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一张走出诸多牛人报纸 还能活5天2015-06-26
一份报纸,曾经将著名媒体人何三畏、著名诗人余地、著名小说家沧浪客、著名作家包世龙、著名漫画家恼虫、大V边民……甚至某直辖市宣传部副部长纳入麾下,在省、市报业,省出版集团三家体制内轮番围剿中,用一个残联的刊号,杀出一条血路。
这就是生活新报。
然而,今天,她走到了绝境。
今天的《生活新报》电子版,只有8个版,封面导读的“刘翔离婚”消息,在内页中找不到具体内容。除封面外,它还有3个版的专题和4个版的广告。
值得注意的是,整份报纸没有一条记者的自采新闻。而内部员工刚刚透露,相关文件已经批准,下月1日,也就是下周三,报纸将正式停刊。员工需另谋出路。
与它的总编辑一样,纸媒界又有一兄弟即将“死亡”——此前,《生活新报》公共新闻部副主任保磊,通过自己的微博公开寻找总编辑李克炎,引发业界轩然大波。
看一个员工与总编辑的“斗争”
这场备受传媒界的关注的舆情,是这两个人的微博论战引发的。
今天中午,《生活新报》公共新闻部副主任保磊告诉马赛君,《生活新报》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他说,他的这一做法,没有受到任何其他报社高层的干扰、谈话。“如果不是局势到了不可控的时刻,我也不会微博公开寻找总编辑。”
他觉得,一张报纸到了如此危险的时刻,它的总编辑却消失了,这样的总编辑缺乏担当。他发微博称:是的,作为主编没有人格力量,报纸就没有灵魂,也就没有报格。
说《生活新报》是云南新闻界的“黄埔军校”,都不为过。
云南其他三大报纸《春城晚报》、《云南信息报》、《都市时报》的很多优秀员工都曾与《生活新报》结缘。
其他三张报纸对付《生活新报》常使用的一招是“挖人”,《生活新报》则通过严苛的培训不断培养新人。这种模式即是这张毫无政治背景的报纸求得生存的法宝,却也不断损耗着《生活新报》的人力资源。
《生活新报》经历过新闻混战的草莽时期,而这时期,也是全国纸媒的草莽时期,在资讯匮乏的时代,纸媒大多经过了暴力、黄色泛滥的阶段。
现在看,《生活新报》的困局,是全国纸媒式微的尴尬缩影。放眼全国,新闻的传播方式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再死守报纸这种落后的生产模式,而不去寻找新的渠道和盈利点,报纸注定是死路一条。
《生活新报》的每一个环节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为保护机器这份仅存的财产,印刷厂的工人都没心思印报纸了。
今天上午,发行员都跑到云南省残疾人联合会讨工钱去了,他们的白色条幅上写着“还我血汗钱,还我青春”。
保磊告诉马赛君,《生活新报》今天仍正常出刊,但明天、后天能否还有《生活新报》这张纸,已经很难说了。“如果休刊,我们会通过微博、微信发布公告”,他的话语中难掩悲伤。
保磊已经有4个月没领到一分钱的工资了。他已经无力谈什么新闻理想了,眼下最关键的是讨回自己的酬劳。“无数次为别人追讨公平正义,现在到了为自己说话的时候,更何况部门还有那么多的兄弟姐妹。”
马赛君了解到,现在云南省残联与投资方十方控股集团等各方力量正在斡旋中,《生活新报》接下来的命运是,可能被残联收回刊号,变为一张纯粹的内部刊物。
逐步撤掉摄影部、车班……
它的危机由来已久
放眼全国看,《生活新报》算不上一张牛逼的大报,但在云南,它绝对是一张风行一时的报纸。
长期以来,《生活新报》以监督立报,并在同城中血拼出自己的江山。
马赛君熟悉的一位朋友曾参与了一次2009年左右的市场调查,《生活新报》是当时昆明报刊亭卖得最快、最多的两家报纸之一(另一家为《春城晚报》)。彼时的《生活新报》,也处于自己广告最好的时期,预计在全年广告额在1亿元左右。
据马赛君观察,《生活新报》的新闻黄金时期,当属于贾明、陈磊两位总编辑管理时期。
云南曲靖人贾明是《南方周末》黄金一代记者之一,其张君案系列报道影响深远,在担任《生活新报》总编辑之前。
贾明担任过《云南信息报》高层,《南方都市报》2008年接盘《云南信息报》,其中有贾明牵线搭桥的功劳,《云南信息报》也很快生产了自己的标志性报道“躲猫猫”事件。
贾明管理的《生活新报》涌现过一大批优秀的报道,这一时期昆明各大纸媒记者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常为了同一个题材的采访明争暗斗,使出十八般武艺。那时候,贾明常常为优秀的报道的出现,在办公室内兴奋地大声说话。
不过,贾明后来也遇到了自己的难题。贾明不善喝酒,有时候为了拿回广告款不得不喝到酩酊大醉,身心俱疲。拖欠工资是《生活新报》的顽疾,纸张成本的上升也让报纸的运营常常陷入窘境。
这位老总贾明先生,最后搞物流去了。
接任贾明的,是《生活新报》自己培养的人才陈磊。
陈磊延续了贾明的新闻理想,其领导的《生活新报》最卓越的表现,是对云南巧家县爆炸案坚持不懈地追问。
此前,巧家男子赵登用被当地警方列为嫌犯,巧家县公安局局长甚至用自己的乌纱帽担保这一调查结论。但此案疑点甚多,在云南其他媒体与官方沆瀣一气时,陈磊仍派多路记者远赴巧家调查。
事实证明,赵登用不过是遭人陷害,在真凶落网时,陈磊甚至不顾个人前途,通过微博第一时间进行披露。该系列报道被腾讯网评委年度调查稿件。
2011年是《生活新报》人员流失最严重的一年。这一年,报社多名骨干记者离开,贾明也年中离职下海。这些记者反映,虽然《生活新报》在监督的立场上无所畏惧,但它毕竟缺少自己的文化和情怀。
这个平台对人才培养而言,一个记者在这个平台经历了摸爬滚打做到极致之后,无法在更广阔的空间施展拳脚。此外,薪酬制约也导致一些记者离去。
于是,这位老总卖鸡蛋和柚子去了。
接替陈磊的,正是此次风暴漩涡中心人物、湖北人李克炎。应该说,这几年李克炎所经历的,正是纸媒最坏的时期。李克炎接棒《生活新报》后,《生活新报》的新闻业务大幅下滑,其所主打的针对昆明新螺蛳湾商户的社区报纸,至今看来不算成功。
在业界,李克炎的形象颇为分裂,马赛君与李克炎的一些朋友相熟,这些朋友描述,李克炎“有想法,江湖义气很重”。
但另一方面,李克炎在各单位任职时,均流出不少与女下属存在暧昧关系的传闻,这就是前文所提到“人格”问题,导致了李克炎在生活新报的广大员工中,自始至终都未成为绝对的精神领袖。
《生活新报》的衰败是有迹可循的。大概3年前,《生活新报》就开始解散摄影部,一些文字记者要担纲摄影,仅留的两三名摄影也要担纲文字。
大约2个月前,《生活新报》又解散了车队,部分在报社服务了10几年的司机,直接开了报社的车回了家,报社采访车成为与司机解约的赔偿。
与《生活新报》同属一个集团的贵州《黔中早报》、福州《东南快报》,现在的日子也是一样一样地艰难。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4NDA2NDU5Ng==&mid=208943179&idx=1&sn=a8ac403491540955e2b54a05b377d78f&scene=1&key=af154fdc40fed003fdd283cd3fe174b9b1149504578bb65b2ae094a79051dd29e0cfd9e9f72d1d6c765334665d151d81&ascene=1&uin=Mjk2NDAyMjQyMw%3D%3D&devicetype=webwx&version=70000001&pass_ticket=xRUZsGWTvg6Abjchy6zgA6Tkxn02NjXfiDF%2Fty0teSj20aUJdTsc6JCXMBPqnwt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