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闻写作案例库

[复制链接]
391#
发表于 2021-1-30 20:07:3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寂寞身后事:川师大坠亡教授庹继光的高光与困顿


死亡不是失去了生命,只是走出了时间。


                   ——余华《在细雨中呼喊》


庹继光年轻时神似崔健。又特别爱戴帽子,他带的第一届本科生于是叫他“崔健”,一叫四年。


2021118814分,庹继光从四川师范大学田家炳楼10楼纵身跃下,结束了自己不到50岁的生命。


这是庹继光坠亡的第12天。12天里,无论是学生、同事、朋友甚至妻子,每个人都无法叙述出一个完整的庹继光。他们能够回忆的,仅仅是他人生里的某个角色、一些片段:作为教授,他自负、直言、勇敢;作为律师,他记忆力超群,具有强烈的边界感;作为朋友,他性格开朗乃至于活泼,聊起八卦尤其兴奋。


唯独在维权的路上,庹继光拒绝与人分享内心。拥有新闻、法律的双重学术背景,包裹着“高级知识分子”的外衣,近10年来,他始终选择依法、遵规维护自己的权益,从不对外求助。


但学术与维权是两条截然不同的路。凭借勤奋和执着,庹继光创造了两年间在复旦大学发表30多篇C刊的记录;寄望于学识与智慧,庹继光却始终无法与世界达成和解,最终选择以死抗争。


49岁、17885个日夜,消失在纵身一跃。


葬礼


122日上午九点半,太阳消融了薄雾。这天是庹继光出殡的日子,成都东郊殡仪馆的栖霞厅里,来了四十多人。


遗体告别仪式持续了二十分钟。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领导致辞时,追忆了庹继光生前的学术成就。庹继光的妻子李缨哭着向大家致谢,“谢谢大家到场”。


“和庹老师出事那天相比,李缨老师的状态已经好了些。”曾师从庹继光的一位研究生回忆,“出事那天,她整个人是懵的。就站在殡仪馆的院子里,不停地接受电话采访,重复同样的内容”。


四天前,119日晚十一点多,李缨还在坚持:在成都成华区政府给出答复前,她不会举行葬礼。“我丈夫用命来诉求政府的回应,如果政府没回应,我就轻易把他……是不是有点亵渎他。”李缨痛哭。


遗体告别仪式结束后,师友与李缨道别、离开。李缨穿黑色羽绒服、戴着口罩,疲态明显,马尾辫藏不住白发。“守了一夜的灵,”李缨说,“儿子以前还会撒娇。出事后,都不跟我撒娇了。”


“我看到有记者写,10楼里头还有两张椅子。我还在想,天呐,他踩椅子上去的啊?他怎么那么决绝啊?完全不顾及我和娃娃了吗?他跟我说过,他是最爱我和儿子的。”李缨话带哭腔,“他觉得他可能没得办法了,他是在用生命为我们抗争。他是走了,我手脚并用、爬也要爬出一条路来,主要是我还有娃儿。”



高光


35岁的任忠诚至今仍清晰记得第一次见庹继光的场景。


2004年,我们是他带的第一届本科生。”任忠诚回忆,“他带我们的第一门课,上课地点在第一教学楼102教室。他戴着帽子做自我介绍,‘我叫庹继光,这学期的《电视新闻学》我给你们上’,说完就开始上课。”


庹继光19716月生,四川大学博士毕业时33岁,毕业后任教四川师范大学。“当时文学院传媒系的系主任非常重视他,很多专业课都安排给他上。但他上课特别枯燥,很无趣,而且说话声音又小。慢慢地,学生都坐到了最后几排,在课堂上怎么捣乱都行,只要不影响他上课。”


教室整个空堂的窘况,庹继光都经历过。


任忠诚回忆:“大三时,有一次我们全部逃课了。他到了教室发现没人,以为有什么活动课被取消,他就走了,也没打电话问一下今天怎么没有人。后来两个去上这节课的学生迟到了,发现没有老师,就给他打电话。他就回来给这两个学生上了课。”


“他跟我们的话很少,除非跟他谈论学术、课题。”任忠诚说,“你休想跟他聊聊人生、聊聊理想。”“他还是有点自负,有点恃才傲物,这也是才子的一个共性。”西南某高校教授赵鹏这么评价庹继光,“他确实在认识事物方面更加深刻,所以当看到一些浅薄的东西时,就会有些自负。”


20059月,庹继光进入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他在复旦大学创下了两年间发表30多篇C刊的记录,到现在都没人能破!非常高产。”赵鹏介绍。“C刊有多难发?比如四川大学的博士,要发三篇C刊才能毕业。很多人卡在这个地方,卡好多年都毕不了业。”成都大学老师陈铁解释道。


在学术研究上,庹继光一直是个高产的教授。


据四川师范大学官网介绍,庹继光曾相继在《国际新闻界》、《现代传播》、《中国电视》、《新闻大学》等学术期刊发表各种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北大核心期刊论文超过130篇;以第一作者或独立作者身份在权威期刊、CSSCI来源期刊发表论文超过60篇。


20076月,庹继光从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后流动站出站,于当年9月进入西南政法大学法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科研工作,20106月出站。20099月,他以412分的成绩通过国家司法考试,成为执业律师。


“他是一个记忆力超群的人,”陈铁赞叹,“我们周边的人出生于哪年哪月,他都很清楚。聊起著名学者的经历、历史掌故、趣闻轶事,他如数家珍。而且,他写论文很快。”


边界


任忠诚认可庹继光的学术成就,但至今不认可他的教学方式。


“因为论文答辩的事,我记恨了他好久。”任忠诚回忆,20084月,自己通过公招进入四川本地一家媒体。5月,汶川地震发生后,单位缺人手,任忠诚被直接派到一线,“在北川待了两个月,毕业论文彻底放下了。答辩前,我向单位请了假,三天里完成了写论文、导师修改以及论文答辩的全过程。”


临场答辩前,任忠诚的论文被庹继光质疑了。


“庹老师拿着我的论文说,‘任忠诚,我觉得你的论文似曾相识’。他的意思是,论文是我抄来的,但我真的没有抄,而且我的导师就坐在他旁边,我心里想,你多少给点面子啊。”任忠诚当场回怼庹继光:“我的这篇论文,您在哪见过?您指出来,我想看看他是不是抄我的。”任忠诚觉得自己有点被侮辱到了,“作为一个老师,他怎么能这么说?”


火药味浓烈。答辩正式开始时,庹继光提了几个问题。每个问题,任忠诚都生硬地反怼回去。“其中一个问题与民生新闻报道相关。我当时怼得特别尴尬,我说庹老师您发表过几篇新闻报道?您在新闻一线待过几年?”


实际上,2004年进入高校工作前,庹继光曾先后在《体坛周报》、《重庆晨报》、《华西都市报》工作过7年,共发表新闻作品3000余篇。


“我当时觉得,他肯定要把我的论文挂了。但我没想到的是,他给我打的竟然是‘优’。”回忆至此,任忠诚没忍住,哭了出来,“我经常回川师,但都躲着他走。其实我心里早就原谅他了,只是自己觉得愧疚。如果他当时给我一个‘差’,我就能明目张胆地恨他了。”


“他的确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要求比较严厉,标准比较高。”赵鹏确认。“坊间有个传言,”前述曾师从庹继光的研究生称,“每次论文答辩,庹老师是最严格的。很多学生怕得不到他那一票,会提前找到他,让他看看论文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庹老师也很乐意去讲。”


“但他很少跟我们提生活,更多还是跟我们聊学业上的事情。”该研究生强调,“他还是有一定的边界感,像是老师的样子。”


钉子户


如果没有陡然降临的拆迁,庹继光和妻子李缨不会成为钉子户。


1999年底,28岁的庹继光在成华区万年场云祥公寓买了一套住房。“当时是整个片区售价最高的。我觉得地理位置、小区环境都不错,于是下单购买。还额外掏了一些钱,买了屋顶花园。”201312月,庹继光在新浪微博以@良知学人马知远为ID,发布了一篇:《成华区云祥公寓咋变成棚户房拆迁呢?》




2000年左右,7万多元就可以买一套75平的安置房。旁边的云祥公寓是新建的商品房,得好几十万才能买到。”居住在云祥公寓附近安置房里的退休工人回忆。


在成华区,庹继光和妻子李缨还有一套住房。该套住房位于西南石油大学青龙校区,系李缨婚前购买所在工作单位、四川省政法干部管理学院的房改房。20119月,当时的成华区统一建设办公室,筹划对西南石油大学青龙场校区的职工宿舍实施模拟搬迁。此次模拟搬迁,被庹继光形容为“如临深渊”“可怕的梦魇”。


“他们家真是赶巧了,成华区在哪规划不好,就规划了他们家在成华区的这两套住房。”任忠诚无奈道。


搬迁价格成为庹继光和成华区之间的第一个分歧。


201223日,庹继光公开发表《一位老新闻记者、大学教授的泣血呐喊——成都之大,放不下我一张平静的书桌!》(以下简称《呐喊》)提到,20111018日,成华区统一建设办公室委托某中介机构公布了对青龙场校区职工住宅的评估价。庹继光当时就在住户集体讨论该价格时告诉在场的住户代表,按照国家和成都市的政策,模拟搬迁中可以采用协商定价的办法,而不是必须评估价,大家可以要求协商定价。“可惜这一建议未能得到更多人的响应。许多住户在各种压力面前,陆续与成华区统一建设办公室签约。”


《呐喊》还提到,20111214日下午,庹继光李缨夫妇与一位自称成华区统一建设办公室、西南石油大学青龙场校区模拟搬迁项目的工作组长协商。“对方仍态度强硬地表示,补偿方案必须以他们的评估价格为基础,没有松动的余地,绝对不可能采取协商定价。”


云祥公寓的模拟拆迁则在2年后开始。201311月,成都成华城市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对庹继光位于万年场的云祥公寓进行模拟搬迁。


20147月,庹继光在其个人微博打比方:拆迁本是民事行为,但操作中却是拆迁机构主导评估作价,业主竟无权拒绝,“就如我等去国美、苏宁买电器,找个人给他的彩电出价100元,你要不卖,我就要‘依法购买’啦!”


118日下午,西南石油大学退休办相关负责人回忆:“我听曾住在那里的离退休人闲摆时,说过庹继光这个名字。那边的离退休人员对他们家的意见很大,就因为征收的问题。好像最后就剩他们一家。听说他们要价很高,要比照上海的征收标准,具体要多少钱我不清楚。”


截至发稿时,李缨未就上述说法做出回应。


困扰


滋扰紧随异议而来。


庹继光在《呐喊》中列举,20111210日,成华区统一建设办公室10名工作人员首次滋扰他在锦江区的住处,报警处理后对方离开。同月14日,庹继光李缨夫妇与成华区统一建设办公室协商未果。16日,“成华区统一建设办公室人员带领青龙场校区少数住户继续到庹继光家骚扰”。20日,庹家锦江区住处的门锁被万能胶堵死,庹继光报警后砸门进入家中。


2012131日,距西南石油大学青龙场校区那套房改房模拟搬迁的终止期限,已经过去许久。庹继光李缨夫妇要求成华区统一建设办公室按照规定终止这次模拟搬迁,对方拒绝。


拥有新闻、法律双重学术背景的高校教授庹继光,选择在微博上断断续续地抗争。据时代周报记者依据现有微博统计:2012年,庹继光发了6条有关拆迁的微博;2013年,这一数据为20条;2014年发了19条;2015年,一条也没发。


其中,2012911日,庹继光一日连发三条微博,称“成都市成华区多个拆迁机构频繁使用黑招,强迫住户签订极不合理的拆迁补偿协议。敬请关注!”20142月,庹继光转发微博“2013年十大拆迁案件”,附评论“我就是暴力拆迁、违法拆迁的受害者。”他还在微博中@了传媒界和法律界的大V,表态“此事我将坚持下去”。


截至2021125日,庹继光的个人微博粉丝数仅有852人。微博简介为:大学教授,职业律师,前记者,新闻传播学博士后、法学博士后,一个努力追求真理和正义的人。


“他从2004年到川师教书以来,带过的学生基本上都活跃在川内,甚至全国。”任忠诚介绍,“我们基本上都知道他房子拆迁的事,但是能够帮到他的人很少。他虽然在微博上求助,但是他没跟学生张过口。”


双方继续僵持。


求助


看似风渐息浪趋平,实则暗流涌动。


西南石油大学青龙校区职工住房模拟搬迁未谈拢。李缨对时代周报记者讲述,20123月,学校停发了她的工资。“你是40码的脚,他们给你35码的鞋。”李缨打比方说。


“成华区方面还通过西南石油大学等单位,向四川师范大学个别领导打招呼,企图压制庹继光。”庹继光在一份公开举报材料中表示。


多位受访对象向时代周报证实,庹继光生前“一直评不上博导,这件事都成了他的心病。另外,他也评不上学术带头人。”“他和学院的关系也不太好。如果他认为一件事是有问题的,哪怕这件事跟他没关系,他也会直截了当地说,因此还得罪过某些领导。”


“他对那些浪得虚名的学者嗤之以鼻,尤其是没有任何学术成就还四处招摇撞骗的‘学者’,他觉得很可笑,看不惯。”陈铁评价,“学界也是江湖,必然也会有这样那样的事,但他就是不愿同流合污。”


“他处在这种逆境里,还敢于直言,我觉得他还蛮勇敢的。换成其他人,在经历了这样的挫折、压力后,早就闭嘴了。”云南大学教授顾宗宇说。顾宗宇是在一场学术会议上认识的庹继光。“大概是四五年前,他问可不可以加个微信,就加了。加了很久以后,我才慢慢发现我们是复旦校友。我觉得这个人还是比较正直的,他没有跟我攀关系,也没有套近乎。”


两人的见面频率大概一年一次,庹继光也跟顾宗宇提过几次房子拆迁、自己遭受不公正待遇的事。“我们当时都没在意。像评博导这种事,在高校里还是比较普遍的,总有人上,有人不上。但现在回过头来想,他当时可能是在向外界求助。”


“这两天我总是感觉很愧疚。”顾宗宇叹道,“他这几年应该很孤独,很多话没人可说,所以即使像我这样和他认识时间并不长的人,他也会吐露几句。但他看上去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就是一个正常的学者。如果当时我们对他的具体情况进行更深入的了解,说不定就不会发生后来的事。”


但陈铁并不认为庹继光曾向外界求助。“他没有求助任何人的感觉,庹老师跟很多认识的人都会提到拆迁的事。我跟他第一次认识时,他就提到了。在我看来,他已经把拆迁这件事作为自己精进法学专业的练手工具了,就那种感觉:任性地抗争吧!”


“我们以前师门聚餐的时候,他提过一两次。”前述研究生回忆,“他每次都是半开玩笑地说,更像是一种自嘲。喝着喝着酒就开始说,‘别说你不行了,我也不怎么怎么样’。然后就说一些车子被扎、房子纠纷等。我们都没把他说的这些放在心上。”


“他是学法律的,他想用他的法学知识据理力争、维护自己的权益。”陈铁常和庹继光切磋学术问题,“他一直在孤军奋战,因为他是一个自尊很强的学者,所以他不会去托关系、求人。他寄希望于法律,他觉得用自己的智慧和知识能把这件事解决掉。”


2018年他曾经给我打电话咨询过,”律师王才亮说,“我建议他尽快依法维权,但他还是走内部沟通协调的路。”知情人士透露,近年来,庹继光李缨夫妇与成华区政府之间的沟通近乎停滞,政府方面曾多次建议他们,“如果觉得不合适可以走法律途径,大家公对公。”但迄今为止,庹继光夫妇尚未发起过行政诉讼。


庹继光想过逃离。多位知情人士表示,“2018年左右,他曾想离开川师,向多所高校投递了求职材料。郑州大学给了他特聘,但因为川师这边有一些问题还没解决,就一直去不了。如果当时换一个环境的话,估计也不会走到今天。”就职于211院校的某老师证实:“庹继光的材料投过我们学校,但他的水平达不到学校想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的要求,作罢了。”


没有人想到庹继光会自杀。


在陈铁眼里,庹继光热爱生活:出书了会签名送给亲友,每天必须散够6000步,怕胆固醇高不吃鸡蛋,寒暑假带孩子走遍全国,以及特别爱聊学术界的八卦。


“他聊八卦时很兴奋,会主动打电话过来讲很久。我们聊天很轻松,没有那种苦大仇深。”陈铁言语间轻松了些。


反击


凝视深渊过久,深渊将回以凝视。


任忠诚清楚记得他最后一次见庹继光的场景。“去年的夏天,在学校里,他穿着球鞋、短裤,和一件破烂的白底黑条纹短袖,手里拎着一个袋子,低着头往操场走,很颓很颓。那件T恤有多破呢?两个黑条之间的白色都变灰了,甚至都有点透。”


20209月下旬,庹继光李缨夫妇获悉自家位于成华区的两套住房均已被拆除。


知情人士说,两套住宅被拆除的时间均为2016年。既然早已拆除,为何庹继光夫妇直到20209月才知晓此事?又是通过何种途径知道的?李缨拒绝回复上述问题。


上述居住在云祥公寓附近安居房的退休工人说,“拆云祥公寓主要是为了修双福二路,修路之前先修了前面那座大桥。”该退休工人所指的大桥为御龙桥,桥长180米。桥梁竣工铭牌显示开工时间为201612月,竣工时间为20191月。“分了几批拆除,最先拆的是这条路上的房子,最后全部拆完大概是2018年左右。”




任忠诚也曾住在云祥公寓附近,他用脚跺了跺双福二路的人行道,“庹老师家以前大概在这个位置,一半在人行道上,一半在围栏里。”目前围栏内部已全被拆除,现场留有建筑垃圾。云祥公寓的大门因不在规划范围内而被保留了下来。大门朝向东南,门口停放多辆轿车,贴着白色瓷砖的两根门柱应是小区存留的唯一痕迹。2米左右高的蓝色铁皮大门紧闭,大门里面砌了一道墙砖,密不透风。




至于西南石油大学青龙校区的职工宿舍,早已改建为成都市实验中学青龙校区。2012年,成都市实验中学开始招生。


20209月下旬,知道房子被拆除的庹继光与成华区交涉。“与自称‘成华区方面谈判代表’会谈,他宣称我们家住宅的拆除,都是经过成华区政府常务会议讨论决定后部署实施的。”庹继光在上述公开举报材料中说。


202010月,成华区智慧城市治理中心回复庹继光夫妇:“因该两套房屋长年无人居住,后经鉴定其两套房屋为D级危房,基于此可能存在的危险隐患,区棚改公司为了排除此危险而对该两套房屋实施了拆除。”


庹继光不认可上述回复。他认为,成华区政府是在没有签署拆迁协议、没有启动征收程序、没有申请司法强拆等前提下,对房屋进行了暴力拆除。


庹继光开始反击。


他在微博上发布了《举报蒲发友滥用职权、暴力拆除公民合法房产》(以下简称《举报信》)一文,自称举报人,被举报人则是成都成华区区长和区委副书记蒲发友。但微博发出之后,“一点作用都没有。”


更早时候,20204月,庹继光开设了头条号“守法学人马知远”。头条号里,庹继光多从法律角度分析各类新闻热点事件。最新一条动态停留在16日,内容与“疫情”“高校”相关。2020116日,庹继光转发了一条“村主任暴力逼迁被抓”的新闻,并配发文字:给蒲发友提个醒,一样的行为就会有一样的下场。


“现在回过头来看,他去年12月就有点不对劲了。”陈铁翻看自己与庹继光的微信聊天记录,“你看,他113日下午五点,给我发‘老师,回来了吗?(龇牙笑表情)’我给他回‘肥来了,吃换去哇’,他给我回‘五点半才能吃饭饭’。”


“但到1211日这天,我跟他抱怨一件事情,他就只给我回了‘是啊’‘是的’‘算了’。按以前,他最起码会回复很长的文字。”


李缨没有察觉庹继光有轻生的念头,但“他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出现失眠,比较严重的失眠”。李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提到,从今年1月份开始,丈夫情绪非常不好,被诊断为重度抑郁。当问及有关庹继光重度抑郁的确诊时间和确诊医院时,李缨未作回应。“他觉得已经穷尽自己的能力了,没有办法了。他说学法律也好,学新闻也好,都救不了我们。”




118日清晨,庹继光走在湿凉的空气里,头顶的柳枝轻摇在灰蓝色的天空下。薄雾轻轻,伴着一路的腊梅香,庹继光走上了四川师范大学田家炳10楼,纵身跃下。


更早,9年前,2012118日,在经历了“如临深渊”的第一次模拟搬迁后,庹继光拜谒了湖南沱江边的沈从文之墓。他写了一首诗:“看看你的故园是否芳草凄凄,有凛冽的风没有晶莹的雪。”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赵鹏、陈铁、顾宗宇为化名,实习生钟美琪对此文亦有贡献)



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陈佳慧

链接:http://mobile.time-weekly.com/v2/articles/yDrGd5?s=NWaYD23WYv1jgnOapl



编辑:王雅欣

392#
发表于 2021-1-30 21:31:0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刘海明的评论教学“训练场”



   

2020101日,红网正式启动第六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在10月和11月月赛中,一批优秀大学生脱颖而出,摘得“月度之星”。目前,12月月赛点评工作正在进行,决赛环节也将随后推进。


通过“评论之星”选拔赛,不少大学生得以磨炼成长。评论大赛是有形的擂台,大学的评论课堂,则是无形的教学训练场。今天,我们带大家看看重庆大学新闻学院的评论教学“训练场”。


实践是最好的试金石


“习作20篇,至少发表2篇网络或报刊评论作品”,这是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刘海明教授对其所负责的新闻评论课的学生的要求。面对这样的要求,学生纷纷表示有些压力,但却也明白,经历了这番试炼,每个人的实践能力都将会大大提高。“开始觉得特别难,但是硬着头皮去写就能慢慢找到感觉,发表出去的时候特别有成就感。”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18级本科生李志姣说道。


新闻评论课的教学目标,追求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表达思想的能力。如何将这看似简单的三句话落实到位,刘海明教授有他独到的见解,“评论课的实践指向显著,对概念和理论知识把握得再好,最终也要通过评论写作实践来检验。就好比考驾照的理论学习与上车训练一样,理论知识考满分,并不等于你就会开车或者说开好了车。所以,重庆大学新闻评论课的教学定位是实践驱动型的,让社会评价来检验我们的教学质量,这个检验标准就是学生能不能写出来心无旁骛的作品,他们的作品能不能发表,能发表才是最好的社会认可。”


面对这样富有挑战性的课程要求,其实不少学生都产生了畏难情绪。“学生产生畏惧心理是正常的,但他们不知道自己的潜力究竟有多大。十多年来,我还没发现真正完不成任务的学生。对抗心理有阶段性的特点,临近期末老师不妥协,学生为必修课的成绩,就会妥协的。我的理念是:宁可现在挨骂,不让学生毕业后骂我。”刘海明分享着他的看法。


关于为什么要坚持如此严格的标准,刘海明表示,“作品是行走社会最好的通行证,也是认识社会的试验场。一纸文凭,只在求职时有用,而一项技能,则是未来养家糊口的本领,这就是评论写作的价值所在。”


同台打擂见真章


近年来,不光红网举办了大学生评论大赛之外,很多媒体也都在举办大学生新闻评论大赛,这给大学生们参加竞争提供了更多的平台。通过这样的大赛,大学生到评论实践的“海洋”里“冲浪”,在大赛中锻炼自己,提升自己,最终也证明自己的水平和能力。


获得红网第五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第一名,重庆大学2017级广电专业的学生杨元瑞表示,“评论大赛是一次很好的交流学习,和展示自我的机会。在课程的习作要求外,评论大赛为各个高校的学子搭建了彼此‘切磋’的擂台,让大家相互学习,共同进步。除此之外,在评论大赛中可以听到不同人群的声音,而且这不同于网络上的‘众声喧哗’,大家都坚持用理性与逻辑对话,是真正的可听的‘言之有物’,在比赛过程中阅读其他参赛选手的作品也让我收获颇丰。”


一学期发表46篇评论的16级本科生刘通也认为,“评论大赛是有利于初学者快速起步和成长的好机会,通过评论大赛一是获得了写作评论的极大兴趣和极大信心,看到自己的作品脱颖而出,能够提高自己的效能感;二是获得了一些发表作品的途径,也能逐渐积累一些比较好的代表性作品;三还能结识一批同龄的写作者,共同切磋,共同交流。”


刘海明鼓励学生们积极参加评论大赛,背后也另有用意,“评论发表对于学生来说难度未必真大,但发表的学生也容易产生傲气,发表几篇作品就以为‘天下老子第一’。评论大赛好比擂台,全国的在校大学生同台,‘入门券’是你得发表了作品。这样,发表评论就从‘天花板’变成了‘地板’,大多数学生已经感受到更大的压力,鼓励甚至要求学生参加全国的新闻评论大赛,就是让学生知道天外有天。”


重庆大学2016级本科生廖元植表示:“评论大赛总的来说是一个让学生观点得以表达的平台,它本身就很有意义。同时,因为是比赛,必然会要求学生对自己的思想、论证、表达进一步精细化,也提升了我们的思辨能力,所以也能够让我们成长。希望新闻评论大赛能够常办、常新,我们也会积极参与。”


刘海明还将评论大赛视作“第二课堂”,在教室这个课堂上,老师好比教练,教给学生基本的评论写作知识;而评论大赛则是第二课堂,通过比赛让学生看到自己身上的不足,尽快改变自己。


编辑:张瑜

作者:陈佳茜

来源:红网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来源:红网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ajWOu6F9pSyyg2l2MhAMlA



编辑:王雅欣

393#
发表于 2021-2-7 15:55:1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她的丈夫如此残暴,媒体为何一直当爱情炒?|新闻讲堂

前女记者马金瑜自称被丈夫扎西家暴的事情引爆了舆论,青海警方表示介入,当地妇联表示介入。

很多人同情马金瑜、谴责家暴,也有很多人觉得马金瑜应该反思自己,为何隐忍至今。这两种议论,都基于一个前提,那就是马金瑜真的是遭遇了严重的家暴。可是,扎西接受媒体采访时否认此事,真假就交给当地公安、妇联去调查。
作为一个前记者,今天主要还是谈一谈新闻业务。
马金瑜自述,家暴是2015年开始的——
2015年,一次酒醉之后,他半夜回来,开始找事,询问是不是和他的藏族朋友(男子)有事,暴打是突然开始的,我的眼睛登时模糊了,拳头不断砸在我的头上,头发被抓着,动不了,只听见孩子大哭着,孩子父亲喊着:“你看着你的阿妈!”头被击打的瞬间,我的小便失禁了。仅仅不到一个月,他和一个藏族女工在一起被我撞见,我抓着他的衣服问,为什么,为什么?我被一脚踹在肚子上,开始流血了。
……可是这样的日子,没有结束。几乎每个月,都会卷土重来,有时是因为酒,有时是因为男性,比如内地媒体同事自驾来青海,路过家里来看看我。
指控如此直接,或许都是真的。可是,随后发生的事情就让人很困惑了。
遭遇如此严重和频繁的家庭暴力之后,马金瑜还频繁接受媒体采访。
2016年9月7日,央视《致富经》报道了马金瑜的故事,但是马金瑜只字未提被严重家暴和丈夫出轨的事情。
鉴于马金瑜已经是一个卖土特产的电商而不再是记者,出于商业的考虑接受媒体采访不提家暴和丈夫出轨的事情尚可理解,但至少不应该再美化与丈夫的感情。如果遭遇了多次严重的家暴还有意无意秀恩爱、美化自己的感情生活,那就十分可疑了。
可是,2017年7月下旬,《封面新闻》采访马金瑜后报道说:在采访的前几天,马金瑜去大学里演讲,她告诉一群毕业生,“你们要相信爱情,不要怕冒险,哪怕哪下一步是悬崖,不要怕,跳!”可是,马金瑜在文章里说:2017年元月春节,他半夜溜出去和一个藏族女大学生开了房,也是之前来这里工作的女孩。
……
我们勉强熬着,我不知道前路在何方,每一次挨打受气,我出门后,女工都到黄河边去找我,这个县城离黄河很近,每年都有跳河寻短见的媳妇。
一直到为了安排女工的工作,家里只有我和孩子父亲两个人的时候,他说的意见,我说不行,不知道哪里来的怒火,他突然把我掐住脖子摁在床上,只在那几秒,他的眼睛红红地狠狠地直视着我,他动了杀机。没有呼吸,我很快什么也看不见了,眼前是黑的,也许已经昏过去了。等我再次睁开眼的时候,他在床边坐着,我看不清表情,我闻到了臭味,我已经被掐得大小便失禁了。按照马金瑜的描述,这些事情发生在2017年6月以前,也就是《封面新闻》2016年7月报道她之前。刚被丈夫打得大小便失禁,马上在大学讲课建议大学生们为了爱情可以冒险、哪怕下一步是悬崖也要跳,这是一个自认为有良知和社会责任感的前记者该说的话?看到这些消息,我觉得真的是活见鬼了。如果家暴是真的,如果频繁的家暴是真的,如果丈夫多次出轨是真的,马金瑜还这么告诉学生们,不好说她坏,觉得她至少是病了,该去找心理医生看看病。挨了那么多打,打得那么严重,还在撒谎美化自己的感情生活,这,也不该是一个当过多年记者的人该有的行事风格。家丑固然可以不外扬,但若还主动掩饰、刻意美化,那就一定有问题。有人说,她之所以迟迟没有逃离,是对扎西还抱有希望,觉得他会转变。看人如此不准且迟迟执迷不悟,对人性的判断错得如此离谱,我很难相信她过去真的是一个好记者,也很难相信作为电商的她推介的那些商品真的有她说的那么好。
所有过去美化马金瑜感情经历的报道,都说扎西是个藏民,连《青海日报》也是这么说的,马金瑜也一直对媒体宣称丈夫扎西是个藏人,也一直在强调藏人如何善良,可是,扎西根本不是藏人,而是一个汉人,叫谢得成。
马金瑜为什么不直面自己的丈夫、所谓的扎西其实是个汉人呢?
马金瑜说,自己至今还相信爱情。爱情,当然是应该相信的,但是马金瑜的表述是有严重问题的。她应该说的是:要相信爱情,永远应该相信,我的遭遇不能说明没有爱情,只能说明自己遇到的不是爱情。否则,爱情何辜,背你马金瑜这个锅?马金瑜多半还没有走出来、醒过来,还活在自己虚构的世界里……说了这么多,最后的总结回到新闻业务上来:做人物报道,很容易掉进坑里人物专访更是。听一个人讲几个小时就回去写几千字,风险极大,前不久,我还写过题为《写人物专访是一件非常冒险的事|新闻讲堂》的文章,大家可以读一读。
褚朝新2021年2月7日
原文来源:微信公号——褚朝新说事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IxKYDgS7peLeRL7KrzbkRQ
编辑:刘佳莹


394#
发表于 2021-3-10 20:46:2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假如世界各大媒体都来报道鸿门宴……
华尔街新闻体的写作原则是“由小及大”“窥叶知秋”。结构上,开头从非常个人的视角切入,再从这个小细节推展开来,逐渐论及全局,最后还要关照回开头,一般用于深度报道。这种写法更显人情味。
倒金字塔体则正好相反,讲究“言简意赅”“由重及轻”,开头说最核心的新闻点,然后说次重要的新闻点,然后是支持核心的材料和证据,最后是补充性材料,叙述多,议论少,时效性强,一般用于突发报道。
倒金字塔体最早出现于南北战争时期,战地记者们为了抢先发回报道,用这种方式一段一段在电报局里拍发,先发核心信息,再慢慢把事情说清楚。
顺便说一句,有的记者为了不让别人抢到头条,发完正经报道以后,还会继续拍发一些大部头的东西比如圣经来挤占电报机,让竞争对手发不出去。《神秘岛》里的吉丁史佩莱就干过这种事。
真正把这个体系发扬光大的契机,是林肯遇刺,美联社最先发了一条新闻:今晚总统在剧场遇刺,身受重伤。一共才12个单词。这个记录后来在1945年被打破,还是美联社的新闻:“罗斯福总统今日突逝”,6个单词。
还有人提到新华体,这个和我们高中写议论文的结构是类似的,开头高屋建瓴,然后夹叙夹议,论点+论述+论据+名人名言+论述+论点,最后概括成数个排比句,进一步拔高主题。优点是磅礴大气,蛊……呃,鼓舞人心,看完以后让人热血沸腾。缺点是容易腻。
关于写作理论,让我来举一个古代的例子好了:假如我们要写一则鸿门宴的新闻报道,该怎么写呢?
标题:刘邦出席宴会时险遭刺杀
(汉元年十二月,法通社灞上电)
刘邦在项羽举办的鸿门宴会上险遭刺杀,已返回灞上军营。(开头开宗明义,直接把新闻最核心的点出。)
此次宴会旨在解决项羽与刘邦关于关中占领问题的争端。在宴会期间,项羽的堂弟项庄要求舞剑助兴,借此靠近刘邦,但被及时阻止。(杀手身份、行刺手段以及结果,属于次要新闻点。)
刺杀事件发生后,刘邦很快离开席位,宣称去上厕所,但他没有再次出现在宴会场合,而是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经郦山、芷阳小道返回灞上军营。(针对“返回军营”做进一步解说,至此鸿门宴的核心新闻已经报道完整。)
据信,阻止项庄刺杀的人,是项羽的叔父项伯。他当时也同时起身舞剑,阻挡住了项庄。项庄被迫退后,但宴会并未因此而中断。(针对刺杀一词做详细解释,解释为什么是“险遭”。)
刘邦离开以后,他的幕僚张良向项羽和范增做出了解释,声明刘邦已经喝醉,并进献了白璧一双、玉斗一双表达歉意。(对刘邦如何离开鸿门的详细解释。至此,对核心新闻的细节补充也完整了。)
有宴会出席者指出,在此刺杀事件发生前,项羽的重要幕僚范增曾数次举起自己的玉玦。在宴会结束后,他还用剑将张良进献的玉斗击碎。(补充性材料。)
目前鸿门和灞上的军队没有异动,但据信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已被处决。(事件发生后的后续动向,不分析,只罗列事实。)
在刺杀事件发生后不久,刘邦的一名部属樊哙曾闯入宴会现场,痛斥项羽。但项羽赞扬了樊哙的举动,并赏赐他一块生猪肉。樊哙未经烹煮即行食用。如果没有他的出现,刘邦的事业恐怕会遭遇失败。刘邦离开时,他也随之护送离开。(对宴会细节的描述,但这条信息与核心信息关联少,重要性比较低,所以放在后面说。)
唯一仍留在现场的张良和项伯关系良好,曾经救过后者的性命,两人来往十分密切。(这里仍在罗列事实,但记者已经通过事实罗列在表达自己的观点。)
标题:鸿门宴,一次几乎爆发的政治危机
(汉元年十二月,墨通社灞上电)
樊哙闯进鸿门宴会的时候,他的双手紧握着短剑和盾牌,头发直竖,眼角几乎要裂开。守门的持戟卫士试图要阻止他,但失败了。
这位年轻时在沛县从事狗类屠宰业的的平民,此时正面对着天下最有权势的贵族项羽,高声发出严厉的指责。整个宴会现场鸦雀无声。(开头从小人物的视角切入,设置悬疑。)
樊哙本来是在门口担任警卫工作,没有资格出席。但他突然收到同僚张良的提醒,自己的主君沛公在鸿门宴会上差点遭遇了一次刺杀,而刺杀者项庄显然得到了项羽的默许。
他情急之下不顾自己的低微身份,未经许可闯入宴会,试图履行自己的职责。樊哙和所有沛公幕僚都很清楚,这次危机并不只是沛公一个人的危机,而是樊哙、张良这些部属乃至整支沛军的危机。
如果任由项羽阵营充满敌意的态度发酵,将会对天下局势产生不可逆转的深刻影响。(从樊哙个人的遭遇过渡到政治层面的危机。)
在这次宴会不到一个月之前,反秦联军在关中取得了一次辉煌的胜利。刘邦军团攻克函谷关,占领了秦的首都咸阳。但这次胜利引起了项羽的不满。他当时刚刚打破秦军对赵国的围困,却被告知刘邦已经进入关中。
项羽认为自己受到了侮辱。在此前的一次政治会议上,楚怀王与将领们约定,先入关中者为王——这被认为是项、刘之间发生争执的重要动机之一。“我兄长对刘邦的这一无耻举动非常愤怒,这个卑贱的小官吏窃取了不属于他的贵族荣誉。”项羽的堂弟项庄说,后来正是他主导了鸿门宴上的刺杀。
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向项羽写信,指称刘邦试图在关中称王,这成为激怒项羽的最直接因素。这次政治纠纷随即演变成了军事摩擦。项羽调动了四十万军队驻屯在鸿门,而刘邦的军队数量只有十万。
虽然两军暂时并非发生冲突,但局势一触即发。刘邦阵营的一位军事观察家郦食其表示:“如果两军开战,刘邦军队将没有任何胜算。”但同时他也指出,这对于反秦的整体战略是个非常沉重的打击。
项羽阵营也有人持同样的意见。“与其对军队实施打击,不如直接对刘邦采取必要手段。项王不能接受反秦联军失去十万名勇士,但他并不介意只失去一个厚颜无耻的同僚。”范增如此说道。他是项羽的高级顾问,在决策圈拥有很大的影响力。
当然,并非每一个人都和范增持同样意见。项羽的叔父项伯利用和张良——后者是刘邦的军事顾问——的亲密私人关系,成功说服了项羽在鸿门召开一次会谈,以求尽快消弭双方的分歧。
在发出的公开声明中,项羽表示愿意尽最大的诚意与刘邦当面沟通,并以已故将领项燕的名义起誓保证他的安全。刘邦很快做出了回应,说他将亲自前往鸿门赴宴,为自己之前鲁莽的军事行动道歉。
沛公的这一回应让爱好和平的人们如释重负,范增也是。
(这一部分从樊哙扩展到天下大局,简要概括了双方起冲突的大背景,然后又将视角缩小集中在鸿门,转到中心问题。要尽可能地直接引用多方发言,不要简单概括成“他们纷纷表示”,或者“大家都认为”,要细致到每一个人的立场表达,这些人一般都经过精心挑选,可以代表一个阶层或者一个团体的普遍意见,也可以当事人身份表达重要信息。)
在鸿门宴开始后,刘邦很快就发觉自己陷入了危机。据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侍者宣称,他清楚地看到范增先后三次举起玉玦,这应该是某种危险的暗示。但项羽并没有做出任何回应,显然他还没在现实利益和名誉之间做出任何抉择。
范增很快找到项庄,项庄起身表示要临时增加一项娱乐活动。他舞剑助兴,并慢慢靠近刘邦。促成这次会谈的项伯这时也拿起剑来,借舞剑之名阻挡了项庄的攻势。“我当时没想那么多,和谈必须进行下去。何况如果沛公被杀的话,那么张良也会遭到连累,他是我最好的朋友。”项伯在事后如此表示。
舞剑结束以后,刘邦安然无恙地留在自己座位上,暂时。张良认为危机仍旧没有解除,他立刻通知守护在门外的樊哙。樊哙采取了非同寻常的做法,他直接闯进宴会大厅,斥责项羽背离贵族道义。
项羽面对斥责显得很愧疚,他赏赐了生猪肉和酒给樊哙,并称赞他是勇者。樊哙趁机再度阐明刘邦的立场:我方无意占据咸阳,更无意称王。目前的军事调动,只是一种保护性的临时占领,可以随时解除。“这是一个最鲁莽的人做出的最明智的举动。”张良事后评价。
数刻之后,刘邦起身去厕所,他再也没有回来过。据信,刘邦是在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的护送下,经郦山、芷阳小道返回灞上军营。而张良确信刘邦离开之后,才向项羽表示刘邦喝醉了,已经早早返回,并进献了白璧一双、玉斗一双表达歉意。
耐人寻味的是,项羽居然收下了这件礼品。范增是如此地失望,以至于拔出剑将玉斗砸碎。“啊,真是一个缺乏头脑的蠢货。将来夺取天下的,必然是沛公。”有人听到范增言辞激烈地批评道。
刘邦回到灞上的第一件事,就是处决了曹无伤。处决是在一个深夜进行的,没有棺材,也没有墓地。(叙述新闻核心事件,多人物,多视角,按时间顺序。)
鸿门宴结束后,刘邦履行了自己的承诺,将军队撤出了关中,避免了一次惨痛的失败。项羽立刻占领了咸阳,并指使军队进行了数次劫掠。项羽错失了一次打击潜在竞争对手的机会,但他至少如愿以偿地得到了咸阳。
刘邦虽然被迫撤离,但至少保住了有生力量和良好的声望。在秦朝灭亡后的政治版图中,他仍旧可以发挥显著作用。
当然,刘邦的占领并非一无所获。不只一名目击者报告,在刘邦军队撤离时,用几十辆大车运走了地图、政府档案等物资,这为这名野心勃勃的平民领主做了一个意味深长的注脚。“我们只是出于学术目的才搜集的,反正项羽将军没兴趣。”萧何断然否认了这个猜想。
樊哙在鸿门宴后的工作暂时没有任何变动,但在关键时刻的突出表现,让这位勇者的职业生涯一片光明。当被问起未来五年的职业规划时,这位勇者谦逊地引用了陈胜的一句话:“王侯将相宁有种。”(做简单的总结和分析,并回到开头故事。)
标题:沛公完成战略转移,项贼图谋破产
(汉元年十二月,儒通社灞上电)
严冬十二,关中灞上,野火燎原,意气风发。沛公在鸿门又一次成功挫败了野心家窃取反秦果实的图谋,率领军队胜利西上。
(开头先用套句抒情一二,然后定出一个基本调子,用宏大叙事勾勒出新闻主体的重大意义。注意细节,比如“又一次”,表明成功不是偶然的,是持续性的。)
东风吹,战鼓擂。六国人民反秦反暴政的运动正如火如荼地在神州大地进行着。在沛公的英明领导之下,大军率先开进关中,占领了暴秦首都咸阳,彻底打碎了绑在六国人民头上的枷锁。
沛公心系人民安危,入关之后,立刻废除暴秦法律,只约法三章,让关中父老欢欣鼓舞,奔走相告。开心的笑颜,回到每个百姓的脸上,他们自发地打出横幅,编写歌谣,齐声称赞还是沛公的领导好。
(新华体最重要的特征是贾诩贾谊……呃,是夹叙夹议,即在描述新闻时,随时予以评论,或点明其历史意义,或宣扬其效果。)
然而,在这暴秦摇摇欲坠、全国即将解放的大好形势之时,总有一些野心家蠢蠢欲动,意图窃取反秦果实。旧贵族势力的代表人物项羽对沛公的成就非常惧怕,唯恐平民阶级的觉醒会危及到贵族统治。他突然率领大军攻打函谷关,进逼关中,想要扼杀平沛公。
根据此前达成的协议,先入关中者可以称王。项羽这一背信弃义的举动,让六国人民为之震惊,良知之士齐声叱责。关中军民纷纷向沛公请战,甚至有战士写下血书,流着泪激动地说:“沛公是我们的大救星,谁对他不利,谁就是百姓的敌人。”
其时暴秦余孽未平,战事未消。沛公审时度势,思虑再三,为了不影响全国反秦大业,决定暂时放下恩怨,与项羽进行谈判。项羽要求沛公只身前往鸿门参加宴会,反动势力代表范增公开叫嚣说:“他刘邦心虚根本不敢来“只等着沛公拒绝,就把开战的罪名扣在他的头上。”
沛公置自身安危于度外,毅然决定只身前往。面对同事和部下的担心,沛公笑着说道:“项羽和范增一直要求我一个人去,说明他们心里是害怕的,外强中干。你们想,我刘邦一个人,就能把他们吓成这样子,说明这四十万大军,也没什么好怕的嘛。”
(新闻叙述以时间顺序为主,尽量不插叙,不倒叙,主体人物要始终保持正面,基调要昂扬。)
在鸿门宴上,范增施展出卑劣手段,安排了特务进行暗杀。沛公几次面临危险,却一直镇定自若,谈笑风生,即使是敌人,也暗暗佩服他的大气。在张良、樊哙以及进步人士项伯的协助下,沛公义正词严地谴责了项羽的不义之举,让他哑口无言。
沛公的大义凛然,始终主导着谈判的节奏。巨大的舆论压力,让范增等人不得不放弃刺杀计划。沛公再次成功地阻止了敌人的阴谋,完成了谈判。
从鸿门宴返回以后,沛公首先揪出了隐藏在反秦队伍里的叛徒曹无伤,然后召集全体大会。在大会上沛公指出,当前全国斗争的核心,将从秦与六国义军的矛盾,转移到六国旧贵族与平民阶层之间的矛盾。
这个矛盾十分尖锐,不可调和。考虑到旧贵族势力在一段时间内仍占有优势,沛公决定从大局出发,利用谈判所赢取的宝贵时间进行战略转移,不执着于一城一地的得失,大踏步地让出关中,跳到更广阔的天地里去。为此,必须要西上汉中,暂时接受汉中王这个称号。
关中军民虽然不舍,但时间就是命令,理解了要执行,不理解也要执行,他们已在紧锣密鼓地做着相关准备。每一个人都深信,在沛公的带领下,迟早是要回到关中的。
沛公的举措,极大地震惊了敌人。项羽的狗头军师范增在得知沛公让出关中后,惶惶如丧家之犬。他向别人哀叹说:“项羽为人太过善良,不足为谋,我看这天下呐,早晚会落到刘季手里。”
(叙述一定要有技巧,多用形容词、成语,部分细节可以适当避开或改动,紧紧围绕主题。)
这一次关中到汉中战略转移,以鸿门宴为转折点,将开启反秦运动的新篇章。鸿门宴是宣诏书,是烽燧台,是铁犁铧,它是项羽的催命符,是沛公的里程碑。旧贵族必将灭亡,新朝代必将兴起。让我们再次喊出反秦元勋陈胜的那句话吧: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结尾要铿锵有力,至少三联排比,然后提出一个押韵口号,总结宏大意义。)

来源:微信公众号 历史研习社
编辑:贾梦琪

395#
发表于 2021-3-23 19:15:3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跟着人民日报海外版学改稿 | 原稿+见报稿+点评(2021/2期)


今天小编再和大家分享一篇由人民日报海外版总编辑推荐的佳作《警报器》,这篇报道刊载于人民日报海外版2021316日第1版“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栏目。文章短小精悍、行文流畅,仅用500字讲述了一对农村夫妇自费安装警报器的感人故事。该作品从原稿到见报,在立意、结构、段落、句子、用词等方面删改较多。我们约请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部副主任陈振凯对修改进行分析点评,从原稿与见报稿的对比中体会编辑的匠心,学习如何选准导向、增强逻辑、设置悬念......


见报稿


警报器


20210316    01 版)


今年223日,浙江衢州江山市石门镇清漾路口竖起了一个交通警报器。这个警报器,是一对农村夫妇自费安装的。


他们为什么要在这里安装一个警报器?


原来,5年前,就在这个路口,他们16岁正上高二的女儿毛佳慧被一辆汽车撞倒。女儿昏迷一个多月后才醒来,可竟如新生儿一般不会言语不会走路。夫妇俩没有放弃:到处求医问药,寸步不离精心照顾。


皇天不负苦心人,5年后的今天,女儿终于坚强重生——已基本能生活自理。


看着一天天好起来的女儿,夫妇俩悲喜交加。为了不让这一幕重演,他们商定在女儿出车祸的地点安装报警装置。


安装一套报警装置要一万多块钱。


这是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为了给女儿挣医药费,丈夫毛春法在广州打工;而戴华芳在村里做保洁员,收入也不高。


有人劝他们还是算了!


可夫妇俩主意已决,戴华芳说:“出车祸的家庭的苦,一般人根本想象不到!再者,车祸发生后,没有政府和乡亲们的帮助,我们撑不到今天。我们有责任提醒大家!”


夫妇俩将这笔钱交到了村干部手上,委托其帮助达成心愿。村干部找到了江山市公安局有关部门。于是,便出现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现在,只要有车或行人经过,这个报警系统就会发出语音:“前方路口,车辆通行请注意安全!”。

516字)



原稿


标题一:把女儿养大“两次”


标题二:知恩图报


家里并不富裕,村民戴华芳却执意花掉1万元,在路口装了个报警器。


原来,5年前,就在这个路口,她16岁的女儿毛佳慧被一辆汽车撞倒,重伤昏迷。


拿到女儿的病危通知书,戴华芳不知所措。治疗费高昂,家里却捉襟见肘——自己是浙江江山市石门镇清漾村的临聘保洁员,丈夫只是个养蜂人,小儿子还在上小学。


有人劝戴华芳:“别抗了,女儿不会怪你的。”


戴华芳坚决不同意。


46天后,女儿终于恢复意识。但不会说话、走路,智力相当于新生儿,医生说:能否恢复,只能期待奇迹。


“一定会有奇迹!”戴华芳很倔强:“我已经养活过她一次,再把她养活第二次。不难!”


病床旁,戴华芳一次又一次叫着女儿的小名、讲着她小时候的故事,尽管女儿没有丝毫回应。


半个月后,在戴华芳不厌其烦地“唠叨”声中,女儿发出了“哦哦”的声音。这让戴华芳欣喜万分。


“我要重新教她说话,让她慢慢恢复记忆;我要重新教她走路,让她慢慢学会走路;我要重新教她吃饭,让她慢慢学会生活……”戴华芳内心无比坚定。


5年来,戴华芳精心地照顾着女儿,寸步不离地陪着她吃喝拉撒。这几年,女儿已经成年,体重和戴华芳差不多。有时,要背着、扛着、搀扶着女儿,戴华芳不得不使出全身气力。为了维持家用,丈夫远去广州打工,家里的事全靠戴华芳一人操持。


“有时候累的犯了迷糊,仿佛又回到了照顾女儿小时候的日子。”戴华芳说。


皇天不负苦心人。在戴华芳精心照料下,毛佳慧恢复良好,如今已基本能生活自理。


“妈妈养了我两次,她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妈妈。”谈起母亲,毛佳慧心怀感激。现在,毛佳慧也十分乖巧懂事。每天早晨,她都会早起为家人做早饭,然后做家务、看书。下午,她还贴心地拉着戴华芳去村里散心。


戴华芳照顾病女的事情,深深感染着周围的人们。在政府的呼吁下,戴华芳收到了一些捐款,负担减轻了不少。


人们伸出的援手,戴华芳总是默记在心。今年,戴华芳的生活刚有了好转,她立刻又想着回馈着社会。


这不,就在这几天,戴华芳就在路口安装了一个报警器。


“我宁肯自己再辛苦些、多赚出钱来,也不愿意这里再出车祸了。”谈及安装报警器的初衷,戴华芳说:“出车祸的家庭的苦、孩子受得苦,一般人根本想象不到。”


“前方路口,车辆通行请注意安全……”听着报警器的提示,村民们都说:“这是一个遭受过劫难的家庭,更是一个知恩图报的家庭。给戴华芳帮这忙,真是没帮错!”

951字)




01

文以载道,选准导向


原稿和见报稿的最大不同,看似是结构大调,实则是导向侧重点之别。

作者给编辑送稿时,起了两个标题——《把女儿养大“两次”》《知恩图报》。显然,他想讲清两事,一是“第二次养活女儿”,二是“自费安装警报器”。行文时,大半篇幅放在前者,强调为母则刚。

事实上,第二个故事更重要,它让人物形象立体、人物精神升华,更有社会价值。农家妇女不止为女儿考虑,更为他人免遭苦难操心,不惜出巨资做好事。

编后稿突出社会价值——详写“自费安装警报器”,略写“第二次养活女儿”,详略得当,导向清晰。

这也提醒我们:写好一稿,重在讲清一事,行文集中。试图讲清两事,容易重点失焦,精散神离。何谓精、神?即导向。


02

关键细节,需要补上


编辑对原稿大删大增大改,从而详略得到、重点突出、细节到位。

重点看大增部分——安装警报器经过。原稿对此,较为简略。事前怎么考虑、遇到哪些困难、到底如何安装、最终效果啥样?交代不清,层次感、细节上不到位。然而,这却是关键、读者关心处。

编辑进行必要补充和调整:

事前考虑——“为了不让这一幕重演,他们商定在女儿出车祸的地点安装报警装置。”

事中困难——“安装一套报警装置要一万多块钱。”“有人劝他们还是算了!”“可夫妇俩主意已决。”

安装过程——“夫妇俩将这笔钱交到了村干部手上,委托其帮助达成心愿。村干部找到了江山市公安局有关部门。于是,便出现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最终效果——“ 现在,只要有车或行人经过,这个报警系统就会发出语音:‘前方路口,车辆通行请注意安全!’。”

显然易见,编辑进行了大量精心查询、补充采访等工作。


03

悬念开头,利索结尾


文似看山不喜平。见报稿开头即强调“这个警报器,是一对农村夫妇自费安装的”,留下悬念:“  他们为什么要在这里安装一个警报器?”

穷困农家,偏要自费做公益,显然有故事。为啥一定要在“这里”安装一个“警报器”呢?显然,“这里”一定有故事,且它一定与“警报器”有关。顺着设问,故事展开,疑问解开。

原稿开头,也想使用悬念。不过,一则少了设问句,二则细节不具体等,效果没编后稿理想。

再看结尾。

原稿用村民话收尾,强调女主人公“知恩图报”。

见报稿则用一个场景感结尾——现在,只要有车或行人经过,这个报警系统就会发出语音:“前方路口,车辆通行请注意安全!”

这个结尾,更干脆利索,虽然没直接提“知恩图报”四字,但“知恩图报”效果已经彰显。此外,安装警报器开头、警报器发挥作用结尾,首尾呼应。


04

能具象的,绝不抽象


讲好故事,要具象化。相比《知恩图报》,《警报器》更具象化。

一般来讲,形容一人性格,用事用物来讲,比直接上形容词夸,效果要好。

能载道的,一般是物,是事。

常看“感人肺腑的中国故事”栏目读者,应能发现——具象化、可感化、生动化,是栏目故事一大特点。

如讲治沙故事,提到沙漠“老狼”,先是虎视眈眈的狠,后是“在往后退、一直往后退”的怂,生动,过瘾。《峡谷里那盏灯》《不一样的脚步声》等题,可视、可听,既具象化,也留有想象空间。



来源:新闻与写作

作者:陈振凯  




编辑:王雅欣

396#
发表于 2021-6-8 16:21:1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短视频脚本难?Giiso写作机器人教你如何躺平创作爆款!
最近频频霸占热搜的“躺平”一词,调侃的背后,折射出年轻人拒绝“内卷”,追崇“躺平”的生活与工作。越来越多的人佛系躺平,那么如何实现躺平生活与工作就很关键!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这里要提到工具的重要性了。如今AI时代,躺平不是没有可能。生活中,我们用扫地机器人代替我们扫地、拖地;工作中,我们也喜欢寻找一些有利于工作效率提高的工具。依靠这些科技进步的产物,我们在生活与工作中躺平成为可能。
以短视频领域为例,想象下,你有一个超级勤快的助理,它不用吃饭睡觉,也不需要冥思苦想,很轻松的就能把你觉得很难搞定的任务,比如脚本、配音甚至剪辑都搞定,是不是觉得很赞?
下面,我们重点推荐3款短视频创作必用的AI效率工具,抖音很多大号亲测好用的人工智能效率软件哦~
01 脚本用Giiso写作机器人
Giiso写作机器人是一款AI写作工具,在人工智能帮助下,它能帮助撰写文案,尤其擅长热点事件的创作。内容爆不爆,热点很重要。比如说现在的高考热点,以高考为关键词,这个网站能够输出很多篇800字篇幅的文章。挑一篇再做内容上的精简与优化,改改后就是一篇很好的短视频脚本。

并且,这个网站目前正在做618活动,折扣力度前所未有。VIP会员不仅买一送一,还额外赠送写作金,真的是超实惠。
02 配音用标贝悦读
短视频离不开配音,自己不想配音,一定要去这个AI网站。标贝悦读支持在线文字转声音,适用于自媒体文章文字转声音、儿童故事文字转声音、小说文字转声音、视频文字转声音、商家促销文字转声音等多种场景。是不是很nice。
剪辑上Beatleap
剪辑其实是短视频里最费的工程了。有一款好用的剪辑软件简直是事倍功半。这里要推荐beatleap这个APP。用这个APP,视频可以一键调节,大片神器最关键的是高级感十足。
像以上这类的工具其实有很多,无论是我们短视频还是自媒体人,关键是找到一款适合自己的效率软件,躺平不是梦。

来源:Giiso写作机器人

编辑:何晓琴

397#
发表于 2021-6-13 18:42:5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从2021年普利策获奖作品中,新闻人可以学到什么
普利策新闻奖是根据美国报业巨头约瑟夫·普利策(Joseph Pulitzer)的遗愿设立的美国新闻界的一项最高荣誉奖,自1917年开始评选,每年评选一次。

与去年一样,今年依然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原定于4月20日召开的普利策奖发布会推迟至6月11日,原定于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的发布会也依然转至线上举行。

而于北京时间6月12日凌晨,今年的第105届普利策奖获奖名单正式揭晓。
作为西方新闻界最高规格的奖项,普利策新闻奖的颁发无疑牵动着全球新闻人的心。
正如专业媒体人Allen写到:“普利策新闻奖让我们在这个压力巨大的职业中停下来,认识到我们的报道正在产生影响”。
当我们在浏览获奖列表的时候,我们是否可以停下来思考:
从2021年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中,新闻人们可以学到什么?


01 永远保持跳动的公心
2021年的普利策新闻奖共颁出14个奖项(社论漫画奖今年空缺),获奖报道/评论作品数量共计80件。
其中,除“解释性报道”和“特稿写作奖”有两个获奖者(团队/机构)外,12个奖项仅有一个获奖者(团队/机构)。
file:///C:/Users/11582/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5.png


通过对14个奖项共80则报道进行内容分析后,可以发现此次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的核心议题为「新冠肺炎」、「弗洛伊德案」以及「监狱警务」等。
除了新冠肺炎,此次普利策新闻奖依旧保持了以往的风格,获奖作品几乎都为负面报道,关注的问题从种族冲突、资本操纵到基层黑暗、政权斗争等都有所涉及。
斩获公共服务奖的《纽约时报》在报道新冠肺炎上不遗余力,其揭露了种族和经济不平等以及美国政府的失败,并通过搜集和发布疫情相关数据为地方政府、医护人员、企业和个人提供帮助;

file:///C:/Users/11582/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1.png2020年5月23日,《纽约时报》的头版刊登了1000位逝者的姓名、年龄和职业等信息
明尼苏达州的当地媒体《明星论坛报》记者因在报道轰动世界的“美国黑人男子弗洛伊德遭明尼苏达州白人警察‘跪颈’执法死亡”上,作出了紧急、权威和细致的系列报道而获得了突发新闻奖。
此外,《洛杉矶时报》因以关于警务、保释改革、监狱和精神健康的多篇社论清晰而全面地展示了洛杉矶的刑事司法系统获得了社论写作奖。
过去的两个世纪,美国的新闻业经历了党报宣传报道、客观性新闻报道、解释性新闻报道、调查性新闻报道和精确新闻报道的发展过程。
每一种新闻报道形式的变化实质上都在追求摆脱新闻来源的控制,强调记者报道的独立性和系统性。
尽管政治因素对每个新闻业确实逐渐在减小,但经济、文化等软性因素,以及技术变迁带来的媒介环境变化等因素都在敲打着美国新闻界的客观性。
不过好在美国尚未演变成“新闻荒漠”,你仍然能看到许多保有社会责任感的媒体或自由记者在行动,而普利策新闻奖的存在就是对他们难能可贵的公心的一个肯定。
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感虽是与生俱来的,却也是最容易抛弃的,我们是否能在有限的时间与空间下争取做一些有一定社会意义的选题,或许是一个永远值得深思的问题。


02不丧失追求真相的勇气
2020年5月,《明星论坛报》第一时间报道了弗洛伊德案,随即便展开了时间线梳理、分析事件和深入报道。在弗洛伊德被杀后的第三天,论坛报发布了报道《乔治·弗洛伊德和杀死他的城市》,揭露了在明尼阿波利斯城中白人占比63%,而在2000 年至 2018 年间被警察枪杀的人中有63%都是黑人,刻画出了明尼阿波利斯尖锐的种族问题。一周后,论坛报又发表了一篇多媒体综合报道《在明尼阿波利斯的一周》,通过图片、音视频等大量资料展现了整起事件的全貌。
2020年12 月下旬,论坛报以一篇长而精美的传记片结束了整个系列报道,题为《乔治·弗洛伊德的救赎之路》,完整地记录了弗洛伊德的一生。

论坛报的系列报道历经半年,虽然没有记者受伤,但论坛报仍有六人被橡皮子弹击中或以其他方式受伤,期间还正值美国新冠肺炎疫情高发期。“为了完成报道工作,我们需要双重勇气”,论坛报的编辑兼高级副总裁Sanchez如是说。当专业媒体人Edmonds专门问及Sanchez论坛报的报道策略是什么的时候,他的回答耐人寻味。他说:“我们很早就意识到这将是一个重大事件,对于我们居住的城市来说它是一个非常悲怆的故事。我们唯一的报道策略就是‘全心全意’。”“在这个行业中,你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新闻会向你袭来,并占据你所有的精力”,Sanchez还补充到。通过对整个报道过程的回顾,论坛报的报道斩获突发新闻奖确实是实至名归。面对一开始警方的模糊叙述,他们并未直接信服,而是花费六个多月的时间,不断搜集多方信源和资料,对每一事实细节进行扫描核实,“拣尽寒枝不肯栖”。同样致力于探寻真相的还有入围公共服务奖的《信使杂志》。他们在报道布伦娜·泰勒枪击事件之初依然面临着了跟论坛报同样的问题,但其全面深刻的系列报道引发了不小反响,最终还推动了重要的改革。file:///C:/Users/11582/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11.png
几乎所有新闻人学到的第一课就是新闻真实,而层出不穷的假新闻、反转新闻也始终在提醒着新闻人这一基本原则。

但不可否认,真实性依旧是这个世纪新闻业面临的核心问题。无论是远方的普利策新闻奖获奖作品,还是近处时有发生的新闻案例,新闻真实性都是每一位媒体人应该嵌刻进报道工作的指导思想,而不是仅被当作束之高阁的几行大字。

file:///C:/Users/11582/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1.png03 不断打磨的新闻敏感

《波士顿环球报》在2020年8月开启了一项全国调查,发布了一则名为《盲点》的消息。报道提出了一个致命的社会问题,即美国各州政府没有建立一个有关危险卡车司机信息的共享监督机制,这直接导致了许多全国最危险的“马路杀手”经常无法被追踪和排除。file:///C:/Users/11582/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1.png

成千上万的卡车司机几乎不受监督地在公路上疾驰,包括一些曾犯下严重交通违规行为的司机,许多不幸的车祸事故正在美国各州上演。环球报汇编了各州的统计数据并进行可视化报道,展示了美国在2013-2018年死于车祸的人数,还分析出了全美有超过十分之一的司机至少犯过超速或撞死人的罪行,且这并没有被记录。记者还搜索了驾驶记录和碰撞数据,发现由于官僚主义的疏忽,全美各地的许多司机都在逃避惩罚。环球报的系列报道成功引起当局注意,从佛罗里达州到加利福尼亚州的政府相关机构开始纷纷采取行动。file:///C:/Users/11582/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13.png图源:The Boston Globe新闻敏感和新闻价值密不可分,指的是新闻工作者迅速、准确地识别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的能力,又称“新闻眼”、“新闻鼻”、“新闻嗅觉”。和新闻真实性一样,新闻敏感也是课本里避不开的基础知识点。但这一概念实际很难具体界定,新闻线索的获得也很难被框定,以案例呈现的方式会比简单背书更易于理解学习。获得调查性报道奖的《波士顿环球报》从使公众暴露于危险之中的道路监管盲点出发进行报道,角度新颖、立意深刻,其思路和经验或许能给广大新闻人以启发。

04懂得做大众的转译器
凭借去年3月到12月的新冠肺炎系列报道,《大西洋月刊》记者Ed Yong拿到了今年的普利策解释报道奖。“他围绕新冠肺炎疫情解释一系列了极为复杂的事实,并定期让每一个人都能了解这些事实”,普利策评委们指出了Ed Yong获奖的原因。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之初,围绕病毒和疾病的名称引发了极大争议。2020 年 2 月 11 日,世卫组织宣布将新冠肺炎命名为“COVID-19”。随后,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冠状病毒研究小组则发表了最新论文,将新冠病毒正式命名为“SARS-CoV-2”。但很多民众并不清楚二者区别,很多将其混淆。 EdYong 在报道《为什么冠状病毒如此令人困惑》中写到:“SARS-CoV-2是病毒,COVID-19是它引起的疾病,二者并不一样。”

“中国早期的数据表明,严重和致命的疾病主要发生在老年人身上,但在美国(尤其是在南方),许多中年人已经住院治疗,可能是因为他们更可能患有其他慢性病。
病毒在世界范围内可能变化不大,但疾病反应的变化却很大。”
Ed Yong的报道因通俗易懂,易于读者理解而收效良好。路透社的一个系列调查报道《屏蔽》也十分值得借鉴。“在最高法院受理的案件中,法院几乎总是做出有利于警察的决定”,调查报道的第一部分《Supreme Defense》揭露了最高法院正在帮助警察逃脱谋杀指控的事实。
其中有一段话这样写到:
高等法院还上下其手(tweaking),凌驾于法律之上(thumbon the scale),它允许警方在提交所有证据之前申请豁免。
如果警察被拒绝豁免,他们可以立即上诉——这是大多数其他诉讼当事人无法使用的特权,他们通常必须等到最终判决后才能上诉。
这则报道简单明了,但使用了一些巧妙有趣的措辞,如“凌驾于法律之上(thumb on the scale)”和“上下其手(tweaking)”。这些表达让严肃报道生动形象了起来,并帮助读者很好地理解了法院官官相护的丑恶行径。在新闻写作中,记者要注意新闻的可读性,掌握好新闻笔法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在遇到如医学相关的专业性内容较强的报道,要学会第二种翻译,尽量把报道写得通俗易懂,传递给大众易于理解的表达。 “一个熟练的记者会处理好复杂的材料,让观众更容易理解;而一个伟大的记者则会让文字变得容易理解且有趣(即使是一个令人不快的话题)”,正如专业媒体人Allen指出。
要有做自由记者的底气 今年的普利策特稿写作奖颁发给了两位自由职业者(Freelance)。

其实这才普利策新闻奖中并不罕见,几乎每年都会有自由职业者拿奖。如2019年社论漫画奖的获得者Darrin Bell、2018年斩获特稿写作奖Rachel Kaadzi Ghansah以及2017年拿下突发新闻摄影奖的Daniel Berehulak等都是自由职业者。他们不属于(至少拿奖的时候)任何媒体机构,有的是自由记者,有的是散文家,还有的是自由摄影师。其实现在有越来越多新闻学子毕业后选择不加入任何媒体工作,而是“给自己打工”。他们有的选择自主创业,有的做起了自媒体,还有的选则“家里蹲”,有兴趣的时候就写写稿赚点稿费……做一个自由职业者虽然意味着丧失稳定的薪水和丰富的资源,但“自由”就是这个选择最大的魅力。但在做这样的选择之前,有一些问题值得考虑:

你准备好成为独立记者了吗?
你知道如何采访、写作、拍摄和剪辑吗?
你有基本的理财和营销技能吗?
你知道如何让自己的作品被更多人看到吗?
你明白如何建立和维护读者关系吗?
如果能给出满意答案,那么在这个内卷化社会,做个freelance确实也不失为一个良策。

写在最后
普利策新闻奖历经百年,仍是西方新闻界举足轻重的奖项,被无数媒体人视为终身追逐的目标。
在获奖的盛名之下,那一篇篇掷地有声的报道始终在诉说着新闻人的坚守与初心。
对于国内新闻界而言,将其看作他山之石,借鉴国外同行的经验做法,辩证思考语境差异,或许才是中西交流的应有对话姿势。


来源:NEWS全媒体采访与写作
编辑:何晓琴


398#
发表于 2021-6-17 19:48:3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猪坚强先生讣告
猪坚强先生|2009510日摄于建川博物馆 下同
朱通社成都616日电 建川博物馆沉痛宣告: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真兽亚纲、偶蹄目、猪形亚目、猪科、猪属、脊柱类的优秀成员,久经考验的坚强的极乐主义战士,杰出的家畜界代表,2008感动中国十大动物冠军猪坚强先生,因年老衰竭,于20216162250分在建川博物馆逝世,享年一十四岁。
猪坚强先生200710月出生于四川彭州的一户农民家庭,一出生即作为年猪培养,受主人影响,主动接受牺牲精神,立志投身农民小康事业。2008512日,在汶川大地震中,猪坚强被埋在废墟中长达36天,靠着坚强的意志,以及为主人献身的精神,吃土续命,神奇般地坚持到被救援。
猪坚强先生出土时,原本300斤的体重饿到只剩下不到一半,众多媒体纷纷进行报道。四川建川博物馆的樊建川先生看到《成都商报》的消息,用13800元从其原主人手中买下它,在建川博物馆为它修建豪华猪舍,并配保健医生、生活秘书等专人服务,在其身体恢复后,开始出来亲切接见群众。
在建川博物馆工作期间,猪坚强先生很快适应新角色,完成了从私猪到公猪的华丽转身,成为坚强意志、绝地求生的代言猪,在吃好睡好、锻炼好身体的同时,兢兢业业地负担起向游客宣传艰苦奋斗、拼搏雄起的精神,感动了无数游客,被评为2008感动中国十大动物冠军”。很多游客纷纷留言表示:“猪都能活得这么好,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努力!”

猪坚强先生被评为2008年感动中国十大动物冠军”
猪坚强先生的事迹甚至传遍全世界,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头顶流猪明星,也向世界宣传了中国,让全世界人民都知道,中国的猪再苦再难都能坚持活下去。
荣誉在身,猪坚强先生却能戒骄戒躁,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在全馆展品中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历年都被博物馆内部评为先进工作者。

猪坚强先生每天在放风时间也得陪游客合影
遗憾的是,自然规律无法超越,十四岁的猪坚强先生终于走到生命的尽头。在它生病住院期间,建川博物馆馆长樊建川同志、它的原主人万兴民同志及其家属多次看望慰问。猪坚强同志逝世后,博物馆第一时间将其遗体进行冷冻,并将制作成标本,供人民群众进行瞻仰,让猪坚强发挥余热,继续起到鼓舞斗志的作用。
猪坚强先生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光辉的一生,是全心全意为人类服务的一生。他的逝世,是建川博物馆和人类的重大损失。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学习它的奋斗精神、坚强意志和优良作风,爱国敬业,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先生已矣,后生雄起,猪坚强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来源: 现代聊斋余少镭
编辑:马皖雪
399#
发表于 2021-7-4 23:40:1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中文系vs新闻系,谁能把新闻写得有滋味?新闻报道怎样才能有意思

这几年来,经常会听到一些人说,报纸、电视的一些新闻报道没什么意思。那么怎样才能让新闻报道变得有意思呢?

回答这个问题,不妨来谈谈——新闻和文学区别在哪里?
新闻,重在客观真实,语言要求确切、朴素、干净利落,深入浅出,尽量不带感情色彩,所以容易写得枯燥生硬;
文学,是再造生活,语言可铺陈、夸张、渲染,风格灵活多变。
新闻写作,要做到活泼生动,增强可读性和感染力,就得从文学写作中汲取营养。
刚上路的小白新手,要么把新闻写得干巴巴,要么写得新闻不像新闻,文学不像文学。
咱们来搞一个同题作文比较,例子是“李白昨日离开泾县”这一话题,
新闻会如此描述:“李白于昨日上午离开泾县,桃花潭村民汪伦送行。”提供的是李白离开和汪伦送行两条信息。
而在诗歌《赠汪伦》中,则表现为“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表现的重点是李白与泾县桃花潭村民汪伦的深厚友谊。
两者相较,区别分明,新闻要的是陈述事实,把事情说清楚就够了,如果是中文系的孩纸呢,就会写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情感,新闻是非虚构,文学呢,则加了很多臆想和想象了。
那么虚构写作和非虚构写作有啥区别呢?这也是文学和新闻的区别了。
中文系的人写东西,可能就比较追求唯美文风了。新闻系的呢,则要守住的是真实,不能太夸张,增加那么多的感情色彩,因为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说来说去,新闻是一种以写实为主的实用性文体,事实是它的写作基础,用事实说话是新闻的根本,也是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
而文学虽然也来源于生活,却是经作者提炼加工过的,可以用原有事件加工,也可以无中生有,写不曾发生或不曾有过的事情。文学常常要反映人的情感发展历程,从内心和情感上塑造种种文学形象,从而吸引和感染读者,产生思想共鸣。
新闻写作不是文学爱好者写小说,不可以仅靠个人想象凭空创作,也不可以为了使新闻读起来更具真实感,而加入一些主观臆想的内容。
文学可以玩虚的,新闻则不行,讲究务实。但是也有例外,比如我们平时看到很多新闻报道,更像是公文,干巴巴地,这是因为很多记者都是把公文抄过来,复制粘贴公文和官方文件、会议材料那一套,基本上是写谁谁看,谁写谁看。总之没有人喜欢看那些官话、套话、空话!
另外,新闻区别于文学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新闻之“新”,它反映的是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这就要求记者反应要快,信息要新;如果反映不迅速,没有新鲜事实,新闻就不是新闻了。有的时候,“新闻只有一天的生命”。
互联网时代,人们了解信息几乎都是直播速度了,别说是一天,就是迟了几分钟,新闻就成了旧闻,失去传递的意义了。新闻是“再现”,要求速度,而文学是“再造”,要有过程。
新闻要求客观、确切、简练、通俗,多用陈述语气,少用甚至尽量不使用褒贬词、修饰性用语,要求词语精确度高,避免含混,语言要去粉饰,勿卖弄,勿追求词藻华丽,少用附加语,少用专业术语、方言,避免晦涩难懂的引用,做到干净利落,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而文学则不受这些制约,反而,作家可以尽可能地发挥想象,无限地夸张,尽情地铺陈渲染,可以带有强烈的褒贬爱憎等主观色彩。因为表现方式不同,精准度要求不同,表达效果自然也就完全不同。
比如,同样是表现夏天天气热,特别干旱。如果是新闻记者则写得枯燥无味,但是要是文学家呢,那就不一样了,就会写得绘声绘色。
比如,茅盾在他的著名散文《雷雨前》里这样描写:
河里连一滴水也没有了,河中心的泥土也裂成乌龟壳似的。田里呢,早就像开了无数的小沟——有两尺多阔的,你能说不像沟么?那些苍白色的泥土,干硬得就跟水门汀差不多。好像它们过了一夜工夫还不曾把白天吸下去的热气吐完,这时它们那些扁长的嘴巴里似乎有白烟一样的东西往上冒。
很显然,文学并不表现干旱的具体程度,而采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艺术地再现了干旱的形象画面,给人的是直观感受,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感染力也完全不同。
如何在兼顾新闻语言特点的基础上,汲取文学语言的优点,把新闻写得活泼生动,让读者读起来有滋有味呢?
引生活体验之力,破写作思维之壁。用视觉叙事,为新闻话语赋魅。
古人云:“百闻不如一见。”生动、具体、活生生的视觉形象,能给人留下深刻的记忆,能深深打动人、感染人。所以,新闻报道如能在乏味的概念中增加一些形象、具体的东西,增加一些视觉因素,就可以克服枯燥和概念化的缺陷。
注重细节描写,画面感!
《三国演义》中有“三顾茅庐”的情节。刘备求贤若渴,三顾茅庐,请“稀世之才”孔明出山鼎助共振兴汉室。三次求访,事件是相同的。但每次往“顾”时所遇见的人物各异:“一顾”时所见的是孔明之友;“二顾”时冒着朔风瑞雪、天寒地冻,遇到的除了“卧龙之友”外,还有诸葛均、黄承彦。作者让这些山野隐士穿梭登场,每逢—人,都把来者的容颜、服饰、风度、才识,作了详细介绍,以此来虚拟孔明其人,起了充分地渲染烘托孔明才貌学识的作用。直到“三顾”时,还几经周折,才总算见到了孔明本人。
有没有好办法?当然有,办法之一就是——目击式,也就是视觉化新闻的呈现。
就是要捕捉细节,烘托对话、场景、情节,把人物写活,把故事写好!
通过记者的眼睛或报道者的眼睛去描述景象。这是西方报道中最常见的一种手法,其好处是现场感强,读者如身临其境,眼睛也能感受到记者所目睹的情景。写好这种目击式报道的关键是刻画好现场,因为只有有现场感,才能给读者造成一个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的直观效果,而欲写好动态,最省力的方法就是把人物写活。
比如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的《彭德怀印象》中,就有一段重要的环境描写:
我住在彭德怀设在预旺堡的司令部的院子里,因此我在前线常常看到他。附带说一句,司令部——当时指挥三万多军队——不过是一间简单的屋子,内设一张桌子和一条板凳,两只铁制的文件箱,红军自绘的地图,一台野战电话,一条毛巾,一只脸盆,和铺了他的毯子的炕。他同部下一样,只有两套制服,他们都不佩军衔领章。他有一件个人衣服,孩子气地感到很得意,那是在长征途上击下敌机后用缴获的降落伞做的背心。
在这里,埃德加几乎没有运用任何修饰语,只是把司令部的摆设录像似的复制下来,把桌子、板凳、文件箱等物一一列举,有了这样的细节描写,彭德怀崇高的革命情操和朴素的生活作风就自然而然地显露出来了,这对人物形象起到了很好的表现作用。
《西行漫记》中还有不少关于人物肖像的描写,作者寥寥几笔即是一个活生生的形象,比如第一次见到邓发时斯诺无比意外,“他把脸凑近我,露出笑容,锐利的眼光紧紧盯着我,把我的两条胳膊紧紧地握在他那双铁爪子中,然后摇摇脑袋,滑稽地撅起了嘴,向我眨眼睛!”
在如此简短的叙述中,斯诺将邓发的动作、神情、个性刻画得栩栩如生,这一人物在本书中的出场并不多但无疑令人印象深刻:大方、热情、豪爽、有点淘气。
要做一个细节控,就是捕捉富有特征的细节来表现形象。在新闻中穿插适当的细节描写,能增强形象的亲切感和真实感,使新闻引人阅读。
好的文章要让人读来如闻其声,如嗅其味,如同其行,如觉其状!
还有一个秘诀就是要多用动词,力求生动!
新闻强调写实,但写实不等于行文老套空泛,干瘪枯燥,不是笼统的、干巴巴的。新闻要想生动,一定要学会用动词,动词可以让画面“活”起来,产生强大的感染力。
写文章,一定要有故事,新闻是讲故事的艺术,有一定的故事情节,能够轻易地吊人胃口,增强新闻的吸引力,没有故事没有人物,没有细节,没有情趣的文章,自然就没人愿意看。现在你知道为什么一些人不愿意看报纸、电视的一些新闻报道了吧,主要原因是语言干瘪,官腔官调,刻板无趣。
今天给你传授一条新词汇——“艮宁公式”,让你明白为什么一些新闻报道没人爱看,“艮宁公式”的可读性标准是:
①句子形式:句子愈单纯,可读性愈高。
②迷雾系数:用词艰涩,可读性就低;用词通俗,可读性就高。
③人情味:人情味成分愈多,可读性愈高。


来源:新传学苑

编辑:古凤

400#
发表于 2021-8-4 22:30:3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只知道“yyds”?还有这些你不懂的“缩写梗”


十几年前,一群十几岁的90后,凭借着非主流文化以及火星文在网络上占据了一席之地。十几年后的今天,90后们开始成家立业,葬爱家族已经回归平淡,00后们成为了网络江湖的主力军,“yyds、xswl、zqsg、nbcs……”这些自成一派的语言体系霸占各大网络平台,被调侃为00后“黑话”。
其中,“yyds”当属00后网络俚语的扛把子,不仅出现频率高,渗透性还强,聊天、刷弹幕,各种社交场景里只要打上yyds,你就是踩在时代浪尖儿上的00后之友。
最近,网友对在东京奥运会上拼搏的中国奥运健儿更是不吝夸奖,纷纷将“yyds”打在公屏上。人民日报新媒体也紧跟潮流,将网络流行语融入到标题制作中去。

今天小编在线科普,一起来梳理一下当下火爆网络的谐音梗吧!
yyds——永远滴神
这个梗的由来是“山泥若”(曾经为职业电竞选手,现在是一名主播)在一次直播时对英雄联盟职业选手Uzi的操作表示惊叹,称其“乌兹,永远的神”。之后,这句话便在网络上传播开来。
普通的赞美之词已经无法表达对偶像的膜拜,yyds经常用在自己喜好的行业顶尖人物身上,在饭圈广为流行。
nsdd——你说得对
nsdd同样是来源于拼音的缩写,意思是正确的,你说得对。但这种说法出现时,却并不一定代表对方是赞同你。
假如对方不愿意和你继续掰扯,那么可能会说 nsdd,意思是:懒得跟你继续扯下去,不管怎样,说不出你的话,这样还不行吗?
awsl——啊我死了
awsl曾入选b站2019年十大弹幕热词,即“啊我死了”的缩写,用以表达“被幸福、快乐、兴奋等喜爱情绪狠狠击中”的强烈情感。而基于缩写,该词也衍生出“阿伟死了”“啊我是驴”“阿伟生了”等各种脑洞大开的解读。因此在大量刷awsl的视频或者帖子中,网友也经常会调侃“阿伟又死了真没人性”,“放过阿伟吧”。
xswl——笑死我了
这是微博上一个非常火的缩写,相当于一连串的哈哈哈,2333。xswl和英文中的LOL(laugh out loud,放声大笑)有异曲同工之妙。
dl——磕到了
"磕到了"的首字母缩写。饭圈常用,意为“我看到我CP的超甜超萌互动了!我CP是真的!”
nbcs——没人在乎
这个梗来自于英文缩写“nobody cares”,该词最早出自于饭圈,网络上有吐槽如今饭圈多是字母缩写梗,隔圈如隔山。00后表示,末尾要加s才够谨慎哦~
yjgj——有句讲句 u1s1——有一说一
yjgj来自于“有句港句(有句讲句的粤语发音)”的拼音首字母缩写。表示“说实话”“平心而论”的意思。是饭圈常用语。引用示例 用法:yjgj,XXX的演技还是比一些流量明星好一点。类似的词还有u1s1(有一说一),常作为开头使用。
ssfd——瑟瑟发抖
“瑟瑟发抖”一词的走红源自于网络梗“萌新瑟瑟发抖”一词,形容对初涉及某圈子,懵懂无知害怕乖巧的样子。
zqsg——真情实感
形容发自内心,走心了、认真了的意思。
bdjw——不懂就问
是“不懂就问”的拼音首字母缩写,指”我不懂这个梗,请告诉我它是什么意思“。
不知不觉,缩写和梗包围了我们的生活
它们便利:
bhys、dbq、ddl
它们简洁:
爷青结、时泪、不对劲
它们诙谐:
夺笋、桃饱网会员、拆监控
它们出现在我们线上交流的每个角落
也逐渐渗透进我们的日常交流
它们跟随时事快速迭代
给我们与时俱进的获得感
它们往往产生于特定亚文化群体
给我们“dddd”的满足感
许多人戏称“古人用典,今人玩梗”
这些梗承载着最真实的情绪和感受,
也不禁让我们思考,
当一波又一波的梗被使用时
表达的背后究竟是自己的思考
还是别人话语的重复?


来源:新闻与写作

编辑:古凤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