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殷玉鑫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媒体从业者讣告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22-10-18 23:58:1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突然获悉挚友鲁晟(笔名:高昌)疾病过世,深感震惊。



我任《长城月报》总编辑期间,鲁晟、詹敏担任副总编辑,我的左膀右臂。
截止目前,我还没有核实到这个消息的真伪,但是各种消息传来,噩耗似乎正在形成。
我衷心希望这是一条假消息,但愿有家属辟谣,当然我更愿意他本人辟谣。
出生在新疆高昌古城附近,鲁晟近些年来一直以“高昌”为笔名。以至于很多媒体人,甚至不知道他的真名。
编辑: 吴氏垂心


32#
发表于 2022-10-19 00:15:2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新华社42岁记者徐博病逝

长江传媒研究→ [url=]长江[/url] 2022-10-18 11:00 Postedon 湖北

澎湃新闻记者从徐博多位友人处获悉,新华社记者徐博10月15日午间因病逝世,享年42岁。15日下午,徐博的爱人通过社交软件发布了徐博逝世的消息。清华大学校友总会官网曾于2016年刊文《做人的学问——清华大学徐博访谈纪实》介绍,徐博,男,1998年考入清华大学人文学院英语系,2002年本科毕业,进入新闻与传播学院读研,2005年研究生毕业,后工作于新华社经济部。
文章介绍,研究生毕业后,徐博进入新华社工作,初出茅庐的徐博就承担了不少很重要的采访任务。徐博还记得,2006年他进入四川对某火灾进行报道,“坐着车上了3700(米高处)就开始下雪,到了4000的时候自己又开始流鼻血,60公里的山路,开车开了6个小时,人就跟晃筛子一样”。为了报道新农村建设的进展,徐博跑了五个情况迥异的省份,领略了中国的地大物博。
徐博曾深入汶川大地震一线采访。上述清华大学校友总会官网文章介绍,在当时的条件下,通讯和电力设施被破坏,新闻报道举步维艰,徐博学长充分利用资源,报道新闻、传递信息。“进了汶川之后通讯是不通的,不仅普通市民,就是解放军都没办法向外面传递消息。但是我们当时带了一个海事卫星,可以发信。”“不过我们的电脑的电池很紧张,我们通常是用笔来记,写好稿子后,再输进电脑,然后发出去。”
徐博回忆道:“我做的最令自己感动,或者说最骄傲的一件事情是这样的:当时有很多人困在废墟里面出不来,家里面很担心。我把他们的名字和他们家里人的电话记在本上了。然后用电脑发出去,让后方的同志挨个打电话给他们的家里人报平安。这件事我现在还记得。”
来源:澎湃新闻
https://mp.weixin.qq.com/s/P5H-kS0oWhkP_KeK53wuMw
编辑:吴氏垂心

33#
发表于 2022-10-21 23:20:2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董沛,现在工人日报国际与体育新闻部编辑,原来在宁夏记者站干过


工人日报_20221021232042.jpg (91.74 KB, 下载次数: 53)

工人日报_20221021232042.jpg
34#
发表于 2022-10-22 16:53:0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河南人的老书记徐光春,今天走了…… | 豫记
Original 豫六一 [url=]豫记[/url] 2022-10-21 18:26 Posted on 河南
今天傍晚,媒体人的朋友圈突然传出一则发自红船编辑部的消息,河南省委原书记徐光春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1021日早上530分,在郑州逝世,享年78岁。


记者出身的徐光春,大半辈子都在跟新闻工作打交道。他曾先后任新华社安徽分社记者、上海分社社长、北京分社社长、光明日报社总编辑、中宣部副部长、国家广电总局局长,四十多年不曾离开新闻工作岗位。
2004年12月,徐光春出任河南省委书记,期间,他为河南省形象提升、中原文化传播等做出重大贡献。

听闻此消息的媒体人悲痛之中,用文字表达了对老书记的追思悼念。


徐光春书记在河南主政时,正逢河南人遭受歧视最严重的时期,他对河南形象的改善和中原文化的推广居功至伟,让河南人开始重拾文化自信和地域认同,他在香港的演讲汇编的《中原文化与中原崛起》一书,系统梳理了河南人可以引为自豪的文化底蕴,一直被豫记团队当成工具书学习,并从中受益匪浅,缅怀老书记,致敬!致哀!
——豫记杨桐
情系中原每论青史占半部
执政大豫惯凭伟业仗全心
——诗人纪哲
挽联:
传声海外归宗归祖,天下百姓德聚,
共商复兴,齐歌黄钟大吕   
执政河南为党为民,人间万家恩深,
同号光春,难忘赤胆忠心  
———媒体人白润岱
个人认为,光春书记对河南至少有两大贡献,一,改善提升了河南人的整体形象,二,总结提升了中原文化的地位。  
——豫记张永恒
光而不耀劭有德,
春风化雨润无声。
深切缅怀业界老前辈、广电老领导、家乡老书记徐光春同志。
光春书记毕生传播弘扬文化、发掘研究文化、倡导构建文化。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是他擦亮的河南名片。
光春书记千古
——主持人张泽群
河南人扬眉吐气全光春
上联:立像炎黄二帝,万姓归宗祭始祖
下联:厚植根亲文化,老家河南系天下
——媒体人乔国栋


编著半部中国史,满腔心血润中原
唱响大美河南风,浩繁卷帙映后世
——学者王民选
2017年,徐光春老书记曾在豫记发表《中华传统文化时代化与“一带一路”战略 》 一文,今天重发此文,以表对老书记的哀悼
01/
推进中华传统文化时代化才能使我们增强文化自信


中国文化之所以五千年来绵延不断,使中华民族始终凝聚在一起,不散不败,不断发展进步,其关键在于中华传统文化顺应社会发展、时代变化,在坚持传统文化核心精神的前提下,不断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发展,推进中华传统文化时代化,形成能顺应时代发展、满足社会需求的既不失传统文化本色,又具有时代特征的时代化中国传统文化,如炎黄文化、易学文化、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经学文化、玄学文化、理学文化等等。
五千年中华传统文化正是这样一种既不失本色、又不断发展的时代化过程,使其始终保持了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发挥了支持和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使之成为中华民族的思想渊源和文化基因,成为推动发展进步的重要精神力量;也使我们中华民族确立了强烈的文化自信。


这种文化自信是建立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之上的,是建立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征途中留下的永不磨灭的深实足印之上的,是建立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时代化发展也能够时代化发展的深刻认识之上的。

02/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华相结合
才能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文化


说到底,我们中国不能忘了两个“老祖宗”,一是中华民族的老祖宗——炎黄,另一是中国共产党的老祖宗——马恩。


忘了炎黄老祖宗,我们就不知道是从哪里来的;忘了马恩老祖宗,我们就不知道要往哪里去。不忘老祖宗就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华传统文化时代化结合起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高度结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华传统文化时代化相结合、相融化的产物。


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思想精神和理论内核,就是消灭资本主义、消灭剥削制度,建设共产主义、社会主义先进社会制度,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世界大同。这就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了政治属性,明确了前进方向,明确了发展动力,明确了奋斗目标。
03/
中华传统文化时代化需采取做工程的办法
传统文化才能传承、创新、发展、建设好
中华传统文化时代化需要采取做工程的办法,才能有效地把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发展、建设好。“传统”、“传播”、“传扬”、“传承”中的关键字是“传”。
而“传”由“人”和“专”两个字组成,说明传统这件事,要由专人专心专注专门来做。只有这样,这个传统才能确立起来、传播出去、传扬开来、传承下去。而要实现专人专心专注专门来做,采取做工程的办法来做是最有效的。
历史上每一个有影响的、有成效的重大思想文化成果,之所以能够得到传播、传扬、传承,无不采取做工程的办法来实现的。这些重大的思想文化工程,有的是由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自己组织人力、筹集财力来做的,有的是皇家甚至皇帝亲自出面来组织实施的,如孔子的思想文化、如《四库全书》这样的文化典籍等等。
04/
高度重视炎黄文化特别是黄帝文化
才能系统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炎黄文化”中的“黄帝文化”更有其特殊的地位、特殊的影响、特殊的意义。黄帝是炎帝的继任者,是黄帝战胜炎帝后,继又战胜蚩尤,联合各部落,统一大中原,最终成为中华大地上各族之“盟主”。
中华民族之形成、中华文化之初创、中华大地之统一,都出现在黄帝时期,黄帝是集中华文明初创的大成者。应该说,黄帝的地位在炎黄时代比炎帝更重要更显赫;黄帝文化比炎帝文化更丰富更进步。所以,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高度重视炎黄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尤其是对黄帝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05/
弘扬时代化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才能为一带一路提供精神力量

炎黄文化特别是黄帝文化中的创造精神、尚和精神、开拓精神、利民精神、崇德精神、融合精神、重文精神等文化内核,都是现实的“一带一路”战略和历史的“丝绸之路”谋略中内含文化精神的基因和根脉,是在这一基因和根脉的基础上,不断创造、不断充实、不断丰富、不断发展起来的。
炎黄文化特别是黄帝文化中的这种基因和根脉,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化的过程中,是永远不会消失的,是永远发挥重要作用的,这既是我们的文化自信,也是我们的文化自尊,更是我们的文化自豪!
徐光春生平介绍:
公开简历显示,徐光春,1944年11月出生,浙江绍兴人,1969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高级记者,博士生导师。1973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9年9月参加工作。

是中共第十五届中央纪委委员,第十六、十七届中央委员。现任第十一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曾任河南省委书记。
据悉,徐光春从小就对新闻政事有着很大兴趣。他早年就读于浙江杭州第一中学,并在高中二年级时被特邀担任了杭州市委机关报《杭州日报》的特约记者。

1964年,徐光春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并选择了自己所喜欢的新闻系新闻专业。在校期间,徐光春静下心来,勤奋刻苦,学习了先进的新闻编写、信息提取等诸多技能。
1969年,时年25岁的徐光春从学校毕业。当时,正值知青下乡劳动的热潮,徐光春也成为了广大知青中的一份子。他被先后分配到北京市东方红炼油厂、北京市苏家坨公社、解放军6377部队农场劳动锻炼。
1972年,因工作能力突出,文化水平较高的徐光春被调至安徽生产建设兵团,并出任了建设兵团铸管厂宣传科干事兼《兵团战士》报记者。
1975年,他又先后出任了安徽新闻图片社、安徽画报社记者。任职期间,他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专业能力,总能准确地报道各种新闻政事,且拍摄的照片恰到好处。1982年加入中国摄影家协会,任安徽新闻摄影研究会会长。
特殊年代结束后,徐光春作为组织培养的青年干部,先后出任了新华社安徽分社记者、组长等职,并于1983年进入党校进修部新闻干部进修班学习。
1985年后,徐光春经历过多次调任。
1985年任新华社上海分社社长兼党组书记,为上海新闻摄影学会顾问。1988年任新华社北京分社社长兼党组书记,为北京市对外宣传小组成员、北京海外交流协会常务理事,《首都经济信息报》高级顾问。
1991年任光明日报社副总编辑,高级记者。1993年4月任光明日报社总编辑,同时任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记协常务理事、中国报业协会顾问、全国高校校报协会名誉理事长。
徐光春从事新闻工作以来写有大量各类体裁的新闻作品和上百篇论文拍摄并发表了上千幅新闻摄影图片,著有《业余摄影实用手册》《哲学与新闻》《摄影特技》,其中《业余摄影实用手册》被评为全国优秀图书“金钥匙”奖。


1995年,徐光春担任中宣部副部长兼机关党委书记。1997年9月,当选为中纪委委员,是第十六届、十七届中央委员,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2000年6月,徐光春先后出任了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局长、中宣部思想工作领导小组组员等职。

2004年,时年60岁的徐光春出任河南省委书记,主政河南,期间为河南的形象提升和新闻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
2005年1月30日,河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徐光春当选河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2006年10月28日在中共河南省第八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当选为省委书记。
2008年1月23日,在河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退居二线后,徐光春曾出任炎黄研究院院长和专家委员会主任。
编辑:吴氏垂心

35#
发表于 2022-10-23 15:54:3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沉痛悼念并深切缅怀新闻与传媒学院郭庆教授
[url=]巴山新语[/url] [color=var(--weui-FG-2)]2022-10-22 20:19 [color=var(--weui-FG-2)]Posted on 重庆


[color=var(--weui-FG-2)]
讣    告

重庆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三级教授、硕士生导师郭庆同志,于2022年10月22日凌晨3点因病在重庆逝世,享年52岁。
郭庆教授1970年9月出生于四川青神,199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9年至1996年本硕均就读于重庆师范学院中文系,2011年博士毕业于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曾任四川外国语学院(现四川外国语大学)社科系、中文系教师,并在重庆电视台、重庆广电集团(总台)从事节目研发和创作等工作。2007年获评第三届全国“百优”广播电视理论工作者,先后担任教育部学位论文评审专家、重庆市教委社科项目评审专家、重庆新闻奖评审专家、重庆市广播电视节目收听收看评议员。2011年11月被评为教授,2015年7月调入重庆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郭庆教授性格温雅纯良、待人亲厚谦善,工作勤勉踏实,治学严谨,从教专注,关爱学生,深受师生爱戴。在学院任教期间,郭庆教授主要从事视听传播、媒介文化等研究工作,并担任新闻与传媒学院艺术硕士(广播电视领域)学位点负责人,主要讲授《中外新闻史》《媒体阅评》《电视栏目研究》《电影理论》等课程,在《文艺理论与批评》《中国电视》《新闻大学》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出版学术专著2部,获得中国广播电视学术论文二等奖1次。

郭庆教授忠于党的教育事业,爱党爱国,为学院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等各项工作辛勤耕耘,特别是为广播电视专业研究生教育倾注心血,做出了巨大贡献。郭庆教授的的突然离世,令人不胜哀恸,使我们痛失了一个好老师、好同事。为寄托深切哀思与怀念,兹定于10月23日17时在石桥铺殡仪馆203吊唁厅举行遗体告别仪式,请郭庆教授生前好友、同事届时参加。


沉痛悼念并深切缅怀郭庆教授!

愿郭庆教授安息!

谨此讣告。

重庆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
                       2022年10月22日

编辑: 吴氏垂心

[color=var(--weui-FG-2)]

36#
发表于 2022-10-26 09:55:2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哀悼!又一位年轻媒体人离开了

浙报集团多位职工证实,该集团旗下《浙江法制报》记者陈洋根在家中猝死,去世时不到五十岁。


今日,多个媒体群流传一张哀悼图片,同时配文称浙报集团下属的《浙江法制报》记者陈洋根于日前病逝。

多位浙报集团职工证实了此消息。据了解,陈洋根一直单身生活,家中只有他一人,同事发现联络不上他后,便联系了社区工作人员上门查看,发现陈洋根已不幸去世。

据悉,警方的调查结论是突发疾病去世,但具体病因尚未公布。

陈洋根生前供职于《浙江法制报》。公开资料显示,该报创刊于1984年5月,为浙江省唯一公开发行的法制类报纸。

多位浙报集团记者表示,陈洋根为人忠厚,新闻业务能力较强;不抽烟,偶尔饮酒。

检索显示,陈洋根的最后一篇公开报道或为2022年7月18日刊登的《“宝瓶”能防治高血压、糖尿病、癌症?查了,罚20万!》。


图片截图为文章前后文剪接

今年以来,已有多名媒体人不幸离世。

2022年10月17日,知名媒体人高昌(本名鲁晟)因病逝世,年仅48岁,去世前,高昌任中国民族博览杂志社副总编辑,“女童保护”创始团队成员、志愿者;

6月29日凌晨,资深媒体人杨海鹏在上海家中不幸去世,年仅55岁,当时其夫人在外地出差,孩子在国外上学,家里只有他一个人;

2月18日,中国商报社社长兼总编辑、中国商业联合会特邀副会长、全国商报联合会会长徐舰,因突发疾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时年55岁;

2月11日,知名媒体人曹景行因病去世,享年75岁,其生前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综合频率中国之声早间黄金时段,每日评述国内外时事新闻,是华人世界知名电视节目主持人、媒体人;

1月10日,曾于1991年至2000年连续主持十届“3·15”晚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节目中心原副召集人赵赫,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去世,终年60岁;

1月6日,中国青年报原社长兼总编辑徐祝庆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终年78岁。

来源:传媒特训营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9K5KO1PpLq4IZeDdkRVeuQ

编辑:张铭麟

37#
发表于 2022-10-29 16:07:5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转:董沛是一名资深记者,1973年生于宁夏青铜峡市小坝镇,1990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媒体工作。他的业务能力得到众多同行肯定,作品见诸《工人日报》《财经》和财新等,内容涉及中国改革进程中备受关注的公司治理、金融、能源以及时政、民生领域;参与了1998年抗洪抢险、轰动一时的“银广夏陷阱”案、长百集团改制及矿难等众多深度调查报道。2022年10月21日上午,送完孩子后,董沛因心脏骤停倒在了散步的路上,经送医院抢救无效而辞世,得年49岁。

编辑:张铭麟


38#
发表于 2022-11-8 17:03:5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讣闻丨著名伦理学家曾钊新先生逝世


当代著名伦理学家曾钊新先生,于西元2022年11月6日在长沙逝世,享年86岁。

       曾钊新先生于西元1937年2月生于湖南汝城,1960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政治系,历任中南工业大学社会科学系教授、主任,中南工业大学伦理学研究所所长,中南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伦理学会理事,湖南省伦理学会副会长,湖南省社会学学会副会长等。

       曾钊新先生治学广泛,其研究主要涉及人性论、道德心理学、伦理社会学、负面文化研究及教育哲学诸多领域,学思严谨,新见迭出,取得了多方面的创造性成果。其代表性著作有:《道德心理论》《人性论》《德性的心灵奥秘——道德心理学引论》《心灵的碰撞——伦理社会学的虚与实》《道德心理学》《伦理社会学》,以及学术散文集《午后清唱》《教育哲学断想录》《伦理十讲》《教育漫话》等。

       曾钊新先生多年致力于伦理学研究,其学术研究不拘泥于“纯理论”,而是具有非常强烈的问题意识和现实关怀。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发生的“人性”讨论中,曾钊新先生所提出的观点成为一家之言。在人性问题研究有所得之后,其学术研究方向转入人的心理和社会现实道德问题,与时偕行,填补了相关学术空白,在学界引起强烈反响,亦顺应了时代要求,满足了社会的客观需要。

       曾钊新先生是我国道德心理学和伦理社会学两个领域的开拓者,在人的哲学、教育哲学、文化哲学领域亦有突出成果,是当今中国伦理学研究领域最具思想创造力的学者之一。曾先生多年来传道授业,以身垂范,门下人才辈出,许多弟子已是其专业领域之翘楚。

       大哉夫子!光辉学界。道德伦理,合其天地。师恩浩荡,泽惠弟子。涕泪千行,哀思满怀。

       曾钊新先生千古!


中南大学哲学系 哀告
西元2022年11月8日




来源:哲思園


编辑:邓秋雨

39#
发表于 2022-12-2 22:29:1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编辑:吴漫

40#
发表于 2022-12-5 22:21:1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沉痛哀悼丨原财新传媒副总编辑张进去世


   12月5日,微信公号“渡过”发布一条信息,“今天万分悲痛,渡过创始人张进老师离开了我们。渡过失去了奠定我们使命和事业的创始者、一位探索抑郁生态疗愈体系的引领者。”



张进老师曾经讲到:“渡过被需求推动着,选择了一条艰难的道路”,这是所有渡过人共同的使命。张进老师的精神永远激励大家,我们会坚持他未竟的事业。

作为职业媒体人,张进曾任财新传媒副总编辑,2011年至2012年,突发抑郁。病愈后转向心理健康领域,陆续出版《渡过》。2015年创办“渡过”公众号,致力于传播知识,探索新型心理健康之路。现今“渡过”已发展成为心理障碍患者和家属互助社区和完整解决方案平台。


张进:我如何渡过患癌恐惧 || 渡过

4月12日,自拍于病榻

2022年2月14日,赴渡过杭州基地前,我做了一个耽搁已久的体检,发现肺部有一块2×1.5cm的阴影。于是紧急做CT,显示阴影部分是一个空洞,医生说可能是肺炎、肺结核、肺脓肿,也可能是肺肿瘤。因基地开业在即,医生同意我先做抗炎治疗,一个月后再查。于是,我带着消炎药和侥幸心理,就去基地了。

没想到,在杭州基地一呆就是50多天,等第一期月度营结束,已是4月1日。匆匆收尾后,我赶回北京。

4月6日,回京后第四天,我去北京医院做胸部CT。时隔50多天,再次面对此事,我心里多少有些忐忑。

4月8日,看到CT报告单,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报告显示:“右肺见团片状混杂密度影,大小约3.0×1.9×4.1cm,考虑恶性肺腺癌;左侧肋骨骨密度异常,建议进一步检查,排除骨转移。”

不仅尺寸增大,而且考虑肺癌,甚至可能骨转移!我心如乱麻,茫然不知所措,强作镇定,打电话告诉家人和几位好友,商讨对策。

从那时起,直到5月16日住进肿瘤医院,我内心经历了好几轮过山车似的大起大落,恐惧、懊悔、不甘、悲凉……各种负面情绪接踵而至,甚至久违的抑郁和焦虑感受又回来了。

我意识到大事不好:如果我不能处理好负面情绪,并因此陷入抑郁,不仅对癌症治疗不利,更意味着多年心理成长的失败,将来还有何脸面带领渡过往前走?

我对自己说:得癌是坏事,但总不能白得。得抓住这个机会,去觉察和体验患癌恐惧,直面死亡,并运用心理学知识摆脱负面情绪。倘能如此,这场病说不定能成为我成长的又一个契机。

于是,从4月15日起,我开始详细记录每日行止和思想活动,想方设法自我调整,最终形成了这篇文章。

一  认知调整

4月8日上午,从手机看到CT报告的瞬间,我似乎很平静,还如约接待了一对母女,给她们做咨询。后来我想,这个不正常的平静应该是创伤后应激状态,我的身心还来不及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做出全面、理性的反应。

中午,送走来访母女,我再看CT报告,这才心慌意乱。幸得好友海宏相助,立刻在北京医院为我约好医生,三天后面诊。此时已过午餐时间,我毫无胃口,随便吃了几口速冻馄饨,到附近公园走动,感觉步履沉重;晚饭时恍恍惚惚做了两个菜,清炒菜苔和黄瓜鸡蛋木耳,强作镇定陪家人吃饭,但味同嚼蜡。晚饭后开始出现焦虑反应,头胀、心悸,胸口有下坠感;但能断断续续睡着,醒来后状况好转。

4月9日晨,天还没亮,我就醒来,在床上辗转反侧。赶紧起床,仍然六神无主,坐立不安,什么事都不想做、也做不了。我意识到:必须赶紧调整,千万不能陷入抑郁,否则岂不是雪上加霜、灾难叠加?

怎么办?我首先想到做认知调整。

此前,我曾经自诩已基本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内心冲突,也曾思考过人类的终极问题——死亡和丧失,自认为对于死亡的理解是通透的。于是,我把记忆中哲人关于死亡的论述,在心里默念一遍,如下:

◇ 老子: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是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 庄子:方生方死,方死方生。

◇ 陶渊明: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 金庸:焚我残躯,熊熊圣火,生亦何欢,死亦何苦?

◇ 叔本华:人未曾死亡,只是回到他原来的地方。

◇ 弗洛伊德:一切生命的唯一目的是死亡。

这些辞句,都是我喜欢、信服的,未患病时,它们能给我带来美感;但此时此刻,我发现这些超脱、达观的道理,对改变我的情绪并无用处……

于是,我转换思路,开始回顾自己的人生,目的是做一个评估:此生是否值得?是否还有遗憾?

那些天,我集中心神,由近及远,厚今薄古,把自己50多年的岁月,像局外人看幻灯片一样过了一遍——少年和求学时期、工人日报时期、《财经》时期、财新时期、渡过时期……

得益于微信朋友圈,我尤其能够清晰看到最近十年的轨迹:从走出抑郁,到撰写《渡过》四册,到创办渡过公众号、社群互助、打造陪伴者社会支持系统、寻找抑郁完整解决方案……一边看,一边想,我沉浸在过往岁月中,暂时忘记了当下的危机……

4月24日朋友圈:


5月3日朋友圈:

  

回过头看,那几天的人生梳理是有益的。它至少能让我暂时从惊惶和恐惧中摆脱出来,获得自我满足,甚至产生了感恩的心态。

尤其是,我发现此次患病的时机恰当好处。如果早几个月发现,我忙于治病,那么杭州基地一定烂尾;如果再晚几个月发现,说不定肿瘤会转移而告不治;如今恰在杭州基地开业前夕发现,让我来得及做完最后一件事,并且以健全之躯在基地感受了一个多月——这应了一句话:“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我想了想:对于渡过,该做的事情已经做完,心愿已了,此生无憾,即使死亡也能坦然面对。

既如此,何必还有这样的思维——为什么我运气这么不好?为什么偏偏是我?

我进一步思考:地球上一切生命的最高准则是物种延续,为此必然要面对大自然的严酷选择,所以幸福从来不是生活的常态,痛苦才是。苦难可以说是人类的需要,必须接受苦难,这是一种像饥饿一样的自然需求;要接受自己有时候不好,只有在承认和接受自己痛苦感受的同时,我们才能把握真实的自己,了解自己到底是谁。

这么一想,我认可自己的运气并不算太差,而生活给我的报偿已经很多很多!

最后,我把我平日给别人做咨询时常用的CBT “三问法”,用在了自己身上。所谓“三问”,是问自己三个问题:“第一,你遇到了什么情况?第二,这个情况可能会有哪几种结果?第三,如果最坏的结果出现,你能否应对?”

我依次回答:“一,我可能患了肺癌;第二,最坏的结果是已经骨转移,将不久于人世;第三,如果真的如此,因为心愿已了,不枉此生,可以坦然接受。”

在5月10日发表于渡过公号的《我这十年》中,我写下了这段文字:

“从2011年到2021年,是我人生最跌宕起伏的10年。先是一场不宣而至的抑郁,在七个月时间里彻底摧垮了我,那是我人生的最低谷;而后,没有任何过渡,突如其来的转相,带给我全新的生命体验,激发了我的活力和创造力。幸运的是,我没有像很多抑友那样陷入一轮轮躁郁循环,而是渐趋稳定(我后来称之为“软着陆”),并成就了渡过的事业。回望过去,我总有一种无法言说的感慨。这10年的运命,哪些掌握在上苍手里,哪些是由我安排,不得而知。

唯有感恩。

是的,感恩。渡过的事业其实很艰难,我能坚持不懈做到现在,多半是因为我怀有感恩的心态。”

至此,我完成了认知层面的自我调整。

二  接纳自我和技术疏导

尽管在认知层面接受了现实,但我发现,这只能带给我理性的平静,躯体感受却未能同步改善。比如,还是没有食欲;还是会心慌和沮丧;还是不能像以往那样投入地做事情。

道理我是明白的:躯体感受,尤其是食欲等等,受植物神经支配,有自己的习惯性反应模式,不会因为认知调整就能立竿见影改善。

既然如此,那就另想办法。根据我这些年所学,我决定尝试一下ACT——接纳承诺疗法。

此前,我曾经读过渡过咨询师于德志老师的《反内耗》,还采访过他,写过一篇对话录《练习,是获得心理灵活性的不二要诀》。不过从前我是为工作而学习,这次则是出于个人需求,是学以致用。

我边复习边练习,做了以下努力:

首先,接纳自己的各种不适。我对自己说:面对死亡威胁,很少有人能做到心如止水,这是人类面对困境的正常反应;我要允许自己难受,如果刻意追求平静,这种为了控制的努力一定会诱发紧张,给自己带来二次伤害——这么一想,我放松了很多,至少不会羞愧于自己的脆弱。

其次,学会体验自己的感受。我想起2019年我发表《我对抑郁的完整认知框架》后,一位读者在文后留言:“作者痊愈日久,对抑郁症已没有当初的直接感受,写的文章开始脱离患者实际,开始显得高大上、大而全,反而没有《渡过1》那样能直达患者心灵。”既然如此,何不抓住这个机会,重温一下昔日的抑郁感受?这么一想,我就释然,不再惧怕焦虑和恐惧,而是主动去觉察、识别、把握和体验。

于是,我按照“身体扫描”程序往下走:我感受到咽喉发紧,想咽口水,胸口有一股热气往上涌,心沉甸甸下坠,后背冒汗;我注意到思绪在漂浮,各种想象、杂念纷至沓来,灾难性联想像鬼打墙一样翻来覆去……神奇的是,当我专注于捕捉身体感受和念头时,心慌缓解了很多,不那么惊惶了。

第三步,去验证一些具体的心理技术。我知道,人的躯体反应是大脑神经连接的产物,一个动作重复几十遍,就会形成神经连接。所以,要改变情绪,可以从反复做一些动作入手,改变大脑神经回路,从而改变认知和情绪,反作用于行动,形成良性闭环。

于是,从来都不屑于仪式动作的我,那几天时常模仿ACT创始人海耶斯的招牌动作——双手上扬、打开身体、拥抱天空;我尝试腹式呼吸,练习肌肉渐进放松法,希望通过身体的语言,改变紧张情绪。

我还练习了一个特别重要的技术——抽离。所谓“抽离”,就是把自己的想法(认知)、感受(情绪)和真实的自我分开来,好比抽身而出,居高临下,观察和体验另一个自己。

4月13日前后,回顾一生时,我就用了这个“抽离法”,就像在剧场旁观银幕上的自己,看到了周边的各种环境、关系,过去和现在,以及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然后,再回归当下,身心合一。这是从“自我沉浸”视角转化为“第三方视角”——“第三只眼睛看自身”。

此外,还有一些小技术,如“自我疏离四步法”、“时间观疗法”、“思维命名法”、“思维刹车法”等等,都可以不同程度地缓解焦虑。读者有兴趣,可以自行阅读于德志老师的《反内耗》一书。

那几天,我把上述这些心理学技术,逐个试用一遍,看哪个最适合我。这样做,即使焦虑和恐惧不能完全消失,至少消磨了时间。我认识到,这些技术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把注意力从思维世界拉回到此时此刻——正念之“把握当下”,也是这个道理。

三  陪伴和社会支持

以上所述,是我尝试用认知调整和心理学工具来缓解恐惧和焦虑。这些当然都是有用的,但当我走过完整的过程,横向比较,我发现再好的心理学办法,都不如陪伴和实实在在的支持有用——因为它们能直接给予你力量。

回顾4月8日至14日那一周,面对癌肿是否转移这个巨大的不确定性,我的心情可以用“四无”来形容——无知、无助、无望、无奈。这个领域太专业了,我茫然无措,不知路径,迷失方向。此时折磨人的与其说是躯体症状,不如说是一种巨大的无力感——你觉得被快速运转的社会甩出了跑道,路遥日暮,孤独无依。

这个时候,特别需要获得信心,让你感觉到你不是一个人在面对。所幸,经历了2011-2012年的抑郁,我已经知道应该怎么办——主动求助。

4月9日,周六,是我最惊惶不定的一天。当时海宏已为我约了4月12日北京医院的专家门诊,还有三天时间,无事可做,只能等待。我在家里坐立不安,就给老同事赵云丽(她是渡过“大管家”)打电话,老老实实告诉她:我很心慌,需要安慰。她说:到我家来吃饭吧。

我从来没有这么迫切想见人,那是一种寻求依靠的需要。要知道,抑郁的时候是害怕见人的(从这个角度看,患癌还是比抑郁好)。我当即从床上爬起来,叫上老婆,朝云丽家赶。进了她家门,见到她老公,第一句话是:我是来寻求心理建设的,言毕苦涩一笑。云丽老公低头微笑,什么也没说,只是把好酒好菜端上桌来。

晚餐丰盛,一天没有好好吃东西了,我胃口稍开,吃了很多菜,喝了酒,餐后还有水果,记得是桔子、樱桃、草莓。这个时候,好吃好喝是非常重要的!至少不担心因为吃不下会身体垮掉。席间云丽说,再过三天她陪我一起去北京医院,我心里有了点底。当夜11点,我和老婆才回家,很快入眠,否则不知道这一夜如何熬过。

4月12日,海宏和云丽一起陪我到北京医院面诊。医生安慰我,肿瘤是在早期,体积不算小,但恶性程度不高,可以做一个PETCT确定是否骨转移。如果尚未转移,就可以做手术,长期生存率非常乐观。

PETCT是一个昂贵的自费项目,海宏和云丽抢着给我付了费。从北京医院出来,云丽陪我一路走回家,在车水马龙的大街上拥抱而别(当时心里空落落的,拥抱很管用)。此时治疗至少有了方向,我踏实了很多,居然有心情走进一家海鲜店,点了清炒蛏子和酱爆八爪鱼,还有一瓶啤酒,吃喝一空。

陆续有渡过群友和朋友知道我患病,想方设法用实际行动表达关切。知道我不爱购物,就直接买了吃的快递到我家。一位老友从海南快递了袋装椰子鸡给我,连各种辅料、调料都配好,下锅就能喝上鸡汤。

4月13日,是做PETCT的日子。天不亮,我就起床,因坐熬时间更心慌,干脆出门,步行去北京医院。走了一个多小时,赶到北京医院,还不到7点。这是一个阴天,我在北京医院一个偏僻的角落来回走动,等待PETCT室开门;凄风苦雨中,我给好几位朋友打电话,告诉他们我在哪里,在做什么,诉说我的心慌……

那是最糟糕的几天,做什么事都没心思,而闲着更难受。于是做心理建设之余,我给很多朋友打电话,开门见山说:“我得了肺癌,心情沉重,很脆弱,想到了你。”

所以,那几天接到我电话的朋友,要知道,你们是我最具支持性的力量……

4月14日傍晚,PETCT结果出来,有喜有忧:忧的是进一步确定是肺癌,喜的是尚未骨转移。这一瞬间,我如蒙大赦——至少最坏的结果没有发生,命能保住了!

医生的意见很明确:肺癌早期,能手术就是幸运。建议尽快动手术。

去哪里动手术?北京医院是一个选择,但几位朋友说,最好去更专业的肿瘤医院。问题是肿瘤医院很难挂号,他们建议我向胡舒立求助。

胡舒立是我的职业生涯引路人。1988年,我22岁,从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毕业,就被舒立招至麾下,2009年又追随她创办财新传媒。但自2017年暂别新闻生涯、一心一意做渡过后,我就和舒立疏于联系。我不知道她最近忙不忙?是否还顾得上帮我?便试探着给她发了微信。

没想到,舒立看到信息,立刻把电话打了过来。听到她声音的一瞬间,所有记忆的细胞都复活了。她并不寒暄,也不安慰,直奔主题,立刻开始调度、安排,声音高亢而有力。似乎这五年并未分别,一切仿佛还是昨日。

她以最快的速度,托人打听到哪个医生水平高;知道我怕麻烦,还帮我挂了号。再往后,复诊以及住院,都是她去安排,不让我操心。


等待住院期间,舒立怕我心情不好,4月28日中午又让我去她家吃饭,还邀请徐泓老师、王烁、继伟作陪。一见面,舒立就紧紧抱住我,拍着我的后背说:“张进啊张进,你受苦了。”

4月15日,大局初定时,我在朋友圈发了一段感慨:


四  做事是最有效的心理建设

从4月8日北京医院CT显示患癌,到4月14日PETCT确定未骨转移,是我对抗恐惧和焦虑的一周。此后,我的状态渐渐回归正常,睡眠完好,食欲恢复,躯体症状消失,不再心神不定。

在此过程中,除了心理建设、陪伴以及社会支持,另一个要诀是:一定要找事情做!

我体会到:当被恐惧和焦虑笼罩时,不能让自己闲着,否则必定坐立不安,思维反刍,负面情绪封闭循环,一波高过一波——这是渡过群友的实践所得,此番从我个人经历得到验证。

那么能做哪些事?这一个月,由易到难,我有如下次序:

最容易做的事是走路。在担心骨转移的五天里,我心烦意乱,看不进任何书,做不了任何事,渡过的同事找我汇报工作,我也很烦,听都不愿意听。我知道闷在家里更糟糕,于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只要心慌,二话不说就出门,走到哪里是哪里,多少能缓解一些焦虑。

接下来,通过陪伴和心理建设,我心有所安,但还是不想工作。我也不勉强自己,那就做家务。我每天去菜场买菜,一天做三顿饭;家里多时未大扫除,闲着也是闲着,我就把家里各个角落打扫一遍,床单被褥统统拆洗,至少消磨了时间。

4月18日,是渡过陪伴者职业学社开班的日子。本来我已打算躺平,此时状态有所恢复,就在18日、21日、25日、28日,连续给学员们讲课,既检验了自己的调整成果,也收获了很多祝福。

4月20日,工人出版社通知我去看《渡过》再版清样,此时我已镇定如常,侃侃而谈。

4月29日,到了预定给蓝方的C计划做讲座的日子。那几天因不能住院,有些着急,但仍然打起精神,如约做了《如何关照孩子心理健康》讲座。

4月30日,和北大六院原副院长姚贵忠医生一起,给渡过群友做联合咨询。

5月2日-5日,备课陪伴者二阶培训“危机干预”,做课件。

5月8日,完成《渡过史》提纲。此事起于最悲观的4月10日,我觉得来日无多,决定提前写渡过十年史,了一个心愿,于是边散步,边构思提纲。后来确定没有骨转移,不再担心很快会死,但既然开了头,仍顺势把提纲做完,定名《渡过5:江湖传灯录》。


5月10日,在渡过公号发出《渡过》再版自序——《我这十年》;

5月12日,“渡过家长课堂”启动,我讲第一课“青少年抑郁完整解决方案”;

5月15日,住进肿瘤医院前日,最后一次给群友做联合咨询。

至此,算是经历一次完整的直面死亡心路历程,渡过了患癌恐惧。

五  总结

最后总体概括如下:

一、面对不幸,陪伴和社会支持最重要,胜过各种心理技术。鉴于人生无常,我想每个人平日最好能有意识自建一个命运共同体,遇到灾难时可以守望相助;

二、学会接纳。接纳自己的不如意,接纳自己的痛苦感受,感恩生活中好的一面,而不是陷于自怨自艾;

三、掌握一些适合自己的实用心理小技术,越多越好,能够帮你解决具体问题。不是说认知不重要,认知是基础;但认知调整涉及太多的因素,需要人生积累,不是每个人都能立刻学以致用的;

四、无论如何,行动第一。遭遇创伤应激事件,再多的心理建设,都不能代替实际行动。自救永远是决定性的;

五、最后,相信时间,一切交给时间。再激烈的情绪,再深重的苦难,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平缓。每个人都不会长期陷于痛苦之中,这是规律。所以要永远对自己、对未来抱有信心。只要有信心,就会有办法。(完)

【后记】

我是在病房写这篇文章的,现正休养生息,静待手术。

目前还有两个悬念未解:一是肿瘤到底是什么性质?这要等手术活检才能最后明确,说不定还是良性呢!二是会切掉多少肺组织?当然是越少越好。

不管怎么样,性命无忧。而且我得以体验以前未曾体验过的终极问题——死亡,并更能以感恩之心面对人生,以共情和悲悯去继续渡过的事业。


来源:渡过(公众号)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xt8fCdN_IhCjg7nrCyBERg


编辑:张铭麟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