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闻奖项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371#
发表于 2024-11-25 15:08:4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新华社“十佳记者”现场领奖,手机响起防空警报……


王卓伦,1989年6月生,先后在外交学院、牛津大学取得学士、硕士学位,2014年进入新华社工作,现为驻耶路撒冷首席记者,主任记者,获新华社“十佳记者”称号。驻外前,她是一名外交时政记者。2021年,她申请到中东地区工作,2022年更是来到情况复杂危险的巴以地区。

2023年10月7日,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她多次前往能够抵达的战火最前线和废墟核心区域,进行现场报道,以独家视角向受众展示一线实况。

王卓伦应邀向中国记协“新锐记者说”栏目来稿,讲述自己从业经历与感悟思考。

本栏目长期征稿,详细信息附文末。
新锐记者说 | 新华社“十佳记者”现场领奖,手机响起防空警报……
本文作者:王卓伦







2024年1月11日,我站在新华社礼堂的讲台上,从社领导手中接过第十四届新华社“十佳记者”证书。作为唯一获此殊荣的驻外记者,那一刻我的心情很激动,也有些恍惚——就在前一天,我还在战火纷飞的巴以冲突前线,紧密跟踪着战事的最新进展。

唏嘘的是,当我回到台下落座时,手机便开始不断推送关于火箭弹来袭的警报。我长吁一口气,庆幸自己在开会前设置了静音。

在巴以冲突前线,频繁响起的警报声,已经成为一年多来我的生活背景音。日日夜夜,挥之不去。

2023年10月7日,几十年来规模最大、耗时最久、伤亡人数最多的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一年多来战火仍未平息,超过了以往每次中东战争的时长。

在以色列,有近3万枚导弹、火箭弹和无人机来袭。而在距离驻地耶路撒冷几十公里的加沙地带,更加惨绝人寰、令世界揪心的人道主义悲剧正在发生。截至2024年11月,死亡人数已经超过4.4万。

成为新华社记者十年来,我一直对这份职业心怀感恩,对国家通讯社的平台倍感珍惜。

对这个世界多样性和复杂性的探索,似乎一直贯穿在我走过的路中。大学填报志愿时,我选择了中国外交官的摇篮——外交学院的外交学专业。其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学,后来又赴英国牛津大学攻读硕士学位。这些求学经历都在丰富着我对国际新闻的理解和想象。

2021年,初派驻到中东地区之前,我是新华社总社一名报道外交外事新闻的记者。从几乎只穿正装的时政记者到全身配备厚重防弹装备的战地记者,从庙堂之高到战火前线,变的是新闻的场合与内容,不变的是我对这份职业的深深热爱。

身处战地,对职业的热爱造就了我一次次奔赴前线的勇气。在那些风险性很高的突发事件中,我总是全情投入、义无反顾,从未觉得危险和苦累。

“你一个女孩子,真没想到这么勇敢!”这是我经常听到的声音。或许由于战地女性的形象,我得到了很多关注。其实,我一直是个胆子大、爱挑战、敢拼搏的人。

我想,作为女性,我们和男性一样,是多面的、多元的、多彩的。一个人的敬业精神、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准,和性别并没有关系。我想成为一名敢战必赢的新华社战地记者,只不过我恰好是一名女性。

客观而言,战地东方女性的形象确实会引起不少好奇。一次次在废墟旁与外媒同行或当地民众的交流中,我都会有种油然而生的使命感,我想让更多国际人士了解中国记者,感受到中国国家通讯社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在竞争激烈的国际舆论场上,中国媒体不仅没有缺席,甚至能够冲在前列。

从新闻业务的角度看,如果说经历战争对记者是一种“机遇”,那么我坚信,“机遇”也一定是给有准备的人。

本轮巴以冲突爆发之前,我已经在巴以地区工作了近两年,亲历过多起持枪持刀袭击、驾车冲撞、公交车爆炸案以及多次小规模的巴以交火。这些经历,为此次更大规模冲突的报道打下了坚实的经验基础。

也许,唯有十年如一日勤勉敬业、持续提升业务能力,深入钻研新的报道领域和中东地区的复杂局势,才能在大事突发时临危不乱、镇定报道,在急难险重中举重若轻,在厚积薄发中出新出彩。

“你觉得最大的困难是什么?”2023年底,我被新华社的一位前辈这样问道。

“看不到希望。”我说。

如今,2024年即将走向尾声,我的答案仍然如此。

10月7日,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一周年,我再次站在加沙边境。看着冲天而起的黑烟浓烈而沉重地划破天际,我默然无语。今天的战火,明天的烟云,在这片土地上已经成为常态。每一声爆炸,每一片浓烟,带来的不仅是破碎的砖瓦,还有破碎的家庭、破碎的希望。

久居战地,我更加感性,也更加坚强。

长期处于紧张高压的状态,人的心理很难不受丝毫影响。记得今年母亲生日那天,我走在耶路撒冷的街头,想录一段轻松的生日祝福视频发给她,却反复录了好几遍——总是刚开口说一两句话,就控制不住情绪,鼻酸哽咽。那一刻,我远没有在炮火中面对镜头时那般冷静从容。

作为一名中国记者,记录和观察巴以冲突,让我对世界和平有了更真切的渴望和对无辜生命更深切的悲悯。尽管每天都要面对紧张的报道和令人疲惫的琐事,我仍不断告诉自己:只要还活着、身体尚健康,就没有过不去的难关。

选择这份职业,就意味着选择坚守,选择抗击并战胜绝望。

来源:中国记协
编辑:程正元


372#
发表于 2024-11-25 22:03:3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获摄影领域全国性最高个人成就奖,这位新华社记者有啥故事?
11月23日,第十五届中国摄影艺术节开幕式暨第十五届中国摄影金像奖颁奖典礼在河南三门峡举行。

新华社中央新闻采访中心高级记者姚大伟获中国摄影金像奖。


中国摄影金像奖是经中央批准、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的摄影领域全国性最高个人成就奖。金像奖与中国电影金鸡奖、电视金鹰奖、戏剧梅花奖等项并列,是中国文学艺术界最高奖项之一。金像奖旨在表彰和奖励在摄影创作领域取得优异成绩的德艺双馨摄影家。

姚大伟长期在新华社从事中央新闻摄影报道工作。曾常驻新华社中东总分社。先后前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采访,拍摄了一系列重大国际国内事件照片。
从事摄影工作30多年,有怎样的从业故事和感悟?

拍时政照片要考虑纵向、横向两个坐标


我是一名新闻摄影记者。应该说,不是我选择了摄影,而是摄影选择了我。
1991年,我从山东大学外文系毕业,新华社摄影部来学校挑人,他们选中了我,当时我还并不太会摄影。
就这样我与新闻摄影结缘,很快喜欢上了这份工作。
1997年底,我被新华社派到开罗,担任新华社中东总分社摄影记者。两年多的时间里,我揣着两本护照(一为去阿拉伯世界采访,一为去以色列国专用),跑遍了大半个中东。
回国时,护照上已盖满签证和出入境的印章。这段工作经历对我职业生涯影响很大。记得回国后,我曾经给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学生做过一次讲座,主题是“中东热点地区采访实践”,谈到了我驻外工作的一些心得。
中东地区局势风云变幻,新闻热点频出,是各路媒体的兵家必争之地。每当大事发生,是否有现场报道、是否有独家照片,往往是媒体彰显实力、扩大影响力的关键。几乎所有国际媒体都在中东派驻了优秀的记者队伍。作为一名年轻记者到中东采访,我受到了很大锻炼。
首先,需要培养采访的国际意识。
拍时政照片时,脑海里常出现纵向、横向两个坐标。纵向坐标上,以历史眼光打量当下之事,横向坐标上从国际视域观察当地之事,在中东的采访拍摄强化了我的这种历史观、全球观。
其次,要有敬业精神。
与外国同行同台竞技,没有了国内相对优越的采访条件,你就会更加主动积极,争取突破。驻外记者要争取做一名专家型记者,这意味着要时时积累,做好各方面知识的储备,要对自己所报道国家和地区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非常熟悉,要有对该国家、该地区整体发展态势以及对重大事件未来走向做出正确判断的能力。要增强自己对形势的透视力和预见性。
最后,摄影记者应当对周围的一切保持高度敏感,密切跟踪形势,及时把握动向。
平常要关注当地媒体,与政府新闻部门建立联系,与同行互通信息,建立起灵敏发达的信息网。摄影记者要能够敏锐捕捉重大突发事件的前兆,进而预见它的发生,或者在它发生后最短时间内获取信息,以便快速反应。摄影记者还要随时处于临战状态,一旦有重大突发事件发生,争取尽快到达现场。
摄影记者每次采访都必须直抵现场,有时会直面凶险,这就要求必须有强烈的职业使命感、荣誉感,不怕苦、不怕死,义无反顾、勇往直前,敢于迎接一次次危险的挑战。
总的来说,驻外工作经历是辛苦而宝贵的。但正是这份辛苦,让我发现了自己的潜力,让我积累了很多的经验,让我在各方面都得到提高和锻炼。

中央新闻摄影贵在突破模式化


这些年,我主要从事中央新闻摄影。
中央新闻摄影的报道对象是党和国家领导人。从某种意义上说,党和国家领导人代表着国家形象,是国内外读者关注的对象。中央新闻摄影事关政治,意义重大。长期以来,“握手、合影、坐沙发”——模式化的中央新闻摄影困扰着记者。
在这个敏感领域,摄影记者该如何创新,如何从陈规俗套中跳出来拍摄到一些生动新鲜、自然感人的好照片,是我经常思考的问题。
要想创新,既要有创新意识,还要有创新思维。有人说,创新思维来自灵感,但我认为,所谓灵感,其实是平时大量积累的瞬间爆发和即时升华。积累靠什么?就是学习。新闻摄影是靠摄影这门艺术来呈现新闻、报道新闻的。我们要研究学习当下新出现的摄影设备、新的拍摄手法和新的表现形式,同时还要大量阅读鉴赏世界优秀的新闻照片。
摄影是一门艺术,也可以从其他艺术门类得到借鉴启发。我们对绘画、舞蹈、音乐、文学的鉴赏,能够帮助我们提高艺术审美素养。“为有源头活水来”,学摄影不能简单固化在摄影里。一张好的照片,是要人感觉到一种氛围在弥漫,感觉到它所传递出来的一种情绪。而一张好的时政照片,一定是在形式美的背后表达着政治的理念、政策的取向。
学习之外,还要勤于思考,注重感悟。当摄影解决了操作层面的问题,剩下的就是思想深度、理论水平、艺术素养、生活阅历等文化底蕴的问题了。无论你学什么专业,你的综合素养和艺术感觉都会在你的摄影作品里有所体现。一名好的时政摄影记者,一定是一个政治敏感、有思想深度的人。如果一名摄影记者到了一定阶段,水平提高不了,就是思想深度、文化底蕴和艺术修养的局限性问题。
中央新闻摄影的老前辈们以他们的理解、探索和实践创造了新中国领袖形象的视觉形式,并传承至今。新的时代给中央新闻摄影带来了新的机遇。
中央新闻摄影创新要立足国情、立足现实,跟上时代的变革、反映社会的变迁,吸纳新的观点、新的思考,采用新的观察角度、新的摄影手法、新的摄影语言。摄影记者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理论修养,努力拍出典型环境下具有人物形象个性特质的照片。
我始终认为,摄影记者要做全能记者。很多领域都可以拍。我不但日常拍时政新闻,碰上体育比赛、文艺演出、时装秀等,也都尽可能去拍。去国外出差,我经常拿上相机,走走看看拍拍。我很喜欢这样的街拍,既能了解当地的风情,又能感受当地人的生活。拍拍老建筑,触摸一下它们所凝固的厚重历史;拍拍街上的时髦姑娘,体味一下她们所张扬的现代时尚。
这些年下来,我去过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拍摄,有幸成为许多重要历史事件的亲历者和记录者。我有时会真切地感到,离历史竟如此之近,甚至可以触摸到它,闻到它的气息。我一直认为,摄影相对文字,更能记录一段历史的真实。人们对于一个事件乃至一个时代的记忆,往往就是一张或几张新闻照片。摄影记者定格下那些典型的历史瞬间,让人们凝视世界,回味历史。

姚大伟部分个人摄影作品



1998年12月18日,巴勒斯坦青年在约旦河西岸城市拉姆安拉与以色列士兵发生冲突。图为一名巴勒斯坦青年在逃离冲突现场,远处一名以色列士兵正在向他瞄准。



1999年8月29日,在伊斯坦布尔郊区的卡纳尔亚墓地里,一位在地震中失去亲人的土耳其女青年痛哭不已。8月17日发生的土耳其大地震造成近两万人死亡。
2008年5月14日,乘坐军用直升机抵达汶川大地震震中映秀镇上空时拍下的震后废墟。

2008年5月13日,救援人员正在四川省都江堰市新建小学教学楼地震废墟里抢救被困小学生王佳淇。

2010年8月24日晚,河南航空有限公司一架客机在黑龙江伊春市降落时发生坠机事故,机上44人遇难,52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30891万元。

2015年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图为装备方队和空中梯队通过天安门广场。
2017年7月30日,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在朱日和联合训练基地隆重举行。

2008年8月8日晚,第二十九届奥运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场举行。这是刚刚点燃的北京奥运会主火炬。
2008年8月16日,著名网球运动员李娜在北京奥运会网球女单半决赛中。

2008年8月20日,美国著名篮球运动员科比在北京奥运会男篮四分之一决赛中扣篮。


姚大伟,山东人,1991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外文系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新华社中央新闻采访中心高级记者,长期在新华社从事中央新闻摄影报道工作。曾常驻新华社中东总分社。先后前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采访,拍摄了一系列重大国际国内事件。曾获中国摄影金像奖,中国新闻奖、中国新闻摄影“金镜头”金奖等多种奖项。2020年出版个人作品集《来过》。


来源:传媒茶话会
编辑:程正元

373#
发表于 2024-12-1 21:34:2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和朋友聊出的选题获中国新闻奖

在第34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工人日报》刊发的《成都一外卖平台商家12张营业执照10张为假》获舆论监督类三等奖。稿件主创、工人日报经济新闻部主任编辑杨召奎和四川记者站站长李娜讲述作品采制经历和思考——和朋友聊着聊着,聊出了中国新闻奖。


民生小事,有些看似微不足道,却能给消费者带来大烦恼。
近年来,《工人日报》经济·民生版在加强经济宣传和舆论引导,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的同时,也聚焦民生领域消费者的烦心事、糟心事,做了大量舆论监督报道。其中多篇报道引发大量关注,有的报道不仅促进了具体个案的解决,还推动了相关部门立法,系统解决了行业共性问题,充分发挥了中央主流媒体舆论监督报道的建设性作用。
结合近年来的多篇报道,我们认为,要从三个层面着手做好民生类舆论监督报道,更好发挥舆论监督报道的建设性作用。

1.小切口反应大主题,突出事件性
新闻报道如何找准切入点?
为适应分众化、差异化的传播趋势,以小切口呈现大主题、“窥一斑而见全豹,观滴水可知沧海”式的报道成为媒体共识。  
外卖平台“影子店铺”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其他媒体也早已关注到、早已写过了。问题是,报道后“影子店铺”依然存在,消费者点到不卫生外卖的情况仍时有发生。
《成都一外卖平台商家12张营业执照10张为假》通过显著性极强的小切口,揭露“影子店铺”的大问题。
该文刊发后,被多家主流媒体及主流新闻网站转载,人民网、羊城晚报、湖南日报、澎湃新闻等媒体配发相关评论文章。该文刊发当日,相关话题登上微博成都同城热榜第4位,总阅读量超过288万。此后,相关外卖平台表示,已对这12家店铺进行了下架处理。
《成都一外卖平台商家12张营业执照10张为假》之所以产生较大影响,就是因为其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题,将现象类报道成功转化为事件性报道,让用户一看就觉得,这是个“事”;通过细致的报道语言,讲述这个“事”荒诞、不合理,自然也就能体现“影子店铺”问题的严重性,从而形成舆论声势,促使平台企业重视该问题并予以解决。
2.聚焦身边人身边事,强调贴近性
贴近性是新闻价值的要素之一,它关系到新闻报道内容与受众的关切程度。
《工人日报》经济·民生版注重从用户角度出发,聚焦身边人身边事,《成都一外卖平台商家12张营业执照10张为假》也来源于编辑与朋友的聊天。今年5月,一位成都的朋友对编辑吐槽,自己常点的一家销量很高的外卖店铺,竟然没有线下店,是专门做外卖的小作坊。
在朋友的启发下,编辑开始上网搜索相关资料,联系四川记者站沟通选题。最终,在编辑与记者的不懈努力下,该文经过近半个月时间得以刊发。
我们聚焦身边人身边事的报道还有很多。例如,今年3月,《工人日报》经济·民生版刊发的系列监督报道《这些小问题给消费者带来大烦恼》,贴近性就强;系列报道中的《家门口、楼梯间、电表箱也能替我收快递?》《消费者点外卖:13元奶茶打包费竟要4元》《新能源汽车充电时要交停车费,合不合理?》等报道,都反映了消费者遇到的难题,引发受众共鸣。
将身边人的“吐槽”做成报道,需要记者编辑具有较强的新闻敏感和精准的新闻价值判断能力:这就需要贴近生活,围绕民生关切,从百姓日常生活中的消费痛点入手,反映他们的急难愁盼。
3.对每一个字负责,确保准确性
与常规报道不同,舆论监督报道对监督对象、相关监管部门,甚至监督对象所在的整个行业都会带来很大的影响。
记者编辑要对自己报道的每一个字负责,确保稿件的准确性。这不仅是对自己和媒体的保护,也是对社会负责任的体现。
一要保证信源的准确性。舆论监督报道,一般都有举报人、投诉人、线人等重要信源,他们虽然可以给报道带来助力,但媒体还应采访到其他相关信源,信源不可单一。在写作《成都一外卖平台商家12张营业执照10张为假》一文时,记者采访了市场监管部门、外卖平台、四川省餐饮协会等多个信源。
二是对事实的多元求证、交叉印证。舆论监督报道会对监督对象产生极大影响,媒体报道要慎之又慎,对自己写的每一个字负责,关键数据要反复核对、多方求证,确保无误。
在《成都一外卖平台商家12张营业执照10张为假》中,为了印证涉事商铺的相关事实,记者与执法人员反复核实相关细节,还拿到了10张虚假证照的影像、当日执法的视频资料;此外,记者还采访餐饮行业人士,揭露了商家通过假证接单的全过程。   
三是保存好证据。证据的保存非常关键,一方面,做舆论监督报道特别是上了热搜之后,监管部门会非常重视,要求媒体提供报道线索、证据,以便调查、核实、处置。如果有关部门索要证据材料时,媒体拿不出来,就会很被动。另一方面,做舆论监督报道容易引发监督对象的“反扑”,保存好证据,可以避免跟监督对象“扯皮”。
四是把握时度效。我们的舆论监督是建设性监督,是为了解决问题,不是为监督而监督。在反映问题之外,《成都一外卖平台商家12张营业执照10张为假》围绕“影子店铺”先后采访了四川省餐饮协会、外卖平台和律师,从不同角度分析“影子店铺”的危害,对后续治理提出建议。
在当前媒体融合背景下,主流媒体在坚持“内容为王”前提下,也要打通选题策划、采编及后期新媒体运营等环节,提升稿件的传播力、影响力。

《成都一外卖平台商家12张营业执照10张为假》原文:
一家在某外卖平台评分4.8分的“正宗潮汕生腌首选”店铺,却被查实其在外卖平台公示的地址“实地查无”,其外卖实际接单处在另一个地方。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该店铺经营者在外卖平台上共开了12家店铺,手握12张营业执照,经查核10张为虚假证照。这是近日成都市市场监管执法总队和成都市武侯区市场监管局在联合执法行动中查处的一起案件。目前,外卖平台已对这12家店铺进行了下架处理。
近段时间,成都市市场监管执法总队食品经营支队统筹协调,组织“5+2”主城区局执法大队跨区联动,展开“春雷净网”专项执法行动。针对消费者较为关心的热点领域,他们首先选择了近期在外卖平台上备受追捧的生腌海鲜店。在对“正宗潮汕生腌首选”店铺的执法行动中,执法人员直奔店铺在平台公示的地址后并没有发现该店铺,最终通过接单的外卖骑手引路,才找到该店铺真正的备餐地。
执法人员在现场看到,该店铺备餐地面积不大,没有制作生食需要的专间,工作人员的健康证也已过期,且冰箱内生食、酱料都没有封膜加盖,也没有时间标签。
不仅如此,该店铺经营者为了多接单,还通过伪造证照在不同外卖平台经营12家店铺。该经营者的12张营业执照经查核10张为虚假证照,原来这12家店铺的外卖实际接单处都是同一个地方。
“这是典型的‘影子店铺’,对外卖餐饮市场和消费者的食品安全,都存在极大危害。”受访餐饮行业人士表示,除了通过伪造证照多开店来增加订单量之外,一些商家还通过盗用其他商家的地址、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等方式,在外卖平台跨城接单,然后再将订单转给用户收货地址附近商户,从中赚取差价。
成都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在“春雷净网”专项执法行动中,共检查摸排31家网店,对初步查实涉嫌违法违规的4家实体店,责令其从平台下线、停止经营,并立案调查。同时,他们还将对第三方平台履行审核义务的情况进行约谈和调查,督促第三方平台严加审核,履行主体责任,维护食品安全和消费者合法权益。
“‘影子店铺’问题的存在直指外卖平台审核制度的不完善。”四川伟旭律师事务所律师王恩慧认为,一些不法商家正是抓住了平台制度漏洞,才有机可乘。外卖平台应强化对入驻商家的审核监管,若未能尽责,应承担连带责任。同时,他建议相关政府部门以及外卖平台设立奖励机制,鼓励骑手和消费者参与到“影子店铺”的治理当中。
作品简介(采编过程): 这是一篇来源于成都市市场监管局在开展“春雷净网”专项执法行动中的线索,记者敏锐捕捉到12张营业执照10张为假这一在专项行动中的案件事实背后的社会关切,进一步追踪采访,一方面通过介绍案件破获查处的过程,展现执法部门在维护消费者权益、打击非法营商的责任担当,另一方面揭露互联网平台上“影子店铺”对餐饮市场和消费者食品安全的危害,并通过采访法律专业人士,点名了出现“影子店铺”的问题实质,同时给出了改善和治理建议。通篇报道用词精炼、节奏紧凑,立意鲜明。
社会效果:报道在工人日报报纸和新媒体端刊发后,被多家中央主流媒体及主流新闻网站转载,羊城晚报、湖南日报、澎湃新闻等媒体配发《遏制“影子店铺”要打出实拳、重拳》《遏制“影子店铺”,外卖平台应把好入门关》《整饬外卖“影子店铺”需协同治理》等评论,并在新浪微博、百度等平台成为热搜词条,当日刊发后位居成都同城热搜榜第4位,新浪话题数据中总阅读量超过288万,获得了极为可观的社会关注度和讨论度。
初评评语(推荐理由):该篇报道捕捉到了经济新闻中的热点、焦点问题,内容新鲜、文风朴实、指导性强,发现了新闻背后的“新闻”。记者在采访报道过程中,展现了媒体的舆论监督力量,让这一行业内普遍存在却始终无法根治的“影子店铺”问题,再一次得到社会大众聚焦和讨论,同时也运用精炼的文字,客观呈现出相关执法部门在治理这类问题的积极作为以及所面临的难点,进而呼吁平台及相关从业者积极参与到问题解决中来,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该作品在工人日报2023年度好新闻作品评选中,获评消息十佳作品一等奖。 (综合中国记协、工人日报)
来源:长江朱建华
编辑:程正元


374#
发表于 2024-12-5 20:23:57 | 只看该作者
恭喜晋级!50强名单出炉

来了来了!
大家等候多日的晋级决赛名单
水灵灵地来了
在此特别感谢评审初赛作品的各位老师们
严肃认真又细致!
有的老师还附上了点评暖暖的,很贴心
本季比赛初赛共有三条晋级通道目前初赛全部有效稿件已完成评审其中
『评分晋级』选拔出34名选手入围决赛
『积分晋级』选拔出10名选手入围决赛『评委直通』选拔出6名选手入围决赛
(注:此次评分晋级过程为所有选手根据人数分10组,每组取评分前3名。因其中4组出现并列第3名,故此通道有34名选手晋级)
高校评审团评分榜·晋级名单






作品展示积分榜·晋级名单




评委直通·晋级名单






来源:红星评论(公众号)


编辑:李梦瑶






375#
发表于 2024-12-17 22:01:1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中国新闻奖评委点评|地方媒体如何拿下评论类一等奖?
   
南方日报评论《再造一个新广东》获得第34届中国新闻奖评论类一等奖。
2023213日,该评论刊发后,被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经济网、腾讯新闻、今日头条等80多家全国主要新闻网站和客户端转载。据不完全统计,这篇评论在全网的阅读量超过1000万,其中在南方+的点击量超过23万。
该评论为何能脱颖而出?党报评论如何在众声喧哗中守正创新发挥好定盘星作用?
今天,传媒茶话会推出中国新闻奖系列点评的第六篇,特邀第34届中国新闻奖评委——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王仕勇,对该作品进行点评。
王仕勇,广西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获评重庆英才·名家名师(哲学社会科学系列)”, 第34届中国新闻奖评委。
南方日报的评论《再造一个新广东》获得第34届中国新闻奖(评论)一等奖。在文字评论、广播评论、电视评论等整合为一的背景下,这无疑是一份很厚重的奖励,体现了中国新闻奖要求作品应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体现四向四做,导向正确,内容真实,新闻性强,社会效果好的鲜明的评选标准。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202212月,中共广东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广东省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奋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的决定》《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决定》《中共广东省委关于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决定》。
2023128日广东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高质量发展等成为广东省委提出的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再造一个新广东的关键词。在这样的背景下,南方日报社于213日刊发这篇重磅评论。
这篇在省级党报发表的总共4557字的报纸评论能够脱颖而出获得殊荣,让我们思考:在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等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党报评论如何在众声喧哗中守正创新发挥好定盘星作用?
观点要有高度和锐度。新闻评论传播的是观点信息,其核心竞争力和灵魂是思想观点。立意高远,观点新颖透彻,才能引导读者深入思考。
这篇评论,一开篇就点明广东必须以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为最重要最关键抓手破解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难题这一核心观点,这也是广东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的核心精神。
在之后的论证中,按照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是这个问题、问题有哪些表现、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逻辑,亮明几个分论点:广东提高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面临的最大短板是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置身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广东发展平衡性协调性与兄弟省份比有差距,存在不少薄弱环节;推进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是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举措等几个分论点,环环相扣,思路缜密。
论证要有逻辑魅力。评论的逻辑魅力在于论证,在于摆事实、讲道理注重谋篇布局,紧紧围绕观点,枝叶不散乱。
这篇评论第一句话,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也是工作的导向,从痛点切入,直指广东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难题,体现了鲜明而强烈的问题意识。
在论证过程中,用大量数据论证富广东的内部发展不平衡;从四个方面阐述广东在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上的担当作为;与浙江、福建、江苏、山东等先进兄弟省份作比较,剖析指出广东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主要在县域发展不充分,并进一步从三个对照(对照现代化建设高标准,对照先进兄弟省份,对照人民群众新期待)的视角分析县域发展不充分的表现,如县域整体经济实力不强、县域城镇化率较低、部分脱贫人口持续稳定增收面临压力、城乡二元结构问题依然突出等;提出让县域进一步强起来、富起来、绿起来、美起来的四大举措即四个全面”——全面壮大县域经济、全面建设美丽城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加快城乡融合。
以问题为导向进行链式延展,一环紧扣一环,严密的论证彰显了思考的广度、深度和厚度,主题鲜明、视野宏阔、论证严密,有高度、有深度、有锐度,指导性、权威性、可读性兼备。
应接地气有温度。评论最忌讳说大话、说空话,公文腔”“八股文式的表达会拒人千里。
这篇评论的由头是广东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决定启动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这类评论如果不很好地挖掘和分析,很容易写成领导讲话或文件的简单拼凑。
该文之所以能很好地发挥舆论动员作用,就在于不但不回避问题还自曝家丑、自揭短板,直面问题。对于问题的剖析,单刀直入,如果把广东的经济总量分为10份,珠三角9个城市就要占去8份,而粤东粤西粤北12个城市仅仅占了2,简短的表述形象直观地道出富广东的最大短板。
在讲述广东高质量推进一核一带一区建设、发展平衡性协调性进一步提升时,话锋一转,强调 要照现代化目标,和愿景中的现代化广东比要跳出广东一隅,和先进兄弟省份比。文章选择了县域经济领跑全国、区域发展相对比较均衡的浙闽苏鲁四个兄弟省份,以别人的长处比自己的短处。而后再次进行灵魂拷问,得出广东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主要在县域发展不充分,县域活则全省活的解题要领。全面壮大县域经济、全面建设美丽城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加快城乡融合的解题思路,简明扼要。
把乡村比作血管,把城镇比作动脉,把县域比作肌体,行文中时时想着父老乡亲的生活步步高、喜洋洋,时时想着把城镇建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漂漂亮亮、长长久久,时时想着把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这个老大难问题解决好再造一个新广东、再创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迹的目标也就有了基础,政府的各项举措也就有了很强的针对性。借用文章中的一句话,看得见问题、抓得住症结、拿得出办法,也正是这篇评论表达真挚,酣畅淋漓,接地气,有温度,读来磅礴凌厉、振聋发聩,得到领导表扬和读者好评的原因。
应努力扩大影响力。党报评论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指导工作实践,充分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在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评论员的全媒体时代,党报评论不仅要在舆论场上发出最强的主流声音,而且要使主流声音尽可能影响到更多的受众,起好动员作用。
这篇评论,不仅在50多家广东省内主要官方网站、新闻网站和客户端转载,而且被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经济网、腾讯新闻、今日头条等80多家全国主要新闻网站和客户端转载,在全网的阅读量超过1000万。
之所以产生好的传播效果,除了广东是全国经济第一大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提出再造一个新广东这一举措自带流量之外,该文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言之有文是很重要的原因。同时,报社树立全介质思维、重视发挥好平台优势、促进评论二次转载传播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

来源:传媒茶话会(公众号)
编辑:王晨雅

376#
发表于 2024-12-18 15:14:1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课间10分钟,怎么做成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202310月,一位教师在网上发帖称班上七成学生下课后不出教室,引发热议。新华社组成调研小分队,在全国多地中小学校园开展深入调研,听取和分析多方观点,形成《部分中小学生课间10分钟被约束现象调查》系列报道,引发广泛关注,有效推动了相关问题得到重视和解决。
在第34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该系列报道荣获舆论监督类报道一等奖。
系列报道主创,新华社贵州分社记者郑明鸿、海南分社总编室副总编赵叶苹向中国记协舆论监督系列谈栏目来稿,讲述报道经历与思考。
本栏目长期征稿,详细信息附文末。
舆论监督系列谈丨课间10分钟,怎么做成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本文作者:郑明鸿 赵叶苹
长春市外国语实验学校小学部学生课间在操场跳绳。(受访者供图)
(一)
课间10分钟虽然短暂,却是中小学生调节学习状态、缓解疲劳和相互交流的重要时间。记忆中的课间10分钟,我们可以在校园里自由奔跑、嬉戏,可以去篮球场打球,校园里回荡着欢声笑语。
202310月,一位教师在网上发帖称班上七成学生下课后不出教室,引发热议。
中小学生课间10分钟被约束现象和相关讨论由来已久。2019年的一项调查显示,75.2%的家长认为中小学存在安静的小课间现象,小学尤为突出。2021年,也有报道指出,一些小学只允许学生在课间喝水、上厕所,禁止擅自离开教室,甚至不能在教室内走动、聊天。
校园变得静悄悄,让我们大感诧异。
当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频发,小眼镜”“小胖墩逐年增多。这样的背景,坚定了我们深入调查和报道的决心。
作为记者与家长,我们本能地开始思考,为什么会这样?有何危害?又该如何解决?
带着这些疑问,我们组成调研小分队,分赴东北、华南、西北、华北和西南等地,多方采访学校负责人、老师、家长、学生和专家,采集了丰富的素材。
(二)
调查报道无案例不成文,找到典型案例,是调研的关键。
我们一方面广撒网,深入各地中小学调研采访,另一方面利用已有资源从侧面突围,深入了解情况。
我们发现,在吉林长春,许多学校要求孩子小课间不能去操场玩耍,只能上厕所或在走廊内安静活动;在海南海口,多所小学安排值日教师在课间巡查,严禁学生在走廊追逐玩耍……
有学生曾因课间在教室打闹被惩罚。从那以后,他们下课后再也不敢跑来跑去了。学生家长颇具现场感的讲述,进一步增强了稿件的可信度、可读性。
一些受访教师和家长表示,中小学生本就处于活泼好动的年纪,两个40分钟的课堂学习之间都不能自由活动10分钟,神经一直紧绷,压力得不到释放,这非常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道理很多人都懂,但这种现象为什么还会出现,甚至在各地蔓延开来,成为一大社会痛点呢?
为了保证报道客观、公正,我们冷静听取和分析各方观点。
学校认为,保障学生课间正常活动面临两大困难:
一是一旦学生课间活动时出现磕碰、摔伤等意外,校方需要道歉甚至承担巨额经济赔偿,此类事例并不鲜见,目前也缺乏相关法规来豁免学校的责任;二是不少学校学生多,面积小,活动空间不足,缺乏保障学生课间活动的客观条件。
在学校看来,家长是既要又要”——既想孩子课间自由活动,又不能容忍任何磕碰受伤,宽容度、接受度都太低。
而家长和一些基层教育工作者则认为,约束孩子课间活动,是学校和教师为了方便管理、减少麻烦的粗放、懒政式管理。
采访中,多名小学生表示:上学很累,一直被老师看管;不能下楼,因为楼层太高;不能追跑,大队委会扣分;为了跟同学聊会儿天,约着一起上厕所……
(三)
讲清危害,才能看到问题的严重性。提出中肯且具有可行性的建议,才能增强报道的建设性。
稿件中,我们援引权威数据、专家和基层教育工作者的观点,全面揭示限制中小学生课间活动的危害:虽能降低意外风险,但也可能对孩子身心健康、学习成绩等带来不良影响。
一方面,我们梳理部分学校的管理经验,为其他学校提供参考。另一方面我们提出,把小课间还给孩子需要综合施策。
学校要开展常态化校园安全隐患排查,加强对学生运动、游戏技能的指导和安全教育,降低意外发生的概率;教育主管部门要出台指导意见,加强对学校的监督管理;社会和家长则要给予学校更多包容和支持。
我们还提出,可以建立由政府部门或第三方机构规范处理校园安全事件的工作机制,避免学校与家长产生直接矛盾。
(四)
20231031日,稿件顺利播发,引发强烈反响。系列报道被近5000家媒体采用,新华网等微信公众号阅读量突破10+,客户端浏览量超1700万人次,网民纷纷留言参与讨论,相关话题连续多日登上各大社交媒体热搜榜。
教育部主要领导对稿件予以高度肯定,并针对稿件反映的问题,表态要予以整改,不少地方教育主管部门随即开始行动。
北京市教委多次召开专题部署会,要求各区各校重视课间休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江苏省教育厅发文明确,各校要督促学生到室外活动;贵州省教育厅在全省排查,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迅速整改问题。
今年全国两会,消失的课间10分钟”“厕所社交等话题成为热点,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关注了相关话题。
514日,教育部发布通知,开展基础教育规范管理年行动。该通知详细列举了十二条负面清单,其中明确规定:严禁违反国家规定的学生睡眠时间安排学生作息,或以各种方式挤占学生课间十分钟休息。
今年以来,全国多地开始推行课间一刻钟,孩子们有了更多时间放松身心、调节状态。为了保障孩子们玩得开心、玩得安全,各地还采取了系列措施。
比如,新学期以来,贵州省织金县八步街道各学校的班级公示栏上,多了一张花样课间学生信息表。每天早上,学生可以填写当天课间想玩的项目,每个项目每班限15人。学校会将信息汇总,给学生准备器材。
《部分中小学生课间10分钟被约束现象调查》系列报道,有效推动问题得到重视和解决,并在第34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获得一等奖。这也激励我们继续直面各种社会问题,通过扎实调研推动社会进步,践行新华社记者的使命担当。

来源:中国记协(公众号)
编辑:王晨雅

377#
发表于 2024-12-20 22:20:1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18届长江韬奋奖获奖者申勇:高质量做好新时代时政新闻报道的思考与实践
申勇
20191月,习近平总书记赴京津冀考察。我带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时政报道团队追随总书记的脚步,展开采访报道。在第一站雄安新区,雄安质量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总书记在考察时寄语雄安新区,要努力创造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标杆”[1]
这年11月,总台新闻中心时政新闻中心成立。我和同事们一直思考一个重要命题:如何高质量做好新时代时政新闻报道?如何努力创造高质量时政新闻报道的标杆?
5年多来,从高质量的报道作品、品牌矩阵,到高质量的人才队伍、运行机制,总台时政报道团队蹚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我们的一个突出体会是,要坚持守正创新、以攻为守,牢牢把握政治性、新闻性、艺术性、话题性,着力提升新时代时政新闻报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总台时政报道团队的思考与实践,为总台新闻报道整体性提质升级、为新形势下做好新闻宣传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 118日,本文作者申勇参加第34届中国新闻奖、第18届长江韬奋奖颁奖报告会,领取长江韬奋奖奖杯
01
把握政治性,发挥主流舆论引导力
我经常与同事们分享一个理念:时政报道是新闻,也是特殊新闻。说时政报道是新闻,更多强调它的新闻属性;说时政报道是特殊新闻,则更多强调它的政治属性。
总台时政报道团队是承担中央时政新闻报道的全媒体采编团队,既是《新闻联播》栏目的第一供稿大户,是重大时政直播的公共信号提供方,也是时政新媒体传播的第一平台,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充分发挥宣传思想战线排头兵”“主力军作用,发挥中央主流媒体定盘星”“指南针作用。
做好总书记报道,是总台时政报道团队最重大的政治责任、最神圣的使命任务、最核心的业务工作。这些年来,我们高质量完成了党的十九大、二十大电视直播及新闻报道任务,完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历次中央全会、历年全国两会及其他重要会议,展开历次国内考察、国外出访、主场外交等重大时政活动的报道任务,在一次次大战大考中交出了精彩答卷。我们充分发扬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用心用情用功做好总书记报道,推动两个维护再上新台阶。
我和同事们认识到,高质量做好新时代时政新闻报道,就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就要坚持不懈从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思想、重要论述、重要指示中找启迪、找思路、找答案,做出有思想的作品;就要聚焦党之大计,胸怀国之大者,充分发挥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作用。
例如,2023年春天,中外交往有序恢复,中国外交按下加速键,元首外交精彩纷呈。从中国成功斡旋伊朗和沙特和解,到习近平主席开启访俄之旅,再到多国政要密集访华,中国外交的高光时刻令世界瞩目。我们敏锐把握这一值得放大的题材,制作推出《这个春天——2023年春季中国元首外交纪实》,深情回望这个注定被载入中国外交史册的春天。该片创新运用惊蛰”“春分”“清明”“谷雨”4个节气结构全片,结合节气特点展现习近平主席在这个春天对大国外交的战略谋划,揭示深刻寓意,展现大国气象。该片选取在中国-中亚峰会开幕前夕播发,为当年首场主场外交活动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有力有效服务国家外交工作大局。

又如,2024年金秋,从929日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930日烈士纪念日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到101日北京天安门广场升国旗仪式,系列活动接连举行,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我们认为,把连续3场重要国家仪典的内在关联和纽带关系揭示出来,将有助于国人更好理解庆祝活动的深刻内涵和独特匠心,有利于更好实现系列活动的气韵贯通和情感升华。我们及时捕捉时机,制作推出《致敬共和国》系列微纪录片,第一集《共和国·勋章》突出勋章授国士,向国家功臣致敬,第二集《共和国·丰碑》展现丰碑铸国魂,向人民英雄致敬,第三集《共和国·国旗》彰显国旗励国人,向祖国和人民致敬国庆三部曲勾连历史、现在、未来,蕴含铭记、尊崇、冀望,既各有侧重,又形成有机整体,有效发挥了凝心聚力、昭示方向的作用,获得优异的传播效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是新时代最大的政治。”[2]新时代的时政新闻报道,理所当然要服从服务于新时代最大的政治。
20238月,我们在《新闻联播》栏目头条位置播出系列报道《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今年以来治国理政纪实》。报道分《锚定中心任务 引领壮阔新征程》《把握首要任务 推动高质量发展》《担负新的文化使命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绘出美丽中国更新画卷》《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5集,重点展现习近平总书记锚定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心任务,把握新征程开局起步的鲜明特点,瞄准事关全局、攸关长远的重点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引领党和国家事业开创新局面。该报道获得第34届中国新闻奖重大主题报道一等奖。
02
把握新闻性,增强主流媒体竞争力
时政报道兼具政治性、新闻性,两者密不可分。牢牢把握时政报道的新闻性,本身就是讲政治的表现。什么是新闻?什么正在成为新闻?怎样报道和呈现新闻?既考验政治能力,也考验新闻专业能力。
在我们看来,当今媒体环境下,内容为王仍然是必须坚持的原则,新闻报道资源、优势和能力仍然是主流媒体的核心竞争力。时政报道团队是总台新闻报道的第一梯队,尤其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一是让时政新闻起来。我们深刻认识到,时效性是新闻的天性,既关乎媒体影响力、公信力,更关乎引领力。先声才能夺人,首发更有利于定调。近年来,我们将习近平总书记每一次重大时政活动作为当前最重大新闻事件来筹划和报道,以拼刺刀一跃而起的状态投入每一场报道,开创时政快讯”“独家视频等报道形态,争首发、抢独家、拼时效,并在重大外事活动报道中常态化推出新媒体直播品牌《大国外交最前线正直播》,吸引广泛关注。
20245月习近平主席赴法国、匈牙利、塞尔维亚等欧洲三国进行国事访问为例,总台时政报道团队推出23条时政快讯、80条独家视频,时效领先西方主流媒体。在202411月的拉美之行报道中,我们再次保持领先地位。
二是让时政新闻起来。总台时政报道团队全员上阵,捕捉现场鲜活新闻。
20196月,习近平主席访俄期间,总台时政记者登船拍摄中俄元首同游涅瓦河,发布独家视频《习近平: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和中国有很深的历史渊源》,播发一小时后,全网浏览量超千万,当天累计浏览量达1.9亿。2020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和顺古镇考察调研时,亲切回应游客提问。我们精准记录,发布了一条23秒的微视频,全网浏览量24亿,获得第31届中国新闻奖短视频现场新闻一等奖。2023年中美元首旧金山会晤,我们独家抓拍现场新闻《拜登夸赞红旗车beautiful!》,登顶微博热搜第一,抖音点赞超过500万次。
三是让时政新闻起来。总台时政报道团队注重用直播讲故事,呈现更有温度和热度的直播。
2021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国家通用手语方案》)正式实施。在当年全国两会上,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团长邰丽华用手语演唱国歌,我们用直播镜头呈现这一现场细节,让无声的力量打动人心。2022年全国脱贫攻坚表彰大会上,黄文秀父亲听到总书记提及女儿名字时落泪;冬奥总结表彰大会上,谷爱凌在总书记谈起谷爱凌爱吃馅饼时惊喜回应,这些饱蘸情感的直播画面,引发强烈共鸣,频频登上热搜榜。
03
把握艺术性,提升时政报道感染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关键是要提高质量和水平,把握好时、度、效,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让群众爱听爱看、产生共鸣,充分发挥正面宣传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3]
用专业诠释政治,用艺术表达思想,融政治性、艺术性于一体,是总台时政新闻报道的重要原则。我们充分尊重电视传播规律,用生动鲜活的电视语言,讲好新时代中国领导人的故事,提升时政新闻报道的传播力、感染力。
一是用好同期声语言。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深入浅出、凝练晓畅、通俗易懂,非常亲和,极富魅力。这些年,我们在报道中十分注重总书记现场同期声的使用。2023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视频连线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我们在人民大会堂和全国6个连线地点布设约40个机位,还原立体、鲜活、热烈的现场氛围,展现总书记对人民念兹在兹的深情牵挂。我们精选了19段总书记与干部群众交流互动的同期声,总计15分钟,刷新了《新闻联播》时政报道采用同期声的最长纪录。
2023年入冬之际,习近平总书记顶着严寒,一天内赴北京、河北两地考察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我们制作推出时政纪录片《时时放心不下的牵挂》,着力展现总书记同老百姓的10多个互动交流段落,创下同类纪录片中习近平总书记同期声使用量之最。
二是用好直播态语言。总台时政报道团队承担习近平总书记出席重大时政活动的直播任务。我们围绕展现领导人形象、彰显国家仪式感、强化电视艺术化表达,精心策划、精细实施、精彩呈现,彰显庄重叙事风格,铸就时政直播经典。
2021年,总台时政报道团队承担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直播报道任务,公共信号行云流水、精彩绝伦,受到中央领导同志充分肯定和海内外受众高度赞誉。同时,我们还浓墨重彩完成首次七一勋章授勋仪式直播,以最高礼仪致敬平凡英雄。
2018年、2023年,习近平当选中国国家主席并进行宪法宣誓,我们两次全程直播,成为镜头里有政治、画面里有情感的国家仪式直播典范。在2023年的直播中,我们首次运用3个机位拍摄礼兵列队入场,卡点切换、强化拾音,被网民称为八步一心跳。当天,我们在转播车内安装微型摄像机,将直播导演口令与直播现场画面双视窗同步呈现,这条题为《掌握节奏篇》的短视频,浏览量逾亿人次,成为爆款产品。
三是用好纪实体语言。电视新闻报道的魅力在于记录。202211月,在印尼巴厘岛中美元首会晤的报道中,我们精准捕捉到了拜登总统一路小跑来见习近平主席的镜头,一个画面胜过千言万语,背后传递的信息意味深长。
我们秉持在时间刻度上传播大国领袖的时代强音理念,在重大主场外交及习近平主席出访期间以日记体方式推出系列微纪录片。例如《习主席的旧金山时间》《习主席的欧洲时间》《习主席的中非合作论坛时间》《习主席的拉美时间》等,以史诗特点、电影气质、纪实风格留存大国领袖夙夜在公的影像日记
2021年起,我们连续4年在元旦当天推出领袖年度纪录片《非凡的领航》,梳理盘点习近平总书记每一年的治国理政历程,尤其是当年的关键决策部署和核心政治议程,生动展示习近平总书记引领中国号巨轮劈波斩浪、行稳致远的深远战略眼光、卓越政治智慧和深厚人民情怀,成为央视新闻频道的开年大片,曾获第32届中国新闻奖国际传播类一等奖。
04
把握话题性,拓展时政报道影响力
近年来,我们在充分研究新闻传播规律和效果的基础上,既注重提升时效性,让重大时政新闻第一时间触达受众,又注重开掘话题性,增强议题设置能力,通过前延后展,让时政新闻持续发酵,让时政话题成为街谈巷议。
每逢重大时政报道战役,我们都会启动快讯首发权威消息、多品类作品立体阐释、长链条发稿延展传播的融合报道模式。《时政快讯》《独家视频》《时政新闻眼》《大国外交最前线》《时政现场说》《时政Vlog》《时政微纪录》《时政现场评》《时政画说》《鉴往知来》《潮头观澜》《时政微解读》《时政微调查》《时政微周刊》等20余个原创报道品牌集束连发,形成立体报道模式,打造全域传播格局。各品类报道各有定位、各具特色,又相互配合、有机关联,形成了拼速度、比深度、立高度、拓广度的时政报道资讯流和产品生态系统。央视时政品牌矩阵已经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时政报道源新闻
我们不断改进传播语态,创新话语方式,探索热话题”“新玩法”“鲜潮流,以更接地气、更生动鲜活的表达做好新时代时政新闻报道,尤其注重让年轻人、外国人爱看。
例如,《H5丨总书记给你送福啦》,首次以互动游戏的形式呈现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人民的拜年祝福,全网点击量3.8亿,网民赞叹时政报道还能这样玩。《虽隔山海 与同在》首次尝试用户生成内容模式,征集普通民众迎新春自拍视频,采用分屏等剪辑手法,营造总书记和全国人民同框的氛围,展现领袖与每个人、每个家庭情意相连。《时政Vlog丨日照阳光海岸”Coast Walk N所房子 面朝大海》首次引入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方式,让网民共同感受打卡阳光海岸绿道的潮流范儿。《时政Vlog丨大叔带我去巡山》记录下了时政记者伴随式体验塞罕坝机械林场护林员的一天,笑中带泪、笑中带情,将时政报道特性与Vlog调性完美融合,成为思想性、主题性、观赏性俱佳的刷屏之作。
20246月,习近平总书记赴青海、宁夏考察调研,我们开创时事谈话节目《时政现场说》,力争实现语态轻松、润物无声的效果。在《康辉@一场别开生面的主题班会》节目中,演播室搬到总书记刚刚观摩过的青海果洛西宁民族中学新时代、新家乡主题思政课课堂,主持人康辉化身临时班主任,和师生们畅谈感受。《朱广权@这个多民族聚居的社区,不一般》把谈话现场摆在总书记来过的宁夏银川长城花园社区,主持人朱广权请来社区书记、入户家庭代表等,围坐一起唠家常。出不穷的鲜活语言,轻松有趣的现场互动,以小见大的细节故事,成功打造人人有话说的时事谈话现场。
2024年,总台新闻中心充分利用和挖掘重大时政报道资源,打通各部门界限,融合大小屏传播,进一步做强时政话题,放大传播声量。我们在全国两会和海南消博会、北京服贸会、上海进博会期间连续推出融媒体时事谈话节目《聊会》,在习近平主席访问欧洲、中亚、拉美和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期间推出《互鉴》节目,主持人与外国友人、业界达人、网红博主、专家学者等开怀畅谈,将新思想巧妙融入日常表达,多个话题成为网上热点,传播态度、话语风格、产品形态让人耳目一新,实现了宏大主题的具象化、亲民化、生活化。这是总台新闻中心推动时事政治与网络语态、国家叙事与个体话语相融合的最新探索。
但到半途须努力,要登绝顶莫辞劳。我们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锚定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守正创新、敢于突破、不断开拓,旗帜鲜明讲政治,做好做强新形势下的内容为王,牢牢扭住融合创新这个主旋律,持续锻造高质量人才队伍,奋力开创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在世界百年变局中写下中国新闻人无负时代、无负历史、无负人民的不朽篇章。(作者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中心主任,第18届长江韬奋奖获奖者)
【注释】
[1]习近平在京津冀三省市考察并主持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时强调 稳扎稳打勇于担当敢于创新善作善成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新的更大进展[N].人民日报,2019-1-1901.
[2]习近平: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3-12-3002.
[3]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 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 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报,2013-8-2101.

来源:中国记者(公众号)
编辑:王晨雅

378#
发表于 2024-12-27 21:55:0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好新闻离不开好作风



中国新闻奖是经中央批准的常设的全国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中国记协主办的一年一度的中国新闻奖评选,为全国新闻界认识好新闻提供了样本。2024年11月揭晓的第34届中国新闻奖,评出获奖作品373件,获奖比例不到30%。好新闻离不开好作风,多件获中国新闻奖的作品,体现出新闻工作者的良好作风。

深入一线体现好作风

多件获中国新闻奖的作品,体现出新闻工作者深入一线的良好作风。2023年7月底,北京遭遇特大暴雨,3趟列车上近3000名乘客被困,北京广播电视台迅速调派多路记者跟进,获新闻纪录片一等奖的作品《四天三夜,被困门头沟列车乘客大救援》,是全国媒体中首篇全景式展现这场大救援的报道。中国应急管理报社获新闻摄影二等奖的作品《暴雨中转移群众》、福建日报社获通讯二等奖的作品《“我们看不见,就让更多人看见我们”——盲人全国人大代表王永澄履职记》等,共同点都是新闻工作者到一线进行了扎实采访。

中国应急管理报社获新闻摄影二等奖的作品《暴雨中转移群众》。

不畏艰险体现好作风

多件获中国新闻奖的作品,体现出新闻工作者不畏艰险的良好作风。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湖南广播电视台为了采制作品《丝路上的中国医生》,派出5路记者分别前往塞拉利昂等5个国家的援外医疗一线进行采访报道,其中有的地方特别偏远,记者需要转几次飞机,再坐车、坐船,历时30多个小时才能抵达,他们还需要克服水土不服、疾病威胁、时差影响等不利因素。福建宁德市广播电视台的记者为完成《“陈祥榕,到!”——来自喀喇昆仑的回响》的报道,他们一行人历时10多天,每天行程10多个小时,翻达板、过雪山、涉冰河,途中还穿越雪崩和泥石流区域,最终在高原极寒的恶劣环境下,克服极度缺氧、强烈高原反应等种种困难,饱含热泪创作出了感人至深的作品。

调查核实体现好作风

多件获中国新闻奖的作品,体现出新闻工作者调查核实的良好作风。很多时候,突发事件发生时,记者并不在现场,如果为了求快照搬网上信息,不进行必要的调查核实和采访,存在传播风险。人民日报社获融合报道一等奖的作品《风雨落坡岭》,内容是从K396次列车被困的现场亲历者提供的2000多个视频、数百G素材中精选剪辑而来的,在使用这些内容时,主创人员进行了反复沟通确认,确保了内容的真实。2023年6月13日,杭州一名年轻女子从桥面上一跃而下,正在送件的跑腿小哥彭清林紧跟着跳入钱塘江对其展开救援,现场的这一幕被人拍下并发布在网络平台上。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潮新闻记者面对网上信息,第一时间联系上彭清林进行了采访,不仅还原了事发经过,还进行了持续报道,报道获典型报道三等奖。

严谨细致体现好作风

多件获中国新闻奖的作品,体现出新闻工作者严谨细致的良好作风。新华社获融合报道一等奖的作品《看!〈我们亚洲〉,雄风更劲!》,主创人员进行了多次修改,目的是让每一帧画面做到准确且精致。经济日报社获通讯一等奖的作品《防止脱实向虚》为系列报道中的第一篇,调研组前期认真开展了调查研究,后期成稿时又进行了反复讨论和修改打磨。新华日报社获消息一等奖的作品《江苏发出第1000万户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背后的情况是:记者与有关部门的同志一起反复推敲稿件,翻阅资料近30万字,前后修改约30次。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获典型报道三等奖的作品《一颗大连大樱桃的现代化跋涉》,采访团队往返上千公里,采访数十人,查阅了50年来的相关资料,最终以融媒呈现方式立体讲述了大连大樱桃的中国故事




行动迅速体现好作风

多件获中国新闻奖的作品,体现出新闻工作者行动迅速的良好作风。北京日报社获通讯一等奖的作品《外卖小哥一通电话,北京这个小区154个单元楼装上新号牌》,是记者在深入基层采访北京接诉即办改革时挖掘到的一个线索,意识到此事的新闻价值后,记者马上找到这名外卖小哥、社区书记等多位当事人还原了事情的经过。苏州日报社获消息二等奖的作品《全国首个GDP破5000亿元县级市诞生》,是记者春节假期结束上班后从昆山市统计局获取的信息,并于当天赶写出稿件。苏州日报社获通讯二等奖的作品《清退 362个工作群 为基层干部“松绑”》,记者从文件材料中发现线索后,立即展开深入采访。山东广播电视台获消息三等奖的作品《总统亲自提车!1000辆“山东造”客车出口吉尔吉斯斯坦》、宁夏日报社获消息三等奖的作品《西海固“水故事”讲到联合国》等,共同点都是新闻工作者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采访,并在第一时间发出了报道,体现出很强的执行力。




勇于创新体现好作风

多件获中国新闻奖的作品,体现出新闻工作者勇于创新的良好作风。长江日报社大武汉客户端获新闻专栏一等奖的作品《第一眼》,在内容生产方式上有创新之处:一方面媒体通过与公安、地铁、公交、消防、城管等系统紧密联系,聚合城市视频资源,同时开发线上投稿小程序发动普通用户生产,另一方面通过记者和编辑发现、提炼、制作、传播新闻故事,破解了“无视频无真相”的现实困境,实现了主流媒体的独特价值。光明日报社获融合报道二等奖的作品《“破四唯”“立新标”有多难?》、津云新媒体获融合报道二等奖的作品《沉浸式交互H5|深海之锤》、华龙网获融合报道三等奖的作品《互动视频|当AI被拉进华溪村群聊》、科技日报社获融合报道三等奖的作品《为全世界造车 中国新能源车的“硬核”输出》等,共同点都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创新内容表达、呈现手段。



久久为功体现好作风

多件获中国新闻奖的作品,体现出新闻工作者久久为功的良好作风。2023年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鄂州红莲型杂交水稻育种基地,给湖北籍中国工程院院士朱英国教授及其团队留下“粮食安全要靠自己”谆谆嘱托的10周年,湖北广播电视台新闻团队多年来持续记录朱英国院士及其团队在湖北仙桃、湖北罗田、广西南宁和海南三亚开建基地,进行水稻功能基因研究、水稻种质创新与新品种培育的情况,并独家拍摄了大量真实鲜活的珍贵素材,时长6分多钟的作品《“候鸟教授”团队:攥牢“红莲稻”种 心怀农业“中国芯”》获典型报道一等奖。四川广播电视台获典型报道一等奖的作品《伊莎白——我的选择是中国》,是近50分钟长的新闻纪录片,主创团队用了近10年的时间跟踪拍摄中华人民共和国“友谊勋章”获得者伊莎白,展现了一个外籍友人对中国一往情深的热爱。四川广播电视台获消息一等奖的作品《首次发现“野外灭绝”的长江鲟在野外产卵出苗》,时长虽然只有2分25秒,但作品主创团队跟踪采访了近两年。

把握时机体现好作风

多件获中国新闻奖的作品,体现出新闻工作者把握时机的良好作风。习近平同志在河北正定工作时,面向全国推出招揽人才的九条政策,为河北留下了极为宝贵的思想财富、精神财富和实践成果。2023年是“人才九条”政策推出40周年,河北日报社采访专班历时6个月,在深入学习研讨的基础上,采访多位正定老干部和相关人士,掌握到大量第一手素材,写出的长篇通讯《“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习近平同志在河北正定工作期间推出“人才九条”的实践与启示》,社会反响强烈。这件获通讯二等奖的作品,很好地体现了对报道时机把握的重要性。中国新闻社获重大主题报道二等奖的作品《台籍火车司机:深知离别苦 方晓团圆甜》、中国船舶报社获消息二等奖的作品《重磅!国产首艘大型邮轮命名交付》、大众日报社获消息三等奖的作品《断航26年后,古老小清河获新生》等,都体现了对报道时机的有效把握。




总之,好新闻与好作风是相辅相成的。好作风是创作好新闻的基础,好新闻体现好作风。对新闻工作者而言,好新闻无处不在,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想要收获好新闻,需要不断锤炼过硬的作风。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公众号)
编辑:徐思凡


379#
发表于 2024-12-31 18:14:5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记者的家”新闻奖评选启事
不知不觉中,一年一度的“记者的家”新闻奖评选活动已经来到了第六届。我们的评选广受好评,获奖者也引以为荣。
本届4位评委已组成评审组。欢迎报名!现就评选活动相关事宜,告知如下:
[size=14.0000pt]一、奖项设置
本届“记者的家”新闻奖设立社会重大事件报道奖、非虚构作品奖、杰出媒体人奖、最佳评论奖、公共服务奖5个奖项。对一个年度以来群友中最具价值及影响力的新闻报道、自媒体文章、评论、媒体工作者和自媒体作者进行奖励。每奖设1个大奖,2个入围奖,允许出现空缺。
二、参选资格及评选办法
“记者的家”5个微信群的成员(媒体人及自媒体、公共知识分子作者)均可参评。各奖奖项实行个人申报与专家推荐相结合的办法,确立参评名单后,由评审组进行评选,决定评选结果。
欲申报本届“记者的家”新闻奖的群友,请填写申报表,并提供作品及简介(发布时间为202411日至1230)。每人限报1个奖项。
申报表及代表作电子版请发至:18875002523@163.com
申报截止时间:2025115
三、颁奖办法
评选结果产生后,在群内及经由多个网络平台公布,并向获奖者颁发奖杯及奖金、奖品。
附:第六届“记者的家”新闻奖申报表
第六届“记者的家”新闻奖申报表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供职机构没有可不填
电子邮箱
电话
通讯地址
申报奖项
个人主要经历
个人代表性作品(请注明发表时间)
个人陈述
编辑:刘诗扬

380#
发表于 2025-1-10 20:35:56 | 只看该作者
加好油再出发!重庆广电开展2024年度广播电视创新创优评审

1月8日至10日,重庆广电集团举行2024年度广播电视创新创优评审会。来自重庆市广电局、重庆多家高校的专家学者,央媒和新媒体平台的同行对集团各内容生产单位2024年的创新创优工作进行集中评审。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编辑李春燕出席评审动员会。




第1眼TV、重庆卫视、重庆城市TV、重庆广播、重数传媒等内容生产单位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同时穿插音视频,对2024年全年亮点、创新内容、新媒体爆款产品进行展示,对2025年频道规划与重点内容进行讲解。评委现场与相关负责人交流并发表评审意见。


● 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院长殷俊
——2024年,第1眼TV向正能量要流量,生产了大量爆款产品,可以说做到了引导有力量、新闻有温度、爆款有能量、监督有深度。建议“建设性舆论监督”要落实到“建设性”上来,在暴露问题、帮助老百姓解决问题的同时,督促政府相关部门建立健全制度,真正形成超大城市治理闭环。

央视总台重庆站副总编辑陈杨——第1眼TV在过去一年,从《今日关注》到《主持人看新重庆》到《鸟瞰新重庆》,成功打造一系列品牌节目,得到业界广泛关注,影响力传播力全面提升。建议《今日关注》栏目继续壮大队伍,增加投入,持续发力。类似 “新年钟声敲响”这样可预见的爆款产品,可以通过提前策划,争取更大的流量。——点赞文体娱乐频道,“小体量有大创收,小团队有大制作”,积极拥抱新技术,引领马拉松赛事转播。

腾讯重庆分公司总经理郑亮——2024年,重庆卫视定位准、站位高、品牌响,在内容形态上全面优化,结构化改革成效明显,成功打造《Let’s meet》《诗行长江》等品牌节目,充分展现了城市魅力和文化自信,非常亮眼。

新华社新媒体部主任周文冲——建议重庆卫视加强对国际传播类节目的整体设计,在舆论场上发出中国声音,提升节目传播效果,形成体系和声势;深耕微短剧领域,打造微短剧拳头产品,实现传播量级的突破。

● 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教授苟凯东

——广播节目中有“防空洞背篓菜市场助农行动”“凡人微光盲人观影”这样让人感动的温暖策划,有记录重庆人文和讲述重庆故事的节目,有脚踏实地敢打敢拼的主持人,让人看到媒体责任和文化情怀,很感动。融合传播虽然很艰难,但是广播一个个带有明显网络传播价值的新节目或IP,比如“山城论健”“主播夜市”“妈妈合唱团”“云端电台”等,出道即品牌。

评委们也对重数传媒在平台运营、活动策划和内容原创上的努力探索表示肯定,同时对正能量内容如何更好地进行网络传播给出中肯的建议。在对城市TV6个频道的评审中,评委们特别关注全新亮相的影视剧频道、红叶频道、红岩文化频道,认为这三个频道,目标受众定位更精准,节目架构更合理,产业布局更清晰,这种结构性的资源调整,正在打开传统媒体想象空间,改变传统媒体生存方式,有利于打破困境,长远发展。

重庆市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协会副会长张铁——希望红岩文化频道积极拓展频道定位内涵,从红岩魂、民族魂、中华魂向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拓展,开展红色文旅研学活动,服务城市定位,提升红岩精神在全国的影响力。
重庆市广播电视局传媒机构管理处处长李彤——银发经济正当时,红叶频道应运而生,顺势而为,市场前景良好,未来可期。

三天评审,各内容生产单位高度重视,准备了丰富的音视频资料,进行了细致的讲解,让评委们对重庆广电的社会担当,人文情怀,融合创新意识和品牌IP都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收获了专家评委们的专业建议,将推动集团内容创新创优再上台阶。

主编 |  王琳颖
责编 |  梁启蒙
编辑 |  钟健
统筹 |  蒋旭东


来源:重庆广播电视总台(公众号)


编辑:李梦瑶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