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白雪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管锥集

[复制链接]
41#
 楼主| 发表于 2011-1-15 10:15:16 | 只看该作者
藏,古同“臟”,即心脏、心。

喻:告诉、要求。


译文:内心自己都不能宽容的人,却要求别人能宽容,不曾有哦。所以,治国的前提是理家。

很明显,这儿过渡有硬伤,我得加上一句解释,(最先面对的是自己的家人,首先宽容的是家人)所以,治国的前提是理家。《诗》云:“桃花美艳,林叶茂密,这个姑娘正出嫁、祝愿她家人和睦。”让家人和睦,然后才能够让国人和睦。《诗》云:“兄弟和睦。”兄弟和睦,然后才能让国人和睦。《诗》云:“仪容无错,以正四方。”能被父母兄弟效法,然后国人才效法哦。
.
42#
 楼主| 发表于 2011-1-15 10:15:47 | 只看该作者
十五、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朱熹集注:长,上声。弟,去声。倍,与背同。絜,胡结反。老老,所谓老吾老也。兴,谓有所感发而兴起也。孤者,幼而无父之称。絜,度也。矩,所以为方也。言此三者,上行下效,捷于影响,所谓家齐而国治也。亦可以见人心之所同,而不可使有一夫之不获矣。是以君子必当因其所同,推以度物,使彼我之间各得分愿,则上下四旁均齐方正,而天下平矣。

译文:所谓平天下,前提在治国,原因是:上面把老人当老人,民间就会兴孝道;上面把长兄当哥哥,民间就会兴敬风;上面的体恤孤弱,民间就不会有弃儿。所以,君子要有絜矩之道。

朱熹说,絜,度也。矩,所以为方也。云云。
真的是让人不知所云咧,你唠叨的啥呀。

中国国学网解释的:品德高尚的人总是实行以身作则,推已及人的“絜矩之道”。
这个也是根据前后文猜的而已,耍了一个巧,实际等于没解释  絜矩。

絜,本意麻绳儿,用来丈量
矩,就是弯尺(矩尺),用来画线标准。
絜矩:准绳。

因此,君子要有准绳风范。

真的是霸道!我是说我解释得霸道。
.
43#
 楼主| 发表于 2011-1-15 10:16:12 | 只看该作者
十六、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

朱熹集注:恶、先,并去声。此覆解上文絜矩二字之义。如不欲上之无礼于我,则必以此度下之心,而亦不敢以此无礼使之。不欲下之不忠于我,则必以此度上之心,而亦不敢以此不忠事之。至于前后左右,无不皆然,则身之所处,上下、四旁、长短、广狭,彼此如一,而无不方矣。彼同有是心而兴起焉者,又岂有一夫之不获哉。所操者约,而所及者广,此平天下之要道也。故章内之意,皆自此而推之。

朱熹真是搞笑惨了,还在那儿不停地打转儿:上下、四旁、长短、广狭,彼此如一,而无不方矣。
他以为,矩,就是方块形。咔咔,真的是无语了。

译文:如果厌恶上司的某陋习,就不要用它使唤下属;如果厌恶下属的某陋习,就不要用它侍奉你的上司;如果厌恶前辈的某陋习,就不要把用它引导后辈;如果厌恶后辈的某陋习,就不要用它服侍前辈;如果厌恶右边的人的某陋习,就不用它交往左边的人;如果厌恶左边的人的某陋习,就不要用它交往右边的人。这就叫做准绳风范。.
44#
 楼主| 发表于 2011-1-15 10:16:25 | 只看该作者
十七、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僇矣


朱熹集注:乐,音洛。只,音纸。好、恶,并去声,下并同。诗小雅南山有台之篇。只,语助辞。言能絜矩而以民心为己心,则是爱民如子,而民爱之如父母矣。      节,读为截。辟,读为僻。僇,与戮同。诗小雅节南山之篇。节,截然高大貌。师尹,周太师尹氏也。具,俱也。辟,偏也。言在上者人所瞻仰,不可不谨。若不能絜矩而好恶殉于一己之偏,则身弒国亡,为天下之大戮矣。

译文:《诗》云:“爽啊,君子,人民的父母。”人民喜欢的,他跟着喜欢;人民厌恶的,他随着厌恶,这就叫人民的父母。《诗》云:“巍巍南山,岩石垒垒。耀眼的尹太师,人民万目仰视。”君王不可不谨慎,失偏,就会被天下人耻笑。
.
45#
 楼主| 发表于 2011-1-15 10:16:38 | 只看该作者
十八、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易。”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朱熹集注:丧,去声。仪,诗作宜。峻,诗作骏。易,去声。诗文王篇。师,众也。配,对也。配上帝,言其为天下君,而对乎上帝也。监,视也。峻,大也。不易,言难保也。道,言也。引诗而言此,以结上文两节之意。有天下者,能存此心而不失,则所以絜矩而与民同欲者,自不能已矣。

朱熹说:不易,言难保也。
国学网也是:守住天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易,没得更换、改变的意思吗?

所以,《诗》云:“商朝没有失去民心之前,符合上天的帝命;应以之为鉴,大命不改,千秋万代。”国策得民心,国在;失去民心,国无。
.
46#
 楼主| 发表于 2011-1-15 10:17:34 | 只看该作者
十九、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康诰》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


有德有此人。德,本是指天性,具体一点就是指天地、世界、时空、物质、人类的本源。所以说,先有德才有了人。好理解一点,就理解为,先有自然界,然后才有了人。

译文:所以,君子先要重德。先有德性才有了人,有了人才有了田园,有了田园才有了物产,有了物产才有了享用。德在最初,财在末尾。轻德重财,(那就搞颠倒了),争民施夺。

争民施夺。国学网的解释:---------那就会和老百姓争夺利益。

这明显是懵的大意了。
.
争民,就是和人民争抢,即抢劫人民。
施夺,实施掠夺。

接续译文:就会抢劫人民,实施掠夺。所以敛财,民心就散了;散财,人民就聚拢来了。因此,乱发言,就会乱回复;货是乱来的,也会乱丢。《康诰》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


国学网解释:---------《康浩》说:“天命是不会始终如一的。”这就是说,行善便会得到天命,不行善便会失去天命。

按照他这个说法,天道既然不是永恒的,善不善都不能把握。就有点唐突了。
.
则维其常。——《诗•小雅•十月之交》,常:一般、平常。

所以,《康诰》载道:“天命不比一般。”即说,善德就会顺应,否则就会背离。
.
47#
 楼主| 发表于 2011-1-15 10:17:57 | 只看该作者
二十、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
《秦誓》曰:“若有一个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寔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媢嫉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寔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

朱熹集注:舅犯,晋文公舅狐偃,字子犯。亡人,文公时为公子,出亡在外也。仁,爱也。  秦誓,周书。断断,诚一之貌。彦,美士也。圣,通明也。尚,庶几也。媢,忌也。违,拂戾也。殆,危也。

朱熹说:断断,诚一之貌。
所以,大家都认为 断断  是老实的意思。
老实,在过去不是缺点哦。这句话明显是在说那个人有缺点,我估计就跟我们说长得有点残差不多。顶多就平平常常。
.
48#
 楼主| 发表于 2011-1-15 10:22:03 | 只看该作者
这样语感才顺,《楚书》记载:“楚国没得啥子当宝的,就一善幺不倒台。”把晋文公塑造成牛B犯的舅舅狐偃曾说:“我们流浪儿嘎,没得啥子当宝,只好把仁亲当作宝咯。”《秦誓》说:如果有一个臣子,平平常常,没得本事,心肠倍儿好(休:良好。亦孔之休。——《诗•豳风•斧》),像能宽容人的样儿。别人有本事,就像他也有一样,替别人开心;别人有才德,他真心赞美,不只像来自口头上。  寔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媢嫉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寔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

国学网的解释:----------------用这种人,是可以保护我的子孙和百姓的,是可以为他们造福的啊!相反,如果别人有本领,他就妒嫉、厌恶;别人德才兼备,他便想方设法压制,排挤,无论如何容忍不得。用这种人,不仅不能保护我的子孙和百姓,而且可以说是危险得很!”

这个解释无疑是忽悠。
.
寔,通 是。
乐所由来者尚矣。——《吕氏春秋•古乐》,尚,久远,从古到今。

译文继续:这种人能宽容,所以能保护我子孙百姓,且还有益。(因为)别人有本事,就妒忌而厌恶;别人德才兼备,就刁难使其不顺(俾:使)。这种人不能宽容,所以不能保护我子孙百姓,并且说危险!

谁搞得最贴切,一目了然,除非你没得眼睛。
.
49#
 楼主| 发表于 2011-1-15 10:22:52 | 只看该作者
二十一、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同中国。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

朱熹集注:迸,读为屏,古字通用。迸,犹逐也。言有此媢疾之人,妨贤而病国,则仁人必深恶而痛绝之。以其至公无私,故能得好恶之正如此也。   

国学网解释:因此,有仁德的人会把这种容不得人的人流放,把他们驱逐到边远的四夷之地去,不让他们同住在国中。这说明,有德的人爱憎分明。

自古以来都是这样解释。可是我始终觉得有问题。

请注意了,前文引用的话已经结了,引用是为了说明,自古以来各国各地都崇尚仁善。作者要阐发感言,也只能针对仁人,而不是要针对不仁。所以这个放流,肯定不能理解成流放。

放流有两个意思,一是流放罪人,另一是外放(委任)官员。

即,唯有仁人志士,委任四方,驱散异族,使其不在中原居留(就是管仲的“尊王攘夷”),这叫只有仁人才能爱人,能恨人。

50#
 楼主| 发表于 2011-1-15 10:23:33 | 只看该作者
二十二、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

朱熹集注: 命,郑氏云“当作慢。”程子云:“当作怠。”未详孰是。远,去声。若此者,知所爱恶矣,而未能尽爱恶之道,盖君子而未仁者也。  菑,古灾字。夫,音扶。拂,逆也。好善而恶恶,人之性也;至于拂人之性,则不仁之甚者也。自秦誓至此,又皆以申言好恶公私之极,以明上文所引南山有台、节南山之意。


朱熹说,命,郑氏云“当作慢。”程子云:“当作怠。”未详孰是。
意思是说,自古以来,没整明白。
.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