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刘海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闻差错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441#
发表于 2019-4-5 16:18:0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每日一怼(208)
祖辈  zǔbèi
2019年4月5日《文汇报》第5版刊登《从家族叙事读懂国家和时代变迁》一文,其中有句话写道:“不少大学生对自己家族的了解也仅止于父母或祖辈,至于曾祖辈乃至高祖辈,都少有了解。”句中“祖辈”一词使用有误。
“祖辈”指的是一个家庭乃至一个家族的上辈人。“祖辈”表示的是以使用对象为起点,在一个家庭或家族内部能够上溯到的所有人,而不是仅指其中某一个辈分的人。句中的“祖辈”居于“父母”之上,又居于“曾祖辈”“高祖辈”之下,可见作者指的是祖父母,但实际上,”祖辈“不仅可以包括祖父母,而且也包括曾祖、高祖乃至更高辈分的人。因此,“祖辈”在这个句子中的使用,与其词义不合,使整个句子的语意表达出现了混乱。
应该把“祖辈”改为“祖父母”。(周俊生)
编辑:吴悠

442#
发表于 2019-4-6 12:59:4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每日一怼(209)
运动  yùndòng  穿梭  chuānsuō
2019年4月6日《浙江日报》第3版刊登《草醒又一春》一文,其中有个句子写道:“这样的材料布局将断与续、虚与实、疏与密、张与弛、隐与显等复杂的叙事运动有效地统一在一起,既凸显了横坎头村继承红色基因,改变老区旧颜,谱写历史新篇章的光辉业绩,又穿梭了对革命先烈的缅怀、追忆以及对浙东历史文化传统的回溯,使作品的现实精神、革命激情和历史纵深得到了充分的实现。”句中“运动”和“穿梭”两个词都存在使用上的问题。

先说“运动”。“运动”是一个多义词,以《现代汉语词典》的标准来说,它的词义有6条之多(包括读为yùn·dong的“运动”),既有物理学、天文学上的专科词义,也有体育活动方面的特指词义,而在汉语场域的社会通用性词汇中,最常见的意义则是指政治、文化、生产等方面有组织、有目的而声势较大的群众性活动,如“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央规定不再搞大规模的政治运动”“技术革新运动”。句中把文章写作中“断与续、虚与实、疏与密、张与弛、隐与显等”总括为“运动”,但它们只是一种写作的技巧运用,不是物理学和天文学上的研究对象,不是体育活动,也不是需要发动群众参与的政治、文化或生产活动,因此“运动”的使用是不合适的。

再说“穿梭”,它的本义是指织布时梭子在经线间来回运行将纬线送上的过程,引申后比喻像织布的梭子来回活动,形容来往频繁。在目前的语用中,“穿梭”的本义已经很少出现,使用的大都是它的比喻义。但是使用“穿梭”的喻义要注意的是,其使用对象必须出现反复的状态,如“穿梭外交”就表明行为主体在一段时间对某一地区访问多次,有来往反复的状态。句中“穿梭”的使用对象是“对革命先烈的缅怀、追忆以及对浙东历史文化传统的回溯”,但这些材料进入“材料布局”后就固定在作者要求的位置了,而不会出现拿出来再放进去、放进去再拿出来的多次反复,因此“穿梭”的使用是不合适的。

可把“运动”改为“手法”“手段”“方法”之类的词。“穿梭”则应该改为“穿插”。“穿插”有一个词义指的是在写作中安排一些次要的情节以突出主题,这正合于这个句子的需要。

另外需要指出,《现代汉语词典》对“穿梭”的释义只给出了它的喻义而舍弃了它的本义,这不符合词典编写的规范。尽管“穿梭”的本义现在很少用到,但这个意义今天仍然是存在的,舍弃了它,其喻义也就失去了依据,变得不好理解。因此,《现汉》应该为“穿梭”补上这条本义。(周俊生)
编辑:吴悠

443#
发表于 2019-4-7 15:30:3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每日一怼(210)
举办  jǔbàn
2019年4月7日《人民日报》第3版刊登《中国大熊猫来到“童话王国”》一文,其中有句话写道:“为欢迎大熊猫的到来,丹方在凯斯楚普国际机场举办了高规格的欢迎仪式,丹麦文化大臣迈特·博克、环境与食品大臣雅各布·埃勒曼—延森,中国驻丹麦大使邓英等共同出席了欢迎仪式,丹麦各界友好人士受邀参加。”句中“举办”一词使用有误。
“举办”意为举行活动,办理事业。“举办”的指向对象可以是各种活动和各种事业,如展览会、训练班、讲座、福利事业之类。句中的“举办”,其指向对象是“欢迎仪式”,这种活动一般时间比较短,但形式上比较郑重其事,在目前的汉语使用习惯中,使用“举办”作为它的支配词是不合适的。
可把“举办”改为“举行”。“举行”和“举办”的词义差不多,但“举办”除了用于举行活动之外,还可用于办理事业,而“举行”只用于活动,特别是正式的、庄重的,在时间上又比较短的活动,一般要求是以“举行”作为它的支配语。这个句子说的“欢迎仪式”是一种很正式、很庄重的活动,在时间上则比较短,正适合于使用“举行”。
编辑:吴悠

444#
发表于 2019-4-7 15:43:1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央视主持人念错一个字会罚多少?你绝对猜不到
作者:中国播音主持网  
文章来源:传媒茶话会
作为用语言与大众打交道的新闻工作者,尤其是面向大众传播信息的新闻工作者,主持人读错字就意味着犯错误。
那么,读错一个字要罚主持人多少钱呢?
主持人说错字是要被扣钱的,大家都知道吧?
撒贝宁曾经在《开讲啦》说过央视的审查制度,错了一个字会遭到领导的批评,同时也会罚钱。曾经错一个字是罚50元,可是如今他错了一个字要罚200元。
读错一个字要罚款200元!
康辉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央视一直在抓错别字,包括屏幕上的错别字和主持人口播的错别字,“现在是什么样?每个季度核查每个频道或者部门,比如新闻中心。如果一个季度新闻中心错别字在60~90个字之间,每个字扣当事人300元;如果一个季度出现90~120个,每个字扣当事人400元;超过120字以上,可能扣当事人500元。”
除此之外,扣了当事人,还会扣部门,康辉举例,比如说播音员出错,新闻播音部就会被扣经费,一个字有时会扣到1万元。
其实,主播想要做到零失误真的很难。“普通话说得再好,舌头也有打卷儿的时候。”
白岩松并不是播音专业出身,刚开始主持节目时还曾因为念错字,每个被罚50元的情况下,第一个月被扣光了工资,还欠栏目组几十元。
2011年,央视主播读错一个字还是罚50元的时候,主播刘羽曾晒出化妆镜上的读音表,说读错一个罚五十元,看你能罚多少?
在刘羽的微博照片中,字条上词语和注音既有打印出来的,也有在空白处手写的。赵普解释,主播间有一个互相提醒的原则:如果在播音中遇到容易读错的字词,就会顺手把这个字词及其正确的读音写在大家看得见的地方,以免下次有同事出现失误。互相提醒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就会以组织提醒的方式固定下来。部门会将这些日积月累出来的易错字打印出来,分发给大家“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制。”
张泉灵转发刘羽微博称:“刘羽同志这儿的全,这也是播音员容易错的。”阿丘跟着无奈地转发:“我曾经被罚得监看员都手软了,可字到嘴边还是走约定俗成的路。”
赵普说:“现在作为一名专业播音员,普通字词的阴阳上去、前后鼻音这些基本的错误是不会犯了,不过并不代表我们就能了解所有字词的发音。没当主播前,很多词语比如人名、地名我们是没机会接触到的,只有当了主播才知道。”
你们现在读错字要被罚多少钱呢?
编辑:吴悠

445#
发表于 2019-4-7 22:40:5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吴悠

446#
发表于 2019-4-8 21:41:5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一怼(211)
作者:周俊生

声嘶力竭  shēngsī-lìjié  力透纸背  lìtòuzhĭbèi

2019年4月7日《新民晚报》第16版刊登《“十年生死两茫茫……”》一文,其中写道:“临近尾声,青衣声嘶力竭、力透纸背的演唱完全凌驾于乐团与合唱团之上,达到顶点。”句中“力透纸背”的使用有误。
先说“声嘶力竭”。这个词的意思是是嗓子喊哑,力气用尽,形容拼命叫喊、呼号。“声嘶力竭”在情感色彩上含有贬义,一般用来表达作者对行为主体的不满。一般地说,由于“演唱”是一种声乐艺术,因此“声嘶力竭”可以用于形容歌唱,但它不符合歌唱所要求的美的体现,因此只能是指行为主体“演唱”得不好。但在这个句子中,从引语所出全文的内容来看,作者对行为主体“青衣”的“演唱”是高度肯定的,因此使用这个词与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色彩是不合拍的。
再看“力透纸背”,这个词主要用来形容文章的内容深刻有力,也可以形容书法遒劲有力。句中将“力透纸背”用来形容“青衣”的“演唱”,而由于“演唱”是一种声乐艺术,因此“力透纸背”不能适用。当然,如果作者说的是行为主体“青衣”所“演唱”的内容在文辞上十分深刻,使用这个词勉强也是可以的,但从引语所出全文来看,作者并没有这样的表达需求,而只是用这个词形容“青衣”的“演唱”在声音上的高,这不合“力透纸背”的词义。
可以把“声嘶力竭”改为“高亢嘹亮”之类的话语,把“力透纸背”改为“穿云裂石”之类的话语。“高亢嘹亮”含有褒义,用来形容“演唱”与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相谐;“穿云裂石”用比喻的手法形容形容乐器演奏声或歌声高亢嘹亮,正符合这个句子的需要。


编辑:高杰
447#
发表于 2019-4-9 10:22:51 | 只看该作者
每日一怼(212)
作者:周俊生

五味俱陈  wǔwèi-jùchén

2019年4月8日《新民晚报》第18版刊登《吃茶是件雅事》一文,其中写道:“我总觉得,现代人生活五味俱陈,唯独少了闲适的心境。”句中的“五味俱陈”使用有误。
“五味俱陈”,意思是各种味道混杂在一起,形容感受复杂而说不清楚的一种心理活动。这个词是形容人在面对某种遭遇时所产生的复杂感受的,一般来说这个感受并不怎么好但又并不是完全不好。“五味俱陈”现在通常写作“五味杂陈”,但意思是一样的。句中说的是“现代人生活”的各种状态,并不是指人的心理感受,这不能用“五味俱陈”来形容。句中的“闲适”虽然被作者归为一种“心境”,但这里的“心境”指的是人在日常生活中的一种人生态度,而不是遭遇某件事时所产生的心理活动。因此,“五味俱陈”是不能适用于这个句子的。
可把“五味俱陈”改为“七彩纷呈”之类的话语。“七彩纷呈”可以形容事物的丰富多彩,在这个句子中则可形容“现代人生活”的丰富多彩,也与下文“唯独少了闲适的心境”形成对应,正合于这个句子的需要。
                                                                                                                                                                                                                  编辑:高杰
448#
发表于 2019-4-10 19:04:5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一怼(213
作者:周俊生
随遇而安  suíyù'ér'ān  
2019410日《北京日报》第11版刊登《刘震云:世事如推敲,件件装满委屈》。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关于《一句顶一万句》中那些生活在市井之中的小人物,牟森说他们‘一路奔突和一世寻找,无数次杀心起,无数次杀心落。杀心起落时,他们没有杀人,没有放火。他们随遇,他们而安,他们是百姓,他们是我们每一个人’。”这段文字所引用的“牟森”话中的“他们随遇,他们而安”,把“随遇而安”这个成语拆开使用,是不符合这个成语的使用要求的。另外,标题中的“如”也使用有误。
先看“随遇而安”。“随遇而安”的意思是能适应各种环境,在任何环境中都能满足。作为一个成语,它的内部结构是相对固定的,其中的各个词素只有组合在一起才能完整地表示出意思,句中将其拆成“随遇”和“而安”两个部分,让它们分别与“他们”组成主谓关系,但“随遇”和“而安”都不是能够独立表意的词,因此使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无从表达。
当然,作者把“随遇而安”拆开使用,形成“他们……,他们……”的句式,有一种强化语势的作用。事实上有的成语确实是可以拆开使用的,比如“雄心壮志”,如果把“这是他们的雄心壮志”换一种句式,改为“这是他们的雄心,这是他们的壮志”(这在修辞上是一种互文手法),在气势上要比原句有力得多。但是能够这样拆用的成语,其内容结构必须是并列式的,两个拆开的成分有一种类似于对偶的性质,而“随遇而安”的内部结构是连动式的,“随遇”和“而安”这两个成分也不具备对偶的色彩,因此这样的拆用是不足取的,修辞手段的使用必须建立在不损害词义的基础上。
因此,句中“他们随遇,他们而安”的说法要改回来,改成“他们随遇而安”即可。如果作者舍不得放弃“他们……,他们……”的句式,那可以考虑再使用一个与“随遇而安”意思相近的成语,比如“知足常乐”,形成“他们随遇而安,他们知足常乐”的句子。
再看标题中的“如”。“如”作为一个单音词,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基本有两个,一是如同,好像;二是如果,表示假设。当“如”用来表示假设的时候,它的后面必须有表示在这种假设条件下所出现结果的内容,在形式上表现为以“如……就……”为代表的句式。如果没有这样的内容而单用“如”,一般只能理解为表示如同、好像。在这个标题中,“如……”的后面没有“就……”的内容,这个“如”只能理解为如同,好像,但说“世事”好像“推敲”,却是让人难于理解的。
查引语所出正文,有这样的句子:“世界上任何一件事都经不起推敲,如果仔细推敲,桩桩件件里面都装满了委屈。”原来这个“如”表示的是假设,但由于后文缺少与其呼应的内容,让读者不好理解。因此,标题上的“如”应改为“如果”。
编辑:高杰

449#
发表于 2019-4-11 21:32:1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一怼(214
作者:周俊生
惨烈  cǎnliè
2019411日《解放日报》第12版刊登《但求著作等心》一文,其中有句话写道:“这样一个地理位置,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史上几乎所有的战争动乱都经历过、苦受过、惨烈过。”句中的“惨烈”一词使用有误。
“惨烈”的词义比较丰富,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它可以形容十分凄惨,如“惨烈的景象”;二可以形容极其壮烈,如“惨烈牺牲”;三可以形容猛烈,厉害,如“为害惨烈”“惨烈的斗争”。但不管取哪一个词义,“惨烈”都是一个形容词,在使用中不能带宾语。句中的“惨烈”与“经历”“苦受”并列在一起,并且在其后加上时态助词“,共同对“战争动乱”产生支配关系,但“经历”和“苦受”可以这样使用,因为它们都是动词,而“惨烈”不可,因为这不符合它作为形容词的使用要求。
“惨烈”作为形容词,能够对“战争动乱”起的作用是做修饰语而不是做支配语,因此需要将“惨烈”移至“战争动乱”前,即把全句修改为:“这样一个地理位置,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史上几乎所有惨烈的战争动乱都经历过、苦受过。”
编辑:高杰

450#
发表于 2019-4-12 18:36:5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每日一怼(215
作者:周俊生
词汇  cíhuì
2019410日《光明日报》第2版刊登一文,题为“禁用‘近视治愈’等词汇,这很科学”。这个题目中的“词汇”使用有误。
“词汇”,是语言学的一个专科词,指的是一种语言里的词和固定词组的总和,如“汉语词汇”“英语词汇”“吴方言词汇”;一个人或一部作品在写作中所使用的所有词和固定词组也可称为词汇,如“莎士比亚词汇”“史记词汇”;一个行业或领域的专业用语汇总在一起也可称为词汇,如“军事词汇”“金融词汇”。句中的“近视治愈”是“近视”和“治愈”两个词组成的词组,但它不是汉语中所有词和词组的总和,因此“词汇”的使用是错误的。
读引语所出全文可知,“近视治愈”是广告中出现的话语,可把“词汇”改为“措辞”“用语”“话语”之类的词。
词和词汇,在语言学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大众写作中,经常能够见到该用“词”的地方错用了“词汇”,这与现代汉语词汇主要为双音节词有一定关系。但是,不管是“词”还是“词汇”,它们都是语言学的专科词,特别是“词汇”,在并非语言学专业论文的写作中应该谨慎使用。
事实上,引语所出全文并未用到“词汇”,而是更多地使用了“用语”“词语”“字眼”等词,如:“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等6部门联合发文,要求规范儿童青少年近视矫正,加强监管,不得在开展近视矫正对外宣传中使用‘康复’‘恢复’‘降低度数’‘近视治愈’‘近视克星’等宣传用语。”“产品广告中禁止使用有效率和治愈率词语。”“科研和学术的表述和交流是指发表于正式学术期刊的研究结果,或者在学术会议上所作的报告,其中当然可以采用治愈率是多少等字眼。”这些词的使用都很准确。遗憾的是,标题上却错用了“词汇”。
编辑:高杰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