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编辑学案例

[复制链接]
471#
 楼主| 发表于 2014-1-18 13:02:0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公众编辑
《纽约时报》改版将会与时俱进
玛格丽特·沙利文 2014年01月11日
打印
转发
寄信给编辑
字号

小中大 对于《纽约时报》在新闻和商业两个层面的数字化改革,今天是个重要的日子。经过数月的努力,我们推出了全新的版面设计,并首次试水原生广告。(《纽约时报》还更新了iPad应用程序)

许多读者和外界评论人士说,改版后的页面更加简洁、易于浏览。读者拉里·霍朗(Larry Hollon)写信给我说:

相关文章
《纽约时报》做生意更做新闻
纽约时报科技专栏作家转投雅虎
《纽约时报》的“中国故事”
《纽约时报》如何调查中国公司?
……新的数码版式很赞。它很简洁,易于阅读,有许多空白的地方,信息的编排方式非常简单易懂。感谢称职的设计者们。很棒。

尽管如此,并不是所有人都满意。(话说回来,我真没听说过哪家报纸网站的改版能让所有人都满意。肯定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

我听到了一些人有具体的抱怨,其中包括利娅·格林沃尔德(Leah Greenwald),她写道:

究竟有什么理由把字体变小?阅读文章比以前要费力太多。如果我把屏幕放大,又会看不到页面边缘上的信息,而且这种设置对其他网站来说又太大了。这个选择让人无法理解。

另一名读者威廉·洛格(William Logue)写道:

你们的新版面很吸引人,但是请恢复左页边的网站索引。以现在的这个布局,它会使不同板块间的移转变得快捷、容易很多。

还有一位读者约翰·基尔希(John Kirsch)有一个很小但对他来说很重要的请求:

请让NYTimes.com的网站设计师们把“打印”工具重新放到读者一打开文章就能看到的选项列表里。改版之后这个工具被放进了“更多”的选项下面,要多点击一下才能找到。

我问《纽约时报》负责版面设计的副总编汤姆·博德金(Tom Bodkin),他和他的团队还打算做多少调整。

他告诉我,他的团队成员正在密切跟踪读者和用户的反应,他们有很好的方法来做到这一点。

“数字出版和交流的一大优势就是,读者有很多工具,可以方便地表达他们的反应,而我们也会用一些客观的手段来评估读者行为,”博得金说。“我们在版面开发的全过程都充分利用了用户测试,但是,什么测试手段也比不上在读者每天使用网站时观察和聆听他们的反应。”

他还说,《纽约时报》的编辑和设计者将根据用户评论和使用情况作出调整,这样的变化不仅是可能的,而且相对以前还更容易实现了。

他说,“在全新的设计背后是一个灵活得多的平台,这个平台将允许我们不断做出改进。用户体验将永远是这些变化的根本指导。”

读者可以把反馈意见发送至《纽约时报》客户服务部的邮箱[email protected]

上述对新的广告手段和改版的反馈来自CNN、Business Insider、Journalism.co.uk,当然还有Twitter,《纽约时报》的网页设计师伊恩·阿德尔曼(Ian Adelman)在推特上回复了很多评论。

新的@nytimes文章页面和经过改版的板块及主页已经上线。这仅仅是个开始。团队的卓越表现帮助我们闯过了第一道难关。

我讨厌改版这个说法;显得是在说一件人工制品的创造。真正激动人心的是我们有了一个更具活力的平台,可以让我们不断改进。

——Ian Adelman (@ianadelman) 2014年1月8日


你可以在twitter.com/sulliview 和 publiceditor.blogs.nytimes.com上追踪公众编辑的Twitter账户和博客。  还可以发送邮件至[email protected]与公众编辑联系。玛格丽特·沙利文(Margaret Sullivan)是《纽约时报》公众编辑(Public Editor)。

翻译:王湛
http://cn.nytimes.com/opinion/20140111/c11sullivan/

Public Editor
Times Designers Are Monitoring Reaction to the Redesign, With Adjustments Possible
By MARGARET SULLIVAN January 11, 2014
打印
转发
寄信给编辑
字号

小中大 It’s a big day for digital change at The Times, on both journalistic and business fronts, as the company unveiled a redesign that has been many months in the making, along with its first foray into native advertising. (The Times also updated its iPad app.)

Many readers and outside commentators called the redesign cleaner and easier to navigate. One reader, Larry Hollon, wrote to me, in part:

相关文章
《纽约时报》做生意更做新闻
纽约时报科技专栏作家转投雅虎
《纽约时报》的“中国故事”
《纽约时报》如何调查中国公司?
… the new digital format is fantastic. It’s clean, easy to read, lots of white space and it organizes information in a way that is very accessible. Thank the appropriate designers. It’s great.

Still, not everyone was happy. (And if there ever has been a newspaper website redesign that made everyone happy, I don’t know about it. An adjustment period is always necessary.)

I heard from a number of those with specific complaints. One was Leah Greenwald, who wrote:

What possible reason could there be for making the font smaller? It is now much more difficult to read articles. If I magnify the screen, it loses information at the margins and the setting is too big for other websites. An incomprehensible choice.

Another reader, William Logue, wrote:

Your new format is attractive, but please bring back the site index along the left margin. It made navigation among sections much quicker and easier than with the present layout.

And still another, John Kirsch, had a small but, to him, important request:

Please ask the designers of NYTimes.com to restore the “Print” tool to the list of options available right away when the reader opens an article. The new design buries the Print tool in “More,” thereby requiring an extra click to find it.

I asked Tom Bodkin, The Times’s deputy managing editor in charge of design, about how much tweaking he and his design team plan to do.

He told me that the team members are watching reader and user reaction closely, and that they have good ways of doing so.

“One of the great advantages of digital publishing and communication is that users have convenient tools to voice their reactions, and we have objective ways to measure their behavior,” Mr. Bodkin said. “While we took full advantage of user testing throughou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esign, there’s no better test than watching and hearing from our audience as they use the site in their daily lives.”

He added that Times editors and designers will be making adjustments, based on comments and use, and that such changes are not only possible, but also relatively easy to accomplish.

“Behind the redesign is a new, much more flexible platform which will allow us to make continual improvements,” he said. “User experience will always be our fundamental guide for those changes.”

Readers can send their feedback to The Times’s customer care desk by emailing [email protected].

Reaction to both the new advertising effort and the redesign came from CNN, Business Insider, Journalism.co.uk, and, of course, on Twitter, where The Times’s designer Ian Adelman was fielding many of the comments.

New @nytimes article views, restyled sections & homepage now live. Just the beginning. Great work by the team to get us over first big hump.

I hate calling it a redesign; suggests creation of artifact. What’s exciting is a more dynamic platform for continuous improvement.

— Ian Adelman (@ianadelman) 8 Jan 14


Follow the public editor on Twitter at twitter.com/sulliview and read her blog at publiceditor.blogs.nytimes.com.  The public editor can also be reached by e-mail: [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2013 The New York Times Company. All rights reserved.


472#
 楼主| 发表于 2014-1-20 13:21:0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admin 于 2014-1-20 13:30 编辑

【案例】

@林道群
香港的言論和自由。一個版面開了四個窗。不過,下一步怎麼辦呢?@聚散73 @婆罗星 @_阿力雄_ @胡洪侠 @上海陈子善 @CelineSze



  • (9)


(3)| 轉發(161) | 評論(44)
今天 11:23來自Android客户端

宪阁微观
为了押韵,末句改一下【人间沧桑是正道】//@上海陈子善: 报天窗,天窗报,三O年代重来到。如此穿越奇中奇,人间正道是沧桑。 //@纽约评论: //@林道群:是。今天 //@邁克就是邁克:今天?

@林道群 香港的言論和自由。一個版面開了四個窗。不過,下一步怎麼辦呢?@聚散73 @婆罗星 @_阿力雄_ @胡洪侠 @上海陈子善 @CelineSze


(1)| 轉發(4)| 收藏| 評論(1)
28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  檢舉





宪阁微观
//@刘忆斯: 这白留得好。。。//@林道群:是。今天。 //@邁克就是邁克:今天?

@林道群 香港的言論和自由。一個版面開了四個窗。不過,下一步怎麼辦呢?@聚散73 @婆罗星 @_阿力雄_ @胡洪侠 @上海陈子善 @CelineSze


| 轉發| 收藏| 評論(1)
30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  檢舉


晓辰
濫了也就烂了!。。。

@许骥
【《明報》今日四專欄開天窗】四名被抽稿的明報專欄作家陳惜姿、吳志森、李慧玲和卉芸,在今日明報副刊時代版專欄「開天窗」,僅分別配上標題〈烏雲暝日月 挽手待朝暾〉、〈滅聲封我筆 不屈人自明〉、〈抽稿阻不了關心,天窗證我們的真〉,以及〈刪文難掩口 我手寫我心〉。




收起|查看大圖|向左轉|向右轉
(230)



(65)| 轉發(1461) | 評論(245)
今天 09:38來自iPhone客户端

| 轉發| 收藏| 評論
23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  檢舉



还有10条对原微博的转发





一九零五年的伊曼纽尔
//@溪哥:副刊要逆天么? //@头条新闻://@新浪传媒: 转发微博

@许骥 【《明報》今日四專欄開天窗】四名被抽稿的明報專欄作家陳惜姿、吳志森、李慧玲和卉芸,在今日明報副刊時代版專欄「開天窗」,僅分別配上標題〈烏雲暝日月 挽手待朝暾〉、〈滅聲封我筆 不屈人自明〉、〈抽稿阻不了關心,天窗證我們的真〉,以及〈刪文難掩口 我手寫我心〉。


| 轉發| 收藏| 評論
24分鐘前 來自S60客户端 |  檢舉







谢文
香港多事了。//@罗昌平: 烏雲暝日月,挽手待朝暾。刪文難掩口,我手寫我心。

@许骥 【《明報》今日四專欄開天窗】四名被抽稿的明報專欄作家陳惜姿、吳志森、李慧玲和卉芸,在今日明報副刊時代版專欄「開天窗」,僅分別配上標題〈烏雲暝日月 挽手待朝暾〉、〈滅聲封我筆 不屈人自明〉、〈抽稿阻不了關心,天窗證我們的真〉,以及〈刪文難掩口 我手寫我心〉。


(1)| 轉發(6)| 收藏| 評論(2)
27分鐘前 來自iPad客户端 |  檢舉







显峰冷言
//@-1飞: 转发微博

@许骥 【《明報》今日四專欄開天窗】四名被抽稿的明報專欄作家陳惜姿、吳志森、李慧玲和卉芸,在今日明報副刊時代版專欄「開天窗」,僅分別配上標題〈烏雲暝日月 挽手待朝暾〉、〈滅聲封我筆 不屈人自明〉、〈抽稿阻不了關心,天窗證我們的真〉,以及〈刪文難掩口 我手寫我心〉。


| 轉發(1)| 收藏| 評論
28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  檢舉







罗昌平
烏雲暝日月,挽手待朝暾。刪文難掩口,我手寫我心。

@许骥 【《明報》今日四專欄開天窗】四名被抽稿的明報專欄作家陳惜姿、吳志森、李慧玲和卉芸,在今日明報副刊時代版專欄「開天窗」,僅分別配上標題〈烏雲暝日月 挽手待朝暾〉、〈滅聲封我筆 不屈人自明〉、〈抽稿阻不了關心,天窗證我們的真〉,以及〈刪文難掩口 我手寫我心〉。


(12)| 轉發(33)| 收藏| 評論(9)
30分鐘前 來自iPhone客户端 |  檢舉







萧锐
//@宁二小://@cinekino:转发微博

@许骥 【《明報》今日四專欄開天窗】四名被抽稿的明報專欄作家陳惜姿、吳志森、李慧玲和卉芸,在今日明報副刊時代版專欄「開天窗」,僅分別配上標題〈烏雲暝日月 挽手待朝暾〉、〈滅聲封我筆 不屈人自明〉、〈抽稿阻不了關心,天窗證我們的真〉,以及〈刪文難掩口 我手寫我心〉。


| 轉發(2)| 收藏| 評論
33分鐘前 來自iPhone客户端 |  檢舉







伊曼努尔
今日大寒

@许骥 【《明報》今日四專欄開天窗】四名被抽稿的明報專欄作家陳惜姿、吳志森、李慧玲和卉芸,在今日明報副刊時代版專欄「開天窗」,僅分別配上標題〈烏雲暝日月 挽手待朝暾〉、〈滅聲封我筆 不屈人自明〉、〈抽稿阻不了關心,天窗證我們的真〉,以及〈刪文難掩口 我手寫我心〉。


| 轉發(1)| 收藏| 評論(1)
50分鐘前 來自iPhone 5s |  檢舉







爱蒙古长调
因何留白?//@千里送好书:明报开天窗!为嘛?

@许骥 【《明報》今日四專欄開天窗】四名被抽稿的明報專欄作家陳惜姿、吳志森、李慧玲和卉芸,在今日明報副刊時代版專欄「開天窗」,僅分別配上標題〈烏雲暝日月 挽手待朝暾〉、〈滅聲封我筆 不屈人自明〉、〈抽稿阻不了關心,天窗證我們的真〉,以及〈刪文難掩口 我手寫我心〉。


| 轉發(2)| 收藏| 評論(1)
59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4G版 |  檢舉







共和国裁缝
资本主义制度有什么好?这不也抽稿吗?//@崔向红://@徐二蒜://@李蝴蝶: //@杨早:伟大的新闻史画面,好久不曾见了//@风端: 转发微博

@许骥 【《明報》今日四專欄開天窗】四名被抽稿的明報專欄作家陳惜姿、吳志森、李慧玲和卉芸,在今日明報副刊時代版專欄「開天窗」,僅分別配上標題〈烏雲暝日月 挽手待朝暾〉、〈滅聲封我筆 不屈人自明〉、〈抽稿阻不了關心,天窗證我們的真〉,以及〈刪文難掩口 我手寫我心〉。


(1)| 轉發(9)| 收藏| 評論(2)
今天 12:27 來自三星Galaxy Note II |  檢舉







新闻界杂志社
//@新浪传媒: 转发微博

@许骥 【《明報》今日四專欄開天窗】四名被抽稿的明報專欄作家陳惜姿、吳志森、李慧玲和卉芸,在今日明報副刊時代版專欄「開天窗」,僅分別配上標題〈烏雲暝日月 挽手待朝暾〉、〈滅聲封我筆 不屈人自明〉、〈抽稿阻不了關心,天窗證我們的真〉,以及〈刪文難掩口 我手寫我心〉。


| 轉發| 收藏| 評論
今天 12:27 來自Weico.iPhone |  檢舉







五月的下午茶
//@崔向红://@徐二蒜://@李蝴蝶: //@杨早:伟大的新闻史画面,好久不曾见了//@风端: 转发微博

@许骥 【《明報》今日四專欄開天窗】四名被抽稿的明報專欄作家陳惜姿、吳志森、李慧玲和卉芸,在今日明報副刊時代版專欄「開天窗」,僅分別配上標題〈烏雲暝日月 挽手待朝暾〉、〈滅聲封我筆 不屈人自明〉、〈抽稿阻不了關心,天窗證我們的真〉,以及〈刪文難掩口 我手寫我心〉。


| 轉發(3)| 收藏| 評論
今天 12:26 來自iPhone客户端 |  檢舉







查看更多 展開
收起





473#
 楼主| 发表于 2014-2-6 21:27:4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admin 于 2014-2-6 23:28 编辑

【案例】
@安氏软件28
【“这样舔屁沟我很激动”】南都深圳版女记者采写了市领导与外来工包饺子的新闻稿,最后这样写到:“从来没和这么高级别的领导一起吃过饭…每个人都十分激动。”校对员看后很反感,批注了句“这样舔屁沟”。结果这天的报纸就成这样了:“这样舔屁沟我很激动。一首《祝酒歌》将现场气氛推到了高潮…”



  • (178)

(113)| 轉發(936) | 評論(154)
今天 18:04來自新浪微博

| 轉發(16)| 收藏| 評論(3)
22分鐘前 來自iPad客户端 |  檢舉



还有3条对原微博的转发



评论员王攀


@安氏软件28 【“这样舔屁沟我很激动”】南都深圳版女记者采写了市领导与外来工包饺子的新闻稿,最后这样写到:“从来没和这么高级别的领导一起吃过饭…每个人都十分激动。”校对员看后很反感,批注了句“这样舔屁沟”。结果这天的报纸就成这样了:“这样舔屁沟我很激动。一首《祝酒歌》将现场气氛推到了高潮…”


| 轉發(6)| 收藏| 評論(1)
23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  檢舉







李克炎
//@报人罗毅: 俺们报社要有这样的校读,劳资先罚死他,再请他喝酒醉死他! //@武汉-田力:如果这是真的,不是段子,那么这个报纸很有收藏价值。

@安氏软件28 【“这样舔屁沟我很激动”】南都深圳版女记者采写了市领导与外来工包饺子的新闻稿,最后这样写到:“从来没和这么高级别的领导一起吃过饭…每个人都十分激动。”校对员看后很反感,批注了句“这样舔屁沟”。结果这天的报纸就成这样了:“这样舔屁沟我很激动。一首《祝酒歌》将现场气氛推到了高潮…”


| 轉發| 收藏| 評論
28分鐘前 來自360浏览器超速版 |  檢舉







草根播报_
//@宁清平律师: //@辜星律师: //@吴雪松律师13882377285://@兰陵笑笑生律师: //@马氏庄园AAAA:

@安氏软件28 【“这样舔屁沟我很激动”】南都深圳版女记者采写了市领导与外来工包饺子的新闻稿,最后这样写到:“从来没和这么高级别的领导一起吃过饭…每个人都十分激动。”校对员看后很反感,批注了句“这样舔屁沟”。结果这天的报纸就成这样了:“这样舔屁沟我很激动。一首《祝酒歌》将现场气氛推到了高潮…”


(2)| 轉發(3)| 收藏| 評論
30分鐘前 來自iPad客户端 |  檢舉

萧含
这个是2009年的旧闻。现在拿出来炒,没啥意思了。谨此告知诸位









474#
发表于 2014-2-26 12:30:4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鲁国平先生


【 我们的钱为什么越来越不值钱? 】请看一百元的购买力变迁: 上世纪50年代:100元=800斤大米; 上世纪70年代:100元=685斤大米; 上世纪80年代:100元=476斤大米; 上世纪90年代:100元=330斤大米; 2000年:100元=100斤大米; 2010年:100元=40斤大米; 现在:100元=12公斤东北大米。(钱江晚报)


[url=]
(2)[/url]
| [url=]轉發(32)[/url]| [url=]收藏[/url]| [url=]評論(15)[/url]

23分鐘前 來自皮皮时光机 |  [url=]檢舉[/url]



新浪微博社區管理中心舉報處理大廳,歡迎查看!





  • 同時轉發到我的微博


共15條[url=]全部[/url]| [url=]热门[/url]| [url=]認證用戶[/url]| [url=]關注的人[/url]
刘海明8888
:把12公斤变成24斤,这样更合理。 (10秒前)
[url=]刪除[/url]| [url=]
[/url]
| [url=]回覆[/url]

老四说我的梦死在了路上:所以说现在存钱真是不明智的选择 (3分鐘前)

[url=]
[/url]
| [url=]回覆[/url]

田乃双
:你家天天吃4块多一斤的大米呀? (3分鐘前)

[url=]
[/url]
| [url=]回覆[/url]

铁马冰河96
:【 我们的钱为什么越来越不值钱? 】通货膨胀的唯一原因是政府超发货币。 (8分鐘前)

[url=]
[/url]
| [url=]回覆[/url]

wizardes:收入赶不上物价上涨的速度 (12分鐘前)

[url=]
[/url]
| [url=]回覆[/url]

迈舒迷09
:转发微博 (13分鐘前)

[url=]
[/url]
| [url=]回覆[/url]

Xlikely:多可笑的言论,以前你多少一个月,现在你多少一个月?如果这米价不涨,你让种田的怎么活?说话之前能不能用脑子想想 (13分鐘前)

[url=]
[/url]
| [url=]回覆[/url]

菠萝仁波切1034530363
:最低保障工资不断涨,养老保险不断涨,物价不断涨,房价当然不断涨,可有些人眼里别的涨不说什么,就不愿房价涨,这真是悖论啊。 (13分鐘前)

[url=]
[/url]
| [url=]回覆[/url]

笑品人生123:上世纪80年代200元买一辆自行车,现在400元买一辆自行车。 (15分鐘前)

[url=]
[/url]
| [url=]回覆[/url]

力贝立
:大米还是原来的大米,人民币上的图像却因大米而变迁。 (17分鐘前)
[url=]檢舉[/url]| [url=]
[/url]
| [url=]回覆[/url]

ooink:说明我们大米的质量大去了,以前吃一碗,现在只要吃一粒就够了 (18分鐘前)

[url=]
[/url]
| [url=]回覆[/url]

後面還有4條評論,點選查看>>




475#
 楼主| 发表于 2014-2-28 22:14:2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王君超


“心肺之患”,这个词改得好!编辑竟然不用它上标题,也太逊了! #新闻标题#

@人民日报


【李克强承诺铁腕治霾:治理雾霾,我们不能躺在老天爷身上】此事事关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困难再大,成本再高,也要坚持不懈持久地抓下去。当前要抓住关键环节,首先对燃煤、汽车尾气和扬尘这三个重点污染源加大治理。要在这些问题上出真招、见实效,切实消除群众的心肺之患。http://t.cn/8FBGt3a

[url=]
收起[/url]
|[url=]
查看大圖[/url]
|[url=]
向左轉[/url]
|[url=]
向右轉[/url]




[url=]
(215)[/url]
| 轉發(428) | 評論(38)

31分鐘前來自人民日报微博


[url=]
[/url]
| [url=]轉發[/url]| [url=]收藏[/url]| [url=]評論[/url]

8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476#
 楼主| 发表于 2014-3-1 11:56:0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王君超

回复@ECO中文网: CEO的看法。 //@ECO中文网:确实非常值得探讨,甚至商榷。先不说媒体是不是应该去做有制造新闻的这种社会实验或者实验方法是否科学。单摔倒就该去扶本身来说,急救尝试并不倡导马上就去移动突然摔倒者,媒体类似报道可能传递错误的信息

@王君超

27日@深圳晚报 用了4个版的篇幅(包括头版导读版)做了“摔倒试验”的重点报道,在微博引起较大争议。看了该报版面,此组实验的大标题冠名《深圳爱心测验》,具体情节是:记者梁尹星在街头“摔倒”,4分钟后市民蒋冬庆和朋友一起将这位特别的“测试员”扶了起来。这种“社会实验”的报道形式值得探讨。

[url=]
收起[/url]
|[url=]
查看大圖[/url]
|[url=]
向左轉[/url]
|[url=]
向右轉[/url]





[url=]<[/url]
  • [url=][/url]
  • [url=][/url]

[url=]>[/url]




[url=]
[/url]
| 轉發(3) | 評論(2)

32分鐘前來自新浪微博


[url=]
[/url]
| [url=]轉發(1)[/url]| [url=]收藏[/url]| [url=]評論[/url]

7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477#
发表于 2014-3-2 10:59:0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五道口奥萨玛
目前中国英文媒体不完全盘点:1、China Daily头版左图片还是海军训练,右侧是一条报道,上午8点多更新的只是有些微博报道的翻译和一张楚天都市报的头版,给差评。2、新华网英文频道左侧图片是火车站喜迎两会代表,右侧头条大大要求严惩恐怖分子,给差评。3、CRI英文最好,头条新闻+图片,内容详实。
收起|查看大圖|向左轉|向右轉






(3)|
轉發(6)|
收藏|
評論(2)

32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478#
发表于 2014-3-2 12:52:3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报纸观察
【全媒体观察】看看CNN是怎么报道昆明的吧,给恐怖分子加引号
收起|查看大圖|向左轉|向右轉




(1)|
轉發(6)|
收藏|
評論(23)

7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
檢舉



新浪微博社區管理中心舉報處理大廳,歡迎查看!





  • 同時轉發到我的微博


共23條全部|
热门|
認證用戶|
關注的人
高级市场经济体制思考者:谁导致了新疆暴力恐怖份子不断制造恐怖事件?谁在为新疆暴力恐怖份子提供精神加持?我个人认为,部分西方政府和媒体对新疆分裂势力的支持和对分裂势力恐怖行为态度的暧昧,以及因不认同中国政治体制并借机抹黑,是造成新疆恐怖分子不断产生的根源,也是恐怖份子策划到昆明作案根本原因。http://t.cn/8F
(20秒前)

|
回覆

刘老师你正常点儿:讨厌一切在这个时候拉仇恨的人和帐号。 (50秒前)

|
回覆

xuyichao:打击新疆旅游业,上市公司股票暴跌,民族仇恨是政府舆论导向结果,伊斯兰宗教极端分子不止进昆明杀人,整个云南旅游业以后也是不安全地带最好少去,美国911事件袭击者也是伊斯兰教极端者,美国大使照样进疆,厘清内容更重要,极端者接受的教育洗脑,极易被煽动被用心良苦者利用 (2分鐘前)

|
回覆

山呼万岁:没搞清楚事实,却在此时此刻拉仇恨,跟恐怖行为本质是一样的! (2分鐘前)

|
回覆

ZJChenwn:滥杀无辜,加不加都是。 (2分鐘前)

|
回覆

瓦尔登湖之水:回复@酸菜好鱼头:然 (3分鐘前)

|
查看對話|
回覆

Holliepop:单引号多见于报刊的新闻标题中。引号有下列几种用法: 1) 用于直接引语。 注意句子中其他标点符号与引号的相对位置:逗号、句号位于引号内(这是美国用法,英国用法多置于引号外),在引语内再用引语时,可用单引号(这是美国用法,在英国用法中,单引号在外,双引号在内)。引语不止一段时,引号位于 (3分鐘前)

|
回覆

熊熊动动sims:恐怖没有降临到自己头上都相信世界是美好的 (4分鐘前)

|
回覆

宙思Freedoms:我国媒体不是也常干这傻缺事儿? (4分鐘前)

|
回覆

睡不醒小姐睡呀睡呀睡不醒:因为事件尚未定性吧… (4分鐘前)

|
回覆

後面還有13條評論,點選查看>>



479#
发表于 2014-3-2 12:55:1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Bigtree-FDU
好的报道框架!转发支持!//@张志安: 媒体人的传播责任。转!

@吴飞微议
送给媒体人:不传播恐怖分子的政治主张、不采访恐怖头目、不过分表现民众的恐慌无助、不体现恐怖分子的英勇高大或博得同情。不播出血腥残忍镜头。不成为恐怖分子的帮凶。告诉公众正在发生的事实,以及战胜恐怖主义的信心与行动。希望我们的媒体勇于承担,借鉴国际经验,战胜恐惧。为昆明祈祷!

收起|查看大圖|向左轉|向右轉




(186)|
轉發(803)
|
評論(112)

今天 09:20來自三星Galaxy Note II


|
轉發|
收藏|
評論


480#
发表于 2014-3-2 22:04:5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张玉洪
意识形态大过天? //@姓郭名建斌://@张洪忠: 对萱萱控诉的质化材料//@王蛋猴: //@鹦鹉史航:转。知道你们在这样努力,但还是愿意看到这些细节的描述。一切,多少是有些意义的。

@穿裙子的尤利西斯
昆明火车站的这一夜,让我在愤怒与绝望中挣扎。最后也只能如此了吧。

收起|查看大圖|向左轉|向右轉




(33)|
轉發(612)
|
評論(91)

今天 15:03來自新浪微博


|
轉發|
收藏|
評論

23分鐘前
來自iPhone客户端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