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闻奖项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381#
发表于 6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第十二届(2023年度)全国新闻传播学优秀论文遴选结果揭晓


第十二届(2023年度)全国新闻传播学
优秀论文遴选结果揭晓



第十二届(2023年度)全国新闻传播学优秀论文的遴选结果近期揭晓。

组委会把从全国189种期刊2023年发表的2840篇新闻学与传播学论文作为此次遴选的备选文本,通过初选、复评、定评,最终以集体评议的方式从中选出10篇优秀论文,篇目如下(按刊期号顺序排列)。

1. 朱虎
《规制大众传播媒介的回应权:功能延续与制度发展》,《法学研究》2023年第1期

2. 夏羿
《中国共产党影像外宣的历史演进及其制度化》,《新闻大学》2023年第2期

3. 胡翼青、姚文苑
《作为背景的“框架”:媒介研究视角下的框架理论再诠释》,《新闻界》2023年第3期

4. 束开荣
《平台外包人:论幽灵工作的可见性——以人工智能数据标注员为个案》,《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3期

5. 蒋建国
《抗战时期报刊的地理分布、发行范围与时代特色》,《东岳论丛》2023年第5期

6. 赵建国
《清季报刊对海权论的传播》,《学术月刊》2023年第6期

7. 朱威、王辰瑶
《传统新闻编辑室如何面对“算法”?——对N市三家报社算法新闻实践的实地研究》,《新闻记者》2023年第8期

8. 李红涛、曾维涵
《“请回答1985”:Live Aid演唱会的跨时空旅行、数字展演与神话再生产》,《现代传播》2023年第10期。

9. 周勇、周梦雪
《被异化的“原生态”:对视听传播真实性问题的历史考察与再反思》,《国际新闻界》2023年第11期

10. 刘涛、薛雅心
《“序列”结构及其超越:融合新闻的时间叙事形式及语言》,《新闻记者》2023年第12期



《新闻与传播研究》2023年度优秀论文



在2020年第八届(2019年度)优秀论文遴选定评会上,组委会总结经验,一致同意,为增加更多期刊、作者论文入选的机会,《新闻与传播研究》不再参加遴选,其评选的年度优秀论文视同全国新闻传播学优秀论文。

《新闻与传播研究》2023年度优秀论文(全国新闻传播学优秀论文)10篇,篇目如下。

1. 甘雨梅
《远程媒介化抚育中的“脚手架”、身体及物质性——以留守儿童与打工父母的视频通话研究为例》,2023年第1期

2. 黄敏、周迪
《示例性与示例化:国际传播中区域形象与国家形象的关联——基于国际媒体报道文本分析的概念化和操作化探讨》,2023年第1期

3. 尹韵公
《习近平内参批示之历史轨迹、语境呈现与思想主线》,2023年第2期

4. 吴梅红、姜飞
《消解与反拨:国际传播采访框架研究》,2023年第4期

5. 金圣钧、李江梅、李宇皓、金楚浩
《空间漫游与想象生产:在线影像中“网红城市”的媒介化建构》,2023年第5期

6. 单波、叶琼
《世界公民交往理念的历史演进及其矛盾性》,2023年第8期

7. 熊炎
《“怜悯之毒”如何攻克“谣言之毒”?》,2023年第9期

8. 孙藜
《制造舆论:清末知识人的社会运动——以1905年广州反美拒约运动为考察对象》,2023年第10期

9. 陈龙
《新型媒介制度实践的“质的规定性”及其演化逻辑》,2023年第10期

10. 刘杰、龙情
《城市家庭中的养育焦虑、数字技术物品与亲职实践》,2023年第11期

优秀论文遴选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主持,始于2013年。为增强学术年鉴对学术研究成果的评价功能,自2019年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和新闻与传播研究所达成协议,为遴选出来的优秀论文冠名“《中国新闻传播学年鉴》优秀论文奖”。遴选结果将刊登在《中国新闻传播学年鉴》上。



来源:新闻与传播学术前沿(公众号)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jYWsKxqgSxR-xXWhIO_LSQ
编辑:李梦瑶


382#
发表于 6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6获中国新闻奖,专门为她开研讨会!

前不久,宁波市新闻工作者协会和宁波日报报业集团联合举办杨静雅获奖作品研讨会。
杨静雅,高级记者,第十五届浙江飘萍奖获得者,现任宁波日报报业集团都市报系副总编辑。从事新闻工作28年,30多件优秀作品获得浙江新闻奖,6篇文字报道夺得中国新闻奖。

崔引/摄

宁波市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徐正在主持研讨会开场时介绍说,这是宁波新闻界首次就一位优秀记者的优秀新闻作品组织专题研讨。研讨会旨在总结、推介新闻精品创作的好经验,促进交流学习,鼓励与指导全市各级媒体的新闻工作者勇于创新、善于创优。



市新闻办副主任徐猛挺对研讨活动表示高度肯定,鼓励新闻从业者向杨静雅学习,挖掘时代内涵、勇攀业务高峰。



杨静雅分享心得 崔引/摄



研讨会上,杨静雅向与会者分享了从业多年来的珍贵心得。她从初入行业时将记者视为一份普通工作,到在无数次深入一线的采访实践中逐渐触摸到职业内涵与使命的深邃内核,深切感受到记者记录时代的自豪与责任。在介绍创作中国新闻奖作品的历程时,她突出对典型人物报道的体会,就是坚持深入探究人物背后隐藏的时代脉络,精准萃取人物身上的宝贵经验,秉承“雕琢稀世珍宝”的工匠精神,全力确保每一篇作品都能彰显其应有的价值与魅力。她的精彩讲述为在场的年轻新闻工作者勾勒出清晰可鉴的创作蓝图与成功路径。
杨静雅创作的典型报道《“时代楷模”钱海军老式手机里的50条短信》荣获第33届中国新闻奖,报道对象国网浙江慈溪市供电公司客服中心社区经理、钱海军志愿服务中心理事长钱海军受邀参加本次研讨会。钱海军与杨静雅初识于2012年,历经十余年的相识相知,钱海军称赞杨静雅具有实事求是、认真敬业、与时俱进的新闻素养与职业精神,是“新闻界的楷模”。他们之间真挚的相互欣赏与敬意,在研讨会现场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报道对象钱海军受邀参加研讨 崔引/摄



研讨会特邀浙江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中国地市报研究会、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浙江万里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深入评析杨静雅获奖作品,提炼学习要点。
浙江省新闻工作者协会秘书长傅亦军指出,杨静雅在获奖作品中展现出“站位高远、俯瞰精准”“深思熟虑、善于提炼”“善于打磨、精益求精”等特点,为新闻创优提供了系统全面的方法论和工具箱。中国地市报研究会会长单位湖北宜昌三峡融媒体中心编委金贵满表示,杨静雅的获奖作品为如何做好新时代典型人物报道树立标杆、探索路径。中国新闻传媒出版集团总编室主任闫松认为,杨静雅的获奖作品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实”,既真实,又实在。这种真情实感非常能够感染人,拉近了读者与人物的距离感,让榜样可读、可感、可学。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党委书记金凌志从新闻奖推荐的角度,强调获奖作品的创作要满足导向正、切口小、角度新、反响热、形式佳等条件。浙江万里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副教授黄朝钦对杨静雅精选角度挖掘人物和事件的独特价值、用心设计新闻叙事的推进方式与文本结构、重视细节力量并善加运用、着力由个案剖析向普遍价值的提升等工作特点,予以充分赞赏。研讨会上,杨静雅还与来自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及各区(县、市)融媒体中心的年轻新闻工作者就“如何抓住年轻受众的眼球”“如何不断给自己充电”“如何在老典型身上找到新亮点”等问题展开面对面交流。


朱安伟做研讨会小结 崔引/摄



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副书记、副社长、总编辑朱安伟做了研讨会小结。他以杨静雅身上闪现的心系群众、吃苦耐劳、不断创新、精益求精的“四好作风”,勉励在场的年轻新闻工作者积极守正创新,奋力打造更多的新时代新闻精品。


来源:编采圈(公众号)
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Be8XolYtefvnHbBBCvc7yA
编辑:李梦瑶



383#
发表于 5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获奖感言:唯有厚积,才能薄发
我针对网友的评价,对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进行了有针对性的采访,得知他们决定发送落榜通知短信的背后也有良苦用心,除了希望传递给落榜人真挚的鼓励和欢迎,更想表达这座城市求贤若渴的心情,以及对每一个选择了深圳的求职者的深深感谢。这种城市与人才的双向奔赴才是最能打动人心的细节。                                            篇 名:最暖公考落榜通知感动万千网友作 者:许娇蛟编 辑:王耀翠 陈垚睿 张万全发布单位:深圳晚报奖项名称:广东新闻奖消息类一等奖;第30届深圳新闻奖消息类一等奖获奖年份:2022
《最暖公考落榜通知感动万千网友》获得了2022年度广东新闻奖消息类一等奖,也是深圳在该类别唯一一篇省一等奖。这篇稿件切口很小,但背后反映出的是来了就是深圳人的特区精神,从一个平凡的来深求职者的个人故事入手,窥见丰富的城市精神图谱上的一抹亮色,通过平实质朴的语言,表达出极富人文关怀的温暖包容。这篇文章一经刊登,就在互联网上取得了良好传播效果,一度登上新浪微博的同城热搜,也获得了主流媒体的广泛转发。我相信,记者的笔属于自己,更属于这个时代。看到那些在历史洪流中不断逐浪前行的奋斗者,与他们并肩前行,让他们的故事被更多人看见,是我们永恒不变的使命。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能够拿到广东新闻一等奖,是许多新闻从业者职业生涯中的重要追求。但好的机会可谓可遇而不可求,许多新闻线索是否能抓住抓牢、挖好故事就在转瞬之间。那么这篇获奖稿件用了多长时间酝酿呢?答案是:3小时。2022711日,领导转来一条线索,一名参与当年广东公务员考试面试的求职者在社交平台小红书上发布了一篇帖文,称自己收到了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来的落榜通知短信,短信用诗意温暖的语言鼓励所有考生再接再厉,并暖心提供深圳就业创业的相关政策。在该帖问下,网友们热烈讨论起深圳对各类人才的欢迎和包容。我感觉这个新闻线索非常宝贵,从刚刚拿到手时就开始心跳加速。当天下午3:00,我正在参加一个会议采访,我利用会议休息时间登上小红书,与发帖者取得了联系,成为第一个与他联系的记者;下午3:30,我们交换了微信,我列好了采访提纲发给对方,并快速对他进行了电话专访;下午4:00,我联系到了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请他们介绍发送短信的初衷和相关招聘服务的基本情况;下午5:00,我继续与发帖者在微信上沟通核对细节;下午6:00,稿件完成。短短3个小时,我完成了从联系受访者到成稿的全过程。庆幸的是,由于后来联系受访者的记者越来越多,他对接受采访已经有了一些顾虑,所以拒绝了所有其他记者的采访需求,这条稿件也因此成为一篇独家。试想,如果没有抓紧时间取得第一手资料,那么很可能就会与这个来之不易的好线索失之交臂。这次的经历让我深深感到,做新闻与练武功一样,所谓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反应迅速、动作利落是到一手好新闻的关键。
牢牢抓住闪光细节
这篇稿件之所以能打动人心,我以为除了故事本身有人情味、接地气、不做作,能够以小见大地反映城市精神,还要归功于很多闪光的细节。在采访发帖者之前,我仔细看了他的帖文和网友评价,其中点赞量最高的一条评论是:上岸了给你恭喜,失败了给你安慰,永远对人才持欢迎的态度,这是深圳的包容,也是深圳能发展的不竭动力。共有500多名网友为这条评论点赞。还有其他参与了考试的网友回忆起考试当天的场景:深圳这服务真的绝!我在深圳面试完,门口还有深圳市人社局发放的各种就业小册子。这些评价同样感人至深,传递出网友们对一座城市的精神内核和服务质量发自肺腑的肯定。所以,我针对网友的评价,对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进行了有针对性的采访,得知他们决定发送落榜通知短信的背后也有良苦用心,除了希望传递给落榜人真挚的鼓励和欢迎,更想表达这座城市求贤若渴的心情,以及对每一个选择了深圳的求职者的深深感谢。这种城市与人才的双向奔赴才是最能打动人心的细节。在微信上与受访者核对细节的时候,我们也像朋友一样聊到了未来。在聊天中,受访者发给了一张他自己拍摄的朝阳图,他说,这是他赶考日随手拍的图片,如今虽然已经落榜,但他还是对未来充满希望。我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感人的细节,并把它融入文章的结尾。我想正是这个细节,进一步升华了文章的主题:成败只是一时,人生总有希望,而深圳就是这样一座永远都有希望的城市。
唯有厚积,才能薄发
《最暖公考落榜通知感动万千网友》能够斩获广东新闻奖一等奖,对我个人来说是职业生涯的一个重要突破。一个好的新闻线索可遇不可求,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但同时我也深深知道,没有长期的专业训练和敏锐观察,很难在机会到来的时候牢牢把握。从业十年,我跑过十几个线口,写过近百万字,获得过赵超构新闻奖二等奖1次,深圳新闻奖一等奖2次、二等奖1次、三等奖1次,以及行业内其他奖数次。这些宝贵的经历,教会我如何去磨炼自己的写作技巧,培养自己的新闻嗅觉。通过不断的探索,我可以更好地判断新闻线索的价值,运用沟通的技巧,掌控写作的进程。所谓厚积薄发,正意味着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同时,一件作品的成绩绝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功劳,而是蕴含了一个团队的努力。如果没有领导的线索发掘,编辑的认真编排,审校的仔细纠错,新媒体小伙伴的网感融合和积极推送,很难想象它能够取得后来的影响效果。在深圳晚报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深圳晚报成为全网第一个发布最暖公考落榜通知故事的媒体。发布当日,该报道就登上新浪微博同城热搜榜,话题被深圳发的落榜通知暖到了全网阅读量超过 280 万;随着热度持续攀升,该作品被市人社局点赞,又被人民日报、中国青年网、澎湃新闻、环球网等主流媒体转发。回想这一路走来,我深深感到,作为一名媒体从业者必须肩负起时代的责任,挖掘平凡中孕育的不凡和感动,认真地对待每一次采访和写作,是记者必须坚守终生的职业信条。
来源:编采圈(公众号)
编辑:王晨雅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