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每日一怼(266)
作者:周俊生
摩擦 mócā
2019年6月1日《新民晚报》第8版刊登报道《两军关系要成为中美关系稳定器》。文中有这样一个句子:“中美军事关系随着两国关系的波折有所下滑,而随着经贸关系这一‘压舱石’出现摩擦,中美军事关系为两国关系保底的作用就更加突出。”句中“摩擦”一词使用有误。
“摩擦”的本义是指物体与物体紧密接触,来回移动,引申后指因彼此利害矛盾而引起的冲突,句中用的是引申义。“摩擦”在使用中一般要求其行为主体自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方面,这样才能产生“摩擦”。句中的“摩擦”,其使用对象是“经贸关系”,这个使用主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方面,因此它和“摩擦”能够搭配。但是,句中把“经贸关系”比喻成“压舱石”,这就使“摩擦”除了和“经贸关系”搭配以外,还要和“压舱石”搭配。但“压舱石”作为一块石头,只是一个整体,并不存在发生冲突的两个方面,因此是不能搭配的。“摩擦”虽然适用于和“经贸关系”的搭配却不能适用于和“压舱石”的搭配,那么它也就不能适用于整个句子。
可以把“摩擦”改为“不稳定”。“不稳定”既能和“经贸关系”搭配,又能和“压舱石”搭配,适用于这个句子。
另外,《现代汉语词典》对“摩擦”的释义,在解释“摩擦”的引申义时写道:“(个人或党派团体间)因彼此利害矛盾而引起的冲突。”编者用括注形式作出了对“摩擦”引申铁使用主体的限制,其实是没有必要的。在最近几十年现代汉语的语用中,“摩擦”引申义用于国与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已经很多,随着这种使用的泛化,它已经出现成为国际关系学专科词的趋向,而用于个人之间的反而越来越少。因此,《现汉》为“摩擦”引申义加上的这个括注不符合语用实际,以删去为宜。
编辑:马晓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