。

实验室里的小工匠数字内容生产创新实验室
cupl_newslab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xNDM1NzczOA==&mid=2247483799&idx=1&sn=47e6cba7b0a7e5cb03d0fbe1964dc180&chksm=97a98212a0de0b042117cd9e999145c3822f55e18e8ff0f662810585d5b9c4612fec2c689fec&scene=1&srcid=09237eo4ualHdqf5sNskPASm#rd


562#
发表于 2016-9-26 01:24:0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美社交媒体巨头推特准备出售自己 待价而沽2016-09-25 06:58:00[color=rgb(140, 140, 140) !important]新华社分享
参与

多家媒体报道,美国社交媒体巨头推特公司准备出售自己,正在寻找买家,最快也许今年就会达成交易。

【多家公司据说想买】

美国CNBC电视台、路透社等多家媒体23日报道,推特正在接洽多家公司,寻求收购。

推特出售自己的传言已经存在了一段时间。CNBC援引一些消息人士的话报道,推特董事会这次是来真的,正在积极推动这一计划,最快也许今年年内达成交易。


路透社也援引消息人士的话报道,就这笔可能的收购交易,推特正与美国高盛公司和艾伦投资银行合作。按照这些消息人士的说法,多家网络或媒体公司已经对推特表达了购买兴趣,可能短期内正式提出收购,潜在主要买家包括谷歌公司母公司字母表和美国云计算服务商销售力量网络公司。

消息传出后,推特公司股价当天飙升21%,报收22.62美元。

推特、字母表和销售力量网络公司都没有对这一消息表态。

市场分析师阿里·莫加哈拉比认为,字母表公司是最有可能的买主,因为它已经多次尝试打入社交媒体市场,但是至今未能如愿。另外,谷歌前高管奥米德·科尔蒂斯塔尼现在正是推特公司董事会执行主席。

销售力量网络公司也对推特公司表示出颇强兴趣。这家公司高管瓦拉·阿夫沙尔当天在推特上发文,强调推特公司有4大优势。“‘为什么选推特?’过去数年,我就这个话题已经无数次发推文,表明我的个人观点,”阿夫沙尔写道。

分析师和媒体预测,如果达成收购交易,合同金额可能为180亿至300亿美元。

【为什么要卖?】

推特虽然是全球数一数二的社交媒体,但是长期以来一直不赚钱,而且陷入用户人数增长缓慢、广告客户流失和业务落后于竞争者的境地。

推特2013年11月上市。一个月后,推特股价从上市时的26美元飙升至74美元。但是,从那以后,推特股价逐步走下坡路,跌至只有顶峰时的四分之一。

路透社报道,2016年前两个季度,推特经营业绩未达到华尔街的预期,已经11个季度未实现净盈利。第二季度结束时,推特上市后累计亏损额将近23亿美元。

迪克·科斯托洛任首席执行官时期,推特营业收入曾快速增加。但是,也是在他任内,推特被批缺乏创新、用户增长缓慢,迫使科斯托洛去年离职。根据推特最近发布的数据,这家社交媒体每月活跃用户为3.13亿,仅比上一年增长3%。而竞争对手脸书后来居上,用户人数远超推特,也挖走越来越多广告商。

推特联合创始人杰克·多尔西去年重返公司,出任首席执行官,试图重振雄风,推出新举措吸引用户,比如发展视频直播。推特上周首次直播美国职业橄榄球联盟比赛,观看量超过200万人次。

不过,路透社认为,从最好的角度而言,多尔西的改革计划也只能说是尚未完成,而且视频直播这类产品太新,尚无法反映对用户人数和广告销售的影响。

加拿大皇家银行资本市场公司23日预测,推特股价可能会跌至14美元,理由是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广告商对推特平台的广告价值缺乏信心。(惠晓霜)(新华社专特稿)

http://world.huanqiu.com/hot/2016-09/9482583.html




563#
发表于 2016-10-21 23:42:2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京华时报》改革调整背后的市场规律和报纸生存逻辑2016-10-21 15:34:31 来源: 千龙网(北京)举报

(原标题:《京华时报》改革调整背后的市场规律和报纸生存逻辑)

每次有纸媒关停,总会引起网上一阵热议。最近网传《京华时报》要被进行“关停并转”改革,又引发各种讨论,有观点认为这是“纸媒”衰亡的表现,有观点认为这是纸媒内容生产方式落伍的结果,还有观点认为这是报业困境的体现。报纸转企改制大潮之后,有的报纸是全额或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有的报纸是自负盈亏的企业;各类报纸的经营模式并不相同,每一次报纸改革调整背后的原因都是多元的,从个案去谈论一种媒介形态的前途难免流于表面。《京华时报》是一份受读者欢迎的报纸,在全国都市报领域也享有声誉,但近年也面临读者流失和经营下滑的困扰。从中国报业走过的市场化改革历程来看,高度竞争的北京都市报市场上的《京华时报》进行改革调整,并不是一件令人意外的事情,而是传媒市场规律下的正常现象,也是报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的合理现象。

一、市场规律下的都市报行业结构调整

《京华时报》创办的2001年,正是都市报的黄金时代;2003年《新京报》创办;两报在竞争激烈的北京都市报市场上迅速占据了一席之地。当时全国大多数一二线城市都掀起了一个创办都市报的浪潮,很多其他类型的报纸也调整定位转型做都市报,各地都市报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同时也涌现出一大批报业经营的精英人物。利润丰厚的都市报成了各地传媒行业的宠儿,除了满足群众的信息需求之外,经营获利为所属报业集团输血也是都市报的一大任务。越来越多的城市都市报市场进入过度竞争的状态,省级都市报、地市级都市报同城竞争的情况非常常见。

在过去的十多年间,围绕着都市报的行业结构调整,最重要的规律就是市场规律。如果某个地区缺少都市报、市场需求大,那么就会有其他类型报纸转型成为都市报;如果某个地区都市报过度竞争,那么就会有不适竞争的报纸退出市场。

北京就是一个都市报过度竞争的市场,今天能看到的都市报还有《新京报》、《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北京晨报》《法制晚报》等。十多年来,进进出出的都市报为数不少。《北京娱乐信报》2000年从《戏剧电影报》更名而来,曾经也是北京都市报市场上的重要角色,2007年放弃都市报定位,转型成为地铁报。《竞报》2004年创刊,2014年休刊,创办之初也是试图参与都市报市场竞争。《华夏时报》2001年从《中国物资报》更名创刊,最初也是都市报,2007年转型成为财经类报纸。《劳动午报》也做过都市报,2009年放弃都市报定位,回归成为北京市总工会机关报。今天如果《京华时报》面临改革调整,并不是一件令人意外的事情。

二、企业经营逻辑下的报纸产品整合

《京华时报》自2001年到2011年之间,隶属于人民日报旗下;2011转归北京市委宣传部主管主办。《新京报》于2003年由光明日报和南方日报两个报业集团联合主办、光明日报集团主管;2011年转归北京市委宣传部主管主办。两报相关企业资产由北京市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简称文资办)作为出资人。

《京华时报》和《新京报》主管主办单位和出资人的变更,使得北京都市报市场上的经营者主体格局发生了变化。北京市委宣传部主管主办的北京日报下属的《北京晚报》《北京晨报》与其主管主办的《京华时报》《新京报》这四份报纸都是都市报。在一个高度竞争的市场中,正如优酷和土豆的整合、快的和滴滴的整合一样,同一个出资人旗下的互相竞争的企业或机构进行整合,是符合出资人利益的理性决策。《京华时报》的具体改革方案还未披露,网传信息称其将与《北京晨报》合并,正是避免了同一出资人旗下两个内容结构类似的都市类报纸的竞争。

三、技术、市场和制度因素决定下的报纸生存逻辑

技术因素、市场因素、制度因素,是影响传媒市场格局和传媒形态演化的基本因素。技术因素推动一种传媒形态的出现,市场因素和制度因素为其提供经济来源和规制框架。报纸也是以一定的传媒技术为基础,因应市场需求和政治需求而生;在制度提供的规制框架内,从市场上获得经营收入或者从其他利益主体(如政府、政党、企业或各类社会组织)获得财务资助以维持其经济运行。

技术因素导致传媒形态变革,改变传媒经营模式局势。基于新型传播技术的互联网出现之后,受众的媒介接触时间逐渐向互联网倾斜,传统媒体的接触时间普遍受到挤压;移动互联网普及之后,受众的媒介接触空间也发生深刻变化,受众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接收新闻等内容信息,报纸原本具有的便携阅读优势不再。报纸的接触时间和空间都被压缩,受众群体萎缩,主要依赖大规模发行、获取市场广告收入的都市报经营模式受到首当其冲的负面影响。现在的传媒市场环境,难以支撑按照传统模式经营的数量众多的都市报。

从狭义的纸质报纸角度来看,只要对纸媒阅读的市场需求仍然存在,基于这些市场需求的报纸的生存空间就仍然存在,问题只是哪些报纸的经营模式要调整、哪些报纸要退出市场。同时基于政治需求的报纸的生存空间,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也会毫无疑问地继续存在。从广义的纸媒经营主体角度来看,是否继续出版纸质产品,是一个基于成本核算和企业战略的产品决策问题;不管是提供纸质产品,还是提供数字产品,能够满足人们信息需求的专业化内容生产总是可以获得市场回报的。

四、与“关停并转”相关的报业体制改革

现代社会各个行业,市场竞争力不足、产能过剩的领域出现“关停并转”都是正常现象,并不因为报业是个具有意识形态特殊性的行业就例外。制度层面,与报业“关停并转”相关的制度建设也早已铺垫完毕。

印象中较早出现关于报纸“关停并转”的类似讨论,一个是2004年的报刊散滥治理,一个是2009年《中华新闻报》被停办清算。前者发生时,相关制度还不够健全,相关业界讨论都是针对报刊的散滥发行问题,并没有针对报刊关停制度本身有更多探讨。后者发生时,当时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是认为这是中国报业改革的进展和市场化运作的标志;主管主办单位如果认为报纸经营困难,主动申请停止出版、减轻财政负担是一个合理的决策。

相对于新兴的互联网信息行业,新闻出版行业的运行体制机制和组织经营管理都是相对滞后一些的。在新的传媒市场环境下,传统新闻出版机构的生存空间减少,但传统事业单位体制之下的新闻出版机构数量难以减少,故而政府部门早就着手进行一系列改革来为新闻出版机构的市场退出做出制度安排。

报纸“关停并转”的重要制度准备,是大约十年前开始的报刊退出制度改革和新闻出版单位转企改制。2005年,在当时的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发布的《报纸出版管理规定》和《期刊出版管理规定》中提到,“制定并实施全国报刊出版的总量、结构、布局的规划,建立健全报刊出版质量综合评估制度、报刊年度核验制度以及报刊出版退出机制等监督管理制“。2008年开始报刊退出试点工作,2011年开始进行报刊出版质量评估并逐步推进报刊退出工作。差不多同时,新闻出版单位转企改制推动符合改制条件的事业体制的新闻出版单位转制成为具备自身造血能力的企业。报刊退出机制改革和新闻出版单位转企改制,都是针对新的传媒市场环境,一方面推动传统新闻出版机构进行业务整合升级、提高市场生存能力,一方面吸取国有企业改革的经验教训,妥善协调好改革过程中的资产清算和人员安置问题。

结语




在技术、市场和制度因素共同作用下,传媒形态的演化是自然趋势;只要某一种传媒形态的市场需求仍然存在,这种传媒形态就有继续生存的空间,但是相关传媒组织必须因应市场环境的变化进行经营模式或业务结构的调整。在中国的传媒环境中,制度因素会继续为部分报纸提供生存保障,同时也为个别报纸退出市场提供了制度准备。未来,个别报纸产品退出市场或进行业务调整的消息还会继续出现,这都是市场规律下的正常现象;从事专业内容生产的各类市场主体、包括报业经营主体仍然有生存发展的空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 韩晓宁)

http://news.163.com/16/1021/15/C3TMVMDQ000189FH.html


本文来源:千龙网 作者:韩晓宁责任编辑:王民和_bjs2974





564#
发表于 2016-10-23 00:01:1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南方日报改版 建立全媒体新闻编辑中心
 南方日报将打造全新的报网端生态系统:网以全面海量取胜,端以快速便捷取胜,报纸则以精致独到取胜,实现内容生产到流程的再造,适应新的舆论生态,增加健康等民生新闻比重,加大有趣的、正能量的新闻报道力度,注重策划、选用和突出处理有情怀的报道,增加读者的悦读感,提升媒体的话题制造和舆论引导能力,进一步突出党报作为舆论主阵地的责任和担当。
  改版亮点:机制篇
  更快捷!更鲜活!更融合!
  本次改版,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将着力推进南方日报、南方网、南方+的采编一体化推进,推进采编部门与南方+客户端、南方网的深度融合,首先实现采访部门的跨媒介采写供稿,稳步推进报网端采编部门的统合。
  采访部门将转型为“全媒体新闻部”,实现采访的报网端一体化,实现记者向三者一体供稿。客户端、网络对接的编辑相对固定,与各采访部门组建融媒体团队,加强选题策划和稿件对接,使报道更快、更活、更适合网络阅读。
  建立全媒体新闻编辑中心
  南方日报目前所有编辑部门,包括新媒体端编辑部门,将逐步统一整合为一个全媒体编辑部,统一内容出品的编辑和把关工作,利用报纸编辑部的编辑能力尤其是把关能力为全媒体服务。
  全面加强全媒体制度建设
  南方日报将加快报纸与新媒体端稿件分渠道供给的顶层设计,建立健全分渠道供稿制度、考核办法。
  碎片化的日常新闻,主要通过南方+、“两微”、南方网等新媒体端发布,报纸仅精选部分刊登。
  报纸重点刊发权威、深度、解读性新闻,精选精编,走精品路线。
  南方+增加和细分频道,向定制型新媒体端方向发展,建立新闻数据库。
  报纸推出重点稿件的同时,在南方+、“两微”、南方网等新媒体端推出专用版本,报网端互动制度化,让读者对同一新闻题材可看到更多角度、更多形式的报道。
  成立南方名记工作室
  南方日报近期优先在若干社会关注度高、具有明显传播营销优势或专业特色鲜明的领域,遴选一批有特长、有潜力的采编人员进行培养。重点打造优势项目、特色栏目,重点提高作品(产品)在新媒体领域的传播影响力。通过培养形成创新团队,鼓励多出精品力作、争创标杆项目,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领域都具备强大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改版亮点:内容篇
  更有趣!更好看!更深读!
  这次改版,主题是全媒体改版,改版的总目标就是做有趣的标题,做好看的新闻,做好看的报纸,全面推进全媒体融合。重点是适应新的舆论生态,增加健康等民生新闻比重,加大有趣的、正能量的新闻报道力度,注重策划、选用和突出处理有情怀的报道,让“硬邦邦”的报道变得“有温度”“有血有肉”。
  保留最受欢迎的版面
  此次改版在保证基本版面的情况下,对内容选题进行精挑细选,真正版面让给有核心竞争力的内容,比如独家报道、深度解读、专业观察,针对目标读者群提供贴近需求的精品,同时将部分报纸无法容纳或者可以转移的内容,转移到网络和移动端,真正实现报网端协同融合发展。
  南方日报恢复了广泛受到读者欢迎的重点版,主要做当天突发重大新闻,包括国内外、省内外新闻,讲求时效性、现场感,同时配以新闻背景介绍、解读、分析等内容,将突发重大新闻做全、做透。
  南方日报重新打造“时局·观察版”,做有价值的时局稿件,做出“局”味,具体囊括时政、经济、企业、政策等内容,做出政经大报的高度。
  在线版将改为全媒体版,改后加强报网端的互动,主要内容一是呈现网端的热点,将网络上的热点集纳精粹,体现报纸独特的新闻选取和深度解读能力,引导网络舆论热点;另外一个就是推介我们网端的热点,形成一个互动的环流生态系统。独家深入的深度内容是纸媒未来的竞争力所在。本次改版,深读新闻将出现在更靠前的版面。
  根据调查,新闻周刊一直是南方日报阅读率最高,知名度和美誉度最好的周刊,本次改版除传统金牌栏目“军情观察”和“科技能见度”外,周刊封面将改为“南方特稿”,做一周时间里“最新闻”的特稿。
  打造更贴近读者需求的栏目
  此次改版后,南方日报将通过设立栏目,鼓励独家、鲜活、记者有到现场、深入采访的稿件。原有名栏目,如南方时评、今日关注、南方调查等将获得更多资源,进一步提升报道质量和影响力。南方日报将借助采编组建虚拟团队,利用现有成熟的机制,加快转型,发挥报网端优势,打通关节,加快互通,实现跨业态整合,成为完整的生态系统,加快实现全媒体融合转型。
  南方日报要闻板块将保留现有的“今日关注”“头版曝光”“现场短新闻”三个栏目,并增设“民生一线”栏目。“今日关注”将刊发当日最受关注的新闻;“头版曝光”将成为舆论监督的重要平台;“现场短新闻”是当日头版和整叠报纸中最鲜活的新闻;“民生一线”将引入与百姓生活切身相关的民生新闻。
  时局板块将引入多个新栏目。“数观天下”,主要做政经数据解读,这是大数据解读的栏目,也是可以报网端同时推进的栏目,与“图解时局”构成时局版的图解双子星。“改革进行时”“创新一线”主要是当前中心工作的两个关键词的引导。
  时事板块将通过“图解时事”“南方时事圆桌”“南方观天下”“网事热点”“南方问政”“网闻求是”“笑林网记”“扬善祛恶”等栏目,密切追踪一线国内国际热点现场报道,做有思考、有观点、有情怀的时事报道。
  深读板块将保留“南方调查”“人物”“对话”“文化视点”4个栏目,对其内涵细化,设置新栏目,关注更加鲜活和中观微观的新闻,以具体的小事件作切口,做深说透,改善文本,与一线鲜活新闻同步。
  广东新闻将更有可读性
  南方日报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就是广东当地新闻。这次改版,南方日报将增加广东新闻的版面,增加当地新闻的比重,增加健康等民生新闻的比重,做足有可读性的新闻。
  健康新闻,是现代人最为关注的资讯之一。南方日报将开设“岭南健康堂”栏目,以近期热点新闻或者根据节气等,带出健康话题或者保健方式等。将设立“名医帮”“健康辟谣”“家庭药箱”等子栏目。
  “名医帮”将针对用户关注的健康话题,找名医解答,提供细分咨询服务。并与“南方名医帮”微信公众号的派号等福利活动结合,扫二维码互动。
  “健康辟谣”针对网络上鱼龙混杂的保健鸡汤信息,做权威的科普辟谣,可和省疾控中心或省医科院合作。
  “家庭药箱”主打日常用药科普,邀请知名医院的主任药师、专科医生,讲解用药中的误区,或与药企合作介绍岭南常见名药的使用。
  改版亮点:视觉篇
  更悦读!更简约!更智慧!
  南方日报在视觉改版方案中表示,他们研析了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今日美国卫报等主流大报近10年来的视觉变化,还汲取了国内外成功新闻网页面设计、移动新闻客户端界面设计的先进视觉理念和设计优点。2016年南方日报新改版,将打造一份更加悦读、更加人文、更加权威的新型党报!
  六大视觉改变,提升悦读体验,引领党报视觉新潮流
  版面信息适度化
  南方日报改造版面板块架构是:左5栏重点做深做精1—2篇大稿,右1竖栏为3—5篇短讯集装,兼顾深度与广度。版面将更加清爽大气,巧于留白,突出照片和互动二维码,用色彩字突出标题关键字和提要,让读者一目了然。
  新闻呈现可视化
  顺应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南方日报增图,减文,力求文章精短,增加图片空间,明确要求增加图片图形的占版面积,每版主图面积平均不低于整版面积的1/5,整体图片图形面积平均不低于版面的2/5。加强运用照片、制图、插图、图表来讲故事、摆数据、呈现新闻,强力打造高品质的视界版和图说、数说品牌专栏。
  信息图形智慧化
  我们将信息图形的深度化智慧化设计提升为新的目标高点。大数据时代,读者需要的是更具创意、更具深度的智慧型信息图形,而不是构思简单、设计繁复的“图形信息垃圾”。
  南方日报将拒绝为图形化而图形化,摒弃没有视觉化必要的图形设计,致力于设计真正有深度、有新意、有观点的信息图形精品。
  封面导读图形化
  我们已在研究汲取新闻网媒的阅读优点,研创采用了全国独一无二的网页式图形化导读模式,并经过了华师心理学院重点实验室进行版面导读效果眼动仪测试评估:图形化信息、层级简明的网格式编排使得版面主次分明,层次清晰,信息亮点突出,导读效率大大高于常规导读版。
  今后南方日报将减少导读稿件数量,整版控制在10—12条导读,增加导读版的图形(含照片、制图、图表)导读元素,以突出更多关注热点,增强版面视觉吸引力。
  视觉设计简约化
  我们去芜存菁,力求大象无形,极致简约设计。我们删除可有可无的杂乱信息,去除毫无价值的浮华装饰,摒弃华而不实的繁复设计,只为使得报纸最重要的部分——信息内容脱颖,并带给读者轻松愉悦、深刻易记的阅读体验。
  品牌形象VI化
  我们追求的却是整体设计品质和品牌形象的同步提升。完善南方日报视觉识别规范(VI),强化整体风格设计、规范精致细节和稳定视觉呈现,才能塑造更鲜明的媒体品牌形象。
  南方日报将在风格统一、形象鲜明的前提下,不断与时俱进优化视觉设计。整个报纸色彩简化为四色系:要闻板块用南方红系列;区域板块用南方蓝系列;行业观察用青绿系列;文化副刊用褐色系列。
  南方日报报网端等媒介设计风格和谐、视觉气质传承一致,共同打造严谨大气、典雅精致的媒介品牌形象。
  来源:南方日报  http://www.guanmedia.com/news/detail_3992.html


565#
发表于 2016-10-26 23:07:1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全球纸媒广告萎缩加速报纸行业向数字化转型
2016年10月25日15:03  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
分享到:
  • [url=][/url]
  • [url=][/url]
  • [url=][/url]
  • [url=][/url]
  • [url=][/url]








人民网10月25日电  据WPP PLC旗下媒介投资管理公司GroupM预计,2016年全球报纸印刷广告支出将下降8.7%至526亿美元,成为本轮经济衰退以来的最大降幅(2009年全球报纸印刷广告支出曾骤降13.7%)。各大出版商均受到报纸印刷广告收入大降的打击,加快提振数字业务收入流以弥补这一收入损失的压力加剧,它们甚至重新考虑其印刷产品的格式和出版内容的类型。许多报纸都削减了成本以应对比预期更严重的收入下降。

、纽约时报公司、《华尔街日报》所有者新闻集团可能即将进一步裁员,《卫报》和英国《每日邮报》最近已裁员。《每日邮报》母公司Daily Mail & General Trust上个月表示,将裁员超过400人,以应对广告市场严峻形势。出版《卫报》和《Observer》的Guardian Media Group今年早些时候裁员约250人。

杰富瑞投资银行(Jefferies & Co.)等机构的分析师已下调纽约时报公司、Gannett Co. (GCI)等出版商的第三财季预期。《华尔街日报》总编Gerard Baker在19日致员工的备忘录中表示,该报正处于市场形势尤其是印刷广告领域迅速变化的时代,这是报纸业加速变革的时代。由于业务大幅下滑,《华尔街日报》本周宣布将对印刷报纸业务进行改革,包括合并版面和其他成本削减措施,这些举措意在使印刷报纸业务从长远看更可持续,帮助加快新闻编辑部门的数字化转型。

与此同时,《纽约时报》正在考虑一项在2020年前大幅提升数字收入的战略,包括将更多资源转移到数字项目,研究对都会版(Metro)等进行改革的事宜。报纸业一直在争分夺秒地扩大数字收入,以弥补印刷广告大幅下滑带来的影响。它们取得了进展,但也面临重重挑战,包括Facebook和谷歌在数字市场的主导地位,以及难以通过移动产品赚钱等。最近其他因素也在发挥作用,包括媒体策划过程更多使用数据和分析方法。此外,广告客户大力进入在线视频领域,零售、金融服务和电信等行业的营销商纷纷削减印刷广告支出。


(责编:常红、杨牧)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16/1025/c1002-28806767.html





566#
发表于 2016-10-26 23:23:1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自媒体通过微博赚了117亿2016-10-26 00:41:55 来源: 北京晨报(北京)举报43分享到:


(原标题:自媒体通过微博赚了117亿)

北京晨报讯(记者 韩元佳)知识就是力量,知识也能转化成金钱。如果你在某个垂直领域掌握丰富的知识并具备影响力,靠知识赚钱就不是一件难事。无论是微博大号还是微信专栏作家,靠写文章月入过万的自媒体已经不再新鲜。然而,同样是自媒体,赚钱的速度却大不一样,赚钱快的自媒体大多能够玩转电商。

昨日,微博在V影响力峰会上公布的一组数据震惊了自媒体圈。今年上半年,微博营收为17.04亿元。但截止到目前,自媒体作者今年通过微博已经获得117亿元收入,远超微博年营收。这其中,电商领域自媒体的收入达到108亿。此外,自媒体通过广告获得的收入达到4.3亿,来自打赏、付费订阅等内容付费的收入也达到4.7亿。

如何在自媒体时代赚钱?紧跟形势很重要。微博CEO王高飞表示,自媒体收入的提升离不开电商领域的爆发,也受益于今年直播的爆发。

微博大号“Delicious大金”的粉丝高达178万,她通过微博的橱窗产品给自己的淘宝店铺做导流,转化率比过去发布淘宝链接时提升1倍,微博上的粉丝为她的淘宝店铺贡献了7000万的销售额。专注于手工影像领域的“造物集”2016年发布了近百条原创视频,粉丝增量超过10倍。博主“俊平大魔王”的目标人群是爱美女性,最近一年涨粉200万,通过为粉丝解答“治痘”、“抗过敏”等细分问题,他的社群运营做的风生水起,持续变现。

然而,比起电商类自媒体,科技、人文等垂直类自媒体的变现方式就单一的多,大多还停留在软文模式。上个月,微信公众平台的刷量事件扒掉了部分微信自媒体大号的“皇帝新衣”。由于缺乏有形产品,衡量标准难以确立,专业类自媒体的收入就成了“不能说的秘密”。

即使是在火热的直播领域,分岔路也已经出现,如果没找到变现模式,单纯的秀场直播虽然能够吸引人气,却很难获得实际收益,相反企业级直播正在崛起。根据易观发布的《中国移动直播市场专题研究报告2016》,以微吼直播、展示互动、目睹直播等为代表的直播平台一直在“闷声赚大钱”,预计到2020年,中国商务直播市场规模将突破3000亿元人民币。

(原标题:自媒体通过微博赚了117亿)


本文来源:北京晨报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http://news.163.com/16/1026/00/C48VT25R00014AED.html



567#
发表于 2016-11-7 00:10:4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新华社85岁了!中新社为什么拼不过他?

记者站
2016-11-05

来源|蓝媒汇综合

被业界习惯称为国社的新华社,今天上午在北京举办纪念建社85周年大会。

作为国社,纪念大会规格自然很高。除了国家领导人致信祝贺外,一些外国元首也发来贺电。今晚的新闻联播,也对此进行了报道。



180个驻外分社在职员工上万

在业内,人们习惯会将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三家国内最重要的央媒,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今天,我们盘点新华社作为国社一些平时不被人谈及的常识。

从行政组织上来讲,人民日报是中共中央直属正部级,为中共中央机关报。同级行政机构包括: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业务上为上级)、中共中央党校等。同级报刊只有《求是》杂志和《解放军报》,分别隶属于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光明日报》和《经济日报》是剩下的两大副部级中央机关报,分别隶属于中共中央和国务院。

新华社的前身是红色中华通讯社,1931年11月7日在瑞金成立。官方最新的通报称,新华社现拥有32个国内分社和180个驻外分社,在职员工上万人。



新华社是国务院直属正部级,为国家通讯社。同级行政机构有:中国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中国科学院,国家广电总局等。新华社是政府层面上最权威的信息发布者,包括人民日报在内的媒体,大多都需以新华社发的信息为基础。而新华社也是法定的新闻监管机构,同时新华社涵盖各媒体的全媒体机构,不局限在报纸电视。

以往,新华社发通稿后,就等于召开了新闻发布会,但现在新媒体时代,每一家媒体都相当于通稿。当然,重大新闻还是要新华社授权播发,不然新闻的权威性和真实性不能保障。

人民日报和新华社简称:党报国社。两者虽然行政上同属正部级,但按照“党比政大”的原则,人民日报行政级别上事实上要比新华社高一些。这也可以从领导历次视察媒体活动的先后排序中看出一二。

不过,按照全球的“国际惯例”,党派机关报和国家通讯社比,还是国家通讯社更高级一些,所以在国强调国际惯例的时代,国社在国际上地位好像又更牛一些。

譬如早年国社的相机都是定制的:




新华社的记者证也是特殊的红证(普通记者证是蓝的)



所以,直到今天许多新华社老记者讲起这些还是要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一下:“当年老子拿着红证的时候,多牛逼啊,什么叫买票,从来没听说过。”

不过,现在新华社的记者证也变成统一的蓝色了。

央视虽然被称为三大央媒之一,实则是国家广电系统的直属单位,仅是副部级单位,在全国重点央媒的排序上,央广都排在央视之前,这多少让外界感到与其的影响力,有些不太相衬。央视在三大央媒中,则是市场化程度最高的。此外,央视主要工作人员多是企业聘用,而新华社和人民日报还多是事业编。不过,反正央视有钱,员工也不太在乎这个。

从业务具体执行上来讲,最大的事情,比如发某全体会议公报,都由新华社发出通稿,人民日报和央视转载。这主要是因为,历史上讲,报纸和电视都有延迟的问题。比如有大新闻,通稿凌晨就能发,到人民日报印出来已经下午了。到电视台一播,吃晚饭了。直到今天也是这样,重大事件通常是新华社先发通稿,新闻联播再播报,最后人民日报第二天早上发,并视情况附上社论。



与人民日报的社论相比,新华社也有最知名的“杀手锏”——内参。虽然人民日报也做内参,但新华社采集能力还是更胜一筹,送达人的级别也更高一些。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在媒体转型融合上,人民日报在新媒体方面布局比新华社要早,也比新华社好。对比党报国社的微博、微信公号、APP三大件就不难看出这个趋势(这里推荐围观党报微信,内容包含新闻、评论、撕逼、养生、生活小窍门、段子、鸡汤,接地气度max,席卷万千中老年及中学生朋友圈)。比起国社以消息为主,党报的产品原本就更加多样化(评论、特稿、侧记、副刊),渠道上也运营多年,更加强势。

中新社为什么拼不过新华社

说完国社,不得不提国内的另一家通讯社——中新社。

中新社的全称为中国新闻社,直属于国务院侨办,成立于1952年,是中国内地仅有的两家通讯社之一。是专门向港澳台和海外华文发稿的国家通讯社。以海外华侨、外籍华人和港澳台同胞为主要服务对象,向境外华文媒体报刊、华语电台、电视台供稿,同时也向国内媒体供稿。

历史上,抗日战争时期曾出现国际新闻社,由范长江等人创办,一段时间后停办。业内一些人士认为,现在的中新社与国际新闻社,有一定渊源关系。网上的一些资料介绍中,均称国际新闻社是中新社的前身。

虽然同是通讯社,中新社的地位与新华社在国内不可同日而语。八九十年代,中新社也曾有过辉煌,当时一些重大新闻的播发,新华社和中新社基本同等待遇,同步播发,媒体也可以直接采用中新社稿源。后来,官方权威消息唯一来源仅授权新华社发布,中新社也就逐渐边缘,国内媒体理论上不再允许使用中新社通稿,影响力随之也就越降越低。



中新社与新华社最大的不同,自然是行政级别。虽然同为国家通讯社,新华社是正部,中新社仅是正局。行政级别的巨大落差,让两者在获取资源上,自然也是处于不同量级。比如信息来源、财政支持等。

中新社旗下有中新闻、中国新闻图片网、中国新闻周刊等。近些年,因为没有像新华社那样的官方支持,中新社开始进行市场化运营,包括新媒体的转型。中新网在网媒中有一定影响力。但论过日子的滋润度,中新社员工与新华社还有很大的差距。

中新社每两年主办一次“世界华文传媒论坛”,据说已是规模最大的全球华文传媒领袖峰会。

国外牛掰的通讯社都有谁

新华社作为国内最权威最大的通讯社,虽然在国内人尽皆知,但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与四大通讯社还存有一定的差距。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通讯社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国际通讯社。如美联社、路透社。第二类,是国家通讯社。如新华社、共同社等。第三类,是专业通讯社。
国际上依据通讯社的规模、发展历史及影响力、订户数量、日发稿量和年发稿量等参数,评选认定的世界四大通讯社分别是:美国的美联社、英国的路透社、法国的法新社、美国的合众国际社。




新华社因为主要服务于国内,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与世界其他知名通讯社还存有差距。公开资料显示,既便常说的国际上十大通讯社中,新华社也不在其中。

不过,无论是世界四大通讯社,还是世界十大通讯社,这都是一个历史的概念和变化的概念。由于中国实力的增强,新华社在国际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也有机构已经将新华社列入世界一流大社。

社长蔡名照近日在求是杂志上的署名文章中称,新华社目前每天24小时用中、英、法、俄等8种语言,向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用户提供文字、图片图表、音视频等全媒体新闻信息产品,还办有总发行量600多万份的报刊集群、总粉丝量近4亿的新媒体集群,成为具有全球影响的世界性通讯社和拥有强大竞争力的全媒体机构。

(注:以上内容部分综合自知乎、百度百科等)


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XHHiRUH70xWPTJP4#rd
568#
发表于 2016-11-7 22:39:1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者按: 为你揭示传统媒体疯狂圈粉的四大秘诀file:///C:\Users\阿凝\AppData\Roaming\Tencent\QQ\Temp\%W@GJ$ACOF(TYDYECOKVDYB.png

期 : 2016-11-07
0


编者按: 为你揭示传统媒体疯狂圈粉的四大秘诀


当舆论还在一边倒地认为传统媒体跟不上时代形势的时候,殊不知这些传统新闻机构已经悄然转型。comScore的数据显示,《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等传统媒体的数字用户数量猛增,并远远超过BuzzFeed等新媒体公司。


那么,到底是什么驱动了《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这些传统媒体用户量的增长?从《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的经验来看有这样几点值得关注。

互联网“付费内容”时代的到来

The Huffington post、BuzzFeed、Mashable等很多网络原生媒体大多利用搜索引擎和社交媒体的运算法则来增加文章的曝光率,进而吸引广告商。但《纽约时报》数字化转型后,则将重心放回到读者身上。


“付费墙”策略成传统媒体数字化转型中吸引用户订阅的重要手段。一般的理解,收费式的新闻内容会将读者拒之门外,但事实上这些付费内容吸引了大量的网络用户。《纽约时报》与《华盛顿邮报》这两家公司的内容产品都有付费阅读的制度,在过去12个月的时间里,《纽约时报》的线上流量从6100万增长到8100万,《华盛顿邮报》的线上流量则从5300万增加到9200万。

这种转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反而增强了新闻的独立性,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新闻媒体的财务关系是与读者建立的,而不是广告商。和新媒体公司相比,这种策略使《纽约时报》等媒体不完全依赖广告收入,有更多的自主权。《纽约时报》希望到2020年时,数字收入可达到8亿美元的运营目标,同时确定了其“以订阅事业为主,广告事业为辅”的经营理念。

“付费墙”成为很多媒体转型的一致选择,美国新闻协会(American Press Institure)调查结果显示,在美国采用收费墙的媒体,已经从2010年的6家上升到77家。

《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并没有简单的采用一刀切式的收费制度。《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都采用计量付费的模式,它们每月都向读者提供几篇供免费阅读的文章额度,超过一定额度后会要求用户进行订阅。其收费的策略源自“与最忠实读者建立密切联系的”核心策略,这些媒体之所以能吸引大量的受众,是因为他们为新闻消费者提供了稳定的信息,让用户可以读到在其他任何地方都找不到的信息量大、引人注目、有实际用途并且打动人心的报道。

数字先行的发展策略

无论是《纽约时报》还是《华盛顿邮报》都已经走在数字化发展的前列。《纽约时报》执行主编迪恩·巴奎特表达了对未来的展望:“数字时代的编辑们需要率领高于一切组织的团队才能最好地服务迅速增长的互联网用户。”除了图片、视频、音频等多样化的信息内容外,这些转型的传统媒体还高度重视社交媒体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并将Facebook的即时文章看作触及用户,吸引订阅,加强互动的重要方式。

Facebook依靠庞大的用户基数与精确的算法推送控制了互联网信息发布的主动权,很多人认为Facebook会将新闻媒体生吞活剥。由于Facebook利用其他新闻机构花费巨大人力物力生产的优质内容吸引广告主,使得不少媒体反感Facebook这一平台。

但《纽约时报》却持有不一样的看法,它们将Facebook视为一个宝贵的平台,认为Facebook的大数据与用户分析系统让《纽约时报》等媒体能更加高效、便捷地分析用户阅读消费习惯。


《纽约时报》国际版主编Lydia Polgreen说:“我的团队在创办《纽约时报》西班牙语版的时候,便利用数据分析和话题建模在Facebook上筛选西班牙语地区的用户,进而快速锁定那些可能对《纽约时报》独特高质量新闻报道的人群,用Facebook做推广,最终将这部分用户引流到《纽约时报》的主页中去。”


《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都对数字化创新进行长期的资金与时间投入。这种投资是全公司范围的战略性投资,包括IT、市场、编辑和销售等多个部门。新闻编辑室的新技术让记者可以在最恰当的时间发布线上新闻,进而直接触达最广泛的数字阅读人群。数字创新已经成为传统媒体转型的首要任务,未来还将有越来越多的资金将涌入这一领域。

领导者的远见至关重要

传统媒体转型需要强有力的领导,面对普遍唱衰传统媒体的舆论背景下,它们依然在不停地尝试新事物,力求在数字媒体中取得突破。

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商业杂志《快公司》将《华盛顿邮报》评为“2015年最具创新力的媒体公司”,而这一称号离不开 Jeff Bezos的领导。自Jeff Bezos在2013年接管了《华盛顿邮报》后,《华盛顿邮报》便将“数字表现力”作为发展的重要因素加以考量。特别是面对各种移动终端在广告盈利和读者数量上带来的巨大挑战,《华盛顿邮报》从发展思路上进行了调整,将自己定位为“数字产品公司”来运营。雇佣政治报道类网站《政治家》创始人Frederick J. Ryan Jr.负责出版工作,着重建设程序员团队,打造顶尖的数字化队伍,在纽约成立设计与发展办公室,集合设计师、分析师、用户体验师等共同构建《华盛顿邮报》的数字化平台。

在立足本土的基础上,这些传统媒体还从网络中雇佣有影响力的记者,这些记者来自世界各地,他们的报道为《华盛顿邮报》培育了庞大的跨国界用户,使得很多传统媒体借助数字化的形式不仅成长为全国性的平台,更发展成为世界范围内有影响力的媒体机构。

印刷媒介的力量

21世纪,你可能会认为纸媒已死,所有的一切都是数字化的。但印刷品在当下这个时代仍然有着巨大的价值。《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一个显著的区别就在于他们都拥有纸质印刷媒介。印刷的报纸让传统媒体有覆盖更广人群的潜力,甚至通过报纸将用户吸引到线上订阅中来。


纸质媒介的精美性、收藏性都是其独特的优势。而这种纸媒的“仪式感”、“存在感”,可留念的特性是赫芬顿邮报和Buzzfeed等新媒体无法比拟的。

传统报业的数字化、全媒体转型正席卷整个新闻行业,《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在转型过程中并没有一味地追求大而全,而是坚守自己新闻专业水准,做用户感兴趣的独特、深度报道,在付费内容基础上,渐进式地进行全媒体转型战略,这无疑将为国内报业转型提供一定的经验。

http://news.qq.com/original/quanmeipai/chuantongmeiti.html


569#
发表于 2016-11-16 11:27:2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罗勇全
57分钟前 来自 iPhone 6
擦,现在才知道海峡都市报社长孙德坚被抓了。唉…好好的不做本职工作不做,投资啥房地产,好了吧,现在欠钱,农民工上门讨薪来了。[挖鼻]


?转发
?评论
570#
发表于 2016-11-16 22:43:1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CNN一年后就没电视记者岗了!央视员工的深度调研大佬动向2016-11-16 13:39:27战略[url=]阅读(3721)[/url]评论(0)


  来源|公众号“媒意见”;文|杜毓斌(中央电视台北美分台)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全面实施“移动先行,数字第一”的新媒体发展战略,截至2016年4月,CNN新媒体在美国市场单月表现稳居6个第一:

  多平台独立访问量第一,9300万;
  多平台总浏览量第一,16亿;
  各平台访问时长总量第一,31亿分钟;
  视频播放次数第一,2.36亿;
  视频播放时间第一,17亿分钟;
  社交媒体总量第一。

CNN新媒体组织架构

  截止2016年4月,CNN已有新媒体员工近700人,其中专属数字部门员工超过250人,其余员工是既为电视又为新媒体提供内容的全媒体记者

  

  2016年,CNN投入共计2200万美元发展新媒体,并继续保持大幅增长趋势。在此战略指导下,新闻策划、记者派遣、新闻制作、广告经营、技术支持等各方面都必须将新媒体列入首要考虑范围

  CNN各层级都在强调两个方向的转变:电视记者转为全媒体记者;电视新闻机构转为全媒体新闻机构。目前,CNN按照其战略规划,正在逐步实现从电视新闻机构到全媒体新闻机构的转变。

  目前, CNN新媒体主要划分为三个部门:数字新闻采集节目部;数字新闻编辑部;数字产品部。

  具体而言,数字新闻采集节目部中包括策划组、跨平台协调组、新闻推送组、社交组、新闻邮件组、热门趋势组、搜索引擎优化组、数据分析组;

  数字新闻编辑部按照职能和体裁横向纵向分为:视觉制作组、图片新闻组、评论组、互动新闻制作组、数字可视化组、视频组、长期项目组及CNN政治新闻、CNN财经、CNN国内新闻、CNN国际新闻、CNN科技、CNN健康等组;

  而数字产品部则负责包含移动端、网页及移动优化、通信、可穿戴设备、直播流、音频互动、OTT TV、最新科技等多种产品和技术的开发。

  

  数字新闻采集节目部的运作

  数字新闻采集节目部的策划内容必须针对数字新闻制作的特点进行策划;跨平台协作组与CNN的大新闻中心DESK紧密合作,负责策划具有网络特点的自制原创内容,跟进相应选题进度;

  新闻推送组负责各平台突发新闻推送;社交组是比较大的一个组,负责在社交媒体推广电视内容、发掘新闻(iReport团队被重新调整到此)、发布内容;新闻邮件组是通过制作新闻邮件推送相应内容;

  热门趋势组负责在各社交平台和搜索网站跟踪热门话题,为新闻制作提供线索和话题;搜索引擎优化组负责利用搜索引擎的搜索规则来提高内容在有关搜索引擎内的自然排名;数据分析组为各平台提供数据分析及表现汇报。

  数字新闻编辑部的运作

  数字新闻编辑部和传统电视的编辑部职能划分比较类似,但更具有数字新闻特点,如互动新闻组、数据可视化组和新媒体视频组等都必须针对新媒体特点进行优化和重新编辑,如针对新媒体视频播放小屏及大部分视频“无声”模式的特点,重新加工为带大字幕的短视频。

  CNN数字新闻编辑部还经常制作可以重复使用的某话题背景片,此类背景片通常采用很多动画及背景音乐,制作风格轻松活泼,兼具知识性和趣味性。此外,CNN新媒体还有长期项目和特别项目。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进行长期策划时,新媒体也是他们考虑的首要因素。在节目制作时,还有专门的新媒体记者与电视记者一起到新闻现场进行采集,然后在新媒体各平台制作发布

  目前新媒体记者负责培训电视记者适应全媒体新闻采编流程,一年后,所有记者必须全部转型,不再区分新媒体记者和电视记者,全媒体记者要为所有平台供稿。

  CNN国际版的很多节目在电视和新媒体互动很好,均有良好表现。如CNN国际频道年度特别制作的《丝绸之路》就是这样的例子,这个节目有特别冠名赞助,每个月发布一集30分钟电视节目,制作团队负责制作全部新媒体内容,包括互动网页、社交媒体、网络视频等。

  数字产品部的运作

  数字产品部主要包括各类移动产品的产品经理、网站及移动端设计师、开发者以及其他技术维护的工程师。值得注意的是,产品部门的工作人员对于内容也必须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产品设计。

  现在CNN的新媒体产品已经包括网页、移动网页、客户端、直播流服务、OTT TV、可穿戴设备等,并紧跟最新的科技发展建立了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人工智能等研究。

  除了日常新闻的新媒体制作外,CNN还单独成立了一个部门,取名“好故事”(Great Big Story),专门针对年轻群体制作视频。这个部门生产的视频并非突发新闻视频,而是CNN经过市场调研后确立的在社交媒体参与度高、具有正能量的话题,是真实的、有趣的、有内涵的、让观众看完后能感到很充实的故事,主要分为四类:人类现状、酷派前沿、地球家园和美味轶事。

  内容分发渠道方面,他们不仅有网站,还有IOS和Android客户端。同时,也会在Facebook、YouTube、Apple News 和Snapchat等社交媒体上发布内容。

CNN的数字生产

  在2016年,CNN裁掉了原来网络部门岗位的员工,并重新对内开放招聘,从机构设置到人员配置上重新洗牌调整,强力融合为一个符合当代新媒体传播规律、行动力强的部门。

  目前所有的CNN新媒体内容生产部门都和电视部门在一个大新闻间办公,内容制作深度融合,实现了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沟通更为便利,协调配合也更为顺畅。

  根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有突发新闻发生时,采集节目部的负责新闻推送的员工将突发消息推送给各组,然后新闻编辑部的各个职能小组开始负责各自的文字、图片、视频、互动、评论等制作,然后由负责的制片人整合起来在网站、客户端及各社交媒体平台发布。

  除此之外,每个电视节目都有各自的网络页面,节目组要自己负责所在节目的相关新媒体内容发布,以及网页维护、视频上载及社交账号管理。

  在新闻现场,前方的记者职能已经彻底转变,不单单要为电视供稿,从策划、拍摄、发稿到连线,均是全媒体工作流程,并纳入考核标准。而且新媒体发稿权重根据内容有不同档级,而非一刀切的简单评分。

  所以,如果一个记者的新媒体制作水平够高、影响力够大的话,其得分远高于仅仅电视成片或连线,评价体系更为立体、客观。在工作流程上,记者一旦被分配任务,就必须给新媒体供稿。

  CNN还逐渐探索了记者全媒体平台的工作流程,如在第一时间发布新媒体短消息,之后在时间区间内发回带图片新闻稿、短视频、新闻连线、新媒体综合稿、新闻成片等。CNN还鼓励记者在社交媒体发布动态稿。

  目前,CNN新媒体有一个职位叫跨平台编辑。据介绍,这个职位是为了协助电视记者转变为全媒体记者而特别设置的,多由新媒体编辑担当。具体而言,就是在新闻策划、采集、发布等各环节,协调电视和新媒体制作,并在记者采访环节培训记者如何协调各个平台工作,加入新媒体发稿和网络直播等工作。这个工种是一个暂时的职位,将在记者顺利实现全媒体转型后取消。

  此外,CNN新媒体的网站数据对内全部开放。CNN内部有一面墙,用来展示各类网站的实时监测数据,如当日最受欢迎新闻网页、上升新闻关键词、社交媒体流量、各类互动数据等。CNN的工作人员都可以随时登录或者在流量墙浏览相关数据。对于记者来说,如果一条新闻的流量很高,所有人都能够看到,对其也是一种认可和鼓励。

CNN新媒体的三大法宝

  CNN的新媒体已经为CNN带来了不少商业回报。单CNN客户端已经有940万美元赞助,除此之外,CNN的每次视频播放都有广告收入,其网页也还有其他广告位置,以及经计算后的同类内容推广收入。这些新媒体收入的关键要素是什么呢?据负责人介绍,移动、视频和全球是CNN新媒体发展的三大法宝。

  视频

  CNN新媒体的编辑部专门建立了数字视频部,除了日常的新闻制作外,还自制原创新媒体视频和在新媒体平台播放的纪录片。CNN网站的内容也有一个特点:只要有视频,文稿页的最顶端一定是CNN的视频内容,而且是没有主持人的,因为文字信息和页面标题已经说了内容。

  另外,数字视频团队负责人表示,网络是去中心化的,CNN不会在网站上造明星,网站的定位就是信息的完整呈现。同时,每一篇报道,无论是图文还是视频,都是重新拟过标题的,“标题党”在新媒体时代意义重大。如果你访问CNN网站,会发现有不少视频内容电视上没有播出过,而是记者专门为视频网站生产的。

  CNN数字视频团队在生产视频的时候,事先考虑了移动和社交的需求,比如字幕会短,且字体大,为的就是方便手机收看。时长一般控制在2分半以内,便于用户在社交媒体分享。数字视频部门还拍摄独立纪录片,2014年就启动了18个独立纪录片项目,其中有17个获得广告赞助。2015年,CNN又启动了24个这样的项目。

  移动

  据介绍,CNN新媒体60%的流量来自包括移动网页和客户端在内的移动平台,所以,在新闻生产时必须考虑如何在移动端呈现,并具有移动、用户、社交等因素。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CNN的新媒体部门在早间会议上确定选题后,带到全平台和电视制作部门,完全无缝对接,策划内容时也要考虑移动呈现效果;
  CNN的任何数字新闻制作必须做到移动网页和客户端友好,任何网页技术应用必须兼容移动端;
  考虑用户需求:新闻制作时的语言、图表、视频编辑节奏等须把握新媒体风格;
  需在社交媒体发布时起好标题名称;
  判断标准:自己是用户,面对这条新闻,是否会看?

  全球

  除多媒体记者外,CNN新媒体的编辑在全球超过250人,包括在亚特兰大总部、纽约、华盛顿、伦敦、阿布扎比、香港等地。

  工作流程与电视类似,采取全球接力的方式维护主账号“24×7”不间断运行,并在所在地着重生产具有当地特点和受众使用习惯的内容。

  因为在美国本部的编辑和技术力量最强,所以美国的编辑部承担了较多的时段,其他地区(主要是伦敦)承担了剩余大部分时段,香港和阿布扎比不承担时段,只有制作力量提供内容。

  CNN网页主编Carl Levin说:“以前的新闻学院里,老师告诉学生,只有你的内容在电视播出后任务才完成。而现在,电视播出后,只是任务的开始,全媒体新闻才是当代新闻的形态。”

  (本文节选自《南方电视学刊》2016年第4期)

http://business.sohu.com/20161116/n473327628.shtml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