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刘海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媒介生态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451#
 楼主| 发表于 2022-10-17 23:26:5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吴氏垂心


452#
 楼主| 发表于 2022-10-27 15:29:4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前调查记者揭露“郑州疫情”遭遇威胁:去派出所自首
这两天,因为写郑州疫情方面的文章,我收到了很多网友的留言,人身安全受到极端威胁。

星月浩洁(追月数星)的宗旨是“真实记录,一起呐喊”。以往,都是为别人发声,今天,形势所迫,不得不占用一点读者朋友的时间,为自己“呐喊”一次。


以上留言,有部分被我精选出来放在留言区了,但大部分没有放出来。在这些人眼中,我写文章是“煽动舆论”、“看不得中国好”,甚至是“反动分子”、“汉奸”。

扣上这些“帽子”后,接下来便是赤裸裸的恐吓威胁,“赶紧删除文章,不然去抓你”、“主动投案自首,争取宽大处理”、“诛九族”……

受以往很多案例的警示,我知道他们说这话可能不是恐吓,而是极有可能干得出来。

晚上6点25分,我突然接到一个自称某某部门负责人的电话,说他们接到大量投诉,要求删除不实文章。

我问他有没有对此做过调查核实,他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强调自己的权威:“我现在通知你,赶紧下架。”

瞬间,我觉得天塌下来了。

我为什么要关注郑州疫情?这事得从国庆的最后一天说起。

10月7日,我去郑州看望朋友。走出新郑机场扫码的时候,发现我码变黄了。我头天晚上做的核酸,未超过24小时,按理不应该黄。地铁入口的工作人员说,黄码只能坐出租车。

当时我没太在意,以为到住的地方做核酸就没事了,没想到核酸结果出来没问题,可第二天还是黄码。到下午的时候,社区流调人员几次三番电话轰炸,说必须在当天晚上离开,不然就得居家监测7天。

我有一种不好的预感,郑州可能“不安全”了,就购买了绿皮火车票,连夜“逃离”。经过20多个小时奔波,才回到自己的城市。


果不其然,接下来河南多地陆续出现疫情。最初,汝州最为严重,我在一个直播节目上看到惊人一幕,汝州市实验中学门口,排着很长的队,全是拉人的车,可当天官方通报确诊的数字也就几个人。

接着悲剧发生,汝州住隔离点的14岁少女,因发烧抽搐,最终离开了这个世界。

悲剧发生后不久,汝州一男子因核酸异常被拉走隔离,同样死在了隔离点。我联系到家属,他们给我提供了在隔离点门口抢救的监控视频。

省会郑州的疫情,是从10月12日开始严重的。当天,郑州部分区域小区居民接到通知,小区实行静态管理,只进不出。也就是封小区。

其实,早在10月11日网络就流传出消息:郑州市疾控中心上午开会研判,从12日开始郑州市全域实行3天静默管理,包括五市县,先准备几天的菜吧!


不过,这一消息当天就遭到郑州官方辟谣:假消息,公安机关已立案查处。


网友在官方辟谣文章下面留言:

我刚买的半扇猪肉咋办;
害得我买了一周的方便面;
我用50斤肉肉换疫情永远消失;
我刚才超市买菜回来[苦涩];
下班回来碰到邻居抢购了几大兜东西,拿都拿不动了,她说一不小心就买多了[捂脸],我说咱们要相信官方消息
……

其中,某“广告印刷”的网友留言:我在河南,我一点不慌,咱河南是粮食主产区,还怕没吃的吗?延津县小麦,滑县小麦,双第一,新乡市的医疗器械也是全国有名,你们说,慌啥。

网友回复:疫情最严重那年物资都没断,还有啥怕的。


为近一步了解郑州疫情,我联系到一位住郑州高新区的朋友。他告诉我,郑州的疫情还是比较严重,从10号开始,他所在区域核酸检测一天要做两次。

12日朋友下班回家途中接到通知,说小区闭环管理,只进不出。

“我得上班,有必须要办的事,如果回家就不能出来了,所以昨晚就没回去,在二七区的朋友家借住。”

从13日起,郑州大部分小区都开始闭环管理了,整个城市基本进入静默状态。

社交平台也出现各种不和谐的声音。住郑州万科城紫兰苑1号楼一单元的一名业主,10月10日小区被封后,一家人居家配合防疫工作。但很不幸,女主人开始发烧,温度没有低过38.5。直到14日晚上社区才打电话说确诊为阳性,一直说派车拉走治疗,但直至确诊患者发烧虚脱,出现咳嗽、胸闷症状都没有得到治疗。中间家人联系了社区、办事处、疾控部门、市长热线,甚至报警,均没人上门拉走治疗。

无比绝望的男主人在社区居务群求助:“此刻,我母亲和孩子也出现了发烧症状,我现在跪向大家求助,该怎么办才能让我家人得到救治。"


另一名中年男人途径郑州中原区秦岭路与陇海路交叉口时,被确诊阳性,要求原地不动,联系办事处、报警、打各部门电话,结果都是确诊人数多,隔离点没有床位,转运车运转不过来。

这两件事,对一名有着10多年工作经验的前调查记者来说,本能的意识到,郑州本轮疫情的严重程度不容乐观。尤其是看了睡在马上的阳性人员的视频,我的心被刺痛了,在这个寒意渐浓的秋夜,两个人露宿街头,连一床棉被都没有,不知道他们是怎么熬过来的。

我还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小区闭环,市民居家,学校停课,可郑州每天感染的人数并不是很多。

其实,不仅是我发现了问题,郑州很多市民都不理解,每天增加几例,为何大动干戈“封城”?

他们还发现,白天小区平安无事,到了晚上就有大巴把人拉走。

看完这个视频,我觉得有必要也有责任和义务,将所了解和掌握到的信息,写成文字告诉公众,并引起有关部门重视。毕竟,疫情已经马上三年了,曾经经历过的一些深刻教训,不应该再犯。

10月20日,郑州官方发布通告,对连续7天全员核酸检测正常的居民小区,可逐步恢复正常生活秩序,时间从10月17日开始计算。也就是说,到10月23日,如果小区全员核酸检测无异常,就可以“解封”了。

到了10月23日,是否解除管控官方只字不提,导致民间流言四起。当天,郑州市民在本地媒体问政栏目发帖求助,询问10月24日小区是否解除管控?但还没等到市长或相关部门回复,帖子就莫名被删除了。

在万众郑州市民的千呼万唤声中,10月24日郑州官方连夜发布《通告》称,有序恢复部分区域人员出行。但是文件中如何“点对点”,怎么个“足不出区”?并未给出说明。这份语焉不详的通报再次引发网友更大争议?

在争议声中,郑州各区县(市)也相继发布小区逐步恢复正常生活秩序的通告,但各区县(市)之间的政策各不相同。

正因为此,广大市民的情绪再次被点燃,昨天白天,网络上还流传出某工厂员工集中冲出大门的图片和视频。

10月25日23点40分,还有省纺机家属院的住户,在当地媒体问政平台求助称,一家三口从19号确诊到现在迟迟无法转运。23点54分,郑州市中原区官庙街道办事处回复:名单已经上报,但一直没有接到转运通知,社区也不知道什么原因,请居民耐心等待。10月26日早上9点过起来后,发现帖子不在了。


截至目前,郑州部分区县已经公布第三批逐步恢复生活秩序的小区名单,但很多市民反映“还是出不去”。

象湖壹号一期,是10月25日郑东新区公布逐步恢复正常生活秩序的小区之一,但今天有业主给我们反映,他们还是不能正常出行,而且出小区需要24小时核酸,“今天早上核酸也停了,就是不想让我们出去”。

我联系到物业,一名工作人员称,他们以办事处通知为准,文件没有说完全解封,也没说可以正常出入小区,如果业主临时需要出去,需要领取临时出入证,可以出去两个小时。

“一家一户领一个出入证,只能一个出去一次,时间两个小时。”物业工作人员说,如果是上班,需要拿工作证明到前台签承诺书可以正常出入,但仅限办事处辖区的公司,别的区域还是不行。

随后,我打电话向郑东新区豫兴路办事处咨询,工作人员称象湖壹号一期确实解封了,但没说可以自由出入,现在社会防控面还没有完全消除,还存在一定的传播风险,所以要减少人员流动,列入逐步恢复正常生活的小区,一户人每天只能允许一个人出去两小时。

至于郑州疫情有多严重,这名工作人员极不耐烦的说,“数据不是我们报的,我跟你说了,为了你的安全,减少流动。”

也就是说,被列入逐步恢复生活秩序的小区,即便持24小时核酸证明,想要自由出入小区,也还要一些时间。

不过,一个好的消息是,在今天河南省召开的全省领导干部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尽快扑灭疫情燃点,提高检测质效,加强改善隔离点管理,做好社区农村服务保障,满足就医用药等特殊需求,力争在月底前实现社会面清零。


希望疫情早日结束,这也是我为什么关注郑州疫情的初衷。

最后,给朋友们推荐一首《孤勇者》。愿每个人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不必等候火炬,做一个真正的孤勇者。认同和支持的朋友,烦请转发朋友圈,在文末点个“在看”。

付松  2022.10.26

来源:星月皓洁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qLGTD4m1M1gRdf7_z2i8UQ

编辑:张铭

453#
 楼主| 发表于 2022-10-28 15:35:4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资深媒体人讲述:我是如何逃过两次心梗的

近日,《浙江法制报》记者陈洋根在家中猝死,去世时还不到50岁。这已是今年10月以来所知的第三位病逝的媒体人。

另两位为10月17日病逝的中国民族博览杂志社副总编辑、“女童保护”创始团队成员高昌(本名鲁晟,终年48岁),以及10月15日病逝的新华社国内部记者徐博(终年43岁)。

多名媒体记者在步入中年后突然病逝,引起媒体同行的关注。有媒体朋友私信告诉“传媒特训营”,就在徐博病逝的同一天,南昌电视台资深编导陈章翔心跳骤停去世,终年46岁。10月3日,信息时报东莞站站长尹仁祥突发心梗离世,终年50岁。

实际上最近两年来,媒体人突发疾病离世的噩耗不断传来。

梳理发现,今年以来不幸离世的媒体同行中,年龄最小的仅30多岁,大部分人年龄集中在50岁上下,其中多名同行因突发心脏病去世。

四五十岁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时刻,他们的离开,也意味着一个完整家庭的破碎。

事实上一直以来,就有人将媒体行业列为高危职业。

为拼抢新闻,媒体记者往往24小时待命,且长期熬夜,生活不规律,这些都让新闻记者成为媒体行业中的高危人群。

此前,有健康类媒体发布的媒体人健康问题的报道中显示,当代媒体人主要存在的健康问题包括:肠胃病、肥胖、高血压、冠心病等,而精神压力引发的焦虑问题也让媒体人的精神状况不佳,焦虑症和抑郁症也伴随着媒体记者。这些都促发了媒体工作者猝死的发生。

近日,一位曾经两次经历心梗的媒体人,向“传媒特训营”讲述了自己两次心梗的经历及感受,分享给大家。由于某些原因,我们采取匿名处理。

2012年夏天,我请一个从上海来的朋友吃晚饭,晚饭结束时,就觉得后背出了很多汗,但也没当回事,以为只是吃饭吃热了。

回到家想早点休息,当时感觉胸口有点憋闷,喘不上气,恰好那几天我有些感冒、鼻塞、咽痛,就以为是感冒症状加重了。

我本身睡眠不太好,加上感冒,翻来覆去睡不着,心里还总想着事。

不知怎的就想起前几天去世的一个同事。他是报社的副总,起初医院诊断是肝癌,他心理压力很大,四处求医问药,后来确诊是肝炎,心理压力一下子没有了,于是他申请回报社工作。恰好那个时候报社在宁波有个活动,领导担心他身体还在恢复,没想安排他去,但他觉得没事,还是主动去了。报社领导还特意派了一个记者陪同,住在他的隔壁。后来在宁波的时候,他就觉得胸口疼,开始以为是肝部疼,没当回事,第二天早上陪同的记者去敲门,发现叫不应他,等服务员打开门后,发现人已经倒下了,后来送去做手术抢救,手术台都没下来人就没了。

我也不知道自己怎么就想起这个事情,可能是冥冥中的天意,想到这我有点担心,就打算去医院。但即便是那个时候,我也没觉得自己有多严重,也没让家人陪着去。

到了北京朝阳医院,我先做了心电图,又拿了药服下,等着检查结果。后来,医生拿着心电图就把我拉走了,拉到了朝阳医院地下一层一个大诊室里,那里有三四十张病床,乌泱乌泱全是病人,像野战医院,医生给我找了个床,躺上去就拉进了手术室,做支架手术。

我还记得打麻药的时候,医生问我:“你是干什么的?”他说,你命太硬了,你心脏的血管以前就堵过。

等于三根血管我堵了两根,但之前我自己一点都不知道。

当时我想,我还是做了一些善事,帮过一些人的,好人好报吧。

在ICU观察完回到普通病房,同病房的老同志是人民日报的。他来做房颤手术,结果手术被推迟了。他说是因为前面临时加了一个手术,有个30岁的小伙子踢球时倒下了,拉到医院抢救,但也没救过来,很可惜。

我第二次心梗是去年春天,政协大会胜利闭幕的那天下午。当时的主要症状也是胸闷,胸闷了大约一周后,我才趁着每个月去医院拿药的机会检查了一下,检查后又被医生留在了医院,做了第二次支架手术。

这就是我两次心梗的经历,十年前的时候我还不到四十岁,年龄并不大,这也让我意识到,心梗这件事情并不完全跟年龄有关。

我觉得,每个人还是应该对自己的身体负责,重视自己身体的症状。我是遗传性血压高,但一直没有服药,那时候年轻,总觉得“不能这一辈子都吃药吧”,其实血压一直高,但自己从来没有感觉,现在知道这才是最危险的。

还有,以前我一直抽烟,最厉害时一天两盒,当然不全是一个人抽。第一次心梗之前正是我抽烟抽得最凶的时候,总说戒烟,但就是没有动力。十年前手术后把烟给戒了,去年手术后把酒戒了(包括茅台,哈哈哈)。别人问我戒烟有什么秘诀,我说,再抽就死了,你还抽吗?

一方面要注意平时的生活习惯,不要熬夜,少吃辛辣油腻的食物,烟酒要适量。另一方面,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掌握一点健康医学基本常识,比如心梗,其实是有抢救窗口期的,如果早点发现早点治疗,会最大程度地保命。很多人心梗前有胸闷、后背发紧或疼痛等症状,要尽快去医院检查,说白了这是为自己争取时间。

前段时间,上海前媒体人杨海鹏突然去世,他去世前发朋友圈说天热,连吃了两根冰棍,当然,我们很难说这跟他的去世有直接关系,但冷饮会刺激胃及血管收缩,这是需要注意的,尤其是中老年人要注意。

当然,目前还没有权威统计说媒体人猝死或者重病的概率就明显高于其他行业,很可能是因为我们对此敏感而已。但媒体人确实有长期上夜班、熬夜和工作压力大的现实情况存在,如果工作当中发现不舒服,就要及时就医。其实媒体行业多数情况下工作时间还是比较灵活的,如果生病了换班休息,比起一些公司或者单位来说,并不是那么严格。健康意识、医学常识、适度锻炼,三者都很重要。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主任医师罗民教授说,心梗发生之前一般有五个征兆:

第一,在发作之前的数日内,有犯困疲劳的感觉,莫名其妙不愿动;

第二,胸口常有憋闷感,总感觉提不上来气;

第三,心梗要发作的时候,在胸部会出现压迫感,疼痛感,同时伴随着牙疼、头疼、后背疼等隐痛;

第四,出现左侧肢体的麻木、疼痛,尤其是左上肢的疼痛;

第五,很多人在心梗前会出现心慌烦躁,情绪焦虑的感觉,会感觉坐卧不宁,不耐烦,严重的还有眩晕和恶心。

当出现类似情况时要高度警惕,减少活动,到通风地方,服用速效救心丸,并尽快就医。

来源:传媒特训营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a90LSQ6waIhhHLobr4AhBQ

编辑:张铭麟

454#
 楼主| 发表于 2022-11-4 19:46:5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报纸大面积停刊,电视也将迎来关停潮?

在苦苦挣扎之后,连年来,报纸媒体已出现大面积“阵亡”。(来源:报人刘亚东/江淳编辑)

三年来,一批一批报纸宣布停刊,《法制晚报》《北京晨报》《北京文摘》《华商晨报》《新商报》《京郊日报》《黑龙江晨报》《人民公安报·消防周刊》《黄山日报·黄山晨刊》《赣州晚报》……


或者,改做“融媒体”勉力运营。
纸媒日子不好过,电视台的日子也好不到哪去。
“电视台”基本上都学者报纸媒体,改做“融媒体”支撑,但显然,他们落在“自媒体”后面……
电视台广告招商全面下滑,有电视台因播出违规广告被停播勒令整改,多地电视台爆发“讨薪潮”,许多三四线县市广电台的栏目,招个实习生都困难了……


电视频道“关停潮”或将来临?
广告业绩,是电视台生存的根本,尤其对于地面平台。
因为广告收入下跌太多,为减少成本支出,集中精力办好主频道,2019年起,上海广播电视台就对旗下多个频道进行重大调整。
娱乐频道和星尚频道合并成全新的“都市频道”;炫动卡通频道和哈哈少儿频道整合成了全新的“哈哈炫动卫视”。
全国4000多个电视台,还有更多的电视频道比上海东方卫视更惨,大多数半死不活。


接违规广告维持业绩,有电视频道被广电总局停播整改……
事实上,虽然日子不好过,但不是每个卫视都有主动砍掉频道的魄力,大多数电视台都信奉一句话——好死不如赖活着。
为了苟延残喘地活着,有些电视台不得不抛却底线,顶着风险,去接一些低俗擦边球广告。
广电总局的《关于开展广播电视广告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对存在夸大夸张虚假宣传、误导受众、引诱受众上当受骗等问题的医药、保健品、化妆品、美容、招商加盟、投资理财、收藏品等九类广告将被重点整治,要求“不留盲区,不留死角,不搞例外”,违规情节严重可暂停频率频道播出。


即便如此,依然有电视台为了“广告”收入铤而走险,播出存在问题的违规广告。
结果江西台公共农业频道、延边卫视、宁夏影视频道等多家电视台被点名通报批评,批评的原因非常一致——播出低俗违(涉)规(性)广告。
江西台公共农业频道、延边卫视频道被罚暂停商业广告播出30日,宁夏影视频道更惨,直接停播30天,整改满意之后再复播。
可见电视台的日子有多难过,如果有其他广告可选,谁愿意冒着风险昧着良心播那些低俗夸张的“违规广告”?
而因为广告违规或者节目违规,被广电总局停播整改,已经不是第一次。


纸媒大面积“阵亡”之后,4000多家电视台距离死亡还有多远?
纸媒停的停,“融”的“融”,一片狼藉,即便坚持着的媒体也都半死不活,岌岌可危,现在终于轮到了电视台。
据了解,中国是中央、省、地、县“四级办台”,部分经济条件较发达的城镇办起了五级办电视,也就是说,还有“镇电视台”!中国是全球电视台最多的国家,多而不精,乱象丛生,很多电视台靠“吃政府饭”勉强维持。
更严重的是,这么多的电视台导致大量的重复制作、重复播出、重复覆盖导致了重复投入,增大了支出成本,造成了很大的社会浪费。


相比报纸杂志,电视台虽然有更高的传播效率和营收,但是如果不是有地方政府财政的支持,电视台恐怕已经倒闭了一半以上。
财政拨款终究只是杯水车薪,不可能挽救一个产业的没落,电视台的处境只会越来越尴尬。
对于小电视频道来说,只能接一些“养生内裤”、“强肾汤”、“保健丸”、“大肚贴”这样的擦边球广告勉强度日,如今这些广告都是广电总局打击的重要对象,再加上互联网的冲击,这些小电视台已经摇摇欲坠,指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暴毙而亡”。


经过这几年影视环境的变化,电视台的阵痛期一过,终将迎来消亡期,而电视台的倒闭潮,或将先从地市级电视台以及卫视频道开始。
当然,因为体制问题,电视台还不至于急速崩盘,但是电视频道的关闭重组,已经不可避免,只不过是“哪个频道先死哪个频道留下”的问题。


来源:天涯读者

编辑:马源

455#
 楼主| 发表于 2022-11-6 21:48:3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冲击下的新闻产业:威胁真实存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近日发布了一份多机构报告指出,当前的新闻供应与社会需求出现了巨大的空缺差异,而这份需求空缺绝不能被继续忽视。
这份题为《世界言论自由和媒体发展趋势》的报告表明,新冠肺炎疫情凸显了、有时甚至加剧了媒体面临的威胁,从脆弱的财政状况到对新闻自由的攻击。报告指出,当前媒体发展趋势面临三大挑战:媒体的经济生存能力,新闻和信息自由,与记者的人身安全。

新闻是一种公共产品


作为符合公众利益的经证实的新闻,新闻本身可以被定义为一种公共产品,它通过向公民提供参与自由开放社会所需的基于事实的可信信息来促进公民空间健康发展。然而报告指出,在疫情的冲击与日益紧凑的注意力经济中,全球范围内的报纸销量持续下降。
报告称,广告营收当前已从新闻媒体迅速转向互联网公司。新闻媒体发现自己被网络空间的扩散和数字中介的算法挤出市场。根据相关数据,在过去五年中,全球报纸广告营收下降了一半;如果在过去十年中进行分析,这一损失高达惊人的三分之二。而社交媒体用户的数量从2016年的23亿增加到2021年的42亿,几乎翻了一番。



面对这些趋势,新闻媒体行业正在试验创新的想法、技术和运作模式,以维持新闻的可行性和独立性。从税收抵免和直接补贴,到慈善基金和非盈利模式(基于社区广播的经验),创新的资助模式已经出现,包括支持公益媒体。一些机构还更加注重订阅或会员模式,以直接从受众那里获取收入。
报告强调,为了维护新闻业作为公共产品的功能,各国政府、公民社会和私营部门必须采取紧急行动,在尊重编辑独立和言论自由标准的同时,支持值得信赖的新闻,为媒体生存创造更好的有利环境。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无法在不断发展的信息传播组合中确保和扩大新闻作为公共产品的供应。


尊重媒体独立平衡信息真实与自由
新闻自由受到侵蚀


媒体的多元化也越来越受到新闻业传统商业模式恶化的威胁,这使得新闻编辑室更容易受到来自外部参与者、媒体所有者和高管的压力。当新闻媒体表面上是自由的,但在独立性方面受到损害时,这种形式的媒体控制仍然是一种日益严重的威胁。

为解决媒体自由与独立问题,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第16项具体目标明确强调“公众获取信息和基本自由”。2015年通过“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时,只有22个联合国成员国为公众获取信息采取了宪法、法律和/或政策的保障措施,而在2021年8月,通过法律保障公众获取信息的联合国成员国总数达到了132个。

打击虚假信息

报告特别强调,需要采取更多行动来应对虚假信息,错误与虚假信息已经成为了信息作为公共产品的主要威胁。报告援引麻省理工学院一研究人员发现表明,网络上的谎言比真相传播得更远、更快、更深、更广。
该报告提出, 应在尊重言论自由的同时打击数字虚假信息,但对虚假信息的审核必须在尊重言论自由的规范和国际框架的基础上进行,并促进一个有利的环境,使新闻自由能够不受限制地运作。


人身安全必须得以保障

记者安危受到胁迫

报告的第三个关注重点,是记者的安全趋势问题。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被杀记者观察站数据显示,从2016年到2020年底,400名记者因工作或在工作期间被杀害。不仅如此,其他镇压手段似乎也达到了创纪录的水平。根据保护记者委员会数据显示,2020年有274名记者被监禁,这是30年来最高的一次。此外,在过去五年中,所有杀害记者的事件中,发生在武装冲突的国家之外的比例一直在上升,从2016年的50%上升到了2020年的61%。
网络和线下的暴力威胁也是影响记者安全的一大重要因素,其尤其对女记者和行业中代表少数群体的人员产生了极大影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记者中心 (ICFJ) 在 2020年对来自125个国家和地区的714名女性记者进行了调查,发现73%的女性在工作过程中曾受过网络暴力的威胁。
新冠肺炎疫情更是使得记者的安全雪上加霜。尽管人们普遍认为记者在危机期间是必不可少的工作人员,但他们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骚扰、心理压力和创伤,感染病毒的风险也越来越高。根据非政府组织新闻标志运动的数据,2020年3月1日至2021年11月1日期间,至少1846名记者死于新冠肺炎。


为了应对这些艰巨的挑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其他机构在过去五年中努力提高人们对记者面临的威胁的认识,并领导了多项保护记者的工作:
2016年至2021年间,联合国大会、联合国人权理事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理事机构和地区机构通过了28项关于记者安全的决议和决策,并设立了一项关于记者安全的指标(SDG指标16.10.1),以衡量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实现情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加强了世界各地2.3万余名司法人员和8500名安全部队成员在言论自由、信息获取和记者安全方面的能力,并与无国界记者组织、国际记者联合会等合作出版了许多重要资源和安全指南。
在过去的五年里,社会各界针对记者安全的性别层面也做出了许多努力,包括反对网络暴力联盟等民间社会倡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 #JournalistsToo 运动,以及对女记者国家级支持机制的日益关注。
许多国家正在实施保护记者安全的国家机制,同时也在不断更新现有的保护机制,特别是为了更好地应对基于性别的威胁。其他成员国也启动了关于记者安全的国家行动计划,包括基于性别的威胁和数字威胁的行动计划。



杀害记者的有罪不罚现象仍然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在杀害记者人数多的地方,对这些杀害的有罪不罚现象也多,这可能导致暴力的持续循环,因为针对记者的致命罪行往往不受惩罚。自2006年以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记录的案件中,目前只有13%的事件得到了司法解决,即近九成案件仍悬而未决。
这种有罪不罚的现象让施害者更加肆无忌惮,也让包括记者在内的社会各界感到恐惧。有罪不罚现象掩盖了严重的侵犯人权行为,由此滋生的腐败和犯罪行径将损害整个社会。
今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未决案件涉及的65个国家发送了索取资料的请求要求它们提供关于记者遇害事件司法调查的最新情况,42个国家(即65%)给予了反应。其中36个国家(55%)提供了关于记者遇害后司法程序的信息,6个国家对总干事的请求发送了回执。共有23个国家并未对总干事的请求给予答复。

采取更具雄心的行动


世界趋势报告

报告指出,在新闻业仍处于困境的国家和社会,新闻系统的健康状况可能会成为一个无人监管的“黑盒子”。努力填补数据空白是迈向更具包容性解决方案的重要一步。
在对来自120家组织的150多个数据源进行了分析之后,该报告确定了优先数据缺口,并提出了一个侧重于以下四个方面的框架:
可用性:是否有相关、地域多样的高质量可用数据
可访问性:访问数据和信息的难易程度
实用性:数据使用和比较的难易程度
稳定性:数据的产生和分配是否可持续
报告表示,如果政府、公民社会和私营公司不采取紧急行动,可信的新闻将继续受到威胁,作为公共产品的信息将严重缺乏营养。没有媒体、信息素养和互联网透明度,人类可能无法解决可持续发展和更广泛保障人权的真正问题。
报告呼吁道,需立即行动起来,维护新闻的自由与发展。新闻生产者自我监管的新形式、社交媒体平台的新规定、国家对值得信赖的新闻机构的补贴、对公益媒体的支持、媒体发展援助的增加、慈善投资的加倍,都将促成新闻作为必要公共产品发挥重要作用的趋势。






来源:冲击下的新闻产业:威胁真实存在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w2e46VpjwLQrue86hIm6KQ


编辑:马源
456#
 楼主| 发表于 2022-11-8 16:46:4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就佩服你们这些做记者的,活得苦逼还能吹!


今天是记者节,早上起来正看手机,老婆微笑着过来了。此为背景。

老婆:状态不错啊!一大早满面春风,欢度记者节呢?
:嗯,今天是记者节,谢谢老婆还记着。

老婆:昨天的文章《你是新华社的?你们的《新华字典》编得太好了!》(点击查看)点击量多少了,有没有10万+ ?
:快了,再有9 万多就10万了!


老婆:来,那你说说,做记者有什么好处?
:怎么说呢,我自己总结了一下,做记者至少有八大好处:
1、可以尽情陶醉无冕之王的荣耀;
2、可以浪漫邂逅免费喝茶的惊喜;
3、可以随时开启说走就走的旅行;
4、可以经常享受孤灯独坐的静谧;
5、可以避免美女排队逼婚的烦恼;
6、可以躲过巨资深套股市的残局;
7、可以收获不跑也能减肥的奇效;
8、可以体验小别胜似新婚的甜蜜。

老婆:就佩服你们这些做记者的,活得苦逼还能吹!
我看你这“八大好处”是“八大苦恼”:
1、 没事自我陶醉;
2、不时被请喝茶;
3、经常临时出差;
4、还得天天熬夜;
5、没有女孩喜欢;
6、账户没有余钱;
7、长期奔波消瘦;
8、夫妻难以团圆。
:老婆⋯⋯


老婆:你们经常自称“无冕之王”,什么“记录历史、改变社会”,呸!我看你们是“无眠之王”!你算算,你做记者这么多年,睡过几个囫囵觉?以前吧你经常敖夜,说只有到晚上才能静下心来写稿。现在又弄个什么“金口娱言”“金屏媒”破公号,每天天不亮你就起来编稿,说要赶在早高峰前推送,这样点击率高⋯⋯你还睡不睡觉!
:老婆,我⋯⋯

老婆:你知道吗,孩子们都好几天没正面见过你了。有一次孩子问,妈妈,为什么总有个男人半夜来咱们家,天不亮就又走了?我告诉孩子“那个男人是你爸爸,他是做记者的”。
:老婆,对不起,我确实比较忙,很少陪你和孩子。

老婆:谁让你陪?你干脆别回家了,好好做你的记者,写你的公号,别把家当旅馆,把自己当过客。
:别这样老婆,我以后早点回家,多陪你们。

老婆:你自己起早贪黑、不怕劳累也就罢了,你考虑过这个家吗?你以为你多重要,单位离开你就不行了,地球离开你就不转了?在单位,你不过是一颗小小的螺丝钉,有你不多,缺你不少;在家里,你才是我们高大的顶梁柱,是我和孩子唯一的依靠!你天天这样熬,累倒了怎么办?单位马 上有其他人补缺,家里怎么办?你考虑过吗?
:老婆⋯⋯

老婆:你们做记者的经常满口情怀、满口理想,说什么你们是时代瞭望者、历史记录者、社会推动者,“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唯有真相不可辜负”,你们推动了啥?哪一件大事是你们记者独立完成的,最终不还要靠有关部门出面解决吗?你们还说自己是啄木鸟、是掏粪者⋯⋯
:扒粪者!不是掏粪者。

老婆:差不多,反正都离不开粪。其实你们没那么伟大,没那么重要!你们跟街上的掏粪工人没什么区别,就是一份工作、一种职业。你们不要经常说“如果没有记者,世界将会不堪”,那如果没有掏粪工人,每个厕所、每座城市、甚至整个国家都会臭不堪言。你敢说掏粪的工人不如你们扒粪的记者重要?
:老婆,你⋯⋯

老婆:最看不惯的就是你们做记者的矫情!从没有见过哪种职业,像你们记者这样自恋。啊,出去采访是情怀,是理想,是用笔墨改变中国;后来跳槽是转型,是创业,是跳出泥沼做回自己。合着说你们怎么做都是对的,真理永远在你们身上?
:那是个别人,大部分还是好的。

老婆:不是我反对你做记者,反对你好好工作,而是觉得你们这个职业目前的状态不对。其实,看到你天天敖夜、辛苦写稿我和孩子们都挺心疼你的,总是想法设法让你休息。你以为我们让你带我们周末出去吃饭、假期出去旅游是为了我们自己吃喝玩乐?那是为了让你休息!可是你吃饭也不放下手机,旅游还在手机上发稿。
:谢谢你和孩子!我以后注意!

老婆:我只不过想让你明白,记者也就是一种普通的职业,你的工作也就是一份平凡的工作,不要想得太多,自我吹捧,说什么冒死揭露真相,改变历史进程。其实,做记者不过是一种良心活,坚守底线、坚持原则、不媚不卖、不偏不假就行!你那破公号“金口娱言”的宣传语怎么说来着?
:金口娱言传媒,只为⋯⋯
老婆:后半句!
:只为常识传播。

老婆:对,做记者能回归常识、敬畏常识就够了!我们不需要你做一个光环闪耀的业界名人,也不需要你做一个四面树敌的侠义记者,我们就想让你做一个普普通通的男人,做个好丈夫,做个好爸爸,有空多陪陪我和孩子们,让我们享受简单正常的幸福生活。可以吗?
:好的,老婆,我一定改进,从现在做起。

老婆:或许我不该这么说你,其实都是为了你好。好了,今天你节日,就不多说了,祝你记者节快乐!
:谢谢老婆!啵啵!


来源:金屏梅


编辑:邓秋雨

457#
 楼主| 发表于 2022-11-15 21:36:2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旅行圣经”也撑不住了!《孤独星球》中国版明年停刊

11月14日,被誉为“旅行圣经”的著名旅行杂志《孤独星球》公众号发文宣布,2022年12月刊将是《孤独星球》杂志中国版的最后一期,本杂志将于明年正式停刊。《孤独星球》杂志中国版自2012年8月创刊至今,共走过125期。

不过,Lonely Planet(孤独星球)官博表示,《孤独星球》杂志是经 Lonely Planet 品牌授权的月刊,由中国地图出版社负责制作与发行。杂志停刊后,Lonely Planet 品牌仍将持续在中国运营,指南图书将持续发售。

在那个还没有小红书、蜂窝网、微博等互联网平台的时代,大部分周游世界的背包客兜里都揣着最早的独立旅行指南《孤独星球》系列。

公开资料显示,《孤独星球》是世界最大的私人旅行指南出版商,由托尼·惠勒和妻子莫琳·惠勒1972年在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墨尔本西郊的富兹克雷区创立。在伦敦、奥克兰、新德里和北京设有办公室,其旅行指南就称为《孤独星球》系列,历史相当悠久,是第一个针对背包客撰写的旅行系列丛书,受到背包客及其他低开销旅游者广大的推崇。

《孤独星球》诞生于惠勒夫妇1970年策划的一次横穿欧亚大陆的旅行。惠勒夫妇抵达澳大利亚后为了解决自由行的人关于他们此次旅程的各种问题,决定出版一本旅行手册,于是《便宜走亚洲》便因此而诞生,同时它也是《孤独星球》的第一本指南书。随后,惠勒夫妇又出版了第二本指南《鞋带上的东南亚》。

据悉,《孤独星球》共拥有五百多名员工和三百五十多位签约旅行作者,一共出版了650个主题,在全球200个国家和地区销售,年销售量达700万册,约占全球英文旅行指南销售量四分之一。惠勒夫妇会为这些作者提供旅费、住宿费和其他相关费用,拒绝其他的任何商业赞助。

2006年,《孤独星球》首次进入中国市场,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发行。2012年8月在中国发行了杂志系列,由福建海峡书局出版有限公司引进。

作为一本旅行杂志,《孤独星球》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新冠疫情的影响,据报道,《孤独星球》杂志从2020年开始陆续关闭了墨尔本和伦敦办公室的大部分业务,并停止发行其同名杂志。该公司表示,减少出版业务是一个“艰难的决定”。但随着疫情期间,杂志销量的下滑越来越严重,公司决定暂停发行《孤独星球》杂志以减少成本。但公司方面承诺,《孤独星球》系列旅行指南和短语手册会继续发行。


来源:传媒见闻(公众号)


编辑:陶鹏辉

458#
 楼主| 发表于 2022-11-30 00:12:5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苏纳克指责中国“殴打逮捕”一名BBC记者,中方:颠倒黑白
11月29日,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提问,英国首相苏纳克指责中国的防疫政策,包括殴打逮捕一名BBC记者。中方对此有何回应?
“英方有关言论罔顾事实,颠倒黑白,粗暴干涉中国内政,中方对此坚决反对。”赵立坚指出。
赵立坚介绍称,昨天我已经初步介绍了有关情况,据向上海方面了解,有关事实是这样的:11月27日晚,上海警方为维护社会秩序,依法劝离某路口现场聚集人员,这其中包括一名BBC驻沪记者。在警方明确告知该名记者即将对现场人员进行劝离的情况下,该名记者拒绝离开,且一直没有向警方表明自己的记者身份,警方遂将其强制带离,并在对其开展必要身份核查及法律告知后,请其自行离开。有关程序完全在法律法规框架下进行。
赵立坚指出,这位BBC记者在警方执法过程中拒不配合,却做出一副受害者的样子,而BBC则立即歪曲事实,大肆炒作BBC记者在工作中被警方所谓“逮捕、殴打”,把脏水泼向中方,这显然秉承了BBC恶意碰瓷的一贯做派。
赵立坚强调,外国记者在中国依法享有新闻报道权利,同时也必须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采访报道时应提前出示记者证,不得从事与记者身份不符的活动,这对于任何媒体都不例外,与所谓新闻自由也没有关联。
赵立坚说,在中国有许多外国媒体,为什么每次都是BBC在现场出现问题,这是应该认真思考对待的问题,借这个机会我也有几个问题想请英方回答:
第一,英国政府是如何对待国内抗议者的?
2020年,伦敦爆发反对抗疫封锁措施的游行,英国警方逮捕150多名民众,2021年,在反对政府削减公共开支政策的大规模游行中,英国警方逮捕超过200名民众。从公开的视频资料中可以看到,多名英国警察将赤手空拳的抗议者团团围住,对其拳打脚踢,大打出手,任其哭嚎哀求,甚至衣不蔽体,也不为所动。
第二,英国政府是如何对待记者的?
大家应该还没有忘记,几年前,一位中国记者仅仅因为在英国保守党年会上行使正当权利,进行提问并表达观点,却遭到百般阻挠,甚至人身侵犯,最终还被英国法院判处有罪。英国记者格雷厄姆·菲利普斯仅仅因为创作了不适合西方报道的内容,而成为被本国政府制裁的首位英国公民。
第三,BBC是如何报道中国的?
“阴间滤镜”到涉疆涉港歪曲报道,许多人对BBC恶意抹黑攻击中国的黑历史印象深刻。2019年以来,BBC在涉港报道上无视暴徒暴行,却指责香港警察暴力执法。在涉疆报道上,BBC驻京记者仅采用几张非实景卫星图片和反华人士的所谓报告,并炮制世纪谎言,对新疆大肆攻击抹黑。在涉疫报道上,甚至将公路反恐演习视频作为中国暴力防疫“证据”。
“为什么总是BBC出现在各种现场?BBC记者究竟是去报道新闻还是去制造新闻呢?英方应该尊重事实,谨言慎行,收弃虚伪的双重标准,停止玩弄双重标准。”赵立坚强调。
来源:澎湃新闻
编辑:吴漫

459#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 21:49:1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如果推特停止运营,媒体会失去重要来源还是会处于更好情况?

自埃隆·马斯克收购推特以来,媒体人所使用的这个社交网络的未来充满了谜团 (半岛电视台)
在不到15年的时间里,推特这一平台从根本上改变了媒体人的工作。一方面该平台为他们提供了许多来源以及信息,但另一方面,也可能提供了对现实的一些被歪曲的看法,从而带来一种被封闭在泡沫中的风险。
自亿万富翁埃隆·马斯克收购推特以来,这个社交网络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这个平台每日有2.37亿用户浏览,被媒体人广泛使用。
路透社新闻研究所的尼克·纽曼表示,“很多人会发现,要放弃这个平台是很困难的,因为这成为了他们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8年至2009年推特推出之时,这位英国媒体专家正在为BBC工作。他称,“该平台一进入最初的发布阶段,记者们就开始大范围使用。”
巨大的矛盾
法国国家视听材料研究院的编辑主任安托万·帕耶强调,推特的使用中包含着“一个巨大的矛盾”。
推特给媒体人的工作所带来的变化之一就是,方便他们与为自己提供信息的人进行交流,无论是专家还是政治家。
纽曼笑着表示,推特平台形成了新版的“Rolodex”(物理索引卡)。这是过去记者们放在办公桌上盛放地址卡和电话号码卡的旋转夹。
此外,媒体也不再是向公众宣布事件的第一方,因为在此之前,推特用户通常会报告发生了紧急情况。
纽曼认为,“这导致媒体角色的发展和变化,更多的变成验证最初在推特上传播的信息”。
随着越来越多机构、政客和名人使用推特,媒体也有必要实时监控他们的推文。
巴特勒大学的媒体专业研究员斯蒂芬·巴纳德表示,在个人层面上,推特允许一些记者“与他们的合作机构分开来展示自己”。
该平台在起步阶段取得一些成功后,就开始受到批评。

摧毁媒体
2019年,《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法哈德·曼戈(Farhad Mango)在一篇文章中认为,“推特正在摧毁美国媒体”。他还指出,该平台引发了直接的争议和不满,而没有从其他角度看待事物。
此外,推特一再遭到的另一个批评是,属于社会专业群体的人和活动家在平台上的代表比现实的要多,这提供了对他们的看法,而这并不是大多数人的主流观点,并且这也存在接受远离现实的记者想法的风险。
《哥伦比亚新闻评论》的数字媒体专家马修·英格拉姆指出:“关注推特会扭曲包括记者在内的人们看待世界的方式”。他还指出,一些行为以及观点实际上在现实中并没有那么普遍。
纽曼表示,“这一直是新闻编辑室的一个难题。”
巴纳德称,“我希望记者明白这一点。”
至于帕耶,他则认为“问题不一定出在通讯工具本身,而在于我们在使用过程中设定或禁止的界限。”
错误信息
英格拉姆表示,在推特受到的批评中,有一个是“以前所未有的方式给记者带来了大量错误信息以及威胁行为”。
最近有人担心,在埃隆·马斯克做出决定后,推特大规模裁员,从而停止运营。马斯克此人毫不掩饰自己对记者的不屑。
尽管巴纳德认为这不太可能发生,但他指出,如果推特停止运营,“记者和推特员工本身将成为受影响最大的群体”。
英格拉姆认为,记者应该“重新用回他们之前在搜索和报道信息方面的传统工作模式,并寻找其他方式与粉丝们进行交流。也许,这将会是一件好事。”

来源:半岛电视台
编辑:吴漫


460#
 楼主| 发表于 2023-1-8 20:40:0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2022年,已有20余个频道频率陆续关停!

近日,北京广播电视台发布公告,自2023年1月1日零时起,北京广播电视台故事广播(AM603、FM95.4)、外语广播(FM92.3)、青年广播(AM927、FM98.2)、青年频道(歌华有线网标清028、高清628)停止播出。

截至目前,2022年已先后批准撤销1个县级播出机构和24个频道频率。

2022年11月8日零时起,泸州广播电视台电视频道将进行优化整合和编排播出调整,“科技教育频道”调整呼号为“科教生活频道”,“公共频道”停止播出。

2022年9月,湖北宜昌市夷陵区融媒体中心发布公告,于2022年9月30日关停夷陵电视台影视频道,部分节目将整合至夷陵电视台综合频道继续播出。

自国家广电总局明确推动电视频道精简精办工作以来,湖北省广播电视局切实抓好贯彻落实,指导省市级播出机构规范设置、优化结构、整合资源。

截至2022年1月底,湖北先后获国家广电总局批准撤销3个电视频道和2个广播频率,同时协助各台调整优化了一批专业频道频率。

今年2月至3月份,湖北加快推进“精简精办”,多家频道陆续宣布停播。

3月11日,湖北宜昌三峡电视台公共频道发布停播通告,决定自2022年3月14日零时起,正式撤销公共频道,原公共频道播出的部分节目调整至本台旅游生活频道播出。

2月28日下午,黄石市广播电视台举行黄石公共频道关停仪式,市文旅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昌冰亲自按下停播键,标志着黄石公共频道正式停播。

与此同时,湖北省广播电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荆门台公共频道已获国家广电总局批准撤销。

不仅湖北,云南、广西、江苏、辽宁等地也纷纷按下了精简精办频道的快进键。

今年8月,云南文山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发布停播通告:自2022年9月1日零时起,文山广播电视台正式撤销公共频道,原公共频道播出的部分节目调整至新闻综合频道播出。

在此之前,云南省广播电视局曾发布多条通知,要求妥善安排撤销部分频道的各项相关工作,其中包括《关于转发广电总局同意撤销生活资讯频道批复文件的通知》和《关于撤销昆明市广播电视台文体娱乐频道的通知》,云南广播电视台生活资讯频道、昆明市广播电视台文体娱乐频道目前均已停播。

5月20日,广西百色电视台公共频道发布公告,于5月20日零时起停止播出节目。

公告表示,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准,百色市广播电视台将公共频道和综合频道整合,公共频道主要节目栏目调整到综合频道,打造全新综合频道。

除了上述频道,2022年1月1日,广西广播电视台将公共频道、科教频道和都市频道整合,公共频道、科教频道主要节目栏目调整到都市频道,打造全新都市频道,公共频道、科教频道自2022年1月1日零时起停止播出节目。

4月1日0时,江苏盱眙综艺、少儿两频道电视节目停播。此次停播是为了更好适应媒体融合发展要求,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频道、频率管理,切实保障广播电视健康有序发展。

辽宁方面,2022年1月13日,辽宁广播电视局先后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频率频道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播出机构及频率频道规范化建设的补充通知》,并就积极推进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及频率频道规范化建设作出部署——

一是强化制度建设;二是突出精简精办;三是推进高清建设;四是注重高质量发展。

3月10日,辽宁凌源市融媒体中心关停公共影视频道,部分重点节目整合至新闻综合频道继续播出。

2022年1月1日,经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批复,大连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财经频道撤销。观众熟悉的部分重点节目将整合至生活频道继续播出。

资源整合后的大连新闻传媒集团将继续办好新闻综合频道、生活频道、文体频道、综合影视频道和少儿频道,陆续推出新版节目,面向新媒体,推进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

精简精办频道是大势所趋

频率频道精简精办是广电总局新时代推动广电高质量发展重要举措,也是广电媒体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广电总局多次发布意见,要求加快推进“优化结构、精简精办、高质量创新发展”等改革举措。

2019年10月,在广电总局召开的全国广播电视传媒机构管理工作会上,时任总局副局长高建民指出,要加快推动频道精简精办、媒体融合发展。

2020年11月,国家广电总局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广播电视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

《意见》提出,要加快推进频率频道和节目栏目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决解决同质化过剩供给问题,强化需求导向、服务实效。精办频率频道、优化节目栏目、整合平台账号,对定位不准、影响力小、用户数少的坚决关停并转。

同月,广电总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专业电视频道建设管理的意见》。

《意见》强调,要建立优胜劣汰机制,通过开展考核评价、强化激励惩戒措施,积极支持优秀专业电视频道做优做强,对严重偏离频道定位、内容导向不正、节目质量低劣、综合效益低下或不具备开办能力的专业电视频道坚决实施退出。

精简精办频道是广电深化供给侧改革的一个突破口,其最终目的是最大限度提高人力、物力利用率,实现聚合效益,释放更高阶的内容生产力和传播力。它既是传统媒体改革大势所趋,也是打造新型主流媒体的要求所在。

来源:传媒头条


编辑:陶鹏辉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