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起点 同样的瞭望
文/杨茜丹
“赞美你 记者/你是一支笔/挥舞着正义/你是一枚明珠/点亮着人间真情/无论酷暑严寒/还是风雨交加/依旧铜墙铁壁/宏亮的声音/回荡在天南地北/击碎了丑恶/铸就了美善/急促的脚步/疲惫的身影/唯有星光陪伴/坚守独有的信念/铁肩背负着使命/笔尖渗透着辉煌/镜头闪耀着和谐。”乌尔曼•彩次克用浪漫的笔触歌颂记者,塑造了一个伟大而富有正义感的职业群体形象。同时,记者又被称为“无冕之王”,该称谓出自西方新闻界,西方新闻界自诩记者为“无冕之王”,意思是说记者享有凌驾于社会之上的特殊地位。这是关于记者的光鲜一面。
“跟别人介绍时,我经常会说‘我就是一小记者,就挣个菜钱。’”作为记者,常会称自己是“小记者”,降低身份,自我调侃。而跟并不宽裕的只够“菜钱”的工资相对应的,是辛苦奔走的采访和没日没夜的写稿,还要面对随时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社会屡见不鲜的关于记者的负面报道,例如报道虚假新闻、缺乏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专业素质不高等,无形中降低了群众对于记者的认同感,使记者这一职业饱受诟病。甚至有这样的口号要“防火防盗防记者”,这无疑把记者拉到一个尴尬的境地。
对于记者褒贬不一的社会评价,路漫漫其修远兮,这似乎昭示着记者之路似乎并不好走。然而,还是有一大批“不怕死的人”怀揣炽热的新闻理想,奔赴这场追求社会真相,讲究真实客观公正的新闻记者之途。
专业记者的“专业”?
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甘丽华在《记者职业身份认同的建构与消解》一文中提到对于记者的“合法性认同”,认为新闻记者是一种职业,并且文中人物采访部分也同样提到:“新闻应该要强调它的专业性,以前我们不强调,认为新闻无学。但是,现在来看,新闻要求的专业性非常强,有自己的原则、规则,必须要遵守。”“新闻是一个专业,我一直坚定一个理念:要把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人来办。关于新闻,关于传播,就应该交给专业的人去做。”
大多数记者来源于本专业,在业内表现斐然,我们所熟知的柴静,白岩松等记者都是新闻界的佼佼者,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本专业记者都如此这般。
因为人们关注刘翔而备受关注的冬日那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现为中国传媒大学)中国新闻学院,后供职于CCTV,有多次报道大型田径比赛如国际田联黄金联赛及奥运会等经验。从2000年起开始采访当时冒起的跨栏新秀刘翔,随着刘翔拿到110米栏奥运会冠军,打破110米栏世界纪录,在目睹刘翔争金夺银的同时,人们渐渐发现,每次刘翔在参加完各类比赛后总会第一个接受冬日那的采访,而此时观众和网友才渐渐熟知冬日那这个名字。
而对于冬日那的现场采访,常常出现语无伦次的状况,采访问题没有经过提炼,让观众不知其所云,缺乏央视级别的记者应有的素质,以致于每次提问都被网友死死揪住不放,作为调侃讽刺的内容。
这是大众对于本专业新闻记者质量的质疑,但也不宜以偏概全,本专业的记者质量参差不一,与非本专业的记者孰优孰劣?也实在是没有探究的必要。
外行记者不外行
新闻专业主义要求客观、公正、理性,去调查、去研究,然后形成报道,但是在很多实际工作中却是宣传特定主体的愿望和要求。比如说,一个指定的先进人物报道,这实际上是一种宣传。大多数记者又不甘于仅仅根据材料写东西,这时就可能形成内心的挣扎、冲突。这是记者职业的无奈。
师出正门的记者大部分都有理想主义,但是在现实中大部分又头破血流,变成了犬儒,变成了拜金,或者碌碌无为的打一份工而已。相比于其他工种,这是一个整体待遇偏低的职业,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而记者收入的“多元化”(灰色收入)又会影响对记者职业的忠诚度,在这样的社会背景和自身处境的尴尬境地中,记者很难独善其身。这是记者职业的悲哀。
与此同时,我们可看到的是,记者其实并没有行业门槛,无论是美国、日本,还是中国,只要会写文章便可做记者,不像律师和注册会计师有专门的资格考试。因此,从理论上来说,任何专业的人都可以做记者,这就造成了记者来源多元化的局面。
对于有的人来说,记者这个职业不再是一种谋生的工具,挣个“菜钱”的手段,而是与自我价值的实现联系在一起,这让众多认识到自我价值的实现的人投身于新闻事业,在时代的洪流中对于一些问题寻找到自己的答案,并且随着答案的越发清晰,让社会大众包括自己对这个社会心存希望。不过也是由于新闻行业的低门槛,许多不合适这个行业的人进来,冠以记者的名义,影响了社会对这个职业的评价。
在党报一统天下的时期,报社对记者的政治素养要求比较高,考量一名记者是否优秀的标准是看他能不能写出符合宣传要求的报道。而在都市报、经济类等市场化程度高的媒体出现后,记者的政治素养不再排第一位,比政治素养重要的是是否勤快、能不能吃苦。为此,报社对记者的门槛放低,也会招收大专生甚至高中生,在专业上也不会有严格的要求,甚至对于有类别特色的新闻的媒体来说,如果一名记者具有专业知识储备,则是更为有利的。
王小丫毕业于四川大学经济系,爱好写作,毕业后在经济类报社《四川改革时报》当了6年记者,后进入中央电视台经济部,“当时心里也没有多想,只是想做一个好的电视记者,唯一的梦想就是做一个证券市场或经济领域的权威记者。”1998年,王小丫凭借主持的《经济半小时》荣获1998年全国经济节目优秀主持人第一名。从经济专业到记者再到主持人,王小丫对财经比普通新闻人更为专业。
因为多一度热爱,冉雄飞在重庆西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足球专业毕业以后,应聘于人民体育出版社《世界体育周报》做专职体育记者,一年以后受聘于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在《足球之夜》栏目组专门从事足球报道,而后加入《体坛周报》,目前仍在新传体育做解说顾问。“确切一些讲,足球是我的生活,是我的工作,是我的生命,除了足球的特长,也许我一无是处,假如有一天你看到我的文章没有肆意的文采,不要责怪,因为那就是我的风格,和我这个重庆人一样,什么事情都直来直去。” 冉雄飞作为足球专业受聘记者,更了解足球,报道也更符合球迷心态。
“没人把我当做是记者”
也有这么一群人,往往是一句“我应该为这个社会做点什么”如此淳朴而简单的想法,就抛弃了本或许令人艳羡的职业和更为丰厚的工资,投身新闻事业。
孙春龙只因为心中有些痒痒的“抱负”,于是,他带着以前写的“文学作品”,到西安晚报社成了一名“新闻临时工”。 做记者让他感到幸福。他跑得很“欢”。再后来,他怀揣着新闻梦,成了新华社新创刊的杂志《瞭望东方周刊》的一名记者。他把做一名调查记者当做自己的理想。
孙春龙工人一般的形象在做调查记者的经历中也颇为有益,“人家有的以为我是装修工人,有的以为我是矿工,可就没人把我当做是记者。”国外,调查记者是最受尊敬的记者,也是最受尊敬的社会人群。他们总是在社会最阴暗的角落出现,调查那些被遮蔽的真相,揭开那些被金钱与权力掩盖的内幕。“调查记者的荣光,就在于揭开真相,促成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孙春龙这样认为。而在中国,真正的调查记者寥寥可数。孙春龙希望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调查记者。
做一位瞭望者
“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瞭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谈暗礁,及时发出警告。”——J . Pulitzer
他们来自五湖四海,不远千里,相聚于此,有的是水手,有的是渔夫,有的是旅客,他们不约而同走向船头的甲板,眺望远方的海面,做一位时代的瞭望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