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闻学教育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12-11-2 16:23:3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吴麟
胡适先生有言:选择志向,应当以性之所近、力之所能为准则。 或技术流,或学术流,都是好的;当然,如果能够做到兼美,也非常好。

@狸狸老菜帮
@雷蔚真 一席话,甚有共鸣:让新传院的孩子做片子,他们就嚷嚷说还让不让读书;让他们读书,他们就嚷嚷着要去实践。于是他们既不做片子,也不看书,便成了没头脑加不高兴。既做不成技术流,又做不成学术流,而统统都是脑残流。其实怎么做,10年一定有成,不过老觉得自己的方向没前途,那就一无所成。

(3)| 轉發(232) | 評論(35)
10月25日20:27來自新浪微博


| 轉發| 收藏| 評論
2分鐘前 來自iPhone客户端       


32#
发表于 2012-11-12 21:10:1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周立波脱口秀精选
中国式教育“七种武器”:1)“要听话”用来杀自由;2)“要孝顺”用来杀独立;3)“就你跟大家不一样”用来杀个性;4)“别整天琢磨那没用的东西”用来杀想象力:5)“少管闲事”用来杀公德心;6)“养你这孩子有什么用”用来杀自尊;7)“我不许你跟他/她在一起”用来杀爱情(转)@周立波脱口秀精选




| 轉發(219) | 評論(31)
29分鐘前來自皮皮时光机

33#
发表于 2012-11-14 13:02:0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北大新媒体
【午间一乐】老师上课质量和手机流量成反比。(图片来自网络)




| 轉發(21) | 評論(5)
11分鐘前來自专业版微博

34#
发表于 2012-11-16 17:02:4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广院孙振虎
前天,北京台总编室田老师感慨,两年前和她一同谋求卫视改版的同志已经只剩她一人孤军奋战,其他曾经热血的人都撤了。我说,知其不可而为之是中国知识分子自宣父以来的坚守,为了什么?信念真的是一种操守。 //@愤怒狼先生:在和田玩命拍摄的日子里,看到这样的话,同样想问的是,我们到底为了什么?

@浅小花
大二,创作训练课,在-10度的北京冬天和@SISY希婧 带着PD150在外面跑一天;凤凰,外拍VCR,全克们又是摄像机又是脚架又是灯箱又是火车硬卧,我们从北京跑到最南,吃每天每人80的饭贴,我们每个采访都打光;可是啊,@广院孙振虎 @愤怒狼先生 们,有些东西,你们教我们越多,痛苦和纠结就越多。
| 轉發(19) | 評論(3)
11月3日23:44來自iPhone客户端


標籤:
收藏:11月4日10:03
保存取消
实习  +加標籤



| 轉發(10)| 取消收藏| 評論(6)
11月4日09:53來自iPhone客户端



新浪微博社區管理中心舉報處理大廳,歡迎查看!




  • 同時轉發到我的微博
  • 同時評論給原文作者 浅小花


恰巧你们都在:有时候信念真的是一个很可怕的东西,希望所有人能在坚持信念的时候是在做有意义的事情···· (11月5日 12:55) 檢舉| 回覆
小诗:我爱你们各位! //@广院孙振虎:前天,北京台总编室田老师感慨,两年前和她一同谋求卫视改版的同志已经只剩她一人孤军奋战,其他曾经热血的人都撤了。我说,知其不可而为之是中国知识分子自宣父以来的坚守,为了什么?信念真的是一种操守。 //@愤怒狼先生:玩命拍摄的日子里,同问到底为了什么? (11月4日 19:34) 檢舉| 回覆
世真广山//@广院孙振虎: 前天,北京台总编室田老师感慨,两年前和她一同谋求卫视改版的同志已经只剩她一人孤军奋战,其他曾经热血的人都撤了。我说,知其不可而为之是中国知识分子自宣父以来的坚守,为了什么?信念真的是一种操守。 //@愤怒狼先生:在和田玩命拍摄的日子里,看到这样的话,同样想问的是, (11月4日 14:46) 檢舉| 回覆
广院孙振虎:回复@胡昊钰就是123木头人嗯哼:坚韧是一种性格,坚忍则是一种节操。不埋怨,不放弃,不趋炎附势者,才是心中有信念的人。 (11月4日 10:42) 檢舉| 查看對話| 回覆
胡昊钰就是123木头人嗯哼:这就是现实么?我们想象着拿我们的镜头去展现一些东西,想象着通过镜头改变一些什么。可事实上是社会把镜头改变了。是不是只有在校园里,镜头才能起到它本该起到的作用。 (11月4日 10:37) 檢舉| 回覆
暖暖棉花糖:谁都知道改革迫在眉睫,但是没几个人不愿意承担改革的风险。许多地方,领导不求有功只求无过,愿意改的仅仅是自己的生活质量。 (11月4日 10:15) 檢舉| 回覆






35#
发表于 2012-11-19 23:53:1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何镇飚
原来吾师刘先生已从清华退休。//@董关鹏: 新闻教育的最大悲哀就是,教给学生的都是自己假想的理念,从网络上搜来的残缺事实。聘请名人记者主持人兼职点缀师资,只能一时让讲座貌似火爆,解决不了人才培养的可持续问题。我毕业后文字不如中文系,英语不如外语系,还有莫名其妙清华优越感,谁要他们?

@董关鹏
清华新闻学始于梁启超,最早理论实践结合的新闻学大师。范老于2002年创建的学院也是以新闻为先,理论与实践精英云集。十年以后的今天,范老走了,刘建明老退休了,名师@李希光 去了医学院,实践课头牌教授@司久岳 远走欧洲,人民日报系@王君超 前往英国… 没有一线主流新闻人的新闻教育有些悲催哈

| 轉發(26) | 評論(11)
46分鐘前來自三星Galaxy SIII


| 轉發| 收藏| 評論
7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  檢舉





36#
发表于 2012-11-27 12:08:2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尹鸿
清华、人大、传媒三所大学承办的国际新闻传播后备人才培养项目汇报会在传媒大学进行。全国记协书记翟惠生强调,记者不是秘书,不是传达而是传播,要按近平同志(未称总书记)要求娓娓道来、入脑入心。喉舌论是否需要有所新解呢?




37#
发表于 2012-11-27 19:48:2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人民日报:随着新媒体崛起和媒介融合推进,媒体工作者的新闻理念、业务内容、工作方式都在改变 传媒人转型之惑
  • 分享:

2012 年 11 月 27 日admin
吴梦娜
《 人民日报 》( 2012年11月27日 23 版)


插画:李瑞宁
传统媒体向新兴媒体进军的过程中,对人才的传播理念、工作方式、业务能力、考核管理以及组织结构上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许多媒体集团已经完成或即将完成全媒体新闻生产中心的建设,但新的生产体系是否真正能够发挥其应有的潜能, 关键还在人
 
2012年7月,田宇告别他工作了十年的报社。十年里,他想成为一名出色的记者,“甚至想办一张自己的报纸”,现在,他要努力成为一名出色的新媒体主管。
今年,某知名网络公司聘请田宇担任文化频道主编,他从一个内容生产者变成了管理者,带领13个人组成的团队。
田宇的情况并非特例。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崛起和媒介融合的推进,越来越多像田宇一样的媒体工作者正在“转型”。他们的新闻理念、业务内容、工作方式都在改变。
多家媒体高层表示,传统媒体向新兴媒体融合转型进程中,人才和技术成为首要瓶颈。传统媒体进军新兴媒体,不仅体现在媒介本身的融合,而且直接地影响到了每一个媒体人。
转战新媒体
过去,田宇每天做的“差不多的事情”就是约稿、讨论选题、做版面,而现在的“挑战”则是规划文化频道的发展、开展部门间的横向合作、组织召开市场会等。
选择新媒体来“挑战自己”,源于田宇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认识。“新媒体平台分走了大量广告,上世纪90年代末,很多纸媒的广告额能达到每年几亿元,报纸记者的收入水平比现在都要高。”
传统媒体的困境不只广告收入下滑。每年,都有大批新闻工作者从传统媒体流失,即使在新媒体崛起前,这种现象也普遍存在。不过,更多的“转型”还是源于对全媒体人才出路的信心。
随着数字信息技术和新媒体的蓬勃发展,原有的媒体和行业边界不断被打破。不管是被动还是主动,报业适应、融入“全媒体”时代成为一种必然选择。这也给媒体就业提出了新的问题,职业传媒人究竟该以何种姿态在全媒体时代立足和发展呢?当媒体就业风向标指向媒介融合发展的现实需求时,跨媒体、全能型人才已是大势所趋。
“人才和技术,是我们新媒体最欠缺的”,人民网副总编辑许丹丹表示,“能产生新闻内容的人很多,但怎么让他把新闻变成移动互联网的产品,这个产品观我们很缺。”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蔡雯教授认为,当前的传播模式已经发生了变化,传统媒体工作者的角色也发生了变革,而这一变革较之前更本质、更剧烈。这些变革,涵盖了工作内容、采编技能以及组织文化。
蔡雯认为,融合媒介需要两类新型人才:一是能在多媒体集团中整合传播策划的高层次管理人才;二是能运用多种技术工具的全能型记者编辑。懂新闻、懂技术、懂管理、擅长策划是新闻人才的必备素质。
传统媒体的固有优势
虽然离开了传统媒体,但田宇认为,传统媒体在内容生产方面,依旧存在优势。因此,今后的新媒体,极有可能发展成为专业、高效的传播平台,而内容的提供者和把关人,依旧是传统媒体。
易韬原是北京一家报社的广告部主任。2011年1月,他辞去报社的职务,来到某知名汽车网站任总经理。对于传统媒体更能生产出高质量的内容,他也表示认同:“我对手下的一些网络编辑,真的很没信心”。易韬苦笑着说:“他们没有传统媒体人的内容情结,甚至连错别字都要我来改。”他建议有意从事新闻行业的大学毕业生还是选择传统媒体,因为只有在传统媒体,才能够受到“正统”的新闻专业训练。
“资深媒体人大量流至新媒体,对传统媒体来说是损失,但对整个传媒业来说,这是好事。”蔡雯说。
有专家指出,传统媒体进军新兴媒体,不是放弃传统,而是将人才、资源、内容、品牌等传统媒体的固有优势进一步挖掘、整合、延伸出来,有利于完善传媒业的生态和结构。
事实上,这也是同田宇、易韬一样转战新媒体的传媒人底气所在。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秘书长祝华新认为,传播意识和媒介素养是传统媒体的核心优势。今天,媒体如何利用网络素材做报道、做评论,这些都考验着从业者的专业素养和媒体公信力。
2010 年12月,《中国新闻周刊》官方微博因把关不严,转发金庸病逝的虚假消息, 以致相关多位责任人引咎辞职或受到处罚, 在新闻界广受关注。在新的传播环境下, 传统媒体应更加重视和发挥自身的公信力优势,在发展中探索新的操作规程和把关技巧,值得深思。
进军新兴媒体、改善舆论生态,是传统媒体的价值所在,也是主流媒体的责任所在。这已成为多位业内人士的共识。
改变后的“拷问”
产品、社区、数据、经营,这是新媒体工作者的常用词,而这四个概念,传统媒体很少涉及。
田宇在报社做记者时,只负责内容生产,现在,他要奔走在市场会议、内容会议之间,和广告部门协作,统筹团队成员的协作;易韬在原来的报社时,起初负责内容生产,后来分析财务报表、负责广告销售,现在他要“思考”:思考网站要如何发展,思考如何推进自己的想法,让员工执行。
其实,田宇和易韬面临的不仅是转行,还面临着从体制内向体制外的转型,面临着一个单纯的媒体人向复杂的公司人的转型。他们不再是一个体制内的编辑,而是一个职业化的管理者、经理人。对两种不同状态的角色认知、文化冲突,是所有传统媒体人进入新兴媒体必然要遇到的拷问。
易韬已经感觉到了这种“拷问”。在报社时,他每天下午都会与报社的“一把手”谈问题,而现在,他经常几天找不到老板,网站的大小事务全由他定夺。权力变大的同时,更重的责任也随之而来。
有专家指出,传统媒体向新兴媒体进军的过程中,对人才的传播理念、工作方式、业务能力、考核管理以及组织结构上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目前的情况是, 许多媒体集团已经完成或即将完成全媒体新闻生产中心的建设,但新的生产体系是否真正能够发挥其应有的潜能, 关键还在人。”这位专家说。
为了适应这一变化,很多高校开始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2007年增设“数字新闻传播”专业方向,目标是造就一批适应新媒体以及实现数字转型的传统媒体需要的新型新闻人才。
也许,相比于在传统媒体工作了十几年的资深媒体人,这些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准媒体人”,在学生时代就已经开始转型,但在他们面前,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http://www.peopledaily.me/archives/5123

新媒体董少伟
转学新媒体的同学们!//@中国网络传播学会: #全媒体时代需要怎样的传媒人?# “人才和技术,是我们新媒体最欠缺的”,人民网副总编辑许丹丹表示,“能产生新闻内容的人很多,但怎么让他把新闻变成移动互联网的产品,这个产品观我们很缺。”

@人民日报
【全媒体时代需要怎样的传媒人?】传统媒体的困境不只广告收入下滑,每年都有大批新闻工作者从传统媒体流失。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原有的媒体和行业边界不断被打破。不管是被动还是主动,报业适应、融入“全媒体”时代成为一种必然选择。职业传媒人该以何种姿态立足?http://t.cn/zjq5uCs人民日报




(3)| 轉發(289) | 評論(91)
今天18:27來自新浪微博


| 轉發| 收藏| 評論
17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  檢舉




38#
发表于 2012-12-4 19:50:5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张志安
#新闻教育# 想做新闻的学生比例,1/6,稍微低了点,1/3如何?当然,这是俺一厢情愿。同学们做什么,只要自个喜欢,咱都尊重。 //@范以锦:听你这话很舒服。新闻不想做,说明新闻专业就业面更宽了。呵呵! //@五月的下午茶:我怎么觉得全部都想做新闻才要担心。 //@范以锦:叫我情何以堪!

@风不萧
今天在暨大新闻学院大三的作品分析课上,请想做新闻的同学举一下手,全班近60人,大概有近10人回应吧~

| 轉發(41) | 評論(14)
55分鐘前來自新浪微博


(1)| 轉發(4)| 收藏| 評論(6)
10分鐘前 來自iPhone客户端 |  檢舉



39#
发表于 2012-12-4 22:58:3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老芋头
@赵楚:我认为《通识阅读》应少选时文,而以经典著作为核心,如《论共和》、《理想国》、《联邦党人文集》、《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于基础》、《论学者的使命》、《人权宣言》、《古拉格群岛》等,可划分古今中外单元,选取章节。供参考。

@王天定
由于面向大一新生,我这学期的《通识阅读》确定的书比较简单,龙应台的《野火集》、刘瑜的《民主的细节》、杨照的《故事照照亮未来:通往开放社会的100个观念》,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二是让学生学习一点公民常识。我的《通识阅读》全程开放,有哪位大侠如果愿意自带干粮前来帮忙,我决不拒绝。
(3)|
轉發(436)
|
評論(86)

11月28日14:09來自新浪微博


標籤:
收藏:12月2日20:54

教育




|
轉發(10)|
取消收藏|
評論(8)

12月2日20:46來自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社區管理中心舉報處理大廳,歡迎查看!





  • 同時轉發到我的微博
  • 同時評論給原文作者 王天定


josphin婷:回复@一枞树:可能你对政治学方面兴趣不大吧,可以换个领域试下,比如历史,哲学等。当然最终你会发现很多东西是相通的。如果你试了一圈都觉得枯燥,那就有点麻烦了,估计是小时候没有培养读书兴趣,现在开始,就会难了。。 (12月3日 01:58)

查看對話|
回覆

一枞树:老师,我很想长知识,但读这些书真的好枯燥啊,读着读着就不知道书在讲什么了,完全没耐性啊,怎么办? (12月2日 21:54)

回覆

观察旅游:通识课 (12月2日 21:29)

回覆

观察旅游:通始课 (12月2日 21:29)

回覆

智利天下-时代出版李旭:建议办一个以培养合格的国家公民为导向的通识教育类「通识阅读网」或「通识网」吧! (12月2日 21:04)

回覆

刘明钓丝分析师:三体啊,好好读读真正的经典,死鬼的书们没啥读的//@老芋头:
@赵楚:我认为《通识阅读》应少选时文,而以经典著作为核心,如《论共和》、《理想国》、《联邦党人文集》、《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于基础》、《论学者的使命》、《人权宣言》、《古拉格群岛》等,可划分古今中外单元,选取章节。供参考。 (12月2日 20:56)

回覆

泉州晋江王金龙律师://@老芋头:@赵楚:我认为《通识阅读》应少选时文,而以经典著作为核心,如《论共和》、《理想国》、《联邦党人文集》、《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于基础》、《论学者的使命》、《人权宣言》、《古拉格群岛》等,可划分古今中外单元,选取章节。供参考。 (12月2日 20:47)

回覆

千里送好书://@老芋头:@赵楚:我认为《通识阅读》应少选时文,而以经典著作为核心,如《论共和》、《理想国》、《联邦党人文集》、《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于基础》、《论学者的使命》、《人权宣言》、《古拉格群岛》等,可划分古今中外单元,选取章节。供参考。 (12月2日 20:47)

回覆




40#
发表于 2012-12-7 11:20:2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唐润华
【美国最好的50个大学本科新闻学院(项目)】这是美国坦帕大学一位新闻学助理教授(assistant professor)列出的单子,一家之言,仅供参考。http://t.cn/zjIQaVx
@陈昌风
@清华史安斌
@北大新传徐泓
@北大程曼丽
@雷蔚真


|
轉發(10)
|
評論(2)

今天10:02來自新浪微博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