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刘海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媒介批评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411#
 楼主| 发表于 2020-2-22 16:59:25 | 只看该作者

想丢下一万块就跑,你得先找个可以随便逛的政府机关





这几天,“丢下一万块就跑”成了大家挂在嘴边的梗。在百度上一搜,好多地方媒体都报道了“同款”事件:某市民(可能是小伙子中年女性老大爷)在派出所(或政府机关服务窗口)丢下一万块,然后掉头就跑。从武汉到长沙,从宁波到杭州,从日照到三明,这样不留名的好人好事遍布祖国。






在百度上一搜,好多地方媒体都报道了“丢下一万元就跑”事件

当然,我们都知道这只是典型的新闻事故。很多地方的观念还停留在上世纪,文宣人员要琢磨好人好事,又没什么新点子,只能像写单位总结一样跑到网上抄袭,结果就造成了“新闻撞车”。





穿帮不是大事,但根据新闻报道,云南大理那位好人是闯进县委办公室丢下一万块就跑,这就引起了巨大的质疑。因为相比对外开放的行政机关服务窗口,县委办公室不是那么容易进去的,所以不少网友直接提出了灵魂之问:你给我闯个县委办公室看看?




云南大理这位好心人,引起网友巨大的质疑





所以,我们今天要探讨的是:哪些政府机关可以随便进出?



前几年,我在外旅行,有一天刷朋友圈,刚好见到朋友的遭遇。话说他经过所在城市的市府大院,见到大门外花园的鲜花很漂亮,便掏出手机拍照。结果大院门口的武警一声怒吼,从几十米外狂奔而来,指着他鼻子训斥,甚至还逼他当场删除照片。



这类事情并不罕见,尽管各地市政府办公楼一般距离大院门口颇有距离,但你哪怕只是在院门口晃悠,也随时会引来警惕的目光。即使是更低级别的机关单位,门口保安也不会随意让你进入。作为成年人,我对这类事情也是耳熟能详,并没把朋友的遭遇放在心上。



但也正是那一天,我刚刚抵达德国汉堡,一路上一边开车一边向儿子介绍当日行程,重点提到了汉堡市政厅。我告诉儿子,汉堡市政厅最著名之处,就在于它见证了汉堡作为自由市的贸易繁荣时代,市政厅大门上镌刻着城市格言——“自由由你的先辈所赢取,后来的人们请对它予以尊敬!”



我还告诉儿子,汉堡市政厅非常宏伟,到时要进去好好看看。当时六岁半的儿子第一反应是“市政厅是人家办公的地方,怎么可以随便进去呢?”




德国汉堡市政厅


这个反应让我颇为悲哀,赶紧告诉他,在很多国家,政府机关就是服务机构,人们可以随意进出。如果建筑本身很有历史,那么还会成为景点。



其实汉堡市政厅并非儿子所去的第一个异国市政厅,但我有意识进行讲解还是第一次,多少是因为朋友的那条朋友圈,还有儿子的那句提问。



一般来说,欧洲城市无论大小,市政厅都可随意进出,许多还被辟为景点。当然,也有“请勿打扰”的重要办公区域,遵守人家的规矩和提示即可。有人说老城里的市政厅早已失去了行政功能,行政主体搬到了新城,其实这类也是少数,最主要的还是因为欧洲城市化进程很久,而且市民社会根深蒂固,市政厅长久以来定位于服务功能,所以市民自然可以随意进出。



这一点在小城市体现最为明显,无论是荷兰、比利时、法国这种老牌西欧国家,还是捷克、波兰和匈牙利这种“新欧洲”国家,闯入市政厅都是再轻松不过的事情。如果运气好,还会有热心人士给你讲讲建筑历史和城市历史,说不定刚好还是市长呢。如果人有三急,又刚好没有公厕,那么去市政厅借厕所绝对是好办法。



至于规格更高的总统府呢?它们多半不开放,或者有限开放(比如跟旧时王宫连为一体,或借用旧时建筑)。但不管开不开放,你在总统府门口跟卫兵一起拍张照片留念,都是可以轻松实现的常规操作。总统府外区域不会有任何限制,换言之,你坐在马路上,背靠着总统府院子栏杆弹吉他卖艺,引来一群围观者,也不会有任何问题。



有时,总统府前会略略加强戒备,但所谓加强,也不过是十几名警卫。比如有一年,我在波兰华沙的克拉科夫斯基大道上游荡,就碰上了华沙当地的示威游行,刚好经过总统府。两辆警车停在总统府前戒备,但即使这种情况下,游客在总统府大门前拍照,或者对着警车与警卫拍照,都不会遭遇任何干涉。



不过在我的旅行生涯中,各种闯入政府机关的经历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来自台北。当时我去某政府机关借厕所,在一间办公室前敲门询问厕所在哪里,里面的人忙不迭跑出来,告诉我厕所方位,还连声道歉,表示马上有人预约来办事,所以不能带我去。



这样的地方,才能“丢下一万块就跑”吧?



来源:微信公众号:凤凰观察

作者:叶克飞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lrCyLnIgDx1VOiQwQyGwWQ



编辑:冯梦玉



412#
 楼主| 发表于 2020-2-23 13:23:3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关于《长江日报》在报道中修改肖贤友遗言的讨论

武汉市民肖贤友因感染新冠肺炎不幸离世,咽气之前他用尽最后的力气在纸上写下两行字作为遗言。

“我的遗体捐国家。
我老婆呢?”


长江日报在报道时却只报道出来七个字,也就是第一行的“我的遗体捐国家”。整篇新闻的标题是“歪歪扭扭7字遗书让人泪奔”,第二行的四个字被切割掉了。




我们来分析一下死者肖贤友的遗言内容和他的最后思想状态。

第一句他想的是国家利益。希望把自己的遗体捐献给国家,即使作为科学研究,也是发挥了最后的作用,可以用大爱无私来形容,值得肯定。

第二句他想到的是个人利益。自己死了,希望能见到老婆,交代一些后事,最后时刻想到家人,也是人之常情,如果光想着国家,不顾亲人,那才是冷血,我不会点赞。

所以,这是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


长江日报的工作人员竟然能掐头去尾,保留前半部分,我认为很不合适。

第一、报道应当实事求是。

死者肖贤友的遗言应当全部展现出来。“我的遗体捐国家”是遗言的组成部分,“我老婆呢?”也是遗言的组成部分,尊重事实是媒体应当遵守的基本原则。

媒体认为截取认为对自己宣传报道有利的部分,掐掉认为对宣传报道没用的部分,这是不尊重事实的。

这样的媒体,应该严厉批评,他们根本不具备媒体人的素质,欺骗读者,性质很恶劣。

第二、媒体人应当具备正确的价值观。

肖贤友捐献遗体能够感动人,但是我认为,临终前能想着自己的老婆更有人情味,更能感动普通百姓。

如果媒体人认为一个人只能想着国家不能有私心欲望,那就错了。

宣传典型也要真实点,不要走极端,片面宣传大公无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都是坑人的思想。


第三、缺少对死者的尊重。

死者为大,我们国家历来讲究满足死者最后的心愿。即使死刑犯,也得让人吃饱,让人交代后事,孙小果坏吧,死刑前也是保障他会见家人的。

掩藏肖贤友的遗言完整内容,是对肖贤友的不尊重。

网上公开了肖贤友死前和他老婆的最后聊天记录,很多人看了泪如雨下,配合最后的遗言,这就是一个惊天动地的故事啊。

你们是官媒,你们牛逼,咱不敢说太重的话,还是想说一句,你们真缺德。

来源:微信公众号:律侠普法
作者:臧启玉律侠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xXHmY1h06Yld0f16nIyI5w

编辑:冯梦玉

413#
 楼主| 发表于 2020-2-24 12:45:5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不是长江日报里有坏人,而是缺高人吧

这次武汉疫情,武汉的地方大吏们,确实做得不够水准,所以,政府当场换将撤马,也是补救之举。
没想到,武汉的地方大报,也连续让人大跌眼镜。先是长江日报一篇劳什子评论,什么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野蛮的。恰好反证自己的野蛮,引得舆论哗然也罢,就连光明日报都看不过,出来叨叨它。现在,又是长江日报,什么“歪歪扭扭7字遗书让人泪奔”。




人家原本写了11个字,除了“我的遗体捐国家”这个7字外,还有很关键的一行:“我老婆呢”这4个重重的大字呢。


站在新闻真实的角度,你咋好意思,只取你喜欢的那一部分呢?
站在新闻完整的角度,你咋好意思,给人断章取义呢?
站在人性的角度,你咋把最能反映人性的东西,给人卸掉呢?
站在伦理的角度,你咋忍心把人家老婆给砍了呢?

不得不承认,长江日报还是三十年前的办报思维。
重国家,轻国民;
重集体,轻个人;
重革命意志,轻普遍人性;
重高大上,轻小平凡……
我看到的那个年代,最让我不忍卒读的报道,是说洪水冲走了电线杆子,然后一个上海的下乡知青,去救那个电线杆子,结果,电线杆子没救上来,人也淹死了。
当时我读的时候,那个急呀。一个年轻的生命,怎么就抵不过一根电线杆子?再说电线杆子它会游泳呀,会海漂呀,不管漂到哪里,要么给兄弟村庄用,要么自己沿河而下去捡回,什么大不了的事。
更让我不能卒读的是,哥哥淹死了,妹妹当年值班站岗,同志们让她睡吧,她不悲伤,不掉泪,还要坚决站夜岗,要防备什么帝修反……这个逻辑我怎么也拧不过来,洪水冲走了你哥,你跟人家帝修反着什么急呀。
我不敢说,我们现在的时代,多么现代,多么文明,毕竟现代化是一个过程,而文明也是没有止境的。只说一条,长江日报,代表的是党性,而党性,不外是人民性,与人性。这点我没说错吧?
所以,遗体捐国家,作为国民的我们可以泪奔,但是,我老婆呢?更让作为小民的我们泪辈。
大国小民。
我们更注重小民的,利益感与幸福感。
这一次,连胡锡进都看不下去了,出来叨叨说:“国家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其实这个故事的主人公肖贤友就既有支持国家抗疫行动的公益心,又有人间夫妻既质朴又刻骨铭心的相濡以沫。切割二者而突出前者有可能掏空爱国与公益的世俗基础,因此的确不应提倡。”
我的意思,长江日报这次,遇上一个多么好的报道题材,可惜,让他们落后的,三十年前的办报思维,愣生生给耽误了。
坊间有媒体人说了,长江日报里有坏人。
说真的,好好的日报,让某些人给办得,姥姥不亲,舅舅不爱的。要我说,不是有坏人,而是没高人。
老实说,同样的题材,给了胡锡进,他可不会这样干。
所以嘛,不管是武汉的地方大吏,还是武汉的地方大报,这次疫情考试面前,不是不及格,就是,零分甚至负分。按我的个人感觉,地方大吏不及格,地方大报两次负分。
其实我对《长江日报》挺有感情的,N年前,我还在贵报做专栏时评N久呢。试想想,以我当年文字的随意与文风的刁蛮,能一周一篇的在长江日报发时评,说明贵报多么的开明大度。没成想,N年不打交道了,现在进化成这样了。
当然我也理解,纸媒不易。但是这个题材,你不给人回扣掉那四个字,不私自吞进肚里,只能给你加分,而不会给你减分的。你连这个判断力都没有哇。
我只能说,确实是水准出了问题。

好在,武汉刚出一个小娘们,一顿辟里啪岔的汉骂,让我马上精气神大震。这才是我大武汉,这才是英雄的武汉。
早知道武汉女人不好惹,现在又领教一回。一个武汉小娘们,超过多少媒体。
那啥,武汉不是没高人。只能说,承平日久,庸人占道罢了。
不说其它,就让那个汉骂的小娘们,在长江日报办个专栏,我看就很好。
日报是干嘛的?
就是给人民在上面吆喝的,吆喝官僚主义,吆喝形式主义,吆喝人民的呼声,对不?谁吆喝的有水准,谁上。不行,就下。
日报以后这样办,整个市场都是你的。拥有人民的声音,就拥有市场!

来源:微信公众号:端木沉香
作者:端木赐香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kJHZ8dF2CE60asXcRVTdw

编辑:冯梦玉

414#
 楼主| 发表于 2020-2-24 16:50:3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他们终于把长江日报办成了一份臭名昭著的报纸


最近,湖北武汉的长江日报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最初是他们的评论文章。日本捐了一批国内紧缺的医疗物资给武汉,箱子上有几句诗,“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袍”,“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万万没想到,长江日报居然发评论文章《相比“风月同天”我更想听到”武汉加油“》,批评人家捐赠方,说用这些诗不合时宜。


作为受捐者,写文章批评捐赠献爱心的人掉书袋子,还打了很多极不恰当的比喻,让人觉出有点农夫与蛇的意思。


长江日报过去还算一张有点特点的报纸,也出过不少好的写作者,最近一些年沉寂了。沉寂也就沉寂吧,有写特殊时候沉寂也是一种态度。但长江日报大概并不愿意沉寂,所以站出来写无脑的文章发表无脑的文章,上下还浑然不觉。


那天,我的微信朋友圈里骂长江日报的文章刷了屏,各种角度各种态度各种强度的都有。在微信里搜“长江日报”四个字试了试,搜到的朋友圈文章90%都是点名骂长江日报的,快成报界现象级的案例了。


很多熟悉该报的人大概是不好意思打熟人的脸,不写文章亲自批,但也会转发别人批该报的文章并加几句评语。


在一片骂声中,长江日报最后狼狈地自删了那篇文章。


一个机关报,写了一篇评论文章,最后被舆论骂得自宫,估计开创了该报的新报史。


其实,“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也好,“武汉加油”也罢,武汉当下都需要,并不是非此即彼,也并不是必须二选一,更何况人家捐了那么多实用的物资。拿了人家的东西,还要骂人家太有文化,说自己现在粗鄙得只需要“武汉加油”,真的是丢人丢到家了。


这两天,该报又做了一件挨骂的事情。


有个病人临终前写下了11个字的遗言:我的遗体捐国家,我老婆呢?长江日报报道此事的时候,把人家的遗言的前半句写进了报道里,把后面4个字删了。








这11个字,有国有家,给人的冲击力很强。而且,此刻的武汉、此时的武汉人,对失去家人朋友感同身受,极容易唤起共鸣。但是,长江日报自作聪明,保留了能体现他们眼中伟光正的前半句删掉了可体现人性的后半句。


又是一片骂声。骂他们的角度还挺多,有人骂他们新闻不真实,有人骂他们没有人性。


一个地方报纸,能如此频繁引起如此高强度的舆论批评,真的是中国报界的一个奇迹。这是要多无能多无耻,一份报纸才能做到现在人人喊打的地步啊。


作家方方有句话说的很对,要感谢长江日报,给了大家一个宣泄情绪的机会。正是因为长江日报如此的无能,大家才能都来骂几句,且很安全。很多人其实更想骂别的人别的机构,但不敢,长江日报正好弄这些没脑子的事情,就成了替骂的上好选择了。


这是一份报纸悲哀,更是我们每个人的悲哀。


2020年2月24日


原文链接:


编辑:张凉





415#
 楼主| 发表于 2020-2-24 21:15:5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赵立坚质问《华尔街日报》:有骂人的嚣张,为何没有道歉的勇气?

来源:环球网

【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 张卉】在2月24日举行的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环球时报-环球网记者提问称,据报道,20日,53名《华尔街日报》在华员工联名发邮件致该报管理层,要求修改此前发表的《中国是真正的亚洲病夫》文章标题,并向被冒犯者道歉。邮件中写道“这并非编辑独立性的问题,也不是新闻报道和评论之间划分的问题。这是一个错误的标题,它深深地冒犯了包括中国人在内的许多人。”但《华尔街日报》发言人22日表示该报的立场未改变。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对此,发言人赵立坚表示,关于《华尔街日报》发表辱华文章,我的同事多次阐明中方立场。

赵立坚强调两点,第一,面对恶意侮辱、抹黑,中国不做“沉默的羔羊”。第二,该报以新闻报道和评论相对独立为由,百般推诿,没有道理。《华尔街日报》究竟谁来负责任?谁出来道歉?《华尔街日报》既然有骂人的嚣张,为什么没有道歉的勇气?世界上只有一份《华尔街日报》,该报既然一意孤行,就应当承担相应的后果。

此前报道:

美国媒体:《华尔街日报》员工要求该报公开道歉

【环球时报-环球网驻美国特派记者 胡泽曦】据《华盛顿邮报》22日报道,《华尔街日报》在华员工正敦促该报就刊登《中国是真正的亚洲病夫》一文公开道歉。此前,中国外交部已宣布,因上述文章,中方决定吊销《华尔街日报》三名驻京记者的记者证。


《华盛顿邮报》报道截图

《华盛顿邮报》的报道称,《华尔街日报》北京分社社长在代表员工发给该报管理层的邮件中写道,希望该报能就上述争议文章公开道歉。该邮件写道:“这不是关于编辑独立性的问题,也不是关于新闻报道和评论之间神圣划分的问题……这是一个错误的标题选择,这是对许多人的深深冒犯,而且不仅仅是在中国。”《华盛顿邮报》报道称,《华尔街日报》53名员工联署了这一信件,但不包括北京分社社长本人,他只是代发邮件。

该邮件还写道:“我们认为,冒犯行为并不是故意的,这一说法并不令人信服——应该有人知道,这样做会引起广泛的被冒犯感。如果他们不知道,那么他们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应该改正并道歉。”

在另一封《华盛顿邮报》获得的电子邮件中,《华尔街日报》北京分社社长对该报两位高管表示,能否妥善处理此事,对该报未来在华业务至关重要。



编辑:张凉




416#
 楼主| 发表于 2020-2-24 21:31:5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财新真是条汉子



21日,财新发了篇报道。

报道说的是,武汉养老院有11位老人死于疑似新冠肺炎。

报道说,这些老人的死因,都是因为反复发烧最后呼吸衰竭而死。

没想到的是,报道发出的当天晚上,武汉发布官微就发了一则辟谣。

辟谣称,武汉社会福利院对于排查出来的确诊、疑似病例立即向相关医疗机构转移。

并着重说明,仅有一名老人,在转运过程中离世。

在发布这则辟谣后,武汉发布接着又发了一条消息。

消息称,疫情期间造谣传谣,最高可判七年有期徒刑。

虽然这则消息这没有点到养老院的事,但发布时间之巧合,让人浮想联翩。

财新没动声色,3天后的今天,又推出了长篇报道,还是关于养老院的。

这一次,财新将11名死亡老人的名单列了出来:

有姓名,

有性别,

有基础疾病,

有死亡原因,有死亡时间。









一项项,列的非常清楚,并整成了一个表格。

没声没息,财新用这篇报道做了最佳回应。

不知武汉方面看到这篇报道后有何感想。

向硬刚的财新致敬!

这世界,总要有几个敢说真话的人。



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K4uwBsyDXBdNK9f7sLSDgQ



编辑:张凉


417#
 楼主| 发表于 2020-2-25 17:20:4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终于见到武汉官方媒体第一篇真正的批评报道了


终于见到了武汉市官方媒体的第一篇真正的批评报道了。还是关于李文亮所在的武汉市中心医院。饶建平原武汉晚报著名记者,曾有专访专栏《建平出击》。记者的报道的核心聚焦医院在前期以维稳为主导思想,导致医务人员数百人感染,让无数在前线战斗的战士非战斗减员。
2月8日,李文亮去世后,中央批准有关部门赴武汉调查,今天已经进入了调查的第13天。关于李文亮事件调查的核心应该聚焦在三个方面:
一、李文亮的死到底是在什么时候?为什么官方的通报与民间的信息不一致?到底发生了什么?二、实名吐槽武汉市中心医院打压医生对外透露信息的情况是否存在?谁下的指令?如果院方,其目的是什么?如果是来自上层,其目的又是为什么?
三、李文亮的训诫书是否应该撤消?
人民群众相信调查组一定能够就这三个问题进行深入调查,因为当初其承诺就是对人民群众反映较大的问题进行调查。
距离2月11日出院,已经有一周,但来自武汉中心医院的医生张芸(化名)仍处于隔离期,虽然她自我的感觉是“状态越来越好,快回到原来的样子了!”
从1月上旬开始“发烧”,自我隔离到住院至今,张芸已经有一个多月没有见过家人。期间,她还亲历过同事,也是很好的朋友李文亮的去世。作为病人,她和其他治愈出院者一样“走了回鬼门关”;而作为医疗工作者,她对这个病毒的了解,对医冶过程,甚至对生命都有不一样的感悟。
双重角色下,她的内心波澜起伏。2月18日,武汉科技报记者饶建平(以下简称记)对张芸进行了采访。
继续隔离,帮助筹措“战斗武器”
记:祝贺你击退了病魔,真是太好了!
张:谢谢,出院已经有一周了。现在还在隔离期,有个观察阶段。
记:那现在做些什么呢?没有回你的科室吧?
张:没有回到原岗位,现在在帮助医院联系一些急需的物资。我们院收治的重症病人多,口罩、防护服,护目镜等医疗物资太缺了。我在积极和外界联系,看能否联系到一些 “战斗武器”,帮助我那些还在战斗的同事们。我希望他们都能健健康康地,直到打赢这场战役。也希望你们帮我们院里多呼吁一下爱心企业帮帮我们。
迟迟得不到重视,第一代毒性太强了
记:回头来看,能说下你“中招”的经过?
张:这次疫情,一开始感染科,呼吸科,急诊科是重点,我们科室不是,李文亮所在的眼科也不是。我是12号感到有些不舒服的。网上有报道说,我们一开始不重视。这个说法,不对。2019年12月30号,我们就知道了疫情的严重性。当时,我们看到了检测报告有类似“SARS”字眼。非典那一年,我们的记忆很深,怎么可能不知道历害啊。当时,我们几个医生就一起向科室主任汇报了,医院公共卫生科有没有收到信息,我们不知道,但院方迟迟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后来换来的反而是要我们不要“引起恐慌”,甚至是训诫。院里那么多医护人员感染了,对外的通报还说什么“未见明显人传人”,真是恐怖。事实就摆在那儿,他们为什么要撒谎?我们很气愤。私下提醒亲朋好友严加注意时,我们也给家人,自已都买了N95的口罩,但没有防护服。我们科室的医生上班时都戴了口罩,但这病的毒性太狠了。1月8日,李文亮收治了一个82岁的青光眼带病患者,11日,李文亮开始发烧。12日,我开始感到头痛不舒服。
记:作为医生,你不舒服后采取的措施是?
张:当时,按照我的医学知识(记者注:博士,留洋归来),我知道自己也感染了。我知道这个病毒第一代的毒性是最历害的。12号当天,第一批“中招”的我还担心着家人。之前,我回家和他们吃了一顿饭,虽然那顿饭我吃得非常小心,有意不讲话,用公筷。这一天,我匆匆回到家里,收拾了些东西,就返回单位把自己“隔离”了。
记:住进“隔离病房”?
张:我们院又不是传染病医院,哪有多少隔离病房。我和另外几个同事,自己找了家酒店。那个时候,酒店已经没什么人了。我们和酒店说,房间里不需要他们打扫,我们自己做清洁,进出都消毒,用酒精消毒片擦。同时,我们向医院反应,要求 “照顾”好自己的职工,总不能让自己的职工都寒了心吧?但那时疫情已暴发了,一床难求,自已的职工都住不进去,医院要我们自行看门诊开药打针。和普通病人相比,我们知道需要开些什么药。我们是回到自己的科室打针的,同事间互相打针。过了两天,也就是14号,院里终于腾出了“临时病房”,收治自己的职工,我们总算是住上院了,这时心里才平静了些。
李文亮走了,有些人就那么心安理得?
记:和普通的病人相比,你们算是特殊的病人了。治疗期间,和医生的配合要默契多了吧?
张:这个病的走势怎么样,我们算是比较了解。毒性会进攻你的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对肺,胃肠,肝脏,还可能会影响肾脏等。治疗期间,我们和医生有交流。一开始,我们就非常注意,从情绪,饮食,睡眠等方面照顾自己。治疗期间,戴好口罩,注意消毒等仍然是必要的。
记:说到情绪,住院后的你一直是乐观的相信自己会好吗?
张:一开始,我不是那么乐观的。记得住院的第一天,整个人都是崩溃的,我把遗嘱都想好了,也准备写了。我的室友,带了一个超大寸的大箱子。我问她,你怎么带这么大的箱子,她说进来了,哪一天能够出去啊,能不能出去啊!一个年纪轻轻的女孩,漂亮女医生,说这些话时该是多么的绝望?
记:你一起的病人都是你的同事,能说说你们住院时的情景吗?
张:是的,我们院后来总共倒下了二、三百人!我们住在一起,情绪稳定后,大家开始自救,把自己当成特殊的病人了。管床的医生和护士太忙了,护目镜都是湿的。为了减轻他们的负担,我们仍然是互相间打针,利用各自的资源,买到治疗我们需要的药。病人太多了,有些药没有了,但对于我们来说,情况要好一些,我们的私人资源要好一些。
记:不好意思,得提到这个悲伤的事情了。按说李文亮也是医生,且那么年轻,但他却走了!
张:打一开始,李文亮就是我们当中最重的了。治疗手段该上的都上了,但病情太重了。他逝世的那一天,我们都接受不了。一个和我们朝夕相处的年轻人,就这么走了?!!!他本来可以好好活着,迎接自己第二个孩子的降临。面对他的亡魂,有些人就那么心安理得?
记:治疗过程中,最难受的是什么阶段,哪个环节?
张:住进去三四天后,我就缓解了许多,但后来又加重了。新冠病毒的反复性表现出来了。这个阶段,腹泻、疼痛,浑身无力等各种症状很痛苦,尤其是呼吸困难。当你无力到连一口气也提不上来时,你就感到死亡的恶魔开始向你招手了,那种感觉太可怕了!这个阶段,你得靠顽强的意志撑过来。那一天,我的心里在想,我还有爸爸妈妈,还有没有长大的孩子……(说到这里,电话那来传来了长长的沉默,甚至有轻微地抽泣声)。
不要委屈生命,但还是用匿名吧
记:这次太惨烈了。经历了这一次生死关后,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吗?
张:作为医生,我们平时总会面对生老病死。但这次太难了。现在,我好想和爸爸妈妈,和孩子等在一起,活好每一天。谁也不知道下一次会面临着什么,趁还活着的时候,让自己洒脱一些,不要委屈自己。
记:战斗还在进行着,作为一名医疗科技人员,有什么想和你的同行,以及普通的市民说吗?
张:想对同行说,虽然现在受到感染的人要轻一些,但千万别大意,认认真真的做好每个防护细节!对普通的市民说,珍惜生命,好好呆在家里吧!平时,要注意锻炼身体,别得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基础性疾病。我观察到的,这次死亡的人,大多都是50以上,肺炎发生后,那些有基础性疾病的人更容易死亡。(自嘲)我这次挺了过来,同事们都打趣说,那是因为我瘦(平时每周在专业人会下的指导下,坚持有几次锻炼)。
记:这次的采访,可以实名吗?我看到实名的医生越来越多了。
张:还是不要实名吧。到现在为止,我们每天都还有规定,不能发一些敏感字眼的东西。毕竟我们还是在武汉,要生活。实名的医生,你统计下,大多是外地的吧。他们是有资格说实话的。无论是业务能力还是牺牲精神,我打心底敬佩他们。冒着危险,他们从全国各地来帮助武汉,要不是他们,武汉好多医院要瘫痪了。(注,尊重患者意愿,我们用张芸来代替病愈医卫者的名字。)

同一天武汉媒体长江日报融媒体发布了另一条带有批评性的报道
《半个月前,张笑春公开质疑核酸检测可靠性,是什么激发她说真话?》
CT作为临床诊断依据、加快床位供给、全市拉网式大排查,武汉疫情防控,被评价为走上了正确的轨道。这些,正是张笑春半个月前希望看到的。
2月3日,这位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影像科教授发朋友圈,公开质疑用核酸检测确诊新冠肺炎的可靠性,建议用CT影像作为诊断主要依据。
依然忙碌在战疫前线,她说,不怕说真话,多大的事情能有人命大?
发朋友圈质疑核酸检测可靠性早在1月中旬就发现“假阴性”
那条朋友圈,在当时就是石破天惊。
“别再迷信核酸检测了,强烈推荐CT影像作为诊断2019nCoV肺炎的主要依据。强烈建议政府征用酒店、宾馆或学生宿舍,收纳近十万之多的疑似及大部分医学观察者,强制隔离治疗!”
2月3日上午10时多,张笑春在朋友圈发出这段话,第一次将核酸检测可靠性问题推到了公众面前。当时,核酸检测是确诊新冠肺炎的唯一依据,但由于核酸检测较高的“假阴性率”,大量疑似病人无法得到及时收治。
其实,她发现这一问题的时间还要更早。
去年年底,中南医院陆续收治了不少发热病人,张笑春的工作内容是看片子写报告。她发现每十个发热病人当中,就有七八个存在肺部感染,患者CT表现多种多样,有毛玻璃影,也有实变影。
一开始,湖北省仅少数几家机构可以开展核酸检测,张笑春本来没有机会接触到这些资料。直到中南医院组织专家撰写诊疗规范,张笑春执笔影像学部分,这才接触到部分患者的核酸检测数据。她惊讶地发现,很多患者的核酸检测结果和CT对不上。
1月中旬,核酸检测权下放到医院,有了更多可追踪的样本。张笑春详细统计患者做CT的情况,再逐一对照他们的核酸检测结果,佐证了自己此前的判断——核酸检测存在大量“假阴性”。
患者脸上的绝望刺痛了她激发她决定“振臂一呼”
张笑春想象过挑战权威可能带来的后果,但“是父母亲,还有成百上千像他们一样的患者激发了我的勇气”。
大年初二晚上,母亲在通话中支支吾吾地说,“我有点不舒服,你问问医生我是不是神经出了问题”。张笑春说,母亲描述全身一阵阵发紧,像是寒战的表现。她急忙给医院急救中心夏剑主任打电话,夏主任听完,告诉她很可能是新冠肺炎。
第二天,张笑春安排母亲做了CT,发现双肺各有一条窄窄的实变影。父亲没有任何症状,在她的强烈建议下也查了CT,双肺感染情况更严重。然而,两位老人核酸检测都是阴性。得不到确诊,他们只能居家隔离。
“我父亲是怎么隔离的?他不停地从卧室走进走出,口罩一眼没看见就扯到下巴去了。”张笑春说,医生家属尚且如此,普通百姓怎么隔离,怎么防护?这部分患者留在社区、留在家庭,就是重大的传染源。“我当时就说不行,咱还是得住院。”直到陪父母看病的时候,张笑春才知道床位有多紧张。所有定点医院人满为患,即便核酸阳性的确诊患者,也很难及时入院,核酸阴性的患者更是求医无门。张笑春奔波了一天,傍晚时分才找到两个床位。
这天晚上,张笑春一夜无眠。排队就诊时,病友手中的CT片和脸上的绝望刺痛了她——她一眼就看到了熟悉的病毒肺改变,患者能否确诊却未可知。“人命关天,我决定振臂一呼”。
重大危机面前不能只抛问题还要汲取经验提建设性意见
2月初,武汉已连续征用五批发热定点医院,“两山”也在加紧建设中,但仍无法满足急速增长的住院需求。一旦采取CT作为诊断标准,病人就会进一步暴增,严重超出现有医疗资源的负荷。
她马上想到了征用酒店、学校等,改建成临时隔离点,只有这样才能在短时间内开辟出尽可能多的床位。这是“非典”时期积累下来的经验,可以立即复制到新冠肺炎防治。
怎样把建议传递上去?张笑春说,她没有时间做太多考虑,直接选择了微信朋友圈这个“笨办法”。令她没有想到的是,这条信息迅速引发关注,许多医生朋友纷纷发声表示支持。
2月5日,国家卫健委印发第五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规定将CT影像作为临床诊断标准(仅限于湖北省)。与此同时,武汉迅速建起一批方舱医院,用以收治确诊的新冠肺炎轻症患者。
2月13日,湖北省首次以临床诊断病例作为报告数据,显示此前一天全省新增新冠肺炎病例14840例,其中包含以CT为标准的临床诊断病例13332例。
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张笑春如释重负,她说,重大危机面前,不能只抛出问题,一定要提建设性意见。现在的方向是对的,相信不需要太久,各项工作有条不紊了,防控就会看到成效。
每犹豫一分钟说出问题可能都是以生命为代价
张笑春爱看央视财经频道一档节目《是真的吗》,她喜欢主持人黄西的一句话,“绝不小心求证,只管大胆胡说”。这句话经她加工后变为,“绝不瞻前顾后,只管大胆直言”。
张笑春说,“敢言”是一种宝贵的品质,尤其是此时此地此情此景,每犹豫一分钟,可能都是以生命为代价的。
担心自己的“任性”给单位带来影响,发朋友圈后张笑春三次提出辞职,但同事们给了她无条件的信任和支持。王行环院长说,“你是我的教授,我相信你的判断,万一错了责任我背。”影像科主任徐海波也安慰她“不要背心理包袱”。
经历过“非典”之痛的张笑春,对新冠肺炎的严重性有着更加清醒的认识。她认为,面对一种全新的、未知的疾病,医护人员一定要保持独立的思考,不要被教科书或诊疗规范僵化头脑。
“当我们发现工作中存在某些问题,要敢于说出来,使之有机会被修正。”
张笑春坦言,在与病魔战斗的过程中,医务人员对疾病的认识也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一开始可能比较肤浅,提出的观点可能有些唐突,随着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会逐步修正前面的认识。希望大家多宽容,少苛责,医务人员才敢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
她说,不要怕说真话,多大的事情能有人命大?


编辑:张凉



418#
 楼主| 发表于 2020-2-25 20:45:0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湖北媒体的沉默终究会被写进历史




写自媒体越来越难写,不知道哪里是红线,说难写其实也不难,比如能否像周小平一样得心应手,然而有些东西是没有办法模仿。既然有些东西学不了,就得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力力前行!但,该说真话的时候,天上落石头也不含糊!有时候,我们写着写着怀念过往,其实不是说过往有多好,不过在怀念过往有时候可以“妈妈娘”第二天账号依旧安然无恙!

武汉肺炎病毒事件突如其来,民众原本可以从新闻媒体中获取很多真实信息,然而事情发展至今我们很难从湖北媒体中找到一丝一毫的“火力监督”。新闻媒体存在的意义不仅是报道事件的真相,批评监督及时提供有益信息。如果新闻媒体变成了官方的信息披露者,新闻媒体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批评目的是希望把不足的事情进行改进,不要把错误进行重复,批评是希望社会越来越好。

武汉肺炎病毒事件发展到今天,我们很难感受到湖北新闻媒体在履职,武汉用公交车运送病人到医院,政府人员不愿意在车上,而是自己开着小轿车跟在公交车后面,整个信息对接不畅,公交车司机甚至一度不知道将车开往哪里去!公交车司机都能在车上,政府人员开着自己的车在后面,没有一个政府人员在车上跟车。意外的是,这件事还是环球时报报道出来的。其次是菜价问题,小区封闭后菜价过高,买菜不方便,一些滞留在武汉的外来人员睡在车库,有些靠着方便面度日,我们很难看到湖北媒体对这些事件的身影。比如财新媒体报道的,武汉市社会福利院距离华南海鲜市场仅数百米,2019年12月至2020年2月密集死亡19人,除一人确诊新冠后死亡外,死因为肺部感染的老人6名,均未排查新冠,另有多人死因登记为感染性休克、急性心肌梗死、猝死、心律失常,但其中出现发烧症状的不在少数。这些非正常事件当时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更没有一家湖北媒体对该事件进行调查报道。当然湖北媒体报道的百步亭万人宴用的倒是醒目头版大篇幅。

轰动全国“武汉8个医生被训诫”事件后,湖北没有一家媒体对该事件进行质疑报道,已经远走的李文亮医生,国家培养出来的一个医学博士,在派出所签署了“训诫书”,难道一个医学博士比派出所更不懂医!这是对知识分子的屈辱不公!包括湖北对外统计数据出错等等,我们看不到湖北媒体究竟做了哪些有意义的报道?一个省出了这么大的疫情,真的全部都是突发意外事件?如果媒体及早尽快对此进行报道,何以会出现这么多的受感染者!湖北日报张欧亚为何就敢站出来!除了张欧亚,似乎很难感受到湖北媒体的存在!我们官方总在辟谣,网上信息太多了,媒体不能及时跟进报道,只有官方辟谣代表真实的权威性,然而“训诫8个医生事件”让官方辟谣的权威性受到严重创伤!如果信息不透明长期存在,新闻媒体不能及时进行有意义的新闻报道,民间的谣言往往会像病毒一样传播,民间对谣言的可信度往往更加信任,反而对新闻媒体报道和官方信息半信半疑,甚至完全怀疑。这就是公信力受到伤害的结果!平时不能努力说真话,说真话的时候老百姓也就半信半疑!

如果说,媒体都是中规中矩,按照上级意图和指示进行,只能说当地主管宣传的官员应该反思,媒体的主要领导应该反思,一线的记者也该反思自己的身份。虽然,我们的特殊社会制度下没有私人媒体存在,但政府从来没有说过办媒体就是为了搞宣传而放弃新闻的舆论监督!从来就没有哪个领导这样说过,地方新闻媒体不敢去监督地方,帮助地方政府把地方工作做好,这些地方媒体存在还有什么意义!如果应声虫一样上传下达,一个政府网站就足够,还要这些当地媒体干什么!武汉肺炎病毒疫情之后,为什么张欧亚敢于站出来质疑,其实张欧亚站出来也是有风险,这些风险张欧亚难道就不知道!不过是张欧亚身上的知识分子良知和勇气在支撑他在历史档口要凭良知说话,说有良知的话!说话有风险一直都是存在,但是凭良知说真话,都会载入历史的,平时不敢说真话可以理解,在大是大非面前如果都不敢说真话,就丧失一个知识分子起码的良知!历史终究还是由后人来写,百年之后,历史会记录武汉疫情期间湖北新闻媒体的“沉默”!


原文链接:

编辑:张凉



419#
 楼主| 发表于 2020-2-25 22:30:0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戴建业评“方方日记”


420#
 楼主| 发表于 2020-2-26 13:43:4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造谣”的财新咋还没垮掉




这两天,一篇叫《财新真是条汉子》的短文刷屏了,点在看的人数就有5.7万,实际阅读人数大概要乘100吧,570万。




文章很短,没多少原创的东西,就是简单梳理了一下财新面对“造谣”压力下的反应,很Man的。




受追捧的与其说是这篇短文,毋宁说是它所传递出的一种情绪。这种情绪击中了中国读者的心智,它事关媒体的“吹哨人”定位,“辟谣”与“造谣”的相互转生关系,以及“吹哨人”面对“造谣”指控时的戏剧张力……

李|文|亮等8位医生因“造谣”被训诫的故事历历在目,《财新》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扛住了“造谣传谣可判七年”的压力,持续输出真实信息,用真相来打那些伪“辟谣者”的脸。

比较解气是不是?!

这就是当下最真实的中国民间情绪。




《财新》没有垮掉,这只由胡舒立(“亚洲最危险女人”)创建的新闻团队,在此次疫情中表现亮眼,被称为“第九位吹哨人”。


01

简单梳理下《财新》“造谣”始末:

2月20日,《财新》刊发《武汉养老院现多例疑似新冠感染》报道,提到武汉市社会福利院与古田融济康养中心两家养老机构的老人病亡。“我们科室大概有11位老人去世了,都是因为反复发烧最后呼吸衰竭而死”。

21日,微博“武汉发布”辟谣,声明武汉市社会福利院“11名老人呼吸衰竭而死”不实。武汉发布接着又发了一条消息称,疫情期间造谣传谣,最高可判七年有期徒刑。

24日,《财新》推出《两月来,华南海鲜市场附近福利院发生连续死亡》,列出一份武汉市社会福利院病亡人员信息名单:从2019年12月23日至2020年2月18日,该院共有19人离世……

我们先来看一下《财新》20日报道发布后激发的官方反应。

首先是新任武汉市委书记王忠林20日在会议中专门关注了养老院疫情防控问题:
要对养老服务场所实行严格封控,凡是无关人员一律不能进入;对于养老院内确诊的病人,不管想什么办法要坚决及时救治,决不能含糊

接下来,“武汉发布”21日晚辟谣:




辟谣后面“判七年”的微博,现在已经删掉了。很多网友困惑得紧:不知道武汉发布的“辟谣”算不算造谣呀?

24日《财新》的报道称,福利院与养老院老人两个月来感染去世的事实“却受到个别机构否认”,然后甩出一份名单:




《财新》指出距华南市场近百米外的武汉市社会福利院在19年12月至20年2月底密集死亡19人,大大超过正常死亡率。其中,除一人确诊新冠后死亡,死因为肺部感染的老人6名,均未排查新冠,另有多人死因登记为感染性休克、急性心肌梗死、猝死、心律失常。而根据财新报道,其中出现发烧症状的不在少数。

目前,还没看到“武汉发布”继续辟谣。有点怂了的赶脚?谁知道呢。




“武汉发布”快说句话哈!


02

《财新》最初报道养老院11人疑似新冠肺炎病逝,被“辟谣”后进一步调查,发现人数不止11个,是19个!!!

很担心继续辟谣的话,会有更多的调查发现出炉呢!

《财新》扛住压力,用新闻专业主义实力打脸“武汉发布”,这件事让大家觉得爽的不要不要的!!好像给已经病逝的李医生出了一口恶气一样。




如果《财新》在这次“辟谣”事件中也垮掉了,李医生在九泉之下会作何感想?

我们生活的人间需要真相,需要“吹哨人”,这是此次新冠疫情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吧。


03

这个事件,也揭示了另一个真相,那就是在真正需要的危机时刻,专业媒体与专业新闻精神本身就是一种不可替代的存在。

在那些自媒体大号自嗨式地说别国“抄作业”时,你就知道它们不配称为媒体。

不要觉得此事和你无关。如果没有瞒报,我们不会死现在这么多的感染者。信息不透明下,每个人都可能成为绝望的新冠肺炎患者。

没有专业新闻媒体,这个世界就少了一个发现真相的眼睛;如果大家都忌惮做“吹哨人”,最高兴的是各种病毒。

不仅是生物界的病毒,还有那些隐藏在权力结构中的病毒。

支持财新、支持专业新闻主义、支持真相……其实是支持我们自己。新冠肺炎的教训已经足够深刻,请不要再继续自嗨,请不要再以“辟谣”的方式造谣,请记住索尔仁尼琴的一句话:
一句真话比整个世界的分量还重。

原文链接:

编辑:张凉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