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肖淑娟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3级王爽专区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13-12-19 21:10:23 | 只看该作者
        我和西西从西科花园走回西区图书馆,途中我们俩你一言我一句的讨论着,主要是周五的安排。
        走到露天电影院附近时,感觉空气中忽然就弥漫着一股清香,沁人心脾。
        “咦,这不是腊梅的香味吗?快找找,这附近一定有腊梅花!”察觉到是腊梅花香的我,有点小激动,信欣喜地叫着,“我去上边的院子里看看。”说着便大步的跑向路边的宿舍院子。西西往露天电影院方向走去。
        “没有啊,我这边没发现。”西西说。
        “我这边也没有,这个院子里全是光秃秃的树枝。”隔着一条马路,我们俩大声的叫着。
         我满脸失望的走下台阶,然后又去露天电影院方向检查了一番。始终是没有看到腊梅树,心里挺失望的。“不管怎么样,我们还是要去图书馆的。”西西提醒我。

32#
发表于 2013-12-19 21:25:39 | 只看该作者
        快要期末考试了,图书馆成了学校最“抢手”的地方之一。还有一个地方是被窝儿,它似乎笼络了更多的人心,我算是其中之一。
        学校的图书馆开放了暖气,想要在图书馆有“一席之地”就必须起早抢座儿。走进图书馆时,我的眼镜上瞬间起了一层雾。图书馆的物件存放处已经放满了书包,就连地上也是堆了一堆书包。我和西西对视了一眼,就这情况,估计是没有座位了。
        西西考虑了一下,小声地说:“我如果可以的话,我想进去看看还有没有座位,没有的话,我们就不去了。”图书馆的阿姨通融了一下:“你可以先去看看,你决定要进去了,再来登记也可以。”
        西西先看了一下报刊杂志阅览室,然后又看了一下自然科学书籍阅览室。很遗憾的,都是座无虚席。最后,因为我俩不想大冷天的在校园里“流浪”,于是就选择在西区图书馆走道边上的自习去“安定”下来。
33#
发表于 2013-12-20 23:06:22 | 只看该作者
      一大早,赶在最后一分钟进了教室,是去上这学期的最后一节现代汉语课。尽管我已经去得比较迟了,但总有人会在我之后进教室。教室里有一股淡淡的包子味,还是鲜肉馅儿的。教室里的人没有平时的多,明显有人在最后一节课“晚节不保”了。这也是无可厚非的,可以理解,毕竟要在大冷天早起去上一堂自习课,还是有一点挑战的。
         李老师帮我们复习了“修辞”那一章,练习了几道习题。她说,这是我们学新闻专业所需要的东西。我认真地看了一下书上举的一些例子,有一点小发现:这本书上关于“修辞”这方面的例子都是比较老的,我想都是比较经典的吧。比如毛泽东的《质问国民党》、《实践论》、《反对党八股》、《将革命进行到底》,还有郭沫若的《科学的春天》。列举的例句也是十分有趣的,比如:群众的干劲越大,党越关心群众生活,党越关心群众生活,群众的干劲就越大。
34#
发表于 2013-12-20 23:20:19 | 只看该作者
        东十三已经有一个月没有来信了,这对我来说算是一个坏消息,以为这代表着,朋友给我寄来的信说不定就在某个角落被搁浅了。
        知道朋友给我写了信,并且已经寄过来了,我就计算着日子等着收信。每天出寝室,我都会问问宿管阿姨,有没有信到了。回寝室时,再问一遍。每一天,每一天。从北二宿舍楼经过的时候瞥见宿管阿姨的柜台上放了一摞信件,我瞬间就沸腾了,心想:北二的信都到了,东十三的也该到了吧。越想越按捺不住。从北二到东十三,一路上,我的话最多,聒噪得不行,偶尔还唱上两句。想在想来,我那时候的确是挺神经质的。
        到了东十三,远远的,我就瞄见宿管阿姨的柜台上空空如也,脸一瞬间就垮下来了。走近时,阿姨直接就告诉我,“今天没有信。”呃,阿姨都不用等我问就直接回答了。一个月了,为什么其他人的信都没到呢?果然,东十三就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
35#
发表于 2013-12-21 13:24:52 | 只看该作者
        今天,又去找形势与政策老师了,为了拿回字数不够不及格的考试卷,如果不是这个原因,我想我是很难在大学四年把西科花园逛个遍。
        话说,西科大真的就像海明说的那样,没什么文化底蕴的。这一点充分的从学校的建筑名称可以看出来。学校的教学楼一般都是按照方位和数字命名的,像什么西七、东二之类的。好不容易有个不带数字的宿舍名,但也只是叫北苑 。教室宿舍叫作西科花园,难得不用方位了,却用上了字母,再附上数字,比如西科花园B5501。我真不想吐槽什么,可是这太让人憋屈了,所有的房子都长一个样,名字还都差不多,每栋楼的铭牌还不知道藏在什么地方,找得人头都晕了。
        我和西西在寻找赵老师的家的同时,也顺便观赏了一下大半个西科花园。西科花园和校园其他地方的景色也相差不了多少,倒是因为人少了,显得有些冷清。不过有一个小小的发现,西科花园附近有个小菜园,还种着白菜。
36#
发表于 2013-12-21 13:52:52 | 只看该作者
         今天,去赵老师家拿考试卷,“百转千回”终于找到他家。还没到他家门口,他就把门打开了,拖着一双深蓝色的拖鞋。我和西西向他问好,他说“进来吧。”然后转身就走了。我俩站在门口不知道该怎么办,因为他家门口没有鞋套或者拖鞋。我们正犹豫着,客厅里传来声音:“直接进来吧,不用换鞋。”
        走进他家的客厅,我算是小吃一惊,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烟草味道。茶几上有一台大尺寸的电脑,我瞅了一眼,还在游戏进程中。茶几上不规则地摆放着许多东西,键盘、鼠标、两个水杯、勺子、纸巾、烟灰缸等等。茶几旁边的垃圾桶表面全是烟蒂和烟灰。沙发上随意地摆着几个文件袋,估计是其他班的考试卷。赵老师正蹲在茶几和沙发之间翻找着我们的试卷。西西和老师有一句每一句的聊着,我偶尔接句茬。
        我注意看了一下电视,大屏幕的电视上正在播放着CCTV5马刺客场挑战勇士的的直播。我不自觉的调侃了一句:“老师,你还真是忙啊,一边打游戏,一边看NBA。”“这不是在等你们吗,挺无聊的。”老师一边把试卷递给我们一边说,“星期天下午你们把试卷交回来吧,就交到我家,我是老师,所以不坐办公室的。”
37#
发表于 2013-12-21 14:21:48 | 只看该作者
        我去参加了大学生治保队组织部今年的最后一次例会,也是这学期的最后一次例会。
        从图书馆出来的时候,已经在下雨了。我和西西把衣帽往头上一套,钻进了雨里,一阵疾走。到了开会的教室,已经有小伙伴先到了,正讨论得火热,还一边吃着花生瓜子。
        开会之前,我们都扎堆聊着最近发生的趣事,相互调侃,不时发出一阵笑声。所有人都喜欢这种氛围,这让我们觉得很温馨。开会的时候,每个人都分享了自己对治保队的认识、自己的收获、以及对三位部长的意见。每个人的表达方式都不一样,或认真,或调侃,但是能看出每个人都是发自内心的。
        开例会时做游戏,已经成了组织部的惯例了,这让例会变得不那么严肃,让所有人都变得更加的亲切,也让组织部的氛围更加和谐,部长宋凯之前还在空间发了一条说说:现在最期待的就是每个月的部门例会了。例会游戏每次都不一样,但是每一次都会有一个“巨坑”。这一次的就有“与身边最近的异性十指相扣,对视十秒”、“对着窗外大喊‘我好寂寞’”
        游戏过后,我们一起合唱《朋友》。我一直沉醉在这样的氛围中,直到最后互道晚安,我才缓过来。
38#
发表于 2013-12-21 14:40:18 | 只看该作者
        难得有个星期六可以睡懒觉,可是我的想法终是被自己毁了。
        我好不容易才记起要给自动关机几天了的手机充电,但是我忘记了,一旦手机有电,不管是不是关机,它都会准时叫我起床。早上六点四十五,它毫不留情地响了起来。声音越来越大,就像夏天的蝉,叫个没完没了。仅仅用被子盖住头已经不起作用了,再这样下去,会扰了一寝室的清梦。我“哗”一下掀开被子,突地坐起,然后飞快下床,直接扑到书桌上,拔了充电线,关掉手机的闹钟。然后又抓着手机转身往床上爬。速度快得我自己都惊叹,果然,人的潜力是巨大的。这么冷的天,不穿外套,就在寝室里跑,不快一点不行啊。
        钻进被窝儿后,发现寝室里的其他人都没什么动静,我才舒了一口气,继续去约会周公。毕竟,一大早就被无聊而意外的事儿吵醒,我也会不爽。
39#
发表于 2013-12-21 14:55:13 | 只看该作者
         啰啰嗦嗦洗漱穿戴完毕后,缩手缩脚到七食堂觅食。偌大的食堂里,稀稀拉拉不到二十人,似乎比室外还冷。
        我一直认为,食堂有两种情况会让人产生选择综合症,一是,食堂里的饭菜太难吃了,让人难以下咽。二是,食堂里的饭菜每一样都很好吃,让人不想放弃每一种选择。在我看来,七食堂有成为第一种情况的潜力。说我嘴刁也好,七食堂的东西还是一如既往的难吃,无论是菜、面食、烧烤还是早点。
        我在食堂的窗口来回转了好几圈,没有一样事物能引起我的食欲,甚至说,我已经产生了放弃吃早餐的想法。最后,考虑到听讲座估计会很久,无奈之下还是买了一个玉米饼。然后一边吃,一边抱怨七食堂的东西难吃。我这就是自虐。
       每个人喜欢的口味都不一样,西西吃着玉米饼听到我的抱怨,说:“我觉得味道还不错。”而盈盈喝着豆浆说:“几乎没有味道。”
40#
发表于 2013-12-21 15:17:37 | 只看该作者
        今天,去东一112听了一次关于“评论如何从引导走向分享”的讲座。主讲人是新华每日电讯评论室主任、新华社第九届十佳编辑黄冠。
        我们到教室时,海明和黄冠已经到了。我们随便找了一个位子坐下,等待着讲座开始。讲座开始的时候早已经过了约定的时间,尽管如此,还是有不少同学迟到了。
        黄冠的讲座不是偏向理论的,更多的是举很多实例。他一开始用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引出了,评论最应起的作用,不仅是舆论引导,更应是价值分享,尽可能地追求最大社会公约数。他讲了许多东西,“评论怎么从引导走向分享”、“评论要跟公众分享什么”、“张扬评论分享理念应注意什么”、“讲故事也是分享”。每一个部分他都举了很对例子,让讲座变得更加风趣。
        在讲“评论要跟公众分享什么”的时候,他说到了自己的一本书《我的新闻评论理想》,其中有一句话是:尝试把评论的着力方向定位于揭示真相,维护党和政府的形象,维护民主政治制度,维护公平正义和推进社会和谐。我个人就得这是比较有趣的,他将党和政府放在前面,而把民主公平正义放在后面。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