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刘海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媒体经营案例

[复制链接]
441#
发表于 2014-7-20 10:05:3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王君超

【港台商人收购福布斯】从纸媒衰落趋势来看,世界性的纸媒经营不善,被收购是必然的趋势,有经济势力兼具投资眼光的商人不乏机会;收购媒体,涉足媒体等多元化经营,会给企业品牌带来积极的影响。《福布斯》是商业媒体,收购虽会彰显商业领域中国声音,但性质与收购意识形态色彩明显的新闻媒体显然不同
[url=]
收起[/url]
|[url=]
查看大圖[/url]
|[url=]
向左轉[/url]
|[url=]
向右轉[/url]




[url=]
[/url]
| [url=]轉發[/url]| [url=]收藏[/url]| [url=]評論[/url]

14分鐘前 來自微博 weibo.com


442#
发表于 2014-7-24 11:13:3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上半年国产新闻纸价创近20年来最低

    7月23日,《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从2014年新闻纸市场信息交流会上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国产新闻纸价格创下近20年以来的历史最低点。从全国71家用纸量大的报社用纸量统计数据来看,2014年上半年比2013年同期总用纸量减少77579吨,下降10.1%。预计今年全年,这71家报社总用纸量将比去年实际用纸量减少144773吨,降幅为9.5%。  据中国报业协会统计,今年国内新闻纸总产量约为275万吨,比去年减少90多万吨。今年上半年,全国新闻纸进口量与出口量基本持平,未对全国总供应量产生影响;进口新闻纸价格基本与国产新闻纸价格持平。
  从报纸类型分析,在这71家报社中,上半年中央级、省级党报用纸量基本上都是持平或略有增加,地市级党报基本与去年持平或略有减少。而都市报却依然大幅度下滑,由于都市报的新闻纸使用量在整个报业所占比重很大,从而带动全国报业整体用纸量下降。从区域市场分析,在中国报业协会统计的数据中可以看到,上半年在全国六大区域中,所有区域的用纸量都在下降,形势非常严峻。其中,华北地区下降11.1%,东北地区下降14.6%,西南地区下降20.2%,华东地区下降10.4%,中南地区下降10.3%,西北地区下降13.5%。同去年一样,中央级报社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用纸量比去年增长了3.0%。
  会上,中国报业协会秘书长罗会文对上半年新闻纸市场进行了分析,认为上半年市场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供应量、需求量明显下滑,二是新闻纸价格持续下跌。关于供需量,罗会文表示,当前世界经济正在深度调整,部分家庭取消付费报纸的订阅需求。与此同时,新媒体的冲击使得传统媒体的报业广告、发行、印刷等主业持续下滑,使得新闻纸的需求量明显下滑。为了应对报业的新形势,全国主要纸厂纷纷以停机限产转产应对,新闻纸厂家的这种自身调节,对新闻纸供需的平衡起了关键作用。
  关于新闻纸价格持续下跌这一现象,罗会文表示,据日本纸品进出口协会网站报道,2014年第一季度,亚洲市场新闻纸价格呈持续下跌趋势。国内新闻纸市场由于今年报业对新闻纸的需求降低,再加上进口纸的影响,因此,纸厂在今年年初面临的库存压力较大。各新闻纸厂不断加大促销力度,纸价持续下滑,国产新闻纸全国平均价格从去年的4350元/吨下调到目前的4100元/吨,地区不同价格会不同,采购数量不同价格也不同,整个市场价格比较混乱。可以说,今年上半年国产新闻纸价格是近20年以来的历史最低点。(晋雅芬)


http://news.xinhuanet.com/newmedia/2014-07/24/c_126791987.htm#715159-tsina-1-30160-b4627af4aa6de3e8cf9f7d8876a92f2c



443#
发表于 2014-8-14 19:03:0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新闻对对看】海外甩包袱 美最大报业集团剥离出版业 《今日美国》独立 2014-08-10 [url=]中国传媒大学凤凰学院[/url]




综合《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报道,当地时间8月5日,美国最大报业集团——甘内特报业集团(Gannett)宣布,将剥离出版业资产,计划明年把旗下的出版业业务和广播、数字产业分为两个各自独立的公司。
甘内特美国社区出版业务现任总裁Robert J. Dickey将出任出版公司的首席执行长,该公司旗下将拥有《今日美国报》(USA TODAY)和81家美国本地日报,以及英国领先的社区报纸提供商Newsquest。
甘内特预计,出版业务分拆后将不背负债务,广播和数字公司保留甘内特的现有债务。
广播和数字公司由甘内特现任首席执行官(CEO)加西娅·穆拓尔(Garcia Martore)负责,该公司旗下包括46家电视台以及像cars.com和在线求职网站CareerBuilder等数字业务。
“对我来说这是一个苦乐参半的时刻,因为我钟爱公司的所有这些业务,”穆拓尔说。“对身为CEO的我来说,剥离出版业务不是一个简单的决定,但是我必须把目光放长远, 未来帮助这家公司前进的正确结构是什么? 我和董事会得出的结论是,在此时剥离出版业就是正确的结构。”
这个计划对该公司的许多支持者和投资者来说不算意外。近年来出版业收入持续下滑,一些人曾呼吁穆拓尔尽快将广播、数字产业和出版业分离,以释放前者的增长潜力。
“甘内特集团将电视台和数字产业与业绩长期下降的报纸剥离开来。”在胡博研究所工作的独立媒体分析师克雷格·胡博称,“这一切都源自于投资者近年来给的巨大压力。”
根据公告,甘内特的出版业务将保留甘内特品牌,广播和数字公司尚未定名。这两家公司都将保留其弗吉尼亚州麦克莱恩(McLean)的总部,并将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
甘内特表示,独立的两家公司可分别进行战略投资、收购竞争对手或者进行资本运作,并不会影响到对方的运营。
近两年来,穆拓尔收购了不少广播、数字产业资产,丰富公司的业务多样性,借以让股东们和分析师相信,其未来将超越从报业发家的传统。
作为《今日美国报》的东家,甘内特集团1906年在纽约州北部创立了首张小报,其后迅速扩张吸纳其他媒体公司加入。甘内特很早就深谙经营战略,擅以利润丰厚的业务来弥补印刷媒体广告的颓势。
去年,甘内特22亿美元收购了竞争对手Belo,令旗下电视台的数量增加一倍,至46家。它还增持了求职网站CareerBuilder,目前已占多数席位;8月5日,它又宣布将以18亿美元收购Cars.com的73%股权,藉此,甘内特全盘控股Cars.com,旗下数字产业翻了番。 Cars.com是美国在线浏览和购买新车及二手车的主要网站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一天,论坛报媒体集团也刚宣布剥离出版业,保留广播、数字产业资产;其出版部门被更名为论坛报出版公司,8月5日开始正式运作。论坛报媒体集团旗下出版久负盛名的《洛杉矶时报》、《芝加哥论坛报》及另外8家日报。
观察人士指出,虽然对媒体集团来讲,这样的资产剥离已经司空见惯,但是目前很难对其长期影响、尤其是对新出版公司的长期影响做出判断。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ODM0OTcwMQ==&mid=200594813&idx=3&sn=68fff1c72c601f4dcdc9ba8d1260b5df&scene=2&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rd




444#
发表于 2014-8-14 19:03:4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合肥晚报朱晓凯
//@王先知V: //@苗圃农人:界跨得好大。 //@屠龙梅术: 转发微博

@王先知V
【68家报社跨界经营:副业也是正道】从江南到塞外,家家都很澎湃,牛逼不输海派。徐州报业2013年年入近5亿,主业副业各占一半;浙江报业2013年净利近3亿,将近五成来自游戏,简直不可思议。其他副业超主业的报业集团,比比皆是,不多举例。纸媒转型,什么纸最重要?钞票! http://t.cn/RPooAJL
[url=](1)[/url]| 轉發(29) | 評論(10)
8月7日23 : 30來自中国移动定制终端







| [url=]轉發(2)[/url]| [url=]取消收藏[/url]| [url=]評論(1)[/url]
8月8日12 : 35來自三星Galaxy Note II







445#
发表于 2014-8-14 19:21:5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电视眼
#央视全员降薪30%#,部分员工离职。经证实为岗位基本工资下降30%,从今年1月份开始已执行八月。除基本工资外,交通、通讯补贴等也同样降低许多。从主持人、记者到司机保洁都涉及,不分编制或企聘。主持人服装化妆钱也取消,改统一在台里化。另全台2013年终奖至今未发。Ps:刘建宏离开或与这有关?







[url=](9)[/url]| [url=]轉發(22)[/url]| [url=]取消收藏[/url]| [url=]評論(13)[/url]
8月11日21 : 06來自iPhone客户端





446#
发表于 2014-8-14 19:35:2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王君超
断尾求生,岂知自己是尾。#报纸消亡" //@中国网络传播学会: 【小蜜蜂•早班车】#《今日美国报》被迫独立#美国最大报业集团剥离出版业,《今日美国报》被迫独立。出版报业成集团“拖油瓶”?

@媒介评弹
【最新:美国传媒集团争先剥离大报“拖累”?】8月5日,论坛报媒体集团宣布剥离《洛杉矶时报》、《芝加哥论坛版》等为出版公司,保留广电、数字产业资产;8月6日,美国最大报业集团甘内特,宣布剥离《今日美国报》等。分析称,近年出版业收入持续下滑,投资者呼吁分拆……http://t.cn/RPSxst3



收起|查看大圖|向左轉|向右轉
(9)


(3)| 轉發(60) | 評論(14)
8月7日05 : 21來自微博 weibo.com





| 轉發(4)| 取消收藏| 評論(2)
8月10日09 : 32來自WeicoHD.iPad



447#
发表于 2014-8-14 19:50:5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新闻集团Q4净利$1200万 同比亏损$11.2亿
作者: 新浪财经来源: 新浪财经2014-08-08 10:27:56


8月8日消息,新闻集团周四公布了第四财季财报。报告显示,新闻集团第四财季净利润为1200万美元,相比之下比去年同期的净亏损为11.2亿美元。

  在这一财季,新闻集团的净利润为1200万美元,每股收益为2美分,这一业绩远不及去年同期。上一财年第四季度,新闻集团的净亏损为11.2亿美元,每股亏损为1.94美元。新闻集团第四财季调整后每股收益为1美分,未能达到分析师此前预期。财经信息供应商FactSet调查显示,分析师平均预期新闻集团第四财季每股收益为3美分。
  ]新闻集团第四财季营收为21.9亿美元,低于去年同期的22.6亿美元,但超出分析师此前预期。FactSet调查显示,分析师平均预期新闻集团第四财季营收为21.7亿美元。


http://www.ebrun.com/20140808/106876.shtml
448#
发表于 2014-8-15 21:06:4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壹日壹说
李嘉诚说一件衣服被我穿上了,80%的人都说好看,那我一定会买!一个生意机会被我遇上了,80%的人都说可以做,那我绝对不会去做!我深信世界上的2/8定律,为什么世界上80%是穷人,20%是富人?因为20%的人做了别人看不懂的事,坚持了80%的人不会坚持的正确选择!当每个人都能看懂时,普通人就没机会了!




[url=](1057)[/url]


[url=](146)[/url]| 轉發(1693) | 評論(86)
今天 18:01來自微博 weibo.com


449#
发表于 2014-8-18 09:19:4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One year in: 10 ways The Washington Post has changed under Jeff Bezos
3512


Lucia Moses | August 5, 2014
Follow @lmoses


831

2336

153

A year ago, Jeff Bezos stunned the media world with the news that he was buying The Washington Post for $250 million. With his jumble of businesses, the founder of Amazon seemed an unlikely buyer for a newspaper that was losing money. But given moves he has made to try to reinvent the media business (Amazon, the Kindle — and Kindle Singles e-books and Amazon Studios, units that give creators new outlets for their work), expectations that the billionaire entrepreneur would transform the Post into a hotbed of experimentation were high. Now flush with resources, the paper has begun hiring again and introduced a number of initiatives. Here’s what happened, and what hasn’t:
National growth
In March, in a de facto effort to take the brand national, The Washington Post lowered its paywall to give free Post access to subscribers of more than 100 local papers, including the Dallas Morning News and Minneapolis Star Tribune. Post president Steve Hills told the Financial Times that digital subscription services such as Amazon Prime and Spotify could one day come packaged with Post content, although that hasn’t materialized yet.
Overseas expansion
The Post also has spread its wings aboard, adding a sales team in London, to leverage its international audience. The jury’s still out on whether it can expand beyond its association with coverage of D.C. politics, though.
Circulation
Digital is growing in importance. As of March 31, Monday-Friday print circulation averaged 399,757, down from 431,521 in September 2013. But online audience is up 43 percent to 32.3 million monthly uniques in June, per comScore desktop and mobile combined.
Editorial expansion
The Post has grown the editorial operation. Despite the loss of high-profile talent like Ezra Klein, who took others with him to Vox Media including Dylan Matthews and Melissa Bell, the newsroom is growing. As of May, the Post had hired 50 new people in various newsroom functions, launching blogs like Storyline, Morning Mix and PostEverything and expanding the Sunday magazine. This hasn’t made up for the 200 jobs that were eliminated in buyouts in recent years, but it’s a welcome start.
Technology
The Post has long embedded technologists in the newsroom, and that’s expanded under Bezos. Today, 25 engineers that work with the newsroom enable them to develop new “Snowfall”-like story formats and mine data for enterprise stories.
Comments
The Post partnered with The New York Times and Mozilla to create an online community commenting system, which is in “advanced stages of design,” said Shailesh Prakash, vp of digital product development and CIO.
Experimentation
A reflection of Bezos’ experimentation ethos, the Post opened a software-development lab in New York in March, WPNYC, to improve the website and develop new ad products.
Advertising
Native advertising has been a core of the Post’s ad revenue strategy since it launched its BrandConnect program in March 2013. It has since allowed advertisers to borrow features of article templates to make them look more like editorial. The Post also has begun running native ads on mobile, a nod to readers’ shifting behavior to the smaller screen. New ad units are only starting to come, though; first among them is one called Infinity, a full-page unit that can run across desktop, mobile and tablet without the advertiser having to change the creative.
User experience
The paper announced a website redesign, but it’s a long way from being completed. Chief among the goals is improving the article experience; article pages are cleaner, and photo galleries have better resolution and sharing features. But article pages are still marred by Google AdChoices and take too long to load — four to five seconds to load — which the Post wants to cut to two to three seconds. “Speed is something we need to get better at,” Prakash said. “We’ve made progress, but we’ve still got a long way to go.”
Content management
Explaining his decision to leave the Post for Vox Media, Klein criticized the paper as lagging in technology and for being tied to a daily-journalism publishing model. Here again, the Post is just getting started. Its new blog Storyline allows for storytelling in different formats and to be told over days and months. A new CMS that will build in analytics to inform and guide news staffers as they post content is still in the works. And the holy grail of being able to personalize content to readers based on their point of entry and interests is still a ways off — as it is for most publishers.
[size=20.571359634399414px]http://digiday.com/publishers/one-year-bezos-washington-post-changed


831

2336

153

by Taboola

Elsewhere on Digiday




The Atlantic on gatekeeping in the age of big data






Publishers to Ezra Klein: Good luck! You'll need it!






The Most Hated Digital Ad Tactic






New York Times internal report: We read it so you don't have to






The future of retail in 5 charts






Washington Post tests Amazon 'buy-it now' link in articles






The rise of the Upworthy-clone economy






The worst media tweets of 2013


















清华史安斌

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收购《华盛顿邮报》已满一年,对这份百年老报的“新媒体改制”初见成效,网站的月均首次访问量上升43%,达到3230万。新闻采编部进一步扩大,新增50个岗位,多用于运营针对不同受众需求的新闻博客,配备25名专职网络工程师。与《纽约时报》等合开设网络评论平台http://t.cn/RPHFo1V
[url=]
[/url]
| [url=]轉發[/url]| [url=]收藏[/url]| [url=]評論[/url]

5分鐘前 來自微博 weibo.com



450#
发表于 2014-8-21 15:24:4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英伦考察报告:走访金融时报、每日电讯报和BBC2014年08月21日 08:33:10 吴飞微议


2014-08-20 解放小报
我们在伦敦先后走访了金融时报、每日电讯报和BBC。下面简要汇报一下考察情况。


一、 金融时报:全媒体转型,是自上而下的改革
金融时报,2000年左右开始数字化转型。在前些年的数字化改革中,率先成功建立了全球性的付费在线阅读模式;2013年10月,他们更是语出惊人,宣布数字化改革更进一步,“取消深夜作业模式”,2014年上半年发布全球印刷的单行版。
在FT我们听到的是:报纸没有消亡,内容依然很重要;全媒体转型,不仅是工作流程的转变,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
我们了解到,金融时报目前总发行量约为66.5万,其中数字版43万,纸质版22.4万。他们压缩了设置各地的编辑发行中心(从25个减至17个)。
他们认为,数字化时代,报纸的发行不再以印数为核心,以纸质版为优先,而是以影响力为核心,以用户的需求为优先。
所谓取消深夜作业模式,取消地方印刷版,实际上也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取消和收缩,而是对内容结构和品牌战略的调整,将纸质报纸出版作为全媒体发布其中的一环。FT将前4版(FRONT PAGE)内容定位为,评论及深度报道,很多选题可以提前确定。这样一来,地方版相对不需要做更多调整,而以往由于时差关系,有些版50%的内容需要调整。在他们看来,将整体时间节点前移,是为了更好地合理规划内容和管理团队。


在FT,我们听到他们这样说——
1、“我们不再告诉读者刚刚发生了什么,而是告诉大家发生的事意味着什么。”
快速和即时新闻他们也在做,在各种终端上发布重要的即时新闻,但他们认为,印刷版上的新闻比更新最慢的网站都要晚12个小时,所以FT“必须以评论和意见见长”。
2、“过去FT 5年改一次版,现在我们提倡‘开放式新闻’,每时每刻都在尝试改变。”
过去有一个选题,他们会事先确定写成一个什么样的报道,是800字的评论,还是其他什么。现在还是会坚持一贯的故事叙述的方式,但同时,他们会用一种开放式的方式,来完成这个报道,而不是完全自主决定写什么怎么写。比如会根据需要同时上6张图片,或者配上数据新闻,或者上一段视频,另外会根据即时的反馈,根据读者的问题即时给出回答。
现在的情况下,版面结构的调整已不再那么重要,他们思考的原点是,如何把每一个故事更好地呈现给读者。互动设计、编程等等,都变得比以往更重要了。
3、“数据新闻将成为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FT的视觉设计团队,与内容生产团队是紧密结合的,不可分的,他们是为报社所有终端服务的。负责数据新闻的团队正在不断扩招,因为这是非常受欢迎的内容。设计团队需要不断向记者索要可制图、可形成动态图的数据,记者的意识也在不断增强,他们会主动提供各种数据。
4、“转型中最重要的始终是内容产品,而如何吸引读者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他们说,现在FT网站的流量很多不一定来自首页,而是来自搜索引擎,来自其他弹窗的。所以需要研究吸引和留住读者的新的方法。
5、“转型不是我们自己想要改变什么。”
他们告诉我们,“改变,不是我们要做什么,我们想怎么转,而是要适应读者新的习惯和新的需求。”
这方面没有什么终极的答案或者必然的“规律”。有人说,报纸都没人看了我们为什么还要做电子报。但实际上,确实有些读者就是为了看我们的EPAPER,而选择订阅了我们最贵的一种组合。
我们了解到,金融时报APP版的内容,就是通过对用户阅读习惯的数据分析,做出了相应调整。比如早上发布的内容基本固定,更偏报纸化;晚上发布的更新,则更像新媒体。
6、“订阅组合种类超过‘半打’”。
FT的所有内容都是收费的。订阅用户的选择有六七种,不同组合有不同价格、不同增值服务。比如,有的可收到针对性的推送邮件,有的则是专门的评论等。
7、“FT没有新媒体部门!”
金融时报要求,原有的记者编辑都必须向全媒体方向转型,他们的部门设置大部分维持原样,还是以做新闻、讲故事为主。大家可以不用太多关注发布终端,但始终要关注的是一条新闻如何呈现得更好,传播得更好。视觉设计人员、编程技术人员、数据新闻记者等,打入各个原有团队,促进整体转型。
全媒体转型,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是改革总会有影响,有不适应、不习惯。所以需要培训。FT针对数字采编、媒体融合等,孩子不断对员工进行各种各样的培训。



二、每日电讯报:内容更重读者需求
我们参观了每日电讯报著名的“大蜘蛛网”状办公格局。亲眼目睹那种熙攘忙碌的大平台办公场景,还是相当震撼的。在那里,我们看到:
“每日电讯报的布局是一个中心式的,一张椭圆形的桌子为它的编辑和11个部门的主编而准备。所有人都坐在一起,有问题及时沟通。所有人开会都是站着开,所有的改变都在眼前。他们把网站的编辑全部调过来,与报纸的编辑们在一起工作,每一个部门都围着那个中心……”
一些忙碌写稿的记者身边还放着旅行箱(包),随时准备出发,抑或是刚刚从新闻现场归来。
在2006年以前,情况可不是这样。“之前报社面积不大,5层楼,编前会单独开,部门与部门之间记者编辑相互沟通不多”。现在打通了空间障碍,好处在于:可视化,更透明,沟通方便。
大厅上方巨大的电子屏上实时显示网站上所有文章的受欢迎程度,基于实时的数据排行,直观醒目,成为记者们努力工作的重要动力。
“这样的办公格局,刚开始大家都不喜欢,但现在已习惯。这种方式对编辑记者有促动和激励作用。吵归吵,习惯了就好。”
每日电讯报现在实现了全天候的运转。上午印刷版投递至用户,目前发行量约91万份,在英国报纸发行量中排第一;下午,网站上发行主要针对青少年的在线下午报,用户可以自己打印,也可以在线阅读。
每日电讯报的网站也即时更新。早晨版是时政等严肃新闻为主,中午版就是以体育和文化为主的轻松内容,晚上则会强化娱乐新闻的播放,实现了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在新闻信息整合与形态转换的有益实践。
目前每日电讯报65%的收入来自广告,35%的收入来自发行(订户)。其中,广告收入部分75-85%来自报纸,15-25%来自新媒体。
每日电讯报的商业部门与编辑团队彻底分开。去年新创立了一个活动公关公司,独立核算,效益不错。65%的广告中也包括赞助、联络,以及交换性品牌合作。
这两年最大的变化是,网站(广告)、平板电脑,每天有20个广告。前两年新媒体广告这块几乎无收入。手机广告增长尤其快:手机端广告条的价格与报纸整版广告价格差不多。
与美国不同,美国线上广告很便宜。英国这方面管理比较好。此外,每日电讯报的优质内容和品牌效应,也是其能够吸引到优质用户和优质品牌广告商的不二法宝。
据介绍,每日电讯报线上广告费按千人次到达算,每千人次/1英镑。好的品牌一般会将广告投放到品牌好的媒体上。
我们还参观了他们的新媒体体验中心。
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每日电讯报的同心圆,在不同电子终端上呈现的不同产品,还有花巨资从微软定制的未来报纸的展示桌。


三、BBC:空间布局很重要
跟每日电讯报一样,BBC的全媒体转型也得益于它全新的平台布局。2年前,在老楼办公时,他们也面临部门隔阂、沟通不畅等问题。搬到新址后,最大的变化是可视化、透明化、平台化。
BBC中文频道总监李文的介绍中,有两个关键词:交错、融合。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员工,座位交错,工作融合。
虽然刚开始时,几乎所有人都反对,大家觉得在这样的环境下没法写稿子。但现在大多数人都适应了,觉得这样的变革有助于新闻采编流程的革新。找人容易多了,想到做什么选题,站起来就能看到人,走过去沟通一下,马上就可以开始实施。
至于谁坐在中央厨房的中心,BBC让大家推选,最后的民主选举结果是,资深编辑们坐在中间,他们是BBC的运行枢纽,有权协调各个部门和世界各地记者,工作三班倒,终年忙碌。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坐在中央厨房里,像非洲部和中文部等就是在另一个楼层。李文说他以前当总监有一个小办公室,现在和大家一样,就是一张办公桌。唯一的特权是,可以在本部门中第一个挑,他就挑了一个靠窗的座。
大多数记者编辑的办公桌不固定,哪个座位空着就坐在哪里,每个人有个小柜子,存放私人物品。
与以前相比,现在的办公区域缩减了,但每个楼层的公共交流区域扩大了,大家可以边喝咖啡边聊天,很多选题就这样出来了。人与人沟通多了,叫人做节目也更容易了。



四、 对我们的启发与借鉴
综合考察下来,我们感到,这三家媒体尽管在数字化转型方面路径各有千秋,但是很多理念和做法是有相通之处。
改变,从空间布局开始。大平台办公虽然一开始会让人感到不适应不习惯,但是在不断加强的沟通与合作中,会孕育出全新的活力。
内容为王,传播第一。任何情况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都不能丢,还是要做优内容。同时注重呈现与传播,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
技术创新倒逼流程再造。技术的创新固然重要,但技术和内容相结合的威力才更大。
融合发展,需要顶层设计,需要培训学习。全媒体改革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一定要有顶层设计,同时不间断地提供员工内部培训也是非常重要的。





http://card.weibo.com/article/h5/s?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cid=1001603745923372079403&vid=&extparam=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