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报纸研究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511#
发表于 2019-10-2 20:06:1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休刊近两年后,河南这家报纸又“活”过来了!

文丨陈实 来源丨记者站

(ID:jizhezhan)


   与共和国同龄的《河南青年报》,在经历了多次更名、停复刊风波之后,再次站到了命运的起点。

   昨日,伴随着举国欢庆的节日气氛,更名后的第一期《河南青年时报》被送到了一些机关单位的案头。

   “点亮青春、服务青年”是这份“新”报纸喊出的口号。

   正如《河南青年时报》改刊词中所说,“我们,新时代的河南青年,接过历史传递的火炬,以梦为马,又要出发了!”

   一份“新”报纸

   改刊后第一次正式亮相,第一期《河南青年时报》共发行8个版,结合国庆的时间节点,主打一组名为“7人70年”的国庆策划报道,通过知名学者王立群、五笔字型发明人王永民、奥运冠军孙甜甜等7人的事迹,致敬青春、致敬奋斗。



   据知情人士介绍,改刊后的《河南青年时报》,从一份综合性的日报,变成了周报,每周四出版。

   目前,《河南青年时报》已经上线了名为“东风新闻”的微信公众号、微博号、头条号。

   在办报模式上,这份“新”报纸会走类似于红星新闻、澎湃新闻的模式,既要依托于纸质版的报纸,又要将更多的力量放到新媒体上。

   “不再是一份‘报纸’,而是一份新媒体,一个全媒体平台。”上述知情人士表示,未来,《河南青年时报》的“三微一端一平台”都将陆续上线开通。

   据介绍,目前,《河南青年时报》的团队共有20多人,大多来自于省内各大媒体。报社开设有新闻采访部、全媒体编辑部等常规部门,未来,短视频创作团队、App编辑部、技术团队也将逐步到位。



   《人民日报》老社长、中国记协第九届理事会名誉主席邵华泽为改刊后的《河南青年时报》题写了“河南青年时报”的报名,见报后的“时报”二字在形式上有所变化,由印章形象构成,整体突出红色基调。邵华泽为改刊后的《河南青年时报》题写了“河南青年时报”的报名,见报后的“时报”二字在形式上有所变化,由印章形象构成,整体突出红色基调。

   “发现、思考,引领、服务——这,就是我们的使命。”改刊词中说,改刊后的“新”报纸,将关注河南的发展前行之路,关注青年关切的民生民情,关注中原出彩的青春故事。  

   一段“旧”历史

   《河南青年时报》的前身,是共青团河南省委主管主办的《河南青年报》,它的角色是共青团河南省委的机关报。

   公开资料显示,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其在河南省内第一个出版彩色报纸,第一个提出“分众化”办报理念。

   后因历史遗留以及发展等问题,这份报纸于2016年传出休刊的消息。2017年年底,媒体报道称,河南省委、团中央同意河南青年报“暂时停刊”。

   这份报纸的命运就此停摆,再无更多进展。

   直到2019年4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在其官网上公布了一则行政审批许可通知。这则通知显示,国家新闻出版署同意《河南青年报》更名为《河南青年时报》及变更主办单位。



   这份报纸得以再次进入公众视野。

   今年7月,记者站(ID:jizhezhan)独家报道了中原出版传媒集团《河南青年时报》公开招聘的消息。

   中原出版传媒集团在这则招聘中称,《河南青年时报》由共青团河南省委主管主办,变更为共青团河南省委主管、与中原出版传媒集团共同主办。

   公告还显示,《河南青年时报》的运营主体为河南豫青新闻传媒有限公司,该公司由中原出版传媒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共青团河南省委下属单位共同组建。

   “负责报纸、融媒体的编辑、运营、发行等业务,致力于打造区域最有影响力的面向广大青少年的综合性报纸和提供知识教育服务的全媒体平台。”公告中称。

   此后,改刊的工作快速推进,直到昨日正式亮相。  

   一段新征程

   改刊后的《河南青年时报》,也迎来“新东家”——中原出版传媒集团。



   中原出版传媒集团,成立于2004年3月,系河南省委省政府直属的重要骨干文化企业,其前身为河南出版集团,2007年12月完成“事转企”改制。2011年12月,集团公司控股中原传媒在深交所挂牌上市,2014年9月,实现全产业链整体上市。

   目前,中原传媒旗下有包括河南人民出版社、大象出版社、海燕出版社等在内的10家出版社、20种报刊,130家省市县新华书店和印刷集团、物资集团等。

   其业务范围涵盖印刷、物供企业,涵盖出版、印制、发行、数字融媒、物资供应、教育装备、实体教育、文化创意、文化酒店、文旅地产、电子商务、物流快递、保理金融等业务领域和板块。

   截至2018年年底,该集团资产总额达152.73亿元,汇总营业收入209.51亿元。2019年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其营收达41.53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65亿元,同比增长6.15%。

   作为河南省唯一的上市文化企业集团,在最新发布的2019年“全球出版五十强”榜单中居第27位,在5家上榜的中国出版企业中排名第3,紧跟凤凰出版传媒集团、中南出版传媒集团之后。



   虽然中原传媒主要有出版和传媒两大块核心业务,但“出版强、传媒弱”的格局,也成为其发展的短板。

   此次将《河南青年时报》纳入旗下,中原出版传媒两条腿跑步的意味明显。

   于这份“新”报纸而言,背靠实力强大的中原出版传媒集团,以及拥有独有体制资源的共青团河南省委,新生的《河南青年时报》,将能交出怎么样的成绩单?

   祝福,且拭目以待!



来源:记者站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FxcZ2n33Kz6lawcpi22unw

编辑:宋婷


512#
发表于 2019-12-11 15:57:4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仅留11人办报!新京报为何全员转型到新媒体?

导语

“全报社只有11人专职办报纸。”话音刚落,全场哗然。
这是新京报社长、党委书记宋甘澍在12月7日2019第四届中国产经媒体融合发展高峰论坛上透露的消息。

转型是媒体融合的前提。转什么?怎么转?有哪些困惑?宋甘澍在“怎么推动全员转型”主旨演讲中介绍了新京报的哪些经验?


转型转什么?   “媒体转型,是新时代考验媒体人的一道‘坎’:过之则生,否则亡。
去年10月31日,在新京报客户端上线仪式上,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杜飞进表示,将推进《新京报》、千龙网、《北京晨报》三家媒体深度整合工作。
将近一年过去了,新京报转型之路上转了些什么?
    1.转换传播渠道
“没有几个人看报纸,也没有几个人看电视,但是有人看新闻,新闻依旧是刚需。”新京报社长、党委书记宋甘澍认为,用户都上互联网、移动端,报纸不再具有主流渠道作用。“渠道变了,我们必须得转。
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络新闻用户规模达6.86亿,较2018年底增长1114万,占网民整体的80.3%。
新京报社长、党委书记宋甘澍作主旨演讲
宋甘澍坦言自己除了每天审稿时看稿,报纸印刷出来后基本不看报纸。
为此,新京报在去年10月31日推出了自己的新闻客户端,并对自身结构和工作流程进行了深度调整。撤销新媒体部,整体全员转型到App端,仅有11人专职办报纸。此外,新京报的所有原创内容稿件都会优先发送到App端。
2.转变表达方式
“视频是传统媒体必须要转的一个方向。”宋甘澍表示,目前视频是用户最熟悉、最喜爱的表达方式,因此,传统媒体必须实现图、文、视频,多种方式综合运用。
新京报此前就曾提出视频表达优先,将融合“我们视频”和新京报动新闻在视频领域已有优势,借助新京报App,继续丰富产品形态。
《传媒茶话会》发现,去年年底封面传媒也提出“视频优先”战略,即把视频作为信息表达主要形态,推动封面新闻客户端视频化。
3.转变生产机制

“报纸‘没有’新闻,以报纸为中心的生产机制必然被摒弃,否则,是假转型、假融合。宋甘澍认为,传统媒体转型,策、采、编、发、审全流程都要进行改革。如果这些机制没有发生改变,所谓的转型或融合都是假转型、假融合。

转型怎么转?   1.移动优先,全网络、立体化建传播阵地。
“传统媒体的优势在内容,短板在渠道。”这同样适用新京报。
目前,新京报旗下拥有新京报网、千龙网、新京报App、千龙发行App、微信矩阵、微博矩阵、抖音号、快手号以及一批媒体号(新京报一点号、头条号、企鹅号、百家号等)。每天内容的点击量为4亿-5亿。
2.视频优先,推动生产内容的可视化表达
“我们的视频打败了99.99%的中国广电系统新闻的视频。
新京报正在积极推进视频优先,推动生产内容的可视化表达。旗下“我们视频”和“动新闻”已经是两款非常成熟的视频产品。
宋甘澍直言,新京报的视频不是和纸媒的视频竞争,而是和全国广电系统的视频在竞争,“我们各个方面的专业性在行业的口碑应该是权威的”。

3.全员转型,以报纸为中心向以App为中心转变
对于一份发行量10万份的报纸来说,11个采编人员的配置让在场的很多媒体人都觉得不可思议。
宋甘澍解释说,为了向移动端转型,新京报再造采编流程,全面去中心化;撤销新媒体部,全员转型到以App为中心(7*24全时新闻);同时成立报纸编辑部,仅11个人专职办报纸。
转型有哪些疑惑?
“现在,我们的转型或者融合也只是走了第一步。
作为传统媒体,尤其是一家去年刚实现三家整合的传统媒体来说,要实现全员转型到新媒体,实现视频优先,仍然道阻且长。新京报也面临一些疑惑。
1.媒体转型能否优化媒体生存?
宋甘澍认为,“转,不可能都大见成效;不转,肯定会在‘煎熬’中死亡。
融合,是媒体重生的催化剂。在新媒体时代,不拥抱新媒体,不拥抱新技术,传统媒体不可能转型,也不可能重生。
据宋甘澍介绍,新京报的融合是在“一托二”的格局下进行的,恰恰是在融合的前提下,才实现了优势互补、裁撤冗员、公共职能共享等,确保了整个过程的平稳有序。
在“三合一”的融合中,千龙网解决的是新京报的传播资质问题,而新京报本身的竞争力带动了两家媒体的发展。在架构中,新京报对千龙网人员进行“大手术”,经过改革分流182人,仅留下83人。
2.报社何时不出报纸?
“报纸实际上是报社最大的亏损源之一。
自去年新京报App上线以来,新京报主动减少报纸发行量,使得发行成本减少了4000万元。而这笔钱转到了新媒体和技术研发上。
什么时候报社可以不出报纸了?媒体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一个时间表。
“不出报纸,报社照样生存,新闻照样传播,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宋甘澍说。
3.媒体的边界在哪里?
“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报纸视频化、广电图文化,报纸与广电的影像会进一步模糊。”宋甘澍认为,报纸和电视台整合为一,报纸的视频化、广电的图文化是另外意义上的融合。
而在打破边界上,天津海河传媒集团已经做出了尝试。2018年11月13日,由天津日报社、今晚报社、天津广播电视台整合的天津海河传媒中心正式成立。
4.怎样用新技术赋能媒体?
“不拥抱新的技术,不拥抱新的媒体,传统媒体永远不可能转型,永远找不到新的方向。
在宋甘澍看来,传统媒体是带着“枷锁”在转型,是传统媒体人整体的自我革命,不可能从零开始。因此,用互联网的共享、开放的思维“拥抱新技术,让新技术助力新闻的生产、传播,优化环境、提高效率、减轻负担,而不是被新技术带偏了节奏。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fmJ9_Oz3P1ttVCXZHONjeQ


编辑:董莉

513#
发表于 2019-12-13 21:26:3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现在报社的方向是,不出报纸照样生存

原标题:现在报社的方向是,不出报纸,报社照样生存,新闻照样传播
作者丨谢吕容
来源丨南方传媒书院(ID:shendutuji)
原标题丨新京报社长:新京报是怎么推动全员转型的?
“媒体融合发展是一篇大文章,要因势而谋,应势而懂、顺势而为。”

在12月7日举行的2019第四届中国产经媒体融合发展高峰论坛上,新京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宋甘澍演讲了《新京报是怎么推动全员转型的?》


首先,移动优先,全网络、立体化建传播阵地。其次,全员转型,以报纸为中心向APP为中心转转变再造采编流程,全面去中心化;撤销新媒体部,全员转型到以APP为中心;成立报纸编辑部,目前全报社只有11个人专职办报纸。
融合,是媒体重生的催化剂

新京报的融合是在“一托二”的格局下进行的,正是在“融合”的大旗下,实现了优势互补、裁撤冗员、公共职能共享等,确保了整个过程的平稳有序。

他说,报社什么时候不出报纸?报纸实际是报社最大的亏损源之一,现在报社的方向是,不出报纸,报社照样生存,新闻照样传播。

媒体的边界在哪里?报纸与广电的影像会进一步模糊,报纸视频化,广电图文化,因此实际上是另一个意义上的融合。

今年11月6日,新京报传媒研究公众号发表了《新京报社社长宋甘澍:不忘初心 一路同行》的文章,文章提到,新京报2019年是转型与融合;2020是创新与发展。

2019:转型与融合

1.调机构,坚持融合发展理念,用机构整合促媒体融合

新京报社的媒体融合,是“一托二”模式。目前,已全部整合到位,预计每年可以减少亏损超5000万元。

北京晨报在元旦顺利停刊,94人转岗到新京报社任职。

千龙网8月1日全新上线,新京报控股千龙网65%。千龙网员工按“全卧倒、再起立”模式进行转岗、分流,最终83人转岗、182人就地分流。

充分借助媒体融合大势,向改革要效益。新京报社为北京晨报的转岗同事提供三个月的过渡期,帮助大家更从容地适应新环境的要求。千龙网的改革是以“断臂”求生存,用“融合”促发展,8月1日起,与新京报社实现“四个一体化”:采编一体化、经营一体化、技术保障一体化、行政系统一体化,最大限度压缩成本、挖掘潜能。

2.调渠道,坚持移动优先战略,全网络搭建传播体系

新京报社的渠道建设,是“脱报向网”。既大力强化自主平台建设,也积极借平台上网传播。目前,报社已初步完成从一张报纸到一个全媒体的转变;报社“报、网、端、微、抖音、快手”等全渠道网络覆盖人数超1.1亿人次,报纸内容的每天的全网络平台的阅读量超3亿人次。

撤销新媒体部,成立报纸编辑部(11人)。引导、“强制”全员从以报纸为中心,转向以APP、以全网络、平台渠道为中心。

全力打造网上传播主阵地。“新京报APP”于2018年10月31日正式上线。经过一年多的运维,官方下载量超过4000万人次,位列全国新闻类移动客户端第10名左右。

全领域打造报社传播渠道。在强化“报、网、端、微”格局的同时,积极尝试开设抖音号、快手号。

报社微博传播矩阵超过30个帐号。截止10月31日,报社官方微博粉丝达3780万人,列全国都市报第一名;在全国最有影响力的传统媒体排名中,位列第三位。其他,官方微博超百万的,还有我们视频890万、京蜜680万、千龙网560万、动新闻480万等。

报社微信传播矩阵规模也超过30个公众号,覆盖粉丝人群超1000万人次。其中,超过百万的公众号包括新京报官方微信、政事儿、新京报书评周刊。

新京报社也专门加大在抖音、快手等流量平台上的渠道建设,积极入驻各流量平台的媒体号,如企鹅号、头条号、百家号、一点资讯号等。同时,结合版权合作模式,让报社生产的内容在全网络主要的门户网站、互联网平台实现即时的分发与传播,极大地拓展了报社的传播空间、提升了报社的影响力。

3.调方式,坚持视频优先战略,推动报社内容的可视化表达

新京报社的报道方式,是“顺势而调”。传播渠道变了、用户阅读习惯变了,在传统图、文表达的基础上,创新形式、跨界发展,大力加强了视频表达,长视频、短视频、小视频,都在试。

“我们视频”获得跨越式增长,已成长为业内翘楚。目前,“我们”视频新闻短视频日产量已达100条,新闻直播日均超过1场,产量远远领先于国内其他传统机构媒体;从传播效果来看,新京报以及旗下平台、腾讯、微博、快手等渠道日均播放量达到2亿+,微博MCN矩阵阅读日均1亿。无论从产量、流量还是社会影响力,“我们”视频已经稳稳占据国内传统媒体的头部阵营,也成为新京报转型的标志性产品。

“动新闻”项目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作为全国首家以动漫形式还原新闻现场的短视频产品,目前以每天10条以上的新闻产量、每周1亿左右的全网流量,继续保持着业界领先的影响力。

大力推动视频表达的全部门、全领域覆盖,推动视频报道部门与现有内容团队的深度融合。目前,视频表达的匹配度,已超过报社内容产品的三分之一。

4.调结构,坚持内容为王理念,强化原创特色,提升核心竞争力

新京报APP的内容,是“主打原创”。95%以上,是原创内容,既要坚持“导向为魂”,又要给用户提供一个独特的感受。

2020:创新与发展

5G智能新闻实验室项目。尝试用5G、AI智能和新技术,服务、赋能新闻的生产、加工与传播。

“双视频”发展项目。让“我们”视频聚焦“硬新闻”,“动新闻”聚集泛资讯内容,让视频更易抵达现场或用户,更具温度、厚度。

“百灵鸟”音频项目。优化听新闻场景,让新闻内容播出来、玩起来,让音频新闻成为一种个性生活方式。

政务“新京号”项目。链接天下,让新闻离政府更近,更方便迅捷、全景地观察政情世事。

独立财经平台孵化项目。经济报道部,已经是报社传统部门里人丁最兴旺的。报社的“财经梦”,已经悄然起步。

腔调——方言朗读项目:寻找方言特色城市,探索区域之美、方言之趣、乡愁之“愁”。

美好生活示范联盟项目:以居住品质为核心,探寻社区、居所之美,提升人居品位,发现美好家居,追求美好生活。

京蜜·北京生活美学项目:深耕北京、发现北京、展示流派,新生活、小时尚、重体验的京城生活资讯。

特稿影视版权开发项目:给新京报特别报道、深度报道故事赋能,以发掘“中国好故事”为宗旨,尝试开发“有格调有市场”的现实主义题材影视项目。

青年戏剧人孵化项目:与政府、剧院及制作公司联动,搭建一个青年戏剧人成长平台,以孵化优质原创作品为核心,提供研发、制作、宣传、演出等完整、闭合的产业链服务。

拍者行动计划:搭建图片、视频交易平台,让新京报、千龙图库现有百万级图像“活”起来;构建拍者系统,涵盖专业人才近万名;创办网络拍者学院。

全媒体精英训练营项目:联合国内高校新闻学院、高科技企业,建设新闻教学基地、实习基地、试验基地,在开放环境中,与业界产、学、研巨头共成长。

“舞动京城”项目:服务社区居民,线上线下联动,为发现舞者之欢快、广场舞之乐趣,提供一个展示、比试的路径。

振翅公益计划:聚焦扶贫、教育、养老等领域,发挥主流媒体社会价值,对接需要帮助的人和组织,聚社会之力,解个体之困。

新京·千龙智库联动计划:整合新京智库和千龙智库,构建舆情分析、城市治理、环境保护、金融安全等垂直领域评价体系,形成全天候监控、全链条分析、全媒体制作、全网络传播,制作、发布夜经济指数和营商环境指数等产品。

商务服务UP计划:全方位深度统筹报社的报道、渠道与智库资源,全面变革商务合作与服务思维,全面拓展影响力与流量变现路径,全面挖掘自理经营与代理经营的潜力,为合作伙伴提供全天候、订制化、高品质服务,与合作伙伴同发展、共成长。

新京报:
纸媒改版,数字生存

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纸媒情况陷入僵局,多家报纸陆续停刊。《新京报》是为数不多仍在赚钱的报纸。
今年六月,新京报完成了新一轮报纸改版工作,是报业的重大突破。以此为契机,分析纸媒如何争夺读者,赢得在传统纸媒日渐衰落下的市场化生存
新京报以数字报、两微一端、新闻直播、短视频新闻、3D视频等新媒体形式,成功实现了在媒体融合背景下从传统报纸向全媒体报纸方向的转变
1
了解新京报

于2003年正式创刊的新京报是光明日报和南方日报两大党报报业集团联合主办的大型综合类城市日报。

2003年11月11日,《新京报》创刊。

2009年,率先“触”网, 上线移动端数字报, 再到“双微”用户定位精准, 粉丝量暴涨, 跻身国内机构媒体前列。

2011年9月2日,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光明日报报业集团主管、光明日报报业集团和南方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新京报》从即日起变更为北京市主管主办。

2018年10月31日,新京报App正式上线。这是新京报顺应媒体变革趋势,加快推进媒体转型迈出的重要一步。将推进新京报、千龙网、北京晨报三家媒体深度整合工作。

2019年5月,结合报纸改版,新京报又率先在民生消费和生态环境保护两大领域进行突破,推出两大月度特刊,月初推出生态环保特刊,每月15日左右推出民生消费特刊,每期不少于8个版聚焦一个主题。

2019年6月,新京报完成了新一轮报纸改版工作。此次改版,新京报在内容生产方面更趋向深度化。


2
逐渐萎缩的纸媒行业

行业萎缩持续,转型当务之急(中国纸媒发展状况  以2015年为例)

纸媒产业萎缩 ,广告 、发行受累 。受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发展影响,人群阅读习惯逐渐由线下向线上迁移,纸媒发行量萎缩,发行收入下降。房地产等重要广告投放行业景气度下降、营销意愿降低,加之新媒体崛起导致广告媒介转移,共同造成纸媒广告收入下降。


报纸广告市场自 2012 年进入负增长开始连续萎缩,2015 年广告经营额经历 35.4%的断崖式下跌,2016 年前三季度继续大幅下降 40.0%。


从发行情况看,全国报纸发行种数、总印数及销售量等指标均成下降态势。自 2011 年起,报纸发行种数连续小幅下降。

2015 年共 8 种报纸相继停刊或停止出版纸质版。报纸总印数也自 2014 年起开始下滑,2015 年全国报纸发行总印数达 430.09 亿份,同比下降 7.29%。

而据统计,全国报纸整体平均销量持续多年下滑,环比降幅逐渐扩大,2015 年下半年平均销量已不足 2013 年下半年一半。


3

纸媒改版,数字生存

6月份,新京报完成了新一轮报纸改版工作。此次改版,新京报在内容生产方面更趋向深度化,主要有三大看点:

▶坚持抓大放小、去碎片化,日常新闻深度化表达;
▶加强自主专题策划,为读者提供深度延展阅读;
▶增设“深读”版块,将现有报纸端的深度类报道栏目整合归入,主打深度阅读。

新京报总编辑李海用五个关键词高度总结此次改版特点,五个关键词之间,彼此关联,环环相扣,互为表里。

▶内容更趋深度化
▶策划更趋大专题化
▶栏目更趋强IP化
▶报纸为APP导流视频化
▶呈现更趋杂志化


(1)大专题化操作是新京报拓展影响力的重要手段。这次改版,新京报更加强化策划力,以大专题化的操作进行渗透采访,并率先在民生消费和生态环境保护两大领域进行突破,全新策划推出两大月度特刊,月初推出生态环保特刊,每月15日左右推出民生消费特刊,每期不少于8个版聚焦一个主题。

不同于以往单篇深度报道“打一枪换一地”、“各自为战”的局限,新推出的特刊更是一个大专题化、深度化、IP化产品。

(2)特刊以重磅深度调查报道为主,同时整合评论、政府部门举措、大数据、专家学者建议、网络声音等内容,进行体制机制的探讨和内容的极大延展,强化传播力、引导力,推动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为“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尽一份力,扩大新京报在业界的强大影响力。

(3)呈现方式杂志化将是新京报版面设计的常态化表达。报纸版面艺术是办报理念付诸实践的手段和方法,提升报纸品牌的路径之一便是报纸版面风格和呈现方式的个性化。

新京报自创刊以来形成的简洁现代、疏朗大气的版式风格,深度化、专题化的操作和封面化的呈现方式,受到了多方好评,学界也常以新京报的版式设计为案例进行学术探讨。已经形成个性化的风格必须继续保持,但呈现形式的进一步优化和提升一刻也未停步。

比如头版的呈现方式,每逢重大新闻事件都采取专题化、封面化设计,并使之成为一种常态化表达。不仅如此,一些专刊、特刊、大专题也坚决去碎片化,进行深度化、杂志化呈现,强化设计感,增强视觉冲击力。

(4)报纸为APP导流的视频化是新京报融合传播的创新之举。报纸端发力与发展新媒体并不相悖,而是相辅相成、彼此支撑。为了提升报纸深度化、大专题化操作,新京报专门抽调富有办报经验的精兵强将组建报纸编辑部,为新京报APP端提供有深度、有力度、有锐度的内容产品。

(5)成立报纸编辑部:以前全员做报纸,如今全员做APP。为了做好报纸,新京报专门成立了一个新部门——报纸编辑部,抽调出优秀编辑,一心一意做好这款产品,新的媒介环境下如何办一张好看耐读的报纸,如何保持报纸的品牌形象和持续影响力,就是这个部门的KPI指标。

新京报此次改版,固化了要闻、封面报道、北京新闻、深读、中国新闻、国际新闻等六大板块,逝者、目击、新知、新图纸等特色栏目仍予保留,并在选题内容上持续发力。


4

融合之路

媒体的明天,往往取决于改与不改、变与不变、融与不融。新京报坚持内容向移动端看齐, 向, 向移动端用户画像看齐,向用户信息需求看齐,喊出了“移动优先”和“视”的口号。

全新的频道主体制则打破了原有部门建制, 重组后的总编辑协调中心第一时间介入重大热点新, 编委会调度全局, 结合全新的策采编发审核体系, 将原有的“独狼”模式升级为“群”战术, 实现前方作战, 后方宏观协调统筹, 交互顺畅。这并不是一种全新的模式, 而是一“融”。

(一)为什么是新京报

近年来,在报业生存空间局促的情况下,我国几大报业都在积极寻求媒体融合和谋求发展。新京报作为媒体融合较为成功的传统媒体,一直是被行业内关注的重点。

新京报以数字报、两微一端、新闻直播、短视频新闻、3D视频等新媒体形式,成功实现了在媒体融合背景下从传统报纸向全媒体报纸方向的转变。

(二)融媒体之路

在媒体融合进程中,《新京报》通过变革,使得自己不再只是一张报纸。

2014年,《新京报》一改往常“微调”的风格,进行了一次大刀阔斧的改革,立志推动媒体融合。在这次大改革中,《新京报》提出要“消灭”消息,全部报道为特色栏目,全方位促进媒体融合。

2018年10月31日,新京报App正式上线。这是新京报顺应媒体融合趋势,加快推进媒体转型迈出的重要一步。目前报纸的代表性栏目主要有“快讯”“直播”“动新闻”“我们视频”等。

新京报APP

新京报,作为一张报纸,一出生,就风华正茂;作为一个App,一上线,就不同凡想。努力尝试着成为传统媒体转型、融合的成功样本。

全新进行顶层设计:融为一体、合而为一。

一是再造传播平台:颠覆新闻内容对报纸的依赖,打造“新京报”App,从以报纸为中心转移到以App为中心,高质高效追赶、适应现代传播格局的要求。

二是再造组织架构。撤销报社全媒体中心,让全报社具备移动互联特质,成为融媒体。建立统一的策采编发审核体系,构建统分结合的大中心制,夯实分管编委的主管责任,让整体运转适应App节奏。


三是再造采编流程。报社将全面强化党委的领导责任,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编委分工负责制。7×18——7×24;小夜班——大夜班;一次统编——四次统编,甚至是随时调整。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多渠道分发。修订报社内、外绩效、专业评价体系。

四是全部门进行自我改造、自我设计。每一个部门都按报社统一部署的“同题问答”(总共有7问、7答),重新定位、定岗、定人、定节奏。


五是全员进行专业培训。请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门户网站的高级主管;报社内部骨干专门授课。包含习总书记关于新闻宣传的重要论述;国内外新闻传播大势;国内外媒体转型实例,纽约时报、澎湃新闻、封面新闻、一点资讯案例;App的传播规律及内容表达方式等实操技术。全部门、全员、全时段进行演练。

升级再造专人做好专业事:新京报App的内容是由新京报专业媒体人打造;技术方面, 委托今日头条主持开发, 从前端到后台, 均采取了业界主流的技术架构和顶尖的技术标准。


动新闻

《新京报》是国内第一家让新闻“动”起来的报纸是第一家纸媒勇于尝试视频新闻

2015年9月,《新京报》成立动新闻栏目。动新闻栏目是《新京报》与小米、360、三胞集团合作推出的融媒体产品,目前己成立动闻天下公司。《新京报》动新闻融合《新京报》传统媒体采编资源,将第一手的新闻,进一步深加工成新闻动画。让新闻动起来,有了全新的呈现方式。

动新闻主打3D动画以及二维动画,3D动画运用在新闻报道中,往往能还原读者到不了的新闻现场,也能展现微观的,普通人无法看到的世界,将新闻报道从平面拓展到三维空间。

▶增强了新闻的趣味性

“动新闻”采用简单的动态图片或三维卡通动画呈现形式,形态逼真的新闻人物、引人入胜的新闻场景,不仅使新闻通俗易懂,更使其趣味横生。另外,其交互式的传播模式,使得受众能够亲身参与到新闻当中,这也从另一个层面吸引了受众的驻足。

▶增强视觉冲击

在“动新闻”当中,图片取代文字成了一条新闻的主要呈现形式,而文字的功能则开始弱化,它承担的只是一个注解图片的功能。

因此,读者首先感受到的不再是抽象的文字而是形象直观的画面,这样的新闻无疑更具表现力和吸引力。比如130秒还原沉船关键过程的动新闻,就让读者更加直观的了解了长江客轮翻沉的发生过程。

▶增强互动性

“动新闻”改变了新闻的叙事者。一般来说,新闻的叙事者主要包括记者、采访对象及编辑,受众是不包括在内的,但“动新闻”颠覆了这种传统的叙事模式。

它让受众也作为叙述者加入到新闻的制作当中,受众可以身临其境地去参与和体验新闻。如在“带你见证故宫排水有多牛”这则动态专题当中,受众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亲自体验故宫探秘之路。

如此,新闻与受众之间产生了互动,受众的能动性被调动起来,他们的阅读兴趣也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

《我们视频》

《新京报》凭借敏锐的市场触觉,在2016年初,大刀阔斧开始进入视频新闻领域。在《新京报》进行新闻直播的初期,最成功的直播案例当属2016年3月的全国两会直播,此次直播直接引发了流量高潮,多家媒体纷纷转载《新京报》的独家视频。


在动辄“10万+”即爆款的移动互联网时代, 《我们视频》创造了纸媒转型时代一个“亿+”级现象。而《我们视频》对外宣称的理念则是用直播和短视频覆盖一切新闻热点和重要新闻现场。

(1)年产5000条短视频播放30亿

过去一年, 《我们视频》生产了5000+条短视频, 在腾讯单一平台的累计播放量达30亿+。目前, 每周生产原创短视频200条, 播放量1.5亿;日均30条, 日均播放量达2000万。

(2)年推出600场直播流量过亿

据新京报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在过去的这一年,《我们视频》做了超过600场新闻直播, 累计观看流量过亿, 目前平均每天直播2~3场。

《我们视频》给予纸媒转型的启示

(1)生产中心向移动端迁移

纸媒在广告持续下跌的现状之下, 版面不断缩减, 这意味着可以见报的稿件大幅减少。而另一方面, 全手机阅读已是大势所趋。

过去, 纸媒的新闻生产都是以报纸为中心的, 而现在新闻生产则须以移动端为中心.集中优势火力在视频领域的新京报, 有一句口号是“为移动端生产”。

在布局直播和短视频的领域, 新京报同样选择携手腾讯视频, 用心做好适合移动端的内容。

(2)纸媒亟待构建“新三驾马车”

过去传统纸媒的“三驾马车”是指采编、经营和发行。而当下, 对于转型中的纸媒迫切需要构建“新三驾马车”, 即全媒体采编、全媒体经营、专业的移动端分发队伍。

与千龙网整合,全面开花

8月1日,千龙网发布文章称,新京报与千龙网的整合已顺利完成。本次整合实现了:

▶采编内容一体化
▶经营工作一体化
▶行政管理一体化

在整合千龙网、北京晨报后, 坐拥八张牌照资质, 在国内资质最全的媒体之一新京报将实现“报、网、端、微”的传播矩阵进一步优化和强化,“我们视频”、动新闻粉丝量分别为700万、300万, 三家微信公众号将超过50个, 粉丝量超800万, 新京报书评周刊、剥洋葱people、重案组37号等公号大家耳熟能详, 部分公众号打开率超20%,日均10万+, 全面开花。

在优质内容和移动互联传播的主阵地上双拳出击, 重塑新时期的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

音频——“反向流行聊天室”

最近几周,新京报书评周刊公众号的一档聊天节目——“反向流行聊天办公室”音频产品每周五上午10点左右与粉丝如约相见,另一档音频荐书栏目“一听就是文化人儿·都市生活の生活意见”每周一至周四也与粉丝不见不散。

“反向流行聊天办公室”节目搭乘正当红的播客快车,邀请文化界人士深聊某个文化现象;“一听就是文化人儿·都市生活の生活意见”则是由新京报“书情”版面转变而来,为书籍爱好者推荐好书、传递知识。

音频产品“一听就是文化人儿·都市生活の生活意见”,它主要针对在校学生、上班族和书籍爱好者。这群人对书籍或知识有比较稳定的需求,有自我教育的意愿。节目创意是从《新京报·书评周刊》“书情”版面转换而成,每周的“书情”版是编辑部选择近期好书推荐给读者,这也是“书评周刊”的基本工作。

综上所述,新京报的成功之处在于
制度保障和激励机制提速融时期的运营推广配合升级再造专人做好专业事内部共享和联动为“融”筑基采编流程再造看齐移动端
开启的“时间”闸门。变形态、变模式、变载体, 从“努力办中国最好的报纸”到“创建中国最好的内容原创平台”转身,新京报成功了。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VT9CIXkcHLBqZp7EFXCa5g



编辑:董莉


514#
发表于 2019-12-26 00:08:3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央行主管的《上海金融报》休刊



上海金融报社12月24日发布休刊启事: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上海金融报》从2020年1月1日起休刊,上海金融新闻网、“上海金融报”微信公众号、“上海金融报”微博等也将同时暂停更新。



公开资料显示,《上海金融报》 创刊于1992年7月,由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主管、《金融时报》主办。刊名由汪道涵题写。



编辑:张凉


515#
发表于 2019-12-30 22:46:5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四川媒体《天府早报》休刊,将与《华西社区报》整合

原文来源:澎湃新闻
原文作者:岳怀让

四川媒体《天府早报》12月30日在头版刊发《休刊启事》: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为顺应媒体融合发展趋势,《天府早报》与《华西社区报》整合,出版新的《华西社区报》。《天府早报》定于2020年1月1日起休刊,天府早报官方微博微信仍将继续更新。

这份以天府早报社名义刊发的休刊启事还表示:衷心感谢广大读者的深情陪伴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未来,我们将在新的更加广阔的舞台与您再续前缘!

对于《天府早报》订阅用户的安排,上述启事表示:
1、已在四川邮局各网点订阅2020年度《天府早报》的订户,请持订阅收据原件及经办人身份证原件,到邮局网点办理退订手续。
2、已在四川欣闻发行公司订阅2020年度《天府早报》的订户,请拨打电话028-86969285、86969286,联系咨询退订事宜。

《天府早报》一名前高层30日上午向澎湃新闻记者透露,《天府早报》休刊并不意外,报纸的读者群体与当地多家纸媒有重叠,资源整合有利于媒体生存。

公开资料显示,《天府早报》是四川日报报业集团主管主办的一张综合性都市日报,一度是西部地区最有影响力的主流媒体之一。在一些《天府早报》的对外宣传中提到,该报“是一份超常扩张、锋芒毕露的都市新锐媒体,一张信息密集、适用可读的全新闻彩色早报,发行区域强势覆盖成都市区,覆盖全川二级城市,日发行量30万份,全部为读者自费购买。年广告收入已逾1.2亿元。属于成都强势媒体之一。”

华西社区报官方介绍,该报是中国西部第一张社区报,由四川日报报业集团主管主办,华西都市报编辑出版,系华西传媒集群重要平台之一。华西社区报为全彩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免费赠阅。以“温度、互动、实用”为办报宗旨,刊发本土、原创社区新闻及服务性内容。期均发行量12万份,全面覆盖成都锦江、青羊、武侯、金牛、成华、高新以及成都周边部分区县和四川部分二级城市。

编辑:吴悠

516#
发表于 2019-12-30 23:40:3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天津广播电视报》元旦起休刊,《吉安晚报》同日起休刊

原文来源:记者站网
编辑:吴悠

517#
发表于 2019-12-31 11:51:5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2020年面临停刊的报纸

原文来源:晋特事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tJwLjdHdSfxT58uOi-fusA



年关将至,纸媒休刊的消息频出。

山东《生活日报》将于2020年起停刊

澎湃新闻从《生活日报》发行部门获悉,大众报业集团旗下《生活日报》将于20191231日出版最后一期报纸后停刊,2020年将不再出版发行。

《城市快报》宣布明年起休刊 此前已确定与《每日新报》合并

1225日出版的《城市快报》在头版刊发《休刊启事》:《城市快报》定于202011日起休刊。

    《上海金融报》发布《休刊启事》

《上海金融报》1224日发布《休刊启事》,宣布从202011日起休刊,网站和双微同时暂停更新。 公开信息显示,《上海金融报》创刊于19927月,由中国人民银行主管,《金融时报》主办,每周二、周五出刊,每期四开16版。

黑龙江《退休生活》杂志2020年停刊

由黑龙江省委老干部局主办的《退休生活》杂志,将于2020年停刊。

               

发行17年后《mina》中文版杂志宣布停刊

来自日本的时尚杂志《mina》国际中文版也宣布12月为最后一期,向读者们道别,并说道:“感谢大家从 2003 至今的 6000 多个日子里的支持”。这本杂志 17 年来陪伴了不少时尚爱好者的青春时光,向众人传递了来自日本的时尚潮流讯息。但面对大环境的冲击与改变,仍是不敌巨浪来袭…...不得不说很是令人感到惋惜了。

云南《七都晚刊》要说再见了

20191226日,《七都晚刊》头版刊发《十九年我们共同的记忆》,提到随着传播途径的变化与阅读方式的逐渐改变,传统媒体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考验,而这场充满剧痛的变革,也恰恰是传统媒体实现涅槃的一次淬炼。作为文山州主流权威媒体,为了更好地服务读者,《七都晚刊》将告别历史舞台。

四川媒体《天府早报》休刊,将与《华西社区报》整合

四川媒体《天府早报》1230日在头版刊发《休刊启事》: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为顺应媒体融合发展趋势,《天府早报》与《华西社区报》整合,出版新的《华西社区报》。《天府早报》定于202011日起休刊,天府早报官方微博微信仍将继续更新。

这份以天府早报社名义刊发的休刊启事还表示:衷心感谢广大读者的深情陪伴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未来,我们将在新的更加广阔的舞台与您再续前缘!

对于《天府早报》订阅用户的安排,上述启事表示:

1、已在四川邮局各网点订阅2020年度《天府早报》的订户,请持订阅收据原件及经办人身份证原件,到邮局网点办理退订手续。

2、已在四川欣闻发行公司订阅2020年度《天府早报》的订户,请拨打电话028-8696928586969286,联系咨询退订事宜。

《天府早报》一名前高层30日上午向澎湃新闻记者透露,《天府早报》休刊并不意外,报纸的读者群体与当地多家纸媒有重叠,资源整合有利于媒体生存。

公开资料显示,《天府早报》是四川日报报业集团主管主办的一张综合性都市日报,一度是西部地区最有影响力的主流媒体之一。在一些《天府早报》的对外宣传中提到,该报“是一份超常扩张、锋芒毕露的都市新锐媒体,一张信息密集、适用可读的全新闻彩色早报,发行区域强势覆盖成都市区,覆盖全川二级城市,日发行量30万份,全部为读者自费购买。年广告收入已逾1.2亿元。属于成都强势媒体之一。”

华西社区报官方介绍,该报是中国西部第一张社区报,由四川日报报业集团主管主办,华西都市报编辑出版,系华西传媒集群重要平台之一。华西社区报为全彩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免费赠阅。以“温度、互动、实用”为办报宗旨,刊发本土、原创社区新闻及服务性内容。期均发行量12万份,全面覆盖成都锦江、青羊、武侯、金牛、成华、高新以及成都周边部分区县和四川部分二级城市。

四川《自贡晚报》休刊启事

经报上级有关部门同意、备案,《自贡晚报》自202011日起休刊。在此,我们真诚感谢广大读者朋友一直以来对《自贡晚报》的关心、支持和厚爱。

因休刊带来的不便,敬请广大读者谅解。

《自贡晚报》编辑部

20191230

黑龙江《北方时报》明年11日停刊

1227日出版的《北方时报》在头版发布《休刊启事》:202011日起,《北方时报》休刊。公开资料显示,《北方时报》是由政协黑龙江省委员会主管主办的省级报纸。

江西纸媒《吉安晚报》明年11日停刊

查询发现,江西媒体《吉安晚报》1230日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刊文《别过,为明天今挥手!202011日,<吉安晚报>停刊!》披露:202011日《吉安晚报》要停刊了。

公开资料显示,199371日,《吉安晚报》创刊,作为原吉安市委机关报,是一份县级机关党报。20005月,国务院批准吉安地区撤地设市,《吉安晚报》由原县级机关报上划到井冈山报社。

200111日,《吉安晚报》全面改版,定位为都市类民生报,办报宗旨“关注百姓冷暖,服务市民生活”,面向全市13个县(市、区)公开发行。

对于停刊原因,上述《吉安晚报》官方微信公众号做了简单介绍:时代不因个体而停滞,历史自有其发展的轨迹。新媒体的风起云涌,传播渠道的日益丰富,人们获取资讯的方式正发生深刻变化。传统纸媒,尤其都市类纸媒,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尽管如此,但我们相信,信息及其传播载体永远不会消失,或是他们只是需要一些改变。时光的深处,将会永远留住铅字的力量。曾经的纸张里,有你们的悲喜,也有我们的影子。记载,永远存在。

编辑:吴悠


518#
发表于 2019-12-31 12:18:3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天津《城市快报》1月1日休刊

原文来源:观察时空
原文链接:https://www.toutiao.com/i6776430910704189963/?tt_from=weixin&utm_campaign=client_share&wxshare_count=1×tamp=1577760924&app=news_article&utm_source=weixin&utm_medium=toutiao_ios&req_id=201912311055240100260770683D01B43F&group_id=6776430910704189963





12月25日,《城市快报》刊发《休刊启事》:《城市快报》定于2020年1月1日起休刊,感谢广大读者长期以来对《城市快报》的支持与厚爱。由此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天津《城市快报》1月1日休刊 据了解,《城市快报》于2004年3月1日创刊。由《天津日报》报业集团主办,《城市快报》是一份以高品质、城市化、全新闻为办报宗旨的报纸,每天8版完整的新闻版面。

官方网站显示:2001年,《成都商报》斥资2000万元(一说3000万元)改造《天津青年报》,用都市报模式将《天津青年报》改造成一份近乎彻彻底底的都市报,“但由于天津市场上已有《今晚报》《每日新报》这两个成熟而又强大的先行者,加之经营不善,最终《成都商报》的影响悄然淡去,黯然离开了天津”。

2002年5月,《天津青年报》划归天津日报报业集团。2004年3月,《天津青年报》正式更名为《城市快报》。

编辑:吴悠




519#
发表于 2020-2-4 19:04:5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董莉

520#
发表于 2020-3-1 21:54:0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新文化报》今日起休刊



根据市场现状,《新文化报》自2020年3月1日起休刊。现对《新文化报》订阅用户作如下安排:


一、通过邮政各网点订阅2020年度《新文化报》的订户,由邮政负责退订。


二、手持吉林华商传媒有限公司报纸征订票据订阅2020年度《新文化报》的订户,因疫情原因,我们将为您线上办理退报,请您拨打本报客服电话0431-96128咨询相关退报事宜。



三、96128客服电话服务时间:8:30—15:30。由此带来的不便,敬请广大读者谅解。



新文化报社

2020年2月29日



原文链接:

https://cmsuiv3.aheading.com/Article/ArticleRead/4275114?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编辑:张凉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