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刘海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媒介批评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481#
 楼主| 发表于 2021-3-21 15:35:1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邱亚婷

482#
 楼主| 发表于 2021-4-1 14:16:4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刘佳莹

483#
 楼主| 发表于 2021-4-10 23:33:4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今天,我们的媒体又被网友抓住破绽了
不得不承认,我们的媒体现在出现的失误越来越多了,连权威媒体都不能避免了。这不,昨天有媒体发布了这样的一个文章,讲陈嘉庚先生的。
主题是好的,但细节明显经不起考证,短短的两段文章里,就被网友抓出了三个破绽,第一个破绽是:陈嘉庚先生并非南阳人,而是福建厦门人,百度百科上写得明明白白。
把人家的籍贯都搞错了,可见现在媒体已经不严谨到什么地步了。

第二个破绽是,陈嘉庚先生于1961年去世了,又何来的2004年回国?何况跟抗战时间也对不上,陈嘉庚先生明明是1940年回国的!
第三个破绽是关于银元的,文章里是这样说的:
为了加深印象,还作了一个对比,说等于1500头牛。
结果被网友毫不留情的指出了破绽,那时候没有银元,只有法币了,另外一桌饭最高30银元就到顶了,再多的话,厨子就做不出来了。
这三个破绽一出,网友们纷纷看好戏,现在这篇文章已经撤下来了,大家再也看不到了,可见这个媒体还是要脸面的,知道修改不过来了,干脆撤下来。
由这个事情,我们可以看出来,现在的媒体到底胡说八道到了什么地步了,人物籍贯对不上,时间对不上,连物价也对不上,就算要编造一个故事,至少也用点心好吧,多查找一下有那么难吗?
特别是2004年回国那个,简直是敷衍到家了,既不知陈嘉庚先生去世于何时,也不知他什么时候回的国,但他们还是这样写出来了,并刊登出来了,让万千网友看到了。
这就是我们现在媒体人的专业素养,对待自己的专业越来越不上心了,新闻媒体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在我看来无非就是这几点,对社会要有热忱,要有相应的公义心,要有起码的良知,知道何为对何为错,还要有专业性严谨度,只有做到了这几点,才能让人们去信任,而不是去嘲笑。
显然,这一次我们的媒体再一次让人们失望了,露出了这么多破绽马脚,还被网友当众抓包,这一届媒体人真的不行啊!
这样的素养,这样的态度,能做好新闻吗?
来源:深度报1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3nIR6wNxnkE8qJGQvPdASA
编辑:马皖雪

484#
 楼主| 发表于 2021-5-22 17:40:1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李佳怿

485#
 楼主| 发表于 2021-6-10 11:55:2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清空微博被关联维权事件?媒体也尝到信息不求证的苦果

以前,媒体随意发不实短视频,网友被误导没人理。
现在,网友不求证信息就传播,媒体遭诋毁口难辩。
一场内卷开始了。

事件源自一名男车主通过媒体声称要达到退一赔三的维权诉求。媒体报道传播后,有流传出来的录音指出这是男维权者找媒体联合策划的事情,并声称此前车展的另外一个维权事件与该媒体策划有关。由此,该媒体旗下的微博、抖音等新媒体账号被网友占领、调侃,甚至有网络大V发帖追问要个交代。

截至目前,该媒体旗下的一个微博账号被质疑与事件有关联,连夜清空微博;另有旗下频率已经发出声明,表达与自己无关的立场;涉事频道节目对网友评论的显示进行临时限制;涉事男维权者拍视频声称录音遭编辑,与事实不符。

现在,网络还在发酵这个事件,让人感觉打脸。但是认真查阅,网络里部分质疑成了空穴来风,在公开信息中找不到依据。某大V在微博删除了自己曾经质疑的内容。

一问:谁证实了清空微博与事件有关联?
何时清空的?
如何证实是“连夜”或“今天”清空?
如何证实清空行为与该事件有关联?
看到微博清空状态,固然容易引起对媒体“销毁证据”的想象。但启用基本常识去观察,很难理解清空的举动。

一是该微博属该媒体法人身份账号,不是旗下涉事频道或节目账号,没有清空的必要。该媒体旗下频率频道如此多,该媒体法人账号的管理部门没有必要帮频道节目背锅,即“连夜”清空的动机很低。

二是处于清空状态的该微博,是该媒体的旧单位名称,广播电台与电视合后并有了新名称,在微博上也已经启用新账号。当然,不能理解的是为何不变更注册主体继续沿用,反而用新账号,放弃了有100多万粉丝的旧账号。当然,微博日活度比不上往年,弃用旧账号也有说得通的理由。

三是处于清空状态的该微博,仍记录曾经点赞图片最新时间是2018年11月27日,记录曾经发送视频的最新时间是2019年2月。这侧面证实该微博可能已经有两年没有进行上述操作。如果该微博遭遇网友评论占领,或刊播内容跟事件有关,在近日展开内容删除、评论限制的操作就可以了,没必要丢掉一个账号,作出“瓜田纳履”的动作。

在微博、微信、抖音上,有不少提出质疑的自媒体账号和新闻媒体,但是都没有提供有效证据,不能确认该媒体清空的微博与事件有关联。目前,某大V已经删除了此前质疑的微博内容。

令人诧异的是,该媒体也保持沉默,没有就此进行声明或澄清。因此,何时清空微博,还是一个谜。

二问:谁证实了录音所指媒体参与事件策划?
录音是谁录制和流传出来的?
不管是谁流传,都涉嫌泄露客户隐私、泄露商业秘密、诽谤他人等行为。
录音里,男维权者曾声称媒体曾经策划过维权新闻,自己也要找媒体和网红来制造舆论达到维权诉求。
这样的言论足够刺激网民神经。

结合他能如愿在媒体上亮相的事实,公众自然会怀疑该媒体旗下电视频道的节目组参与维权事件的策划和实施。
但常识提醒我们,人有时是说一套、做一套,或者在某种情景或状态下会用威胁、吓唬、夸张、虚构等口吻与言辞表达意见。
那么,维权者说了,是不是真的做了,或者是不是全做了?
没人求证。
反而用占领评论区域等方式,试图要有关媒体给个说法,期待新闻反转。
那么,有没有必要求证。
也就是有了这段录音,要不要先求证再公开?
判断的依据主要是看录音内容传播后,是否会给无关的第三者完成干扰,如隐私、名誉等。
本事件中主要当事人是:维权者、车商。
而录音内容提及了第三方:媒体。
对可能给第三者造成隐私、名誉等造成不良影响的公开传播,必须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并依法保护特殊群体权益(如未成年人隐私、血腥暴力场景限制传播等)。
否则涉嫌虚假、不当传播,属于利用突发事件煽动极端情绪,或者实施网络暴力损害他人和组织机构名誉,干扰组织机构正常运营,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行为。
按照2021年2月22日起施行的《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要接受法规处罚。
回到事件中继续看。
这段录音公开传播后,该媒体的一个广播频率是被提及的第三方。该媒体广播频率通过微博发出声明称,没有参与过策划和实施相关维权事件,也没有接到男维权者有关求助,认为网爆内容完全不实。
该媒体广播频率在声明中同时认为,部分网民传播含有不实信息的录音内容,是污蔑行为,要求停止侵权,删除不实信息,澄清事实真相。
与该媒体广播频率急着澄清的状态不同,该媒体涉事的电视频道节目组选择沉默,并限制网友评论,删除以往相关报道。

但是该媒体电视频道节目组此前对某女车主维权事件的报道,依然保留在账号上。
可以看出,该媒体电视频道节目组目前只是限制了上述男维权者对应报道的继续传播。

如果录音内容所提及第三方行为全都属实,该媒体电视频道节目组应该还要删除对前期女车主维权事件的报道,才符合避嫌常理。
但是,目前该媒体涉事的电视频道节目组没有公开回应或澄清,继续限制网友评论。因此,男维权者被质疑行为是否与该媒体电视频道节目组有关,依然是一个谜。

【结语】很多网友期待事件有反转。由此,自媒体公众号围绕该媒体的官方微博出现清空而展开的想象、质疑纷至沓来,一些评议文章涌现。但是这样合理想象缺乏有效证据,相关录音提及的内容已经被部分第三方认定不实。

目前,事件除了给车商带来困扰,最大烦恼者应该是被提及的媒体。究竟如何应对,是像以往一样沉默、一删了之,还是澄清、调查?相信这次,该媒体公信力在时间上耗不起。
而媒体也尝到信息不求证的苦果,并不奇怪。
以前,媒体随意发不实短视频,网友被误导没人理。
现在,网友不求证信息就传播,媒体遭诋毁口难辩。

【延伸阅读】
当前,随着传统端传播式微,一些新闻媒体试图采编能抓眼球、搏出位的报道拉回受众,提升媒体对广告吸引力。
如有的电视媒体因需要画面镜头填充时段,喜欢鼓励记者介入一些纠纷现场,通过反问等方式刺激现场双方情绪,捕捉戏剧化的场景,倒逼对方采用非常规方式回应媒体,达到树立媒体形象的目的。而由此展现的过激行为、隐私泄露等镜头成了不良示范与不良导向。

来源:老总签发单
编辑:何晓琴


486#
 楼主| 发表于 2021-6-10 12:20:3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媒体监督社会,谁来监督媒体?
2021年6月6日,一家媒体在微博上被曝出了一段录音,道出了河南车主温先生在前段时间要求特斯拉“退一赔三”事件背后的猫腻。随后,该媒体官方微博所有的帖文突然全部消失,留给很多不知情者一脸的蒙圈。
file:///C:/Users/11582/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2.jpg
只是,新媒体时代,删帖早已没有什么作用了。在网上依然可以随手就搜索到这段视频,以及相关网民及温姓当事人的帖文。


这家媒体究竟是什么原因出现这种极为罕见的自宫现象,先来看看这段曝光于网上的神秘录音里到底说了些什么?此次公开曝光的录音中,当事车主温先生表示自己知道特斯拉没什么毛病,并推断可能是线圈老化等小问题,而他说谎闹事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退一赔三”。

此外对于大量的媒体曝光,他也直言不讳地表示“多少花点钱”。“我就明着给你说实话,我得花钱,我找媒体曝光能不多少花点钱嘛。我要不趁着这舆论整点事儿,我这事儿(退一赔三)就黄了。”


他还直接指出:“我今天找的是河南省广播电台、河南省卫视,绝对比上海车展还要恐怖,你知道吧。”让人意外的是,车主温先生,对特斯拉上海车展事件的背后也略知一二,并说道:“上海的事情你知道谁操作的吧,河南省电台这帮人操作的。”有特斯拉车主爆料:“有媒体记者在特斯拉车主群买各种事故的录像,剐蹭的都行。”
file:///C:/Users/11582/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4.jpg
对于这段被公开的录音,疑似当事人的温先生(帐号有认证身份信息) 予以了否认。
file:///C:/Users/11582/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6.jpg


有细心网友发现,自今年3月至6月期间,90多天的时间内,该媒体共传播特斯拉的相关负面报道700多篇,平均每天产出近8篇;据悉《大参考》栏目组至少派出了4位记者蹲点特斯拉门店,也就是平均每人每天约产出2篇负面报道。

file:///C:/Users/11582/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8.png


关于特斯拉及相关的新闻事件,本文不予讨论,毕竟过于专业,有待权威部门调查后以鉴定结果为准。但如果说有针对性地恶意炒作,那他们的动机就值得怀疑了。事实上,很多的负面炒作已经逐渐得到澄清,比如今年5月17日发生在浙江台州的造成警员一死一伤的这起事故,当地警方调查后通报,驾驶员负全责,与车辆无关。
file:///C:/Users/11582/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10.jpg


事实上这些年来,很多的新闻事件,正是经过媒体的精心策划和刻意的炒作,对公众已经造成了认知上的负面性,即使一些事件在事后得以澄清,但造成的负面影响却很难在短时间内挽回。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这些年来大量媒体不断炒作所谓文明执法、理性执法、人性化执法这些伪命题,执法本身就是带有强制属性的,通过这种听上去很有道理的话题设置,让人们感觉到原来执法也是需要微笑的,讨价还价的,甚至打了警察只要悔过、赔礼道歉,都可以不用坐牢的。还有部分人甚至认为,民警执法你就必须客气点,温柔点,否则我就可以拒绝你执法。这种炒作的本质,就是削弱警权,说到底就是弱化中国法治的根基。这些后果,与一些媒体利用其绝对的新闻舆论话语权是有密切关系的。


file:///C:/Users/11582/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12.jpg
回到这家自宫的媒体官微。既然要报道事实真相,那就应该实事求是进行报道,而不是融入了太多的人为因素和某种目的性。老猫认为:一起事故的原因不能说明所有的事故,当然同样也不能否认其它的事故的原因。一切以事实为依据,作为媒体而言,依法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固然重要,但不能为了炒作而炒作,甚至带有某种目的去炒作,这样就有可能有失偏颇甚至成为违法的恶意炒作了。

有趣的是,在这段录音曝光后,尽管温姓车主发声拒不承认录音所表达的意思,但《大参考》的微博立即关闭评论,河南电视台官微也很快删空微了博,采访视频全部下架。这种方法,又能起到什么效果呢?只不过让更多的人感觉到他们坐实了自己恶意炒作的口实罢了!

file:///C:/Users/11582/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15.jpg


长期以来,媒体作为公众认可的第四公权力也就是监督权力,承载着大众的信任与期盼,报道社会正面的声音,同时也揭露一些丑恶的现象,这本是他们的职责。然而,不知从何时起,一些媒体为了利益,不惜以牺牲公信力为代价,拼命制造各种负面话题,甚至造谣滋事、煽风点火、乱带节奏,这种现象在网络上可谓比比皆是。在连《新闻法》都没有的中国,那些打着监督为名的媒体,谁又来监督他们呢?

国家出台的《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第十八条明确规定:新闻记者使用新闻记者证从事新闻采访活动,应遵守法律规定和新闻职业道德,确保新闻报道真实、全面、客观、公正,不得编发虚假报道,不得刊播虚假新闻,不得徇私隐匿应报道的新闻事实。

然而在现实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自称是某些媒体的记者,在采访中经常与当事方发生冲突,而他们中很多人总是无法出示合法的记者证。爆发冲突后又在第一时间以“记者被打了”、“女记者被多名男子围殴打伤”等耸人听闻的新闻来进行炒作,给当地政府部门、相关企业和当事人施压,以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

不可否认的是,当一些社会现象或热点事件发生后,一些媒体的炒作,往往是使舆论事件在网上不断发酵,不少媒体总是以第四公权的身份,以“监督社会,揭露事实”为名,行各种炒作之实,却是不争的事实。

至于特斯拉品牌的车辆之所以在网上持续引发网民的关注与热议,之所以舆论中出现一边倒“攻击”特斯拉的情况,个中原因比较复杂,原因也是多方面的,这里不予展开讨论。自媒体时代,人人都可发声,人人都能发声。舆论环境复杂,公众情绪容易被煽动,大众舆论容易被引导。也正是因为这样,官媒的权威性就显得尤为珍贵,公平公正的事实报道也恰恰是官媒的核心价值。

社会需要媒体来监督,但媒体更需要事实来体现价值。一旦当媒体丢失了公正心和道德后,谁来监督媒体呢?


来源:猫眼看天下
编辑:何晓琴

14.jpg (32.01 KB, 下载次数: 29)

14.jpg
487#
 楼主| 发表于 2021-6-15 20:58:0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关于河南电视台被质疑参与操作维权事件,经济观察网进行了采访:
1、记者两次到郑州福塔店采访,均未能见到负责人,记者通过邮件发送的采访函,截至发稿时仍未收到特斯拉方面的回复。
2、在河南电视台门口,该台的一位员工对记者表示,(电视台微博内容被清空)有可能是后台技术操作给清空的,也有可能是一些别的原因。”“微博是属于新浪管的,删空这个东西跟我们电视台有什么关系?我们只是内容提供者,至于删与不删是新浪那边自己核算的。最后以没有预约为由,记者被拒绝进入河南电视台采访。
而对微博清空之事,新浪华南大区一位黄姓媒体合作总监对记者回复称,不了解情况,无法作出回应
3、在河南省广播电视局,该局宣传处一位李姓主任在电话里向记者表示这个事情我不清楚。我们过去管河南电视台,现在对它只是行业指导,算是兄弟单位,河南电视台现在应该是归省政府直接管。
4、河南省委宣传部新闻处的工作人员在记者表明来意后,以电话信号不好为由挂断电话。
5、河南省消费者协会受理了温先生对于特斯拉的投诉,并表示随后将把双方叫到一起共同协商处理问题。

编辑:马皖雪

488#
 楼主| 发表于 2021-7-4 23:19:1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古凤

489#
 楼主| 发表于 2021-7-12 15:33:1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令人胆寒的“逼忠”,三联周刊惹到了谁?
庆典才刚落下帷幕,打着“抓内奸”旗号欲行“杀人之事”的宵小就跳出来了。首先被他们盯上的,是正处于风口浪尖的三联生活周刊。《三联》,因其记者7月1日当天在个人社交媒体上发表了“不当言论”,连带着被他们拿出来开刀。一个名叫“黔线”的公众号首先开炮,在1号当天发了一篇题为《牛哄哄的三联生活周刊》,斥责《三联》未在热热闹闹的节日里做好宣传工作。文章开篇便以理所当然的口吻定调,指称在宣传大庆一事上,媒体界应该开足马力,提前多天立体宣传,营造出一个氛围。定完调,它立马掉转话锋,以批评的口吻指出,“在中国的首都,就是有这么一个牛气冲天的媒体,他们根本不屑于参与此事”,“这家媒体就是《三联生活周刊》”。
但是,这篇文章给《三联》定了一个缺席报道的罪名之后,除了重复着“大喜日子不报道说不过去”等无理说辞之外,也找不出其他合理的依据来。于是,它便转移话题,拿《三联》在去年武汉疫情期间发了超过100篇的原创报道说事。
这年头,理性清醒的声音总被当成异样,批评之声更有随时被贴上境外势力标签的危险。我非常清楚这篇文章突然拿疫情说事的目的何在,那就是试图煽动起民族主义的仇恨情绪,把《三联》打成敌对势力。其用心之险恶,令人心惊。这个公号之前还在另一篇文章里呼吁消灭公知
file:///C:/Users/11582/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6.gif
事实上,我应该感谢这篇“杀人”的文章,因为它的提醒,让我们再一次想起了《三联》的勇气和担当。那100多篇报道,正是戴在《三联》头上的一顶桂冠。在当下的环境里,谈论媒体真正的定位和职责已经没有多大意义,想要生存下去,就都得跟宣传任务挂钩。《三联》在1号上午其实也已发过一篇红色文章,只是在求全责备的小人眼中,《三联》怎么做也摆脱不了罪名了。

所谓“忠诚不彻底,就是彻底不忠诚”,大概如此。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大概如此。
file:///C:/Users/11582/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7.gif
《三联》的报道截图这些单细胞生物不会明白什么是“大音希声”,也不明白说出来的话不一定代表真心,更不明白藏在内心的情感也可以很真挚。他们只知罗织他人罪名能为自己带来流量和收益,而当这种认识成为共识的时候,便会有更多人加入这个队伍。在1号当天,除了攻击《三联》之外,一个拥有290万粉丝的娱乐博主“是段小姐来了”,竟也给选秀艺人拉起清单。清单统计的标准是,1号当日0点至11点期间艺人转发“百年庆微博”的情况。
该博主的名单统计了约90位明星,列出他们的名字、是否转发、具体的转发时间点。没有转发的明星,则被涂成红色加以区别。
部分统计表格摘取
在评论区,有人留言“最好再统计一下转发文案的字数、发布微博的手机型号。文案少于100字的还有用苹果手机的都不虔诚,都滚出拆那。”一瞬间,低智和暴戾之气溢出屏幕,扑面而来。目前这则微博已经看不到了,但它引发的余波一时半会难以褪去。我看完之后至今仍然心有余悸,如果往回倒几十年,这批人绝对都是杀人不眨眼的角儿。我敢断言在我还没注意到的领域,肯定也有类似的事情正在发生。但我不想再在这些小人身上浪费太多心情,我只想问问他们,除了刁难手无寸铁的同胞之外,敢不敢给拿了中国援助,却没有祝贺的国家也拉个清单?根据新华网今年1月受权发布的《<新时代的中国国际发展合作>白皮书》一文,中国从2013年至2018年一共对外援助2707亿元人民币,包括无偿援助、无息贷款、优惠贷款三种。
file:///C:/Users/11582/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17.gif
其中,无偿援助1278亿元,占比47.30%;无息贷款113亿元,占比4.18%;优惠贷款1311亿元,占比48.52%。同一时期,全球有122个国家和20多个国际和区域性多边组织受到中国援助。包括:亚洲30国,非洲53国,大洋洲9国,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22国,欧洲8国。其中又以非洲地区受援金额最多,占比达44.65%,亚洲地区次之,占比达36.82%。
我也学着有些人拉个清单,从头到尾梳理了这份《白皮书》后,将内文里点到名的受中国支持、援助的国家列举了出来,有100多个。同时,我又结合多个媒体目前曝光的已经为庆典发来祝贺的国家名单,比照之下,把二者兼具的国家标红区别(只要该国有在任领导人、卸任领导人、在野党、友好协会成员发来祝贺,都计入祝贺名单)


最终整理出来的名单如下:白俄罗斯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缅甸、老挝柬埔寨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毛里塔尼亚尼泊尔、马尔代夫、赞比亚、津巴布韦、多哥、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坦桑尼亚、肯尼亚、菲律宾、科特迪瓦喀麦隆、埃塞俄比亚、吉布提、斯里兰卡塞内加尔几内亚、尼日尔、莫桑比克、刚果(金)南苏丹、牙买加、苏里南、多米尼克、乌兹别克斯坦、文莱、哈萨克斯坦、塞舌尔、毛里求斯、斐济、巴布亚新几内亚莱索托、卢旺达、中非共和国、利比里亚、蒙古国、厄瓜多尔、利比亚、萨摩亚、萨尔瓦多、乍得、乌干达、安提瓜和巴布达巴勒斯坦、格林纳达、东帝汶、古巴、佛得角、汤加、安哥拉、伊拉克科摩罗、刚果(布)、特立尼达、多巴哥、博茨瓦纳、厄立特里亚、摩洛哥、加纳、巴哈马、纳米比亚、秘鲁、乌拉圭、北马其顿、瓦努阿图、马拉维、阿富汗、马里、埃及、印度、所罗门群岛赤道几内亚、阿塞拜疆、马达加斯加、塞拉利昂、阿尔及利亚、贝宁、几内亚比绍、突尼斯、布隆迪、密克罗尼西亚联邦、塞尔维亚叙利亚、圣多美、普林西比、加蓬、印度尼西亚墨西哥智利这份名单或许还有遗漏,但整体上已经足够说明现状了。面对这些拿中国援助而又沉默的国家,我不知道那些向同胞发出责难的小人们,会作何感想。如果有读者认识他们,烦请把这篇文章发给他们,我很想听听他们的高见。

来源:地球视角
编辑:何晓琴

490#
 楼主| 发表于 2021-7-21 21:01:3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来源:重庆大学张小强
编辑:马皖雪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