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编辑学案例

[复制链接]
560#
 楼主| 发表于 2019-3-10 16:58:1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陈茗

559#
发表于 2019-3-8 11:17:1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推荐:从1969到2019,《纽约时报》的一天是如何运转的?
1天24小时,对普通人来说,也许是8小时用来工作,8小时用来睡觉,8小时用来做别的,但《纽约时报》不同,从1969年到2019年,我们24小时全天候在线
50年前,《纽约时报的一天》(A day in The New York Times)这本230页的书记录了这家新闻机构日夜不眠的生活。半个世纪后,书中的一些细节,如咔嗒作响的打字机、对印刷品的单一关注,以及几乎完全由白人男性占据的编辑室等,已显得有些过时。但我们不畏艰险、不偏不倚报道新闻的使命始终如一。
如今,时报的触角已延伸至网站视频音频等领域,接力棒的传递也更为熟稔:从香港到伦敦,再到纽约总部,穿越不同时区,太阳永不落山,由1550名新闻工作者推动的新闻引擎也从未停止运转。想了解2019年我们的工作流程吗?时报内情栏目为你揭开面纱。


4岁的萨米娅·阿里在父母面前拍摄YouTube视频《如何做一个好孩子》。 Audra Melto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From 1969 to 2019, a Day at The New York Times
The book “A Day in the Life of The New York Times” chronicled 24 hours at the Gray Lady 50 years ago. On its anniversary, we look at how the news organization operates today.
file:///C:\Users\35242\AppData\Local\Temp\ksohtml3352\wps1.png
Feb. 28, 2019
Times Insider explains who we are and what we do, and delivers behind-the-scenes insights into how our journalism comes together.
Typewriters click-clack incessantly, correspondents call in stories from around the world, editors race to put out four print editions and cigarettes are lit up after deadline.
It’s 1969 at The New York Times.
On Feb. 28 of that year, Times journalists wrote detailed memos about their activities and whereabouts, which they later sent to Ruth Adler, a longtime editor of the internal newsletter Times Talk.
Known for her encyclopedic knowledge of The Times, Ms. Adler, who died in 1997 after more than 40 years at the paper, chose the date at random, using the memos to write her book “A Day in the Life of The New York Times.” In some 230 pages, it gives an hour-by-hour account, starting at 3 a.m. Eastern, of how the paper came together that day across states, countries and time zones.
It’s 1969 at The New York Times
19 Photos
View Slide Show›
Imagefile:///C:\Users\35242\AppData\Local\Temp\ksohtml3352\wps2.png
Carol Lazar
A half-century later, many of the book’s details seem anachronistic: the telex machines, the Scotch-fueled lunches, the “women’s page,” a singular focus on print and a newsroom run almost wholly by white men.
But many things haven’t changed. The Times’s mission to give the news impartially, without fear or favor, remains its cornerstone, now extending to video, graphics, audio and, later this year, a television show. Correspondents continue to report from bureaus around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world, and authoritative critics weigh in on theater, art, food and more.
Here’s what 24 hours of news gathering at The Times looks like today.
Do you have questions about how The Times comes together? Please leave them in the comments, and our journalists will answer a selection of them.
3 — 6 A.M.
Asia and Europe run the show
While the journalists in New York sleep, The Times’s international editing hubs, Hong Kong and London, take over. They pick up late-breaking news in the United States, handle coverage of their parts of the world and monitor developing stories.
By 4 a.m. Eastern, operations in Hong Kong, 13 hours ahead of New York, are winding down. Editors there do a “handoff” via video conference to London, where it’s 9 a.m. local time, pitching their articles for The Times’s home page and noting what to watch. The team in London resumes where Hong Kong left off, editing and updating stories as needed.
A running list of articles that have been assigned, filed or published also circulates. Yonette Joseph, the weekend editor in London, likens the process to “a relay marathon at the Olympics.”
Elsewhere around the world, foreign correspondents like Dionne Searcey, the West Africa bureau chief, work in the field, reporting enterprise stories and major breaking news events.
Thirty-one international bureaus, from Cairo to Kabul to Mexico City, are scattered across every continent except Antarctica (but we do visit there).
6 — 9 A.M.
Waking up to the latest
By 6 a.m. Eastern on weekdays, the U.S. Morning Briefing, written by Chris Stanford in London, has been posted and sent to its 1.5 million subscribers. The newsletter tells readers what they need to know to start their day. (There are other editions for Europe and Asia and Australia.)
“The Daily,” The Times’s most popular podcast, also becomes available. In 20 to 30 minutes five days a week, Michael Barbaro, the host, dives deep into one story with the journalist who reported it and gives a rundown of the day’s top news. Andy Mills, one of the podcast’s founding producers, captured him in the studio.
The first journalists trickling into the New York headquarters work on the Express desk, The Times’s breaking news hub. They’ll jump on any big stories that arise before the rest of the newsroom is staffed.
In the eastern half of the United States, print subscribers wake up to find their papers. The Times’s main print plant, in College Point, Queens, and 26 other sites across the country have worked through the night to produce enough copies.
9 A.M. — NOON
Headquarters stirs
At 9 a.m. London fills in the International editors in New York on stories that have been started, breaking news and anything big or quirky to relay at the Page One meeting in a half-hour.
Department heads, masthead editors and the occasional famous guest then gather in a glass-enclosed space in the newsroom for the day’s biggest news meeting, to which the Washington bureau tunes in virtually. The departments present their biggest stories and what they expect that day, helping to determine what will lead the digital report.
Most of the day-side editors and reporters, if they’re not in the field, have arrived at headquarters by 10. Department heads assign stories, check in with reporters and make editorial decisions for their sections’ coverage.
By this point the Washington bureau, the largest of The Times’s 15 domestic bureaus, is well into its morning. Depending on what’s happening around the capital, reporters like Adam Liptak, who covers the Supreme Court, may be out covering their beats. If Congress is in session, they may be at the Capitol, where there’s workspace set aside for The Times.
NOON — 3 P.M.
Report, write, repeat
As New York finishes the first half of its day, journalists on the West Coast are digging into theirs. The Times has made a push in recent years to expand its coverage of California, where its largest audience — even bigger than the one in New York — is based.
Julie Bloom, the deputy National editor in New York who oversees coverage of California and parts of the West, begins calling correspondents early in their (Pacific time) morning. They talk about stories and how the day’s events may play out. As the correspondents report, they stay in touch with Julie, updating her on interviews and talking through the tops of their articles. In the afternoon Julie checks in with Jill Cowan, who writes the California Today newsletter, to plan for the next day.
Lunchtime in New York may mean pausing in the lofty cafeteria at headquarters, shot below by a senior vice president of advertising. After a midday break the pace starts to quicken.
Each beat and bureau faces its own reporting challenges. In Washington one hurdle is all the breaking stories, which often happen in the afternoon.
“In those moments seconds count,” says Mikayla Bouchard, an assistant editor in the Washington bureau. “We have to be as prepared as possible to get the news out and to beat our competitors.”
That means having an arsenal of H.F.O. (“Hold for Orders”) stories. These are written in advance of an anticipated event, like the firing of Attorney General Jeff Sessions, and updated and posted once it happens. When there’s no H.F.O., reporters and editors aim to finish at least the top of a breaking article in time for consideration for the next day’s front page.
While articles come together, the next episode of “The Daily” also takes shape. After the team devises a plan in the morning, the episode is taped in an audio studio in the early afternoon. Then producers spend the rest of the day cutting and editing.
“Figuring out what’s going to be the most important story people need to hear that day is our obsession,” says Theo Balcomb, the podcast’s executive producer.
3 — 6 P.M.
Picking up steam
Alison Mitchell, an assistant managing editor, leads a midafternoon meeting to prepare the front page for print. Top editors debate the merits of the articles and photos up for consideration. They choose an average of six stories for prime placement.
Afterward a rough sketch of the page is done on The Times’s bespoke green layout paper, often by Tom Bodkin, the creative director. A designer draws a more detailed version and usually passes it to Tom Lotito, a paginator for A1, who will render it digitally in the production system.
The newsroom begins to hum as the first print deadline, for nonbreaking copy, looms at 6 p.m. More deadlines will follow in rapid succession as reporters in the newsroom polish and file articles. Editors write snappy headlines, catch errors, rewrite and fill in holes.
But it’s not all work and no play. For Melissa Clark, a reporter for NYT Cooking, a sweet reward often follows a busy morning of recipe development.
“Generally I spend the mornings cooking and the afternoons eating, which is a pretty good job to have,” says Melissa, who is perfecting a trio of “snacking” cakes for a coming feature.
Department heads and masthead editors reconvene in the glass “bubble” for the 4:30 news meeting to present the latest coverage, which will guide what leads the home page in the evening.
6 — 9 P.M.
Off to the races

The Print Hub kicks into high gear in the evening. As Tom Lotito continues to build A1, editors write headlines and captions, design pages and edit photos. Tom aims to finish by 6:30.
“From there my job is to babysit the page,” says Tom, who will update it if an article changes or a major story breaks.
Steve Kenny, who runs the newsroom at night, begins supervising The Times’s digital and print operations around 7 p.m. He’ll look over a proof of A1 an hour later and flip through “the book,” a stapled copy of most of the print pages, an hour after that. He makes note of any headlines he thinks should be tweaked or reframed. Throughout the evening he and Jaime Swanson, the night editor in Washington, stay in close communication.
After the first print deadline for breaking news copy at 7:15 p.m., the first National edition, destined for readers outside the New York region, heads to press at 8:30.
Meanwhile, some of our critics and reporters continue to work. Those who cover the arts, such as classical music, dance and theater, and Pete Wells, the New York restaurant critic, can be found at venues across the city, and sometimes farther afield.
During awards show season, that often means traveling to California. This year for the 91st Academy Awards, the arriving stars were shot by Josh Haner, a staff photographer. Brooks Barnes, who covers Hollywood, and Kyle Buchanan, the awards season columnist, were also in Los Angeles.
The most competitive night of the year for entertainment coverage calls for a large team in New York. At headquarters members of departments across the newsroom, including Culture, Styles and Photo, are on hand to cover the ceremony as it takes place. Some of that work will make it into print the next day.
9 P.M. — MIDNIGHT
The sun never sets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world, Hong Kong is beginning its day. Gerry Mullany, the bureau’s international news editor, is the first journalist in the office. He checks in on the news in Asia and begins assigning stories.
By 9 p.m. in New York, 10 a.m. in Hong Kong, the other editors have arrived. They do a conference call with the International desk in New York to find out what articles need to be updated and promoted on social media and The Times’s home page, and to touch base on what they’re covering in Asia.
Hong Kong also picks up any editing overflow from New York, like late sports stories and the European Briefing, and sometimes from Washington. When the shootings in Las Vegas in 2017 and Thousand Oaks, Calif., in 2018 occurred, journalists in Hong Kong started reporting before domestic correspondents could arrive on the scene.
Back in New York, it’s time to start printing the City edition of the paper, destined for the New York regional area, including parts of New Jersey, Connecticut and Pennsylvania. The presses at the print plant in Queens, which handles almost half of The Times’s total circulation, are ready by 10 p.m. They just need the print plates, which are etched by laser. At 10:30 they start rolling, pumping out 40,000 copies per hour on average.
Every night, the plant goes through an average of 600 to 800 plates and 56 rolls of newsprint, each measuring 10 miles and weighing one ton.
Second editions, which have updated and corrected information and sometimes new articles, go to press in New York and across the country at midnight. If there’s a nighttime event like the Super Bowl or the Oscars, or a late-breaking story, a postscript may be added to the City edition at 12:30 a.m. This allows a more fleshed-out article to be included in the papers distributed closest to the plant.
The goal is to be “the first one with the most” on newsstands in New York, says Mike Connors, who has worked at the plant for 43 years and is its managing director of production. He’s the fourth generation of his family to work there.
On a normal night the last copies roll off the presses at 2:15 a.m., ready to be loaded onto trucks and delivered to distribution depots.
MIDNIGHT — 3 A.M.
Good night from New York
The newsroom in New York is nearly empty, and Steve is usually the last to leave. At about 1 a.m., he sends a late note summarizing what happened that evening, with “an eye on decision-making.” He also gives credit to reporters whose stories are attracting a large digital audience. Afterward he hands off to Gerry in Hong Kong.
“It used to be that at 1 a.m. the paper shut down,” Gerry says. “Now that we have digital editing hubs in London and Hong Kong, we’re 24 hours.”
Hong Kong is the only international bureau with a print hub, which produces The New York Times International Edition. Unlike the domestic paper, its front page has an Op-Ed and an average of four stories, usually focusing on international enterprise.
It’s well into the afternoon in Hong Kong as Europe begins its day. In London, Chris starts working on the U.S. Briefing at 6 a.m. local time, and the first morning editor in the bureau arrives shortly after.
Correspondents aren’t the only ones who travel for their reporting and keep unpredictable hours. Journalists based in New York sometimes traverse time zones to report on the ground, domestically and abroad.
Ben C. Solomon, a video journalist, has traveled around the world for his sweeping visual work, which relies on cameras and drones. His latest story, reported in Switzerland with Henry Fountain from Climate, involved intense hiking across a glacier in the early morning.
As the next day carries on, the baton continues passing from one continent to another. And the news engine powered by The Times’s 1,550 journalists never stops thrumming.
Produced by Josephine Sedgwick and Nicole Phillip. Illustration by Rose Wong.
A note to readers who are not subscribers: This article from the Reader Center does not count toward your monthly free article limit.
Follow the @ReaderCenter on Twitter for more coverage highlighting your perspectives and experiences and for insight into how we work.
https://www.nytimes.com/2019/02/28/reader-center/the-new-york-times-24-hours.html

558#
 楼主| 发表于 2019-2-25 21:17:0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最新图书编校质量差错认定细则,供媒体人参考!
采编工作中,哪些错别字需要警惕?哪些字不能简化?哪些语法易被误用?
由于相关部门尚未公布新的《图书编校质量差错认定细则》,考虑到编辑记者的实际需求和方便读者,微信公众号“编辑校对”在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校对研究委员会2005年6月修订版上,把相关国标、辞书版本修改成了最新版本,仅供参考。文中与新国标不一致的地方,以新国标为准。
工作繁杂,难免挂一漏万,敬请各位读者指正。

一、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贯彻实施新闻出版署发布的《图书质量保障体系》和《图书质量管理规定》,做好图书编校质量检查和评比工作,特对图书中常见的文字、词语、语法、标点符号、数字用法、量和单位、版面格式等方面的差错,提出一个便于操作的认定细则,供出版管理部门及各出版社参考。
第二条 版面编排格式的判别,以《图书书名页》(GB/T 12450-2001)、《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15)等国家标准为依据。
标点符号正误的判别,以《标点符号用法》(GB/T 15834-2011)为依据。
数字用法正误的判别,以《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GB/T 15835—2011)为依据。
规范汉字正误的判别,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1986年重新发表的《简化字总表》,1955年文化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少数字后来有调整),1988年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联合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为依据(现以2013年发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为准)。
异形词正误的判别,以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的《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为依据(现以2013年发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为准)。
汉语拼音拼写正误的判别,以《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GB/T 16159—2012)、《中文书刊名称汉语拼音拼写法》(GB3259—1992)、《中国人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法》和《中国地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规则(汉语地名部分)》等为依据。
自然科学名词正误的判别,以1990年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国家教委、新闻出版署联合发布的《关于使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科技名词的通知》为依据。
量和单位正误的判别,以1993年国家技术监督局公布的国家标准《量和单位》(GB 3100~3102—1993)为依据。
语言文字正误的判别,以《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2016年出版)、《新华字典》(2011年修订本)等常用工具书为参考依据。
第三条  语言文字现象是复杂的,科学知识是无穷的,因此.本细则不可能涵盖各类问题,只列举图书中常见的一些差错,以期举一反三。为便于评比操作,有些不宜计错的情形也一并择要列出。
二、文 字
第四条  文字差错包括错别字、多字、漏字、颠倒字、已明令停止使用的异体字、不符合《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现以2013年发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为准)字形规定的旧字形,以及汉语拼音和外文等方面的差错。
第五条  错别字是错字和别字的合称。错字,指像字但不是字,规范字典里查不出的字;别字,指把甲字写成乙字,规范字典里虽然有,但用在这里不当的字。
第六条  错字虽然与正字形似,但不是字,比较容易判别;而别字则不同,或者形似,或者音同,或者义近,似是而非,判别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因此,判别别字,要从字义入手。现将常见的词语中一些较难界定的别字列举如下(括号里的字是错的):  
和蔼(霭),安(按)装,酒吧(巴),暴(爆)发户,炮(爆)羊肉,凋敝(蔽),奴颜婢(卑)膝,金碧(壁)辉煌,明辨(辩)是非,辨(辩)析,辨(辩)证施治,心胸褊(偏)狭,针砭(贬)时弊,治标(表)不治本,濒(频)临,赌博(赙),脉搏(博、膊),按部(步)就班,战略部(布)署,兴高采(彩)烈,璀璨(灿),最高检察(查)院,察(查)言观色,惊诧(咤),一刹(霎)那,万古长(常)青,不齿(耻)于人类,相形见绌(拙),川(穿)流不息,串(窜)门,吹毛求疵(刺),氽(川)丸子,精粹(萃),催(摧)化剂,戴(带)罪立功,虎视眈眈(耽),担(耽)心,殚(惮)精竭虑,好搭档(挡),大排档(挡),挡(当)车工,变速挡(档),到(倒)底怎么样,马镫(蹬),真谛(缔),玷(沾)污,间谍(牒),通牒(谍),大名鼎鼎(顶),装订(钉)书籍,纱锭(绽),度(渡)假村,举一反(返)三,成绩斐(蜚)然,凑份(分)子,省份(分),年份(分),水分(份),分(份)量,名分(份),分(份)内,分(份)外,辈分(份),竹竿(杆),麦秆(杆),金刚(钢),横膈(隔)膜,沟(勾)通信息,勾(沟)结敌人,变卦(挂),诡(鬼)计多端,走上正轨(规),灌(贯)输,坩埚(锅),震撼(振憾),浩瀚(翰),引吭(亢)高歌,随声附和(合),和(合)盘托出,哄(轰)堂大笑,内讧(哄),变幻(换)莫测,《黄(皇)帝内经》,皇皇(煌)巨著,彗(慧)星,融会(汇)贯通,诨(浑)号,候(后)补委员,负笈(籍)从师,不假(加)思索,汗流浃(夹)背,戛(嘎)然而止,佼佼(姣)者,挖墙脚(角),直截(接)了当,电介(解)质[指绝缘体],电解(介)质[指导电体],噤(禁)若寒蝉,尽(仅)管,陷阱(井),不胫(径)而走,腈(睛)纶,赳赳(纠)武夫,抉(决)择,诀(决)别,勘(堪)探,堪(勘)舆,戡(堪)乱,中肯(恳),抠(扣)字眼,蜡(腊)染,蜡(腊)纸,谰(烂)言,滥(烂)调,同等学力(历),再接再厉(励),黄连(莲)素,链(连)霉素,项链(练),黄粱(梁)美梦,寥寥(廖)无几,鳞(麟)次栉比,棉铃(蛉)虫,蒸馏(溜)水,流(留)芳百世,螺(罗)丝钉,温情脉脉(默),贸(冒)然,笑眯眯(咪),甜言蜜(密)语,弥(迷)天大谎,沉湎(缅)酒色,一文不名(明),没(末)落,墨(默)守成规,拇(姆)指,百衲(纳)本,唯唯诺诺(喏),呕(沤)心沥血,如法炮(泡)制,赔(陪)礼道歉,抨(评)击,裨(俾)益,偏僻(辟),癖(僻)好,平(凭)添,风尘仆仆(扑),大器(气)晚成,青(清)山绿水,山清(青)水秀,屈(曲)指可数,一阕(阙)词,声名鹊(雀)起,发轫(韧),杂糅(揉),繁文缛(褥)节,偌(喏)大年纪,砂(沙)轮,霎(刹)时间,少(稍)安毋躁,威慑(摄),革命圣(胜)地,旅游胜(圣)地,长盛(胜)不衰,各行其是(事),招工启事(示),神气十(实)足,首(手)屈一指,金银首(手)饰,抒(舒)情,精神矍铄(烁),追溯(朔),唢(哨)呐,鞭挞(鞑),碳(炭)元素,煤炭(碳),碳(炭)素钢,一摊(滩)泥,前提(题),提(题)纲,字帖(贴),铤(挺)而走险,走投(头)无路,抟(搏)土造人,高品位(味),任人唯(为)贤,魁梧(武),好高骛(鹜)远,趋之若鹜(骛),文恬武嬉(嘻),祆(袄、妖)教,安详(祥),销(消)声匿迹,元宵(霄)节,通宵(霄)达旦,威胁(协),别出心(新)裁,锦绣(秀)河山,麦锈(绣)病,戊戌(戍)变法,栩栩(诩)如生,寒暄(喧),宣(渲)泄,主旋(弦)律,徇(循)私,赝(膺)品,集腋(掖)成裘,谒(竭)见,神采奕奕(弈),弈(奕)棋,肄(肆)业,圯(圮)上老人,优(忧)柔寡断,给予(于),予(于)以表扬,滥竽(芋)充数,竭泽而渔(鱼),鱼(渔)肉百姓,左右逢源(圆),世外桃源(园),芸芸(纭)众生,雍容(荣)华贵,书札(扎),敲诈(榨)勒索,明火执仗(杖),膨胀(涨),缜(慎)密,旁征(证)博引,卷帙(秩)浩繁,仗义执(直)言,养殖(植)业,学以致(至)用,树脂(酯),硫酸二甲酯(脂),摩肩接踵(踪),文绉绉(诌),高瞻远瞩(嘱),一炷(柱)香,编纂(篡),康庄(壮)大道,急躁(燥),恣(姿)意妄为,诅(咀)咒。
第七条  图书中应当使用《简化字总表》规定的简化字,不得使用已经废止的《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1977年)中的简化字(现以2013年发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为准)。
横线左侧的字不能作为横线右侧的字的简化字:
代—戴,付—副,干—赣,笈—籍,亍—街,兰—蓝、篮,令—龄,另—零,欠—歉,蒜—算,仃—停,太—泰,午—舞,圹—塘,予—预,迂—遇,园—圆,正—整,咀—嘴等等。“桔”(音jié)不是“橘”的简化字,只用于“桔梗”“桔槔”,不能代替“橘”字。
第八条 1986年重新发表的《简化字总表》对几个字作了调整(现以2013年发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为准)。该表的说明中指出:“原《简化字总表》中的个别字,作了调整。‘叠’‘覆’‘像’‘囉’不再作‘迭’‘复’‘象’‘罗’的繁体字处理。……‘囉’依简化偏旁‘罗’类推简化为‘啰’。‘瞭’字读‘liǎo’(了解)时,仍简作‘了’,读‘liào’(瞭望)时作‘瞭’,不简作‘了’。”据此,“叠”字的“重叠”(一层加一层)义,例如“叠石为山”“层见叠出”“折叠”“叠床架屋”“叠翠”“叠罗汉”“叠印”“叠韵”“叠嶂”“叠彩山”等词语,不得使用“迭”字。“覆”字的翻倒义,如“覆巢”“覆灭”“覆亡”“覆辙”“覆被”等词语,不得使用“复”字。“像”字用于人物图像、好像、相似等义,例如“肖像”“录像”相像”“好像”“像话”“像样”等词语,不得使用“象”字。“啰嗦”的“啰”和作为助词的“啰”,不可使用“罗”字。此外,藉,简化为“借”,如“藉口”“凭藉”应作“借口”“凭借”;但“慰藉”“狼藉”的“藉”仍用“藉”。“萧条’“萧索”的“萧”没有简化为“肖”;用于姓氏,随原稿,不计错。
第九条  凡用繁体字排版的图书,在用简化字本翻排繁体字本时,必须对应准确。特别是那些古代就有、现在作为简化字的传承字,在翻排繁体字本时不得误用,如:“党项”的“党”不得用“黨”,“长征”的“征”不得用“徵”,洞山良价(人名,佛教曹洞宗的创始人之一,“价”,音jiè)的“价”不得用“價”,“南宫适”(人名)的“适”(音kuò)不得用“逋”,“万俟”(姓氏,音Mòqí)的“万”不得用“萬”,“体夫”(抬棺材的人)的“体”(音 bèn)不得用‘體”,“人云亦云”的“云”不得用“雲”,姓种的“种”(音chóng)不得用“種”,作为乐器的“筑”不得用“築”,允准的“准”不得用“凖”,“窗明几净”的“几”不得用“幾”,“白术”的“术”(音zhú)不得用“術”,等等。误用的繁体字应视为错字。
第十条  文化部和文字改革委员会于1955年12月发布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要求从1956年2月1日起在全国实施,规定“从实施之日起,全国出版的报纸、杂志、图书一律停止使用表中括弧内的异体字。但翻印古书须用原文原字的,可作例外。”“停止使用的异体字中,有用作姓氏的,在报刊图书中可以保留……”随后,国家语委根据实施过程中各方面的反映,1956年3月恢复“阪、挫”2字。1986年10月恢复“诉、讌、晔、詟、诃、鳝、纳、划、鲙、诓、雠”11字。1988年3月恢复“翦、邱、於、澹、骼、彷、菰、溷、徼、薰、黏、桉、愣、晖、凋”15字。3次共恢复28字,这些字不作为异体字对待。(现以2013年发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为准。)  
此外,根据实际情况,本细则再放宽两点:一是引用古籍的文字,尽可能使用通用字,但个别容易引起歧义的可使用异体字;二是该《整理表》中原只限于姓氏使用异体字,用在名字中也不计错。如:镕、淼、榘、邨、珮等。
第十一条  根据国家教委和国家语委1988年7月公布的《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最新版本:GB/T16159—2012)的要求,汉语拼音的拼写以词为单位连写,如:“中国社会科学院”应拼写为“Zhongguo Shehui Kexueyuan”,不可拼写为“ZhongguoShehuiKexueyuan”,也不可拼写为“Zhong Guo She Hui Ke Xue Yuan”。转行规则参照英文,必须在一个完整的音节处转行,并加转行线“一”(占一个汉字的1/3)。
三、词 语
第十二条  词语误用的根本原因是误解词义。如:“截至1997年12月底”的“截至”不能使用“截止”,“报名日期1月30日截止”的“截止”不能使用“截至”;“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权利”不能使用“权力”,“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不能使用“权利”;“招工启事”的“启事”不能使用“启示”,“战争启示录”的“启示”不能使用“启事”;“老师爱护学生”的“爱护”不能使用“爱戴”;“随声附和”的“附和”不能使用“符合”;等等。因为“截至”与“截止”、“权利”与“权力”、“启事”与“启示”、“爱护”与“爱戴”、“附和”与“符合”的含义是不同的,误用了就不能正确地表情达意。类似的误用词语还有,有利-有力,以至-以致,合龙-合拢,化装-化妆,经纪-经济,学历-学力,反应-反映,检察-检查,查看-察看,服法-伏法,处置-处治,品味-品位,等等。
第十三条  异形词是现代汉语书面语中并存并用的同音(声、韵、调完全相同)、同义(理性意义、色彩意义和语法意义完全相同)而书写形式不同的词语。图书编校时遇到异形词应使用《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里的推荐形式(现以2013年发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为准)。例如(括号内是淘汰的形式):按语(案语)、百废俱兴(百废具兴)、本分(本份)、笔画(笔划)、参与(参预)、成分(成份)、赐予(赐与)、戴孝(带孝)、淡泊(澹泊)、订单(定单)、订户(定户)、订婚(定婚)、订阅(定阅)、分量(份量)、丰富多彩(丰富多采)、复信(覆信)、告诫(告戒)、过分(过份)、轰动(哄动)、角色(脚色)。《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现以2013年发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为准)未收的异形词可以采用《现代汉语词典》的推荐形式。如果没有采用《现代汉语词典》的推荐形式,也不扣分。
第十四条 误用成语的实质是破坏了成语结构的定型性和意义的完整性。结构的定型性,是说成语的构成成分和构成方式比较固定,使用时不能随意改动。如:“有的放矢”不能说成“有的放箭”,“万紫千红”不能说成“千紫万红”,“源远流长”不能改为“渊远流长”,“意气风发”不能改为“意气奋发”,“明日黄花”不能改为“昨日黄花”,等等。意义的完整性,是说成语的意义不是它的构成成分的简单相加,而是由构成成分的意义经过概括而形成的、带有比喻和形容的性质。下面几种情形应按误用词语处理,每处计1个差错。
(一)意义理解错误。例如:
1.不少前往泉州旅游、观光的海外游客乘车行驶在无树的公路上,任凭风尘、烈日的侵袭,纷纷摇头叹息,叹为观止。(“叹为观止”是用来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的。)
2.在成都地区的考古发掘中,至今还没有发现第二座惠陵古冢,应该说,刘备墓在成都已无可厚非了。(“无可厚非”意思是没有可以过分责难的,应改为“毫无疑义”。)
3.这一次扑灭森林大火,解放军又一次首当其冲。(“首当其冲”意思是处于冲要位置首先被冲击,与“冲锋在前”的含义完全不同。)
(二)把成语拆开使用而导致不当。例如:
1.大凡热心荐贤的人,也总是十分爱贤。不因求全而责备,不因小过而废之。(“求全责备”不能拆开。)  
2.他的作品,既不矫揉,也不造作。(“矫揉造作”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不能拆开。)
第十五条  使用缩略语要防止造成误解。每篇文章首见时最好使用全称,以后可使用缩略语。但应注意有些词是不能省略的,如“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不能缩略为“省人大主任”,因为作为省级最高权力机关的人大会议,只有执行主席,它的常委会才有主任的职务。使用缩略语不恰当一般不计错,但省略掉必要成分,已经构成知识性差错,就要计错了。
第十六条  人名、地名、单位名称要正确。外国人名(知名度高的)的译名采用通用的译法或者通行的写法。知名度不高的一般可参照新华社译名手册译出。国内外地名的写法以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最新地图和地名录为准。小的地名应冠以省、市、地区名称,小单位应冠以大的地域和上一级领导单位名称。译名不合常规和无法判断地域的地名和单位名,应当计错。
四、语 法
第十七条  图书中常见的语法差错,大致可以分为:词性误用,数量表达混乱,指代不明,虚词使用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等等。
第十八条 词性误用。例如:   
1.画家田雨霖义务为学生讲座。(“讲座”是名词,应改为动词“讲课”。)  
2.运输企业的代表向乘客坦诚了春运的苦衷。(“坦诚”是形容词,应改为动词“说出”。)  
3.他由于顶不住压迫而丧失了原则。(“压迫”是动词,应改为名词“压力”。)(动词可作句子的任何成分,这是汉语的一大特点。——“编辑校对”注)
第十九条 数量表达混乱。例如:  
1.三名重伤的战士们在接受手术。(“战士”前面有了数量词“三名”,后面就不能有“们”。)  
2.去年,有13个海岛人均收入超过千元以上。(“超过”后面应该是确定的数,而“千元以上”是不确定的。)  
3.由于化疗药物反应,朱鹏的白血球指数比正常值少三倍。(表示数量的减少,不能用倍数,只能用分数。本句可以改为“只是正常值的1/3”。)
第二十条 指代不明。例如:  
1.张总经理和李总工程师正在讨论一个技术改造项目,他同意他的看法。(两个“他”,不知道哪个是指张总经理,哪个是指李总工程师。)  
2.外电报道:深圳一动物园有人向游客出售活鸡,让他们抛给老虎和狮子活活吃掉。他们呼吁“制止这种残忍的活动”。(两个“他们”指代不同。应把第2个“他们”改为“有关人士”一类的词语。)  
3.对于学习较差的学生决不能采用体罚或变相体罚的办法。这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不利的。(“这”指代的是前面的句子,结果句子的意思和作者要表达的正好相反。可以把“这”改为“体罚或变相体罚”。)
第二十一条 虚词使用不当。例如:  
1.每隔一段时间,他们就组织人员昼夜观察,对大熊猫发出的每一个声音都记录下来。(“对”要改为“把”。)  
2.法制报要向读者宣传国家的法规法纪,首先报纸自己要遵纪守法,这样,报纸才有感召力。否则报纸让别人学法守法,而办报却违法犯法,就是失职。(“否则”的意思是“如果不这样,那么就……”。要把“否则”改为“如果”。或改为“否则就是失职”。)  
3.现场嘉宾和观众对他的机智和幽默报以了会心的掌声。(“以”是介词,后面不能有助词“了”。)
第二十二条 搭配不当。例如:  
1.目前我国城市分布很不均匀,东部沿海一带有城市275座,而西部地区城市数量较少,这不利于减少东西部差距。(“减少”和“差距”不搭配。可以把“减少”改为“缩小”。)  
2.在香山老人的传说里,曹雪芹的足迹走遍了香山。(“足迹”和“走遍”不搭配。可以把“走遍”改为“遍布”。)  
3.他们说服了老师的劝阻。(“说服”和“劝阻”不搭配。可以改为“说服了进行劝阻的老师”。)
第二十三条 成分残缺。例如:  
1.我国入世在即,入世后必将为我国国民经济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缺主语。去掉“后”,让“入世”作主语。)  
2.盗版盗印是近些年图书库存积压不断攀升的重要原因之一。(缺动词。在“近些年”后面加上“造成”。)
五、标点符号
第二十四条 2012年6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版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是判别标点符号正误的依据。
第二十五条 句号(。)  表示陈述句末尾的停顿,是句末点号,只能用在句子的末尾,而不能用在句子的里面。句号的误用主要有两种情形。
(一)是句子而不用句号断句。常见一段文字一逗到底。例如:  
已经25岁了,我终于成为专业合唱队的演员,遗憾的是没唱几年歌,领导却让我改唱评戏,由于唱法路子不对而毁了噪子,我被迫含着眼泪离开了舞台。(这一段文字有三个句子,“演员”和“评戏”后的逗号应改为句号。)  
(二)不是句子而用了句号。把一个句子拆成几个句子。例如:  
1.电视短剧《荷花》通过一个卖扇子的小女孩同小偷勇敢斗争的故事。表现了小女孩的纯洁、善良、勇敢的性格。反映了小女孩高尚的情操和美好的心灵。(这是一个复句,前两个句号应改为逗号。)  
2.产生经费紧张的原因,一个是实在缺得多。另一个是在经费使用效率上也存在一些问题。(这是一个复句,第一个句号应改为逗号。)
第二十六条 逗号(,)  表示句子内部的一般性停顿。逗号的误用有5种情形。
(一)不该停顿的地方用了逗号。例如:  
总之,这部文集,触及了当代一系列重大的学术问题,相信有心的读者,会从中得到深刻的启示。(“文集”和“读者”后面的逗号应删。)
(二)该停顿的地方没用逗号。例如:  
我在武汉听了毛委员演说三个月之后又在郑州听到谭延闿对湖南农民运动的恶毒攻击……(“演说”的后面应该加逗号。)
第二十七条 分号(;)  表示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判别分号用法正误,要掌握3条原则:(1)从停顿的长短看,句号 ﹥分号﹥逗号﹥顿号;(2)分号不用在普通单句中;(3)分号一般用在并列复句里,被分号隔开的各分句中,至少有一组内部有逗号。分号的误用主要有4种情形。
(一)并列词语间误用分号。并列词语间的停顿要用顿号或逗号,不能用分号。例如:  
《湖畔》中人物的对话;《鲜花开放的地方》中环境的点染;《大钱饺子》里的铺叙议论,都十分富有特色。(并列短语作主语,短语内的两个分号都应改为逗号。)
(二)非并列关系的单重复句内分句间误用分号。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的第一层可以使用分号,为的是分清分句间的结构关系。单重复句不存在这个问题,所以不能使用分号。例如:  
去年12月13日,在河北省香河县公安局的配合下,通州区公安局破获了盗窃高压输电线路铁塔塔材的案件;抓获犯罪分子二十余人。(分号应改为逗号。)
(三)不在第一层的并列分句间误用了分号。分句间用不用分号,要看并列分句是不是在第一层上,不在第一层上就不能用分号。例如:  
对于一切犯错误的同志,要历史地全面地评价他们的功过是非,不要一犯错误就全盘否定;也不要纠缠历史上发生过而已经查清的问题。(第一层分界在“功过是非”的后面。“不要……”与“也不要……”之间不能用分号。分号应改为逗号。
(四)两个句子间误用分号。例如:  
这样的豪言壮语,究竟出自谁人之口呢?不是别人,正是林彪;它是否合乎马克思主义呢?它是赤裸裸的反马克思主义的谬论。(“林彪”后面的分号应改为句号。)
第二十八条 顿号(、)  表示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用顿号隔开的并列词语可以充当各种句法成分。并列词语间的停顿,也可以用逗号。停顿较长时用逗号,停顿较短时用顿号,难以分清长短时,一般用顿号。顿号的误用主要有5种情形。
(一)非并列词语间误用顿号。例如:  
这几年,报刊上报道的因主持正义、被顶头上司打击报复的人,也不是个别的。(“因主持正义”与“被顶头上司打击报复”不是并列关系,而是因果关系,中间不应该用顿号。可以改为“因主持正义而被顶头上司打击报复”。)
(二)没有停顿的并列词语间误用顿号。例如:  
他们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牛马”中间没有停顿,不应该用顿号。)
(三)不同层次的停顿都使用顿号,混淆了结构层次。例如:  
中央顾问委员会秘书长、国家体委顾问荣高棠、国家体委主任李梦华和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主席钟师统等应邀参加十佳运动员评选揭晓和发奖大会。(3位领导人的名字,构成第一层的并列关系,荣高棠的两个职衔构成第二层的关系。第一层用逗号,第二层用顿号,不能都用顿号。)
(四)相邻数字连用表示概数时,不能用顿号隔开。例如:  
我们曾经去过六、七个这样的购物中心,看到二、三十位老人……(两个顿号都应该去掉。)
(五)在一些序次语的后面误用了顿号。例如:  
第一、第二、首先、其次、(顿号应改为逗号。) (一)、(二)、(三)、(1)、(2)、(3)、①、②、③、(序次语既然用了括号,或者本身就是圈码,后边就不必再加顿号。) 1、2、3、A、B、C、(顿号应改为下脚圆点。)
第二十九条 问号( ?)  主要用来表示疑问句末尾的停顿。问号还用来表示设问句、反问句末尾的停顿。问号的误用主要是把非疑问句误作疑问句。这种情况多发生在有“谁”“哪”“什么”“怎么”“怎样”等疑问词和带有“是……还是”疑问结构的句子里。例如:  
1.他不得不认真思考企业的生产为什么会滑坡?怎样才能扩大产品的销路?(第1个问号应改为逗号,句末的问号应改为句号。) 
2.关于什么是智力?国内外争论多年也没有定论。(前面的问号应改为逗号。)  
3.他独自走着,低着头,分不清天上下的是雨,是雪,还是雪珠儿?(句末的问号应改为句号。)
第三十条 叹号(!)  主要用来表示感叹句末尾的停顿。例如: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奋斗 !语气强烈的祈使句、陈述句和反问句末尾的停顿也应该使用叹号。叹号的误用多发生在语气舒缓的祈使句、陈述句和反问句中。例如:  
1.小李,你还是多休息几天再上班吧!(这是一个语气舒缓的祈使句,句末叹号应改为句号。)  
2.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开拓技术市场,实行技术商品化,才能使科学技术迅速转化为生产力!(这是一个语气舒缓的陈述句,句末叹号应改为句号。)
第三十一条 冒号(:)  表示提示性话语之后的停顿,用来提起下文。冒号的误用表现为5种情形。
(一)“某某说”插在引文的中间,“说”字后面用了冒号。例如:
“唔。”老张一面听,一面应,一面伸手过来说:“你给我吧。”(“说”字后面的冒号应改为逗号。)
(二)在没有停顿的地方用了冒号。例如:
  我跳下车来,说了声:“忠爷爷再见!”就往家里走去。(“说了声”后面的冒号应删去。)
(三)在一个句子里出现了两重冒号。例如:
  也还有另一种观点:当作品涉及某些阴暗现象的时候,有的同志会说:“你写的现象虽然是真实的,但要考虑文艺的党性原则。”(第一个冒号应改为句号。)
(四)该用冒号的地方没用冒号。例如:
  企业长期亏损,出路只有一条,改革。(提示性话语“出路只有一条”后面的逗号应改为冒号。)
(五)冒号(:)误为比号(∶)。
第三十二条 引号(横行为“”‘’,竖行为『』「」)的作用有三个:一是把引文和本文区别开来;二是标明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三是标明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为了分清引文的层次,横行引文规定第一层引文用双引号,引文中的引文用单引号;竖行引文规定第一层引文用双引号(或单引号),引文中的引文用单引号(或双引号)。引号的误用有5种情形。
(一)上下引号不配套,即:有上引无下引或有下引无上引,单双引混用,上下引一顺,等等。
(二)竖行引文引号单双引号次序混乱(即一会儿先双后单,一会儿又先单后双),都属于差错。
(三)引文末尾标点位置混乱。例如:
  1.古人云:“多行不义必自毙”。(引文完整而独立,末尾的句号应放在引号里面。)
  2.大革命虽然失败了,但火种犹存。共产党人“从地下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引文不独立,末尾的句号应放在引号外面。)
(四)转述的文字加了引号。例如:
  老太太说,“她儿子是个工人,出来好几年了,她是第一次来抚顺。”(删去引号,或将引号内第三人称的“她”改为第一人称的“我”。)
(五)带有特殊含义(比喻义或贬义)的词语末加引号。例如:
  自私,不听从合理的指导,没有自尊心,都是性格上很大的弱点。这些弱点都是老牌的慈母送给她们孩子的恩物。(“慈母”和“恩物”都带有贬义,应当加引号。)

第三十三条 书句号(《 》 〈 〉)  是表示文化精神产品的专名号。书名号的误用主要是使用范围扩大化。
(一)书名(包括篇名)、报纸名(包括板块、栏目名)、期刊名(包括栏目名),以及其他文化精神产品(电影、戏剧、乐曲、舞蹈、摄影、绘画、雕塑、工艺品、邮票、相声、小品等)的题目可用书名号,非文化精神产品不能使用书名号。例如:
  物质产品名、商品名、商标名、课程名、证件名、单位名、组织名、奖项名、活动名、展览名、集会名、称号名等等,均不能使用书名号,用了要计错。(新国标中略有变化,“活动名”“展览名”是否用书名号要视情况而定。——“编辑校对”注)
(二)丛书名要使用书名号,如《五角丛书》《当代农村百事通丛书》。
(三)书名号里面的名称要与实际名称相符。如《人民邮电》报,《求是》杂志。
第三十四条 括号([ ]())的功能是对正文的补充和注释。括号的误用,除了不配套外就是位置不适当。
(一)句内括号放在了句外。例如:
唯心论历来反映剥削阶级的利益,代表剥削阶级的意识形态,是“反动派的武器,反动派的宣传工具”。(列宁:《我们的取消派》)(括号应当放在句号前面。)
(二)括号离开了被注释的文字。例如:
  不久,国民议会迁到法皇的内宫凡尔赛去(在巴黎城西南18公里)。(括号应放在“去”字前面。)

第三十五条 省略号(……)  标明行文中省略了的文字。省略号的误用,除了形状不合规定(不是6个连点)外,还有两种情形。
(一)省略号前后保留了不应该使用的顿号、逗号、分号。例如:
  写到这里,赵朴老的神采又活现在我的眼前,与他相关的好几件事又从记忆中浮出……。(省略号后的句号应删去。)(新国标中略有变化。——“编辑校对”注)
(二)省略号与“等”“等等”并用。例如:
  在另一领域中,人却超越了自然的力,如飞机、火箭、电视、计算机……等等。(“等等”和句号,应当删去。)
第三十六条 连接号的形式为一字线“—”(占一个字的位置)。连接号还有另外3种形式,即长横“——”(占两个字的位置)、半字线“-”(占半个字的位置)和浪纹“~”(占一个字的位置)。要注意区分它们的使用场合,相同场合前后不一致的计错。
(一)连接两个相关的名词构成一个意义单位,用一字线。如:原子—分子论,中国—芬兰协会。(也可以用半字线,但不要用长横)
(二)连接相关的地点、时间表示走向或起止。用一字线。如:北京—上海特快列车,鲁迅(1881—1936),(前者也可以用长横,后者也可以用浪纹,但不要用半字线)
(三)连接相关的汉字或外文和阿拉伯数字表示产品型号,用一字线。如:TPC—3海底光缆,东方红—75型拖拉机。(也可以用半字线)
(四)标准代号。如《标点符号用法》GB/T 15834—2011,国内统一刊号CN 11—1102/I。(用了半字线也不算错,但不要用长横)
(五)连接相关的阿拉伯数字表示范围,用浪纹。如:2500万元~3000万元,-36℃~-8℃。(也可以用一字线,但不要用半字线或长横。)
第三十七条 间隔号(·)  用在被隔开的词语中间。间隔号的误用有两种情形。
(一)间隔号误为顿号。例如:
  大卫、李嘉图(误用了顿号就成为两个人了。)
(二)间隔号误为下脚圆点。例如:
  “3.15”消费者日(误用了下脚圆点就成了小数点。)

第三十八条 破折号(——)  标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语句。破折号的误用有4种情形。
(一)破折号的前后两部分所指不相同。例如:
他久久地凝视着庭园中央——这张X光片子的主人。(“庭园中央”与“这张X光片子的主人”所指的概念不相当。)  
(二)补充说明前未用破折号。例如:
  二氧化碳和水在合成车间,叶绿体里发生奇妙的变化。(“合成车间”就是“叶绿体”,且语义的重点在后者,所以,“合成车间”后面的逗号应改为破折号。)
(三)破折号误为两个一字线(——)、四个半字线(----)或一个化学单键号(—)。
(四)破折号不能误作一字线或半字线。
第三十九条 省年号(’)  使用高撇号,用于省年形式,如1998年写作“’98”。这是近年来从国外引进的一种符号,中文常用于“标题式”的名称中。例如“ ’98春节联欢晚会”。省年号的误用有两种情形。
(一)省年号(’)误置于年份后面。例如:
  98’春节联欢晚会。
(二)省年号后面误加了“年”字。例如:
  ’98年春节联欢晚会。
六、数 字
第四十条 2011年11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版《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指出,阿拉伯数字笔画简单,结构科学,形象清晰,组数简短,应当广泛应用。实施过程中碰到一些问题,归纳起来就是,什么情况下应当用阿拉伯数字,什么情况下不能用阿拉伯数字。  
(一)应当使用阿拉伯数字的:  
1.物理量量值中的数字,如1m(1米)、3kg(3千克)、5d(5天)、20℃(20摄氏度)、0.5A(0.5安)、25mol(25摩)。  
2.非物理量量词(计数单位)前的数字,如3人、50元、100根。  
3.计数的数值,如正负整数(3,-6)、小数(0.28)、分数(1/3)、百分数(96.25%)、比例(3∶7)及一部分概数(10多、500余、3000左右)。  
4.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  
5.代号、代码和序号中的数字,如GB 3100—93、国办发〔1998〕3号文件、ISBN7—303—04761—X,HP—3000型电子计算机、第1卷、第18届年会。  
(二)必须使用汉字数字的:  
1.定型的词、词组、成语、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词语中作为语素的数字。  
2.相邻数字连用表示的概数和带“几”字的概数。如七八个人、五十四五岁、十几、三千几百。  
3.非公历纪年一律用汉字数字,但应采用阿拉伯数字括注公历。  
4.含有月日简称表示事件、节日和其他意义的词组中的数字,应使用汉字数字。当涉及1月、11月,12月时,应用间隔号“·”将表示月和日的数字隔开,并外加引号;涉及其他月份时,不用间隔号。  
5.古籍中的数字。  
6.文学著作一般使用汉字数字,但也可以适当使用阿拉伯数字。如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计量或计数单位前的数字,纯数字等。  
7.竖排文字中的数字,除与字母连用可顺时针转90排外,一律改用汉字数字。  
(三)阿拉伯数字的书写规则:  
1.为使多位数字便于阅读,可将数字分成组,从小数点起,向左或向右每3位分成1组,组间留一空隙(约为1个汉字的1/4),但不得用逗号、圆点或其他方式。非科技出版物也可不分节。  
2.纯小数必须写出小数点前用以定位的“0”。  
3.阿拉伯数字不得与除万、亿及法定计量,单位词头外的汉字数字连用。如453000000可写成45300万或4.53亿或4亿5300万,但不能写作4亿5千3百万;三千元可写成3000元或0.3万元,但不能写成3千元;三千米可写成3千米,这里的“千”是词头。  
4.一个用阿拉伯数字书写的数值(包括小数和百分数)不能拆开转行。  
5.表示用阿拉伯数字书写的数值范围,使用浪纹号“~”。如:10%~20%,(2~6)×103或2×103~6×103,30~40km(也可写成30km~40km)。
七、量和单位
第四十一条 除古籍和文学书籍外,所有出版物特别是教科书和科技书刊,在使用量和单位的名称、符号、书写规则时,都应符合1993年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国家标准《量和单位》(GB3100~3102—93)的规定。
第四十二条 使用不规范的量名称,主要表现在:使用已废弃的旧名称,同一个名称出现多种写法,使用自造的名称,等等。
(一)使用已废弃的旧名称。例如(括号里是废弃的):质量(重量,但人民生活和贸易中质量仍可按习惯称为重量);体积质量,密度或相对体积质量,相对密度(比重);质量热容,比热容(比热);质量定压热容,比定压热容(定压比热容,恒压热容);电流(电流强度);物质的量(摩尔数,克原子数,克分子数,克离子数,克当量);B的质量分数(重量百分数,质量百分比浓度);B的体积分数(体积百分比浓度,体积百分含量);B的浓度, B的物质的量浓度(摩尔浓度,体积克分子浓度,当量浓度);粒子注量(粒子剂量);[放射性]活度(放射性强度,放射性)。
(二)同一名称出现多种书写法,这是不能允许的。例如:吉布斯自由能(吉卜斯自由能),阿伏加德罗常数(阿伏伽德罗常数,阿佛加德罗常数)。
(三)使用以“单位+数”构成的名称。例如:长度叫“米数”,时间叫“秒数”,装载质量叫“吨数”,功率叫“瓦数”,物质的量叫“摩尔数”,等等。
第四十三条 量符号的使用不规范,表现为6种情形:
(一)量符号错用了正体字母。国标规定:量符号必须使用斜体,对于矢量和张量,还应使用黑斜体;只有pH是例外。实际上,有的全部使用正体,有的时而正体、时而斜体,这都是不能允许的。
(二)没有使用国标规定的符号。例如:质量的规范符号是m,但常见用w,P,Q,μ等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符号为L或NA,而一些课本中用N或No。
(三)用多个字母构成一个量符号。例如:用IAT作为内部空气温度的量符号,用CHT作为临界高温的量符号,实际上二者都是3个单词的缩写。有些书刊把输入功率表示成Pi,输出功率表示成Po,也是不对的,规范的表示应分别为Pi和Po。
(四)把化学元素符号作量符号使用。例如:“H2∶O2=2∶1”,这是不规范的表示方式,正确的表示方式为:指质量比,应为m(H2)∶m(O2)=2∶1;指体积比,应为V(H2)∶V(O2)=2∶1。
(五)把量符号当作纯数使用。如“物质的量为n mol”,正确的表示为“物质的量为n,单位用mol”。
(六)量符号的下标不规范。主要表现为没有优先采用国标规定的下标,正斜体混乱,大小写混乱。
1.没有采用国标已规定的下标,有的用量名称的汉语拼音缩写作下标,有的甚至用汉字作下标。如:辐射能,国标规定的符号为EF,但有的书刊用EF,有的干脆用E辐,这些都是不规范的。
2.正斜体混乱。凡量符号和代表变动性数字,坐标轴名称及几何图形中表示点线面体的字母作下标,采用斜体;其他情况为正体。例如:体胀系数av(v为体积量符号);电能Wi(i=1,2,3…)(i代表变动性数字);力的y分量Fy(y为坐标轴符号);△ABC的面积S△ABC。
3.大小写混乱。区别大小写的规则为:量符号作下标,其字母大小写同原符号;来源于人名的缩写作下标用大写正体;不是来源于人名的缩写作下标,一般都用小写正体。
第四十四条 单位名称书写错。主要表现在对相除组合单位和乘方形式的单位名称书写错误。
(一)相除组合单位名称与其符号的顺序不一致,名称中的“每”字多于1个。例如:速度单位m/s的名称是“米每秒”,而不是“秒米”“米秒”“每秒米”“秒分之米”;质量热容单位J/(kg·k)的名称是“焦耳每千克开尔文”或“焦每千克开”,而不是“焦耳每千克每开尔文”或“焦每千克每开”。
(二)乘方形式的单位名称错误。例如:截面系数单位m3的名称是“三次方米”,而不是“米三次方”。“米立方”“立方米”;面积单位m2十的名称是“平方米”,而不是“二次方米”“米平方”“米二次方”“平方”。
(三)在组合单位名称中加了符号。例如:摩尔体积单位m3/mol的名称是“立方米每摩尔”或“立方米每摩”,而不是“立方米/摩尔”“立方米/每摩尔”“米3/每摩”“米3摩-1”等。
第四十五条 单位中文符号的书写和使用不准确。主要表现在:把名称或不是中文符号的“符号”当中文符号使用,组合单位中既有国际符号又有中文符号,非普及性书刊中使用了中文符号,等等。
(一)把单位的名称作为中文符号使用。例如:单位N·m的中文符号是“牛·米”,而不是“牛米”或“牛顿米”。
(二)使用既不是单位名称也不是中文符号的“符号”。如:“牛顿/平方米”的写法是错误的。如果是压强单位的名称,则应为“牛顿每平方米”或“牛每平方米”;如果是压强单位的中文符号,则应为“牛/米2”或“牛·米2”。类似的错误用法还有:“千克/摩尔”应为“千克/摩”,“焦耳/开尔文”应为“焦/开”,“立方米/秒”应为“米3/秒”,“安培每米2”应为“安/米2’,“韦伯·米-1”应为“韦·米-1”,“瓦开-1”应为“瓦·开-1”。
(三)组合单位中2种符号并用。例如:速度单位不应写作“km/时”,而应写作“km/h”或“千米/时”,流量单位不应写作“m3/分”,而应写作“m3/min”或“米3/分”;用药量单位不应写作“mg/(kg·天)”,而应写作“mg/(kg·d)”或“毫克/(千克·天)”。
(四)非普及性书刊和高中以上教科书使用单位的中文符号或名称。按国标要求,非普及性书刊和高中以上教科书在表达量值时都应使用单位的国际符号,如把m、K、min、Hz、Ω、m/s2分别写作米、开、分、赫、欧、米/秒2是违反国标规定的,中文符号只在小学、初中教科书和普通书刊中在有必要时使用。
第四十六条 单位国际符号书写和使用错误。主要表现为如下七个方面:
(一)单位符号错用了斜体字母。
(二)单位符号的大小写错误。国标规定,一般单位符号为小写体(只有升的符号例外,可用大写体L),来源于人名的单位符号其首字母大写。常见错误如:把m(米)、s(秒)、t(吨)、Ix(勒)分别写成M、S、T、Lx;把Pa(帕)、w(瓦)、Hz(赫)分别写成pa、w、HZ或Hz。
(三)把单位英文名称的非标准缩写或全称作为单位符号使用。如把min(分)、s(秒)、d(天)、h(小时)、a(年)、lx(勒)、r/min(转每分)分别写成m、sec、day、hr、y或yr、lux、rpm。
(四)把ppm、pphm、ppb、ppt等表示数量份额的缩写字作为单位符号使用。应改用它们分别代表的数值10-6、10-8、10-9(美、法等国)或10-12(英、德等国)、10-12(美、法等国)或10-18(英、德等国)。
(五)相除组合单位中的斜线“/”多于1条。例如:把服药量的单位mg/(kg·d)和血管阻力单位kPa·s/L错误的表示为mg/kg/d和kPa/L/s。
(六)对单位符号进行修饰。主要表现是:加下标,在组合单位中插入说明性字符,修饰单位1等。例如:  
1.把最小电流表示为I=3Amin,正确表示应为Imin=3A。  
2.把Pb的质量浓度为0.1mg/L表示为0.1mg(Pb)/L或0.1mg铅/L,规范表示应为ρ(Pb)=0.1mg/L。  
3.把Ca的质量分数表示为Ca为25%(m/m)或Ca为25%(W/W),规范表示应为w(Ca)=25%。  
4.使用习惯上常用的经过修饰的单位符号。如标准立方米Nm3、mn3,标准升NL、Ln,正确的符号应为立米m3,升L或1。
(七)书写量值时,数值与单位符号间未留适当空隙,或把单位插在数值中间,如:15mol应为15 mol,1m75应为1.75 m或175 cm,10s01应为10.01 s。
第四十七条SI词头符号的书写和使用不正确。主要表现为:词头大小写混淆,独立使用,重叠使用,对不许采用词头的单位加了词头,对乘方形式的单位加错了词头等。
(一)混淆大小写。20个SI词头中,代表的因数≥106的7个词头:M(兆)、G(吉)、T(太)、P(拍)、E(艾)、Z(泽)、Y(尧)要采用大写正体,代表的因数≤103的13个词头k(千)、h(百)、da(十)、d(分)、c(厘)、m(毫)、μ(微)、n(纳)、p(皮)、f(飞)、a(阿)、z(仄)、y(幺)要采用小写正体。
(二)独立使用。词头只有跟单位结合才有意义,如10μm、Ω不得写作10μ,5MΩ。
(三)重叠使用。例如mμm、mμs、μμF、μkg、kMW应分别改为nm、ns、pF、mg、GW。
(四)对不许加词头的单位°(度)、′([角]分)、″([角]秒)、d(天)、h(时)、min(分)、r/min(转每分)、n mile(海里)、kn(节)等加了词头。
(五)对乘方形式的单位加错了词头。例如:把7200m3/d错写成7.2m3/d,把10000000m-2错写成10Mm-2,正确的表示应分别为7.2dam-3/d和10mm-2。
第四十八条 使用非法定单位或已废弃的单位名称。主要表现以下4种情形:
(一)使用市制单位,如尺、寸、担、斤、两、钱、亩等。在普通书刊特别是以农民为读者对象的书刊中,在表达小面积时还可以使用“亩”,但要括注法定计量单位“公顷”。
(二)使用早已停用的“公字号”单位。除公斤、公里、公顷以外的所有“公字号”单位都应停止使用,如公尺(米、m),公分(厘米、cm),公亩(百平方米、100m2),公升(升、L),公方(立方米、m3),公吨(吨、t)等(括号中为法定名称及符号)。公斤、公里也不要用于教科书中,而应分别改用千克kg、千米km。
(三)使用英制单位。英制单位是必须废弃的,当确有必要出现英制单位时,一般采用括注的形式,如51cm(20英寸)。
(四)使用CGS制中有专门名称的导出单位及其他杂类单位。这些常见废弃单位及其换算因数如下表所示:


单位名称

符 号

换算因式

微(米)

μ

1 μ=1μm

费密

Fermi

1 Fermi=10-15m=1 fm

达因

dyn

1 dyn=10-5N

千克力

kgf

1 kgf=9.80665N

吨力

tf

1 tf=9.80665kN

标准大气压

atm

1 atm=101.325Kpa

工程大气压

at

1 at=9.80665×104Pa

Torr

1 Torr=133.322Pa

毫米汞柱

mmHg

1 mmHg=133.322Pa

毫米水柱

mmH2O

1 mmH2O=9.80665Pa

p

1 P=0.1Pa·s

斯(托克斯)

St

1 St=1cm2/s

西西

cc

1 cc=1mL

丹尼尔

den

1 den=(1/9)tex

兰氏度

oR

1oR=(5/9)K

华氏度

F

tF  9 T—=——-459.67F  5 K

道尔顿

D.Da

1 D=1μ

[米制]克拉

carat

1 carat=200mg

尔格

erg

1 erg=10-7J

cal

1 cal=4.1868J

大卡、千卡

kcal

1 kcal=4.1868kJ

度(电能)


1度=1kW·h

[米制]马力


1马力=735.499W

辐透

ph

1 ph=104lx

熙提

sb

1 sb=104cd/m2

尼特

nt

1 nt=1cd/m2

屈光度

D

1 D=1m-1

奥斯特

Oe

1 Oe79.578A/m

高斯

Gs

1 Gs10-4T

麦克斯韦

Mx

1 Mx10-5Wb

体积克分子浓度

M

1 M=1 mol/L

当量浓度

N




第四十九条 在图、表等中,在用特定单位表示量的数值时未采用标准化表示方式。国标规定了2种方式:即a.用量和单位的比值,b.把量的符号加上花括号,并用单位的符号作为下标,并建议采用第1种方式,例如:v/(m·s-1)或v/(m/s),而不表示成“v(m/s)”或“v,m/s”的形式。如有需要也可以表示成或的形式,但水平分式线不能省略。
第五十条 数理公式和数学符号的书写或使用不正确。主要表现在字母、符号的正、斜体混淆,数理公式的转行不符合规定等。
(一)该用正体的字母用了斜体。例如:对其值不变的数学常数e(=2.7182818…)、π(=3.1415926…)、i(=-1,电工学中常用j),已定义的算子符号div(散度)、d(微分号)、△(有限增量符号)、δ(变分号)等,有特殊含义的缩写字max(极大值)、Re(实部)、T(转置)、Rt(直角)、ASA(角边角)等,使用了斜体字母。
(二)该用斜体的字母用了正体。例如:对变数x、y,函数f,φ(t),i中变动的附标i,几何图形中表示点线面体的字母(像点P、线段CD、平面Σ、△ABC、三棱锥P-ABC)等,使用了正体字母。
(三)数理公式转行不符合规定。新标准规定:“当一个表示式或方程式需断开、用2行或多行来表示时,最好在紧靠其中记号=,+, -,±,÷,×,·或/后断开,而在下一行开头不应重复这一记号。例如:ax+by-cz=m-n+p。
(四)其他常见错误,如下表所示:

八、版面格式
第五十一条 版面格式是图书的包装形式,但它又不是单纯的形式。图书的版面格式应当体现美观、实用、准确三个原则。不同的版面有着不同的格式,从封面、书名页、目录、书眉、标题、注释、插图、表格、索引,一直到正文,都有着不同的格式,审校版面格式与正文内容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第五十二条 封面(包括包封),是图书的外包装,除应体现美观、实用、准确三个原则外,还应按照常规和法定要求,在固定的位置刊登书名、著译者名、出版者名、条码、定价、国际标准书号等项内容。编校者除保证各种版面格式和内容准确外,还应使其相关项目保持一致。
第五十三条 根据国家标准《图书书名页》(GB/T12450—2001)的规定,图书正文之前必须设置载有书名信息的书名页。书名页包括主书名页和附书名页。主书名页正面必须提供书名、著作责任者、出版者等信息,位于单数页码面。主书名页背面必须提供图书的版权说明、在版编目数据和版本记录等信息,位于双数页码面。凡不严格执行本标准的图书应当计错 。
第五十四条 目录,是图书内容体系的缩影,除要求标题、作者名、附缀页码必须与正文一致外,本身还须眉目清楚,即从字体、字号和版面格式三个方面体现标题体系。例如:同一级题字体字号要一致,无题序的题目转行要缩进1字排,副标题也要缩进1字排,等等。
第五十五条 书眉,是正文章节变化的反映,除必须与正文章节标题文字保持一致外,还有其固定的版面格式,即双数页码排第1级题,单数页码排第2级题(如无第2级题,单双页码均可排第1级题);同一面上有两个第2级题时,应排后出现的;眉题一般排在外版口一侧或居中排。
第五十六条 标题,是反映图书内容的纲,而且是成体系的。标题的格式应以不同的字体、字号、占行、位置等来体现其隶属关系。较长标题转行时不应割裂词汇,更不应因转行而产生歧义或相反义。此外,还应避免出现“背题”,即题目下无正文的现象。
第五十七条 注释,是对正文的解释和交代。版面格式有夹注、脚注、篇末或书末注3种。脚注格式最复杂,编校者必须根据正文版面的实际变化,调整脚注的顺次和版面格式,使之与正文注码对口。篇末注中的“见本书页码”要特别注意核对准确。书末注中附缀的正文页码,也要核对准确。
第五十八条 插图,是图书的重要内容,分为随文插图和单页插图两种。随文插图的位置要根据设计标注核对准确。要特别注意插图与正文内容的衔接问题,图的位置一般不要超前,可以略微拖后,但不能超越本节范围。有说明文字的,一般排在图下或图的侧面,要特别注意核对图与文是否配套,防止张冠李戴,图中人物的左右应依读者立场来分。跨页图必须双码跨单码。横置图一律朝向左侧,即反时针转90°。图的顺序号应按章编排。此外.还要防止图的倒置和反片。
第五十九条 表格,是图书内容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表格的格式一般是先排表序、表题,然后排表头、横竖表线、数字、注释、资料来源等。表序一般以章节顺序和表格顺序组成:表头有横竖两种,必要时可以互换;项目中的隶属关系要清晰,小项目要缩格排;续表必须加排表头;跨页表必须双页跨单页;表中数字一般以末位数对齐,注意不要错格。
第六十条 索引,一般分为人名、地名、文献、主题或名目4种。索引的编排一般按笔画或拼音顺序,也有用四角号码的。无论哪一种编排方法,都应注意笔画、拼音和号码的准确无误。特别要核对准确条目的附缀正文页码;正文页码有变动,要相应改正索引的随缀页码。
第六十一条 学术性专著文后参考文献,必须根据国家标准《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15)进行编排,不合要求的可以适当计错。文献如为专著,其著录项目的格式为:主要责任者 ,其他责任者(供选择),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文献如为期刊中飘析出的文章,其著录项目和格式为:主要责任者,题名,期刊名,出版年,卷号(期号),页码。例如:
  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修订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76
  华罗庚,王元,论一致分布与近似分析:数论方法(1)中国科学,1973(4):339~357

第六十二条 清样页码(包括边码),要着重(或反复)清点,有暗码的要在清样上标明“暗××页”。
第六十三条 正文版面格式应注意:另面、另页、暗码的统排、段落的另起和接排,引文的缩格或变换字体要前后一致,内文中的空行、空字等等,都要校对准确。
  九、附 则
第六十四条 图书编校质量差错计算方法按照2004年12月24日新闻出版总署发布的《图书质量管理规定》附件《图书编校质量差错率计算方法》执行。
第六十五条 本细则力求照顾到各个学科,但是,所列举的问题远不可能涵盖所有内容,比如,自然科学名词、学科符号,外文、译名差错的判别依据,事实性、知识性、一般政治性差错的判别依据等,由于资料的不足和技术上的困难而暂缺。各地区、各出版社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自己的差错认定细则。
第六十六条 本细则由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校对研究委员会拟制,并邀请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的若干专家参与审定。

编辑:付莎莎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CayO3L9LBV2gJd_Se6BjHw


557#
 楼主| 发表于 2019-1-4 11:55:3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陈心茹
556#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9 13:37:4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付莎莎
555#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1 22:15:2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时代周刊年度人物候选人出炉 特朗普、卡舒吉上榜

原标题:《时代》周刊年度人物候选人出炉,特朗普又上榜了

当地时间12月10日,美国《时代》周刊公布了2018年年度人物候选名单。

《时代》周刊是自1923年起在美国出版的新闻杂志,是美国三大时事周刊之一,旨在让普通老百姓了解世界大事。

自1927年以来,《时代》周刊每年都会选出在过去一年中对新闻和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人或群体等作为当年的年度人物,不论人物好坏。

最近几年,年度人物候选人包括#MeToo运动中的打破沉默者、希拉里·克林顿、亚马逊的CEO贝佐斯、歌手碧昂斯等。

10名候选人展开最终角逐

今年,《时代》周刊选出了10名候选人和团体展开最终角逐。


  • 特朗普



特朗普作为美国大选中的一匹黑马曾当选为2016年年度人物。2017年,他表示自己婉拒了《时代》周刊年度人物的评选和采访。今年,他又上榜了,因为“通俄门”调查、“骨肉分离”政策和贸易战。

而在今年11月20日的记者会上,有记者提问:“时代杂志又要评选年度人物了,总统先生认为会是谁?”特朗普答道:“我想象不出来,除了特朗普还能是谁。你能想象出来吗?”

边境分离家庭



今年4月至6月,由于特朗普旨在遏制非法移民的“零容忍”政策,2000多户家庭在美国边境被拆散,数千名儿童被关押在联邦政府机构,而他们的父母被送进监狱。

普京

普京在今年三月以压倒性胜利获得连任。过去的一年中,俄罗斯被控干涉美国2016年大选、参与英国前俄罗斯间谍中毒案、加剧与乌克兰的紧张关系,不过俄罗斯均予以否认。



罗伯特·穆勒


FBI局长穆勒是2017年年度人物的“亚军”,他在2017年5月受命成为特别检察官调查“通俄门”以来,已经对32人和三家公司提起191起刑事指控。



瑞恩·库格勒




32岁的库格勒在今年打造了一部备受争议的漫威电影《黑豹》,这部电影的超级英雄几乎都是黑人演员,故事也发生在虚构的非洲国家瓦坎达。该电影创造了美国历史上第三高的票房收入。



福特




今年9月,加利福尼亚心理学教授福特在参议院司法委员会听证会上指控最高法院提名大法官卡瓦诺,使其成为性侵幸存者的代表人物之一。



卡舒吉



《华盛顿邮报》的沙特籍记者卡舒吉因在沙特驻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总领馆遇害而受到全球瞩目。



“生命大游行”团队




今年情人节,佛罗里达州帕克兰市道格拉斯高中发生大规模枪击案,17人遇害。该校学生发起的反枪支暴力集会“生命大游行”席卷全美,全球八百个城市响应。



文在寅



自今年2月在平昌冬奥会上接见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的胞妹金与正后,韩国总统文在寅与金正恩举行了三次会晤,就朝鲜半岛的未来交换了意见。在此期间,他还推动了特朗普与金正恩举行历史性会晤。



梅根王妃



前好莱坞演员梅根于今年五月和英国哈里王子结婚,完成从美国女演员到英国皇室成员的华丽转身,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韩国男团引跑网络排行



虽然《时代》周刊的年度人物人选最终由编辑决定,但该杂志通常会在公布候选名单前发起网上投票,以了解读者的想法。

在今年的网络投票活动中,来自韩国的男团防弹少年击败众多政治家位居榜首。今年10月,防弹少年团还登上《时代》周刊亚洲版封面,封面的说明文字为“next generation leader”(下一代领军人)。在采访中,他们表示对于韩国流行乐传道士的称呼感到光荣。

此外,在网投活动中排名前十的还有纪录片《地球脉动》、救援泰国被困少年足球队的潜水员、没有合法身份的儿童等。

不过,这些投票活动仅作为编辑评选的参考,评选标准依然是“影响力”,但如何诠释就看编辑心情了。

2017年,《时代》周刊将站出来指控和反对性侵的女性称为“打破沉默者”,并将其选为年度人物。当时编辑给出的理由是:

《时代》周刊评选对年度事件产生重大影响的人物,这一评选宗旨扎根于历史上所谓的伟人理论,这一措辞如今听起来非常不合时宜。但是,有影响力且鼓舞人心的个体塑造了世界这一想法尤其契合今年的状况。

自该杂志创刊起,那些举世瞩目的政治家成为了年度人物的常客,几乎每位时任美国总统都至少一次被评选为年度人物,甚至还有希特勒等备受争议的人物上榜。

但是,随着历史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无名氏”、团体、物体,甚至概念也纷纷上榜。比如匈牙利自由战士、美国妇女、濒危的地球等。

登上《时代》封面的中国人

在众多的历史人物中,曾有三名中国人被《时代》周刊评选为年度人物,分别是为抗日战争作出贡献的蒋介石和宋美龄夫妇,以及带领中国走向改革开放的邓小平。

除此之外,登上《时代》周刊封面的中国人不在少数。有人说,《时代》周刊是西方认识中国的一把尺规,而这把尺规也在不断变化。

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这本杂志始终用一种悲观且单一的角度遥望中国,1979年中美建交以后,它才渐渐以一种平实的姿态和笔触审视中国。

1924年9月8日,吴佩孚登上《时代》周刊封面,当时他正与张作霖进行第二次直奉战争,这是该杂志最早一次使用中国元素。

1996年1月,周刊封面刊载中国影星巩俐的照片,一改之前登上封面的中国人全是政治家的历史。此后,王菲、成龙、章子怡等艺人也纷纷上榜。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崛起,《时代》周刊的中国元素越来越多样化,并从政治、娱乐领域向经济领域扩展,“中国制造”、“中国站起来”等概念也登上杂志封面。


编辑:杨琦钜

554#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1 22:14:3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新媒体入门手册》

  • 正式入行前,想好自己的初心,把它写下保存好,往后每当自己茫然时,翻开看看。
  • 日更有很多好处,但别为了日更去敷衍用户。
  • 不要对洗稿和抄袭心存侥幸,新媒体上我们写的所有内容都留有痕迹,爱惜自己的羽翼,越早越好。
  • 不要轻易采信和引用数据,任何理论都需要有确凿的来源作为支撑。
  • 弄清“的地得”用法,规范使用标点符号。
  • 成稿后,删掉一半“的”、“和了”。
  • 多看新榜排行榜,里面的标题和选题都是宝藏。
  • 不能在两秒吸引用户打开的标题,都不是好标题。
  • 尽管“震惊体”备受吐槽,但是否有“震惊元素”是影响标题打开率的重要因素。
  • 多写一些有价值的稿子,不要制造文字垃圾。
  • 对于刷屏爆款,你可以不喜欢,但得承认他们真的很成功,有自己过人之处。不要盲目diss,总结别人成功的原因。
  • 句首不要空两格,每段文字不宜超过四五行,多使用短句和短段,文字穿插图片,最好一屏间隔就有图片。
  • 认真排版,别太花哨,整洁并且有固定的个人风格就好,给用户提供有交付感的作品。
  • 谨慎引用来源不明的图片和字体,重视版权问题。
  • 爆款可遇不可求,不要有执念。
  • 但优质内容的创作,是可以有方法的。
  • 勇敢试错,尝试多样化的内容。
  • 内容的敏感度来自日复一日的积累。搭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和资料库,坚持对热点内容的监控。
  • 金句很重要,人们没有耐心进行长阅读,我们必须有足够突出的闪光点。
  • 至少取10个标题,票选完再推送。
  • 永远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 能讲好一个故事,永远是最佳生产力。相信故事的价值。
  • 做内容没有捷径。要耐得住寂寞,要习惯在没有激励,甚至被误解的情况下,依然前行。
  • 输出观点一定会遇到杠精,记得保持冷静和理智,不要爆粗,说话留一分余地。
  • 任何沟通都要留下文字记录或录音档案。
  • 电话采访准备好录音笔,不要企图在采访的同时用笔记住内容,这会影响我们的采访专注度。
  • 保持谦逊和礼貌的态度,不要太珍惜脸皮或者面子。
  • 准备一个“采访提纲库”,将日常见到的有价值的问题记录进去,以免临时采访时无话可问。
  • 涉及合作的稿件,等合作方确认预览后再发布,哪怕只改了一个字或一张图。
  • 真诚是通往一切的道路,认知和价值观决定我们能走多远。
  • 现在依然是内容创业的好时代
  • 学会追热点,热点自带流量,但追热点要注意角度和姿势。
  • 网感很重要,要关注全网热梗,微博热搜、知乎、虎扑、小红书都是宝贵的网感练习场。
  • 学会看数据,用数据运营内容,数据比一切揣测都真实。
  • 写作和任何行业一样,只有进入前5%才会有出名的机会。
  • 做公众号最看重两种思维,一个是用户思维,一个是产品思维。我们喜欢的和能传播的是两个概念,能传播的和能加关注是两个概念,能加关注和能留下来又是两个概念。
  • 做内容需要学一点心理学,要适应人性、顺应人性,这些往往都反映在心理学上。
  • 自嗨是做新媒体内容的大忌。冷场的主要表现就是:阅读量低,没人评论,没人转发,取关。
  • 复盘是经验的再造。通过数据分析定期复盘很重要,数据洞察是新媒体运营的基本功,一切都隐藏在数字之中。
  • 人口红利已过,现在的我们要学会从别人的粉丝里抢粉丝,也要学会提升自己粉丝的粘度。不懂精细化运营和转化的生意都会死。
  • 推文发出的那一刻,我们作为编辑的工作只完成了50%,不要发了推文就下班,内容推完是运营的开始。
  • 回复后台消息和评论,如果可以,每条都回
  • 广告是一门古老的生意,但广告变现永远都是替他人做嫁衣,消耗的是自己的势能,做广告,要谨慎选择。
  • 不要鄙视、嫌弃、害怕广告,我们是有资格变现的,内容变现并不可耻
  • 主动点,对一切事。
  • 努力攒钱,应对经济变动。
  • 不管我们喜欢不喜欢,一场史无前例的行业大洗牌已经来了,但微信公众平台在今后很长时间,都还会是最好的内容创作&商业变现平台。
  • 别妄自菲薄,但也别狂妄自大;别狂妄自大,但也别妄自菲薄。
  • 在新媒体行业,我们永远都有危机感。
  • 写公众号的人,不配有爱情,但你可以养猫。



原文链接:
编辑:杨琦钜

553#
发表于 2018-11-6 10:19:4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香港報紙报道重庆公共汽车坠江的標題:
重慶巴士墮江真相:大媽動手,司機還手,全車袖手,龍王順手…当今的中国人真有几手。

552#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6 13:59:1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别再乱用!40例媒体常见易错标点全解析!


导语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有人曾形象地将其比作书面的眉眼”“笔端的舌头标点之于言文有同等的重要,甚至有时还在其上,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标点的乱用,有时比没有标点还要坏事。时下,媒体差错中常见标点符号的误用,看似无所谓,实则关系着语言文字表达的严肃性、准确性和形象性。
    规范使用标点是为文者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功。因此,我们梳理、总结了媒体和公文中常见的标点符号使用差错,写成了《别再乱用!40例媒体常见易错标点全解析!》一文,与读者分享。由于水平有限,有些解析可能会存在争议,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1.领属关系不用顿号

✘从最开始的东南沿海城市,到现在内陆地区的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服务范围已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363座城市近12万所学校的4000多万名学生。

✔从最开始的东南沿海城市,到现在内陆地区的新疆乌鲁木齐、青海西宁,服务范围已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363座城市近12万所学校的4000多万名学生。

●存在领属关系时,词语之间不用顿号。31个省区市363座城市”“近12万所学校”“4000多万名学生存在领属关系,因此例句中第二个顿号应当去掉。此类错用常发生在与数字有关的句子中。类似的错例还有:

✘第十八届亚洲运动会于2日晚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落幕。来自亚洲45个国家和地区的1.13万名运动员参加了本届亚运会40个大项465个小项的角逐。

✔第十八届亚洲运动会于2日晚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落幕。来自亚洲45个国家和地区的1.13万名运动员,参加了本届亚运会40个大项465个小项的角逐。


●注意:上例句子有点长,可在运动员后加一个逗号。


2.句内括号没有紧接在被注释词语后

✘我读了《念青唐古拉山脉纪行》一文(以下简称《念》),收获很大。

●例子出自《标点符号用法》。然而,这个例句出现了错误,与《标点符号用法》中括号用法补充规则发生冲突,自相矛盾。

括号用法补充规则:句内括号用于注释句子里的某些词语,即本身就是句子的一部分,应紧跟在被注释的词语之后。

因此,括注应紧跟作品名《念青唐古拉山脉纪行》之后。

✔我读了《念青唐古拉山脉纪行》(以下简称《念》)一文,收获很大。


3.标引号的并列成分间可加顿号吗?

✔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

●例子出自党的十九大报告。在《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中、在庄重的讲话稿中,标引号的并列成分之间经常使用顿号。

有人说,按照规定应该不加顿号。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即使按照《标点符号用法》中“标有引号的并列成分之间、标有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通常不用顿号的规定,也不一定非得去掉顿号。注意其中的通常。当然,在一种出版物中应保持统一,要么都不加,要么都加。

需要注意:


并列成分中,有的并列项用引号,有的没引号,那么整个并列关系当加顿号。经典的例子就是十九大报告里的一句话:

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必须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

并列成分中如果有“和”“”“”“以及等连词,那么整个并列关系也应加顿号。例如:

我们一定要回答好是什么”“为什么”“干什么”“怎么干等问题。

上面的句子不加顿号没问题,但是下面的句子出现了“和,就应该在并列关系中加顿号。

我们一定要回答好是什么为什么干什么怎么干等问题。


4.中间有分号,前面可用逗号统领吗?

●《标点符号用法》:用分号隔开的几个并列分句不能由逗号统领或总结。
在这句话后,列出了一误一正两个例子。

✘动物吃植物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把整个植物吃掉,如原生动物;有的是把植物的大部分吃掉,如鼠类;有的是吃掉植物的要害部位,如鸟类吃掉植物的嫩芽。

✔ 动物吃植物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把整个植物吃掉,如原生动物;有的是把植物的大部分吃掉,如鼠类;有的是吃掉植物的要害部位,如鸟类吃掉植物的嫩芽。

改成冒号很好理解,但是按照“用分号隔开的几个并列分句不能由逗号统领或总结的解释去看《标点符号用法》里的另一个例子,就让人有些纠结了。例子如下:

■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

难道是互相矛盾?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其实,类似上例以逗号统领的例子在实际语用中很多,已是约定俗成的用法,具有坚实的语言实践基础。


我们不妨看看党的十九大报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报告中的这个例子,第二和第三个分句独立来看不是完整的句子,其实是与第一个分句共用了引领整段全句的语言单位。也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可以分配到第二和第三个分句前而不会影响句意。我们认为,这是一种局部省略后的总括现象,这是逗号的一种常见的、未被总结的特殊用法。逗号类似A×(X+Y+Z)=AX+AY+AZ中的乘号。


因此,上面带■的例子中第一个逗号的运用没有问题。

当然,如果非要把逗号改成冒号,就应适当添加提示下文的语句,比如,可以改为:

■语言文字的学习,我们可从不同角度来看待: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


那么,为什么本部分带✘的例子中的第一个逗号要改成冒号呢?

带✘的例子每个分句表意相对完整,动物吃植物的方式多种多样本身就是总结性语句,分配到第二个和第三个分句前反而会影响句子的顺畅。因此,必须要把逗号改成冒号,起到提示下文的作用。分号类似A=X+Y+Z中的等号。


我们认为,逗号可以起到总括作用。

我们认为,《标点符号用法》中“用分号隔开的几个并列分句不能由逗号统领或总结的表述失之偏颇。

当然,还可能有一种情况,也可以用逗号,也可以用冒号。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下一部分中“比如后是加逗号合适还是冒号合适。

●这一部分为笔者总结,大家有不同意见可以一起探讨。

5.“等等”前误用逗号

……贸易战不可避免地对中国经济各个方面带来一定的影响。比如,会影响我对外出口,干扰我国经济增长;冲击部分外向型企业,导致成本增加、订单减少、工人失业等问题;会干扰和破坏我对外技术合作等等。

●“等等前的逗号应改为分号。句子用顿号时,等等(等)不需要间隔;句子用逗号停顿时,句末的等等前加逗号;句子用分号停顿时,句末的等等前加分号。


小张咬文嚼字认为“比如后的逗号应改为冒号。这个问题,欢迎大家探讨。

✔……贸易战不可避免地对中国经济各个方面带来一定的影响。比如会影响我对外出口,干扰我国经济增长;会冲击部分外向型企业,导致成本增加、订单减少、工人失业等问题;会干扰和破坏我对外技术合作等等。



6.“等等”前少了停顿

✘……两国合作的广度和深度都有较大拓展,达成了许多重大项目,如上海和广州的地铁都采用了德国设备和技术,德国宝马公司落户沈阳等等

●“等等前应加逗号。上例已有过解释。

✔……两国合作的广度和深度都有较大拓展,达成了许多重大项目。比如,上海和广州的地铁都采用了德国设备和技术,德国宝马公司落户沈阳,等等。

●总体来说,分句中使用逗号,则等等前使用逗号。但有时也应根据句子的意思来看,比如下面的例子,等等前不加逗号也能讲得通。

■比如推荐文学作品会介绍作者怎么描写人物,推荐史学著作会介绍修史背景、考据发现、编撰体例等等。


●小张咬文嚼字认为比如后应加上逗号。上例最好改为:

✔比如,推荐文学作品会介绍作者怎么描写人物,推荐史学著作会介绍修史背景、考据发现、编撰体例,等等。

具体解读请往下看。



7.“例如(比如)”前后如何加标点

●“例如(比如)前是短语或短句时,一般用逗号,不用句号;例如(比如)后是短语或短句时,可不需要停顿,一般不加标点符号。

✔名词前有数量词时,后面不加“们”,例如不说“三个孩子们”。

✔气象是指大气的状态和现象,例如刮风、闪电、打雷、结霜、下雪等。


●“例如(比如)后几个分句用逗号割开时,例如(比如)前一般用句号,例如(比如)后一般用逗号。

✔……两国合作的广度和深度都有较大拓展,达成了许多重大项目。比如,上海和广州的地铁都采用了德国设备和技术,德国宝马公司落户沈阳,等等。

●“例如(比如)后几个分句用分号时,例如(比如)前一般用句号,例如(比如)后一般用冒号。

✔……贸易战不可避免地对中国经济各个方面带来一定的影响。比如:会影响我对外出口,干扰我国经济增长;会冲击部分外向型企业,导致成本增加、订单减少、工人失业等问题;会干扰和破坏我对外技术合作;等等。

●这一部分为笔者总结,大家有不同意见可以一起探讨。



8.“等”“等等”不能与省略号同时出现

✘小李今年去了成都、广州、济南、武汉……等等11个城市。
✘小李今年去了成都、广州、济南、武汉……等11个城市。

●“等”“等等与省略号同时出现,重复。错句可改为:

✔小李今年去了成都、广州、济南、武汉等11个城市。



9.该用“等”时误用“等等”

✘小李今年去了成都、广州、济南、武汉等等11个城市。

●“等等应该为。列举的各项与省略部分共同作为某词的修饰或限制成分时,用不用等等

✔小李今年去了成都、广州、济南、武汉等11个城市。



10.冒号涵盖范围过宽

✘艾滋病有三个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日常接触是不会传播艾滋病的。

●这个例子出自《标点符号用法》。日常前的逗号应改为句号。

✔艾滋病有三个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日常接触是不会传播艾滋病的。



11.提示字“即”前误用冒号

✘艾滋病有三个传播途径:即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日常接触是不会传播艾滋病的。
●冒号和都有提示下文的作用,但前不能用冒号。冒号可以用在后提示下文。错句可改为:

✔艾滋病有三个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日常接触是不会传播艾滋病的。

✔艾滋病有三个传播途径,即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日常接触是不会传播艾滋病的。

✔艾滋病有三个传播途径,即: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日常接触是不会传播艾滋病的。



12.“是”后可以加冒号吗?

●“是一样,都有提示下文的作用,前不能用冒号。冒号可以用在后,以提示下文。党的十九大报告就有这样的用法。

✔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13.“特别是”等递进关系的词前误用顿号

✘中方愿同荷方深化各领域合作,加强投融资、普惠金融合作,为两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开展合作创造有利条件。

●“特别是前不用顿号,因为两者的关系是递进关系,而不是并列关系。错句中可以将顿号去掉,也可以将顿号改成逗号。

✔中方愿同荷方深化各领域合作,加强投融资、普惠金融合作,为两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开展合作创造有利条件。

✔中方愿同荷方深化各领域合作,加强投融资、普惠金融合作,为两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开展合作创造有利条件。



14.“以及”前误用顿号

✘凡法律关系明确、事实清楚、矛盾争议不大的简单案件、以及涉保险类案件等,先行分流至多元纠纷调解组织。

●当并列的词语之间既有顿号又有以及”“甚至”“尤其”“”“”“等连词连接时,连词前不使用顿号。根据句子的意思,或删掉顿号或将顿号改作逗号。

✔凡法律关系明确、事实清楚、矛盾争议不大的简单案件,以及涉保险类案件等,先行分流至多元纠纷调解组织。

✔凡法律关系明确、事实清楚、矛盾争议不大的简单案件以及涉保险类案件等,先行分流至多元纠纷调解组织。



15.“及”前误用顿号或逗号导致停顿

✘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各地纷纷从村民身边事入手,清运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污水、及废弃物……提升乡村生活品质。

✔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各地纷纷从村民身边事入手,清运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污水,及废弃物……提升乡村生活品质。

●《标点符号用法》:用顿号表示较长、较多或较复杂的并列成分之间的停顿时,最后一个成分前可用以及(及)进行连接,以及(及)之前应用逗号。


但在《标点符号用法解读》一书中专门强调,“及之前不可以使用逗号。

也就是说“及为连词出现时,前面不加逗号,也不加顿号。

✔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各地纷纷从村民身边事入手,清运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污水及废弃物……提升乡村生活品质。



16.单书名号用错

✘《鲁迅先生<《呐喊》自序>试析》经常被拿来当作如何使用三层书名号的例子。

●这是一个使用三层书名号的例子。最外一层和最里一层用双书名号,中间一层用单书名号。值得注意的是,单书名号的形式是〈 〉,而不是小于号和大于号< >的组合。

✔《鲁迅先生〈《呐喊》自序〉试析》经常被拿来当作如何使用三层书名号的例子。



17.“即”“就是”误与破折号连用

✘他整整花了二十七年,终于编写了一部著名的药物书——即《本草纲目》。

●此句中破折号的作用是注释内容,两者都有解释前文的作用。因此,在破折号之后加上”“就是等词是不对的。

✔他整整花了二十七年,终于编写了一部著名的药物书——《本草纲目》。



18.《现汉》“夜郎自大”注释里的问号对吗?

■【夜郎自大】yèláng-zìdà  汉代西南邻国中,夜郎国(在今贵州西部)最大。夜郎国的国君问汉朝使臣道:“你们汉朝大呢还是我们夜郎国大呢?” (见于《史记·西南夷列传》)后来用“夜郎自大”比喻妄自尊大。  

●不少人认为,第一个问号应改为逗号。小张咬文嚼字认为问号没有问题,改成逗号也没有问题,另外也可以去掉第一个问号。

《标点符号用法》:选择问句中,通常只在最后一个选项的末尾用问号,各个选项之间一般用逗号隔开。当选项较短且选项之间几乎没有停顿时,选项之间可不用逗号。当选项较多或较长,或有意突出每个选项的独立性时,也可每个选项之后都用问号。



19.含月、日的事件怎么加引号

●带月、日的事件、节日或其他带有特定意义的词组,为避免理解的不便,应当标明引号。在书写带月、日的事件、节日或其他特定意义的短语(含简称)时,通常只标引其中的月和日。

✔“九一八”事变揭开了日本对中国,进而对亚洲及太平洋地区进行全面武装侵略的序幕。

●简称情况下,即只保留日月而省去事件名称时,为避免歧义,也应使用引号进行标引。

✔这一天,全国有一百多座城市拉响防空警报,共同纪念“九一八”。

●需要突出和强调该事件或节日本身时,也可连同事件或节日一起标引。当用阿拉伯数字来表示日期时,仍然要使用引号标明。

✔日本侵略者每发动一次侵略战争行动,都对外美化宣称“事变”,诸如“一·二八事变”“华北事变”“七七事变”等,甚至把历时14年的侵华战争至今仍叫作“支那事变”。



20.用阿拉伯数字表示事件时误用标点

✘5.12汶川特大地震过去10年了,曾经满目疮痍的震区,如今已经郁郁葱葱。

●当用阿拉伯数字表示以月、日为标志的事件或节日时,无论月份是几月,均应在月日之间使用间隔号(半角字符),而不是小数点,且数字外要加引号。

✔“5·12”汶川特大地震过去10年了,曾经满目疮痍的震区,如今已经郁郁葱葱。



21.用汉字数字表示事件时多加了间隔号

✘“ 九·一八”事变揭开了日本对中国、进而对亚洲及太平洋地区进行全面武装侵略的序幕。

●《标点符号用法》:以月、日为标志的事件或节日,用汉字数字表示时,只在一、十一和十二月后用间隔号。另外需要注意,进而前的顿号应改为逗号。

✔“九一八”事变揭开了日本对中国,进而对亚洲及太平洋地区进行全面武装侵略的序幕。



22.分项列举包含句号时,分项误用分号

✘本市先后建立起三大农业生产体系:一是建立甘蔗生产服务体系。成立糖业服务公司,主要给农民提供机耕等服务;二是建立蚕桑生产服务体系。……;三是建立热作服务体系。……。


●分项列举的各项有一项或多项已包含句号时,各项的末尾不能再用分号。例句中的分号应改为句号。当然,也可以保留分号,将句号(除最后一个)改为逗号。

✔本市先后建立起三大农业生产体系:一是建立甘蔗生产服务体系。成立糖业服务公司,主要给农民提供机耕等服务。二是建立蚕桑生产服务体系。……。三是建立热作服务体系。……。

✔本市先后建立起三大农业生产体系:一是建立甘蔗生产服务体系,成立糖业服务公司,主要给农民提供机耕等服务;二是建立蚕桑生产服务体系,……;三是建立热作服务体系,……。



23.有些词语不用顿号

✘根据土地管理有关法律、法规,经甲、乙双方充分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有些词语之间不加顿号。类似的有京津冀、港澳台、大中专院校、指战员、枪支弹药等。

✔根据土地管理有关法律、法规,经甲乙双方充分协商,达成如下协议。



24.专指词语应加引号

✘在十三五规划中,中国将“健康中国2030”上升为国家战略。

文革结束后,出版业迎来春天,中外名著的书讯纷至沓来,却供不应求。

✘《半条棉被》讲述红军在反围剿时给农民徐解秀留下半条被子,展现人民心中的共产党和红军“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


●类似的专指词语还有大跃进、一国两制等都需要加引号。值得注意的是,围剿和反围剿的引号都应加在围剿上。

✔在“十三五”规划中,中国将“健康中国2030”上升为国家战略。

✔“文革”结束后,出版业迎来春天,中外名著的书讯纷至沓来,却供不应求。

✔《半条棉被》讲述红军在反“围剿”时给农民徐解秀留下半条被子,展现人民心中的共产党和红军“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



2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不宜加书名号

✘200名师生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实施一周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

我们可以看出,文章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不加书名号的。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必须加书名号。

✔200名师生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实施一周年。

✔200名师生高唱《义勇军进行曲》,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实施一周年。



26.前后引语,提示语在中间,误用冒号

✘“这苹果不错”,他边嚼边说“走的时候我带几个回去”。

●前后带引号的话语,中间插入提示语,只能用逗号,不用冒号,也不用句号。

✔“这苹果不错,”他边嚼边说,“走的时候我带几个回去。”



27.前后引语,提示语在中间,误用句号

✘“这苹果不错”,他边嚼边说“走的时候我带几个回去”。

●前后带引号的话语,中间插入提示语后不用冒号也不用句号,只能用逗号。

✔“这苹果不错,”他边嚼边说,“走的时候我带几个回去。”


上面的例子也可改为:

★他边嚼边说:“这苹果不错,走的时候我带几个回去。”

★“这苹果不错,走的时候我带几个回去。”他边嚼边说。



28.倒装句中问号误用

✘“到底去不去喝酒啊杜甫兄弟”李白追问道。

●倒装句虽然有成分倒装,但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问号应放整句之后。

✔“到底去不去喝酒啊,杜甫兄弟?”李白追问道。



29.非疑问句误用问号

✘我真想问问小张为何常在非疑问句中误用问号

●非疑问句是指带有疑问词的陈述句。由于陈述句带有疑问词,很像疑问句,具有迷惑性,常让人在加标点时误作疑问句处理。

✔我真想问问小张为何常在非疑问句中误用问号。



30.将隐讳号×错作x、X
✘发现目标,方位XX,高度XX

●×是一种标点符号,叫作隐讳号或避讳号,用来代替不愿或不便写出来的字,写作字母x、X都是不正确的。

✔发现目标,方位××,高度××。



31.武器装备等名称或型号误用一字线

✘运—20大型军用运输机由我国自主研发,具有航程远、载重大、速度快等特点。

●连接号的形式有短横线-、一字线“—”和浪纹线三种。表示武器装备的名称和型号时,用短横线-

✔运-20大型军用运输机由我国自主研发,具有航程远、载重大、速度快等特点。



32.军事演习等代号的误写

和平使命—2018联合反恐军事演习已于2018年8月29日结束。

●军事演习等代号涉及年份、数字、字母等用短横线-连接,不用“—”连接。另外,书写应加引号并注意引号的位置。

✔“和平使命-2018”联合反恐军事演习于2018年8月29日结束。



33.书名号的五个问题

✘连队阅览室里有《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标点符号用法>解读》《人民日报海外版》《空军报》《人民陆军报》《人民海军报》《瞭望》东方周刊等书报。

●这个错例涉及标点符号的五个问题:

※有些报纸名本身不带,加书名号时就不该将放在其中。如,《人民海军》报不写作《人民海军报》,《人民陆军》报不写作《人民陆军报》。

※有些刊物的名称有些长,加书名号时不应加局部,如《瞭望东方周刊》不写作《瞭望》。

※单书名号不是小于号和大于号组合成的。

※书名号之间有其他成分时,应加顿号。

※《人民日报海外版》的写法问题存在争议,虽然《标点符号用法》里举例时写作《人民日报》(海外版),但这份报纸自己的用法是《人民日报海外版》。

这个问题,欢迎大家谈论。

有人说,例句中的“书报二字没有包含刊物,但《现代汉语词典》对书报的解释是图书和报刊。对此,你怎么看?

✔连队阅览室里有《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标点符号用法〉解读》、《人民日报海外版》、《空军报》、《人民陆军》、《人民海军》、《瞭望东方周刊》等书报。



34.公文附件名称后是否使用标点符号

✘附件1:安全隐患报告单
✘附件1:《安全隐患报告单
✘附件1:安全隐患报告单
✘附件1.安全隐患报告单
✘附件1.安全隐患报告单

●在正文下空一行左空二字编排附件二字,后标全角冒号和附件名称。如有多个附件,使用阿拉伯数字标注附件顺序号(附件:1.××××××);附件名称后不加标点符号。附件名称较长需回行时,应当与上一行附件名称的首字对齐。

✔附件:1.安全隐患报告单



35.运载工具加引号的问题

✘有些出版物将“雪龙号”写作“雪龙”号是不规范的。

●是否该把放在引号内,应该根据运载工具及其名称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名称不带的运载工具,在书写时应把字放在引号外。

✔有些出版物将“雪龙”号写作“雪龙号”是不规范的。



36.公文发文年份

✘×××[2018]8号

●标示公文发文字号中的发文年份时,应使用六角括号。

✔×××〔2018〕8号



37.表示概数的两数之间不用顿号
✘我们有七、八个月没有见面了。

●《出版物上数字用法》:两个数字连用表示概数时,两数之间不用顿号隔开。

✔我们有七八个月没有见面了。



38.误把相邻的两数当概数

✘每年七八月份常是临床供血最紧张的时期。

●当相邻两个数字连用不是表示概数,而是一种缩略形式时,应使用顿号。

✔每年七、八月份常是临床供血最紧张的时期。

✔每年7、8月份常是临床供血最紧张的时期。



39.全篇文章中突然冒出半角标点符号

●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切换输入法造成的,二是复制粘贴造成的。建议作者、编辑养成对半角符号进行搜索的习惯。



40.这两个“原则”使用时不加引号

●请记住:四项基本原则和一个中国原则在使用时不加引号。


41.一二三产业还是一、二、三产业?

党的十九大报告: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

国发〔2018〕3号文件:推动质量管理先进标准、方法向一二三产业和社会治理等领域全面延伸。

国办发〔2018〕4号文件:以提质增效为重点,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国发〔2018〕9号文件: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业”,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支持有条件的贫困县创办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扶贫产业园。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二三产业与二、三产业,你认为哪个对?


42.表示时间起止的连接号误用

✘国庆前夕,《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正式对外公布。

✘国庆前夕,《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正式对外公布。

✘国庆前夕,《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正式对外公布。

●注意两点:一是看文件名称的写法,确定括号的位置是在书名号内还是书名号外;二是标示时间的起止一般用一字线,不用短横线。

✔国庆前夕,《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正式对外公布。


编辑 | 刘娟







编辑:王豪

551#
 楼主| 发表于 2018-10-19 19:11:3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关于贸易战《人民日报》的一些标题,按时间先后顺序如下:
《从美国贸易战看其霸权嘴脸》
《美国别玩火,后果很严重》
《1000亿美元吓唬谁呢?中国不是吓大的》
《要打贸易战,中国奉陪到底!》
《中方坚决捍卫自身合法利益》
《希望美方不要一意孤行》
《打,奉陪到底!》
《这场贸易战,中国有底气打赢!》
《如果美方任性妄为,中方必将依然亮剑》
《美止损的唯一出路是悬崖勒马》
《中方必将坚决予以大力度回击》
《就是要打在美方利益的七寸》
《坚决有力,打痛美方》
《中国已不屑于以牙还牙直接报复》


编辑:付莎莎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