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危机传播与新闻发布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14-3-2 10:36:3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王旭明

#点评发言#昆明火车站恐怖杀人事件已过数小时,我们还没有在电视里、广播中和网络上见到、听到和点到事发地云南省和昆明市领导的声音、形体和文字,太迟钝、滞后了!毫无疑问,一方面在指挥善后;另一方面还要利用所有媒介尤其网络发声、现形和文字表达呵,谴责、同情、安慰和表态,说啊,急死我了!
[url=]
[/url]
| [url=]轉發(1)[/url]| [url=]收藏[/url]| [url=]評論[/url]

9分鐘前 來自app梦工厂微博


32#
 楼主| 发表于 2015-1-5 20:45:0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王旭明

所以不断有人鼓吹微博取代新闻发布会,说穿了是怕惹事儿,怕面对公众,怕重蹈甬温线事故新闻发布会的后辙,实质上不是懒政就是倒退。
|上海危机应对能力有待提高


上海危机应对能力有待提高上海危机应对能力有待提高王旭明2015年跨年之夜,上海外滩陈毅广场发生的拥挤踩踏事件十分令人悲痛,原因当调查,责任必须清。作为曾经的新闻发言人,我还多了一层悲,那就是几天来,从上海应对这样
[url=]文章详情[/url]
[url=]
14[/url]







10分鐘前 來自360安全浏览器


  • [url=]收藏[/url]
  • [url=]轉發 2[/url]
  • [url=]評論 1[/url]
  • [url=]
    [/url]




33#
 楼主| 发表于 2015-3-4 18:21:1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富敏荣律师



@褚朝新 :事先,官方拟定了一些问题,让受邀的记者每个人选一个到时候提问。自然,每个人进入会场后要短信告知点名提问的主持人自己坐在哪一排哪一位,然后假装是举手被随机点到的


@富敏荣律师



【新闻发布会上有托儿】一个朋友在全国人大代表、某直辖市市长的房间,一不小心看到了该代表团开放日将会提问的记者名单。开放日是两天后。显然这是一场事先策划好的表演。说得直接点,该团物色了一些记者给他们当托,在开放日上提问,提他们希望被问的问题,以便说他们想说的话O
褚朝新:两会新闻场上当个合格的托


褚朝新:两会新闻场上当个合格的托两会新闻场上当个合格的托 作者:褚朝新 两会,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的舞台,也渐成为媒体人的舞台。代表委员们打个瞌睡可能会上报纸,记者妹妹坐在地上赶个稿也可能成为新闻;代表委员们“吵架”一定会成为有趣...
发布者:富敏荣律师
[url=]马上阅读[/url]
[url=]
808[/url]








今天 07:26 來自iPhone 6 Plus



59分鐘前 來自iPhone 6 Plus


  • [url=]收藏[/url]
  • [url=]轉發 79[/url]
  • [url=]評論 17[/url]
  • [url=]
    9[/url]




34#
 楼主| 发表于 2015-8-16 16:36:3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李小萌
天津官场有可爱的一面,没有总指挥就是没有,不方便说就是不方便说,躲避就是躲避,离场就是离场,心虚就是心虚,不留信誓旦旦让你放心的假象,以实际行动传递难言的处境。相比之下,强过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声泪俱下的表态,然后情况也还是那么个情况,就等你忘。

55分钟前 来自 iPhone 6 Plus



35#
发表于 2016-3-5 21:28:2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曹林评两会|我微信朋友圈里的王国庆

内容提要新闻发言培训一般会教给官员很多发言的技巧,可从王国庆和傅莹的发言中感觉不到在“用技巧”,而是坦诚和认真的回答。如果新闻发言时让人感觉在“使用技巧”,感觉你在打太极,感觉你在偷换话题,感觉你在用“正确的废话”进行搪塞,说明“技巧”用得很生硬,就失败了。最好的技巧都是内化于坦诚的回应中,看不到的技巧才是真技巧。政协和人大之所以用这些老兵、资深发言人,让退居二线的他们重出江湖,很大程度上看中的就是他们的这种经验。

每年全国两会刚开始的新闻焦点都是在政协新闻发言人身上(甚至有人说过,想惩罚一个人,就让他去做全国政协新闻发言人,政协新闻发布是每年两会开场大戏,记者憋了一年的敏感问题都会在第一场抛出来,而且政协涉及很多话题,记者的提问无边无际,发言人得作很多准备),今年依然是,媒体老朋友王国庆的亮相赢得了舆论掌声。国庆部长谦虚地给自己打了60分,这个分数本身就打得很有“媒介素养”,如果打高了,会被批评太自大,如果打低了,会显得自己很不称职,自打60分让你没法评:)
王国庆以前是国新办副主任,参加过很多场新闻发布会,见过无数大场面,也是中国新闻发言人的教父级人物――不过我猜这一次他可能比以往更有压力,因为这几年他一直奔走各地对新闻发言人进行培训,致力于提高各级领导的媒介素养--他培训过的无数学员这一次肯定都在盯着自己的老师在台上的表现,讲课案例再鲜活,也没有这种真刀真枪现身说法更有说服力。北京一个曾经听过国庆部长讲课的官员跟我说:国庆部长不是纸上谈兵,无论是坦诚对待记者,还是直面敏感问题,他课上跟我们讲得他都做到了,这将是最好的培训教材,教官员怎么改变不愿讲、不敢讲、不会讲的尴尬。
人大新闻发布上傅莹的表现也可圈可点,回应敏感问题也游刃有余。新闻发言培训一般会教给官员很多发言的技巧,可从王国庆和傅莹的发言中感觉不到在“用技巧”,而是坦诚和认真的回答。如果新闻发言时让人感觉在“使用技巧”,感觉你在打太极,感觉你在偷换话题,感觉你在用“正确的废话”进行搪塞,说明“技巧”用得很生硬,就失败了。最好的技巧都是内化于坦诚的回应中,看不到的技巧才是真技巧。政协和人大之所以用这些老兵、资深发言人,让退居二线的他们重出江湖,很大程度上看中的就是他们的这种经验。
说说我朋友圈里的王国庆。今年发布会后他公布了个人的手机号,还告诉了大家自己的微信号。可能会有人觉得这是做秀,肯定加不了他的微信--一个部级官员怎么会让人随意浏览他的私人微信圈。还真不是做秀,不仅是我,我知道很多媒体朋友都是他的微信好友,并常一起在他的微信下点赞、调侃和交流。
说起来加国庆部长微信的经历挺有意思,我写过一篇评论批评当下新闻发言人制度的问题,甚至尖锐地判断“新闻发言人制度失败”了,谈到新闻发言人越来越不敢说,一些地方甚至把“有事找新闻发言人”当成踢皮球的借口,把发言人当成了采访门槛。在一次新闻发言人的年终聚会上,国庆部门看到我也在,就拉我聊起了这个话题,感谢我提出了那些问题,他也很有共鸣。我们当时聊到了“容忍新闻发言人说错话”的话题,领导要宽容,敢于当发言人的后台,舆论也要宽容,不要盯着一两句可能不妥当的话群殴。后来就加了微信,经常通过微信交流。
有一次我在微信公号写了一篇评论,批评某地政府部门在突发事件后的滞后失语,新闻发布会洋相百出,缺乏基本的媒体素养――据说当地政府看到我这篇评论后很不满。国庆部长不仅手动点赞了这篇评论,还在跟评在谈了自己对这种现象的批评。国庆部长在行政领导位置上时,对于地方政府政务不透明的批评也是直言不讳的,比如媒体经常提及的,2007年谈及松花江水污染事件中瞒报情况时,他表示“从媒体、从社会舆论的角度来分析,善意的谎言对政府形象损害是非常大的”。
此次发布会上国庆部长对雾霾问题提问的坦诚回答,赢得了很多掌声。他在发布会上是这么说的,在朋友圈中也一直持这样的观点。前段时间他的微信转发了一篇文章,题目叫《洛杉矶雾霾治理启示录:美国花了50年,中国要花多少年?》他转发时加了一句:中国要花多少年?他转发新华社稿件《沈阳遇6级雾霾环保局官网瘫痪》这条新闻时,他的评论是:可悲啊,以前也许不知道。他常去各地出差,每到一地,常会评论当地的空气状态,有时是“一夜北风吹蓝京城”,有时是“可悲的华北大地――停站邯郸”,有时是“朦朦胧胧的郑州”。
国庆部长是新闻老兵,有过近40年的从业经历,是记而优则仕的代表。中国改革的一个进步是,有新闻从业经验的官员越来越得到重用,政府选拨官员时非常看重官员的新闻经历。肖培从媒体到中纪委,给中纪委的新媒体矩阵、新闻发布、媒介素养打下极好基础后升至监察部副部长。张本才从媒体到最高检办公厅当新闻发言人,现任上海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我身边不少媒体朋友都去了政府宣传系统,有人说这会更专业地去“管媒体”,我倒觉得这对于提升政府的媒体素养和与媒体沟通有很大帮助。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0&ADPUBNO=26509
36#
发表于 2017-1-10 22:24:2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老刘想报考一个部委新闻发言人的岗位,邻居说,我来提问,陪你练练。

邻居:听说你在家打老婆孩子?
老刘:他们以前连饭都吃不饱,现在生活条件已经改善了很多。
邻居:我是问你打过他们吗?
老刘:我们家的发展成就是全小区人有目共睹的。
邻居:我没问你那些,我就问你打老婆孩子了吗?
老刘:如果我打老婆,我们家怎么能取得这样的发展呢?
邻居:这好像没有什么联系。
老刘:老陈家打老婆孩子你怎么不问?
邻居:我问的是你,在家打老婆孩子吗?
老刘:你们家历史上没有打过吗?据我调查你太爷爷一百多年前打过老婆。
邻居:我现在问的是你,打老婆孩子了吗?
老刘:我已经把不打老婆孩子写进了家规。
邻居:那你按照家规去做了吗?
老刘:家规是我们家的内政,别人无权干涉。
邻居:你到底打老婆孩子了吗?
老刘:我谴责打老婆孩子的行为!
邻居:我就问你打老婆孩子了吗?
老刘:你提这种问题是不负责任的。你去过我们家吗?我邀请你去我家做客,亲眼看一看。
邻居:我就问你打老婆孩子了没?
老刘:我可以告诉你,最了解我们夫妻关系的人不是你,是我和我的家人。我有发言权,你没有。
邻居:你到底打没打过?
老刘:你的这个问题充满了对我家的偏见和不知道哪来的傲慢,我们家欢迎一切善意的建议,但是拒绝任何无端的指责!所以请你不要再有这样不负责任的提问!

没过几天传来消息,老刘真的被录取上岗了。
37#
 楼主| 发表于 2018-7-11 19:43:1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我来批注下冯小刚的十问崔永元
(括号里是作者的批注)

原创: 韩立勇

(开场白就出问题了,因为这三个原因没有一个站得住脚的,而且把自己放的太高。江湖有传言,谁也别装逼,容易被雷劈,在舆论上保护自己最好的方式就是认怂,如果摆出一副我特别牛逼的姿态,吃瓜群众会拿起多少板砖,你真没个逼数吗?)

崔永元嚣张地闹腾了两个月,我没搭理他,原因有三个:一个是我在专注拍电影,拍电影是我的正事;
(你拍电影的时候,都火烧眉毛,后院起火,屁滚尿流了,你还专注的拍电影,被崔永元PK过,受你牵连的你老婆等一干女子信吗?这么吹不好,除了拍电影是正事,崔永元和你的PK就不是正事,难道你真的没感受到这个事件可能破坏你的事业,甚至终止你的导演生涯吗?如果性高潮是正事,有人去割男的JJ你能说太专注了,这不影响高潮体验?)

第二,我也不想为这点屁事给社会添乱;
(社会当然包含了很多人了,不具体。但你是不是被崔永元添乱了,这个乱你适应不适应,这个被崔永元添的乱到底是大事,还是屁事,动不动把个人困境用社会这个宏观的主体来替换切割,吃瓜群众会买账吗?)

第三,周围的人都说他是一个病人,他都三七二十三了,你还跟他说什么三七二十一。经过近两个月的观察,我得出一个结论,他不是一个病人,他是一个坏人。对坏人的容忍,就是对恶的纵容,他会更加蹬鼻子上脸,以为自己可以横行天下。今天,《手机2》杀青,我也可以腾出工夫问他十个问题。
(你这么说,周围的人会很害怕,你懂的。两个人掐架,尽量不要伤及无辜。周围的人很容易让崔永元遐想,杀青之后有功夫,看看功夫怎么样?)


一,你说《手机》这部电影伤害了你,请问,《手机》里的主人公严守一干过的事你都干过吗?严守一在影片中的人物关系你都有吗?严守一从小没娘,是奶奶把他带大的,你没娘吗?严守一离过婚,你离过婚吗?严守一有个情人叫伍月,在出版社当编辑,你有情人吗?严守一有个朋友叫费墨,说过“做人要厚道”,你有这样的朋友吗?严守一在节目里说实话,在生活中谎话连篇,你也是这样的人吗?严守一不告密,不恐吓别人,做人有底线,你有吗?以针砭时弊说话风趣见长的谈话类节目主持人,全国就你一个吗?如果他干过的事你都没干过,他有的人物关系你都没有,你吃什么心?何来对你的伤害?你在这里骂骂咧咧演了两个月的流氓,不是碰瓷是什么?
(说了这么多符合逻辑的话,但人心不买账。人们是用价值观,用心灵去感受这里面的是非的。崔永元有没有被伤害,是一个事实。这个事实建立在多元主体的描述上,你的描述也是一个维度,但受众怎么感受呢?从小崔开不了这个玩笑,到刘震云道歉,如今你撇的一干二净,伶牙俐齿,颠倒事实,只会让受众更痛恨你的叙事方式叙事目的,为什么要和受众如此的决裂呢?)


二,如果你坚持认为《手机》伤害了你,为什么不运用法律维护你的权益呢?你可以起诉作者和影片呀,你是不相信法律,还是不相信自己?你其实很清楚,法律不会支持你的,如果法律支持你碰瓷儿,那所有反映现实生活的影视作品都会有所谓的“影射”的嫌疑。
(你用法律了吗?你觉得法律支持你了没有?这些你是不是也很清楚?你导演的电影甲方乙方里有一句台词特经典,是葛优对那个女演员说的,特喜庆,你去告我们啊,然后我们就成名了!不同的语境,法律即便公平公正,也并不一定在受害者行使自己的权利时如己所愿。求被告,但不得,是因为程序正义之上,还有一个实体道义,就是人心,你不懂吗?)

三,你作为传媒大学的教授,又口口声声说你爱电影,文艺作品切忌对号入座,这个基本常识你都不懂吗?《教父》这部电影你看过吧?它描写的是意大利黑帮家族的故事,有哪一支意大利黒帮“对号入座”找柯波拉碰瓷了?你演了两个月的黒帮,拿了一个剧组的合同,今天恐吓这个,明天威胁那个,你以为黒帮就你这点肚量昵?我告诉你,你演得不像。你威胁出版社,不让出版刘震云的书,你威胁改编过刘震云作品的电影公司,说,你们再跟刘震云合作,接着就整死你们,你威胁剧组的演员不让他们继续演《手机2》,否则就如何如何,你以为你这样做就吓聰住别人了吗?你自己演黑社会,还想让别人配合你演,想什么昵?你知道人家怎么说你吗?人家就一个字“呸”!你利用公众的善良,以偏概全、绑架民意,你把税务部门和公安部门当成你的御用衙门了吧?这些部门稍不如你的意,你就在微博里破口大骂。你狂妄得还有边儿吗?北在哪儿呢?
(崔永元用什么吓唬这个,威胁那个?漏洞就在这里,恐吓是用暴力,不是用证据,用合同,在公众的记忆里,崔永元用的是证据,而不是暴力,当然你不能排除舆论本身也是暴力第一种形式,但公众最喜欢的,不就是舆论的力量,舆论的暴力吗?破口大骂衙门,对公众而言,更像是一种对公权力的约束监督,这种狂妄,如果站在与公众对立的立场上,的确存在,但如果不和公众对立呢,这就算不上狂妄,耐人寻味。)

四,你冒充社会良心,把自己打扮成民众的代言人,别的我不知道,你给诈骗集团当过代言人这倒是事实。你骂转基因,是为了卖你的高价鸡和高价米,你亏心不亏心呀?这些年你四处走穴主持,也开了不少公司,挣了不少钱,别光举报别人,敢不敢把自己的税单拿出来晒一晒?
(哪个诈骗集团可以说清楚,难道是故意卖个关子,增强故事冲突的程度?走穴主持,开了公司,赚了多少钱,有数吗?把自己的税单拿出来,这个,可以有。)

五,中国电影产业近些年迅猛发展,电影票房由十亿到六百亿,开始跟好莱坞分庭抗礼,但你以偏概全,抹杀电影人十几年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你以一己私利去丧心病狂的诋毁中国的电影行业,你无视全体电影工作者的劳动成果,把明星这个群体描述的十恶不赦,而实际的情况是,在国家危难时,明星捐过飞机大炮、上过前线,在地震、洪水发生的时候,明星们率先赈灾、捐钱捐物,明星救助过多少贫困区的孩子,捐过多少“希望小学”,你知道吗?光张国立一个人就捐过七所希望小学。而你却罔顾这些事实,肆意抹黑,把自己打扮的出淤泥而不染,你摸着自己良心说,你做的比别人好吗?
(明星这个群体十恶不赦并非崔永元的描述,明星们也并非是你描述的道德偶像,这都是两码事,把张国立拿出来很不好,两个人掐架,最好别拉着别人垫背,除非你们哥俩商量好了。所以,崔永元没有罔顾事实,至于让崔永元摸着良心说话,的确是诛心之论,说好,大家不爽,说不好,难道要向大家认错?别人是一个抽象概念,如果问,比冯小刚做的好吗,我估计崔永元就心里有数了。)

六,你口口声声说要当个好丈夫和好父亲,却用污言秽语,公然侮辱女性和孩子,你有底线吗?你知道作为一个好丈夫和好父亲的起码要求是善良吗?你善良吗?你还口口声声打这个打那个,说人家王中军王中磊兄弟俩“三天不打上房揭瓦",你瞎咋呼半天,拿出什么过硬的实锤了?你不是吹牛X说要暴揍我吗?我等着你。就冲你骂徐帆这一条,我就应该撕了你的脏嘴。
(第六条基本没毛病,至于实锤不实锤,还要继续观察,并非定论。)

七,你是学新闻的,又是记者出身,但你为了攻击别人,对别人的文章和谈话断章取义,并肆意编造谎言,作为你撒泼打滚的论据,刘震云对女儿说遇到不懂的问题要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你却篡改成刘震云让女儿不要脸,去快速获取利益;你说刘震云给你道过三次歉,刘震云就说了两个字,撤谎。难道断章取义和颠倒黑白,就是你的新闻操守吗?
(这个得刘震云出来解释了!)

八,你用你参与的一个剧组的合同,臆造事实,制造股市的恐慌,致使影视传媒行业的众多公司股票下跌,众多股民蒙受巨大损失,而你却幸灾乐祸,变本加厉地煽风点火,你把挟私报复的快乐建立在众多股民的痛苦之上,你还有人性吗?
(股民的痛苦的确有,但有必股民更痛苦的股东,股东的疼痛崔永元不懂,从股东的立场出发,崔永元毫无人性,但只提股民,不提股东,好像股东能够承受这么大的损失,还不置一词似的。)

九,告密、恐吓、撒谎、碰瓷、辱骂女人和孩子,煽动网络暴力、绑架民意、煽动仇恨,崔永元,你自己说一说,你算个什么人?说你是伪君子,你连基本的体面都不顾;说你是流氓,你连流氓的底线都没有;你就是一个小人,一个不愿意退出历史舞台的皭过三遍的甘蔗渣。
(冯小刚眼中,崔永元是人渣,关键是,谁信?)

十,你扬言要让《手机2》停拍,你太不自量力了吧?你不会自我催眠以为电影局是你们家开的吧?你还说让什么突击队把我和刘震云抓起来,你可真逗,这点你倒真像个病人了。我现在告诉你,别痴心妄想了,《手机2》在风景如画的桂林顺利杀青了。数字技术拍摄的影像,除非地球毁灭了,否则,这片子永远存在。
(电影局是谁家开的这个话题很危险,不要牵扯电影局进来好吗?)

最后,感谢你为这片子做的推广和宣传,不常联系的朋友都来信说,特期待。这也是有一说一。
(冯小刚的感谢人渣崔永元的结尾,让我有内牛满面的冲动,啥也不说了,理解万岁。)


     总结:在舆论危机中,涉事主体的决策者,往往被他喜欢的声音所包围,甚至以为这就是民意。其实受众的感受和你身边人的感受可能完全是大相径庭的。大家的叙事目的不同,声音自然千差万别,身边人的声音,往往会从满足涉事决策者的需要出发,就比如冯小刚能出来这个十问,就有这些因素。在冯小刚的朋友圈,人们会出于他面子的需求,扭曲一些价值判断反馈给他。
    但当局者迷,冯小刚是很难感知吃瓜群众的智商和情感的。所以,民意是被绑架的, 身边不常联系的朋友特期待,大家说呸等等,这些反馈的信息,被身边人的利益绑架,一定要扭曲真实的声音。
    吃瓜群众的情感要尊重,智商更要尊重。因为互联网时代,一个群众智商高,就会带领大批人占领智商高地,群众的智慧一旦激发出来,真的特别可怕。冯小刚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尊重网络人民群众的情感和智慧,这是一定要付出更大代价的。
    冯小刚的底气也源于此,所以,这个冯式十问是一个非常悲剧化的声音。吃瓜群众要消费冯小刚的智商和情感,而且于波很长。不要轻易回应网上舆论,冯小更这次不但没有起到拉一把打一把的分化瓦解策略,还拉了很多主体下水,里面有张国立,有衙门,都是用来和吃瓜群众冲突对立的。

网址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KalXdgZOe755MPZ-B9GJ2w

编辑:臧博

38#
 楼主| 发表于 2018-7-11 19:44:2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中国传媒大学:高度关注崔永元人身安全问题

来源:北京青年报
【中国传媒大学:高度关注崔永元人身安全问题】近日,中国传媒大学教师崔永元通过个人微博和媒体采访等方式发布了有关影视界内幕的言论。就此,中国传媒大学表示将高度关注崔永元人身安全问题。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说,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一直都在关注事件的进展情况,崔永元老师披露的相关问题,政府有关部门已介入调查,学校不便表态。该负责人强调,学校注意到,网上有针对崔永元老师人身安全进行威胁的言论,学校对此高度关注。(北青报记者 李梦婷)

  

编辑:陈心茹
39#
 楼主| 发表于 2018-7-11 19:48:2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这就是川普写给小金的第一封信,这5个看点句句扎心!

原创: 牛弹琴  牛弹琴

  
好不容易,特朗普(川普)给我们邻国80后写了一封信,但马上向全世界发布成了一封公开信。

这应该是他们之间的第一封信,但感觉成了史上最著名的的分手信。

怎么写的呢?

特朗普表现出了一个美利坚语言大师的天赋。

  

就是上面这封,白宫的抬头,下面是特朗普亲笔签名,龙飞凤舞,张牙舞爪。

感谢一些翻译快手,迅速把特朗普的话翻译成了中文,除去头款,文字大致如下:

  

估计现在很多人,都不大会写信了。但特朗普的这封信,有几个点是很有意思的,或者说,句句扎心啊!

1、特朗普先表达了万分感谢,然后说,我们被告知,这次会晤是你们提出来的,尽管这一点无关紧要。无关紧要,那你还拿出来说。这块豆腐吃的。

2、特朗普说,我很期待会见的,但很遗憾,我现在告诉你,拉倒吧,这样对我们好,对全世界都好。注意,是特朗普提出了不见,然后说这样不见对你好,对全世界好。感觉特朗普还挺委屈的。

3、然后则是巧妙威胁了:你有核武器,我们更多、更强,我都在向上帝祈祷,他们永远不会被使用。感觉这封信,整篇文绉绉的,但就这句话,才是特朗普本色出演。

4、我还要谢谢你,释放了三名人质,他们正在家里谈笑风生。感觉特朗普本意应该确实是在感谢,但写着写着,就写成了炫耀:你瞧,你没玩过我吧。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啊。

5、他还鼓励对方,如果想法有任何改变,赶紧给我打电话或写信。像在哄一个小学生。最后,明明自己取消的会晤,还一再替对方惋惜,你们失去了这么一个重大机会,这是历史上真正悲伤的一刻。阿门!

怎么样,特朗普够厉害吧。

所以说,干什么都要有文化,瞧瞧最近我们网络上的那些道歉信,虽然也都有有头有脸的人物,但啰啰嗦嗦,弯弯绕绕,哪有特朗普这样深意存焉,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甚至可以说,这是史上最强分手信,树立了人间正确分手的典范。

尤其重要的一点:哪怕是自己主动提分手,还不要忘了为对方感到惋惜,让全世界感觉,自己其实是一个厚道人。

看到有朋友还把这封分手信,做成了一个中文白话版的,感觉这更接近特朗普的气质。


  
更有意思的,可能写完信,还有点意犹未尽,特朗普又在推特上补了一刀:
很难过,我被迫取消了在新加坡的会晤。


请注意关键词:很难过,被迫,感觉特朗普真够委屈的。

就这样,新加坡不去了,历史性会谈不谈了,下一步怎么办呢,几个小看点吧:

第一,真是可怜了新加坡。为了准备这次会晤,估计也没少花钱,毕竟,这两个大人物,安保很重要;还要准备各种特定场所,装修少不了。另外,还有很多记者,赶紧去退订飞机票吧。这真是个大忽悠,把全世界折腾得鸡飞狗跳。

第二,写完这封信后,刚刚特朗普又说,其实他还是挺想见的。从他信中难得的这么客气口吻,其实也是留有余地的。双方都是心理战的高手,你说要我考虑谈不谈,那老子索性就不谈了。但最终,特朗普应该还是想见的,毕竟他还对诺奖念念不忘呢。


  
第三,遇到不靠谱的,但还没遇到这么不靠谱的。三个人质也放了,试验场刚刚还炸塌了,然后特朗普一拍大腿说,我们不谈了,还一再替对方感到惋惜。都是翻脸比翻书还快,求80后现在心头的阴影面积.

下面会发生什么?

反正特朗普也说了,美军已经做好了应付对方愚蠢举动的准备。

但以对方的一贯表现来看,忍气吞声也不是他们的个性。

一度柳暗花明,突然又风云变色。这个世界,太过精彩。有时,真的是横的怕楞的,楞的怕不要命的,但不要命的怕不要……

还在观摩废弃核试验场的美国记者朋友们,你们到底还回不回来?

还有,真要小心了,那些仍在丹东的炒房团们……


编辑:邢海波
40#
 楼主| 发表于 2018-7-11 19:49:0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周法兴”舆情事件为何令人敬畏,也让人后怕?

每年的6—9月,随着气温的上升,人的火气也开始升腾,结果就是,每年的主要舆情事件也大多集中在这几月。所以,舆情主要表现为一种怒火,是情绪的释放。

实话实说,在周法兴辱军事件开始之初,我是没有料到会闹到如此之大的地步的。

大概是在5月22日深夜,一位朋友在微信问我:周法兴书记,结果会怎样?

在此件言论风波前后,多起舆情事件已呈燎原之势,如空姐顺风车遇害案、严书记事件、联想5G风波、六安教师群体事件、西安长安区公务员内定买房事件、崔永元引爆的娱乐圈风暴(包括次生的“国际试飞员”徐勇凌事件),等等。我们从中看到了很多舆情应对的“坑”,恰恰被很多地方政府或者当事人踩到了。从危机管理的角度看,几乎每件事都值得书写一笔。但我是看着周法兴事件从星星之火再到烽火燎原的,所以感觉更值得分析一下。

正如经济学家最担心理财人士当面盘问股市楼市走势、社会学家最担心文艺青年追问10年后的社会图景、外交家最担心热血爱国者诘问中美中日关系未来走向。虽然确实存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这回事,但是我们从历史汲取的最重要的智慧之一,就是知道人类不过是长于事后总结,很多历史拐点常常是直接肇始于偶然事件的突然爆发,最伟大的人物也只能随波逐流、顺势而为。作为舆情工作者,最担心的事件之一,就是遇到此类问题:预判某个舆情风暴人物接下来的下场和命运。

联想到山西“表叔”杨达才事件爆发之初,国内某个大型舆情分析支持机构对于主角的善用新媒体、善于网民沟通是深表赞许的,结果呢?“越明日,城陷。”

但我对这个问题考虑了一下,回复说:目前来看,问题不算严重。他先向组织进行检讨,并公开道歉。但是如果出现群体性事件,结果另说。
写完之后又后悔,因为突然又虑及朋友就是军转干部,说“问题不严重”本身就是一个态度问题。撤回来不及,就又追加语音说明:周的言论对于广大军人肯定是个严重伤害,但是考虑到他尚未发现腐败等硬伤,目前不好做结论……

此际我看了看窗外的深夜,想到属于周书记的至暗时刻可能已经降临了。次日再看朋友圈,果然都是愤怒声讨周法兴的文章。

但周法兴不当言论引爆的这个舆情事件,和此前很多事件大不一样。很多官员成为负面舆情主角,无外乎贪腐、权力傲慢、说雷语、侵害弱势群体权益等等,都是违法、违规、违纪、冒天下之大不韪的性质,违背公序良俗、道德伦理和基本常识,激起了社会各界普遍的不平之气,但是很少如周法兴这样,主要得罪的是某个群体,某个特定的族群。

军人是一个巨大的特殊群体,他们有光环有荣光,深受百姓热爱,拥有社会信任,也有通畅的维权发声渠道,更何况,国家对于这个群体的利益保障力度越来越大,所以人们对于周法兴在此时有这个言论,最直接的看法是他的思想考试没过关。如果是公开讲话,估计第二天就会遭遇有关部门的严厉问责。是内部工作讲话这个形式保护了他。

我们在社交时代,很早就注意到了社群的兴起。人们通过微信朋友圈找到了各自的价值观相近、趣味相投的人。但是社会因此变成一个更为分裂而精神割据的盘面。左中右自然不谈了,聪明人通过朋友圈相互砥砺提升,圈层更为高尚;中产者分享焦虑和鸡汤,变得更为脆弱和神经质;一群蠢货也找到了组织,向人类退化的野径上愈跑愈欢快,终有一天要回到丛林,重新上树;底层的朋友圈充斥各种似是而非的传言、流言和谣言,可能更为沉沦,生产和再生产贫困和落后。但他们每个圈层都已经作为一个族群而存在,作为社会中一股新势力而成长起来,终于有一天,他们会发出自己的声音。

我为什么说周法兴事件令人敬畏?因为这是近年来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一次舆情事件:由单独某个族群通过声讨官员,来宣示自己的利益诉求,以及巨大的存在和势力。我们亲眼目睹了一场舆情之火是如何在朋友圈酝酿、升温、播火,并在最短时间内爆发为熊熊烈火。他们的能量和声量如此巨大,再次显示权力必须有所敬畏和收敛,否则只能自食其果。

此前也有某些群体在网络舆论里产生过存在感,比如被拆迁的弱势群体,失地的农民群体,但他们都是被宣示、被代表的,他们本身无力代表自己,正如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说道“他们(指农民)不能代表自己,一定要别人代表他们。”再如律师群体,他们已经是中国崛起的崭新的势力,已经站在历史的舞台上,但是他们依然是通过为弱势群体伸张正义来表示存在感,他们尚未主动宣示自己的力量。不过我们即将见证这个群体在历史舞台上展现巨大的推动性的力量。

这里有个课题是不是值得大家讨论:我们此前曾经讨论过的阶层固化的话题慢慢冷却下去,是不是因为社交媒体时代人们已经开始融入各自的圈层和族群,找到了归宿感,而不再愤愤于阶层的不平等?中国社会阶层的矛盾已经被族群的冲突所代替?

我们由周法兴事件能够看到,制约权力的因素,已经不仅仅来自于体制性的内部力量,还有网络舆情的外部监督,各个族群的利益诉求也日益成长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制衡力量。社交时代尤其是微信的出现,意味着中国正式进入了一个社群、族群分峙的时代。我们也注意到,中国左、中、右各派的分裂和愈演愈烈,是和中国社交媒体历史发展进程如影随形的。官员如果不能处理好各个群体和族群的利益协调问题,可能会遭遇某个群体的巨大反弹报复。周法兴的狼狈不堪,表明一个族群一旦团结站出来,会显示多么强大的力量。任性的权力也正由此得到另一种活生生的教训。

但是这个事件及其背后的社会现象,是不是也有点让人感到一点后怕?如果说某个阶层还是一个人口基数非常巨大、具有非常普遍的代表性的话,则一个群体或者族群,则其代表性无疑是有限的。阶层一般不过有上、中、下三层,但是如果以族群来分,则在中国这个正处于急剧转型期和多元裂变期的社会来说,则几乎可以说是无限多。如果每个族群都奋力站出来,以群体的形式纷纷展示肌肉,自然可以主张自己的权益,但是对于社会来说,是不是变成了一个练武场?社会秩序变得更为混乱,让权力和利益分配更显不均。

但是各式各样族群的出现和崛起,或许已是大势所趋。每个族群推出自己的代表,让他们以符合现代政治文明的模式进行规则范围内的博弈,或许也是大势所趋。

最后,谨向军人和军转同志们致敬!

愿你们带着革命熔炉的正能量来到地方,以胸中正义,涤荡周边的阴暗!

编辑:杨琦钜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