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白雪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管锥集

[复制链接]
391#
 楼主| 发表于 2011-1-29 13:33:55 | 只看该作者
二六六、故君子之于礼,敬而安之;其于事也,径而不失;其于人也,寡怨宽裕而无阿;其所为身也,谨修饰而不危;其应变故也,齐给便捷而不惑;其于天地万物也,不务说其所以然而致善用其材;其于百官之事、技艺之人也,不与之争能而致善用其功;其待上也,忠顺而不懈;其使下也,均遍而不偏;其交游也,缘义而有类;其居乡里也,容而不乱。是故穷则必有名,达则必有功;仁厚兼覆天下而不闵 ,明达用天地、理万变而不疑;血气和平,志意广大,行义塞于天地之间,仁知之极也。夫是之谓圣人,审之礼也。
陆注:  
  所以君子对于礼义,敬重并遵守它;他对于事务,做起来直截了当但不出差错;他对于别人,很少埋怨、宽宏大量但不阿谀逢迎;他做人的原则,是谨慎地加强修养而不 险诈;他应付事变,迅速敏捷而不糊涂;他对于天地万物,不致力于解说它们形成的原因而能做到很好地利用其材;他对于各种官府中的官吏和有技术的人材,不和他们竞争技能的高下而能做到很好地利用他们的工作成果;他侍奉君主,忠诚顺从而不懈怠;他使唤下边的人,公平而不偏私;他与人交往,依循道义而有法度;他住在家乡,待人宽容而不胡作非为。所以君子处境穷困时就一定享有名望,显达时就一定能建立功勋;他的仁爱宽厚之德普照天下而不昏暗,他的明智通达能够整治天地万物、处理各种事变而不疑惑;他心平气和,思想开阔,德行道义充满在天地之间,仁德智慧达到了极点。这种人就叫做圣人,这是因为他弄明白了礼义的缘故啊。
1、其所为身也,谨修饰而不危
危:绷得紧、弯。丰肉而短,宽缓以荼,若是者为之危弓,危弓为之安矢。——《周礼》
译文:他的举止(对待自己),注重修养,且不做作。
2、其于天地万物也,不务说其所以然而致善用其材
陆注:他对于天地万物,不致力于解说它们形成的原因而能做到很好地利用其材;
你这个解释一瞅就有点飞。

务:必、一定。君子之事君也。务引其君以当道。——《孟子•告天下》
说:告知。夫差将死,使人说于子胥。——《国语•吴语》
所以然:来龙去脉、详细。
材,質性也。《中庸》必因其材而篤焉。
译文:世间万物,不必了解得很详细就能知性善用。
.3、其于百官之事、技艺之人也,不与之争能而致善用其功;
陆注:他对于各种官府中的官吏和有技术的人材,不和他们竞争技能的高下而能做到很好地利用他们的工作成果;
你这个解释明显不得分噻,我觉得你们的态度有问题。
如果有人觉得我很聪明,那肯定是个误会。
你说,你别在那儿自恋,没人认为你聪明。
我只是按照小学作文最基本的要求-----语句通顺,来斟究而已,这个要求如果算高的话,那我连把你当陪练我都觉得失份。
争,劝谏。知而不争,不可谓忠。——《墨子•公输》
与:等。日月逝矣,岁不我与?——《论语•阳货》
你这个断句都有问题了噻:其于百官之事技艺之人也----
译文:官吏中有特长的人,不等人(推荐)劝就能善用其才。
.4、仁厚兼覆天下而不闵
陆注:他的仁爱宽厚之德普照天下而不昏暗。
你弄个普照来对应昏暗,肯定绕远了。
根据后文,明达用天地、理万变而不疑,闵和疑估计意思差不远。
闵:忧。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孟子•公孙丑上》
这里两个都要理解成使动用法,让人忧、让人疑,即:没得问题、完全得行。
译文:仁德兼顾众生没得问题(不让人忧)。
.5、志意广大
陆注:思想开阔。
你就只读过两策小学思想品德教材,就以为啥都懂了。
译文:胸怀宽广。
血气和平:精神高尚。
你说,明明是 平,啷个是高?
和、齐、平、正等,都是一家的。精神正直,够不够高?
.
392#
 楼主| 发表于 2011-1-29 13:34:37 | 只看该作者
二六七、
1、请问为国?曰:闻修身,未尝闻为国也。君者,仪也;民者,影也;仪正而景正。君者,槃也;民者,水也;槃圆而水圆。君者,盂也;盂方而水方。君射则臣决。楚庄王好细腰,故朝有饿人。故曰:闻修身,未尝闻为国也。
陆注:请问怎样治理国家?回答说:我只听说君主要修养自己的品德,不曾听说过怎样去治理国家。君主,就像测定时刻的标杆;民众,就像这标杆的影子;标杆正直,那么影子也正直。君主,就像盘子;民众,就像盘里的水;盘子是圆形的,那么盘里的水也成圆形。君主,就像盂;民众就像盂中的水;孟是方形的,那么盂中的水也成方形。君主射箭,那么臣子就会套上板指。楚灵王喜欢细腰的人,所以朝廷上有饿得面黄肌瘦的臣子。所以说:我只听说君主要修养身心,不曾听说过怎样治理国家。
A、闻、见、看、晓、明等等都是知道的意思。你这种思维,估计我把格物 、致知,解释成高瞻、远瞩,你还在那儿偷笑:咔咔,他错得老远了。
闻修身,未尝闻为国也:知道怎样修身,不就知道怎样治国了么?
你那个解释啷个通得过自己的良心?
你说,现在都啥时代了,还谈良心?
.B、君射则臣决。
陆注:决:古代射箭时套在右手大拇指上用来钩弦的象骨套子,俗称“扳指”。这里用作动词。
你这个解释怪古稀奇的。
《周頌》無射于人斯。关于这个 射,字典上解释的是厭也。
严格说来,这个解释不准确,过于后现代,应该是 恶。恶,肯定就是两意:好恶。
决,就不用找出据了噻,直接就推绎出来。
译文:君有什么好恶,臣下就决定自己有什么好恶;比如楚王好细腰------(节约资源。)
你那个解释,小学作文都不给分了嘛。
.我想节约资源都不行,这个 饿,得斟究一下。
饿,使动用法,使人饿、节食。
饿人:节食者。
.C、狂生者,不胥时而落。
陆注:狂妄无知的人,不要等多久就会衰败死亡的。
狂生,解释成狂妄无知,就率性了一点了。
前文:危削、灭亡之情举积此矣,而求安乐,是狂生者也。
危弱、灭亡的形势全堆在一块了,而想安乐,是狂生者也。
这个狂生的大意,就是脑残。
生:性。文王蹶厥生。——《诗•大雅•緜》
狂生:乱性、思维不正常。
.3、故人主欲强固安乐,则莫若反之民;欲附下一民,则莫若反之政,欲修政美俗,则莫若求其人。
陆注:所以君主想要强大稳固安逸快乐,那就没有什么比得上回到人民上来;想要使臣下归附、使人民与自己一条心,那就没有什么比得上回到政事上来;想要治理好政事、使风俗淳美,那就没有什么比得上寻觅善于治国的人。
你这个绕口令,我都有点闹心。
这个反,就是正,使之正,归顺。
译文:君主想稳定安乐,不如归顺人民;想归顺臣民,不如归顺政事,想归顺政风,不如寻求牛人。
.
393#
 楼主| 发表于 2011-1-29 13:34:52 | 只看该作者
二六八、彼或蓄积,而得之者不世绝。彼其人者,生乎今之世而志乎古之道。以天下之王公莫好之也,然而是子独好之;以天下之民莫欲之也,然而是子独为之。好之者贫,为之者穷,然而是子犹将为之也,不为少顷辍焉。晓然独明于先王之所以得之、所以失之,知国之安危、臧否若别白黑。是其人者也,大用之,则天下为一,诸侯为臣;小用之,则威行邻敌;纵不能用,使无去其疆域,则国终身无故。故君人者,爱民而安,好士而荣,两者无一焉而亡。《诗》曰:“介人维藩,大师维垣。”此之谓也。
陆注:那些善于治国的人或许有所积储,因而得到这种人的君主世世代代没断绝过。那些善于治国的人,生在今天的时代而向往着古代的政治原则。虽然天下的君主没有谁爱好古代的政治原则,但是这种人偏偏爱好它;虽然天下的民众没有谁想要古代的政治原则,但是这种人偏偏遵行它。爱好古代政治原则的会贫穷,遵行古代政治原则的会困厄,但是这种人还是要遵行它,并不因此而停止片刻。唯独这种人清楚地明了古代帝王取得国家政权的原因、失去国家政权的原因,他了解国家的安危、政治的好坏就像分辨黑白一样清楚。这种善于治国的人,如果君主重用他,那么天下就能被统一,诸侯就会来称臣;如果君主一般地任用他,那么威势也能扩展到邻邦敌国;即使君主不能任用他,但如果能使他不离开自己的国土,那么国家在他活着的时候也就不会有什么事故。所以统治人民的君主,爱护人民就会安宁,喜欢士人就会荣耀,这两者一样都没有就会灭亡。《诗》云:“贤士就是那屏障,大众就是那围墙。”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这一段,你晕乎,我不怪你,那个含泪纯粹是一网民,不折腾他不舒服。
1、 彼或蓄积,而得之者不世绝。
或,與惑通。怪也。《孟子》無或乎王之不智也。
蓄积:积习、脾气。
不世绝:不灭亡、兴旺。
译文:牛人怪脾气,得到了他就会兴旺。
你这个含泪,只有我懂你,累,你被人误会,活该。
.2、王公,不是君主,应该是泛指王公大臣。
3、以天下之民莫欲之也,然而是子独为之。好之者贫,为之者穷,然而是子犹将为之也,不为少顷辍焉。
以,助词。微我无酒,以敖以游。——《诗•邶风》
按现在的表达习惯,可以解释成虽然,我怀疑,古人没得虽然这个表达方式,找不到出据。
译文:虽然天下的人不求它,但是该人一意孤行。喜欢它、学习它,不会变富,但是该人还是要那样做,不会停息一会儿。
.
394#
 楼主| 发表于 2011-1-29 13:37:04 | 只看该作者
二六八、《诗》曰:“介人维藩,大师维垣。”
陆注:《诗》云:“贤士就是那屏障,大众就是那围墙。”
看来,我还得把《诗•大雅•板》给平了才行,不然你们在网上搜到的,都是是二杆子货。
太长了,我只解最后几节。
天之方懠,无为夸毗,威仪卒迷,善人载尸。
民之方殿屎,则莫我敢葵,丧乱蔑资,曾莫惠我师。
天之牖民,如埙如篪,如璋如圭,如取如携。
携无曰益,牖民孔易,民之多辟,自无立辟。
价人维蕃,大师维垣,大邦维屏,大宗维翰。
怀德维宁,宗子维城,无俾城坏,无独斯畏。
敬天之怒,无敢戏豫,敬天之渝,无敢驱驰。
昊天曰明,及尔出王,昊天曰旦,及尔游衍。
历来的解释都是混乱不堪,我只好一正视听,也不找角儿来陪练了,他们不配,真的,我完全没骗你。
.1、懠,《廣韻》怒也
人:仁。
《博雅》毗,懣也
尸,神像也。象卧之形。——《说文》。神具醉止,皇尸载起。鼓钟送尸,神保聿归。——《诗•小雅•楚茨》
天之方懠,无为夸毗,威仪卒迷,善人载尸:上天已经生气了,你不要牛B 哄哄的,威风最终只是一场梦,善良仁厚能才能令人起敬。
这么简单,毛诗、郑玄童鞋、朱熹斑竹,搞得云里雾里,以至于我都有点怀疑我不正常。
.2、怀、宗,以动用法,不用侈言了噻。
子:慈。天迪从子保。——《书•召诰》。
俾,《廣韻》從也
独,就不用解释了噻,独木桥,可以表 其。
怀德维宁,宗子维城,无俾城坏,无独斯畏:重德就安宁,重爱就稳定,不这样做就破坏了稳定,没得这个就危险了。
.3、篪与埙,皆古乐器。为了好理解,就飘一点:笛管、陶卵。
牖,自古以来解释的都是 道,即引导、教育。所以,我就找不到出据了,牖,就是 户,其实就是护、爱。
天之牖民,如埙如篪,如璋如圭,如取如携:上天爱民,就像乐器,像玉器,如拿着带着(要把人民当宝贝)。
.4、 携、牵、带、亲近。
孔:空、大。
使咸知王之好恶辟行之。——《周礼•掌交》
携无曰益,牖民孔易,民之多辟,自无立辟:(倒装一下)爱民很容易,亲近了好处就来了,民众多胆小,我们自己不要主动远离。
.解漏了几句:

2、殿屎:坐在屎巴儿上,够不够倒霉?毛传:"呻吟也。",他还要形象点,屙屎的时候还要震声儿,咔咔。

葵:审度。乐只君子,天子葵之。——《诗·小雅·采菽》

蔑,无也。——《小尔雅·广诂》

师:军队。

民之方殿屎,则莫我敢葵,丧乱蔑资,曾莫惠我师:百姓正在倒霉,我们就不要喳喳哇哇的,搞乱套了就没得钱,用啥子来养军队?
.师:众、民。
民之方殿屎,则莫我敢葵,丧乱蔑资,曾莫惠我师:百姓正在倒霉,我们就不要喳喳哇哇的,搞乱套了就没得钱,用啥子来养民?(就没得养民的)
.5、价:介、善。介,善也。——《说文》
人:仁。
翰:主干、支柱。之屏之翰,百辟为害。——《诗•小雅•桑扈》
价人维蕃,大师维垣,大邦维屏,大宗维翰:(他这儿为了押韵,语序倒装了一下)国家是屏,让人民顺从(恭敬)就是屏的支柱;而大众是墙,善良仁义就是护墙的篱笆(保护民众,让民众安居,是国家的根本)
我也不知含泪到底弄懂没得,他这个人喜欢篡典。
.6、怀、宗,以动用法,不用侈言了噻。
子:慈。天迪从子保。——《书•召诰》。
俾,《廣韻》從也
独,就不用解释了噻,独木桥,可以表 其。
怀德维宁,宗子维城,无俾城坏,无独斯畏:重德就安宁,重爱就稳定,不这样做就破坏了稳定,没得这个就危险了。
7、渝,变污也。——《说文》
敬天之怒,无敢戏豫,敬天之渝,无敢驱驰:注意,上天生气了,不要贪玩;注意,上天黑脸了,不要奔放。
这么简单,猜也猜个八九不离十嘛,笨死了。
.8、出:去、失。
王:胜(败)。常季曰:“彼兀者也,而王先生,其与庸亦远矣。”——《庄子》
衍,在中也。——《易•需》。虞注:“流也。”
昊天曰明,及尔出王,昊天曰旦,及尔游衍:苍天开眼了,你失败的时候到了;太阳出来了,你消逝的时间到了。
.纠正一下:

天:上帝、先帝、帝、天子、德、高、君-------你觉得哪个合适你就选哪个。



天之牖民:天子爱民
.
395#
 楼主| 发表于 2011-1-29 13:40:18 | 只看该作者
二六九、
1、道者,何也?曰:君子之所道也。君者,何也?曰:能群也。能群也者,何也?曰:善生养人者也,善班治人者也,善显设人者也,善藩饰人者也。
陆注: 道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回答说:是君主所遵行的原则。君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回答说:是能够把人组织成社会群体的意思。所谓能够把人组织成社会群体,是指什么?回答说:是指善于养活抚育人,善于治理人,善于任用安置人,善于用不同的服饰来区分人。
A、你这个绕哥。君子:君人、管人、治国。
道者,何也?曰:君子之所道也:道是啥子,即君主治国的礼。
B、君者,何也?曰:能群也:君是啥子,即能领袖群伦的人。
.C、班
陆注:班:通“辦”(办),治理。
你是哪来的通假,猜,是这意思,但不是通假。
班,《博雅》班,秩序也。即:礼。治:法。
善:能、会。
善生养人者也,善班治人者也:能使人健康、能使人高雅。
D、显设。
陆注:显:使动用法,提拔任用。设:设置,安排。
你是哪儿人啰,江东人?
显设:显摆。
善显设人者也:能使人荣耀。
.E、 藩饰
藩饰:遮蔽文饰,指裁制不同的服饰让人穿带以显示出不同的等级。
我没弄懂啥子思维。
藩饰:修饰、美观。
善藩饰人者也:能使人善良。
.我也解错了,重解:

根据后文提示:天子三公,诸侯一相,大夫擅官,士保职,莫不法度而公,是所以班治之也。

班,《博雅》班,秩序也。治:治理、奠定。

善:能、会。

善生养人者也,善班治人者也:能使人健康、能为人奠定秩序。

是所以班治之也:这就是所谓的奠定秩序。

D、显设。
陆注:显:使动用法,提拔任用。设:设置,安排。

根据后文提示:论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皆使其人载其事而各得其所宜,上贤使之为三公,次贤使之为诸侯,下贤使之为士大夫,是所以显设之也。
显:明、贤。
设:摆、置、任用、举
善显设人者也:能为人唯贤是举。
.E、 藩饰
藩饰:遮蔽文饰,指裁制不同的服饰让人穿带以显示出不同的等级。
我没弄懂你啥子思维。
根据后文提示:修冠弁衣裳、黼黻文章、雕琢刻镂皆有等差,是所以藩饰之也。
藩饰:修饰、美观。
善藩饰人者也:能使人美丽。
.善藩饰人者也:能使人文雅。.

2、 衣暖而食充,居安而游乐,事时制明而用足,是又所同也。
陆注:;穿得暖和而吃得饱,住得安适而玩得快乐,事情办得及时、制度明白清楚而财物用度充足,这些又是各人共同的愿望。
事时制明,从前文看,事、制是动词,时、明是形容词。
做事利索、判断准确。(制,裁也。——《说文》)
.做事利索、治理分明。(制,裁也。——《说文》).

3、若夫重色而成文章,重味而成珍备,是所衍也。
陆注:至于那重叠使用多种颜色而绘成衣服上的彩色花纹,汇集多种食物而烹煮成珍馐美味,这是富饶有余的表现了。
根据前文:莫不骋其能、得其志、安乐其事,是所同也;衣暖而食充,居安而游乐,事时制明而用足,是又所同也。
那么这个  衍,大意就是那就更不用说了,是人们共同愿望,现在就差个出据。
不要出据了,你用是多、富饶的解释,我就用这个解释,就是更加,即更是相同的。咔咔。
.4、圣王财衍以明辨异,上以饰贤良而明贵贱,下以饰长幼而明亲疏。
陆注:圣明的帝王控制好这种富饶有余的东西来彰明区别等级差别,在上用来装饰贤能善良的人而显示各人地位的高低,在下用来装饰老少而表明各人的亲疏关系。
耶,你这个解释,中国人很迷茫哦,你是给火星人看的么?含泪又在绕啥子?

你个神经病,你把段落都搞错了。
前文说了,君主班治、显设、藩饰,故由天子至于庶人也,莫不骋其能、得其志、安乐其事,是所同也;衣暖而食充,居安而游乐,事时制明而用足,是又所同也。若夫重色而成文章,重味而成珍备,是所衍也。
你把  同  ,解释成 共同的愿望,把我都误导了。
《禮•禮運》是謂大同。《註》猶和也,平也。
所同也:是君主搞定的。
衍,美也。《詩•小雅》釃酒有衍。
所衍也:是君主美化的。
.这已经是另外一个话题,即按现在的行文手法,要另提一段。
《爾雅•釋言疏》裁、財音義同。
衍:演。大衍之数五十。——《易•系辞上》
财衍:制定(礼法)。
辨:礼、雅、正。异:不雅、俗、邪。
圣王财衍以明辨异:圣主制定礼法来区分雅俗。
飾,全。《禮•曲禮》飾羔鴈者以繢
贤良:忠信。
上以饰贤良而明贵贱:首先尽忠信来区分贵贱。
《孟子》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註》幼,猶愛也。
长:敬。
长幼:孝悌。
下以饰长幼而明亲疏。:其次尽孝悌来区分亲疏。

你这个荀含泪,你的文章哪个大爷读得懂啊。不是遇到我,你真的是孤孤单单一个人。
.
396#
 楼主| 发表于 2011-1-30 11:47:55 | 只看该作者
二七零、
1、至道大形:隆礼至法,则国有常;
陆注:最好的政治原则的最大效验:推崇礼义,使法制高于一切,那么国家就会有常规;
形,见也。——《广雅》
常:伦、序。
译文:最佳治理大致说来:重视礼法,国家就秩序井然;
.2、尚贤使能,则民知方
陆注:尊重贤德的人,任用有才能的人,那么民众就会知道努力的方向;
方向,肯定错了。
方:广、大。方施象刑惟明。——《书•益稷》
则民知方:人民的智慧就得到了发扬。
.3、纂论公察,则民不疑;
陆注:集体审查,公正考察,那么民众就不会怀疑了
咔咔,你这个解释一看就飞得有点远了。
《論語•序解正義》論者,綸也,輪也,理也,次也,撰也。
纂,《類篇》一曰集也
纂论:集撰、(法律)条文。
《徐鉉曰》祭祀必質明。明,察也。
明,就不说了噻,根据语境自己找词儿。
公察:公平合理。
.4、兼听齐明,则天下归之。
陆注:同时听取各种意见,完全明察一切事情,那么天下人就会归顺他。
你这个啥子解释哦。
听:治。
兼听齐明,兼听就是齐明,指前面说的几大内容都到位了,天下就统一了。
兼听齐明:齐头并进。
.5、然后明分职,序事业,材技官能,莫不治理,则公道达而私门塞矣,公义明而私事息矣。

陆注:然后明确名分职责,根据轻重缓急的次序来安排工作,安排有技术的人做事,任用有才能的人当官,没有什么得不到治理,那么为公家效劳的道路就畅通了而谋私的门径就被堵住了,为公的原则昌明了而谋私的事情就止息了。
你这个解释真是让人头痛。
明分职:明确指责。
序事业:安排工作。
材技和官能是一个意思,提拔有特长、有能力的人。
莫不治理:无不井然有序。
.纠正:
至:到。

道:达。

形,成。惟有道者,能备患于未形也,故祸不萌。——《管子》

常:伦、序。

译文:(要)取得巨大的成功:重视礼法,国家就秩序井然;
.
397#
 楼主| 发表于 2011-1-30 11:48:56 | 只看该作者
二七一、《书》曰:“先时者,杀无赦;不逮时者,杀无赦。”人习其事而固。
陆注:《尚书》说:“在规定的时刻之前行动的,杀而不赦;没有赶上规定时刻而落后的,杀而不赦。”人们往往因为熟悉了自己的工作而固守本职不改行。
你这个解释确实吓人,咔咔。
人习其事而固,荀含泪的大意是纪律严明,那么每一个人都会熟悉业务达到尽责(固,守也《論語》君子固窮)。
那么这个,杀,只能是惩罚,不可能随便杀人。
我们去看《尚书•胤征》: 惟仲康肇位四海,胤侯命掌六师。羲和废厥职,酒荒于厥邑,胤后承王命徂征。告于众曰:“嗟予有众,圣有谟训,明征定保,先王克谨天戒,臣人克有常宪,百官修辅,厥后惟明明,每岁孟春,遒人以木铎徇于路,官师相规,工执艺事以谏,其或不恭,邦有常刑。”“惟时羲和颠覆厥德,沈乱于酒,畔官离次,俶扰天纪,遐弃厥司,乃季秋月朔,辰弗集于房,瞽奏鼓,啬夫驰,庶人走,羲和尸厥官罔闻知,昏迷于天象,以干先王之诛,《政典》曰:‘先时者杀无赦,不及时者杀无赦。’今予以尔有众,奉将天罚。尔众士同力王室,尚弼予钦承天子威命。火炎昆冈,玉石俱焚。天吏逸德,烈于猛火。歼厥渠魁,胁从罔治,旧染污俗,咸与惟新。呜呼!威克厥爱,允济;爱克厥威,允罔功。其尔众士懋戒哉!”
.《釋名》邑,人聚會之稱也。
师,《玉篇》範也。敎人以道者之稱也。
辰,日也。《左傳•成九年》浹辰之閒。
房:天道、天空。《爾雅•釋天》天駟房也。《禮•月令》十月日在房。《尙書運期授》所謂房,四表之道。
尸:祭祀。
解释:夏朝仲康刚当政的时期,胤侯是军委主席。有个诸侯叫羲和,擅离职守,聚众喝酒喝得很高(荒:大),胤侯接着奉命去征讨,对大家说:啊,我召集大家来,圣人有句教训,叫知道天象判断安危。先王能尊敬天意,臣民才有规律;百官善于辅佐,然后才有条理。每年初春,令人摇着大铃铛在路上到处征集建议,官员汇报政绩,工人汇报工事进度,有玩忽职守的,国家一定要处罚。如今羲和行为荒谬,沉迷小酒,擅离岗位,干扰天规,抛弃职责,就是(在这个陪着枫叶飘零的)晚秋初一,太阳不集中在天上了,乐官敲鼓,收割的人奔跑,众人奔走,而祭祀的主要负责人却不知道, 在这样的天象下还求醉,触犯先王的教条,即《政典》的“先时者杀无赦,不及时者杀无赦。”现在我把你们召集起来,奉行上天将他惩罚,你们各位壮士共同支持皇族,大力协助我恭敬地承担天子伟大的使命。火漫昆山,玉石都化成一包灰;掌管天时的官吏失职,就比那猛火还要厉害。歼灭元凶,被其强迫的就免罪。旧习恶俗,都要更新。哇靠!对敌人仁慈,就是对自己残忍(勇气战胜仁慈,一定成事;仁慈战胜勇气,一定没用。),你们各位壮士要记住哈!
从这个引据来看,杀,就真是杀无赦。因为这篇〈尚书〉是假的、伪作,所以,我也没法斟究这个问题了。
我们不从历史的真实性这个角度去看这篇所谓的〈尚书〉,单从语言的角度看,它很白话,不像那个时代的产物,而且行文不流畅,疙疙瘩瘩的,一看就不是出于专业人士之手。前文我们见识了〈康诰〉,那遣词造句,非常小资,而且行文严谨。
.你说,瞅着挺顺的呀。
你看我的翻译,当然了。


他的“每岁孟春,遒人以木铎徇于路,官师相规,工执艺事以谏,其或不恭,邦有常刑。”

明显前言不搭后语,搞得我也迷迷登登的。

而且整篇行文很不流畅,像民间文人那种手法。

如果,有人红楼梦写得好,我都发笑,他连小学作文都不及格,切。我勉强解读了几章,作呕而歇,没得办法读下去。丢死人了。



在此,我要甄别两个问题,一个是,历来认为,这是一场因为不及时报告日食的战争。肯定就错了,很明显,这个故事本身是去惩罚渎职罪,就是祭祀那么大的事情,主持人居然不在,就是搁现在,至少也得下课。只不过是去抓一个王,所以,就跟战争没得多大区别了。那时候,是家族,中央不把人带多点,估计就拿不了人。
第二个,就是《政典》曰:‘先时者杀无赦,不及时者杀无赦。’历来认为是要及时预报天象。
这个观点明显很荒谬,就是搁现在,也不可能那么准确。还有,“先时者杀无赦”,那个年代,那个敢预报日月食?何来先后?
这个时,就是播种时间。那时,应该是由专职机构、人员,统一发布,统一行动。这个工作确实生命攸关,早了,没得收,迟了,也没得收,全家人就要饿饭了。所以,这个杀无赦,应该是指没得收成,杀无赦:减少收成,不摆了(赦,置也。——《说文》)。
他们用来断章取义,我也找不到原本,所以,显得证据不足。但至少可以肯定一点,圣人的教诲不可能这么草率和狠毒,来不来就杀人,涉及到刑罚都是异常慎重的,用词都非常的小心,在前文你们已经见识过了。所以,这个杀,就是惩罚、治罪。
.纠正:

根据后文提示:职分而民不探,次定而序不乱,兼听齐明而百事不留。

兼听是名词,齐明是动词,

兼听齐明: 兼听则治明(偏听则暗)
.这个含泪真是讨嫌:
听,使之听、令。

兼听齐明: 诸令畅达。
.
398#
 楼主| 发表于 2011-1-30 11:49:28 | 只看该作者
二七二、
1、 人之百事,如耳目鼻口之不可以相借官也。故职分而民不探,次定而序不乱,兼听齐明而百事不留。
陆注:人们的各种工作,就像耳朵、眼睛、鼻子、嘴巴等不可以互相替代官能一样。所以,职务划分后,民众就不会再谋求他职;等级确定后,秩序就不会混乱;同时听取各种意见,完全明察一切,那么各种工作就不会拖拉。
《增韻》伺也。
职分而民不探:职责明确,人就不会偷懒(在一旁看)。
次定而序不乱:定位秩序就不会乱。
百事不留:诸事不废。
.2、如是,则臣下百吏至于庶人莫不修己而后敢安止,诚能而后敢受职;百姓易俗,小人变心,奸怪之属莫不反悫;夫是之谓政教之极。故天子不视而见,不听而聪,不虑而知,不动而功,块然独坐而天下从之如一体、如四胑之从心,夫是之谓大形。《诗》曰:“温温恭人,维德之基。”此之谓也。
陆注:  像这样,那么大臣百官直到平民百姓就无不提高了自己的修养以后才敢安居,真正有了才能以后才敢接受官职;百姓改变了习俗,小人转变了思想,奸邪怪僻之流无不转向诚实谨慎,这就叫做政治教化的最高境界。所以天子不用察看就能发现问题,不用打听就能明白真相,不用考虑就能知道事理,不用动手就能功成业就,岿然不动地独自坐着而天下人顺从他就像长在一个身体上一样、就像四肢顺从思想的支配一样,这就是最好的政治原则的最大效验。《诗》云:“温柔谦恭的人们,是以道德为根本。”说的就是这种人。
A、如一体:如一个整体。真的是累人。
B、大形:大成、巨大成功。
C、温温恭人,维德之基。这首诗在前文已经斟究过了:温和谦恭待人,是德的根本。
你荀含泪引用到这儿干嘛,前不巴村、后不巴店的?
.荀含泪连续两个引用,都像一碗清水里,突然蹦跶出一只苍蝇,很不应景儿。我实在想知道,他到底想表达什么。
很简单,我们就只能忽略典据本来的意思,根据荀含泪的前文扭。
前文的大意是天子啥事不干,国家却井井有条。
《禮•玉藻》手容恭。恭,《註》高且正也。
正:政。
德:天、天子。
温温:温文、慢条斯理、轻松。
温温恭人,维德之基:轻松治国(人),是天子本色。
.另一处:然后明分职,序事业,材技官能,莫不治理,则公道达而私门塞矣,公义明而私事息矣。如是,则德厚者进而佞说者止,贪利者退而廉节者起。《书》曰:“先时者,杀无赦;不逮时者,杀无赦。”人习其事而固。
非常明显,荀含泪不可能表达的是惩罚,更不可能是杀人,明分职,序事业,材技官能,国家就能够治理了,怎么可能突然蹦跶出个杀人犯?
前文有两个信息,明确指责、任贤用能,就这样,抑恶扬善、贪去廉生,尚书:先时者,杀无赦;不逮时者,杀无赦。
这个杀,就有文章了,跟着前文扭:
杀:减、降、低、鄙视。先:尊重。时:善、贤。
不:丕、大、重、奖赏。
赦,置也。——《说文》。无赦:没用。
先时者,杀无赦;不逮时者,杀无赦:尊重贤人、减少没用的人;奖赏贤人,鄙视没用的人。

按:荀含泪的这种引用,严重违背学术人格,请勿摹仿。他发帖的信条大致是:我折腾,故我在;你爱懂不懂,只要我是快乐的。
.
399#
 楼主| 发表于 2011-1-30 11:50:29 | 只看该作者
二七三、今人主有六患:使贤者为之,则与不肖者规之;使知者虑之,则与愚者论之;使修士行之,则与污邪之人疑之。虽欲成功,得乎哉?譬之,是犹立直木而恐其景之枉也,惑莫大焉。语曰:“好女之色,恶者之孽也。公正之士,众人之痤也。循乎道之人,污邪之贼也。”今使污邪之人论其怨贼而求其无偏,得乎哉?譬之,是犹立枉木而求其景之直也,乱莫大焉。
陆注:现在君主有个大毛病:让贤能的人去做事,却和不贤的人去纠正他;让明智的人去考虑问题,却和愚蠢的人去评判他;让品德美好的人去干事,却和肮脏邪恶的人去评估他。像这样,虽然想成功,能办得到吗?打个比方,这就好像是竖起一根笔直的木头而怕它的影子弯曲,糊涂没有比这个更厉害的了。俗话说:“美女的姿色,是丑陋者的灾祸。公正的贤士,是众人的疖子。遵循道义的人,是肮脏邪恶者的祸害。”现在让肮脏邪恶的人来评判他们的冤家祸根而要求他们没有偏见,能办得到吗?打个比方,这就好像竖起一根弯曲的木头而要求它的影子笔直,昏乱没有比这个更厉害的了。
1、你的文字表达能力确实欠缺。
我们靠猜。
使贤者为之,则与不肖者规之:使用贤人干活儿,却让无能的人当领导(规划)。
使知者虑之,则与愚者论之:使用聪明人研究问题,却让笨人作决定。
2、使修士行之,则与污邪之人疑之。你还怪也,你这个行之与为之有啥子区别呀?
行,道也。——《说文》
译文:使用君子开路(当头),却让小人监督。
.2、 好女之色,恶者之孽也:美女的脸,是丑女的噩梦。
3、 公正之士,众人之痤也:
你这个众,还有点考人咧,你以为我会解释成众人?
译文:公正的君子,是俗人的眼中钉。
4、 循乎道之人,污邪之贼也:
贼:蟲。《詩•小雅》去其螟螣,及其蟊賊。
译文:守礼的人,是小人身上的毛毛虫(不舒服)。
.
5、今使污邪之人论其怨贼而求其无偏,得乎哉?
陆注:现在让肮脏邪恶的人来评判他们的冤家祸根而要求他们没有偏见。
你这个解释啷个得行嘛,猜嘛:如今叫小人衡量他们的对手(恨的人、想害的人)却想他们公正,行么那?
.
400#
 楼主| 发表于 2011-1-30 11:51:42 | 只看该作者
二七四、
1、故古之人为之不然。其取人有道,其用人有法。取人之道,参之以礼;用人之法,禁之以等。
陆注:古代的君主做事就不是这样。他挑选人有一定的原则,他任用人有一定的法度。挑选人的原则,是用礼制去检验他们;任用人的法度,是用等级去限制他们。
A、你这解释怎么老是觉得怪怪的。
《廣韻》參,承也,覲也。
取人之道,参之以礼:看(选)人的标准, 是以礼来衡量(看)。
.B、禁,《唐韻》《集韻》《韻會》𠀤制也,勝也,戒也,謹也,止也。
等,《海篇》類也。类、分、秩序 在荀含泪的文字都可以表礼法。
用人之法,禁之以等:管人的方法,是制定规章制度(用法度来制定)。
.2、行义动静,度之以礼;知虑取舍,稽之以成;日月积久,校之以功。
陆注:对他们的品行举止,用礼制来衡量;对他们的智慧以及赞成或反对的意见,用最后的成果来考查;对他们日积月累的长期工作,用取得的功绩来考核。
你这个解释肯定飞了,但是含泪让我也很头痛。
行义动静,猜也是行为举止(义:仪)。
度之以礼:符合礼义。(度:有法度、符合。以:能)
知虑取舍,取舍,肯定也是知虑:思考定夺。(取舍:拿主意)
稽之以成:一算就准。(稽:卜。七稽疑。——《书•洪范》)
B、日月积久
这个范围就有点广的啊,你想要什么,含泪。
校:教。《左傳•襄三十一年》鄭人游于鄕校,以論執政。
日月积久,校之以功:陈风旧俗,一教就化。
.3、 故卑不得以临尊,轻不得以县重,愚不得以谋知,是以万举不过也。
陆注:所以,地位卑下的人不准用来监督地位尊贵的人,权势轻微的人不准用来评判掌有大权的人,愚蠢的人不准用来计议明智的人,因此一切举措都不会失误。
这个卑、轻、愚有多大区别。
译文:所以,贱人就不能提拔,轻浮的人就不能担当重任,笨笨就不能用来搞汉语注释(谋知:使用智商、定夺),这样啥事儿都不会闪失了。
.4、故校之以礼,而观其能安敬也;与之举错迁移,而观其能应变也;与之安燕,而观其能无流慆也;接之以声色、权利、忿怒、患险,而观其能无离守也。彼诚有之者与诚无之者若白黑然,可诎邪哉?故伯乐不可欺以马,而君子不可欺以人。此明王之道也。
陆注:所以用礼制来考核他,看他是否能安泰恭敬;给他上下调动来回迁移,看他是否能应付各种变化;让他安逸舒适,看他是否能不放荡地享乐;让他接触音乐美色、权势财利、怨恨愤怒、祸患艰险,看他是否能不背离节操。这样,那些真正有德才的人与的确没德才的人就像白与黑一样判然分明,还能进行歪曲吗?所以伯乐不可能被马的好坏骗了,而君子不可能被人的好坏骗了。以上这些就是英明帝王的政治措施。
A、这个 观,是有问题的。
观:劝。《禮•緇衣》在昔上帝,周田觀文王之德。
劝:促使、达成。
故校之以礼,而观其能安敬也:所以,以礼教化,就达到他们服从。
.我还真解错了,观,就是观察。.

A、故校之以礼,而观其能安敬也:以礼教化,看谁能够服从。
B、举错,是上下;迁移,是左右。
与之举错迁移,而观其能应变也:安排各种职位,看谁能够应付。
C、 与之安燕,而观其能无流慆也:允许安逸享乐,看谁没有流露笑容。
D、 患,苦也。——《广雅》
险,《說文》阻難也。
接之以声色、权利、忿怒、患险,而观其能无离守也:接着(故意)给音乐美色、权利、黑脸、苦头吃,看谁没有失职。
彼诚有之者与诚无之者若白黑然,可诎邪哉:那保证有还是没有、一目了然,能不正确么(歪斜、失偏)?
故伯乐不可欺以马,而君子不可欺以人:所以,伯乐不会被马蒙蔽,君子不会被人蒙蔽。
.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