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灾难报道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471#
 楼主| 发表于 2012-4-13 12:42:4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英国自然灾害专家:1900年前后才是地震多发期

2012-04-13 08:55:20 来源: 网易探索 有1人参与

核心提示:伦敦国王学院自然灾害专家布鲁斯·马拉穆德表示,1900年后,全球每年平均发生17场7级以上的地震,1990后减少到15场左右。


4月11日,印尼苏门答腊海域发生强烈地震并拉响海啸预警,当地居民纷纷转移到地势更高的地区。
网易探索4月13日报道 4月11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北部海域发生里氏8.6级强震,但由于属于平移型地震,因此并未像2004年那样引发破坏性大海啸。地震发生后,预警浮标监测到的抵达海岸的海浪高度最高只有80厘米。
此次地震从海底一个长125英里(约合200公里)的平移断层开始,两个巨大的岩体相互滑动。与2004年当地发生的引发破坏性大海啸的地震不同,这一次的海床向两侧移动,而不是垂直移动,没有搅动大量海水,因此并未在印度洋引发大海啸。2004年海啸灾难后部署的预警浮标在地震发生后不久监测到海啸风险,但抵达苏门答腊岛海岸的海浪最高也只有80厘米。格林尼治标准时间的11日12点36分,太平洋海啸警报中心发出海啸预警。
当地时间下午2点38分,地震学家监测到班达亚齐沿海250英里(约合400公里)发生地震,震源深度为14英里(约合22公里)。发生滑动的断层位于苏门答腊岛海域向下弯曲的洋底壳的一个板块。美国地质调查局表示,此次地震的主震震级为8.6级,对于平移断层来说,已经是非常强烈的地震。


在感觉到主震后两小时,当地又发生一场震级8.2级的余震,可能由同一断层带发生的滑动所致。地震释放的巨大能量将压力转移到洋底壳的其他“软肋”,提高了未来发生地震的可能性。伦敦国王学院自然灾害专家布鲁斯·马拉穆德表示:“断层发生地震后,压力会在部分区域释放,将压力转移到其他区域。也就是说,提高了这些断层区的不稳定性,导致它们更有可能在未来发生地震。余震能够在主震过后几周和几个月内持续发生,有时甚至可持续数年。1900年后,全球每年平均发生17场7级以上的地震,1990后减少到15场左右。”(来源:《卫报》 编译:shooter)

http://discovery.163.com/12/0413/08/7UV7HCR1000125LI.html

472#
发表于 2012-4-13 23:27:3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江西风雹灾害已导致6人遇难

2012年04月13日16:03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南昌4月13日电(记者 刘占昆 王剑) 连日来,江西出现持续降水过程以及雷电、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江西信江上饶站等部分河流水位超警戒线,而此前的风雹灾害目前已导致6人遇难。

  记者13日从江西省防汛抗旱总指挥部了解到,12日8时至13日8时,江西21个县市区出现暴雨和大暴雨,以资溪县130毫米为最大;另外江西还有67个县市区降下中到大雨。

  连日来,持续强降水造成江西一些河流水位迅速上涨。据监测,13日6时信江上饶站水位超警戒。江西省已紧急部署,加强防汛抗洪工作。

  中新社记者从江西省民政厅了解到,截至4月13日9时,10日至11日的风雹灾害已造成南昌、鹰潭、新余、宜春、吉安等9市26个县(区、市)29.4万人受灾,6人遇难,4200余人紧急转移安置;房屋倒塌1900余间,6900余间房屋不同程度受损;农作物受灾面积21.5千公顷,其中绝收900余公顷;直接经济损失3.6亿元人民币。

  据气象部门预报,近期江西有多过程性降水天气,并呈现明显强对流特征,降水过程中伴有大风、强雷电现象,其中12日降水较明显,15日下午至16日、18日降水还将较明显。

  针对持续的大范围降水,江西省防汛抗旱总指挥部要求各地重点加强中小河流、中小水库和山洪地质灾害的防御工作同时,江西要求各地切实防范雷电、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造成的灾害。
http://news.sina.com.cn/c/2012-04-13/160324268395.shtml
473#
 楼主| 发表于 2012-4-14 10:42:2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肯德基为借印尼地震做广告道歉

2012-04-14 01:13:19 来源: 北京晨报(北京) 有153人参与

新华社电 肯德基泰国分公司12日向消费者公开道歉,原因是这家美国连锁快餐品牌在11日印度洋地震触发海啸预警期间“借地震”做广告。
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11日下午发生8.5级地震,泰国方面随后采取相应措施,发布海啸预警,关闭普吉岛机场,疏散印度洋沿岸居民。
海啸预警发布后不久,肯德基泰国分公司在企业网站及社交网站打出广告:“让我们赶紧回家、紧盯地震新闻,再有,别忘记从肯德基餐单中订一份你最喜欢的餐品”。
这段广告在社交网站发布后,引发网友不满。许多网民跟帖留言,批评这家快餐企业“自私”、“不懂事”。
肯德基泰国分公司12日前撤掉所有留言,更换上一份致歉书。
中南半岛的西侧沿岸在2004年印度洋海啸中遭受打击,其中普吉、攀牙等泰国南部沿岸各府均有人员伤亡,包括3000多名外国游客在内的8000多人在泰国死亡。

http://news.163.com/12/0414/01/7V0VFVTO00014AED.html
474#
 楼主| 发表于 2012-4-14 11:19:0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视频:实拍意埃特纳火山1年多以来第24次喷发

2012年04月13日21:20  CCTV新闻频道




简介:  4月12日,位于意大利西西里岛的埃特纳火山再次喷发,这是自去年1月份以来第24次喷发。据了解,仅在过去的一个月里,它就喷发了3次。
  4月13日CCTV新闻频道播出以上视频内容。
475#
 楼主| 发表于 2012-4-16 10:37:1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泰坦尼克海难百年特别报道:还原事发当日场景

2012-04-15 10:10:22 来源: 新京报(北京) 有2774人参与

核心提示:1912年4月14日深夜,号称“不沉之船”的奢华邮轮泰坦尼克号在北大西洋撞上冰山。2个多小时之后,当地时间15日凌晨2点20分,泰坦尼克号沉没。船上载有1316名乘客和885名工作人员。海难导致1500人遇难。

1912年4月14日深夜,号称“不沉之船”的奢华邮轮泰坦尼克号在北大西洋撞上冰山。2个多小时之后,当地时间15日凌晨2点20分,泰坦尼克号沉没。

船上载有1316名乘客和885名工作人员。海难导致1500人遇难,包括船上的首富亿万富翁约翰·阿斯特四世、梅西百货联合创始人伊西·施特劳斯和妻子、管道大王本杰明·古根海姆、船长爱德华·史密斯和该船总设计师托马斯·安德鲁斯遵从船上“只有妇女儿童上救生艇”的命令,慷慨赴死。泰坦尼克号制造商、白星航运公司的董事布鲁斯·伊斯梅在最后时刻抢到救生艇逃生。

泰坦尼克号沉没的消息震惊世界。大西洋两岸许多地方降半旗,英国国王乔治五世和美国总统塔夫脱互致唁电,德国皇帝威廉二世也拍发了吊唁电报。

最终共找到333具遇难者遗体。大多数被运往加拿大的哈利法克斯安葬。

4月14日夜晚

航行第4天,晚餐非常丰盛——牡蛎开胃菜、奶油大麦鲑鱼、菲力牛排、羊肉、烤鸭和甜点布丁、法国香草冰激凌。入夜,经过一天酒会和舞会“狂欢”,大部分乘客酣然入睡。泰坦尼克号以20.5节的速度在漆黑冰冷的洋面上急速前进。

北大西洋上空繁星闪烁,海面上几乎没有一丝风,气温低至零下一摄氏度,偌大的海面漆黑一片,只有泰坦尼克号的窗户里发出温暖的淡黄色灯光。

4月14日23时40分

泰坦尼克号船身突然一阵摇晃,一些住在头等舱和二等舱的乘客清楚听到咔嚓咔嚓的金属摩擦声。

大冰山耸立在眼前

“应该是遇上大海浪了吧”、“不可能,海面上几乎没有风,应该是触礁了”、“附近也没什么岛礁,估计是螺旋桨或者什么地方出了故障”、“我在舷窗外看到一些白色的冰山,不会是撞上了吧”……乘客们在过道里议论纷纷。

但是,住在底层三等舱的乘客感受的震荡,远比上面严重得多。这些怀揣着“美国梦”前往纽约的贫穷移民惊恐地发现,冰冷刺骨的海水汩汩地透过门缝渗入。

“船体在迅速灌水。”泰坦尼克号木匠维修工哈金森慌张地说。船长爱德华·史密斯立即召集哈兰沃尔夫公司的首席造船工程师托马斯·安德鲁斯检查船体受损情况。

与此同时,泰坦尼克号很快停了下来,四根烟囱中的三根冒出白色烟雾,突然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惊醒了所有人。不少游客披着外套来到了甲板,透过泰坦尼克号窗户里发出的淡黄色灯光,人们惊恐地发觉,一座17至18米的大冰山正耸立在眼前。

船员向史密斯报告称,游轮右舷与冰山底部发生了猛烈摩擦,右舷前部吃水线下被拉出了一条93米长的缺口。安德鲁斯发现,撞击发生10分钟后,水位迅速上升,汹涌冰冷的海水正从船首舱涌入其他货舱和6号锅炉房。

“船已经没救了,我们还剩2个多小时。”安德鲁斯神情严峻地告诉史密斯。

4月15日0点5分

史密斯船长命令“准备放救生艇”并发出求救信号。半小时后,第一艘救生艇被放下,同时第一枚遇险火箭升空,在白色火光的照耀下,船上乘员已经乱作一团。

最初,部分乘客并没有做出反应。一些人甚至幻想船将重返航线,“我可不想离开温暖的房间到冰冷漆黑的大海里去”。还有乘客在慌乱中找不到前往救生艇的路,尤其是住在底层三等舱的乘客。

他目送妻子离开

泰坦尼克号船上载有1316名乘客和908名工作人员,而船上只有20艘救生艇,其中16只常规救生艇均可承载65人,其余4艘折叠艇和紧急救生艇都只能坐40人,这意味着船上有近一半人无法登上救生艇。

4月15日0时40分

6号锅炉房和整个第5号水密舱被淹没,海水也已经漫入E层,船头逐渐下沉。从5号锅炉房里能清晰听到前面防水板因水压发出的低沉声音,在邮件舱里抢救邮件的船员成为第一批被淹死的遇难者。

在明知救生艇不足的情况下,船长史密斯下达了“妇女儿童优先”的逃生命令,并呼吁所有男士“像个英国男人一样行动”。他命令船的左舷只能搭载妇女和儿童,右舷在妇女和儿童优先登船后,男士方可上船。

一名女子哀求说:“船长,我的手臂绑着绷带,我丈夫必须和我一起走,否则将没人照顾我。”然而她得到的回答是:“没有一个男人允许登上救生艇。”这对夫妻就这样活活分开了。另一名妇女恳求说:“我太老了,需要儿子照顾我。能让他上船吗?”得到的回答仍然是:“只有女人能上救生艇。”


泰坦尼克号上的首富、亿万富翁约翰·阿斯特四世将怀孕的妻子玛德琳送上救生艇后,礼貌地询问船员自己能否陪同,遭到拒绝后,阿斯特四世“如绅士般”回到甲板右舷翼,点着了一根烟,目送妻子离开。

随着船体下沉越来越严重,一些乘客开始绝望地尖叫、哭泣,其间还传来几声枪声。据称,一艘搭载60人的救生艇准备放行时,有人企图跳入艇中,遭到5等船员劳尔朝天鸣枪制止。

白星航运公司的董事布鲁斯·伊斯梅在泰坦尼克号规划会议上说:“这艘大家伙就是一艘大救生艇,我们何必还要费神装载小艇,弄的甲板上乱糟糟的呢?”而伊斯梅此时却冲向原本不多的救生艇。虽然活了命,但是从此世人对他的印象只有“懦弱”。


最后一曲“生命之歌”

正当人们慌忙地寻找救生艇时,甲板上突然传来了一阵悠扬的乐曲声和歌声。

“兄弟姐妹们,我们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但我们已相信了主,有了永生的盼望,不用惧怕……”英国牧师约翰·哈伯正在呼吁全船基督徒到甲板集合。不久,几十名基督徒围成一圈聆听哈伯祷告并吟唱圣诗。

在倾斜的甲板上,泰坦尼克号上的沙龙乐队“白星乐队”7名成员在华莱士·哈德利的指挥下,一遍又一遍地演奏着,为基督徒们伴奏。他们西装笔挺,有的还优雅得戴着围巾和帽子。

“那是什么歌曲?”“应该是雷格泰姆音乐或者流行歌曲吧”、“不,是根据圣经启示录创作的《上帝离你更近》”、“这是最后一首生命之歌”。不少乘客在听到乐曲和圣诗之后,开始平复情绪,坦然接受“妇女儿童优先”的安排。

4月15日2时5分

最后一艘救生艇带着44人离开泰坦尼克号,留下1500多人等待死神到来。此时,泰坦尼克号老船长向电报员布莱德和菲利普示意可以离开岗位。“现在要靠大家自己了。”这位白须老人说完后径直走向舰桥。

13分钟后,船尾部分几乎与水面垂直,大量的乘客和物品径直滑入水中,一些还拉着船尾建筑垂死挣扎。

伴随着一声巨响,泰坦尼克号船身在3、4号烟囱中间断裂,船头沉入水中。船尾砸向海面后,再次涌入大量海水,致使其垂直高速插入大西洋。

15日凌晨2点20分,泰坦尼克号完全消失在大西洋海面。

冰海驰援 710人获救

第一艘救援船在泰坦尼克号沉没后1小时10分钟到达;纽约3万人雨中伫立等待幸存者

救援 15日零点15分,泰坦尼克号发出“CQD MGY”和“SOS”求救信号。

4月15日3点30分,收到求救信号的卡纳德公司卡佩西亚号航行93公里率先抵达事故现场。此时的泰坦尼克号已经完全沉入海底。船员们只看到海面上漂浮着各种货物、木材和尸体。

凌晨4点,卡佩西亚号发现了第一艘救生艇,船员们放下缆绳将救生艇拉了上去。

“我们当时在狭小救生艇里挤成一团相互取暖,突然看到了远处隐约有一排灯光和黑色烟雾,并且烟雾越来越大,此时大家已经察觉到有一艘蒸汽船在靠近。”7号救生艇的乘客罗西·吉普森说。

“大家顿时看到了希望,伸出冻僵的手,奋力地滑起船桨。”当海面上露出阳光时,罗西看到海面上漂浮着一些绿色的垫子,她认出这些是泰坦尼克号上的沙发。6点钟左右,7号救生艇靠近卡佩西亚号,罗西顺着绳梯爬上了船。

“谢天谢地,终于有人来救我们了。”卡佩西亚号船员立即为浑身湿透的罗西提供毛毯、食物、热水等,还尽快找来医生为其他伤者治疗、包扎。随后,罗西进入一间船舱,一觉睡了26个小时。


经过4个半小时的搜救,卡佩西亚号最终找到12艘救生艇,加上从其他漂浮物上救起的人员,一共只有710人幸免于难。

早晨8点多,卡佩西亚号船长和牧师在船上的大餐厅里为遇难者举行了一场悼念仪式,并将泰坦尼克号遇难的消息传到纽约和英国。8点50分,卡佩西亚号掉头驶向纽约。

4月18日,卡佩西亚号携带710名幸存者抵达纽约港。经过自由女神像时,上万人在曼哈顿岛的巴特雷海岸观看。在54号码头,大约3万人伫立在雨中默默地迎接泰坦尼克号上的幸存者。


数字

泰坦尼克号当时载有325名头等舱乘客,123人遇难,幸存率为63%;二等舱有乘客285人,167人遇难,幸存率为43%;三等舱有乘客706人,528人遇难,幸存率仅为25%。

头等舱到三等舱的男子获救率分别是33%,8%和16%;儿童获救率则分别为83%,100%和34%。

时光机

1985年发现残骸 1985年,美国海洋学家罗伯特·巴拉德在纽芬兰东南约611公里海域发现泰坦尼克号残骸。“母亲的鞋,孩子的鞋,男人的鞋,船员的鞋,像一座座墓碑。”之后,美国深海探险公司组织了多次潜水,带领人们观看泰坦尼克号残骸,费用高达5.9万美元。

最后菜单拍12万美元

1912年4月14日,美银行家华盛顿·道奇的妻子成功获救,其手提包中的“最后的午餐”菜单得以留存至今。今年,这份菜单被拍出12万美元。来自泰坦尼克号沉船遗址的5900件打捞物于今年4月11日在美国被拍卖。这批物品估价1.89亿美元。

深海LV皮箱未渗水

泰坦尼克号上一件LV硬型皮箱从海底打捞上岸后,竟然没有渗进海水,箱子里的照片、信件等都完好无损。自此,LV因其高质量而迅速走红。泰坦尼克号沉没后,许多海底打捞公司瞄准这一机遇,疯狂打捞一切能找到的遗存物,并在黑市上高价出售。

救生艇工作混乱

当时的航海界都认为如果救生艇满载人员放下去,会造成损坏甚至倾覆。泰坦尼克号的救生艇设计得很结实,但是船员们不知道这一点。结果可以搭载1178人的救生艇,只上去651人(还有一些人是跳海之后被救上救生艇)。

残骸或被细菌“吃光”

人们已经移走了泰坦尼克残骸上的各种工艺品,剩下的船壳已经满是“锈柱”。经过对泰坦尼克号上的微生物进行长达20年的研究,科学家曼恩发现,食锈菌现正快速吞噬泰坦尼克号上的铁锈和铁。泰坦尼克号15年或20年后将彻底消失,只剩一个锈斑。

泰坦尼克上民国教科书


一本1912年6月出版的中国小学教科书《新国文》,其中课文《铁达尼邮船遇险记》介绍了这场震惊世界的海难,还绘制了船撞冰山沉没的插图。这本教科书的出版仅在泰坦尼克号事件发生两个月之后,是辛亥革命后出版的第一批教科书。

我心永恒

穿上盛装从容赴死的老绅士、讲故事哄孩子睡觉的母亲、改变主意与丈夫共命运的妻子……海洋吞没了泰坦尼克号,却并未吞没人性的光辉,信念的力量。那些义举、亲情和爱情追随泰坦尼克的百年辉煌历程,写进不朽。

泰坦尼克号设计师托马斯·安德鲁斯在沉船时表现出来的英雄壮举一直为后世所铭记。最后一次被人看到时,安德鲁斯独自在一等舱吸烟室里。不久后,他与自己一生的杰作一同葬身海底,尸体至今未被寻回。

在头等舱的吸烟室里,我静静地凝视着挂在壁炉上的油画,救生衣被弃置在一旁。船员斯图尔特问,“安德鲁斯先生,您真的不想尝试求生?”我没有回答。

此刻,金碧辉煌的大厅已经倾斜,水晶吊灯摇摇晃晃,灯光忽明忽暗,桌椅不断地朝身后滑去,哭喊声和乐队的演奏声,在海水的呼啸声中影影绰绰、越来越模糊……

这要是一场梦该有多好!我从未想过,如此众多生命竟然葬身令我引以为傲的泰坦尼克号。我盼望这一切尽快结束,也许下一分钟,海水就会冲破船壁,将我和泰坦尼克号彻底吞噬。我宁愿这一刻早点到来,让我像一个绅士一样死去,只有那样,才能抚平我内心的歉疚。对不起,我的乘客;对不起,我的妻子海伦,我最内疚的是,没能陪你度过余生。

过去的几个小时恍若隔世。就在昨天晚上,白星航运公司的大股东彼得·魏登纳还专门为史密斯船长举办了一场晚宴,并邀请了头等舱的不少贵宾参加。觥筹交错,衣香鬓影,悠扬的乐声、豪华舒适的大厅中,绅士淑女们谈笑风生,一片歌舞升平。

我并没有参加这场应酬,在船上,我大部分的时间都用于记录泰坦尼克号的状态,以及帮助船员中的新手们熟悉船上的事务。虽然我住在头等舱,是他们眼中的上等人,但我更乐于跟船上的普通人在一起,我想听听他们对泰坦尼克号的意见。

晚上6时45分,和往常一样,寝室的膳务员亨利·塞缪尔抵达我的船舱,帮助我着装,然后我和奥罗夫林医生共进晚餐。简便而愉快的晚餐后,我回到了客舱,继续钻研蓝图,并写下我打算对泰坦尼克号进行的改进。我曾写信给海伦骄傲地告诉她,“泰坦尼克号现在已经接近完成了,不知道起航后会收获何等赞誉。”

但就在11:40左右,船长史密斯突然派人来叫我与他会合。史密斯先生语气凝重地说,“船的右舷刚才撞上了冰山,请你检查一下受损情况。”我心里猛然一惊,我们先检查了船头的情况,甲板上有大块碎冰;随后我们下到船舱内,我的心不断地下沉,右舷被冰山划出一个90多米长的口子,邮件室已经完全被浸没了,壁球室则在迅速进水,船舱的进水速度快得超过我的想象。

泰坦尼克号的前5个防水密舱都在快速进水,而这艘船只能承受4个防水舱进水。我尽量平静地告诉史密斯船长,泰坦尼克号将会沉没,“现在距离完全沉没,只有一个多小时。”

没有时间了!我逐间敲开各个舱室的门,搜查各个包厢,请乘客们穿好救生衣,到甲板上集合。“泰坦尼克号仅剩下一小时的时间,”我不得不告诉他们这个残酷的事实。

船上有16艘木质救生船和4艘折叠救生船,可以搭载1176名乘客,我们本来有机会救更多人!曾经有人建议我在船上再加36条救生船,并在甲板上加上一层防水密舱壁,但这个建议被我否决了,我相信它永不沉没,此刻我无法原谅自己的傲慢。

许多熟悉的面孔在我面前掠过,我想起了妻子海伦。6年前,我唐突求婚把她吓了一跳,我不得不向她道歉。但两年后,她戴上了我的戒指,我成了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我还带她来看泰坦尼克号的造船车间。

“让我上船……让我上船!”随着恐慌蔓延,甲板上的乘客开始横冲直撞。有人鸣枪了!我不知道究竟多少人登上了救生艇,但哪怕多救一个人,都是成功。凌晨2时,所有的救生艇都已经下水,有人开始跳进水里,我从船舱里拿出沙发垫,扔到海里,让求生者借此漂浮,只要能等到救援船只,就有希望。

现在,我能做的事情已经做完了,我的心仿佛回到了家乡,我心中默念,我回家了,海伦……

不能淹没的爱

“我绝不会在别的男人之前上救生艇”。——梅西百货创始人施特劳斯先生

伊西·施特劳斯是德国裔美国人,著名的梅西百货公司的联合创始人。他和他的妻子艾达·施特劳斯在海难中一同赴死,电影《泰坦尼克号》中那对躺在套房的床上,相拥而眠等待海浪的老夫妇,即以他们俩为原型。他们的侍女艾伦·伯德在救生艇上生还。

我最后一次见到施特劳斯夫妇,是他们靠在椅子上,向救生艇上的人们挥手。“你在哪,我就在哪,”听到女主人对施特劳斯先生这样说,我的眼眶瞬间湿润了。我明白,我与女主人和先生可能要永远分别了……

我跟施特劳斯夫妇的缘分并不深。今年(指1912年)1月份,他们从美国来到欧洲,逗留了3个月。临走的时候,他们决定找个法国女佣带回美国。但他们找的前一个女佣临阵脱逃了,于是我成功得到了这份工作,也获得了泰坦尼克号处女航的入场券,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机会,我甚至被安排住在头等舱,船上的一切都让人眼花缭乱。

主人施特劳斯夫妇对我非常友善,是有教养的上等人。他们1871年结婚,共生了7个孩子。在我看来,他们几乎从不分开,即便分开哪怕几天时间,他们也会每天互相写信。

泰坦尼克号撞上冰山的时候,我在房间里收拾,而施特劳斯夫妇正手挽着手,在上层甲板上散步。他们是冰山撞击最直接的见证人。

也因此,尽管船上的官员们没有告诉夫人拉响警报的原因,但施特劳斯夫妇依然很警觉。夫人迅速赶来找到我,让我穿上舒服和保暖的衣服。她告诉我,“乘客们有可能要乘坐救生艇”。

那时候,我并没有意识到这艘庞然大物会沉没。“他们不是说,上帝都不可能弄沉它吗?”我一面嘟囔着,一面听从主人的安排,急急忙忙赶到甲板上跟他们会合。

第一艘救生艇坐满的时候,施特劳斯先生非常绅士地站在一边。“只有所有的妇女和儿童都上船后,我才能上船。”他试图让施特劳斯夫人坐进救生艇,有一次,他确实接近成功了。但当夫人得知,先生不会一同登船的时候,夫人又从救生艇里走了出来。“我们共同生活40多年了,我不会离开我的丈夫。要么我们一起生,要么我们一起死。”夫人与先生的争执整整僵持了一个小时,这期间夫人至少放弃了3次登船的机会。


此后,有船组人员说,考虑到施特劳斯先生的年纪,他可以一同登上救生艇。但先生拒绝了,他说,“我不希望受到任何区别对待”。

在施特劳斯夫妇的鼓励下,我登上了8号救生艇。临走的时候,施特劳斯夫人把自己的毛皮大衣脱下来,披在我身上,告诉我,“我再也用不上它了。”

我含着泪,坐在救生艇内,看到他们回到甲板上。有人说,他们坐在甲板上的一张椅子上,向救生艇上的人们挥手,直到海水把他们吞没;也有人说,看到他们互相挽着手,走回了房间。但我知道,他们永远在一起了。


特殊乘客

奇闻 2名“杀人犯”

两名杀人犯混在乘客中加入了泰坦尼克号处女航,他们中一人是船上的锅炉工,名叫威廉·明特拉姆,是个酒鬼,因妻子不同意用孩子的鞋换酒喝,明特拉姆一怒之下杀死妻子,但只被判刑22年。虽然生前屡做恶事,但明特拉姆在泰坦尼克号沉没的生死关头,却展现出了勇气,他把救生艇位置让给了同行的女婿。另一名杀人犯乔治·麦高夫是船上海员,麦高夫曾因为口角,大力推搡一名男孩使其落水身亡,但因证据不足被释放。在泰坦尼克号沉默后,一艘救生艇由其驾驶,在逃到纽约后,麦高夫还接受《纽约时报》采访,他大骂白星公司给水手的待遇像对待犯人。更乌龙的是,美国登记人员还将他误认为是头等舱的商人詹姆斯·麦高夫。

9名“幸运儿”

除了总设计师托马斯·安德鲁斯,恐怕没有人知道那些建造了泰坦尼克号的工人们。泰坦尼克号建成后万众瞩目,许多人都想成为处女航的幸运儿。白星公司从15000名员工中甄选了9名作为代表,准备见证这一历史时刻,他们被称为“担保团”。这个团队由安德鲁斯带领,其余8人也是员工中的佼佼者,他们获此殊荣在当时备受瞩目,但命运弄人这次旅程却使他们9人无一生还。总设计师安德鲁斯的助手——罗德里克·吉斯霍姆也在其中,吉斯霍姆负责设计救生艇,但却没能挽救自己的生命。造船世家出身的安东尼·佛罗斯特被称为机械男孩,他负责监督机器安装。沉船时,佛罗斯特一直坚守岗位,保持船上的灯不熄灭以免影响救援。设计轮船电路的工程师威廉·帕尔也奋战到最后一刻,保持电路畅通。除了工程师幸运儿中还有工人,管道工弗朗西斯·帕吉斯以其出色的技术入选这次旅程。

(以上报道基于历史事实有虚构)

时光机

1912年4月19日,安德鲁斯的父亲收到一封电报。他眼含热泪,骄傲地把电报读给全家人听:“泰坦尼克号上所有船员一致赞扬安德鲁斯只顾他人安全,至死方休的英雄行为。”幸存者玛丽·斯洛安是船上服务员,她回忆说是托马斯说服她登上救生艇,而他自己则英雄般迎接命运的到来,再也找不到替代他的人了。1914年,在安德鲁斯的家乡唐郡,他的纪念馆建成。著名雕塑家索菲亚·蒲莱佳为其塑像,现在纪念馆被改造成了纪念小学。安德鲁斯主持设计了白星公司大部分轮船,其中有一艘营救艇“诺曼底号”至今还仍健在。

出生于英国的艾伦·伯德跟随泰坦尼克号处女航这个特殊的机会前往美国后,此后,她终生都留在美国。她曾经尝试把毛皮大衣还给施特劳斯家族,但对方友善地拒绝了,施特劳斯先生的长女表示,艾达送给她,就是她的了。此后,艾伦·伯德受雇于纽约塔克西多公园的斯宾登家,而斯宾登夫妇也是泰坦尼克号海难幸存者。她结婚后离开斯宾登家,直至1949年去世前,她一直居住在美国罗得岛。另外,纽约市为纪念施特劳斯夫妇为其树碑,碑文上写着“再多再多海水也不能淹没的爱”。

孩子,我没有给你造一条不会沉没的船。

——泰坦尼克号设计师安德鲁斯悲痛地对船员说。

这么多年来我们都生活在一起,你要去的地方也是我要去的地方。

——施特劳斯夫人毅然同丈夫一起共赴死亡。

“永不沉没的”泰坦尼克号

泰坦尼克号 国籍:英国

船东:白星航运公司

船长:269.1米

船宽:28.1米

极速:23节

泰坦尼克本身是巨大无比的意思,该船被视作航海技术史上的里程碑。《造船专家》杂志形容其为“不沉之舟”。除了体型巨大外,泰坦尼克号还堪称当时世界上最奢华舒适的“梦幻邮轮”。

二等舱

二等舱客房的装潢和摆设,基本上与其他普通轮船的头等舱等级相同,船上不少原本定了其他船只头等舱的乘客,在听闻此事之后大多临时改成了泰坦尼克号的二等舱。

烟囱

泰坦尼克号上有4根19米高的烟囱。原本只需要3根烟囱,但设计者认为,安置4根烟囱更美观。因此只有前3个用来排烟,第4根烟囱完全是一个陪衬。

死亡演奏

4月15日1点40分,最后一艘救生艇被放下海面。白星乐队7名乐手在指挥华莱士·哈特利的带领下继续为乘客们演奏音乐,悲壮地伴随着泰坦尼克号一起葬身海底。

头等舱餐厅

泰坦尼克号囤积了3.4万公斤新鲜猪肉、5000公斤鲜鱼、1.1万公斤家禽肉类、4万个鸡蛋、4500公斤糖、40吨土豆、1吨咖啡、1500瓶酒和2万瓶啤酒等。船上的餐具包括1.2万只盘子、8000个叉子、3000只茶杯和8000只酒杯。

大楼梯

船上最为奢华之处是头等舱的大楼梯,位于第一和第二烟囱之间。配有橡木镶板以及镀金栏杆的大楼梯一直延伸到E层甲板,顶部是由熟铁支架支撑的玻璃穹顶,使自然光洒满大楼梯。

无线电台室

泰坦尼克号上共有两名无线电操作员。泰坦尼克号撞上冰山后,船员花了47分钟才发出无线电呼救信号。

救生艇

泰坦尼克号上有20个救生艇,最多可容纳1178名乘客。由于救生艇有限,致使泰坦尼克号撞上冰山沉没后,大量乘客无法逃生。

指挥室

当时,船长爱德华·约翰·史密斯就是在这里指挥泰坦尼克号躲避冰山。

桅杆瞭望塔

船员在瞭望塔值守时并没有带望远镜,当他看到冰山时只给了泰坦尼克号40秒时间进行躲避。

三等舱

三等舱位于船身最下层,船票最低价格是3英镑,这里的乘客大多是计划到大洋彼岸谋生的贫穷移民。即使是他们的房间里,也布置了大理石的洗漱池和床头取暖设备。

螺旋桨

泰坦尼克号有3个螺旋桨。最外层的螺旋桨最大,拥有3个锰铜桨叶,直径达到23.5英尺,重量达38吨;中层的螺旋桨直径17英尺,重达22吨。

头等舱厨房

船上配备了60名厨师。他们每天一大早就开始忙碌,直到夜里7点才能休息。

发电机

泰坦尼克号上装有4台400千瓦的发电机,这些发电机通过长达200英里的电线与船上10000多个灯泡相连。

储煤舱

泰坦尼克号使用的仍是蒸汽轮机,因此煤成为这艘豪华邮轮的动力源泉。据悉,泰坦尼克号上装载了5892吨煤,当时有8名中国人在船上从事烧煤等工作。

轮机舱

泰坦尼克号的动力系统由3套主机组成,其中两套为4汽缸往复式蒸汽轮机,另外1套为蒸汽轮机。主机功率超过51000马力,因此泰坦尼克号的最大时速可以达到23节。

游泳池

泰坦尼克号上这个游泳池长30英尺,宽14英尺。乘客来此游泳需花费1先令,男女乘客不允许同时游泳。此外,船上还有一个土耳其浴室,每次花费4先令。

头等舱


头等舱的公共休息室由精细的木质镶板装饰,配有高级家具以及其他各种高级装饰,并竭尽全力提供了以前从未见过的服务水平。

壁球室

泰坦尼克号上的休闲设施非常完善,乘客们花50美分就能在船上的壁球室打一局,当船只沉没时,两位来自头等舱的乘客正在这里打壁球。

船壳

外壳由2000块钢板拼接而成,钢板每块长30英尺、宽6英尺、厚1英寸。连接这些钢板总共用了300万枚铆钉。

水密门

有两层船底,由带自动水密门的15道水密隔墙分为16个水密隔舱,跨越全船。


泰坦尼克号沉没过程

1 1912年4月14日23时40分,泰坦尼克号撞上冰山,船首前五个水闸渗水。

2 泰坦尼克号船体开始前倾,随着渗水越来越严重,船首部分沉入水下。

3 4月15日2时18分,泰坦尼克号断为两截,船上所有灯光熄灭,船首沉入水底。

4 随后,泰坦尼克号船尾竖起,2时20分,船尾部分缓缓在水面消失。

5 泰坦尼克号沉入约3900米深海底,两截船体相距约900米。

泰坦尼克号之路

1912年 4月10日,泰坦尼克号从英国南安普顿出发,迎来处女航,航向纽约。

14日13时

泰坦尼克号从波的号收到冰山警告,距泰坦尼克号250海里处有“大量冰场”。

13时45分

收到自德国邮轮亚美利加号大型冰山警告讯号,但并没有通知舰桥控制人员。

21时40分

收到自美莎巴号发出的巨型冰块及冰山警告,讯息被忽略,电报员此时正为乘客收发私人讯息。

23时40分

泰坦尼克号高速前进,瞭望台人员发现冰山就出现在前面500码范围之内。泰坦尼克号躲避不及,撞上冰山。

23时50分

泰坦尼克号船首的前五个水闸开始有水涌入,六号锅炉室被8英尺高的水位淹没。

15日

零时25分:船长下令先让妇孺登上救生艇,分批逃生。

2时18分

泰坦尼克号断为两截,船首沉入水底。两分钟后,船尾部分沉没,1500余人葬身大西洋。

4时10分

从泰坦尼克号发出的首艘救生艇被卡柏菲亚号救起。截至8时50分卡柏菲亚号共救起710名幸存者。

4月18日

卡柏菲亚号驶抵纽约,美随即对沉船案展开调查,英国问讯见死不救的过往船只船长。

5月14日

首部关于泰坦尼克号海难的电影《泰坦尼克号上的幸存者》在美拍摄完毕。

6月

泰坦尼克号最后一名遇难者尸体被发现,所有遇难者“回家”。

1985年

科学家罗伯特·贝尔德和路易斯·迈克尔发现泰坦尼克号残骸位置。

1996年

泰坦尼克号已知最后一名幸存者艾瓦·哈特逝世,科学家试图打捞泰坦尼克号残骸未果。

1997年

由詹姆斯·卡梅隆执导的电影《泰坦尼克号》上映并引发观影潮。

2012年

4月15日,泰坦尼克号迎来百年祭。

打破冰山魔咒

一百年前的今天,一场“大船撞冰山”的海难震动全球,其给人们的冲击程度不亚于本世纪初“飞机撞大楼”的悲剧。在过去的一百年中,这场悲剧一直给人类的盲目自信敲响警钟,也给人类造船事业 以及航运安全留下了宝贵的前车之鉴。百年前,肉眼看冰山

是老天骗了泰坦尼克?

1912年4月14日晚23点40分,大西洋,一个风平浪静的夜晚,甚至一点风都没有。载着荣誉和骄傲的泰坦尼克号以几乎接近极限的速度,航行在漆黑的大海上。直到,瞭望员发现冰山……

由于发现冰山太晚,轮船的速度也太快,从瞭望员发出警报,到船头撞击冰山,只经过了短短37秒。

100年后,在即将出版的新书《一个充满欺骗的夜晚》中,英国历史学家蒂姆·马尔丁对“泰坦尼克号”瞭望员为何没能及时发现致命的冰山提出了新的理由。在考证大量历史文献后,马尔丁认为,1912年4月14日,大西洋冰川附近的大气状态对光线产生了超级折射,使得船员无法及时目测到冰川的存在。

在大气中,光线不是直线穿越的,当大气密度增厚时,光线折射会加强。通常而言,受气压因素影响,地球表面的大气比上层气体更热,因此,光线通常有标准的折射形式。但是,当地表大气异常热的时候,如在沙漠或很热的马路上,光线会愈加往较冷的高空折射,这种情况下,远方的物体看上去会显得更低,甚至重合在地平线上,比如在沙漠中突然出现了类似湖的景观,这就是“海市蜃楼”。

但是,当地表特别冷的时候,就会发生相反的情况。马尔丁说,在冰冷的大西洋海面,气温随着高度增加而增加,光线往更冷的地表折射,这就使得人目测的远方物体显得比实际更高,看上去也更近。而当地表温度尤其冷的时候,就会出现超级光折射,令物体发出的光扭曲。本来实际存在地平线上的物体,看上去却隐藏在地平线下。在非常冷的海平面,也会发生同样的情况——远处的冰山“藏到”了海平面以下。人们看到的海平面,实际是一个雾状的幻象。


马尔丁说,泰坦尼克号瞭望员发现冰山的地方,正是冰冷的拉布拉多寒流和较暖的墨西哥湾暖流交汇之地,是海流最为冰冷之处,但再往前一点,海水就会变得温暖起来。在冷暖洋流交汇之处,发生了强烈的热交换,足够造成“海市蜃楼”效应。

根据泰坦尼克号航海记录,当晚的海平面似乎有轻微的雾,但事实上,当天是非常晴朗的。在那个冰冷的夜晚,泰坦尼克号上的瞭望员看到的是带着轻雾的海平面幻觉,而它背后,却是真实存在的致命冰山。因此,当冰山突然从海底“冒出来”时,一切已经太晚……


百年后,雷达、卫星、海冰检测系统

“天眼”让冰山无所遁形

冰山——是泰坦尼克之死的“罪魁祸首”。

100年前,洋流、水温、光线,让冰山“隐身”。老天给这艘“神之船”开了一个致命的玩笑。

100年后,雷达的普及、卫星的上天以及海洋冰情检测系统的建立,让人类不再惧怕“冰山魔咒”。

如今,距离那个冰冷的夜晚已经整整一百年,海事科技的发展已基本可避免大船撞冰川的事故。

大连海洋大学航海与船舶工程学院副院长张亚对记者介绍,今天,海员们在观测冰山及恶劣气候等方面已普遍采用雷达技术,此外还可以借助卫星拍摄等手段。

今天的船只上,普遍装有雷达装置,可以在任何天气状况下对周围的环境进行监测。不过,雷达也不能把海面上所有细微的海冰都囊括其中,有的时候,哪怕是撞上小冰山,也会导致船只严重受损,而且,当船只数量增多时,撞在冰山上的风险也更多。此时,人类就会寻求太空中观测数据的帮助。

“今天,我们对于极地区域、冰山变化和海洋已有了前所未有的认识。”英国太空署专家对媒体说。今天,人类有大量的卫星在太空监测海洋变化,拍摄下冰山的范围、厚度和运动,而且,这些数据多已全球共享。

有的卫星还可以通过微波信号从地表反射回来的信息,精确定位冰山的位置,这是和一百年前的定位技术截然不同的方式。

2005年,全球成立了“极地观察”网络,通过地球观测卫星对极地圈进行监测和预测,其中也包括了对海冰和冰山的实时监测。

不过,冰山侦查技术也并非完美无缺。即使在今天,卫星也不一定能定位一些小冰山,或者区别一些冰山和船只。

直到今天,曾经淹没了泰坦尼克号的拉布拉多寒流还在持续不断地将北极的冰山送到广阔的大西洋上来。而且,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北极冰消融更快,也有更多的冰山往南移动。有的时候,这些冰山甚至以“冰山岛”的形式漂移。2010年,加拿大附近海域的一些船只和石油钻井就得到警告,称有一块如纽约帝国大厦一半高的冰山可能带来威胁。所幸,经过卫星监测,这块冰山最后分裂成很多小块,但科学家仍用飞机投下跟踪标记,实时跟踪其中大块的海冰。

一些国家,比如美国还设立海洋冰情检测系统,对北大西洋上的浮冰进行观测和研究,以实时记录冰山漂浮状况,并通知附近船舶。这就让船舶可以不用持续不断地观测漂流冰层的位置。一百年前,如果泰坦尼克船长拥有卫星探测的冰山信息,雷达也能识破老天布下的谜团,海洋冰情检测系统也能及时向他们通报冰情,这场旷世悲剧也就完全可以避免。

造一艘永不沉没的邮轮?

泰坦尼克号的设计是百年来人类津津乐道的话题,这艘被称为“永不沉没之船”最终的沉没,让世人知晓,船舶设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世界最牛邮轮“海洋魅力号”

2010年10月28日完工,当年年底成功首航。长361米、宽66米、水面高72米、排水量达22.5万吨。共有16层甲板和2704个客舱,可搭载6360名游客和2100名船员。其内有模仿纽约中央公园修建的绿色植物区、家庭户外娱乐区、4处风格不同的游泳区、两座攀岩壁、1个篮球场,还有数十家酒吧和餐厅。

关键词——铆钉 如今造船工艺重焊接

百年前

最初,众多人以为冰山在泰坦尼克号船侧穿了一个洞。然而,此后的研究发现,是船壳上出现了多个进水点,让水在各个船舱之间流动。

根据科学家此后对残骸的“犯罪现场侦查”,发现有一种可能,即钢板中的一种冶金失去了弹性,在冰水中变得脆弱。不过,1998年,冶金专家蒂姆·菲克在对残骸船身样本进行检验后认为,这样的钢材质量在当时来说并没有问题。

在菲克看来,最关键的问题在于连接船身的小小铆钉。也有研究者认为,当时制造泰坦尼克号时的钢铁冶金能力并不弱,但生产出来的铆钉则不够强健。有人发现铆钉制造过程中加入了过多的矿渣,矿渣是在锻造时不可避免的副产品,但如果铆钉中矿渣过多过密的话,就会令其变得脆弱而无法承受撞击,进而发生断裂,最终令海水涌入密封舱。

百年后

大连海洋大学航海与船舶工程学院副院长张亚表示,现在的大型邮轮船体均采用合金钢。目前,各国船级社规范中均对船用钢材的力学性能(即材料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伸长率以及断面收缩率等)有明确的要求,并且将船用钢材分为一般强度船体结构用钢和高强度船体结构用钢两类。

据其介绍,铆钉技术是船舶建造业早期采用的一种主导工艺,由四名工人分组分别负责烧铆钉、送铆钉、撑铆钉以及打铆钉的工艺。当时船舶上用的铆钉其最大直径为1英寸(约合2.54厘米)。劳动强度高,工作效率低。目前该项技术在造船方面很少使用。对于铆钉质量也是有标准要求的,不符合标准的是不允许用于造船的。

如今,造船的关键工艺是焊接,它在船舶建造中的应用水平直接影响造船的质量和建造周期。

关键词——防水密封舱 双层船底减少进水几率

百年前

有很多人认为,如果泰坦尼克号直接撞向冰山的话,或许情况还不会那么糟。他们认为,泰坦尼克号的船首更为牢固,如果直接撞向冰山,影响的可能只是防水密封舱的一个到两个。然而,撞向冰山的是泰坦尼克号的右舷,更为脆弱的船身随即出现了一个300英尺(约合91.44米)的大洞,于是六个密封舱全部暴露在海水中。

另外一个可能的设计缺陷是,泰坦尼克号的抽水泵只有一个。如果它有多个抽水泵的话,或许可以及时将防水密封舱的水抽出来。

百年后

在泰坦尼克号海难发生之后,白星海运公司改进了泰坦尼克号姐妹船的设计:

首先,将船底打造成双层,横跨船身底部。此外,船体和船身中留有空间,这样,当船舶搁浅或在水下发生碰撞时,船底可能被刺穿,但不会伤及主船体的底部甲板。

随着双层船底的使用,因船底受损而导致防水密封舱进水的几率降至最低。而通过将双层船底向上延伸到船身两侧,这等于给船舶侧面也加上了双层保险,可大大避免发生此类因船身受损而导致沉船的事件。如果一旦发生冰山撞击或者同其他船舶撞击,这项改进措施可保证船身不会受损,只有船身双层侧壁之间可能进水,而防水密封舱则安全无虞。

此外,白星海运公司还提高了防水密封舱的横向隔水舱壁位置,并为现代船舶设计所用。

当泰坦尼克号的船身被冰山划开之后,海水涌进船头的防水密封舱内,此时船头重量加大,船身前倾,海水从受损的防水密封舱进入毗邻的舱内,最终导致船身断裂下沉。防水密封舱虽然名为 “防水密封”,但其实它只能将水暂时封闭在舱内,但是各个防水密封舱的顶部是敞开的,而且其舱壁也只比水线高出几英尺的距离。而通过提高防水舱的位置,一旦船头防水密封舱进水,船体前倾,防水密封舱内的水也不会涌入相邻的其他舱内,从而方便控制和隔离进水的受损防水密封舱和受损的船体部分。

1948年的国际海洋人身安全大会详细制定了海上客运船舶防水密封舱的朝向、长度和数量。防水密封舱,其主要用于提高船舶对水下船身损坏的应对能力,控制船身进水速度和位置。因为为保证进水后,船身仍能保持平稳,防水密封舱必须为横向或横跨整个船身,而不能采用纵向修筑。这是因为一旦船身一侧受损进水,水将会横向蔓延进隔水舱内,可保证船身两侧重量持平;而纵向隔水舱进水之后,将导致船身重量不均,从而向一侧倾斜。

防水密封舱的长度则视船身的长度而定,但须同船身长度保证正比例关系。防水密封舱的数量也由船身型号大小而决定,但不论船舶型号如何,都需要保证最少建有两个防水密封舱。

关键词——救生艇 救生艇须配食物和水

百年前

对于泰坦尼克号救生艇不足的说法,有专家表示,事实上,数量其实是符合法定要求的,当时的救生艇数量并非基于乘客数量,而是基于船的吨位,而且,其目的主要是用以将遇险船只的乘客转移到另外一艘船上。大连海洋大学航海与船舶工程学院副院长张亚指出,泰坦尼克号的救生艇的问题主要在于没有恰当使用。

事发当天,第一艘救生艇在混乱之中放下,一共65人的位置只做了28人。虽然大部分妇女儿童都送上了救生艇,但当时还有很多人不愿意下去,他们以为还是呆在船上更安全。结果,当所有救生艇离开时,很多都完全没有装满人。

百年后

大连海洋大学航海与船舶工程学院副院长张亚表示,目前我国的《海船法定检验规则》中对救生设备的配备数量、安放位置等均有明确的要求。

泰坦尼克号海难后,新的安全管理条例规定每一艘救生艇都必须配有船桨、指南针、信号灯、食物和水;除此之外,大型轮船需配有两艘摩托救生艇。

关键词——船舵 船舵有争议

百年前

关于泰坦尼克号的沉没原因,有人认为与船舵有关,“当时的船舵太小,如果大一点的话,就可以避免这场灾难”。对于船舵的讨论还在继续,英国广播电台历史频道的一份研究认为,虽然泰坦尼克号的船舵符合当时的标准,但在设计上缺乏技术创新,几乎只沿用18世纪时的设计。

百年后

大连海洋大学航海与船舶工程学院副院长张亚认为,在船舶操纵性问题上,最简单的方式依然还是依靠舵面积来保证。此外,在舵的设计过程中会对整个舵系统综合考虑。

关键词——监管机制 卫星通讯系统监管安全

百年前

全球海事没有任何监管机制。

百年后

在泰坦尼克号遇险两年之后,全球海事界迅速出台了《国际海上人身安全公约》(SOLAS),并且成立了国际冰情侦查机构,其至今还在为保护船只免受冰山影响而作出努力。


泰坦尼克号海难不仅促使了船舶设计的改变,同时也促进了监察系统的建立以管理海上客运船舶的安全问题,多数海上安全监管机制都是在1948年国际海洋人身安全大会上建立的。

强制使用无线电、提高救生艇容载量和实施海洋冰情监视预警,以上三项均是为避免泰坦尼克号海难而提出的。无线电是海洋船舶的主要通讯方式,安全监察机制要求1600吨位以上的船舶必须备有无线电通讯装置,这将有利于船舶接收天气预报,检测船舶位置以及危急状况求救。

全球通用的“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则主要由卫星通讯系统和地面无线电通讯系统构成,其不仅可以更大范围、更迅速、可靠地发送救难信息,还能以自动、半自动的方式取代以前的人工报警方式。

http://discovery.163.com/12/0415/10/7V4GK6GA000125LI_all.html#p1
476#
 楼主| 发表于 2012-4-17 10:49:4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增多 近10万人面临搬迁

2012-04-16 19:48:31 来源: 中国广播网(北京) 有67806人参与

核心提示:2009年来三峡工程已3次175米试验性蓄水,据规律,新库蓄水后至高水位初期3到5年将产生大量新生滑坡和塌岸。国土部地质环境司巡视员称由于监测到位预警及时,库区已连续9年实现地质灾害零伤亡,但未来一段时间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不容乐观。约10万人将面临搬迁避让。

中广网北京4月16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微博)《全国新闻联播》报道,2009年以来,三峡工程已经进行了3次175米试验性蓄水,据国内外水库建设的普遍规律,新建水库蓄水后至高水位初期3到5年内将集中产生大量的新生滑坡和塌岸,地质灾害防治形势非常严峻,大约10万人将面临搬迁。

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巡视员、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柳源介绍说,三峡库区每年都会发生多起崩塌滑坡,由于监测到位、预警及时,三峡库区已连续9年实现地质灾害零伤亡,但未来一段时间,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不容乐观。


柳源:175米试验性蓄水以来,发生的地质灾害灾(险)情超过70%为突发性地质灾害;部分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点受水库水位升降影响出现灾(险)情,且有逐渐增多趋势,需要及时采取工程处理或搬迁避让措施。一些位于库区沿岸的滑坡和塌岸,即使灾害体上没有人员和房屋,但涌浪灾害的危险性对长江航道构成严重威胁。

柳源表示,今后一段时间,国土资源部将配合湖北省、重庆市做好各项防治任务的实施。

柳源:开展355处滑坡崩塌危岩体工程治理。对现有的5386处隐患点实施群测群防,其中对182个隐患点,影响比较大的实行专业监测。除此之外,还要对一些需要进行搬迁避让的人员实行搬迁,大约涉及10万人左右。

(本文来源:中国广播网 作者:冯会玲)

http://news.163.com/12/0416/19/7V843I850001124J.html
477#
 楼主| 发表于 2012-4-17 11:08:2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英国遭遇1976年以来最严重干旱

2012-04-16 17:25:52 来源: 中国新闻网(北京) 有13人参与

中新网4月16日电 据台湾“中广新闻网”16日报道,英国环境署警告,目前全英国有超过半数的地区都在经历干旱,预计英国缺水问题将持续到圣诞节。这是英国自1976年以来面临的最严重的旱情。

英国官员宣布,又有17个郡县被列为干旱区,这使得被英国官方列为干旱的地区扩大到西南部及英格兰中部地区。初步统计,英国有超过3500万人居住在水资源不足的地区。

英国环境署表示,连续两个冬天的降雨不足使英国进入干旱状态,全国许多河川水位降到异常的低点,地下水枯竭,农业生产受到影响。

英国东部及东南部早已实施限水措施,目前期望春夏两季降雨能稍微缓解旱情。但一般预料,干旱缺水问题难获解决,将会一直持续到圣诞节,甚至明年。当局呼吁民众节约用水。

http://news.163.com/12/0416/17/7V7RUB8M0001121M.html
478#
 楼主| 发表于 2012-4-18 15:17:4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美地震局发现人类开采天然气等活动可致地震

2012-04-18 09:59:32 来源: 网易探索 有588人参与

核心提示:美国地质调查局新研究发现,美国发生震级超过里氏3级的地震明显增多,可几乎确定乃“人为所致”。研究人员指出虽然目前尚无法确定用于开采天然气的新型液力加压开裂技术是否应向地震更为频繁负责,但有证据证明地震发生的时间与往处理井内灌入废水的时间相吻合。





四川紫坪铺大坝。一些科学家认为紫坪铺大坝是汶川地震的罪魁祸首。紫坪铺水库蓄水的压力可能导致附近断层破裂,进而引起地震。

网易探索4月18日报道 美国地质调查局进行的新研究发现,美国发生的震级超过里氏3级的地震明显增多,这种增多几乎可以确定就是“人为所致”。研究人员指出虽然目前尚无法确定用于开采天然气的新型液力加压开裂技术是否应向地震更为频繁负责,但有证据证明地震发生的时间与往处理井内灌入废水的时间相吻合。

14日,俄亥俄州东部发生一场4级地震,一周前,当地还曾发生一场震级更小的地震。两场地震让官员陷入极大担忧之中,随即叫停扬斯敦的处理井注水作业。实际上,科学家已经不是第一次将地震与向地下灌注液体联系在一起。4月,英国海滨度假胜地黑泽发生一场里氏2.3级地震,这一次的地震以及其他一些地震均与当地采用水力压裂法开采天然气有关。水力压裂法具体是指将大量液体泵入地下致使岩层产生裂缝,进而释放出天然气。几十年前,科学家就知道二者之间存在联系。1967年,科罗拉多州丹佛市发生的一系列地震均由往地下灌注液体导致。

这种现象在学术界可谓众人皆知。美国地质调查局驻加利福尼亚州门洛帕克市的地质学家亚瑟·马克加尔研究出一种方式,可用于预测由水力压裂、碳封存、地热发电或者任何涉及向地下深处注入液体的活动所导致地震的最大震级。马克加尔在接受《自然》杂志采访时指出,虽然这种方法并不能让科学家预测这种地震的发生几率,但允许工程师在更大程度上为最严重的情况做好准备。

水力压裂法可引起幅度较小的震动,较大的震动可能在液体溢出所灌入区域后出现。《纽约时报》报道称:“黑潭附近发生的震级较大的地震成因与处理井导致的地震相同,均由向页岩下方注入大量液体所致。地震学家认为这些位置更深,年代更为久远,被视为‘地球地基’的岩层存在很多断层。不过,虽然处在压力之下,但页岩层在数亿年时间里一直保持稳定状态。”哥伦比亚大学拉蒙-多哈堤地球观测站的地震学家莱奥纳多·希伯尔说:“地下深处存在很多断层。无论你在何处钻探,这个‘地球地基’的断层都可能发生断裂,进而引起地震。”

水力压裂法导致的地震越发受到科学家的关注,尤其是美国科学家,因为美国的处理井数量正快速增多。值得一提的是,处理井还会对环境造成可怕破坏,例如形成可燃水。除了水力压裂法外,其他一些人类活动也会导致地震。哥伦比亚大学地震学家克里斯蒂安·克罗瑟在接受《大众科学》杂志采访时表示,过去160年的采矿,建造水坝以及开采石油和天然气等活动至少导致了200场地震。


克罗瑟经研究发现采煤导致了1989年袭击澳大利亚纽卡斯尔的5.6级地震,这是人们最近记忆中澳大利亚发生的破坏性最大的地震。2009年,一些科学家指出2008年发生的导致8万人死亡的7.9级汶川地震由紫坪铺大坝所致,克罗瑟便是其中之一。实际上,将大坝与地震联系在一起已经不是第一次。以美国胡佛大坝为例,密德湖蓄满水后,这座大坝便有可能引发地震。

一些人会自然而然地认为,与人类居住的地球相比,人类自身非常渺小,无法对地球造成很大的破坏。实际上,我们不仅能够破坏地球,同时也会对自身带来可怕后果。克罗瑟对《连线》杂志表示:“过去,人们从来不认为人类活动能够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但事实就是如此。”(来源:美国《史密森尼》杂志,编译:shooter)

http://discovery.163.com/12/0418/09/7VC76GLM000125LI.html
479#
 楼主| 发表于 2012-4-18 18:27:3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美国媒体新闻规范逐步成形 避发遇难者遗体照

2012年04月17日11:48 大洋网-广州日报


14日,大批媒体记者冒雨出席洛杉矶警察局就枪击事件举行的新闻发布会。

  
这张照片显示一名被美军汽油弹击中后裸体哭喊着奔跑的越南小女孩,被认为是越战照片中的“代表作”之一。

  本报讯 当地时间4月14日晚,南加州大学两名被枪杀中国留学生的家属抵达洛杉矶,料理善后事宜。
  走特殊通道避媒体
  值得关注的是,考虑到这些家属的悲痛和兼顾公众知情权等因素,到场的美国媒体商定承诺不提问,保持距离拍摄家属背影。不过,洛杉矶机场警察局和南加大校方以及中国驻洛杉矶总领馆最终还是安排家属经特别通道,躲开了所有媒体。
  尊重采访对象感受
  在这样一起备受关注的案件中,美国媒体对遇害者家属的不提问、拍背影,体现出的是一种新闻职业的道德操守。这样的举动对于遇害者家属是一种起码的尊重,避免了给刚刚失去至亲的他们造成新的伤害。这种尽量减少伤害的做法来源于美国职业新闻记者协会所制定的职业伦理规范。
  根据这一规范,记者应把新闻来源、采访对象和同事视为值得尊敬的人;对那些可能因为新闻报道而受到负面影响的人应富有同情心;在采访儿童、没有信息来源或采访对象时应特别小心;应认识到收集新闻线索和报道可能会对他人造成伤害和不适;应保持高品位,避免迎合任何低级趣味;审慎报道少年嫌疑犯或性犯罪受害人的姓名等。
  美媒新闻规范逐步成形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媒体的这种新闻伦理规范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相反,它是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逐渐成形的。
  在美国报业发展史上,曾经出现过两次黄色浪潮,凶杀、色情新闻大行其道,以至于《基督教科学箴言报》1908年创刊时,声称其办报宗旨之一就是抵制黄色报纸。
  1911年,时任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院长的瓦尔特·威廉斯发表《报人守则》,首次系统地提出美国新闻工作者职业伦理标准。1923年,面对种种新闻职业道德问题,美国报纸编辑协会在第一次年会上制定了《新闻规范》。
  这些规范准则的推出标志着美国媒体行业的自我反思和自律,不过,它们的推出并不意味着美国媒体从此就免受暴力、凶杀、色情新闻和图片的诱惑。事实上,时至今日,在美国新闻报道中,暴力事件和悲剧灾难依旧非常流行;尤其是电视媒体,仍会常常对各种暴力事件和灾难进行“地毯式轰炸”报道,因为“流血的才吸引读者”,令人毛骨悚然的图片和扣人心弦的故事永远都对读者有吸引力,而关于何种新闻照片不适宜公开发表、吸引读者与遵守职业道德之间如何平衡依旧存在争议。
  避发遇难者遗体照
  本报讯 从普利策奖的新闻摄影评选中就可以发现,战争、灾难题材依然是获奖热门。越南战争期间,美国著名摄影记者艾迪·亚当斯拍下了一名南越警察街头枪杀一名越共士兵的照片,这张令人震撼的照片使他名利双收,不过,也让他后来自责不已。因为,他在后来的追踪采访中发现,那张照片毁掉了那名开枪的南越警察的人生。
  不过,也有人说,越战中的此类经典照片,比如被美军汽油弹击中后裸体哭喊着奔跑的越南小女孩,向民众展示了越南战争的残酷真相,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战争的结束。
  1988年12月21日,美国《每日新闻报》在头版登出一幅美联社记者拍摄的照片,照片上“一位妇女在得知其女儿所乘坐的航班被恐怖分子炸毁后,哭倒在候机大厅里”。这张照片引来各方抨击,指责媒体未能保护被摄影者的隐私和尊严。如今,美国媒体一般不发表知名知姓的遇难者遗体的照片,以示对遇难者及其家人的尊重。
  (韩杨)
http://news.sina.com.cn/m/2012-04-17/114824285289.shtml


480#
 楼主| 发表于 2012-4-21 00:18:2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巴基斯坦一架客机坠毁 机上载有120多名乘客
2012年04月20日22:34新华网我要评论(381)
字号:T|T





来源:央视网所属分类:新闻



新华社快讯:据巴基斯坦媒体报道,一架从巴南部城市卡拉奇飞往首都伊斯兰堡的客机20日晚在伊斯兰堡附近坠毁,机上载有120多名乘客,目前具体人员伤亡情况不详。

最新消息:

新华社快讯:据巴基斯坦民航总局官员说,20日在伊斯兰堡附近坠毁客机上的118名乘客和9名机组人员全部遇难。





http://news.qq.com/a/20120420/001733.htm?qq=0&ADUIN=352428099&ADSESSION=1334923152&ADTAG=CLIENT.QQ.4501_.0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