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胡婉婷 于 2019-10-15 01:05 编辑
1.短期“灭鼠”,不能实现长期“创卫”
自9月1日起,为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减少鼠传疾病的发生和蔓延,响应国家卫生城市创建的号召,江西赣州市章贡区、大余县开展“全民灭鼠”活动。凡捕捉到老鼠的居民可到附近村、社区居委会,由工作人员确认后,按照5元/只的标准得到奖励。(9月3日,澎湃新闻) 上述通知全名为《关于开展“全民灭鼠”活动的通知》。其中明确了该活动的目的:通过广泛发动群众,鼓励群众采取多种手段开展捕鼠、灭鼠活动,为全区人民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进一步夯实基础。诚然,这类运动型活动用金钱奖励的方式提高了居民参与创卫的积极性,在短期内营造了爱护环境卫生的良好氛围。 不可否认,卫生城市的创建是长远的大事,短期内的热血活动未必能实现宏远的目标,很有可能只是一时的欢愉和喘息。 更有待商榷的是:老鼠本就生活在脏乱差的环境中,“有奖灭鼠”会不会引导居民只重末梢抓鼠赚钱而不重源头治理?也可能最终本末倒置,环境不但没得到治理,居民的金钱欲望反而增大。那么,市场又会不会利用这个噱头谋取利益,圈养老鼠?大家也许就会开始贩卖老鼠,导致不正常交易的出现。表面上,“全民灭鼠”起了实际性的作用,有效率又有参与性。而实际上,“全民灭鼠”却有隐藏性的弊端,让人不禁琢磨,“全民灭鼠”是否治标不治本,亦或许仅仅是张空头支票。 “全民灭鼠”作为探索性的方法,值得所有参与人鼓励观察和探讨深究。“全民灭鼠”有利但更有弊,城市的进步少不了经历挫折和锻炼。归根结底,政府实施此方法的目的在于卫生城市的创建。而卫生城市的建立,不能仅仅依赖“灭鼠”来达到完成,还有更多的方式值得我们去挖掘。 比如,当下市场上有不少专业的灭鼠公司,购买这类的服务或许可以更有效的治理“鼠害”。在居民楼的卫生方面,政府也可以加大监控和调查力度,对家庭居住环境进行定期检查,以此来督促居民完成清洁工作,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脏乱差”就会逐渐根除,老鼠也会逐渐减少,城市卫生在这一方面也会更干净。
2.大学人脸识别系统,可以但没必要
近日,位于江苏南京的中国药科大学在部分教室“试水”人脸识别系统,学生进教室后自动识别个人信息,系统自动签到签退,全程监控学生上课情况,就连你发呆、打瞌睡和玩手机都能被识别出来。校方称此举是为提高学生到课率,严肃课堂纪律。(9月2日,澎湃新闻)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学校的管理也逐渐运用起了指纹打卡、扫码进课堂等技术手段。和这些方式手段一样,人脸识别系统也意在维护良好的课堂秩序,减少学生逃课、早退、花钱找人代课以及上课不认真听讲等行为,提高学生到课率。 这确实不无道理,但人脸识别系统的工作范围似乎已经从“识别”变成了“监控”。 8月29日,该校日前在校门口、学生宿舍大门口、图书馆、实验楼等场所安装了人脸识别门禁,并在部分试点教室安装了人脸识别系统用于日常考勤和课堂纪律管理,除了能自动识别学生的出勤情况外,还能够实现对学生课堂听讲情况的全程监控。学生是否认真听讲,课堂上是否抬头低头,抬头低头了几次,抬头低头了多长时间,低头是否在玩手机,是否闭眼打瞌睡,都逃不过人脸识别系统的“法眼”。 很显然,学校把“识别”当作“监控”来用,将两者混为一谈。然而,这样的“监控”却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就侵犯学生隐私和是否真的有必要这两方面,有人提出质疑。教室作为公共场所,隐私这方面的问题也不好回答。但是人脸识别系统的安装是否真的有必要,那就值得探讨了。 首先,大学的学习模式不是中小学课堂那样必须专心听讲,不能开小差,而是大学自主学习比较重要。考上这样高校的同学,大部分都有自己的学习节奏和模式,在学习方面也是比较自觉的。因此,不一定学习成绩好的那类同学就一定是盯着老师上课、全程都全神贯注的,可能正是那些埋头苦干、聆听老师的学生呢? 按照人脸识别系统的要求,学生盯着老师上课的才算好学生,显然,这个说法不完全正确。良好课堂氛围的营造,更应该建立在老师和学生的配合上,既要让学生感到上课的乐趣,也要让老师把心思放在如何教育好学生上面,而不是如何完成教学任务。 既然通过老师和同学就可以营造好课堂纪律,那还需要人脸识别系统干嘛?机器和人类始终是不一样的,可以吃软,何必吃硬呢?大学人脸识别系统,可以,但没必要。
3.AI换脸时代,隐私问题亟待解决
自8月30号开始,由陌陌公司打造的AI换脸软件“ZAO”在朋友圈掀起了一卷潮流。用户通过上传不同角度的照片,就可以任意选择影视剧片段来和明星同台“飙戏”。好景不长,换脸技术涉及侵犯著作权、肖像权、隐私权等诸多法律问题,甚至可能造成“生物识别信息”安全问题。上线3日,在争议中被迫下架。(9月10日,新京报) 此次,ZAO的AI技术满足了用户的娱乐心理,好奇心理,有一定的创新性。但是,ZAO的AI换脸技术并非新鲜物,但自换脸技术诞生以来就一直存在隐私和版权隐患。 ZAO的用户协议条款规定:用户同意授予“ZAO”及其关联公司以及“ZAO”用户全球范围内完全免费、不可撤销、永久、可转授权和可再许可的权利,包括但不限于可以对用户内容进行全部或部分的修改与编辑。其中的“可转授权”和“可再许可”的权利就很值得再行讨论,这意味着用户同意将自己的肖像授权给ZAO,如果用户没有仔细阅读协议,那么即便有一天肖像被再次转卖也是没有办法的事。而用户若想要体验换脸技术就必须签订这样的协议,因此,软件创新的理念也就相应的打了折,并不成熟,并没有给用户安全感,而且引起用户的不满。 ZAO运用的AI技术,从一开始就常常被用于电影特效制作,在好莱坞已经存在很多年了。据南周知道报道,在2017年的时候,美国的社交网站Reddit上就曾盛行一款可以实现“视频换脸”的开源应用。后来,此技术又用在了旁门左道上,伪造美国公众人物发言,将明星的脸用在色情网站上,损害明星名誉,因此换脸技术就被各大网站禁用了。 随着深度造假技术越来越成熟,人物换脸越来月逼真,相关的科研人员也开始利用及其对抗机器。据新京报报道,美国普渡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专业的师生花费两年的时间,训练出一种AI机器学习算法。算法可以识别出换脸后的不协调之处。此外,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也研究出一套“精准打击”检测系统,可以轻松区别真人和冒牌货。 关于AI技术的隐私问题,除了技术对抗技术的方法,还需要软件公司和用户本人多多注意。软件公司一定要诚信出品,再三核实用户协议,而用户本人也得在签订协议前再三确认,否则后患就会更多。
4.模仿“自制爆米花”视频致死,应当归咎于谁?
8月22日,2少女模仿“易拉罐自制爆米花”视频进行操作,酒精爆炸一人特重度烧伤,一人轻微受伤,引起舆论关注。得知最新消息,特重度烧伤的少女哲哲已于9月5日去世。(9月6日,新京报) 两位少女来自枣庄市市中区永安镇梁辛庄村,据说在模仿国内某美食创意视频博主,用易拉罐制作爆米花。然而,两个小女孩使用的酒精含量远远超标,与视频中使用的酒精浓度不一,在第一次倒下酒精没反应后,第二次大量倒下,最终导致现场酒精爆炸和着火,两个孩子都受了伤,12岁的小雨伤势较轻,但14岁的哲哲却全身烧伤面积至96%,经抢救无效,导致死亡。 女孩哲哲的父亲在新京报采访中提到,女儿在爆炸前模仿的视频来自某知名美食创意视频博主,而涉事博主在出事后将视频删除,而她是否在发布的视频中提到“请勿轻易模仿”,也无从查证。 在短视频飞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刷短视频,而短视频的具体内容又很丰富多样,不免出现“自制爆米花”这类的视频。因此,联系到此次爆炸事件,短视频平台也应该警惕起来,加强短视频内容的监管工作。 对于小女孩的死亡,是所有人都不愿意得知的事。关于小女孩的父母的情况,也不好了解。但是,在这件事情上,小女孩的监管人也有一定责任。家中任意放置浓度较高的大瓶酒精,本就是不该出现在有孩子的家中,所以,女孩家长理应承担这个责任。 对于年龄还小的女孩来说,即使她只是想要模仿制作爆米花,但她因为了解和操作不当而丢失了性命,这个责任也得归咎于她自己身上。总之,这是一个一果多应的结果,小女孩的死亡应当归咎于多方因素,也应当引起全世界的警惕。
5.大数据时代,尽量避免信息泄露 英国公益组织Privacy International调查显示,数款月经追踪app会擅自将女性月经周期、性行为时间、避孕方式、痛经等隐私信息直接分享给脸书,是为让脸书向用户展示有针对性的广告。(9月10日,BuzzFeedNews) 据悉,女性使用这类APP主要有追踪月经周期和排卵期等隐私用途。Privacy International组织发现,Maya会在用户同意隐私应用政策前,将数据分享给脸书。应用会要求用户输入何时发生性行为、何时使用避孕措施的信息,并及时将信息分享给脸书,与脸书的数据共享让脸书对用户更有针对性的投放相关广告和其他功能。 脸书对此事回应称,已经就隐私条例的事,与相关应用负责人进行讨论。而此事却已掀起了网友的热论。 “我们还有隐私吗?大数据时代,合着我们的个人信息就像是个超市摆在那的商品,随时都有泄露的可能。”微博网友刘某某质疑到。 显然,在大数据时代,除了经期类App与脸书互通数据之外,很多社交平台和电商平台也在互通数据,非法搜集消费者个人信息。你输入的数据会在后台被记录,不仅仅是电话号码,图片权限,还有你浏览过的内容。上一秒在某个App搜索的东西,下一秒就能在另一个App中显示相关推荐。 消费者享受便捷的同时,其信息也在被使用。对于用户个人来说,部分软件确实会带来短期内的方便和好处。但从长期来看,用户在选择运用软件前就应该再三考虑,此软件是否非用不可?在大数据时代,公司需要盈利,因此隐私问题不可避免的会泄露。虽然公司有它们自己的问题,但是用户在选择相信软件前,应该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 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社交网站之一,脸书掌握着大量用户的个人数据和个人信息,信息一旦泄露,后果极其严重。再者,公司应当预计信息泄露的问题,应当明白问题产生后的后果和影响,并对比做出合法处理:规范收集、使用、加工个人信息,重视个人信息安全事件的风险防控。 在大数据时代,尽量避免信息泄露需要每个人做出正确选择。用户应该有个人信息维护意识,有独立思考,而软件公司则更应该带给用户安全感,制定合理的纪法条规,用诚信换来诚信。
6.新生冲上台演讲,是鲁莽而不是勇敢 近日,湖北武汉大学举行新生开学典礼。在新生代表发言环节,一名大一新生忽然冲上讲台演讲,但过了一会儿还是被劝离。事后,这位学生在网上发文回应说,自己复读了一年才进入了梦想中的大学,准备了很久,但没被选作新生代表上台发言,之所以这么做,只是想为自己争取一个机会。(9月8日,梨视频) 事件一出,就引起网友广泛讨论,都认为此新生的言行实属愚蠢。仔细分析事情的经过,当天是湖北武汉大学的新生典礼,是一个隆重庄严的场合,并且该新生并没有提前被告知要去台上发言。所以他的行为完全属于自发的。 自古及今,上台演讲的学生一直被认为是勇敢的发言者。且不说该新生是否优秀,他上台发言的行为也算是勇敢的,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实在是难得。但是,发言的前提是该新生得有这个资格,否则他的所作所为就是扰乱秩序,不把学校的组织人员放在眼里,破坏了现场庄严隆重的氛围。 机会有的是,方法得选对。该新生的行为太没必要了,在发言之后就立刻被学校劝退,实属鲁莽的行为。据了解,该新生是通过复读一年而后考入武汉大学的,挺不容易。但他却冲动地在开学典礼发言,让自己出尽了风头,这不是鲁莽是什么?他完全可以选择在开学后的更多机会中发展,但却选择在新生典礼出风头,这不是一个智者的行为。 从传统意义上来说,上台发言确实是勇敢的。而在此事件中,上台发言却是十分冲动鲁莽的,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行为。勇敢和鲁莽,可以天差地别,也可以在一念之间。
7.骂护士“低级”的人才最低级 近日,福州一无资质催乳师辱骂护士“是社会最低级的人”,引发关注。长乐公安展开调查后通报:该女子未经医院许可的情况下,在医院为病人提供医疗服务,因不满医护人员劝阻,辱骂当天值班护士。最终,女子被行拘5日。(8月25日,新京报) 此女子当日所说的原话是这样的:“你既然能当护士,证明你家里也是很穷,护士是社会最低级的人,你的父母也是最低级的”。据知情人称,该女子无专业母婴护理资质,却私自到病房里想要为产妇提供有偿服务,医院出于安全考虑已劝离过多次,女子未听劝阻还骂哭过护士,说很难听的话,一些年轻护士都被骂哭了。 女子之举显然是出于赚钱被阻拦后的动怒做法,完全丧失理智和道德。而护士这个职业是绝对受社会尊重的,怎么到她口里就是“低级”的了?抛开护士职业不说,只要不做出格的事,世界上所有职业都值得受所有人尊重,完全不“低级”。 如果说此女子对护士的贬低能让自己变得“高级”起来,那可能就产生了错觉。骂别人低级的人,才是最低级的。她自己不但没有意识到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重,还口不择言、言出伤人,故意说一些气人伤人的话来满足自己的一时之快。 而且,如果非得论职业的高低贵贱,我们就暂且讨论一下此女子的职业。据了解,此女子并没有专业母婴护理资质,却尝尝偷溜到病房里想要为产妇提供有偿服务,并且故意推销相关产品。且不说她并没有证书,不是专业的护理师,她这样做完全就是扰乱医院秩序,而且多次不听劝阻。就算她有专业的母婴护理资质,那医院也觉非是她能擅自推销自己和产品的地方。到底是谁高谁低,众所周知,一目了然。
8.“儿童食品”需被正确看待 开学季,不少家长开始采购儿童用品,从儿童书包到儿童牛奶、儿童水饺,与“儿童”相关的产品都被放入购物车中。但记者调查发现,很多家长给孩子买的冠以“儿童食品”标签的食品与普通食品并没有什么差别。一些企业宣称产品“营养价值高”“孩子更爱吃”,但这不过是其宣传炒作的噱头。(9月4日,新华社) 在商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企业的谋利之路也越来越多,而“儿童食物”就是市场上商业谋利的一个法宝。 “儿童食品”之所以受很多父母的青睐,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的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认为它们更符合孩子的身体发育需要;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就应该给孩子最好的东西,无论是食物还是穿着。也许,市场就是看重了父母这样的心理,于是一波又一波的“儿童食物”出现在家长和孩子的面前。 在优劣同聚的市场上,有些“儿童食品”炒作概念,虽然叫做“儿童食品”,但其营养配分与普通食品成分基本上无区别。这都是一些商家为了开拓消费市场故意制造概念、营造噱头,自造“儿童食品”概念,以此获取最大利润的方式。 这样生产的“儿童食品”无疑与理想的“儿童食品”背道而驰。真正的“儿童食品”应该和普通食品有一定区分,而且要有符合儿童的营养要素,对儿童的身体发展有一定好处,值得家长购买,儿童能够放心食用。 要做到正视“儿童食品”,是多方要素决定的。首先,从消费者来说,家长应该理性消费,在股买商品时着重关注儿童食品的营养要素,分析其是否含有孩子真正需要的营养,而不是所谓的为了孩子身体健康而跟风购买高级食品。 对于商家和市场来说,儿童食品的制作和售卖应该建立在“良心”的基础之,不为了获得利益而获取利益,还得对购买的客户有一个承诺和保障,坚持实事求是,恪守良心和诚信。
9.“生鲜”难,难于生产模式 近日,“盒马鲜生”销毁临期生鲜食品引发网络热议,不少网友觉得丢了可惜,并认为这样的做法不合理。“盒马鲜生”也表示左右为难,称为保证食品最佳品尝感和新鲜品质,临期食品必然要销毁,目前已尽力止损。(9月7日,新京报新闻周刊) 其实,临期食物的定期销毁和后续引起的争议,是现代集约化农业、食品工业的发展带来的。现代集约化农业和食品工业让食物更廉价,更迅捷地走进人们的厨房饭桌。但人们对食物的本质诉求却从未改变,人们渴望新鲜、健康的食物,而集约化农业却因为滥用抗生素导致超级细菌的出现,肉制品的质量也越发下降。伦敦脑化学和营养研究中心的迈克尔克劳福德也说:“集约化的养殖业确确实实破坏了食物的营养价值。”因而,“生鲜零售商”出现了,目的正是给人们提供质量更好的食物,而舍弃掉那些“不入客人眼”的食品。 在食物质量成为第一选择而并非填饱肚子为首要条件的当下,饥饿一词看似成为了与我们毫无关联的词语,其实却不然。阿根廷作家兼记者马丁·卡帕罗斯(Martín Caparrós)在纪实作品《饥饿》一书中指出:此时此刻,全球有9亿人正因缺乏工作机会、没有薪水而忍饥挨饿。平均每5秒钟,就有一人因为饥饿和营养不良而产生疾病或死亡。 站在人类共情的角度,似乎这些为了达成质量优先,而将临期食物销毁的“生鲜零售商”们表现出的不仅是一种对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还是对饥饿人民的“不管不顾”。而这一举动在将“扶弱济贫”作为美德的国人眼里,显然是不符合基本价值观念的。 但对于零售商而言,不将折后仍未售卖出去的临期食物送给一些需求者,一方面是体现自身售卖的食品质量,另一方面则是为了维护人体健康。临期食物的营养价值已经随着时间不断流失,特别是含有蛋白质的食物,不仅营养价值大大降低,并且还可能滋生细菌,从而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并且在集约化农业的生产模式下,部分农产品也无法避免“被浪费”的命运。譬如,在农业生产环节,由于农产品生产数量巨大,部分农产品会出现人为舍弃的情况,因为消费者并不会选择外观丑陋、质量不优的农产品,故而经销商和零售商会出于它们个头不够大、外表不好看等因素拒绝收购这部分农产品。 诚然,集约化生产和食品工业的很多现实问题亟待解决,但从短期来看,这样的现状是难以改变的。集约化生产和食品工业,不仅给城市居民提供了商品,还是乡村经济生活的支柱,很难从农业方面来重新规划。或许,随着未来社会生产力的结构转型和乡村经济的改变,这种大型集约化生产模式可以得到改变,从而优化生产销售等多个环节。
10.“人体写生”在2019竟受质疑,到底是谁无知与愚昧? 近日,四川美术学院院长因示范人体写生,被网友指责低俗、伤风败俗,事件一度登上了热搜榜高位。川美院长庞茂琨在媒体不断打来的电话中“被迫营业”。(9月17日,中国新闻周刊) 事件的讨论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其一,人体写生伤风败俗“啥不能画,非要画不穿衣服的!”“不管西方如何推崇裸体画,但这是中国,能不能学点好的!”;其二,人体写生是正常的艺术教育,“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 对比,美院院长回复到:“使用人体模特也是国家允许的、科学的、合法的,也是全球范围内美术院校普遍的方式。”毫无疑问,但凡是有常识的人,都应该知道艺术美院这类学校一直以来都在进行“人体写生”的课程教育,这是正常的艺术现象和教学模式。 在国内,“人体写生”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获得了毛泽东的肯定,相关课程也于一个世纪前就已经在美术专业院校开设,在今天更是一个基础课程。而在国外,裸体雕塑反而是人们崇尚和欣赏的对象,自古希腊开始,“人体美”和“轮廓美”就成为他们对艺术的研究与理解,“人体写生”也是西方素描造型训练必不可少的部分。 可见,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人体艺术”都已经有很长的寿命和很高的价值了。而在愈来愈开放的今天,“人体写生”竟然被网友质疑。显然,这是他们的无知与愚昧。 如果说“人体写生”伤风败俗,那把艺术置于何地?这样的说法只能是他们的主观印象和对艺术的无知,既不客观也不尊重。毋庸置疑的是,他们确实不知道“人体写生”是美术生必不可少的课程训练,也不知道“人体写生”给学生带去的教育效果,不了解人体写生的好处。但“不知道”与“不尊重”的态度还是有很大的差距,“不知道”仅仅是无知,但还没有到达令人无语的地步,而“不尊重”就显然是他们对艺术的亵渎与胡言乱语。 在开放的2019年,“人体艺术”不应该受到大家的质疑,反而应该得到更多人的理解和支持;而那些无知又愚昧的网友,更应该拓展视野,从而提高审美空间。
11.高校“隐形资助”学生,让贫困资助更显公平 近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过自主开发的大数据平台,观察分析了学生2018年在学校刷一卡通的数据,对一些学生资助一学期720元的餐补费。此举在舆论场引发广泛好评。(9月22日,人民日报) 据了解,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会找出每月在食堂吃饭60次以上、每天吃饭低于平均值8块钱的学生进行资助。按照每天6元的补助标准,一学期720元餐补,悄悄打进了一些学生的饭卡。这些对学生的偷偷资助则称为“隐形资助”,不仅让贫困学生更轻松,还让贫困资助这一环节变得更公平。 如今,按照一些贫困申请的规定,贫困生在申请资助时,不仅要提交资助申请,还要开具各种材料证明,这不仅流程繁琐,效率低下,还可能产生造假。而且,在评议阶段,其实还有很多学校依靠主观的民主评议来推荐贫困生,而且贫困生名额也很有限,会刷掉一部分学生。结果出来后,一部分没评上贫困生的学生就会感到不公平,不理解,“为什么自己没有被评议上?”而之后,评议小组也没给出恰当的理由。 正好,“隐形资助”就有能力解决这一矛盾,利用数据观察和技术支持来让贫困评议更加的客观公正,让学生感到“被关注、很公平”,而且掳获学生的心,获得学生的信任,还实践了教育部在2017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通知》通知,通知指出,准分配资金名额,明确重点受助学生,这其中就包括“采用隐性的方式,避免大张旗鼓地把困难学生与非困难学生割裂区分开。” “隐形资助”利用的是大数据平台,既客观公平,又精准高效。再加上学校偷偷发放资助,这更让真正贫困的学生在最隐蔽的环境下收到最暖心的资助。
12.喜茶员工殴打外卖小哥,暴露诸多行业问题 9月14日,在山东济南的一家喜茶店内,工作人员和外卖员发生肢体冲突。9月16日,喜茶发布情况说明,参与本次事件的员工已全部辞退。 喜茶团队的说明言简意赅,目前看不出整个事件的经过如何。但从公开的视频上可以发现,喜茶店员似乎是蜂拥而上围殴外卖小哥一个人。在喜茶顾客众多的情况下,集体围殴一名外卖小哥造成现场混乱,对于喜茶品牌而言具有难以消除的负面影响。 回归到这个殴打矛盾中,先来探讨责任的一方——外卖小哥,如果外卖小哥有言语不当的行为,那么在这起冲突中应承担一定的责任,但从部分现场人员的说明中并没有看到外卖小哥有不文明的言辞。而且,外卖小哥的心情似乎可以理解,毕竟他们等待的时间越长,意味着他接其他单的机会越少,甚至还会收到用户的差评,会很彻底的影响工作。 从外卖小哥的无奈中可以发现,外卖平台对商家的评论只有口味和包装能打星级,并没有评价出餐速度,就算外卖超时,遭殃的只有外卖小哥。显然,外卖平台的评价系统还不太成熟,其应该对商家追加一个出餐速度的评价选项,系统除了显示用户下单时间、外卖骑手到店时间,还应该显示商家出餐时间,这样是谁的问题就一目了然。 无独有偶,喜茶店的弊端也显现出来,难逃其咎。首先,店铺员工集体打人肯定是不正确的做法,可直接将员工辞退也有待商榷。其次,如果是喜茶的制作跟不上配送,那就怪不得外卖小哥的催促。这是喜茶自身运营模式出了问题,应该深刻反思并尽快调整运营模式。 据网友反映,喜茶从接单到制作确实需要很长时间,这非常考验顾客耐性;喜茶部分店员态度不佳,影响购买体验;可替代性的奶茶太多,除了网红效应,喜茶不见得比其他品牌的要好出多少,至少在性价比方面不占优势。暂且不证实喜茶是否如网友的说法这般不堪,就事论事,喜茶的经营出现了这样的质疑的言语,那就应该进行反思和自省。 作为网红奶茶店,如果继续维持“制作慢,态度不端正”的状态,那它的存在就成为了一个尚待讨论的问题,时间一长,说不一定就被市场淘汰。喜茶与外卖小哥的矛盾,也是外卖与配送之间的矛盾,矛盾的激化恰巧暴露了行业问题。行业问题的显露,也就提醒了行业去反思解决。
13.购买“盲盒”:是快乐消费还是为冲动买单 盲盒里均装着神秘可爱的人偶玩具,风靡在年轻人群中。收藏之余,交换和交流成为盲盒爱好者的另一大诉求,闲鱼上的盲盒交易随之火爆。某款热门盲盒从原价59元卖到2350元,涨价39倍。有报道显示,一对来自北京的夫妇,4个月花了20万在盲盒潮玩上;还有一位60岁的玩家,一年花费70多万购买盲盒。(9月16日,中国日报) 所谓盲盒,顾名思义就是,消费者在购买这类产品的时候看不到盒子里的玩偶长什么样子。盲盒也因为其新奇好玩、具有神秘感和收藏价值而受到年轻人热捧,俘获了大量忠粉的心。 但在“好奇心”或者“跟风”的消费心理驱动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深陷盲盒潮玩收集中无法自拔。他们已经无法在购买上满足自己的欲望了,而选择在其它的二手平台进行交易。如今,闲鱼上的盲盒交易已经是一个千万级市场。在这种平台上,也出现了所谓炒盲盒的黄牛们他们正是看准了消费者“说好买完下一个就不买了,但永远都会有下一个。”的心理,在盲盒的转卖上有所施展,导致盲盒的价格越炒越高。 在“炒盲盒”的声音逐渐壮大的背后,一堆又一堆微博、知乎博主,b站up主陷入盲盒的坑里。当然,更多的网友也会受着周围盲盒爱好者的影响,经常看到盲盒出现在自己喜欢的博主的日常中,所以自己也逐渐喜欢上了盲盒,产生一种购买和拥有的欲望。 在“炒”和“传染”之下,盲盒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击各个网友的页面,而愈来愈多的网友被盲盒吸引,“飞蛾扑火”,在所不惜。然而,在这“前仆后继”之中,又有多少人的经济条件满足他们的盲盒购买欲呢?毫无疑问,一定有那么一部分人喜欢盲盒但却没有条件购买,从而选择冲动消费。 不管经济条件允许与否,消费本就应该花在应该消费的地方,而盲盒的消费热却打乱了这一正经消费的秩序,误闯入很多人的视野中,消费者在购买盲盒之前,也应该反思自己是快乐消费还是冲动消费。
14.某小学用洗衣粉洗餐具,学校良心不会痛吗? 近日,网曝辽宁大连庄河市东风小学学校食堂用洗衣粉清洗学生餐具、用脚刷勺子,学生消毒柜也是坏的,引发网友广泛关注。9月17日,当地政府发布通报称对学校负责人停职处理,由市场监管局加快检测,暂由市教育局负责保障学校师生安全用餐。(9月17日,红星新闻) 学生是祖国的花朵,学校理应细心呵护。前不久,成都某中学就出现过食堂卫生安全问题,引起大家广泛关注,谴责学校和食堂。前有成都食堂,后有大连食堂。学校对学生的忽视立马体现在食堂的清洁力度上,饮食问题本就是家长和社会看重的,越来越多的学校却屡屡子啊此跌倒,也着实令人不解。 难道给学生提供一个好的饮食环境就这么南吗?用洗衣粉清洁学生餐具,用脚刷勺子,为什么沦落到这个地步?学校良心不会痛吗?虽然学校和相关部门在此事的解决上明显花费了功夫,一天之内就给了明确的处理方法,但是学校不能一直当马后炮,永远在错误发生之后再来解决,这是家长和社会不能容忍的。 在解决之前,学校就应该做好定期检查工作,深入监管,而不是让监管体制形同虚设,以至于食堂的清洁随便大意又细思极恐——如果洗衣粉没有冲洗干净,说不定会让学生中毒或者生病。 在学生饮食方面,学校的强力监管义不容辞,在培养祖国的未来栋梁的路上,更不允许有任何的小瑕疵。只有各处学校进行真正的管理监察,学生才会安心、放心、用心。
15.现代汉语词典App,应卸下“昂贵”的面具 近日,中国第一部规范性的语文词典——《现代汉语词典》推出App版本,厚重的“大部头”工具书变成了手机上的一个小应用。但是,该APP每天只能免费查找两个词语,如果需要查找更多,并使用其主要功能,需要付费98元(同款纸质书在京东的价格为93元)(9月22日,每日经济新闻) 据资料显示,以手机App形式呈现出来的《现代汉语词典》,除了具有拼音、部首等传统纸书检索方式外,还新增手写输入查询、语音输入查询、摄像头组词查询等数字化检索方式。App还实现了全文任意字词“即点即查”。和传统的纸质词典相比,《现代汉语词典》App,不但携带更方便,而且内容更加丰富、功能更加强大、实用性也随之得到了极大提高。 确实,纸质版的厚重词典变成电子版后,给学习汉语的人带来了更多的便捷。但是,网友对App高昂的收费似乎并不买账,其一,市场上最新版本的双色印刷纸质《现代汉语词典》,售价只要三四十元,而这款《现代汉语词典》App却要98元,实在是贵了些。其二,《现代汉语词典》最大的用户对象是中小学生,但是中小学生还没开始赚钱,没有那么高额的收入来支撑知识的获取。 毫无疑问的是,现代汉语词典确实需要维护知识产权,收取一定费用,但是词典不是奢侈的知识消费,而是被普罗大众经常用到的词典。因此,现代汉语词典App应该卸下“昂贵”的面具,接受与平民百姓的亲切互动。
16.环卫工“翻8吨垃圾找戒指”,失主的报答未免太牵强 湖南娄底的肖女士再夜宵店用餐时不慎遗落了婚戒,4名环卫工顶着烈日,用铲子、火钳等工具对8吨垃圾逐一排查,花了好几个小时,最终帮肖女士找回价值3万多的戒指。肖女士通过夜宵店老板向环卫工道了多遍感谢,并送给环卫工几瓶水。此事引发网友热议,,不少网友认为肖女士这么做欠妥,环卫工没呢应该获得“经济补偿”。(9月28日,新京报) 对于失主的答谢方式引发的质疑,新京报展开了调查。对“你认为失主只给几瓶水合适吗?”这个问题,74%的网友回答“不合适,很不尊重别人的劳动。”问题“你认为该如何对待环卫工的付出。”46%网友回答应该给予成本赔偿,50%网友认为除了经济赔偿,还应有额外奖励。 “滴水之恩定当涌泉相报。”是人人都懂的道理,在社会发展的今天,更应当严格恪守。但这位肖女士仅仅用几句口头答谢和几瓶水就想完成答谢,应付了事的话,实属不妥。先从环卫工人的角度看,环卫工人也有自己的工作安排,要在自己的区域清洁垃圾,而这样贸然将4名环卫工人叫去翻垃圾,做本不是他们本职工作范围内的事,就应该对他们的时间和劳动负责任。 而且,谁愿意在大太阳下帮一个陌生人翻8吨的垃圾,只为找到一枚戒指呢?环卫工人既是陌生人,也普遍是年龄偏大的老人,他们自己的身体还不一定吃得消,就帮肖女士翻找戒指,而且,他们并没有这个责任和义务来帮助肖女士。 再者,中国乃品德之国,不知从多少年前开始,用经济补偿来感恩他人的付出就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的“隐藏”德行。在不知道肖女士的经济情况下,她都应该用经济补偿感恩环卫工,况且肖女士还有5万块的戒指在手。 无论如何,4位环卫工在烈日下为陌生女士翻找到5万块戒指但却仅获几句言语感谢和几瓶水,都难传佳话。
17.老师提水桶给学生卸妆,怎么说都是错 近日,贵州某地一中学男老师,提着水桶在学校门口,帮女生卸妆的事件引起广泛争议。视频中,老师用毛巾逐一帮学生擦脸卸妆。面对争议,该校老师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初中生不允许化浓妆是早就禁止的行为,此前也曾多次引导,收效不佳,才会采用这种办法。可能有些不妥,但是为孩子负责。目前教育局已关注此事并介入调查。(9月11日 新京报) 现场视频流出后,有媒体联系上了涉事学校。校方确认此前曾经在校门口帮个别学生擦脸卸妆,但同时亦指出,初中生不允许化浓妆,早就有此禁令,此前校方曾多次引导,但收效不佳,无奈之下才采用这样的做法。虽然方式可能不妥,但初衷绝对是对孩子们负责。 确实,学校的根本想法是好的,是为了学生的容貌和学习心态着想,但在实施的过程中未免也太粗暴的点,仿佛是在揉搓畜生。在大庭广众之下强行卸妆,学生的妆容是卸掉了,但却让学生蒙了羞,侵犯了女生的权利,还可能对学生产生心理影响。 再者,口口声声为了学生好,但却多人共用一桶水、一块毛巾,既不卫生,也不雅观。卸妆需要干净的清水和卸妆水,还需要一次性卸妆棉,而老师提一桶水的做法实在是让人难堪,还不如换一种方式,让学生自己去卸妆。 校规明令禁止不可以化妆,那么学生就应该遵守吗?任何规则都存在于变化中,规则也可能随着时代变化而改变。追根溯源,学校禁止学生化妆是不想耽误学生的学习,即然这样,学校就应该从学生的成绩来入手,在这方面进行更严格的管控。而不是固守传统的思想,只盯着学生的妆发做事情。 时代进步,日新月异,每个人都有追求美的权利。审美的提升是逐渐的,在孩子越来越早熟的今天,学校乃至社会应该重新定义那些标签和规则,以更好的方式教育学生,而不是采用粗暴的手法,做引起争议的事,最终只能把祖国的树苗塑造成一株株盆栽。
18.“女性优先车厢”,反倒加强不该有的意识 9月8日,深圳市发布公告并公开征求意见,草案修改稿中提到,地铁可以设立优先车厢,在高峰时段优先车厢可以仅供残疾人、未成年人、女性等有需要的人士乘坐,对于乘坐优先车厢的其他乘客,地铁工作人员应当劝离。此规定在公告发布后便引发热议。(9月10日,央广网) 深证地铁将1、3、4、5号线的前后两节车厢设为女性专用车厢,在车厢上设置了明显的粉色标识“女性优先车厢”。此措施的目的在于倡导社会关爱女性的文明风气,培养社会尊重女性的风尚。目的和想法没有错,可是颁发者却没有料想到措施背面的残渣劣势。 当做上这样一班地铁时,女性会把自己当成弱者看待吗?男性又会怎么想呢?表面上加强的是保护女性的意识和措施,但实际上却加固了“女性是弱势”的观念。女性男性本无区别,却在如今的时代处处被区别,这不是这个时代该有的样子。 自古以来,便有“重男轻女”的固定思维,但在时代发展的今天,这样的思维也在逐渐淡化,甚至有人调侃有些家庭“重女轻男”的想法。在事业工作上,女强人也逐渐增多,在很多方面,部分男性也比不上女性。可见,社会早已不是男权党政的古代了,而是时时刻刻需要女性力量的。 本来这样的思维正在消失,却又莫名其妙的被推上了风口浪尖。男女平等的意识也似乎被这样的措施挑战了一番。确实,女性的身材力量小于男性,在生理期和孕期也会不舒服,但也不应该夸大这样一个想法,直接设置女性优先车厢,从而给女性施压,给男性添堵,这是对男性的不公平,也是对女性的过度关照。 “女性优先车厢”的措施,不可避免的减少了男性的权利,也不得当的加强了不该有的“女性柔弱”的意识,需要重新商榷。
19.“过马路看手机”罚钱,是正确之举 据新华社报道,浙江省人大常委会近日批准了《嘉兴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针对“低头玩手机”过马路等行为作出了禁止性规定,“行人通过路口或者横穿道路时浏览手持电子设备或者嬉闹的处警告或者五元以上五十元以下罚款”。(10月7日,新京报) 其实,在互联网日益发展的今天,低头看手机的场景处处都可以见到,街道上、地铁上的低头族也越来越多。可见,互联网带给人类的不只是便捷的交流沟通和获取资讯,还给使用者带来了更广阔的世界,让使用的人无法自拔。 可是,一直看手机却是不可取的,看手机也得分场合。而“过马路看手机”的确有安全隐患,稍不留神就带来交通事故,小则磨皮擦伤,大则危害多方家庭的财产利益乃至生命健康。近日浙江省颁发的罚款条规获得网友赞赏,毋庸置疑,“过马路看手机”的行为确实需要严格控制,而采取50以下的罚款实乃人情之中。 五十块的罚款不轻不重,恰到好处。罚款金额虽然不多,但足够让人得到提示,达到警示作用。而人类虽然颇受手机互联网的影响,但大多数都是懂常理之人,只要稍作提示就能够“改邪归正”。 除此之外,温州市在2019年元旦开始实施的《温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明确规定,对于行人通过路口或者横穿道路时低头看手机、嬉戏等行为要重点整治,违反该规定的会受到警告或十元罚款。对于此类行为,国外也有立法先例。例如,2017年7月,美国檀香山市议会便通过新立法,对过马路时看手机或使用其他电子产品的“低头族”罚款15到99美元。 立法罚款“过马路看手机”在部分地区已经实施,而浙江省的相关处罚法规起了良好的带头作用,实乃正确之举。为了人类安全和交通安全着想,“过马路看手机”处理法规亟待推广。
20. 缺氧可以喝氧?需要大家留心 “单次可辅助供氧40分钟”“高原反应迎来‘天敌’”……据《科技日报》报道,这两天,一瓶高氧水,打着“可以喝的氧”的名义,在时隔8年后又成为新闻。(10月7日,新京报) 缺氧不用戴氧气罩,直接“喝”就行,乍听起来,“可以喝的氧”确实够神奇。可事实上,据科学调查,可以喝的氧并没有宣传的那么靠谱。 据调查,“可以喝的氧”其实就是利用光化学作用,在水溶液中注入氧气,使水溶液中含氧量增高,达0.9%便成为高氧水溶液或高氧注射液。将其制备成饮料或纯净水,那就是“含氧饮料”或“含氧纯净水”,也就“可以喝”了。 根据国内27家医疗单位采用高氧液对数万例脑缺血缺氧和脑损伤病人的治疗观察,高氧液能减轻脑水肿和脑损害,缩短患者昏迷时间,提高治愈率和生存质量,有效率达91%。但是,高氧液体只适用于病人,而且是特定病人,不是为正常人所准备的。 跟团旅游时,部分游客被导游宣传“可以喝的氧”,不查找科学资料就盲目相信导游。以为自己缺氧就能“喝”一袋,显然是认知误区。而在旅游团方面,也需要有更多科学的管理和介入,避免有目的性的消费游客。“可以喝的氧”饮料对正常人不仅没有帮助,反而有害。 不管是自己自驾出行还是跟团旅游,缺氧补氧还得根据科学来,不能盲目选取解决措施,否则对自己身体有害,还会误导别人。不是缺氧就可以喝氧,也不是人云亦云,需要自己留心和判断。
21.“雨刷式过马路”,体现迎难而上之精神 国庆长假,为应对外滩接踵而至的大客流,上海公安部门首次采用“雨刷式过马路”方式,引导客流有序流动以确保安全。从相关新闻视频来看,道路上虽是人山人海,但在民警的疏导下,游客们的前行井然有序,场面着实壮观。(10月7日,澎湃新闻) 所谓“雨刷式过马路”是指,南京东路、中山东一路路口是行人通往外滩最主要的一个路口,民警和安保人员在该路口站成了三角形标兵线,将进入外滩和走出外滩的游客隔离,避免发生人流的对冲。而马路封闭后,通过这一三角形成导流,实现客流通行形成单循环,最大程度利用道路资源,也最大限度保障道路有序通行。 上海警方首次启用三角形环岛“雨刷式”导流措施,就大获网友好评。在这新奇有效的交通管理方式背后,多的是民警和相关工作人员的负责与迎难而上的精神。众所周知,国庆长假期间,各处旅游景点人满为患,交通这方面也一如既往的一团乱,实在让人头痛。 但在这次的国庆长假期间,上海民警却选择迎接挑战,创以新形式的管理方法来对付一团糟的交通,实属负责人、有职业道德的典范。相反,民警和相关工作人员本可以选择严格控制人流量和游客人数的方式来减轻自己工作的压力和负担,但是他们选择维护游客的安排,做最有安全感的交通后盾,这实在是为人民服务的优质典范,迎难而上,越战越勇。
22,十块钱事小,道德影响大 10月1日晚,青岛的张先生在深圳遇到一个摆摊卖水的男孩,买了5瓶矿泉水。但由于网络不好,买水的钱一直无法手机支付。匆忙中,张先生拍下了付款二维码。但事后他才发现照片因为太模糊,无法识别出二维码。张先生选择发朋友圈,寻找卖水的孩子。10月4日,张先生在回到青岛后,成功联系上男孩父亲,成功支付十元钱。(10月6日,人民日报) 事情在网络曝光后,大获网友好评。十元钱,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小事,可对部分人来说,却是大事,是一款大数字。不管钱多钱少,在两天的朋友圈寻找后将十元钱归还,这是张先生诚信的体现,也映射了中国人的良好品德。 自古以来,古人就倡导“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欲先做人,必基于诚信。张先生没办法支付十块钱,是因为网络不好,而如果故意不支付十块钱,那就是偷或抢,是不诚信。诚信,是一个公民道德的基本规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更是一种世界观,一种社会价值观和道德观的体现。对于自我修养、齐家、交友、经商、从政,诚信不可缺少。 诚信,作为一种美德,它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感化、鼓舞他人,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张先生通过社交平台的转发和传递,他的行为必然会被社交平台上更多的人了解和熟知,使更多的人了解诚信的意义。更有益的是,张先生在无形之中促进了社会正能量的传播,也促进了良好社会风气的建立。同时,十块钱对很多人是小事,但通过张先生的表率,可能这十块钱就成为了部分人的道德标杆和人生引导。
23.打车落下花生油送回要数百元,归咎于何方? 广东佛山市的梁先生近日向媒体称,此前,他将一桶价值约200元的花生油遗忘在了滴滴快车上,司机向他索要五六百元“感谢费”才愿意送回,但涉事司机称他只是要求梁先生承担相关路费,没有索要过五六百元。(9月30日,齐鲁晚报) 9月27日,滴滴公司相关人士回复记者表示,经了解,司机提出的送还价格乘客未能接受,司机把物品放在租车公司内让乘客自取,符合规则,没有违规。 在这期间,乘客事先多次联系司机有答应,可在拒绝花费五六百元收回花生油后,就联系不到司机了。对于事件当中细节的真实性,我们无从得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对于司机是否违规和乘客应该如何采取措施这方面的问题,滴滴公司并没有一个合理的规则和标准,以致这件事不能得到一个好的答复。 根据滴滴公司公布的细则,在网约车遗失物品,若乘客要求司机用快递方式送回物品,需自行承担快递费用;若乘客要求司机驾驶车辆将失物送回,应向司机支付相应运输费。除快递费、运输费外,司机不得向乘客要求其他不合理费用。 在网络上,有部分乘客表示自己也曾在滴滴网约车遗失物品,向司机协商支付感谢费后,司机才愿意送还。该乘客认为,乘客是否需要支付感谢费,如何计算感谢费,滴滴平台的规则尚不明确。 对此,滴滴公司应该引以为鉴,制定更完善的规则和标准,避免事件处理的不公平和不明确。
24.男子陪朋友酒驾投案自首:不能知法犯法 10月6日晚,哈尔滨一男子跟朋友喝酒,散局后竟然开车来交警队自首,竟是为了陪醉驾被处理的哥们儿一起接受刑事处罚。这荒唐的一幕在哈尔滨市上演,而这名驾驶人也“如愿”地进了拘留所。(10月7日,中国新闻网) 6日1时20分,哈尔滨市哈西交警大队夜勤组接到指挥中心通报,称有一名驾驶人饮酒开车来投案。只见一名中年男子驾驶着一辆大众小型车停在交警大队门前,一见民警,男子开口便称“我喝酒了,我开车来投案”。 为何要酒驾来大队自首,驾驶人孙某某称,他刚刚跟一位朋友在自己家吃饭喝酒,期间,朋友告诉孙某某,他曾因为醉酒驾驶机动车被交警处理,并接受了刑事处罚。9时30分许,自首男子酒醒后有点发懵,称有点记不清发生了什么事,直到看了民警执法记录仪的记录,男子才羞愧得连连说“别放了,确实是喝多了。”目前,该男子已被刑事拘留,他将面临吊销驾驶证、5年内不得重考和更严重的刑事处罚。 该自首男子认为这样做就能体现和朋友之间的情谊,发挥了该有的男子义气,但没想到居然真的被惩罚。不出乎意料,酒驾者必定被处罚,这是法律规定。而这个酒驾原因实在让人感到疑惑,难道朋友之间义气就是这样体现的吗? 跳开朋友义气的道德框架,站在法律的高度,自首男子这样做也是不可取的,这是浪费警察时间,占用国家资源;也是知法犯法,是对法律的不尊重。所以,选择酒驾自首陪伴惩罚,不如选择好言相劝同走正道。在做选择之前都要再三思量,不要做无谓的错事,甚至知法犯法。
25.高龄参加高考,只要有心就不是问题 9月12日,一段“52岁维修老板自学1年考上本科,2门专业课成绩考第一”的视频在网上引发关注,网友纷纷点赞其励志。(9月14日,北京青年报) 据调查,52岁的杨小勇,原本在黔东南老家开电器维修店,2017年9月,儿子入伍当兵,他便用儿子的书自学,次年参加高考。收到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后,他一度犹豫,后经学校鼓励,并为其减免学费、住宿费,解决了生活费,他最终决定去上大学。 与成都52岁考王梁实相比,杨小勇是考上了心仪的大学,而52岁的梁实却屡战屡败。梁实每次都准时到茶楼复习,今年是他23次备战高考,他的目标仍是四川大学。对于杨小勇,网友满是夸赞和鼓励,而对于梁实,却有部分网友认为其占位社会资源,还骂了“老东西”等不好的词汇。 对此,笔者有话说:在高考面前,只要有虔诚的学习之心,就算考者雪鬓霜鬟了,那也值得我们尊重。高龄参加高考没有问题,就算多次失败,但是梁实心中仍旧有那份信念和努力的心情,又怎能说他占用社会资源?高考本就有输有赢,又怎可一股脑地判定别人的努力? 况且,年纪大的人记性可能也会退化,那高龄参加高考的人就更值得大家鼓励,而不是诟病。人人都有追求梦想的权力,只要有心在,年龄更不是问题。
26.直播自习室:另类学习方式的“春天” 距离全国研究生统一考试还有两个多月,“考研直播”在网上火了。为了逼自己考研成功,备考主播们通过网络直播,将学习过程晒在网友面前,俨然把网络直播变成了“公共自习室”。对参与直播学习的人而言,这里更像是一个共同分享经验、监督互励的另类学习空间。(10月11日,北京晚报) 一直以来,大多数人对直播一直有刻板印象,认为直播就是“网红”“喊麦”“游戏”“无聊”甚至涉及“黄色”。但在网络技术的进步下,直播其实更多是一种便利的技术,尤其对于学习的学生来说,直播是一个方便又高效率的共同学习平台。 在这个平台上,他们可以看老师直播讲课,也可以和直播画面中学习的人一起学习,比如微博、b站上的study with me和study account超话,很多网友就习惯看这类的直播或者视频,一起分享学习的经验,互相监督,相互鼓励。这简直是社交平台上的一股清流,让学习也变得有滋有味。显然,在学习、工作竞争越来越大的将来,直播将成为学习型社会必不可少的一种学习方式。 在今天,学习和直播也可以关联,这证明直播本就是一个值得正确利用的平台,只是在某些时候有部分劣质的直播而已,这就让很多人产生了误解。在直播自习室越来越泛滥的今天,直播不再是耽误学习,浪费大家时间的平台,更是学习和交流互动的积极健康的平台。 诚然,直播行业内部存在不规范现象,但毋庸置疑的是,直播确实是个好发明,一旦将其好好利用,重视直播内容后,也许可以成为学习方式的另类“春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