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2级肖淑娟新闻日志专区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12-12-13 10:29:36 | 只看该作者
那些不得不上的课

接触新事物之前总是会兴奋地想象它是怎么样的,比如上大学。根据各种道听途说和经验之谈,大学的课程总体来说应该是个人兴趣所占成分较大的,但在这样的情况下,依然有那么些课是我们不得不上的。

军事理论课、形势与政策,这两门课就属于上述范畴。每节课都得去,有时候老师挺有趣,就多听几句,觉得讲得索然无味,就做自己的事情,或者趴着睡觉。几个课程结束之后,进行考试,要么开卷,答案在教室里满天飞,要么发答卷回去自己做,找度娘帮忙。这样的情况,对于大学生的素质素养的提升,恐怕不会有教学目标里说的那么理想吧。大学老师的知识水平并不低,他们所知道的绝对可以填补我们这些菜鸟的空白还绰绰有余了,我们也不是就想睡觉不尊重老师,只是强迫的学习那些味同嚼蜡的字句着实让人无奈。而那样的考察方式当然不可能让学生有深沉的思考和太多的获取,答案交上去,不过是为了完成任务得到学分。

没有人不知道这些,但人人都在做这些。那些不得不上的课,就像是长在脸上的的青春痘,明知它的存在,却又不能碰不能挤,只好任其存在,谁知道它什么时候会消呢?消了之后,痘印怕是会一直存在吧。

32#
发表于 2012-12-13 10:30:29 | 只看该作者

有信念更应该有乐观

说的还是《行尸走肉》,这几天剧中的达里尔给我的印象越来越深了。

从最开始,觉得他只是个粗鲁的猎手,性格鲁莽,行事冲动,因为哥哥被扔在危险中而爆发;后来开始觉得他的生存能力很强,箭术精准;近来越来越感觉,达里尔是个乐观坚强义气的汉子。

当索菲亚走失在丛林里连续两天没搜寻到时,人人沉浸在一种仿佛无尽的沉默和无声的痛苦之中,能够做的只是祈祷再祈祷,乞求上帝的眷顾,达里尔说,不需要任何祈祷,我们会找到那个小女孩。当索菲亚的母亲在再次寻找无果的夜晚饮泣时,达里尔起身背起弓箭,在那个令人恐惧的夜里去寻找。当他在黑暗的丛林里跟安德莉亚说起小时候独自回家的事时,脸上带着豪爽的笑,以一种不在意的口气安慰着不安的安德莉亚。看起来冲动易怒其实有细心也勇敢的一面,带着绿林好汉气质的达里尔竟然在不知不觉中让我印象深刻了。

他有信念,所以会在绝望的气氛中说出那样的话;他很乐观,在群尸横行俨然末日的境况下他依然可以讲起童年的趣事。也许是这样的他让自己变得更勇敢,也许是正因为勇敢他才有勇气如此。

有信念,但更重要的是乐观。信念可以支撑一个人,但有乐观更能让人有力量。看到达里尔豪爽的笑容,即使下一秒丧尸就一群一群地出现,似乎害怕也不会那么多了。

33#
发表于 2012-12-14 10:44:52 | 只看该作者
排名有多重要

形势与政策课上,老师夸赞西南科大,说是在最近的一个排名上西南科技大学位列全省第八,排在我们前面的几乎都是211和985学校,而且保证在2013年我们学校会有博士点。口气是绝对的自豪。

一大群心不在焉的学生被他超大分贝的声音绑架着,听到这样的说法,有人欣喜,有人起哄。可见被他引以为豪的排名并不是被所有人引以为豪。

排名到底多重要?我以为一所大学最重视的绝不应该是各种排名。学生经过各种挣扎和煎熬来到大学,听到自己的学校排名靠前固然高兴,毕竟谁不喜欢荣誉,但对于求学的学生来说,最重要的还是学校的教学能力和各种素质是否能得到提升,一所大学应该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机会和平台。反观现在的很多大学,甚至不止是大学,几乎任何机构都要去争个什么什么排名,用排名来做广告吸引人气,实质上呢?有的却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不免让人伤心失望。

排名作为一种荣誉可以争取,但绝不能为了争取而争取,它应该是种监督,而不是学校教育浮躁表面的病因,如此一来才是对学生负责。

34#
发表于 2012-12-14 11:01:26 | 只看该作者
是你活还是我活

人人都怕死,人人都自私,但人之所以为人,恐怕有一个原因就在于他可以权衡思量,这件事到底能不能这么做?

身后是一群穷凶极恶的丧尸,前面不远就是小货车,自己的脚踝因为从高处摔下来变得肿了而行动缓慢,手里的枪只剩下一颗子弹。听起来情况确实很危急,所以,那最后一颗子弹射向了身边的奥蒂斯。”I’m sorry.”这是真心的。因为在后来的时间里,肖恩的脑子里一直忘不了当时的画面。也许我也可以把这理解为良心不安的谴责。

是你活还是我活?当然是我。人之初,性本恶。相比于性善论,我更倾向于性恶论。人性本来就是自私的为我的,在死亡与生存的选择面前,当然希望活下去。但后来的煎熬证明了另外一件事:我们需要的是没有心理负担地活着,否则活着将比死去难受。

人有本性,也有社会性。我不知道肖恩后来会怎么样,但只要良知尚存,我相信他的心里会有一个疙瘩,一道坎,自己再也过不去。

35#
发表于 2012-12-14 20:36:00 | 只看该作者
祝好运

我和身边的同学一样,是第一次亲眼看到传说中的验孕棒,的确是个不小的震撼,因为它出现在自习室里。

一共有两个外包装和一个外壳,不过也足够我们咂摸的了。我不知道这些包装盒的主人为什么要把它们丢弃在这里,是因为太慌张还是太匆忙?当时她又是怎样的心情和打算?这些我都不得而知。不过在这样的年纪和阶段,做这件事,心情一定不轻松。

我没有什么发言权,不过是好奇和同情。也许我们应该学会保护自己。现在做什么都很危险,不论什么工作什么职位,总之做人是很危险的,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小心再小心,因为我们没办法回到火星。保护好自己,对自己负责是我们能做的为数不多的事情之一了,就算再深的情,也不会大过对自己的保护底线。如果他爱你,也不会只因为一时的冲动就让你独自去承担身心的重压。

希望那个女生好运。

36#
发表于 2012-12-15 20:31:29 | 只看该作者
未来的事,来了再说

人生应该被规划吗?或者是不是应该问,人生可以被规划吗?当我们面对生活觉得迷惘和不着边际的时候,我们总是习惯性地张望,想看看身边有没有可以借鉴学习的榜样,有没有和自己一样境况的人,最想得到的,则是“过来人”的忠告或是专业人士给出的职业/人生规划的样本和标准。

未来的事,现在真的可以规划吗?我们常常就连明天的事都无法完全把握,更不要奢谈一生的规划。要我说,未来的事,就等它来了再说。这并不是“走一步看一步”的悲观和回避,明天的事情为什么要费今天的神去思考呢?先把当下的这一刻过好也许才是珍惜吧。把正在度过的每一刻每一天好好珍惜好好度过,当昨天过去我不后悔羞愧,当今天到来我不慌张无措,当明天又变成今天我不是在留恋昨天,这就够了。

过好现在不是失掉远见,“远虑”当是每个人都有的。但生活的重心绝不应该在未来而是现在。生活不应该变成一种多余的负担,生活在生活中的我们应该是尽可能的随性简单的,随遇而安不好做到,但能做到一点点也是一种福气了。不去过多的担心和规划,生活给我们的惊喜也许会超出我们的预料。

37#
发表于 2012-12-15 23:00:04 | 只看该作者
最后一刻才会明白什么最珍贵

随着21日的逼近,“末日说”传得越来越神乎其神,特别是三天黑暗的说法让不少人觉得很可怕。在我看到的报道中,年轻人多数对此表示不相信,“还等着过圣诞节呢”,相信的几乎都是老年人,为了在停水停电的黑暗的三天里和家人安稳度过,他们到超市大批抢购水和食物。

也许传说真的就只是传说,到了22日早晨睁开双眼我们会发现传言的不攻自破,对此前的一切担忧害怕焦虑都付之一笑,然后继续自己的生活,上班、上学。但也可能就因为在我们的有生之年经历了这样的一次“末日说”,我们才在这样一个死亡的假设下问过自己:什么对自己来说是最珍贵的?

老年人或许可以说是无知愚昧的,但我们不能否认的是他们的行为体现出亲情在心目中的至上地位。年轻人整天在外打拼忙碌,忘了吃饭忘了加衣甚至忘了要回家看看父母,也许只有在末日当前的传说下才会想起家里还有父母的等待和没来得及说出口的叮咛。最后一刻,才会想到抛开一切正在努力追逐的东西,回归到内心,去想想自己追逐的初衷是什么,在末日的传说之后,才不会继续舍本逐末。

38#
发表于 2012-12-15 23:23:21 | 只看该作者
今天你“学霸”了吗

临近期末,许多人顺理成章地开启了“学霸模式”,复习得天昏地暗,看书看得如狼似虎。在对大学的很多事表示和想象中的不一样之后,这样的情况倒是符合我们这些大一新生曾经的想象了。

某天走在路上,听见后面一对情侣的交谈,女:“赶快回去看书了,要期末了,不想挂科吧。”当时我就在前面笑了。看来在现实的期末面前,风花雪月什么的都要为“学霸模式”让路了。

我们当然也是一样,看书、写作业、复习,虽然都说比高中的考试轻松得多,但从没经历过的大学期末还是难免让我们时不时的紧张一下,看书的时间用得比平时多了,以遇到机会就想学长学姐讨教期末考的经验。开班会时,许多人都表示,现在必须要“学霸”一把了。

今天你“学霸”了吗?这句话似乎成了期末的暗号。要是我们一直都有这样的劲头,恐怕会比现在优秀吧?看来人果然都是逼出来的。

39#
发表于 2012-12-16 14:55:29 | 只看该作者
自身的意义在于自身

浙大一位学生坠楼身亡,他在遗书里写到:“关于人生意义问题的答案,我自己也找到了一个(即生命的存在不具有意义),所以我死了。”

我是谁?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几千年前,柏拉图提出的问题我们知道现在也在寻求一个属于自己的答案。如果我们不思考,不探求,人生仿佛就没有了意义,因为我们不能只是为了生存而活着。

这位学生敢于去思考这个永恒而艰难的命题,实属勇气可嘉,他的答案是生命的意义即是没有意义,我不知道是否是最终的答案。很早以前我就看有人说过,选择活着比选择死去更需要勇气。在我的阅历比现在还浅的时候,我觉得这样的说法是谬论,因为我想死是件多可怕的事情,活着多容易。而现在,我好像有些明白了。活着是件不容易甚至可以说是充满荆棘和不确定的事,而死去多简单,双眼一闭就是天堂。

然而在探求生命存在的意义这个命题的答案时,我们从来都是孤身一人的斗士,别人的思想或许可以影响我们的思维,但绝不能左右我们的最终答案。是活着还是死去,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选择。自身的意义永远都在于我们自身。也许终其一身都无法找到另自己满意的答案,但在追寻的过程中,我想很多曾经想不通的事情我们有时候会恍然大悟,这也可以算是一种额外的收获吧。

40#
发表于 2012-12-16 15:16:12 | 只看该作者
寻求正义与宽容的平衡

我不知道是不是几乎所有的小孩子都是那种一根筋的头脑,反正我小时候就是这么极端的。看电影的时候,总爱问爸爸“这个是好人还是坏人?”玩游戏的时候,总是争着要当正义的一方。

看够了动画片里“维护世界和平”、“主持正义”的口号和人物,转眼开始渐渐接触单纯世界以外的社会,明白这个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那些在我的判断中处于灰色地带的人和事也并不是一无是处,好像那些从前在电视中看到的大奸大恶十恶不赦的坏蛋们就只是存在于画面中一样。

正义当然还是我们所追求的东西之一,但我们不可能一味地只盯着它了。在深刻挖掘社会现象和揭露丑恶的同时,我想,我们是不是也应该保持一些宽容?我的话太过于拖沓,还是用赳赳的话说:“仅持有正义的理念是不够的,还需要宽容的法门。因为正义必有它的短处:愤怒、仇恨、流血乃至付出生命。而宽容则对每一个生命一视同仁,护卫者它们。正义是父亲,宽容是母亲。一个新闻人须同时具备正义和宽容,此即是良知。我们容易犯正义太过、宽容不足的毛病。我们在拼爹,却忘了有妈。”严父慈母的确都是家庭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否则孩子的成长可能偏离父母期望的那根轨道。寻找正义与宽容的平衡,也许能更好地促进社会的进步和激发出人性的善良。

让人人都有“下不为例”的机会,也许比一棍子打死更有力量。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周星驰的一句台词:“给个机会吧你。”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