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闻伦理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371#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6 17:48:5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傅玉辉://@北大媒介观察:【批评性报道VS舆论监督报道】批评性报道是打“死老虎”,不过是把棺材描画的漂亮一些;监督是打死“老虎”,是记者独立对违法犯罪黑幕进行调查的报道。
@北大媒介观察:【批评性报道VS舆论监督报道】@王克勤 :我不赞同“批评性报道”这个说法。批评性报道是臣民社会下的说法,是老子对儿子,皇帝对臣民,上级对下级。舆论监督是公民社会的,是公民对公民,公民对组织,公民对机构的报道。


转发(6)|评论(1)4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
转发| 收藏| 评论 4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手机版
372#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8 10:55:4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香港街头充斥免费报纸 部分内容等同成人杂志

2011年11月14日09:47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香港免费报之爽报版面。 尹世昌 摄(图片来源:人民网)

  香港教育团体日前再次走上街头,抗议9月份刚创刊的全港第六份免费报《爽报》渲染色情暴力,荼毒少年儿童。7月份以来,又有两份新免费报抢滩香港,香港街头除了排队领报的人,还多了抗议的人群。因为人们发现,天下既没有白吃的午餐,也没有真正“免费”的报纸。
  天气预报配泳装美女
  《爽报》是这波抗议潮的主要对象。这张报纸延续壹集团收费报《苹果日报》的风格,版面充斥衣着单薄的美女图和露骨的性描写。本来,香港不乏成人杂志,但未成年人若欲购买至少得经过报贩核对年龄。如今,学生们却可以在上学路上随手领到免费发送的《爽报》。
  油尖旺区家长教师会联会会长李偲嫣表示,《爽报》新闻版有“天气爽女郎”、体育版有赌波指南、副刊更有色情小说和黑社会漫画等,这些不适合学生及青少年阅读。联会于10月16日午间在旺角收集抵制《爽报》的签名,1小时内就集到数百个签名。从《爽报》创刊至今,该会已收到近千宗家长投诉。
  一名来自广州的游客也留下签名。他说,这几天看过《爽报》,内容确实过分卖弄色情,连天气预报都配泳装美女,有的内容“咸湿”程度等同成人杂志。
  《爽报》创刊1个多月,香港教育团体已发动多次抗议,甚至当街撕毁报纸以警示市民,一些学校和公屋也禁止入驻。但是,抵制能起到多大作用有待观察。
  香港6份免费报纸总发行量已超过300万份,超过了收费报纸之和,光《爽报》一家就达80多万份。而向以营销著称的壹传媒集团,还以向超市贴钱等方法派发《爽报》,壹传媒称,该报将以百万发行量为目标。正如普通人难以拒绝免费又“香艳”的午餐,免费报占领香港的脚步同样难以阻挡。
  报纸免费 社会买单
  香港免费报的整体内容偏向大众化、读图化和娱乐化,本地学者表示忧心,认为这会引发香港报业素质的整体下滑,偏离新闻的原义。浸会大学新闻系助理教授杜耀明指出,免费报章主要是一些蜻蜓点水的报道,没有实质内容,更无具体分析,“作为一个公民社会,如果公众很依赖免费报章去了解社会实况,这是一个悲剧”。
  另一个冲击来自市场,免费报的大量出现,势必威胁收费报的生存,引发报业割喉战。和一般人想象的相反,免费报虽然贴钱发行,却活得相当滋润,因为免费,所以有发行量,而发行量就是广告的保证。
  香港第一份免费报《都市日报》于2002年创刊,发行量初期达30万份,仅14个月已收支平衡。在2004年,全港报纸约有36亿港元广告收入,《都市日报》占约10%。巨大的利润,是香港免费报纸不断增多的驱动所在。
  从消费者角度看,免费当然是件好事。但世上没有白吃的午餐,读者终究得付出代价,除了报纸内容不如人意,还有不断倒下的森林。香港某环保团体推算,《爽报》创刊前,已有的5份免费中文报章每周5天用纸量达2187吨,需砍伐3.7万棵树。一个多月来,香港环保团体已多次上街抗议免费报破坏环境。
  “按需分配”的免费报被大量浪费,环保人士称,不少拾荒老人索取免费报章时“排完队再排”,大量索取报纸,报纸未曾被翻阅便变“废报”。环保废料再造业总会副会长刘耀成说,中文免费报已成为香港废纸重要的源头,“免费报章破坏环境,希望大财团将资金拿去发展电子报”。


王平

http://news.sina.com.cn/m/2011-11-14/094723461985.shtml

373#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0 22:39:3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私生活
电视台女主持人嫁给了谁?类别:时事评论 浏览量: 1310
版次:AA30 版名:随笔 稿源:南方都市报 2011-11-20
作者:周俊生

摘要:电视台女主持人嫁给了谁?这是一个很难得到确切答案的问题,国家统计局也从未公布过这方面的统计情况。
■人文精神(南方都市报 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周俊生 上海媒体人(南方都市报 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电视台女主持人嫁给了谁?这是一个很难得到确切答案的问题,国家统计局也从未公布过这方面的统计情况。不过,婀娜多姿的女主持人天天在公共媒体上对着观众,也算是公众人物,因此有关她们的活动,包括个人婚姻,也就成了大众可以饶舌的话题了。
最新出版的一期《当代》杂志,刊登了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主任许子东的一篇文章。说起这个许子东,虽然现在经常在凤凰卫视露面,但今天内地的年轻人可能不知其详,而在上世纪80年代,他可是上海大名鼎鼎的一位年轻学子,因为出版了研究郁达夫的一本专著,他29岁就被华东师范大学破格提拔为副教授。不过,许子东在当时的名声却越出了学术圈子,这是因为他与当时上海电视台的著名女主持人陈燕华结为了夫妇。
说起陈燕华,今天上海的中老年观众应该仍然对她保留着美好而深刻的印象。上世纪80年代初的上海,电视刚刚进入上海的普通人家,陈燕华这个从上海里弄走上电视荧屏的主持人,就像邻家女孩那样让人感到温暖。她的漂亮自不待言,而她的亲切、平和的主持风格更是让电视观众如沐春风,由于她主持了一档少儿节目,因此博得了一个“燕子姐姐”的称号。很自然地,陈燕华成为当时上海小伙子的梦中闺蜜,而她的婚姻也不可避免地成了市井话题。让小伙子们嫉妒的是,“燕子姐姐”最后飞入了许子东的怀抱。许子东现在发表的这篇文章,是回忆他在上世纪80年代的成长历程的,其中自然也谈到了他与陈燕华的婚姻,尽管今天的许子东已经快要进入花甲之年,但笔下依然洋溢着他对妻子的爱,和他抱得美人归的那一份得意,他情不自禁地写道:“那是一个多么好的时代,电视明星居然会下嫁穷困的教师。”(南方都市报 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许子东说自己是“穷困的教师”,这话说得有点夸张。据他文中说,因为评上了副教授,他当时的月工资已经升到140元,这在上世纪80年代的青年人中应该说是很高的了。但尽管如此,他结婚时仍面临住房的困难,学校分给他一套28平方米的住房,但需要他把原来与父母一起住的一间16平方米住房交给学校。就这样,为了让“燕子姐姐”飞进来,许子东的父母不得不客居西安、北京,直到半年后电视台给陈燕华分了一间房子才回到上海。不知道现在随夫身居香港的陈燕华是不是看过前两年内地热播的电视剧《蜗居》,相信她对此一定是心有戚戚。而这种住房困难正是那个时期的绝大多数上海人的共同经历,陈燕华作为一个当时已经红得发紫的电视明星,在生活上其实也很普通,她仍旧是上海人心目中的“邻家媳妇”。
时移世易,今天,“燕子姐姐”或许已经变成了“燕子奶奶”,电视荧屏上也出现了更多比她更漂亮的女主持人。几十年的沧桑,我们身处的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变化,这其中自然包括社会婚恋观的改变,也包括女主持人在这方面的与时俱进。就在今年,同样是在上海滩,再一次出现了女主持人的婚姻新闻,不过这一次的故事不再是像当年“燕子姐姐”那样同甘共苦的版本,而是在公堂上兵刃相见的对簿。说的是沪上一位知名的女主持人,四年前嫁给了土豆网C E O,当时在香港登记,巴厘岛办婚礼,耗资数百万,着实风光。不料好景不长,一年以后两人就分道扬镳,但为了财产的分割而多次诉讼。女主持人向C E O开出了700万美元的诉讼标的,据报道,今年6月,她在法庭上向C E O发出最后通牒:“700万美元,答应还是不答应!”其时C E O正在策划土豆网赴美上市,这场官司令他精疲力竭,上市进程也大受影响,他咬咬牙齿,说道:“700万,我答应!”报道称,女主持人没想到赢得如此轻松,脸上露出了意外、惊愕,最终是忍不住的笑意写在脸上。
婚姻自由,自然包括了离婚自由,只是我们作为看客,不免要怀着小人之心多想一个问题,这位女主持人当年嫁给那位C E O,图的到底是什么?说她图的是C E O的钱,清高的她是不会承认的,估计她可以说出C E O的一大堆缺点,夫妻之间被窝里的事,我们确实难以插嘴。但是其后发生的事还是为她的这场婚姻做了一个不可或缺的注脚。据报道,女主持人与C E O打官司时,与律师签订了风险代理合同,赢了官司之后需要支付150万元人民币。但女主持人赢得700万美元之后却开始闭门谢客,对其聘请的律师也是避而远之,律师费的给付更是无从谈起。律师事务所发现她正在转移财产,无奈之下,只能将其告上公堂。法庭判决的结果不必多说,女主持人的150万元人民币银行存款被冻结查封。唉,有了这个注脚,我们对她的这场婚姻,大概就可以寻到比较准确的答案了。(南方都市报 www.nddaily.com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其实,像这位女主持人,以婚姻作为跳板,以身体作为筹码,赚得一本万利,还算是在法律乃至社会道德允许的范畴之内的一种经济运作。更多的是,一些女主持人追逐金钱乃至比金钱更具诱惑力的物质享受,已经不需要一纸结婚证书的保驾护航。若干年以前,广州传出某知名女主持人横死寓所的新闻,而那寓所的豪华,据说让人无法想像。又是若干年过去了,当广州一位贪官被查处的时候,又有一位美艳的女主持人据说在海关门口被挡住,需要她配合调查。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那些如蝇逐臭的狗仔记者居然放弃了这两个可以吸引无数眼球的新闻素材,芸芸众生看不透其中的“路线图”,只能咽着口水胡乱猜测。倒是广州本地一位以写城市言情小说闻名的女作家张欣,以女主持人被杀为素材铺排了一本长篇小说。虽然小说是虚构,但这本小说毕竟以现实生活为蓝本,因此我们不妨也把它当做女主持人光怪陆离的现实生活的写照来看,只是这样的城市言情,比起琼瑶阿姨的作品来,多了几分不忍看的血腥气。

http://gcontent.oeeee.com/0/91/091bc5440296cc0e/Blog/45a/e0367a.html?bsh_bid=41810299

374#
发表于 2011-11-23 00:03:2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外地人张冰//@覃里雯: 笑死我了,跟国航给vip发环球差不多呀。 //@徐智明:微博里每天有新故事。真的吗? //@读易洞_洞婆婆: //@天斌天将 :终于知道中央一套收视率那么高是怎么来的了
◆◆@刘毅[url=http://weibo.com/verify][/url]:爹妈来京,于是开通了有线电视。一开机,啥频道也木有呀。打电话给歌华,服务小姐说:新型机顶盒第一次使用,您开机之后,我传输数据包给您•••高科技呀!那我怎么接收呢?姑娘说:您调到中央1套,不要换频道,保持半小时以上••••我当场乐喷了:姑娘你真逗。姑娘叹了一口气:我是说真的•••• 转发(141)|评论(29)今天 21:15 来自iPhone客户端
转发| 收藏| 评论 11月22日23:45 来自新浪微博
375#
发表于 2011-11-27 12:03: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刘海明 于 2011-11-27 12:06 编辑

【案例】媒体的敢言精神
周至美:港媒「东方日报:中国对不起学童」:媚外贱内,与清朝「量中华之物力,结予国之欢心」和「宁赠友邦,勿予家奴」丧权辱国的嘴脸一般无异。



转发(1)| 收藏| 评论(1) 5分钟前 来自iPhone客户端

◆◆@MouSir:天朝對不起學童


转发(5471)|评论(779)今天 08:00 来自新浪微博
转发(1)| 收藏| 评论 8分钟前 来自iPhone客户端
376#
发表于 2011-11-27 12:07:4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竹直先生[url=http://weibo.com/verify][/url]:【媒体为啥会“越学越坏”?】1新闻控制让媒体的无所适从感。2新闻人在新闻规律面前的尊严错位感。3新闻对象对新闻从业者的抵触和疑虑感。4部分新闻从业者唯利是图的职业化倾向。5新闻在权力面前的挫败感。6与国际新闻同行渐去渐远的阵痛感。7同业竞争的无序与扭曲。8条块分割的新闻孤岛效应。 转发(94)|评论(23)今天 10:30 来自新浪微博
377#
发表于 2011-11-30 10:53:4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令人恐惧且残忍的报道

2010年11月16日14:14  温州网

  都市快报记者 汪再兴  “数十年后,待我们年老,我们也许会问自己一个问题,什么是幸福?现在我们大多数人的幸福在于,理想、财富、爱情……而对于西安渐冻人张红的幸福在于,让生命重新拥有力量。”

  这是一个令人恐惧而且残忍的报道,现如今,每天渐进的时光仍然在继续抽走这群人最后一丝力量。

  渐冻人,最早是由台湾人取的名字,顾名思义,

  得病的人像被冰雪冻住一样,丧失任何行动能力,但这个过程不是迅速的,而是身体一部分、一部分地萎缩和无力。

  今天是腿,明天是手臂,后天到了手指,连控制眼球转动的微少肌肉也不例外。最终等待他们的是呼吸衰竭。

  而且,最残忍的是这一切都发生在他们神志清醒、思维清晰的情况下,他们清晰地逼视着自己逐渐死亡的全过程。

  选题前,我问自己,如果有一天生命不可逆转地滑向谷底,我会做些什么?然而却发现,这些追问毫无价值和意义,你显然无法体会那种意识清醒,却逐渐丧失力量的恐惧。我无法想象一个人逼视死亡是什么状态。 

  在筹备资料的时候,我一度陷入了一种非常低迷的状态,甚至想不清楚,这样残忍的一个题目,要如何报道。阴郁和恐惧压在心头,无法排解面对现实的时候,悲伤的情绪也一直伴随我左右。

  无可奈何的生活

  第一个采访对象,在杭州某小区,从进门,姐姐絮絮叨叨毫不掩饰地在弟弟面前说,“这种病是绝症,没药救了。”

  弟弟表情平淡地在看着股市,曾经是调酒师的他如今双腿已经没有丝毫的力量。唯一证明这个年轻人过往的活力是橱柜上的照片,照片的他用手高举着葡萄酒的高脚杯,杯子中的酒红绿分层。

  他曾是一名高级调酒师,从照片中我试着回想他曾经“朝酒晚舞”的生活。

  可是现在坐在电脑面前的他面色惨白,任随别人摆布着肢体,这种变化仅用了六年的时光。

  姐姐对我说,家中除了弟弟还有二姐,大哥相继得病,再向上追溯,这个家庭的母亲、舅舅也有这种遗传病。

  家族的依靠只剩下这个60岁的大姐,每天她在埋怨中继续地抱起弟弟洗漱,上厕所,不足一米5高的她身心疲倦时就肆意地发泄,肆意地吵闹。声嘶力竭后,她会哭,哭完后,她又要继续面对。

  因为这种病在这个家族中呈遗传性,她终身未育。

  一天,弟弟上大学的儿子给姐姐打来电话,“姑妈,我腿有些疼。”她一下瘫坐在地上,抱头痛哭。

  第一次接触渐冻人,竟是如此惨烈。出了采访对象的家,我深呼吸,对自己说,活着真好。

  不抛弃希望

  到了西安,见到渐冻人张红,她被五花大绑地捆在电脑桌上打字,交流中,我不时望着电脑上的照片,

  照片上的女子,高跟,黑丝、短裙、年轻的身体充满朝气。

  如今看着她已经干瘪下去的身体,曾经在北京有车有房的她说,没想到会这样。

  我不禁在想,这就是生命的谷底么?

  每天下午,张红都要上呼吸机,西安的阳光很好,追光打在呼吸机面罩上,张红对我,笑。那个场景美极了。但这个家庭的气氛无疑比对正常家庭多了些压抑和无奈。

  深夜,丈夫喝多了之后跟我说,“这种病,就一样,没治,等死就别怕。”就算是朝夕相处的保姆也会当着张红父母的面抱怨,真是干不动了,太累了,想回老家给丈夫做饭。

  但这些并不意味着抛弃。

  每天上午8点以后,张红80岁的母亲总要早早在厨房中给女儿准备午饭,张红已经没有咀嚼力量,做饭也开始变得艰难,所有的食物都必须煮到最烂,但又必须保持一定的口味,整个上午,老人都在厨房中左右腾挪渡过。

  一次我问奶奶,想过以后吗?

  她转过来说,我现在就想什么好吃就给女儿多做一些,只是我不会做,做不好。

  老人经常想女儿有一天要切开气管,要上呼吸机,

  有一天,女儿控制呼吸的肌肉也会被冻住,生命到了最后。只有这一刻,老人的眼角会掉落一滴泪,很快她会转过身去,偷偷擦掉。

  午后,厨房的一角,奶奶一点点艰难地将螃蟹腿敲开,再一丝丝地从腿中敲出肉丝来,她说,生活和女儿都会好起来的。

  选题做完之后有一段时间我都侵染在悲伤的情绪里。有一天,上楼时,我不小心摔了一跤,同事问,“你不会渐冻了吧?”我的掌心渗出了汗。

  我至今仍无法想象倘若我面对这样的病状,眼看着自己的力气被抽离而不可逆转,我不知道我会不会有张红那样的乐观,是否还具有追求生命力量的动力。数十年后,待我们年老,我也许会问自己一个问题,什么是幸福?

  现在我们大多数人的幸福在于,理想、财富、爱情…对于西安渐冻人张红的幸福在于,让生命重新拥有力量。

http://news.sina.com.cn/c/sd/2010-11-16/141421480173.shtml
378#
发表于 2011-12-3 18:22:2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艰难的选择
龙金科的碎话台://@董斌:不合理的法律都会被最高法庭重新表述,无理的规定而已,都要乖乖遵守?中国就是顺民太多了,才会被逼到今天这个地步。Who will stand up for you if you ain\'t even stand up for yourself?
◆◆@马伯庸[url=http://weibo.com/verify][/url]:我听过一件事,空姐请一位乘客关掉手机,他说已经切换到了飞行模式不会影响飞行。空姐表示民航有规定,他就大吵大闹,说空姐脑残民航傻X。民航规定或许有不足,但在更改前还是要乖乖遵守,矛头指向空姐只能说脑子不够清楚或特权意识太强。何大帅怒闯传媒大学一事,与之同理。 转发(772)|评论(447)今天 12:35 来自新浪微博
转发(1)| 收藏| 评论(1) 42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手机版
379#
发表于 2011-12-3 20:08:4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BBC主持人称应射杀罢工者 卡梅伦批其愚蠢
2011-12-03 09:37:46 来源: 新华网 有209人参与

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1日发表讲话,批评一名电视台主持人“应该射杀罢工者”的说法。
英国广播公司(BBC)汽车类节目主持人杰里米·卡拉克森11月30日说,参加大罢工的公务员“应该被射杀”,“把他们拉出去,在他们家人面前将他们处死”。
按照卡拉克森的说法,英国公务员享受着最好的福利,却举行罢工,“其他的人不得不为生计奔波”。

卡梅伦批评卡拉克森这一说法“愚蠢”,“我确信他并不真的这么认为”。卡梅伦是卡拉克森的朋友。
BBC一名发言人说,节目组当天已经道歉。
英国和谐工会负责人戴夫·普伦蒂斯说,将考虑诉诸法律手段,状告卡拉克森和BBC。“克拉克森开着车四处兜风时,公共部门工作人员正努力服务社会 关心疾病患者、弱势群体和老人。”
卡拉克森现年51岁,先前多次因为“大嘴”惹祸。
今年2月,他戏称墨西哥无法组成奥林匹克运动会代表队,因为“那些善于跑跳和游泳的墨西哥人早就偷渡到美国去了”。这一说法引发墨西哥强烈不满。

http://news.163.com/11/1203/09/7KBDH0P600014JB5.html

380#
发表于 2011-12-4 00:50:3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徐安安[url=http://weibo.com/verify][/url]:新闻记者的十大基本原则。


转发(2)|评论(3)14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