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马亮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事实核查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411#
发表于 2025-1-11 20:47:44 | 只看该作者
拜登批Meta取消事实核查“可耻”,特朗普与马斯克反应积极



当地时间1月10日,美国总统拜登严厉批评Meta取消事实核查项目之举,称“这非常可耻……与美国秉持的一切完全背道而驰”。

本周早些时候,Meta宣布将结束事实核查,并移除针对Facebook和Instagram上言论的部分限制,旨在“修复Meta旗下平台上的言论自由”。Meta将取消事实核查员,转而采用社区注释模式,与马斯克旗下社媒平台X类似。Meta首席执行官扎克伯格称,公司将继续打击非法行为,但将停止执行一些针对移民和性别话题的“与主流话语脱节”的内容规则。

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就Meta的政策变化表示,“说实话,我认为他们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谈及扎克伯格的声明,马斯克称“这很酷”。

扎克伯格与特朗普的关系时而紧张,在2021年1月6日特朗普支持者冲击美国国会大厦后,Meta冻结特朗普账户,随后两人更是公开交恶。2024年夏天特朗普曾暗示,如果他发现Meta“又干扰美国大选”,扎克伯格可能会被送入监狱。

扎克伯格与马斯克亦曾有公开宿怨,两人曾在2023年夏天初步同意进行一场铁笼格斗。这场格斗从未真正上演,二者的关系近来似乎也有所改善。



来源:今日头条
链接: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 ... t&wid=1736599546935
编辑:李梦瑶


412#
发表于 2025-1-19 12:09:2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Meta第三方事实查核机制走向瓦解?那些在中文社群做信息清道夫的人
Meta and Zackburg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Article information
Author,郑佩珊
Role,BBC中文
2025117
2016年,特朗普首次当选美国总统,大选后一个月,Facebook推出第三方事实查核机制,至今涵盖逾百个地区。
8 年过去,经历再一次美国大选,特朗普二度当选。两个月后,这家已易名为Meta的科技巨擘无预警下宣布率先终止这种事实查核机制。
Meta将引进另一社交平台X(原名推特)的做法——社群笔记(communitiy notes),交由群众帐号为帖文添加附注补充资料。
新模式日后会否扩展至美国之外的其他地区,仍是未知之数。现时台湾及香港共有三间机构属Meta的事实查核第三方合作夥伴,BBC中文采访前线查核人员及传播学者,探索这个翻天覆地的改变对中文资讯生态圈的影响。
退回“瓦解的原点”
一切似乎有迹可寻,外界认为与特朗普当选脱不了关系。
Meta总裁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亲赴海湖庄园与他见面,再向其就职基金捐款 100万美元。年初,Meta 高层换血,与共和党有密切联系的卡普兰(Joel Kaplan)接任全球事务主管。被视为特朗普好友的白大拿(Dana White)获委任加入董事会。一日后,Meta 宣布政策改动。
202517日,Meta 网站贴出以卡普兰名义发出的声明,附上扎克伯格发言影片。
声明公布多项政策改动,当中包括自美国地区开始取消第三方事实查核机制,改用社群笔记模式取代。Meta同时指,事实查核人员有政治偏见,这个机制演变成审查工具。
然而,四年前,扎克伯格曾形容这是“业界领先的事实查核计划”。一年前,计划查核内容范围由FacebookInstagram,扩展至新产品 Threads
2019919日,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特朗普与扎克伯格握手。图像来源,WHITE HOUSE PHOTO
图像加注文字,2019919日,特朗普在白宫会见扎克伯格。
陈慧敏回溯,机制在一定的社会脉络下诞生。2016 年的大选里面,在反省假讯息跟资讯操弄,平台应该要有更多的社会责任跟治理的政策。”
第三方事实查核机制至今已扩展至全球逾百个地区,超过 80 间机构参与,至少涵盖 60 多种语言。陈慧敏来自其中一间合作机构,她在20192024年担任台湾事实查核中心总编审。
“所谓的治理并不是侵犯言论自由,相反是在保护言论自由,”她解释,机制可以把有心操弄言论、散播假讯息的情况“点出来”。
根据这一机制,合作机构会在平台找出疯传、会造成影响的公开内容,单纯意见及政治人物的帖文和广告则不包括在内,查核后将其分为不同评级,如“不实”、“缺少背景资料”或“讽刺”等,再在帖文加上附有评级及查核报告的标签,曾经分享该内容的帐户亦会收到通知,系统会按照评级自动降低触及率。
“查核很辛苦,很像清道夫,很卑微,”她形容自己做的事情非常小,“希望在争论的时候可以有意见,但应惦记于事实来做讨论。”
陈慧敏说Meta这一波操作早有征兆,近年机制已停止扩编,似乎冻结资源,去年在大选前亦下架数据分析工具Crowdtangle,停掉查核“就是把16年以来建立的东西整个退回到瓦解的原点。”
网络巡视员做了什么?
台港两地至少有约九个事实查核项目,部分隶属于传媒机构或大学新闻院系,也有公民自发网络及非营利组织。现有三家机构属Meta合作夥伴,负责中文内容的查核工作,包括台湾事实查核中心、MyGoPen 及香港的事实查核实验室(Factcheck Lab)。
Meta明确表明无即时计划停止欧盟相关机制,BBC中文查询亚太地区的情况,发言人仅回覆声明连结。
何立民(化名)在台港地区其中一间机构工作。他每日巡视社交平台,搜寻时事关键字,留意曾发布假讯息的帐号,遇到可疑讯息便查核搜证再写报告
查核题材追着大众关注热点走,涵盖国际议题如美国大选、俄乌战争,至在地的中港台政治,亦写过大众关注的健康及防诈骗资讯,还触及网络迷因和近年兴起的人工智能(AI)生成图象。
据他观察,失实资讯大多时伴随“大新闻”而来,会横跨各个平台流传。某种程度上,和Meta的合作是让查核机构拿一方社交平台的资源,查核多方的讯息。
他谈及以下案例。
20238月,日本政府排放核废水引起争议。时任日本首相岸田文雄曾进食福岛海鲜推广,有网传讯息引用“日本媒体报导”,宣称他其后被送院治理,质疑排放核废水的安全。
何立民翻查日媒报导及首相行程,再透过逆向图片搜寻方式,确定网传的送院画面来自前任安倍晋三遇刺,与岸田无关,所谓的证据并无关连,足以判断网传消息错误。
他表示,讯息以不同版本呈现,包括文字、图片及影片,部分附有简体中文及中国网站水印。查核时会按图索骥追溯源头,也会在各个平台或搜寻引擎输入类似讯息,逐一排查相关内容的发布时间。
多份查核报告显示,这则讯息充斥网络,从中国网站网易、搜孤及知乎,到社交平台微博、快手及Facebook。何立民说得谨慎,源头不可以说“100%肯定是中国”,但当地平台确实在较早时间已开始散播这套说辞。
“我们本身的一些倾向会影响你是否相信这个资讯。”在何看来,讯息疯传结合了人们对政治及健康的关注。“可能有些人不喜欢日本政府,会较可能相信,觉得你活该,因为你吃福岛海鲜。他是否100%相信呢?我也不肯定,但可能会有一个幸灾乐祸的心态”。
他说,这同时也反映假讯息的惯常手法——利用“媒体报导”作为“证据”,“凭空说的话,会被人质疑他的credibility”。
2024 3 10 日,日本东京,人们抗议排放核污染废水。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图像加注文字,日本排放核废水引发争议,也出现了关于这一话题的假信息传播。这是亚太地区的第三方查核机构曾经关注的重点。
发挥影响力的路径
何立民记得有用户会在留言贴出报告澄清错误资讯,但他不敢妄言机制具体成效,“纯粹是我们没有数据去评价”。
查核报告的成效,或彰显在失实讯息重复流传的时候。
新冠肺炎爆发初期,网络曾有不实讯息指“世卫专家宣称武汉不是源头”,类似说法却在两年后被香港检控官引用,质疑网媒《立场新闻》的报导。有媒体后来以查核报告指出错处后,主控修正说法。
在查核机构工作的杨志凯(化名)也记得,新冠肺炎期间曾流传大量假讯息,诸如喝漂白水或者高粱酒可治病。Meta机制一度将这类资讯压下来。
肺炎疫情中制造传播假消息的七种人
202056
随武汉疫情扩散全球的五大假新闻
2020129
一位母亲就儿子死于新冠疫苗的虚假报道起诉爱尔兰报纸
202387
图像加注文字,原有的第三方事实查核机制下,这些专业机构被赋权给一些信息加上标识和查核结论。
2021年,Meta曾表示,有95%的用户遇到事实查核标签时,他们不会继续分享或参与该贴文讨论。其网页亦提及,Meta 曾访问看到标签的用户,有74%认为不实讯息标签的数量适当,或对更多标签持开放态度;有63%的人认为不实讯息标签的应用是公平的。
然而,即使身为合作夥伴,这些前线查核员甚至不知道有多少帐号获发通知及藉此查看查核报告,亦不清楚系统演算法会降低多少错误讯息的流通率。过去他们一直要求 Meta 提供更多资料。
在陈慧敏眼中,标签还让查核工作发挥不太一样的影响力。因Meta机制同时容许发文者更正内容,查核机构审视后确定内容无误可调整评级、撤走标签。
曾有新闻机构发布假讯息,基于评级或影响专页触及率,对方会愿意修正报导,“错误的报导就不会一直留在那边”。
陈慧敏说,机制造就沟通,“这个贴假讯息的人不得不一起对话”,亦使他们变得更自律。
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助理教授方可成分析,Meta原有机制为专业查核机构带来收入,同时提供路径让查核被更多人看到,加强传播范围,影响被查核者,有非常重要的社会意义。
不过,同时在事实查核实验室担任义务编辑的他提醒,影响可能没有想象中那么大,背后原因更令人难过。
“愿意真的去看一个事情到底是真是假的人,他本身已经是很有media literacy”,他说反过来看,“真正应该看到这些的人,他自己是不会来看这些讯息的,所以哪怕你就是在像在Facebook上标注出来的, 他可能也不信”。
社群投票新机制
Meta以社群笔记模式取代事实查核,对于未来应对网络上的虚假信息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各人有不同的想象。
Meta仅形容运作类似 X,细节未明。
X的社群笔记要求用户须预先登记成为“贡献者”(Contributors),其后可针对不同帖文提交笔记,经其他“贡献者”评定为“有用”后,系统才会加上该笔记为附注。X并非以单纯的“有用”票数来决定是否显示笔记,系统会根据“贡献者”过去的投票纪录判断用户的观点,再视乎笔记是否已取得来自不同观点用家的共识。
何立民说,过去查核会参考留言,社群笔记可鼓励公众参与,但模式应该与查核“互补”,而不是“一换一”。杨志凯则比较担心,群众资讯素养不足,未必能自己查核真伪,中文网络生态亦容易受到水军影响。
类似产物在中文社群不是新鲜事,微博在20238月推出添加附注功能,优先开放给身份可信用户在帖文加上附注。
熟悉中国资讯生态的魏星分析,这种模式某程度上有积极意义,因不同背景的用户可弥补查核人员数量不足的问题,但实际运作起来,一来担心附注有机会不准确,二来“它可能比较容易被武器化”。
他是中国事实查核项目“有据”的创办人,主要查核国际资讯。据其观察,微博会定期发布附注贡献值榜单,榜上很多用户会使用比较情绪化的语言,“把事实和情绪夹杂在一起”,“似乎没有营造一个更加理性的对话”。
这张插图于 2025 1 9 日在波兰华沙拍摄,其中的电脑萤幕上显示了 Facebook 主页。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台湾国立政治大学国合长陈忆宁在Facebook写道,“资讯的正确与否得靠每个user或是社群标注判断,这考验社会的成熟度”。陈同时是Meta另一机制、监察委员会(Meta Oversight Board)委员,负责处理被下架内容的上诉。
她认为,社群笔记成为被人利用的工具“是一个非常悲观的想法,但也非常可能发生”。
陈忆宁倾向乐观应对——因台湾民众已熟悉网络有“侧翼”为各政党讲话的模式,“对于什么东西是中国来,非常敏感,所以水军要发挥影响力不见得那么容易”;与此同时,她担心香港的状况,会否演变成“想讲真话不想讲”,遇到假讯息也不太敢去反驳。
方可成说,不同意识形态的人要达到共识才能显示社群笔记,前题是系统要知道社会有怎样不同的看法。“我不觉得他愿意付出那么多的成本,去为每一个社会、每一个语境去调试他的算法。我觉得最可能的结果是中文世界里面不会太看到这种东西。”
强调共识的逻辑,在他看来也带着矛盾,“事实查核是一个专业,它可能不是民主投票,一台手术该怎么做,不是由全民投票决定”,方可成认为最好的方式也是把两者结合。
背黑锅的查核员
前线查核人员在意的,还有 Meta声明提及针对他们的指控——偏见与审查,这将会影响大众怎样理解事实查核,甚至破坏这个圈子的公信力。
“声明没有提供任何数据去支持这回事。”何立民说。
查核组织先要获得国际事实查核网络(International Fact-checking Network, IFCN)认证方能成为Meta合作夥伴。“假设我只查核特朗普,不查拜登”,何立民道,“其实它是无法通过IFCN的审核”。
杨志凯记得,过去关于台湾的查核内容“不管蓝的、绿的,两边都有”,也有“辟谣之后会对中国有利的讯息”,涵盖各种政治立场,不明白所谓的偏见何在。
Meta声明提及多项政策变改,甚至指出过去曾有内容或被错误移除。
然而,查核机构是第三方合作身份,本身并没有任何权限可移除帖文或删除帐号。
Meta 会基于其他内部政策包括《社群守则》等撤除违规内容,同时亦有人工智能技术及超过 15,000 名审查人员主动侦测和移除内容,但并不属于事实查核机制。
“常常会收到有民众写email来,说我们删了他的帐号,但是实际上我们没有。”杨志凯指,过往民众已经搞不清楚差别,现在只会加深他们的想法——“Fact Check在搞鬼”。
“整个Fact Check的世界在扛这种很奇怪的责任。”他慨叹道。
事实查核机构的末日?
对很多查核机构而言,Meta原有机制带来的不止于平台传播力量,还有实质的金钱支援。
陈慧敏想起一次参加业界高峰会的情况,有逾七成在场的亚太地区查核组表态:一旦 Meta撤掉资源会面临生存问题。
IFCN2023 年的报告指出,Meta 机制及补助是事实查核人员的最主要收入,137 间查核机构当中,有 87% 机构获相关收入,另有逾八成表示财政可持续性是最大挑战。据悉,有查核机构的营运经费逾半来自Meta。这些组织拿到的资源,除了应付日常查核,还会用于媒体素养教育工作。
取消事实查核机制,影响的并非只有机构营运本身,资讯生态圈亦会有失去原来针对失实资讯的制衡。
“更担心的是把大家一起往下拉,”陈慧敏反问,XMeta也不做了,“那接下来其他平台呢,GoogleYouTubeWhatsApp,还要做吗?”最终或者导致科技平台的监管责任“崩解”。
然而,方可成不讳言,这一套“诉诸道德的说法”在2016年虽曾为扎克伯格制造压力,但时至今日已经没什么约束力,“显然比起道德诉求来说,眼前的商业利益还是更紧要的。”
“仅仅去骂Zuckerberg可能是不够的,因为它确实就是一家商业公司。老板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方可成认为,要平台肩负责任还得靠“实在的法律”。
方说,现实反映了事实查核这种新闻产品的局限。
面对有机会停掉的查核机制,“可能对于一些机构来说,甚至是不得不关门的一个事情,但是对于整个生态的影响,如果说是觉得世界末日了,那我觉得,这个世界早就是世界末日了。”
“它更多的只是提醒我们,现状其实蛮糟糕的——我们其实现在没有一个很好的去支持查核机构的运转。”

来源:BBC
编辑:王晨雅

413#
发表于 2025-2-8 18:14:3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微信图片_20250208181251.jpg (87.75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27 秒前 上传




附:X这种机制挺好的,这是我的X推送信息流的页面显示的,这个澄清是澄清赞扬川普的虚假消息,也是能够自动看到的,当然这个方向的澄清比另一个方向少

来源:微信分享
编辑:李佳
414#
发表于 2025-2-22 18:53:3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首富散播假信息,媒体紧急澄清[color=rgba(0, 0, 0, 0.9)]
最近,亿万富翁、政府效率主管埃隆·马斯克多次散布毫无根据或不实的言论,不少媒体都做了事实核查。

这里转发《福布斯》做的一部分信息核查:

1,FEMA是否花费了5900万美元在纽约市的豪华酒店安置移民?

没有。

与马斯克的说法相反,这笔资金并非“救灾资金”,而是来自一个与FEMA灾难救援无关的资金池。这笔钱是去年由国会批准的“庇护与服务计划”(Shelter and Services Program)的一部分。而且纽约官员表示,这些款项并未用于豪华酒店。

2,切尔西·克林顿从美国国际开发署获得巨额薪水吗?

没有。

X 上的几篇热帖声称切尔西·克林顿从美国国际开发署获得了 8400 万美元的巨额资金——但提到克林顿实际上是指她家族的克林顿基金会,而唯一一个接受过美国国际开发署资金的与克林顿有关的组织是“克林顿健康获取倡议”,美国国际开发署在 2019 年向其捐赠了 750 万美元,据USASpending.gov报道。根据美国国税局的 文件,给予克林顿健康获取倡议的赠款用于资助 2019 年至 2021 年期间赞比亚的医疗服务,切尔西·克林顿作为董事会成员没有获得任何报酬,包括在使用赠款的那些年。

3,美国国际开发署是否支付名人访问乌克兰的费用——包括本·斯蒂勒和安吉丽娜·朱莉?
没有证据表明美国国际开发署支付名人访问乌克兰的费用。几篇广为流传的社交媒体帖子指责美国国际开发署支付本·斯蒂勒、安吉丽娜·朱莉、肖恩·潘和奥兰多·布鲁姆前往乌克兰并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合影的费用。

斯蒂勒在 X 上的一篇帖子中称这些指控“完全错误”且“不属实”,并澄清说他自费前往乌克兰,没有收到美国国际开发署的资金,而肖恩·潘的诉讼律师马修·罗森加特告诉福布斯,这些指控“完全错误”,指出肖恩·潘是自费访问乌克兰的,并威胁说如果“诽谤言论继续”,他将采取法律行动。

马斯克在 X 上放大了这些虚假指控,转发了一段看起来像是 E!News报道的伪造的视频(E!News在给法新社的一份声明中否认它制作了该视频)。

4,美国国际开发署是否资助了导致新冠病毒的研究?
没有。

马斯克转发了一项未经证实的说法,即美国国际开发署资助了科学非营利组织“生态健康联盟”的研究,该研究导致了 COVID-19 的出现。尽管美国国际开发署和其他政府机构为其提供了资金,而且生态健康联盟的一些方法也存在争议,但该组织此前曾表示,其研究的病毒与 COVID-19 的相似性不足以与疫情的爆发有关。

5,Politico 收了政府的钱吗?

是的——但是用于订阅,而不是美国国际开发署的拨款。

马斯克、特朗普和其他右翼人物散布虚假声明,称美国国际开发署向新闻机构 Politico 提供了数百万美元,特朗普毫无根据地声称这是为了让其撰写“关于民主党的好故事”,暗示这可能是历史上“最大的丑闻”。但根据 USASpending.gov 上的资金记录和该公司的一份声明,Politico 从未收到过美国国际开发署的任何捐款。

美国国际开发署在 2023 年至 2024 年期间花费了44,000 美元订阅 Politico Pro,该新闻机构将其描述为“公司、组织,当然还有一些政府机构使用的专业订阅服务”,针对的是想要追踪立法、政策和新闻的私营部门的专业用户(据报道,订阅费约为 10,000 美元起)。Politico 表示,它从未收到过任何政府补贴或拨款,并澄清美国国际开发署的购买是“交易”,而不是“资助”。

6,美国国际开发署是否资助过其他媒体组织,比如英国广播公司?

其他新闻机构也遭遇了与 Politico 类似的误导说法,路透社和美联社也表示,他们没有收到政府拨款,而是机构购买了订阅。

英国广播公司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其支持全球本地媒体的慈善部门 “BBC 媒体行动”在 2023 年至 2024 年期间从美国政府获得了约 8% 的收入,但该慈善机构与没有获得任何资助的 BBC 新闻完全分开。联邦记录显示,美国国际开发署向 BBC 的媒体慈善机构(而非 BBC 新闻)捐赠了 190 万美元,以支持其在印度的工作。

美国国际开发署的资助工作支持了民主或新闻自由度有限的国家的其他新闻机构,包括乌克兰和俄罗斯的媒体以及支持全球腐败报道的有组织犯罪和腐败报道项目。

7,国际开发署是否为加沙或阿富汗提供避孕套资金?

有各种谣言称 DOGE 发现美国在加沙和中东花费了数百万美元购买避孕套,但没有任何证据。


随后记者在白宫询问马斯克,他承认自己弄错了。

8,美国国际开发署是否资助了一部“跨性别歌剧”和一部“dei 音乐剧”?

没有。莱维特和 X 上的几篇热门帖子声称,美国国际开发署花费数千美元在“哥伦比亚的跨性别歌剧”上——尽管政府确实向哥伦比亚的一所大学提供了一笔资助,以增加跨性别者在歌剧中的代表性,但这不是美国国际开发署。美国国务院在 2021 年为此目的向波哥大的安第斯大学捐赠了25,000 美元。同样,美国国务院(而非美国国际开发署)在 2022 年捐赠了 70,000 美元,资助爱尔兰的一部音乐剧,以促进“多样性、公平、包容和无障碍”。

9,美国国际开发署是否花费 600 万美元用于“埃及旅游业”?

没有。美国国际开发署宣布向埃及提供 600 万美元,用于“增加教育机会和改善北西奈人民的生计”,而不是像白宫声称的那样用于资助旅游业。白宫的情况说明书链接到美国国际开发署的一份声明,该声明根本没有提到旅游业,该声明是在 2019 年发布的——特朗普第一届政府期间。

来源:传媒见闻
编辑:程正元


415#
发表于 2025-4-2 10:04:0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信息发布要慎之又慎!瞧,昨天两位自媒体人“一键发送”摊上大事
作者:薄云峰
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扬子晚报
南京师范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研究员
一,【事件】
3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官方账号最新发布:近期,互联网上传播一则有关降息的虚假不实信息引发关注。中国人民银行会同公安机关网安部门,依法打击整治恶意编造涉金融领域网络谣言违法行为。
经查,黄某某(女,39岁)、聂某某(男,42岁)为博取关注、吸粉引流,假借财经媒体和信息服务机构名义发布降息谣言,误导公众认知,涉嫌扰乱金融秩序。目前,相关人员已被属地公安机关依法查处。
二,【官方信息表述非常精准,择机降准降息”是关键词】
笔者注意到,近期有关降息的消息,源信息来源于证券时报2025-03-28《证券时报》官方账号,原标题为《央行副行长宣昌能在博鳌亚洲论坛上表示:货币政策有足够空间 将择机降准降息》,原文1297字(word文档自动统计)。
原文表述非常清晰,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3月27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在不稳定世界中寻找货币与金融稳定”分论坛上表示,中国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立场很明确,货币政策有足够空间,将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择机降准降息。同时,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市场流动性充裕,加强利率政策执行和监督,持续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加大货币财政政策的协同配合,促进经济进一步回升向好。其中核心信息,表述非常清楚准确,择机降准降息”。
《北京商报》2025-03-27 2025博鳌亚洲论坛|宣昌能:以确定的政策取向,应对不确定性的环境》亦有权威报道,文中表述非常清楚准确,“人民银行将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择机降准降息”。
笔者溯源查询中国人民银行的官网信息,3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召开的2025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重点研究了下阶段货币政策的主要方向。会议强调,未来将加大调控力度,提高政策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并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及市场运行情况,择机降准降息。
综合上述官方表述,择机降准降息”是关键词
三,【自媒体发布降息谣言,误导公众认知
笔者注意到,根据中国人民银行2025年03月28日 19:35发布《编造谣言,两人被依法查处!》的信息显示,“黄某某(女,39岁)、聂某某(男,42岁)恶意编造涉金融领域网络谣言违法行为,涉嫌扰乱金融秩序。经查,黄某某、聂某某为博取关注、吸粉引流,假借财经媒体和信息服务机构名义发布降息谣言,误导公众认知,涉嫌扰乱金融秩序” 此次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公告中强调,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中国人民银行将与公安机关加强协作配合,持续加大对恶意编造、传播涉金融领域网络谣言等不法活动的打击整治力度。呼吁广大网民自觉抵制谣言信息,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共同维护清朗网络空间。
笔者同时注意到,公安部网安局20253月281932发布《网警 | 严厉打击恶意编造涉金融领域网络谣言违法行为》对此事件及时跟进。
公安部网安局官方发布的“打击涉及恶意编造、传播涉金融领域网络谣言等不法活动”的案例有“故意编造发布金融机构出售兰州银行股份”“故意编造发布涉转融通谣言信息”等,相关责任人均受到处罚。
202410月,藏某某在网上发布“山东济南XX银行明天就要倒闭,有业务的今天赶紧提取,否则明天就提不出来,信不信由你”的信息,该信息在微信群传播,引起大量网民关注与担忧。经查证,该银行一直正常营业,运营状况良好,“银行要破产倒闭”的言论纯属谣言。济南市公安机关已依法对博得流量、吸引眼球,编造谣言的藏某某予以处罚。
四,【结语】
新闻有学,传播有道。笔者在新闻实践中发现,部分自媒体人缺乏新闻理论基础和业务淬炼,为了博眼球,吸粉丝,往往会以偏概全,在文字表述中,斩头去尾,把关键核心、限定性信息在发布过程中删去,造成信息缺失和混乱,经过网络大数据技术抓取后,往往形成热搜。这种信息发布,在信息视频化、海量碎片化的当下,极意造成舆论场的“失真信息”横行天下,给读者以误导。信息发布是慎之又慎的大事,部分自媒体人稍不留心,缺乏专业功底,“一键发送”往往会摊上大事。

编辑:梅镕缨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