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闻写作案例库

[复制链接]
431#
发表于 2023-9-26 22:06:1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把“新闻”搬进工厂,把“故事”呈现给你

湖南中烟郴州卷烟厂组织开展新闻写作培训。
红网时刻9月26日讯(通讯员 谭龙海)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正值繁忙之时,湖南中烟郴州卷烟厂又开启了另一波“收获”,邀请专业的媒体人给上百名新闻写作爱好者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新闻写作课。“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收获甚多。”参加培训的学员对这堂新闻课给予了肯定。
以往,该厂新闻写作培训的讲师多由企业内部人员担任,而此次将课堂搬进工厂,激起了通讯员队伍的一池活水,让工厂成为真实的新闻舞台。授课老师表示,新闻报道不应该停留在表面,而是要挖掘背后的故事,传递出人与工厂、工厂与社会的关联及共融,以唤起读者对工厂劳动者的关注和尊重。
授课老师鼓励大家要用不同的视角观察工厂生活,通过深入的采访,捕捉那些平凡而又令人动容的瞬间。从工人们的辛勤付出到企业的创新发展,从车间里机器的轰鸣声到工人们挥洒的汗水,这一切都成为通讯员新闻报道的好素材,通过笔端和镜头将“励志故事”“感人故事”“廉洁故事”等写出来,感染身边人,让工厂内外形成浓厚的干事创业的氛围。
“这次新闻写作课不仅是一堂技巧分享课程,更是一个激发创意之泉的契机。通讯员们通过生动的写作课重燃创作激情,并积极尝试新颖的写作手法。”课后,学员们表示要用优秀的新闻作品书写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以独特而生动的方式将工厂的新鲜事和有趣事呈现给大家。

来源:红网
链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 ... 7&wfr=spider&for=pc
编辑:秦克峰
432#
发表于 2023-10-2 22:56:02 | 只看该作者
流量视野下的新闻采编播对策

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改变了传统媒体的新闻传播生态。“转发量”“浏览量”“点赞量”等流量数据,成为媒体人眼前的一项项重要考核指标。当前,媒体融合越是创新,越要强调守正。科学认识和看待流量,破除“流量为王”式的误区,新闻媒体需要更加聚焦主责主业,始终坚持内容至上,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才能实现新闻价值的流量变现,发挥主流媒体主力军、主阵地的作用。
1解读“流量密码”,以正能量获取大流量
作为新经济时代的热词之一,流量已被赋予新的含义。对新闻媒体而言,流量这一概念包含了点击率、浏览量、转发量、点赞量等多重含义,其本质是指传播内容所抵达的有效用户数,通俗来讲流量代表了传播的效果,是媒介影响力的重要指征。数据流量越大,意味着平台所获得的注意力资源就越大。
传统媒体在舆论场,面对着全新的竞争逻辑,一场规则和标准均不由自己把控的流量竞赛,新闻不止呈现为报道,新闻变为表达、表现;很多信息不再是单纯的事实价值,而要迎合大数据算法;新闻不再侧重生产,而是侧重传播。这些影响可能导致的后果是新闻的严肃性、权威性遭到消解,“好稿”标准变成迎合受众喜好的“流量”。
今年6月13日,31岁的彭清林从12米高的杭州西兴大桥上一跃而下,救起落入钱塘江中的一名轻生女子。这惊人一跳让无数读者和观众记住了这个清瘦的身影,也让他成为了当之无愧的“平民英雄”。不到24小时,省内外数十家媒体纷纷跟进这一正能量之举,此事引发全网关注,全国网友的目光与关心汇聚到杭州,聚焦到这位普通的外卖小哥身上,“彭清林救人”一度霸屏微博热搜。浙江广电集团整合全集团力量,中国蓝新闻视频号第一时间推出《杭州跳江救人外卖小哥》合集,多角度、全方位动态报道彭清林救人事件,共发布21条原创视频,其中点赞量、热度值超10万+的视频1条,点赞量破万的视频近10条,此外还有多条原创视频获得网友互动评论和积极转发。而彭清林的英勇事迹,也得到了央媒的关注,央视“面对面”栏目走进病房专访彭清林,进一步扩大正能量事迹在全国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彭清林也获得了“杭州市见义勇为积极分子”荣誉称号。
当我们点开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官方新媒体公众号,不难发现,众多阅读量10万+,且点赞留言量相当可观的图文和视频报道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抓住了“传播正能量”这个流量密码。就在前段时间,“九旬老教师王坤森拾荒助学10余年,如今自愿决定遗体捐献”的故事感动全网,超过二十家省市主流媒体纷纷报道,也让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一众央媒官微集体转发。通过积极参与报道“彭清林救人”“王坤森拾荒助学捐献遗体”这样的正能量新闻,传统媒体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大流量”,赢得巨大关注度的同时,也进一步巩固主流媒体在舆论阵地中的核心位置。
2快、准、新,新闻媒体走出“流量焦虑”的重要法宝
不可否认,流量代表着受众需求和市场导向,那么传统媒体又该如何化流量为“留量”,真正实现新闻价值与传播的双赢?究其根本,聚焦主责主业,坚持内容为王,以内容高品质实现传播高价值,是当前传统媒体持续健康发展的有效路径方向。
第一,传统媒体提升竞争优势,更要讲求新闻时度效。
任何新闻报道都讲究时效性,过了时效性,新闻价值会大打折扣。所以,新闻报道抢占时间先机仍十分重要。《中国新闻年鉴》2023媒体融合创新案例名单近日公布,共有40家媒体融合创新案例入选,其中“浙江宣传”榜上有名。说起“浙江宣传”,它几乎是现象级的存在。翻阅“浙江宣传”微信公众号上的文章,10万+基本上成了常态。拿“浙江宣传”获得浙江新闻奖新媒体评论特等奖的《历史不会浓缩于一个晚上》来说,直面群众关切,观点鲜明,又快又好。再如今年2月,网络疯传一条关于杭州市政府3月1日取消限行的“新闻稿”,一石激起千层浪。但浙江广电集团浙江之声记者通过多方调查核实发现,这其实是一条由ChatGPT撰写的不实信息。事件发生后不到10小时,浙江之声第一时间在官方平台独家发布辟谣信息,随后引发了省内外各大媒体的“转发潮”,消息也一度冲上微博热搜,成功制止了不实谣言的传播。
第二,在泥沙俱下的网络世界,主流新闻媒体要守牢舆论“大闸”。
过去三年的新冠疫情,给读者留下不可磨灭的记忆。疫情防控也是一次大考,如何客观真实、理性科学地做好宣传报道和舆论引导,避免被网络媒体“带节奏”,对传统媒体来说是一次挑战。去年12月底疫情管控放开后,一些营造恐慌的信息甚嚣尘上,“如何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成为当时老百姓最关心的话题。作为主流媒体,浙江之声特别策划融媒作品《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通过采访“白衣天使”、社区管理者、普通三孩家庭等群体,还原了一个个后疫情时代的真实故事,精准回应百姓关切,引导受众做好自身防护,消除恐慌谣言。为扩大传播效率,记者还同步进行跟拍,从医生下班到上班,从老百姓出门到进门,精心制作了多个不同主题的短视频,在中国蓝新闻、视频号、新浪微博、人民号等平台推送,全网流量达到400万+。
第三,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创新渠道平台和传播形式。
直播、短视频等新媒体技术改变了传统媒体的新闻报道方式,在提升新闻传播时效的同时,也实现了传统媒体和受众间互动传播的新局面。如何利用好新技术新赛道,是不少传统媒体努力思考的方向。今年是“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浙江广电集团融媒体新闻中心推出多款新媒体产品。其中短视频《之江变奏曲》,选择以“手”与城市互动的方式,用“我”的手与大家熟悉的知名浙江地标进行互动,以“手绘漫画+实景立体画面”的方式,展现之江大地20年来的蝶变。产品还探索出数据新闻新模式——数据不再是生硬的阿拉伯数字,而是融入山海曲线、城市景观,以实景画面中的线条和图形呈现出相关数据模型。该产品在中国蓝新闻客户端首发,人民网、中国新闻网、央广网等近百家媒体纷纷转发推荐,全网点击量近1000万。
今年2月,浙大邵逸夫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梁霄在杭州通过国产原研微创手术机器人操作系统,为万里之遥的新疆兵团阿拉尔医院一名患者成功实施胆囊切除术,实现了我国5G超远程机器人人体肝胆手术零的突破。笔者获知这条新闻线索后,很好奇国产机器人如何能跨越5000公里进行异地手术?为充分展现该事件的新闻价值,笔者和团队成员决定突破传统广播报道定式,挑战从未尝试过的医学手术视频实时直播,独家策划了《“浙”“疆”情深,山海不远——中国首例5G超远程机器人肝胆手术》直播。手术当天,直播团队充分运用5G技术,实现浙江杭州与新疆阿拉尔两地,跨越5000公里的交互直播,浙江之声是全省唯一一家进行直播的媒体,也是目前为止国内媒体完成的最远端医学手术实时直播。现场,直播团队多机位呈现手术全过程,既有医生手脚并用操作“机器人”的细微动作,也有阿拉尔医院手术台上,机器人在接收到指令后,机械臂一点一点切割胆囊的全部操作,直到手术成功。这场直播备受社会关注,在央视频、中国蓝新闻、新浪微博、抖音等平台同步进行,全国网友共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性时刻,全网直播流量2000万+,网友纷纷留言点赞。
来源:传媒评论(公众号)
编辑:程博

433#
发表于 2023-10-5 01:33:07 | 只看该作者
浅谈口语化新闻标题的制作方法
胡延征

新闻标题是新闻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条出色的新闻标题,不仅能对新闻作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且可以迅速吸引读者眼球,为媒体赢得受众。因此,在信息海量增长、媒体竞争激烈的大背景下,无论是传统纸媒还是网络媒体,都越来越重视新闻标题的制作,并积极探索各种制作标题的风格和方法。其中,口语化标题因其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特点深受读者欢迎,逐渐成为都市报和网络媒体在制作新闻标题时的常用法宝。与此同时,近年来国内许多党报的新闻标题也一改“板着面孔说教”的传统形象,出现了较为明显的通俗化、口语化趋向。本文旨在通过回顾《河南日报》近期在标题制作方面所做的一些探索和变化,来阐明新闻标题口语化的作用和意义,进而尝试总结制作口语化新闻标题的一些基本原则和方法。

一、为什么提倡新闻标题口语化
口语化新闻标题的流行,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一方面,从文艺发展的角度看,当今社会的现代性,可以被视作一个从精英走向大众、由雅文化向俗文化转变的“民主化”“世俗化”过程。新闻话语作为社会文化的一种载体,也必然要适应这一大众化趋向,使用通俗语言来表现新闻的意义和价值,由此成为新闻媒体的共同选择。另一方面,随着信息爆炸时代的到来和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读者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对海量信息进行筛选,只能通过快速浏览新闻标题来选择所需要的新闻内容。在这种快餐式的信息消费过程中,那些由人们熟知、常见的大众化语言构成的标题,可以最大程度地减轻受众在接受、理解及运用新知识时所花费的精力,因而更容易获得读者的青睐。具体而言,口语化的新闻标题主要有以下三点优势。

(一)通俗易懂

读者的文化水平不一样,理解能力也不一样。书面化的新闻标题往往过于专业和抽象,对许多不具备专业知识的读者来说,会造成阅读和理解上的障碍。而口语化标题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尽量减少专业化词汇和抽象化表达,用大众熟悉的语言方式来概括新闻内容,使读者可以迅速快捷地解读标题、获得信息。这种通俗易懂的优势,满足了大众易于认知的需求,使口语化标题得以拥有更大的受众覆盖面。

(二)平易近人
除了不好理解之外,传统的书面化新闻标题通常还比较生硬、刻板,说教意味太强,令读者本能地产生距离感。而口语化标题往往更加轻松、活泼、平易近人,有很强的亲和力,迎合了当代读者求闲、求新、求轻的心态。即使是一些较严肃的政治题材新闻,用口语化标题统领全文后,也易使作品显得亲切,从而拉近了媒体与读者的距离。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现实环境下,这一点对新闻媒体尤为重要。

(三)便于传播

读者选择性读完报纸后,会将记忆的信息编译成自己的语言告诉周围的人,然后他的听众又会用自己的语言告诉其他人。在这种逐级扩散传播的过程中,如果传播者的口语编译能力不高,信息传播失真的可能性就比较大。所以,如果编辑先将新闻标题作口语化处理,便可相对消除后续传播者口语编译水平低的不利影响,从而提高传播内容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这对于党报及时准确地传递党和国家的声音、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如何制作口语化的新闻标题
既然口语化的新闻标题契合时代需求、深受读者欢迎,那么,如何在实际的编辑工作中把传统的书面化标题转变成口语化标题,就成了一个值得业界认真研究和思考的课题。河南日报新闻出版部自2013年开始,把标题制作作为推动采编业务改革的突破口,通过制度化考核强化夜班编辑制作标题的能力,使《河南日报》制作新闻标题的整体水平明显提升,获得了读者和同行的一致好评。在这一过程中,多制作通俗易懂、脍炙人口的口语化标题,成为许多编辑的共识。作为新闻出版部的一名普通编辑,笔者通过自身的工作实践,把口语化新闻标题的制作方法总结为四点:化虚为实、化生为熟、由远及近、俗中见雅。笔者以2013年以来《河南日报》的部分新闻标题为例,通过对比稿件原标题(即未经夜班环节编辑的本报记者初拟标题或新华社稿件原标题)和见报后的标题,一方面展示新闻标题口语化的实际效果,另一方面对上述四点的具体操作方法加以说明。
(一)化虚为实

口语化的新闻标题,首先得让读者容易理解、便于记忆。而好懂好记的标题,一定不是抽象的概念或者空洞的口号,而是非常具体形象、能让人看得见摸得着的。这就要求编辑充分提炼文章中实实在在的、可以具象甚至量化的新闻点并体现在标题上,以此来反映新闻的主旨。当然,一则新闻所包含的信息量通常要比标题的容量大得多,不可能把所有新闻点都搬上标题。在这种情况下,编辑就要在不改变新闻主旨的前提下适当选择那些最关键、最新鲜、读者最感兴趣的新闻点。下面列举《河南日报》见报的3条省内、国内、国际新闻的标题,来具体解释如何化虚为实。

例1:2014年1月9日

 原标题:极寒天气袭美

见报标题:北极熊室内取暖 越狱犯畏寒自首(引)

美国冻得不轻 气温低过火星(主)
例1可以说是把化虚为实体现得淋漓尽致的一个典型。原标题“极寒天气袭美”,只透露了一个信息——美国很冷。但到底冷到什么地步呢?编辑通过一系列具体的例证来向读者进一步说明:北极熊躲进屋里取暖,越狱犯被冻回了监狱,局部地区的气温甚至比火星还要低。这样直观、形象的描述,远比一个“冷”字更让人“不寒而栗”。

(二)化生为熟

新闻的价值在于新。新奇的现象、新鲜的事件,能够吸引人的注意,具有传播价值,但人们在认知上相应也要付出较大的努力。特别是各行业出现的新闻,由于其专业性和行业性较强,即使具体的事件或现象,普通人认知时也会有一些困难。而口语化标题就需要把新闻中一些不常见的、读者较为生疏的词语和概念转化为大家熟悉的语言,如日常用语、方言俗语以及当下流行的网络热词等,以帮助读者比较轻松地理解这些新生事物。下面结合部分实例加以说明。

例2:  2014年7月30日
原标题:多地低调取消楼市“限购令”

见报标题:“消化不良”让楼市压力山大(引)
“限购松绑风”又刮三城(主)
例2中的“消化不良”原为一种生活常见病,“压力山大”则是网络流行语,这两个词生动形象地反映了当前部分地区楼市面临库存严重、供大于求的巨大压力,向读者解释了一些地方取消“限购令”的原因。

(三)由远及近

口语化的新闻标题,很多时候就像跟读者聊天、讲故事,要想聊得火热、讲得精彩,就得改变那种板着面孔、端着架子、拒人于千里之外的生硬文风,想方设法跟读者套近乎,让读者觉得亲切、有所触动、有参与感和现场感。比如说,可以在标题上突出服务性的元素,多给读者提供有用的信息;使用新闻事件当事人最切题、最鲜活的直接引语,以增强说服力和现场感;在保持客观真实的前提下,把编辑对于新闻的感悟或评论融入标题之中,引发读者情感和认知上的共鸣;适当采用疑问或者反问的句式,引导读者去思考问题、寻找答案。

例3: 2013年5月6日

 原标题:本周天气提醒(引)

前期雷雨 后期高温(主)

见报标题:本周天气提醒(引)

前两天备伞 后三天减衣(主)

例4:2013年7月21日

原标题:奥巴马忆早年受歧视经历

见报标题:奥巴马谈协警枪杀黑人青年案(引)
倒退35年 我也可能是马丁(主)
例5:2013年11月21日

原标题:美国企业发射“一箭29星”

见报标题:如今发射卫星就似撒芝麻(主)
美企“一箭29星”刚创纪录,两天后俄将尝试“一箭32星”(副)
 例6:2013年8月9日
原标题:新乡市民认为:用“拦路绳”阻挡闯红灯的做法令人羞愧

见报标题:哨子、旗子不如一条绳子?(主)
新乡交通协管员拉绳子治理闯红灯,行人感羞愧(副)

 在例3中,把“前期雷雨 后期高温”换成“前两天备伞 后三天减衣”,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改动,却凸显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让读者倍感亲切;例4直接引用奥巴马的话来评价当时震惊全美的白人协警枪杀黑人青年马丁案,不仅流露出这位黑人总统对此案的不满和无奈,也使读者真切地感受到了美国种族歧视问题的根深蒂固;例5的主标题显然是编辑的主观感受,但这种感受直白而形象地展示了当今卫星发射技术已发展到了令人不可思议的地步,读者看到这一标题,想必既觉得有趣,也会感到震惊;例6用疑问句的形式来斥责那些闯红灯的人,标题一下子就有了感情,同时也把问题抛给了读者,使其一边阅读一边思考,逐渐被新闻本身所吸引。

(四)俗中见雅

口语化标题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俗,但这个俗指的是通俗,而绝不是低俗、粗俗。这就对标题制作者提出了两方面的要求:一方面,口语化标题要有底线,如不可带有歧视、蔑视、辱骂等明显贬低他人的字眼和情绪,不可有损党和政府的形象,不可过分调侃民族、宗教等敏感问题,等等;另一方面,对口语化标题也可以适度美化以增强其表现力,比如采用押韵、对仗(包括与对仗结构相似的双短句)的形式增强语言节奏感,巧用同音字词或多义字词达到一语双关的效果,套用一些读者耳熟能详的文学影视作品名句、顺口溜等,使人读来妙趣横生、俗中见雅。

例7:2013年4月15日
原标题:研究机构公布中国最新版“百家姓”排行榜

见报标题:中国最新版“百家姓”排行榜发布(引)

百“姓”逐位 胜者为“王”(主)

例8:2014年8月8日

原标题:俄罗斯公布食品进口禁令清单

见报标题:美欧制裁闹得欢 普京一怒拉清单(引)

 俄对西方打响“食品战”(主)

 例7借助百姓的“姓”字和胜者为王的“王”字达到一语双关的效果,既增加了标题的信息量,又增强了标题的趣味性,令人拍案叫绝;例8则套用了电影《小兵张嘎》里的一句经典台词“别看今天闹得欢,就怕将来拉清单”,一方面解释了俄罗斯出台食品进口禁令的新闻背景,另一方面也唤起了不少读者对这部经典电影的记忆,从而产生阅读的欲望。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这些对标题进行美化的方法,遵循了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必须保持标题的通俗性、准确性,绝不能为了追求巧妙而生搬硬套,这样不仅会破坏口语化标题通俗易懂的第一要义,给读者造成阅读障碍,更有可能曲解文意,误导读者,以至发生文不对题的低级错误。

 三、结语

 总而言之,新闻标题的口语化,并不是指群众口头语言的自然形态,而是编辑、记者对群众的原生态口语加以提炼后形成的标题语言,它虽然少了些庄重、典雅,却令人感到通俗易懂和生动有趣,能够起到方便读者阅读、畅通信息传播的作用。在制作口语化标题时,既不能端着架子、高高在上,也不能张嘴就来、敷衍了事,更不能刻意追求轰动效应、一味迎合低俗之风。一条出色的口语化标题,需要编辑在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准确性的基础上,从服务读者的角度出发,充分提炼文章精华,反复推敲表现手法,字斟句酌,千锤百炼,如此才能产生返璞归真的效果。

来源:
新民联合融媒实验室


434#
发表于 2023-10-6 22:06:10 | 只看该作者
新媒体时代,记者如何寻找新顶流IP?
科创类新闻往往比较艰深高冷,如何能挖出新顶流IP?本期特邀中新社安徽分社副总编辑兼采编中心主任吴兰,为大家分享实战真经。
美丽安徽
1常挖进展
近年来,安徽及在皖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机构在科技创新、前沿研究、基础攻关方面获得世界性成果,或被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刊登、或被应用于实际上天入地、或广受民众关注成为身边的“黑科技”。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又是中国四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之一。同步辐射、全超导托卡马克、稳态强磁场等大科学装置,以及在建的量子信息国家实验室、聚变工程实验堆……各类大装置,都是丰富的“矿源”。
这些装置上不断涌现的科技硕果,自然是我们要努力挖的“金矿”。
“人造太阳”  王夙素 摄
以刚刚又刷新世界纪录的“人造太阳 ”举个例子。
在合肥西郊的科学岛上,有一个高11米,直径为8米,重400吨的“大罐子”,看似普普通通、平平常常,但它是解决人类终极理想的“源头”,也就是“人造太阳”。
何为“人造太阳”,模仿太阳聚变反应原理造一个“太阳”,被科学家们认为是解决人类能源危机最佳方案,可为实现碳中和做出重要贡献。
这里都是挑战极限“造太阳”的人 王夙素 摄
在这里,有一群不断挑战极限“造太阳”的人。他们的目标就是希望未来有一天,聚变能商用的“聚变能源梦”在中国率先实现。
追梦的路上,成果不断涌现。30秒、60秒、101.2秒、403秒稳态高约束运行模式等离子体;5000万度、1亿度、1.6亿度等离子体运行……
冲着这不停歇的创造纪录,得挖,且得不停地挖才行。尤记得,有关“人造太阳”创纪录的稿件,仍是目前分社采用率最高的稿件之一。
“九章二号”144模式干涉仪(部分)实验照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供图
再以量子与一只猫举例。
薛定谔的猫因“既死又活”的状态,成为科技界最著名的猫,凭借“一猫之力”让微观世界的量子走向大众。
如今,随着我国自主研制的世界上首颗空间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的升空,量子相关信息飞入寻常百姓家。在理论上和产业路上,不断有重磅进展和关键技术突破,这些每一小步的前进或将是未来的一大步。
所以,我要做守在“猫”后的那位“搬运工”。
2深挖科普
三嗪框架聚合物离子膜、膜-蛋白二元体系的顺磁弛豫增强分析技术、离散量子比特、镧系金属卤化物基固态电解质、基于碳化硅中硅空位色心的高压原位磁探测……
这些每个字都认识的科研关键词,却让文科“小白”情何以堪。如何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得在深挖时,及时向科学家们多问、多请教。
记得一次采访中国科学院精准智能化学重点实验室,对其研究方向和目标中的数据驱动智能化学、复杂体系化学理论等都能理解,颇为不解为何有“氮资源高效定向转化”。该重点实验室主任李震宇教授答曰:“多呀”“非常稳定的惰性气体”。
真是第一次知道氮气约占大气的78%。估计很多人和我一样,认为呼吸都需要氧气,想当然认为氧气的含量最高,其实它只占约21%。
3广挖周边
近年来,安徽区域创新能力连续多年保持全国TOP10。
安徽的顶流IP不再只有中国农村改革发源地小岗村的农村改革,还有黄山、九华山的美丽名片,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徽文化,“人造太阳”……
除了这些,还有广大“周边”,比如:深空探测、量子科技等等,都是一颗颗闪亮的星星,都是值得我们报道的,需要我们每天奋力“挖”。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新闻,则是“挖”出来的。吴兰 摄
其实,在深挖广挖的写稿路上,不仅“费”记者,更“费”科研人员。发自内心的,真诚感谢每一位帮忙科普把关的科研人员。
来源:庖丁解NEWS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LgPoNKwuX9SJntqWsjxk3Q
编辑:程博

435#
发表于 2023-11-15 00:15:40 | 只看该作者
法新社拒绝使用“恐怖分子”称呼哈马斯在法国引起争议
作为全球三大通讯社之一的法新社,因其坚持在新闻稿中拒绝使用“恐怖分子”“恐怖组织”一词描述哈马斯而在法国引起争议,法新社社长法布里斯·弗里耶斯(Fabrice Fries)周日出面为法新社的做法辩护。
file:///C:/Users/%E5%AD%A4%E5%9F%8E%E6%95%85~1/AppData/Local/Temp/ksohtml16660/wps5.png
这张由马拉万-阿布-萨达(Marawan Abu Saada)医生发布的照片显示,2023 年 11 月 12 日,加沙城希法医院里早产的亟待救助的巴勒斯坦婴儿。加沙的希法医院已成为以色列与哈马斯战争中长达数日僵局的焦点。 AP - Dr. Marawan Abu Saada
作者:安德烈
10月7日哈马斯袭击以色列之后,法国一些政治人物主要是右翼对法新社拒绝描述哈马斯为“恐怖分子”提出质疑。11月2日,法国费加罗报披露了法新社内部有关以哈战争报道的“备忘录”,“备忘录”要求“禁止 ”使用 “恐怖分子 ”一词来描述哈马斯。可以称其为 “巴勒斯坦伊斯兰运动”(mouvement islamiste palestinien),应该使用 “哈马斯战士 ” (combattants du Hamas»),而不是 “哈马斯伊斯兰分子”(islamistes du Hamas) 。而编辑们只有在指出“美国、欧洲联盟及以色列 ”使用了 “恐怖分子 ”(描述哈马斯)一词时,才能使用该词。
法新社新闻总监切特温德(Phil Chetwynd)在接受『费加罗报』采访时解释说,“恐怖分子 ”一词已经 “失去了意义”。他补充说:“例如,世界上所有的专制政府都用这个词来指代他们的对手。我们更注重可以亲眼目睹的事实。我们对以色列境内遭遇残暴袭击的详细描述读者是一目了然的”。
法新社在前述“指令”中还强调在以哈冲突中慎用“战争罪”,如果情况导致撰稿人使用 “战争罪 ”一词,建议撰稿人应指出,“根据法新社采访的法律专家,双方都可能被指控犯有战争罪”。
一些政治人物对此提出质疑,法国右翼共和党参议员Stéphane Le Rudulier批评法新社这样做“淡化了恐怖主义”。
极右翼政党国民阵线领袖玛丽娜-勒庞称:不使用 “恐怖分子 ”一词 “已经是对哈马斯的一种讨好”。右翼共和党主席埃里克-西奥蒂(Éric Ciotti)评论说:拒绝将哈马斯描述为恐怖分子令人震惊,等同于试图减轻恐怖。不过,法新社社长法布里斯. 弗里耶斯形容政客们的反应为“意图审判”,他呼吁该社员工 “避免将意图审判引入该社”。
弗里耶斯致信费加罗报说, “通讯社的作用不是说谁是好人,谁是坏人,而是尽可能准确地报道正在发生的事情”。他指出,“世界上的主要通讯社--路透社、美联社和法新社--没有相互协商,却都遵循同样的规则”。
法新社社长弗里耶斯11月12日在『世界报』发表文章表示该社乐于接受各种批评的同时辩护说:  “在巴黎,法新社因在语义上没有将哈马斯描述为恐怖组织而受到批评,别忘了二十多年来,该机构一直将这一规则适用于任何运动 (比如伊斯兰运动),无论其多么可怕”。
他表示,法新社每天发布 4000 份新闻稿、3000 张照片和 300 个视频,如果“把一个主题、一次报道孤立起来,把火力集中在这一块拼图上,来诋毁整个报道,这肯定是一场不平等的战斗”。
他说,“法新社的使命是报道事实真相,这是一项宝贵的、惊人的现代使命。总的来说,法新社驻耶路撒冷、拉马拉和加沙的 50 名记者对当前冲突的报道令人印象深刻,报道主题之多,角度之广,报道之人性化:法新社是可以让法国人引以为自豪的世界性通讯社。”
弗里耶斯最后强调,新闻与政治不能混为一谈,该社决心坚持自己的专业领域。法新社唯一执着的是事实,其记者有义务不带偏见地进行报道。

编辑:程博


436#
发表于 2023-11-24 22:17:1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通稿改改发新闻,记者该署名吗?
“通稿”是让媒体人又爱又恨的所在。

爱它的人简单复制粘贴迅速交差,恨他的人则因通稿里的信息量不足而焦虑。

新闻通稿,原指新闻通讯社采访到重要新闻后,以统一稿件的方式发给需要稿件的媒体。

这种方式在我国被新闻发布方借鉴并效仿,成为一种推动自身宣传、服务媒体记者的方式,无论是官方还是企业,在重大活动或重大事件上,都会向到场及有意向报道的媒体记者提供新闻通稿。

虽然同被称作新闻通稿,且后者是借鉴前者而来,但两者有着本质区别:通讯社发布新闻通稿是媒体行为,是媒体对媒体,是通讯社以自身平台优势站在第三方角度发稿,各媒体有权选择是否采用或用多用少,但不能对稿件内容主体进行改变。

而企业或官方作为活动组织主办方或事件关联方提供的新闻通稿,通常是新闻发布主体站在自身角度向媒体提供报道时的参考材料,写法也五花八门,各不相同。

通稿有通病

作为提供给参与报道媒体记者了解新闻背景的辅助材料,通稿的“通病”问题,一直是传媒行业从业者们的普遍困扰。

千篇一律

工作中,许多记者拿到新闻通稿后几乎不做修改直接在本媒体上刊发, 使得多家媒体对于一个新闻事件的报道几乎一模一样。

除了记者名字不同,内文一字不多一字不少,完全复制通稿,也引起读者的疑问:稿子到底谁写的?

在“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自媒体” 的全媒体时代, 任何一个新闻事件都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实现全网信息共享,那种“千篇一律”“面目雷同”的报道,不仅统一观点、态度,连表达方式都统一,已很难吸引受众的关注,其传播效果也可想而知。

关于“新闻通稿”的乌龙事件,在地方宣传上并不少见。

几年前,某市举行旅游节,邀请30多家来自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央媒和省级媒体做报道。媒体人员的交通、食宿、考察采风等费用共计60多万,全部由主办方报销。

主办方的意图是借助旅游节活动进行全方位的媒体宣传,提高当地旅游的知名度。但活动结束后,几乎所有的媒体都只发布了新闻通稿,真正基于采风、观察、思考的深度报道不见踪影。

60多万的代价,领导们的精心策划,换来的是同一篇新闻稿在媒体上铺天盖地地输出着单一的官方说辞、参会领导、领导讲话语录,这些信息根本进入不了大众的视野。

缺乏思考

活动现场,得到一篇四平八稳、“大而空洞”的“通稿”对记者来说已经习以为常。

由于通稿的操刀者通常供职于资讯发布方,无论稿件的内容多么全面、详实,也都是基于资讯发布方自身的宣传推广需求,有着明确的导向和利益诉求。

这也就意味着,通稿的内容多是围绕着发布方想要传达的信息撰写,而公众真正期待的,记者应该关注的新闻点,恐怕很难在文中体现。

有一个省的组织部长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不喜欢通稿,提出少给记者发通稿。

他曾说:“依靠通稿做宣传,报道一定没人看。不管是党报还是都市报,组织部门一定要提供采访便利。因为不同性质的媒体报道的角度也不同,这就有利于还原新闻事实,而我们提供了采访便利,就更有利于媒体挖掘细节,把新闻搞活,同时也扩大了对我们组织部门的监督范围。”

养成惰性

深入调查研究,是对记者新闻采访工作的本质要求。而对新闻通稿的过度依赖则背离了新闻采访的初衷, 极易使记者形成一种不正确的新闻工作方法和消极懒惰的工作作风。

直接拿通稿写上记者名字就发布,这样的新闻没有细节事实,缺乏感情,无法给予读者全面客观的报道,让读者阅读起来索然寡味,没有差异化和个性化,也使得“千报一面”,更加深了媒体同质化的危机,使得媒体整体威信和美誉度下降。

能靠改稿变“好稿”?

新闻通稿原本的价值是方便记者的同时确保基本事实的准确。

但在“通稿风”越刮越猛的今天,其权威性与真实性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有些新闻通稿成了发布方单方观点的陈述,有些甚至成为掩盖事实真相的遮羞布。

处理新闻通稿的第一步,就是要核实稿件的真实性。

一篇将要对外刊发的稿件,内容的真实准确是最基本的要求。很多媒体人要么盲目迷信权威,相信来自政府部门的通稿不会有误,要么一味躲懒,对通稿一发了之。

新闻通稿内容是否与事实相符,措辞是否恰当,发布出去将产生怎样的社会反响,能否起到预期效果,把这些都抛诸脑后,这样的“通稿使用大法”,换来的是舆论阵地的拱手相让。

从新闻通稿中找准角度、深度挖掘是“通稿”变“好稿”的关键一击。

善于从“统一”的新闻通稿中提取出契合自身所在媒体立场和风格的侧重点,挖掘出有特色、有深度、有价值的新闻点,这就要求手拿“通稿”的媒体人具备敏锐的新闻探知能力和强烈的新闻敏感性,尊重通稿新闻价值的同时,善用通稿提供的线索,以此为挖掘新闻的定位或起点,确定深度发掘、内涵阐发、个性表达的路径,从而进行“媒体再造”,为读者呈现“色香味俱全”的报道。

“通”而“不同”,记者对新闻通稿的新闻点选择、内容挖掘补充采访,才能真正体现记者功力。

在全媒体时代,新闻通稿犹如一把“双刃剑”,无论正面还是负面影响,随时都会在受众的监督之下广泛传播。

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更需要新闻发布方客观撰写、新闻记者正确使用、新闻媒体重新审视。

只有这样,新闻通稿才能趋利避害、顺势而为,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导向作用。

参考文章:
新闻通稿:写法、用法和看法   
作者:韩生华、严心宁、贾  磊
关于改革优化新闻通稿使用的几点思考   
作者:苏金柱 马 宁 哈 娜
媒介多元化下新闻通稿权威弱化性问题研究
作者:王园园
新媒体时代传统通稿的生存困境
作者:袁端端 范以锦

来源:庖丁解news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MuhejTvWHz7EhCYZiGJYDw
编辑:郑程程

437#
发表于 2023-12-25 21:44:26 | 只看该作者
新闻一定需要细节吗?
新闻一定需要细节吗?一些记者在撰写新闻时可能生出细节是把双刃剑’”的感觉:写了细节字数收不住,不写细节看了记不住。这就需要思考什么样的细节是必要的?我们如何适度展现细节呢?
关键人物细节
新闻人物的行为都是有目的性的,它们不同程度上体现人物所在事件、社会的发展。
案例  
《拜登马里兰催票打响2022中期选举选战》中新社华盛顿2022825日电 (记者 陈孟统)
脱掉西装,卷起袖子,改用无线话筒,美国总统拜登25日晚在位于大华府地区的马里兰州为参加中期选举的民主党人造势。他的关键词只有一个:投票。
彼时的民主党很有可能在2022年美国国会中期选举中丧失多数党优势。因此,拜登作为关键人物,想要挽回局势的迫切可在细节中表明。读者可身临其境地感受美国选举造势现场的硝烟
案例  
案例:《中国东盟博览会极大提升南宁的国际影响》中新社南宁2004119日电(记者 周群)
此间官员和媒体记者注意到,莅邕出席博览会的中国副总理吴仪返京之际, 劲挥道别的手势最后变成了“V”字形——胜利的标志。
如何展现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顺利闭幕与南宁的精彩亮相?此处使用的人物细节,不只佐证了会议的成功,也体现国家对于该会议的重视以及对未来双多边交流的信心。
场景描写细节
合适的场景描写可以增加报道的生动性,甚至寓情于景,使读者读罢仍有余味。
案例  
案例:《天下第一泉趵突泉饱饮三天 水位猛涨51厘米接近天花板》中新社济南2022104日电 (记者 李欣)
连续三天强降雨让济南人的国庆假期了水,但饱饮后的泉城一众泉眼却迎来欢腾时刻。有着天下第一泉之称的趵突泉地下水位三天猛涨51厘米,今年以来地下水位首次突破30大关,达到30.13米。目前,距离近20年来的地下水位天花板”30.18米,仅有5厘米差距。
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是济南的标志性景观。济南域内分布640多处名泉,最著名的有72处。中国清代乾隆皇帝御封为天下第一泉的趵突泉和黑虎泉、珍珠泉、月牙泉等七十二名泉如珍珠般洒落在济南十大泉群之中。济南泉水喷涌的状况也一直被视为山东乃至中国北方气候水文环境的标尺。
虽然当天气温骤降,但记者在天下第一泉趵突泉景区看到,众多游客有序观泉,只为一睹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趵突腾空美景。
在撰写自然生态类新闻时,有活力的细节是极为必要的。泉水涨了,如何涨,涨到什么程度,纵向来看是什么水平,有什么后续影响?此案例中作者巧用饱饮开题,让泉水的涨与国庆的欢腾融为一体,加上适当的背景回溯,有趣味也有韵味。
有时,自然生态细节也可为事件报道服务。
案例  
案例:《中国男足战胜阿曼进军世界杯 梦圆沈阳》中新社沈阳2001107日电(记者 沈晨)
老天在关键时刻似乎也站到了中国队一边。今天上午,沈阳的气温还在20摄氏度左右。可秋天的天气就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中午一过,沈阳的上空就飘起了零星小雨,气温骤降10度。这种低温潮湿的天气对于来自西亚地区的阿曼队来说简直就是一场灾难
一鼓作气之下,天公也作美。这样的细节在体育、科技等报道中,中和了其专业性,增加了其可读性。
若回归科技报道本身,三言两语之间,也可动人心弦。
案例  
案例:《发现号终于冒险凯旋》中新社洛杉矶200589日电(记者 贾国荣)
真是起飞时难降也难,美国爱德华兹空军基地9日的黎明静悄悄,当发现号航天飞机冲破大气层的烈炽时,举世瞩目——但它终于在夜幕中闪着亮光,英雄般身负伤痕呼啸而降……美国电视和网络的现场画面直播到这时,掌声才响起来。
......“发现号此番征途好不曲折,天上人间恰似上演一部超级真人秀惊险大片——先是连连故障,三度推迟发射;继而点火升空时,鸟撞燃料箱,泡沫块脱落,两处隔热材料凸起,隔热毯裂缝等等,浑身47项异常情况,令人为它担惊受怕。
如例,阅读科技报道如见科幻大片。可贵的是,细节描写没有赘言,言辞简练但过程详尽,且面面俱到。笔者想到,该记者本是摄影记者出身,因此所写稿件画面感强烈。
故文字记者可以在场景描写前闭起双眼想象,若为图片或视频呈现,细节的运动方式何如?
那又怎么练习描写细节呢?笔者有一个小技巧。在地铁口观察每一个行人,心中说出所现画面。如一位长卷棕发的女子经过,眉毛拧起,猛地把灰色的书包砸在传送带上,嘴里念念有词,马丁靴踩得叮当直响。通过练习,我们可以发现自己最关注行人的哪些行为神态,忽视了哪些细节,并不断优化。
另外,保持良好的阅读习惯,从经典的文学作品和新闻佳作中学习。如果工作太忙,即使是碎片化地阅读短篇小说,抑或从感兴趣的摄影、视频中观察特写的表达,都是大有裨益的。
最后,回答文章开头的疑问。细节描写固然重要,但宁缺毋滥。如果大量的细节没有对人物形象塑造、事态进展描写有增益,或者该细节过于地方化,即使写进文章也让读者一头雾水,不如舍弃。且细节描写不应破坏作品整体的逻辑链条。
来源:新京报传媒研究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I-3be5gzbjYVlZCGTC4mTg
编辑:程博

438#
发表于 2023-12-26 19:07:23 | 只看该作者
毛泽东诞辰130周年,重温这些新闻名篇
导 读


今天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中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

除了这些为人熟知的身份,毛泽东也被称作新华社级别最高的“首席记者”。

《为人民服务》《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不少文章都已成为中国新闻史上的名篇,今天让我们一起来重温毛泽东写过的新闻名篇!


01


《为人民服务》


《为人民服务》是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在张思德追悼会上的讲演。在张思德追悼会后不久,毛泽东就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一个普遍要求扩大至全党全军,明确提出:“我们的每一个指战员以至每一个炊事员、饲养员,都是为人民服务的。”之后,讲话压缩整理成一篇文章,以“为人民服务”为题第一次发表在1944年9月21日出版的延安《解放日报》上。
以下为原文:


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的,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只要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我们还要和全国大多数人民走这一条路。我们今天已经领导着有九千一百万人口的根据地,但是还不够,还要更大些,才能取得全民族的解放。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中国人民正在受难,我们有责任解救他们,我们要努力奋斗。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 所。不过,我们应当尽量地减少那些不必要的牺牲。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今后我们的队伍里,不管死了谁,不管是炊事员,是战士,只要他是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们都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这要成为一个制度。这个方法也要介绍到老百姓那里去。村上的人死了,开个追悼会。用这样的方法,寄托我们的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02


《中原我军占领南阳》



1948年11月1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连续取得宛西战役、宛东战役和襄樊战役胜利之后,国民党南阳驻军王凌云率部弃城仓皇南逃,南阳不战而克。毛泽东听闻后难掩激动,写下这篇《中原我军占领南阳》,在毛泽东所有的战事新闻报道中,《中原我军占领南阳》是篇幅最长的作品。

时任新华通讯社社长胡乔木生前曾评论该文:“像《中原我军占领南阳》,在古今中外的新闻史上也没有第二篇。这篇文章,写得很有气派,很精练,很自然,把解放战争和中国历史上的掌故很自然地联系在一起,反映了胜利进军中势如破竹的气派。”

以下为原文:

新华社郑州1948年11月5日电,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南阳为古宛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后汉光武帝刘秀,曾于此地起兵,发动反对王莽王朝的战争,创立了后汉王朝。民间所传二十八宿,即刘秀的二十八个主要干部,多是出生于南阳一带。在过去一年中,蒋介石极重视南阳,曾于此设立所谓“绥靖区”,以王凌云为司令官,企图阻遏人民解放军向南发展的道路。上月,白崇禧使用黄维兵团三个军的力量,经营整月,企图打通信阳、南阳间的运输道路,始终未能达到目的。

最近蒋军因全局败坏,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百个师的兵力,集中于以徐州为中心和以汉口为中心的两个地区,两星期前已放弃开封,现又放弃南阳。从此,河南全境,除豫北之新乡、安阳,豫西之灵宝、阌乡,豫南之确山、信阳、潢川、光山、商城、固始等地尚有残敌外,已全部为我解放。去年七月,南线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实行英勇的进军以来,一年多时间内,除歼灭了大量的国民党正规部队以外,最大的成绩,就是在大别山区(鄂豫区)、皖西区、豫西区、陕南区、桐柏区、江汉区、江淮区(即皖东一带)恢复和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创立了七个军区,并极大地扩大了豫皖苏军区老根据地。

除江淮军区属于苏北军区管辖外,其余各军区,统属于中原军区管辖。豫皖苏区、豫西区、陕南区、桐柏区现已联成一片,没有敌人的阻隔。这四个军区并已和华北联成一片。我武装力量,除补上野战军和地方军一年多激烈战争的消耗以外,还增加了大约二十万人左右,今后当有更大的发展。白崇禧经常说,“不怕共产党凶,只怕共产党生根”,他是怕对了。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在去年下半年的一个极短时间内,我们在这一区域曾经过早地执行分配土地的政策,犯了一些策略上的“左”的错误。

但是随即纠正了,普遍地利用了抗日时期的经验,执行了减租减息的社会政策和各阶层合理负担的财政政策。这样,就将一切可能联合或中立的社会阶层,均联合或中立起来,集中力量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势力及乡村中为最广大群众所痛恨的少数恶霸分子。这一策略,是明显地成功了,敌人已经完全孤立起来。在我强大的野战军和地方军配合打击之下,困守各个孤立据点内的敌人,如像开封、南阳等处,不得不被迫弃城逃窜。南阳守敌王凌云统率的军队是第二军、第六十四军以及一些民团,现向襄阳逃窜。

襄阳也是国民党的一个所谓“绥靖区”,第一任司令官康泽被俘后,接手的是从新疆调来的宋希濂。最近宋希濂升任了徐州的副总司令兼前线指挥所主任,去代替原任的杜聿明。杜聿明则刚从徐州飞到东北,一战惨败,又逃到了葫芦岛。王凌云到襄阳,大概是接替宋希濂当司令官。但是从南阳到襄阳,并没有走得多远,襄阳还是一个孤立据点,王凌云如不再逃,康泽的命运是在等着他的。


03


《别了,司徒雷登》


在中国人民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时候,1949年8月5日,在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离华返美途中,美国政府发表《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白皮书。白皮书是一部美国对华政策失败的记录和辩护书。它一方面披露了美国侵华和国民党腐败的若干事实材料,另一方面歪曲中国革命发生和胜利的原因,掩盖美国侵华政策的实质,并坚持同中国人民为敌的政策。12日,新华社发表社论《无可奈何的供状-评美国关于中国问题的白皮书》,指出美国白皮书毫不掩饰美国政府的帝国主义的侵略立场,是“一部颠倒黑白的杰作”。

8月13日,毛泽东函告胡乔木,应利用白皮书做揭露帝国主义阴谋的宣传,将各国评论摘要评介。接着,毛泽东又为新华社写了5篇评论。

14日,新华社发表毛泽东起草的社论《丢掉幻想,准备斗争》,揭露美国对华政策的帝国主义本质,批评国内一部分具有“民主个人主义思想”的人对美帝国主义的幻想。

18日,新华社发表毛泽东写的社论《别了,司徒雷登》,揭露美国出钱出枪,蒋介石出人,替美国打仗杀中国人,借以变中国为美国殖民地的侵略政策。社论指出: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面前站起来了。中国还有一部分知识分子和其他人存有糊涂思想,对美国存有幻想,因此应当对他们进行说服、争取、教育和团结的工作,使他们站到人民方面来,不上帝国主义的当。

以下为原文:
美国的白皮书,选择在司徒雷登业已离开南京、快到华盛顿、但是尚未到达的日子--八月五日发表,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是美国侵略政策彻底失败的象征。司徒雷登是一个在中国出生的美国人,在马歇尔系统看来,他只有一个缺点,就是在他代表马歇尔系统的政策在中国当大使的整个时期,恰恰就是这个政策彻底地被中国人民打败了的时期,这个责任可不小。以脱卸责任为目的的白皮书,当然应该在司徒雷登将到未到的日子发表为适宜。
美国出钱出枪,蒋介石出人,替美国打仗杀中国人,借以变中国为美国殖民地的战争,组成了美国帝国主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世界侵略政策的一个重大的部分。美国侵略政策的对象有好几个部分。欧洲部分,亚洲部分,美洲部分,这三个是主要的部分。中国是亚洲的重心,是一个具有四亿七千五百万人口的大国,夺取了中国,整个亚洲都是它的了。美帝国主义的亚洲战线巩固了,它就可以集中力量向欧洲进攻。美帝国主义在美洲的战线,它是认为比较地巩固的。这些就是美国侵略者的整个如意算盘。

可是,一则美国的和全世界的人民都不要战争;二则欧洲人民的觉悟,东欧各人民民主国家的兴起,特别是苏联这个空前强大的和平堡垒耸立在欧亚两洲之间,顽强地抵抗着美国的侵略政策,使美国的注意力大部分被吸引住了;三则,这是主要的,中国人民的觉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和民众组织力量已经空前地强大起来了。这样,就迫使美帝国主义的当权集团不能采取大规模地直接地武装进攻中国的政策,而采取了帮助蒋介石打内战的政策。

美国的海陆空军已经在中国参加了战争。青岛、上海和台湾,有美国的海军基地。北平、天津、唐山、秦皇岛、青岛、上海、南京都驻过美国的军队。美国的空军控制了全中国,并从空中拍摄了全中国战略要地的军用地图。在北平附近的安平镇,在长春附近的九台,在唐山,在胶东半岛,美国的军队或军事人员曾经和人民解放军接触过,被人民解放军俘虏过多次。陈纳德航空队曾经广泛地参战。美国的空军除替蒋介石运兵外,又炸沉了起义的重庆号巡洋舰。所有这些,都是直接参战的行动,只是还没有公开宣布作战,并且规模还不算大,而以大规模地出钱出枪出顾问人员帮助蒋介石打内战为主要的侵略方式。

美国之所以采取这种方式,是被中国和全世界的客观形势所决定的,并不是美帝国主义的当权派----杜鲁门、马歇尔系统不想直接侵略中国。在助蒋作战的开头,又曾演过一出美国出面调处国共两党争端的文明戏,企图软化中国共产党和欺骗中国人民,不战而控制全中国。和谈失败了,欺骗不行了,战争揭幕了。

对于美国怀着幻想的善忘的自由主义者或所谓"民主个人主义"者们,请你们看一看艾奇逊的话:"和平来到的时候,美国在中国碰到了三种可能的选择一)它可以一干二净地撤退;(二)它可以实行大规模的军事干涉,帮助国民党毁灭共产党;(三)它可以帮助国民党把他们的权力在中国最大可能的地区里面建立起来,同时却努力促成双方的妥协来避免内战。"

为什么不采取第一个政策呢?艾奇逊说:"我相信当时的美国民意认为,第一种选择等于叫我们不要坚决努力地先做一番补救工作,就把我们的国际责任,把我们对华友好的传统政策,统统放弃。"原来美国的所谓"国际责任"和"对华友好的传统政策",就是干涉中国。干涉就叫做担负国际责任,干涉就叫做对华友好,不干涉是不行的。艾奇逊在这里强奸了美国的民意,这是华尔街的"民意",不是美国的民意。

为什么不采取第二个政策呢?艾奇逊说:"第二种供选择的政策,从理论上来看,以及回顾起来,虽然都似乎是令人神往,却是完全行不通的。战前的十年里,国民党已经毁灭不了共产党。现在是战后了,国民党是削弱了,意志消沉了,失去了民心,这在前文已经有了说明。在那些从日本手里收复过来的地区里,国民党文武官员的行为一下子就断送了人民对国民党的支持,断送了它的威信。可是共产党却比以往无论什么时候都强盛,整个华北差不多都被他们控制了。从国民党军队后来所表现的不中用的惨况看来,也许只有靠美国的武力才可以把共产党打跑。对于这样庞大的责任,无论是叫我们的军队在一九四五年承担,或者是在以后来承担,美国人民显然都不会批准。我们因此采取了第三种供选择的政策......"

好办法,美国出钱出枪,蒋介石出人,替美国打仗杀中国人,"毁灭共产党",变中国为美国的殖民地,完成美国的"国际责任",实现"对华友好的传统政策"。

国民党腐败无能,"意志消沉了,失去了民心",还是要出钱出枪叫它打仗。直接出兵干涉,在"理论上"是妥当的。单就美国统治者来说,"回顾起来",也是妥当的。因为这样做起来实在有兴趣。"似乎是令人神往"。但是在事实上是不行的,"美国人民显然都不会批准"。不是我们----杜鲁门、马歇尔、艾奇逊等人的帝国主义系统----不想干,干是很想的,只是因为中国的形势,美国的形势,还有整个国际的形势(这点艾奇逊没有说)不许可,不得已而求其次,采取了第三条路。

那些认为"不要国际援助也可以胜利"的中国人听着,艾奇逊在给你们上课了。艾奇逊是不拿薪水上义务课的好教员,他是如此诲人不倦地毫无隐讳地说出了全篇的真理。美国之所以没有大量出兵进攻中国,不是因为美国政府不愿意,而是因为美国政府有顾虑。第一顾虑中国人民反对它,它怕陷在泥潭里拔不出去。第二顾虑美国人民反对它,因此不敢下动员令。第三顾虑苏联和欧洲的人民以及各国的人民反对它,它将冒天下之大不韪。艾奇逊的可爱的坦白性是有限度的,这第三个顾虑他不愿意说。这是因为他怕在苏联面前丢脸,他怕已经失败了但是还要装做好像没有失败的样子的欧洲马歇尔计划陷入全盘崩溃的惨境。

那些近视的思想糊涂的自由主义或民主个人主义的中国人听着,艾奇逊在给你们上课了,艾奇逊是你们的好教员。你们所设想的美国的仁义道德,已被艾奇逊一扫而空。不是吗?你们能在白皮书和艾奇逊信件里找到一丝一毫的仁义道德吗?

美国确实有科学,有技术,可惜抓在资本家手里,不抓在人民手里,其用处就是对内剥削和压迫,对外侵略和杀人。美国也有"民主政治",可惜只是资产阶级一个阶级的独裁统治的别名。美国有很多钱,可惜只愿意送给极端腐败的蒋介石反动派。现在和将来据说很愿意送些给它在中国的第五纵队,但是不愿意送给一般的书生气十足的不识抬举的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当然更加不愿意送给共产党。送是可以的,要有条件。什么条件呢?就是跟我走。美国人在北平,在天津,在上海,都洒了些救济粉,看一看什么人愿意弯腰拾起来。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嗟来之食,吃下去肚子要痛的。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唐朝的韩愈写过《伯夷颂》,颂的是一个对自己国家的人民不负责任、开小差逃跑、又反对武王领导的当时的人民解放战争、颇有些"民主个人主义"思想的伯夷,那是颂错了。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多少一点困难怕什么。封锁吧,封锁十年八年,中国的一切问题都解决了。中国人死都不怕,还怕困难吗?老子说过:"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蒋介石反动派,对于我们,不但"以死惧之",而且实行叫我们死。闻一多等人之外,还在过去的三年内,用美国的卡宾枪、机关枪、迫击炮、火箭炮、榴弹炮、坦克和飞机炸弹,杀死了数百万中国人。现在这种情况已近尾声了,他们打了败仗了,不是他们杀过来而是我们杀过去了,他们快要完蛋了。留给我们多少一点困难,封锁、失业、灾荒、通货膨胀、物价上升之类,确实是困难,但是,比起过去三年来已经松了一口气了。过去三年的一关也闯过了,难道不能克服现在这点困难吗?没有美国就不能活命吗?

中国还有一部分知识分子和其他人等存有糊涂思想,对美国存有幻想,因此应当对他们进行说服、争取、教育和团结的工作,使他们站到人民方面来,不上帝国主义的当。但是整个美帝国主义在中国人民中的威信已经破产了,美国的白皮书,就是一部破产的记录。先进的人们,应当很好地利用白皮书对中国人民进行教育工作。 司徒雷登走了,白皮书来了,很好,很好。这两件事都是值得庆祝的。

04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毛泽东在1949年渡江战役将要胜利时写的一篇消息,它报道了三十万人民解放军胜利南渡长江的壮举,原载于1949年4月22日《人民日报》。

以下为原文: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05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极大地鼓舞了当时还在前线的将士,当晚22时,毛泽东又发表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除了介绍最新战况,还解释了为何“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与之有很大关系的是,“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以下为原文: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获港、鲁港地区,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21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2/3,余部23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得力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35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23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06


《我军解放郑州》

1948年10月22日郑州解放,当夜24时,新华社从郑州前线发出了由毛主席亲笔撰写的急电,第一时间向全国传递出郑州解放的消息。这份急电全文只有5句话,加上标点符号也只有190来个字。

以下为原文:
新华社郑州前线二十二日二十四时急电  我中原人民解放军于今日占领郑州。守敌向北面逃窜,被我军包围于郑州以北黄河铁桥以南地区,正歼击中。郑州为平汉、陇海两大铁路的交点,历来为军事重镇。蒋介石因徐州告急,被迫将驻郑兵团孙元良部三个军(按:国民党军从十月起整编师均改称为军,整编旅均改称师)东调,郑州守兵薄弱,我军一到,拼命奔逃。东面之中牟县、北面之黄河桥均被我军切断,逃敌将迅速被歼。
图片


07


《将革命进行到底》


1948年12月30日,新华社发表毛泽东撰写的一九四九年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文章宣布:一九四九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向长江以南进军,将要召集以完成人民革命任务为目标的政治协商会议,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并组成共和国的中央政府。这篇文章后收入了《毛泽东选集》第四卷。
图片


以下为原文:
中国人民将要在伟大的解放战争中获得最后胜利,这一点,现在甚至我们的敌人也不怀疑了。
战争走过了曲折的道路。国民党反动政府在发动反革命战争的时候,他们军队的数量约等于人民解放军的三倍半,他们军队的装备和人力物力的资源,更是远远地超过了人民解放军,他们拥有人民解放军所缺乏的现代工业和现代交通工具,他们获得美国帝国主义在军事上、经济上的大量援助,并且他们是经过了长期的准备的。就是因为这样,战争的第一年(一九四六年七月至一九四七年六月)表现为国民党的进攻和人民解放军的防御。国民党在一九四六年,在东北占领了沈阳、四平、长春、吉林、安东等城市和辽宁、辽北、安东等省⑴的大部,在黄河以南占领了淮阴、菏泽等城市和鄂豫皖、苏皖、豫皖苏、鲁西南等解放区的大部,在长城以北占领了承德、集宁、张家口等城市和热河、绥远、察哈尔⑵的大部,声势汹汹,不可一世。人民解放军采取了以歼灭国民党有生力量为主而不是以保守地方为主的正确的战略方针,每个月平均歼灭国民党正规军的数目约为八个旅(等于现在的师),终于迫使国民党放弃其全面进攻计划,而于一九四七年上半年将进攻的重点限制在南线的两翼,即山东和陕北。战争在第二年(一九四七年七月至一九四八年六月)发生了一个根本的变化。已经消灭了大量国民党正规军的人民解放军,在南线和北线都由防御转入了进攻,国民党方面则不得不由进攻转入防御。人民解放军不但在东北、山东和陕北都恢复了绝大部分的失地,而且把战线伸到了长江和渭水以北的国民党统治区。同时,在攻克石家庄、运城、四平、洛阳、宜川、宝鸡、潍县、临汾、开封等城市的作战中学会了攻坚战术⑶。人民解放军组成了自己的炮兵和工兵。不要忘记,人民解放军是没有飞机和坦克的,但是自从人民解放军形成了超过国民党军的炮兵和工兵以后,国民党的防御体系,连同他的飞机和坦克就显得渺小了。人民解放军已经不但能打运动战,而且能打阵地战。战争第三年的头半年(一九四八年七月至十二月)发生了另一个根本的变化。人民解放军在数量上由长期的劣势转入了优势。人民解放军不但已经能够攻克国民党坚固设防的城市,而且能够一次包围和歼灭成十万人甚至几十万人的国民党的强大精锐兵团。人民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兵力的速度大为增加了。试看歼敌营以上正规军的统计(包括起义的敌军在内):第一年,九十七个旅,内有四十六个整旅;第二年,九十四个旅,内有五十个整旅;第三年的头半年,根据不完全的统计,一百四十七个师,内有一百一十一个整师⑷。半年歼敌整师的数目比过去两年歼敌整师的总数多了十五个。敌人的战略上的战线已经全部瓦解。东北的敌人已经完全消灭,华北的敌人即将完全消灭,华东和中原的敌人只剩下少数。国民党的主力在长江以北被消灭的结果,大大地便利了人民解放军今后渡江南进解放全中国的作战。同军事战线上的胜利同时,中国人民在政治战线上和经济战线上也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因为这样,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内的胜利,现在在全世界的舆论界,包括一切帝国主义的报纸,都完全没有争论了。
敌人是不会自行消灭的。无论是中国的反动派,或是美国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势力,都不会自行退出历史舞台。正是因为他们看到了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内的胜利,已经不能用单纯的军事斗争的方法加以阻止,他们就一天比一天地重视政治斗争的方法。中国反动派和美国侵略者现在一方面正在利用现存的国民党政府来进行“和平”阴谋,另一方面则正在设计使用某些既同中国反动派和美国侵略者有联系,又同革命阵营有联系的人们,向他们进行挑拨和策动,叫他们好生工作,力求混入革命阵营,构成革命阵营中的所谓反对派,以便保存反动势力,破坏革命势力。根据确实的情报,美国政府已经决定了这样一项阴谋计划,并且已经开始在中国进行这项工作。美国政府的政策,已经由单纯地支持国民党的反革命战争转变为两种方式的斗争:第一种,组织国民党残余军事力量和所谓地方势力在长江以南和边远省份继续抵抗人民解放军;第二种,在革命阵营内部组织反对派,极力使革命就此止步;如果再要前进,则应带上温和的色彩,务必不要太多地侵犯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利益。英国和法国的帝国主义者,则是美国这一政策的拥护者。这种情形,现在许多人还没有看清楚,但是大约不要很久,人们就可以看得清楚了。
现在摆在中国人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面前的问题,是将革命进行到底呢,还是使革命半途而废呢?如果要使革命进行到底,那就是用革命的方法,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一切反动势力,不动摇地坚持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主义,打倒官僚资本主义,在全国范围内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这样,就可以使中华民族来一个大翻身,由半殖民地变为真正的独立国,使中国人民来一个大解放,将自己头上的封建的压迫和官僚资本(即中国的垄断资本)的压迫一起掀掉,并由此造成统一的民主的和平局面,造成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的先决条件,造成由人剥削人的社会向着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可能性。如果要使革命半途而废,那就是违背人民的意志,接受外国侵略者和中国反动派的意志,使国民党赢得养好创伤的机会,然后在一个早上猛扑过来,将革命扼死,使全国回到黑暗世界。现在的问题就是一个这样明白地这样尖锐地摆着的问题。两条路究竟选择哪一条呢?中国每一个民主党派,每一个人民团体,都必须考虑这个问题,都必须选择自己要走的路,都必须表明自己的态度。中国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是否能够真诚地合作,而不致半途拆伙,就是要看它们在这个问题上是否采取一致的意见,是否能够为着推翻中国人民的共同敌人而采取一致的步骤。这里是要一致,要合作,而不是建立什么“反对派”,也不是走什么“中间路线”⑸。
以蒋介石等人为首的中国反动派,自一九二七年四月十二日反革命政变至现在的二十多年的漫长岁月中,难道还没有证明他们是一伙满身鲜血的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吗?难道还没有证明他们是一伙职业的帝国主义走狗和卖国贼吗?请大家想一想,从一九三六年十二月西安事变以来,从一九四五年十月重庆谈判和一九四六年一月政治协商会议以来,中国人民对于这伙盗匪曾经做得何等仁至义尽,希望同他们建立国内的和平。但是一切善良的愿望改变了他们的阶级本性的一分一厘一毫一丝没有呢?这些盗匪的历史,没有哪一个是可以和美国帝国主义分得开的。他们依靠美国帝国主义把四亿七千五百万同胞投入了空前残酷的大内战,他们用美国帝国主义所供给的轰炸机、战斗机、大炮、坦克、火箭筒、自动步枪、汽油弹、毒气弹等等杀人武器屠杀了成百万的男女老少,而美国帝国主义则依靠他们掠夺中国的领土权、领海权、领空权、内河航行权、商业特权、内政外交特权,直至打死人、压死人、强奸妇女而不受任何处罚的特权。难道被迫进行了如此长期血战的中国人民,还应该对于这些穷凶极恶的敌人表示亲爱温柔,而不加以彻底的消灭和驱逐吗?只有彻底地消灭了中国反动派,驱逐了美国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出中国,中国才能有独立,才能有民主,才能有和平,这个真理难道还不明白吗?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中国人民的敌人忽然竭力装作无害而且可怜的样子了(请读者记着,这种可怜相,今后还要装的)。最近做了国民党行政院长的孙科,在去年六月间,不是曾经宣布“在军事方面,只要打到底,终归可以解决”的吗?这次一上台却大谈其“光荣的和平”,说什么“政府曾努力追求和平,由于和平不能实现,不得已而用兵,用兵的最后目的仍在求得和平的恢复”。合众社上海十二月二十一日的电讯,马上就预料孙科的声明“在美国官方人士及国民党自由主义人士中,将遇到最广泛的赞扬”。美国官方人士现在不但热心于中国的“和平”,而且一再表示,从一九四五年十二月莫斯科苏美英三国外长会议以来,美国就遵守着“不干涉中国内政的政策”。应该怎样来对付这些君子国的先生们呢?这里用得着古代希腊的一段寓言:“一个农夫在冬天看见一条蛇冻僵着。他很可怜它,便拿来放在自己的胸口上。那蛇受了暖气就苏醒了,等到回复了它的天性,便把它的恩人咬了一口,使他受了致命的伤。农夫临死的时候说:我怜惜恶人,应该受这个恶报!”⑹外国和中国的毒蛇们希望中国人民还像这个农夫一样地死去,希望中国共产党,中国的一切革命民主派,都像这个农夫一样地怀有对于毒蛇的好心肠。但是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真正的革命民主派,却听见了并且记住了这个劳动者的遗嘱。况且盘踞在大部分中国土地上的大蛇和小蛇,黑蛇和白蛇,露出毒牙的蛇和化成美女的蛇,虽然它们已经感觉到冬天的威胁,但是还没有冻僵呢!
中国人民决不怜惜蛇一样的恶人,而且老老实实地认为:凡是耍着花腔,说什么要怜惜一下这类恶人呀,不然就不合国情、也不够伟大呀等等的人们,决不是中国人民的忠实朋友。像蛇一样的恶人为什么要怜惜呢?究竟是哪一个工人、哪一个农民、哪一个兵士主张怜惜这类恶人呢?确是有这么一种“国民党的自由主义人士”或非国民党的“自由主义人士”,他们劝告中国人民应该接受美国和国民党的“和平”,就是说,应该把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残余当作神物供养起来,以免这几种宝贝在世界上绝了种。但是他们决不是工人、农民、兵士,也不是工人、农民、兵士的朋友。
我们认为中国人民革命阵营必须扩大,必须容纳一切愿意参加目前的革命事业的人们。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需要有主力军,也需要有同盟军,没有同盟军的军队是打不胜敌人的。正处在革命高潮中的中国人民需要有自己的朋友,应当记住自己的朋友,而不要忘记他们。忠实于人民革命事业的朋友,努力保护人民利益而反对保护敌人利益的朋友,在中国无疑是不少,无疑是一个也不应被忘记和被冷淡的。我们又认为中国人民革命阵营必须巩固,必须不容许坏人侵入,必须不容许错误的主张获得胜利。处在革命高潮中的中国人民除了记住自己的朋友以外,还应当牢牢地记住自己的敌人和敌人的朋友。如上所说,既然敌人正在阴谋地用“和平”的方法和混入革命阵营的方法以求保存和加强自己的阵地,而人民的根本利益则要求彻底消灭一切反动势力并驱逐美国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出中国,那末,凡是劝说人民怜惜敌人、保存反动势力的人们,就不是人民的朋友,而是敌人的朋友了。
中国革命的怒潮正在迫使各社会阶层决定自己的态度。中国阶级力量的对比正在发生着新的变化。大群大群的人民正在脱离国民党的影响和控制而站到革命阵营一方面来,中国反动派完全陷入孤立无援的绝境。人民解放战争愈接近于最后胜利,一切革命的人民和一切人民的朋友将愈加巩固地团结一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坚决地主张彻底消灭反动势力,彻底发展革命势力,一直达到在全中国范围内建立人民民主共和国,实现统一的民主的和平。与此相反,美国帝国主义者、中国反动派和他们的朋友,虽然不能够巩固地团结一致,虽然会发生无穷的互相争吵,互相恶骂,互相埋怨,互相抛弃,但是在有一点上却会互相合作,这就是用各种方法力图破坏革命势力而保存反动势力。他们将要用各种方法:公开的和秘密的,直接的和迂回的。但是可以断定,他们的政治阴谋将要和他们的军事进攻遭遇到同样的失败。已经有了充分经验的中国人民及其总参谋部中国共产党,一定会像粉碎敌人的军事进攻一样,粉碎敌人的政治阴谋,把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进行到底。
一九四九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向长江以南进军,将要获得比一九四八年更加伟大的胜利。
一九四九年我们在经济战线上将要获得比一九四八年更加伟大的成就。我们的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将要比过去提高一步,铁路公路交通将要全部恢复。人民解放军主力兵团的作战将要摆脱现在还存在的某些游击性,进入更高程度的正规化。
一九四九年将要召集没有反动分子参加的以完成人民革命任务为目标的政治协商会议,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并组成共和国的中央政府。这个政府将是一个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的、有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适当的代表人物参加的民主联合政府。
这些就是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中国一切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在一九四九年所应努力求其实现的主要的具体的任务。我们将不怕任何困难团结一致地去实现这些任务。
几千年以来的封建压迫,一百年以来的帝国主义压迫,将在我们的奋斗中彻底地推翻掉。一九四九年是极其重要的一年,我们应当加紧努力。


来源:传媒茶话会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0Lusvw_4yuZJlmO5HCYpDg
编辑:程博


439#
发表于 2023-12-26 23:50:18 | 只看该作者
震区记者手记|惨痛的底色是贫穷
编辑:程博

440#
发表于 2023-12-27 15:10:22 | 只看该作者

时政报道宣传味浓?那是你功夫不到家!
时政新闻,是主流媒体的重要内容和独家资源,是公信力、权威性、影响力的体现,是任何媒体的刚需。绞尽脑汁,千方百计做好时政新闻是媒体不变的追求。更是各级党委机关报、广播电视台的核心职责所在。
国家网信办颁布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新闻采编发布、转载服务的网站,通过应用程序、论坛、博客、微博、即时通信工具、搜索引擎等提供新闻相关服务的,必须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互联网新闻信息”,颁布机关回答,就是指时政类新闻信息。
此规定是2005年9月发布,2016年修订。它表明在管理层而言,时政新闻是有门槛的。不是谁都能随意而为。这也回答了在信息高度发达的当下,商业媒体和自媒体为何使出浑身解数也要跻身做时政新闻行列。
做时政报道记者,也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有人干了一辈子未必写过一条时政新闻。对一家正规媒体,一般要经过记者岗位多年历练,政治素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业务能力过硬,经编委会反复斟酌才能选定时政记者。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曾做过5年时政记者。主要跑机关,跟领导,追踪影响全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项目、会展、活动等公共事务,以及突发事件。真切感受到了什么叫春江水暖鸭先知。
在此期间,涪陵经历了两任地委书记,四大班子的会议和活动更是日常报道功课,且大多在离报社旁边200米远的中山宾馆举行,记者们熟悉它的每个角落。
时政记者岗位,磨练意志,苦其心智,饿其体肤,不能按时吃饭是家常便饭。会议或活动结束,参与者任务完成,如释重负,进餐厅觥筹交错。而记者只是完成了前期采访,抓紧写稿发稿才是核心要义。
时政新闻是关于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领导活动、决策部署、举措、成效等内容的报道,以及各行各业参与政治生活的景象,有极鲜明的政治色彩。
“做业务精湛的新闻工作者”,对时政记者而言,尤其切中要害!
时政新闻比其它新闻更讲时、度、效,更讲宣传艺术。时、度、效,是新闻宣传的基本原则,是时政报道必须把握的关键。
“时”,指时效,除传统意义上的速度外,更核心的是把握好什么时候发?尤其对敏感事件、突发事件的反应,既不失语又不缺位,还要赢得主动权和话语权。
“度”,指尺度,客观真实,不能“低级红”“高级黑”,以团结、稳定、鼓劲为价值取向,不能过度渲染,夸大歪曲。
“效”,指效果,本只能预判,但对办报水平和编采能力提出了要求,有偿新闻、有偿不闻,甚至新闻敲诈、勒索,道听途说,博人眼球,散布谣言是大忌,是不能突破的底线。
记者身在其中,不得有丝毫闪失。
曾记得,刚进入新世纪,重庆市首届农民运动会在涪陵新落成的体育场举行,万人空巷,气势非凡。开幕式由本报一名体育报道高手采写,谁知第二天稿子见报,重大差错发生。将“市委副书记、市长”写成了“市委书记、市长”,确实让人莫名惊诧,典型的张冠李戴,低级错误。
更正、谈话、检讨、经济处罚,一样不少,惊悚的是上级指示此君不能再在记者岗位干活,名字不能见报!
事后复盘,记者刚使用电脑写稿不久,纯粹手误才酿成此祸。苦了老总们,反复研究,总算让绝无主观故意的记者有了合适岗位。但让一个职业记者惯用的名字,真正多年未见报,个中滋味谁能体会?
如此重责,对错不论。但它警示,做时政报道不能有“差不多”“大概”意识。事实要准确不出错,话语体系更要全面、规范、严谨。领导职务、头衔必须准确无误,调研?视察?考察?参加?陪同?一同?出席?上午?下午?“五个W”要一清二楚,容不得含糊其辞。
总原则是,不求出彩,绝不能出错,尤其不能犯低级错误。这是时政新闻的原则和底线!
“会议没有不隆重的,闭幕没有不胜利的,讲话没有不重要的,鼓掌没有不热烈的,领导没有不重视的,看望没有不亲切的,接见没有不亲自的,进展没有不顺利的,完成没有不圆满的,成就没有不巨大的……”
对时政新闻话语体系的戏谑和调侃,从另一角度说明,熟悉采写套路和报道定势,应是起码的基本功。
来源丨微信公共图片库(Pexels提供)
只按套路干活,不追求出新出彩?回答是否定的。
思路决定出路,细节决定成败。业界资深记者贡献秘方,指出努力方向——写给谁看?想清楚,树立读者意识,换位思考,写受众欲知而未知的内容,就能找准报道切入点。
文件袋中装些啥?
陈杨(新闻出版界别委员)
想到今天(1月13日)是一年一度的政协全委会报到日。作为媒体人,不顾痛并快乐着的夜班后还没完全清醒,振作精神来到政协机关大厅报到。照例签名,领参会文件袋。文件袋与往年一样,蓝色、帆布,简易。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文件袋要重得多,装的啥呢?
细翻,嗬,真是丰富多彩。从会议指南、参会人员名单到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提案工作报告,会议议程(草案),一应俱全。大会发言材料有16个,要参加旁听的人代会材料5个。开会需用的笔记本、笔、出席证、签到卡,均收入袋中。上次全委会以来的“提案综录”上,你可以很容易地找到自己的提案办理结果。
尤其让人感概的是,“会场座位示意图”和“分组讨论地点示意图”,可以让任何一个委员一目了然地找到自己的位置。会议筹备细致周到得让人动容。最别有洞天的是,袋内居然有一本大十六开厚达388页的《2008涪陵年鉴》,重量的秘密就在这里!
发一本年鉴,我理解为是让以参政议政、建言献策为已任的政协委员,了解涪陵基情,更好地履行使命。
(原载《巴渝都市报》2009年1月14日2版)
这是我参加一年一度政协全委会,报到后写的一篇手记,就是从读者角度力求出新思考的结果。
宣传政策、指导工作,是时政新闻主要功能,但千万不能忽视新闻规律,牢记不是写简报,是写面向大众的报道。要从领导讲话和材料中提炼让人感兴趣有价值的事。
采访思路上既要重“人”,更要重“事”,找寻事情的关联性,从系统和全局观点看问题,很多有价值的新闻就会被发现。
1990年4月,重庆经济协作区第三届市长专员联席会在涪召开,仿佛有现成渝联动打造双城经济圈的影子。地委书记在会上介绍了涪陵有水能、矿藏、经济作物、畜禽渔业、林业、旅游六大资源优势,但内容不详细,会后我马上深入采访,写出《涪陵地区资源丰富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在头版头条刊发。一条会上获取的线索,用新闻报道系统地推介了本地的资源优势。价值不言而喻。
法无定法。看文先看题,同样适用时政报道。
让标题“动”起来,少用形容词,多用动词;让导语“活”起来,少用传统的“综述式”,用“描写式”、“问答式”、“悬念式”,从读者视角写导语,把最关注的内容提炼到导语中;让语言“俗”起来,说人话,“表达通俗方传远。”
这些都是写好时政新闻的秘笈。
2009年游学复旦新闻学院时,教授传道授业——
将时政报道“内容平民化、叙述故事化、语言通俗化”;让“新闻事件化、事件故事化、故事情节化、情节细节化”;对专业、高深、学术化的时政新闻,“翻译”成老百姓看得懂的语言,避免“阅读伤害”。
这是高境界。
但牢固树立受众意识,始终站在普通人角度找问题、看问题、分析问题,坚持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把宣传报道做成新闻,远离“远、浅、硬”不无道理。
真正的勤勉,从来不是盲目地忙,而是时时有所思考,事事做到极致,处处有所精进。
会议报道,是时政记者的日常作业。如何从会议中找寻有价值的新闻,考验“眼力”和“脑力”,是有新闻理想的记者始终想解答的难题。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披露  政治局7名常委参观<复兴之路>出行未清道封路》,是武汉市委机关报的一条时政新闻,获得了中国新闻奖一等奖。是地方媒体从会议中挖掘重大时政新闻的典范。
我得到的启示是,做时政报道只有精湛的业务能力和强烈的新闻敏感是不够的,此条新闻背后透视了长江日报的胆识和魄力,这恰恰是相当部分地方媒体“把关人”最缺失的品格。也难怪《长江日报》出产了大批名篇名编名记。
最是寻常确奇巧,如何让几乎天天泡在会议中的时政记者,众里寻他千百度,发现灯火阑珊处的新闻呢?
寻找采访技巧前,要先搞清楚会议是什么?记者与会议是一种怎样的关系。会议其实是新闻提供商,线索来源地,报道点子库。
记者参会,程序性地围绕会议主题发一条消息,算及格。不坐等布置作业,深研细读材料,调动过往积累,一定会有新发现,多发稿子自然水到渠成。
我参加“2001年肥胖问题论坛”采访,中华医学会主办。一个专业性非常强的会议,没抱多出新闻的期望。但减肥是一个社会关注度高的话题,会议材料视角多样,与会者解读明白晓畅,发稿一条会议消息外,接连发出《太极“航母”加速驶向海外》《为药企减肥药说句公道话》等文图稿4篇。
“会里有千秋,功夫在诗外。不是没有发生,而是没有发现。心里有,眼睛才有发现。”
90年代初,跟一位老师楚晓平参加四川省在南川县召开的安全生产现场会。一位中年男人,后知是南川县长魏长述,在会议开始前,笑容可掬地拿着一瓶当地企业的饮料新产品向大家作介绍,我当是小插曲,完全无感。待“现场目击记”《他是谁》刊发后,才见识了一位资深记者“心里有,眼睛才有发现”的真功。
确实有不少会议参加者感到与己关系不紧,百无聊赖,但记者一定不要马上离开。虽复制粘贴材料可以完成稿子,甚至通稿已为你准备妥当。但大新闻可能就在你走后上演。
一个菜农培训会,会场设在一个村,规模小,走马观花后准备打道回府。但培训了一周的菜农居然要接受考试,新鲜!《老菜农应考背后 涪陵榨菜“求变”》,重庆日报农村版在“农事”版头条刊发。
如今的许多会议,不只是坐着开,现场会、展览会、通气会、发布会……形式多样,信息丰富。各个环节、流程一定要坚持走完看完,遇年度“两会”或涉及全局的重大会议,会前要提前介入准备。
《地委书记做“红娘”》是春交会开幕前随领导看望外地客商现场采写;《谁持彩练当空舞》是庙会期间,行走在大街上被高楼大厦上迎风招展的广告条幅吸引所写;参加年度政协大会,报道前写就《参训,受益匪浅》《文件袋中装些啥》。
这都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之作。
90年代末的一次年初经济工作会上,确定年度经济增速14%。抽象的指标,普通人不知何物。我采访街头擦鞋的、小摊贩、下岗工人,写出《14%与我们有何关系?》,解释GDP,说明经济增速与老百姓的利害关系,结论“发展才是硬道理”。
此稿提醒,采写会议新闻有一个容易忽视的环节——“翻译”。记者一定要想方设法先搞懂数据、专业名词、术语等,下笔时切忌故作高深,要通俗易懂,甚至打比喻,如看后疑问丛丛,感觉与已无关,那是失败的报道。
“倾听的耐心和发现的慧眼”,是采访会议新闻必备素养,非一日之功,但若心已至,目标达成只是时间早迟而已!
时政报道,是新闻从业者的“规定动作”和“必答题”,之所以容易出现“宣传味浓”“看题不看文”,甚而沦为“谁写谁看,写谁谁看”的尴尬境地,首先是媒体和媒体人需要自我反思——是否真正用心用情用力探索了创新路径?
来源:采访编辑圈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SurxwJ6_2xr6YUM87l5Qkw
编辑:程博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