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刘海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媒体经营案例

[复制链接]
341#
发表于 2013-9-13 13:16:5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Twitter向SEC提交S-1文件 启动IPO进程


Twitter官方证实已提交S-1文件

Twitter周四证实,该公司已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了S-1文件,这意味着Twitter已经走上了IPO(首次公开招股)上市之路,这将是自Facebook上市以来最受人期待的另一项社交网络巨头IPO交易。这对Twitter来说无疑是个重要时刻,而对整个科技行业来说则表明IPO的“窗口”已经打开。

Twitter今天发布了一条Twitter消息称:“我们已经秘密地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了一份S-1文件,准备IPO上市。这条Twitter消息不意味着我们将提供任何待售证券。”Twitter发言人吉姆·普罗塞(Jim Prosser)表示,除了这条Twitter消息以外,他对有关该公司IPO交易的其他信息无可奉告。

目前有关Twitter IPO的相关消息还不是很多,但预计这家公司的估值将会达到150亿美元到200亿美元左右。在上一个融资回合中,Twitter获得了大约100亿美元的估值,而这个融资回合的投资者无疑希望自己的投资能获得回报。

与此相比,Facebook在IPO上市时获得的估值大约为1000亿美元。具有讽刺意味的是,Facebook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刚刚在昨天召开的Techcrunch Disrupt大会上向整个世界宣称,不应对IPO上市心存恐惧;而在今天,Twitter就公布了上市消息,就像是对扎克伯格这一言论作出的回应。

Facebook的IPO交易受到了纳斯达克市场技术故障的不利影响,其股价在公司上市以后一路下滑,导致该公司的市值蒸发了数百亿美元,随后才开始逐步回弹。目前,Facebook的股价已经触及历史新高,这为Twitter搭建了一个良好的舞台:无论Facebook IPO留下了什么样的“残留物”,到今天都已经不复存在。

过去很长时间里,市场一直都在猜测Twitter将会IPO上市。在这家公司内部,来自于机构投资者的压力十分庞大。Twitter已经筹集了数亿美元的资金,而这家公司的众多投资者都希望能在其IPO交易中获得回报。预计Twitter将利用IPO交易所得收入来开发产品、扩大广相关业务以及获取公司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Twitter提交S-1文件意味着,这家公司的营收和利润数据很快就将展现在公众面前,而现在需要做的就是等待。但根据已被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签署为正式立法的JOBS Act法案的规定,只有年度营收不到10亿美元的公司才能秘密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IPO文件,而超出这一限制的公司则需要公开提交。根据规定,Twitter将需在启动路演程序的三个星期以前公布其财务信息,这项规定旨在让小型公司能更加容易上市。

此前曾有报道称,去年Twitter的营收为3.5亿美元,这意味着即使今年Twitter的营收不到10亿美元,也可能仍旧会令人感到印象深刻。

另据彭博社报道称,一位熟知内情的匿名消息人士透露,高盛集团将担任Twitter IPO交易的主承销商。美国科技博客The Verge则报道称,与Facebook在纳斯达克上市不同,Twitter将会登陆纽约证券交易所。
http://news.qq.com/a/20130913/009828.htm
342#
发表于 2013-9-17 18:26:3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马旗戟
一个高明的决定+一个积淀的平台+一个风采的女高管,这事儿能行

@钛媒体
【新浪要彻底变成媒体开放平台】就当大家还在争论,所有门户中媒体属性最强的新浪未来如何摆脱媒体性,新浪宣布发布首款全媒体覆盖型解决方案,索性宣布我就是要做媒体开放平台。“新浪未来要做的媒体平台三大方向一定是丰富、立体、开放的。”杜红这样解释对媒体平台的理解。
http://t.cn/z8HmicL


收起|查看大圖|向左轉|向右轉




(9)|
轉發(163)
|
評論(44)

今天 15:20來自钛媒体TMTpost


|
轉發|
收藏|
評論


343#
 楼主| 发表于 2013-9-18 19:24:2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国务院新闻办与尼日利亚签署中国电视片供片协议
2013-09-18 17:38:33 来源:
中国网 有68人参与





2013年9月17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影视数据库与尼日利亚国家电视台签署供片协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李伍峰(后排中)在尼日利亚首都阿布贾见证了供片协议的签署。摄影/中国网李小华
中国网阿布贾9月18日讯 9月17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影视数据库与尼日利亚国家电视台签署了供片协议,中方将定期向尼方提供中国题材的电视纪录片、专题片,供尼方免费播放。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李伍峰在尼日利亚首都阿布贾会见了尼日利亚国家电视台执行董事长玛雅基·穆萨(Mayaki B. Musa),并见证了供片协议的签署。
中国和尼日利亚近年来经济合作发展很快。据商务部网站消息,2013年上半年,中国与尼日利亚双边贸易总额达到60.2亿美元,同比增长18.6%,高于同期中国进出口整体增速8.6%。李伍峰说:“通过尼日利亚电视台播出中国的电视片,一方面是中尼友好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市场发展的需要。有很多尼日利亚朋友到中国去,也有中国朋友到尼日利亚进行建设项目。所以在尼日利亚对中国的电视片有需求,尼日利亚人希望了解中国的情况。”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7月10日在人民大会堂同来访的尼日利亚总统乔纳森举行会谈时提出要扩大中尼人文交流,夯实友好民意基础。李伍峰表示:“此次供片协议的签署是落实习近平与尼总统乔纳森会谈指示的一个重要措施。”
玛雅基·穆萨说,中华民族是勤劳的民族,通过这一平台播放中国电视片,可进一步发展中尼关系。他还透露,豪斯语配音的中国电视剧《北京爱情故事》将很快在尼日利亚国家电视台的豪斯频道播出。
首批提供的《中国设计》、《中国建筑奇观》、《畅行中国》、《从非洲看中国》、《中国人的现代生活》、《中国太空之旅》以及中国梦主题的《中国人物志-梦想篇》等12部影视节目,反映了中国经济、政治、文化、艺术、民生等多领域的发展及中非间的友好交流。此批节目同时作为“感知中国——尼日利亚行”活动的影视展映内容,于9月16日至22日期间在尼日利亚国家电视台的黄金时段循环播出,向尼日利亚人民展示了一个既传统又现代的中国。
本次供片协议的签署是在阿布贾举办的“感知中国”活动的一部分。该活动由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驻尼日利亚使馆、尼日利亚教育部共同主办,举办时间从9月10日持续到19日,旨在进一步扩大中尼两国人文交流,增加相互理解,深化传统友谊。

http://news.163.com/13/0918/17/992RBB3G0001124J.html
344#
发表于 2013-9-27 13:38:3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全球最古老报纸将停止发行印刷版全面数字化


全球最古老报纸《劳埃德船舶日报》将停止发行印刷版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9月26日下午消息,据美国科技资讯网站CNET报道,全球最古老报纸《劳埃德船舶日报》将停止发行印刷版,全面数字化。
  《劳埃德船舶日报》诞生于1734年的英国伦敦,已有279年历史。该报最初只是粘贴在伦敦一家咖啡馆的墙壁上的一则通知,如今已成为全球海运行业的权威报纸之一。该报周三宣布,将于今年12月停印。
  《劳埃德船舶日报》管理层表示,用户对于印刷版的兴趣越来越小,最终促使该报做出如上决定。该报最近的一次调查显示,只阅读印刷版《劳埃德船舶日报》的用户仅占比2%。
  该报编辑理查德·米德(Richard Meade)在声明中谈到了电子出版模式的优势:“相比印刷版,绝大多数用户更喜欢电子版。电子出版蕴含新的机遇,我们将可以提供最新潮的服务,提供覆盖航运所有领域的消息和深度报道,并依照读者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市场情报和数据。”
  过去十年间,全球报纸的印刷广告收入和发行量都在下滑,《劳埃德船舶日报》亦不能幸免。一些报纸选择设立电子版“付费墙”,或者刊发一些仅供印刷版使用的内容,以提升印刷版的收益;另一些则放弃印刷版,彻底数字化。
  美国《西雅图邮讯报》于2009年3月停止发行印刷版,《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紧随其后采取相同举措。杂志方面,《新闻周刊》和《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同样转入线上。(彦飞)
http://news.sina.com.cn/m/2013-09-26/142528307543.shtml
345#
发表于 2013-9-28 10:31:4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欧洲时报》德国版法兰克福正式创刊

      中新网9月25日电 据欧洲时报网消息,欧洲最大的华文报纸之一《欧洲时报》将于9月27日开始发行德国版,为旅德华侨华人提供信息服务。  《欧洲时报》社社长张晓贝在发刊词中介绍,德国版是《欧洲时报》扎根巴黎,跨越海峡到英伦三岛,以维也纳为中心辐射、服务东欧读者后,以德国及其北部邻国读者为服务对象的第三家分社。
他指出:"三十年,欧洲时报始终以读者为根本,以服务为宗旨。今天的德国版也不例外。我们将对引发德国华人社会重大变化的人和事投入最大的关心,对中欧关系的走向做出独立的思考,采集您所需要的各类新闻,揭示您关注的事实真相,刊登您有用的生活资讯,提供您欣赏的体育和娱乐。我们力求忠实记录侨胞故事,及时传达侨界热点,真诚传递侨乡方音,热心共圆侨国梦想。"
  中国驻德国大使史明德发来贺辞,对《欧洲时报》德国版创刊发行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欧洲时报》创办已有30年,是欧洲最大、最有影响的华文报纸之一。德国是欧洲大国,德国传媒在欧洲舆论中具有重要影响。近年来,中德关系不断深化扩大,在中欧关系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旅居德国的华侨华人和留学生是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增进中德友谊和互利共赢合作的重要力量。相信《欧洲时报》德国版将秉承其弘扬中华文化,热忱为华侨华人服务的宗旨,积极维护德国华侨华人的利益,增强华侨华人凝聚力,为加强中德友好作出更大贡献。
  《欧洲时报》创刊于1983年,发行覆盖全欧洲,是欧洲最有影响力的华文报纸之一。历经30年不懈努力,法国欧洲时报传媒集团已成为一个包括中文日报、周报、多媒体网站、视频节目、文化传播中心、出版社、旅行社、中文学校的综合型传媒文化集团。
  新创刊的德国版每周一期,发行覆盖全德国所有城市和地区,目前每期出版24个全彩版面。
                                                                                                            原标题:《欧洲时报》德国版法兰克福正式创刊                                                        
http://media.sohu.com/20130926/n387266938.shtml
346#
 楼主| 发表于 2013-9-29 23:48:2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clueless
//@密苏里新闻学院孙志刚:《纽约时报》公司将在10月份公布第三季度财表。CEO马克•汤姆森星期四透露,公司广告总收入可能下降3%,发行总收入可能增长5%,付费墙用户增幅与第二季度相似。如果确实的话,这些数字应该代表进步。http://t.cn/zR7SdXS

@密苏里新闻学院孙志刚
在2013年第二季度里,《纽约时报》公司总收入比去年同期下降0.9%。广告总收入下降5.8%:纸媒广告收入下降6.8%,数字广告收入下降2.7%。发行总收入增长5.1%。付费墙用户从今年第一季度末的676,000上升到699,000,增幅3.4%。公司将继续从方便受众的角度研发新的付费数字产品。http://t.cn/zQX0WBk

(2)|
轉發(148)
|
評論(22)

8月1日21 : 41來自新浪微博


|
轉發|
收藏|
評論

19分鐘前
來自iPhone客户端


347#
发表于 2013-10-9 23:29:1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张锡磊
这个值得好好总结和探索! //@杨建国:传统媒体做全媒体为何效果不佳?

@于海青
传统媒体做全媒体为何效果不佳?1全媒体依靠的是新媒体和传统媒体整合速度,有主有次,而目前大部分全媒体只是将传统媒体思路照搬到了新媒体,看上去规模投入很大,其实效果不佳,因为没有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性。2传统媒体优势在于资源,新媒体优势在于灵活多变,融合方式需要创意源泉,否则徒劳无功。




| 轉發(188) | 評論(30)
2012-6-28 13:11來自新浪微博



收藏於10月7日18:45
保存 取消
新媒体  +加標籤


| 轉發(8)| 取消收藏| 評論(1)
10月7日18 : 30來自iPhone客户端



348#
发表于 2013-10-10 11:23:34 | 只看该作者
【案例】上海党报将合并,传媒核聚变伸向体制内



钛媒体注:近日,钛媒体获悉一个重大消息,上海传媒界即将又掀起一轮巨变,上海两家最大的报业集团:文新集团及解放日报集团即将合并。文新集团其实也是早些年几大报业公司整合而成,解放也陆续整合了一些上海滩报纸,两大报业集团的合并,也意味着上海的国有党报将几乎整体合为一家。这其中有何隐情,未来两家体制内机构媒体的“领导安置”问题,“裁员”问题,“经营主导权”问题,“采编规则”问题等等,也许都将象一场风暴席卷上海报业。

正如钛媒体专题[消失的纸张]中,很多作者都探讨的,行业大势不可逆,政治上的考量终将让渡于行业规律的整合,上海报业的整合或许才是全国党报整合的开始,也是整个互联网新媒体大势所向。今天,也是钛媒体全新换颜改版的的日子,钛媒体亦以全新的互联网公司形象,重新出发,意图在全新网络生态中重建媒体价值。

为此,我们特约钛媒体作者,也是上海交通大学资深新媒体研究学者魏武挥撰文,对这一事件的未来走向,进行了深入解剖。


近日,我从多方渠道收到的消息是,上海两大纸媒集团解放和文新已得到有关部门许可,准备合并。获得许可后,两集团都开始进行调研工作,准备具体合并事宜。到目前为止,未来的新集团基本上只有一件事是确定的:由曾做过两大集团副社长现任上海广播电视台台长、SMG总裁的裘新出任书记掌舵,其它部分,均未有明确的安排。我所听到的某集团一位高管一句类似的话可以表明这两大纸媒集团行将合并的现状:越是具体的安排消息,越是谣言。


两家集团的格局

上海的纸媒业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有过一次较大的合并,在时任宣传主管的官员一手操作下,将多家纸媒整合,分别成立了上海文汇新民报业集团和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与另外一家大型媒体集团SMEG(文广集团)所不同的是,这两家集团以报业为主,期刊业为辅(解放旗下新华传媒有极大比重的图书业务),并不涉及广播电视业,是非常标准的纸媒集团。

文新集团的主要报纸是文汇报、新民晚报、东方早报,相对应的,解放集团的主要报纸是解放日报、新闻晚报和新闻晨报,当然各自旗下还有其它一些纸媒,但最有名的是这六家,可以视为各自的日报+晚报+晨报格局。另外,解放旗下还有一张地铁里的免费报纸《i时代》和面向都市女性为主的《申江服务导报》[ii]发行量也不小,它那份至今只有四版的《报刊文摘》可能是中国毛利率最高的报纸之一。文新的新民晚报一度强悍到广告需要排队三个月才能刊登。99年新闻晨报创刊(其实是以前的新闻报被收编后的结果),三年后比肩新民,成为彼时上海滩最赚钱的报纸之一,利润以亿计。

出于种种原因,上海媒体业的管控,在全国发达地区中属于最强的一个,比较重意识形态的安全。上海媒体业的行政命令式作风,在2000年东方网创建中,彰显无遗。这个网站在行政要求下,当时由东方明珠出最大资,联合十数个媒体(均掏了真金白银)组建,并拒绝体制外资金,而北京的千龙网,则由9家媒体自愿参加,吸引了民营企业投资。

两家媒体集团皆有极其辉煌的时刻。文新的新民晚报乃是沪上报业翘楚,东早则是后起之秀。解放同样不弱。一直到04-05年,旗下基本没有亏损的报纸,新闻晨报更是年净利上亿的主。但就是在最近几年,在互联网大潮冲击下,主业下滑极快。

这一次的合并,并不是市场运行的结果,而是行政指挥的结果。依靠行政强力推行,它的结果会是什么呢?行政力量又是出于何种动机,要让这两大报业集团合并呢?

试衣间之问

原上海市长韩正成为书记后,至解放集团考察。期间提出一个问题:纸媒如何摆脱恒隆广场的试衣间命运。恒隆广场是上海顶尖的shopping mall,在电子商务的冲击下,有可能会成为消费者的线下体验场所,最终购买还是回到网上。韩正此问,表达了他对纸媒未来的忧心忡忡:会不会就此而沦落?据说当时解放的高管回答的是:我们相信优质的内容总是有需求的。这样的话当然不能算是错的,但着实不能成其为一条操作路径。

韩正这个“试衣间之问”曾被上海媒体报道,表现出上海官方对媒体经营的重视。另外,我在钛媒体上曾著文《中国互联网产业版图上,何以找不到上海?》(详见链接:http://www.tmtpost.com/56739.html),

本是无心之作,后被上海某报部分转载,随即我接到了市府三个不同部门的电话,就上海如何在互联网新媒体领域中走出未来,倾听我的看法。交流中我得知,韩正在内部做过主旨为“上海要努力在新媒体领域有所作为”的讲话,上海各部门均重视起这个问题,可见官方对“新媒体”的重视。而此次合并,更有传言说是韩正的提议。

两个纸媒集团的合并显然与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关联不大,上海媒体这几年在媒体舆论导向等方面一向正常。这应该是出于商业利益层面的考量。

此前由于撰写“大裂变时代的媒体人群像”系列文章之需,我走访了不少媒体高管。其中一位财经媒体负责经营的高管就认为,去岁所出现的媒体效益滑坡并非纯粹是因为整个经济不太好的缘故造成,而是在受众离去后广告主的大面积离去造成(后者离去会较前者有一定的时滞),今年上半年媒体整体的滑坡,就是一个明证。另外,浙报社长高海浩也认为,报业存在结构性系统性风险,言下之意,就是面临生死攸关的大考。

沪上两个纸媒集团在这个当口合二为一,不得不说,是有抱团取暖的成分的。

新华传媒,解放旗下的上市公司,财务表现实在是无法用“不错”两个字来形容:

(历年归属净利润自08年以来逐年走低)


08年以来每股收益逐年走低,12年只有五年前的25%


连收入都在大幅缩水



营业利润只有2008年的一半


净资产收益率之下滑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新华传媒的盈利能力快速下降中。

今年上半年,新华传媒的基本面继续向坏,营业收入8亿,同比减少不多,但利润总额只有5600万(其中还包括了对外委托贷款获得的4100万余元)同比减少37.34%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只有3300万,同比减少近一半。


新华传媒是装入了大量解放集团盈利部门(包括来自新华书店的图书销售业务,教材教辅上几乎是沪上完全垄断者)的上市公司,解放对其通过直接和间接持股成为它的实际控制人,但有很多成本则由解放来扛。比如人力成本,新华传媒公开文件中列举了各种人员(销售人员、技术人员、财务人员、行政人员),没有采编人员。与文新集团一样,解放集团亦属于“事业单位”,存在有大量所谓“编制内人员”。有一种说法是,此次合并,让盈利情况稍好的文新来托住解放,因为按趋势来看,解放集团今年极有可能是亏损的(去年未达指标但尚有盈利)。

不过,在我看来,合并的最大动机在于合并报纸从而精简人员。如前所述,上海地区存在有两张早报两张晚报,虽然当年解放文新成立之初,有所谓解放重时政宏观文新重本地微观的区隔,但在具体运作中,早就边界模糊。上海虽然是一个国际性大都市人口庞大,但在互联网新媒体的冲击下,即便这样的大城市,也没有必要搞两张早报两张晚报。

在未来,上海地区会可能只有一张早报和一张晚报,再发展下去,只有一张都市日报,都不是不可能的。腾出来的刊号当然不会闲置,亦有可能办一张财经类报纸(媒体)与文广集团的第一财经做竞争。


地产经营


前文提到,“让盈利情况稍好的文新来托住解放”——这句话其实和这两家的经营模式有关。

一位在文新的朋友对我说,文新业绩好些,并非是它主业(即报业)做得有多强,解放业绩差些,也并非是它主业做得有多糟糕——从前文两家格局的描述中也可以看到,解放的报业部分并不见得比文新更糟糕,正相反的是它可能还略强于文新。业绩好坏,其实主要和它非主业收入有关。

两家集团很早就涉足金融投资:证券基金买卖,证券买卖中有很大一块所谓法人股投资,进价低廉,长期持有后获利不菲,截止到今日,文新还是海通证券(已上市)、东方证券(未上市)的十大股东之一,总计拥有小几十个亿的证券资产,光是海通证券就持有1.8亿股流通股,市值23亿。但解放很少涉足PE类投资,规模有限。

除了金融投资外,两家均有房地产业务。同样的,解放规模远远小于文新。文新在上海市中心拥有三块地皮(圆明园路、威海路和延安路各一处,沪太路上还有一家新民大酒店),而解放,基本上依然固守在汉口路一处上。而且,对汉口路那栋大楼的租赁业务,可能手法上有些不够纯熟,进账并未达到预期。

报业在市中心拥有自己的大楼是有传统的,这和早期报业的作业方式有关:位于市中心有利于记者以市中心为原点向外辐射进行采访,也有利于广告客户上门洽谈。而且,解放、文汇、新民是沪上早年三大报纸(都是正局级),需要和市府市委有关部门多多来往,在市中心自然便利很多。

不过,随着上海城区日益扩大,所谓的县只剩下崇明之际,这种以市中心为原点向外辐射基本就成了一句空话。此次两报合并,一个疑问就是:文新的人会不会如同解放的人那样,向莘庄转移,腾出市中心的房地产,扩大这部分的收入。一个流传的版本是:新的集团定位成“地产与媒体集团”。

事实上,文新主业人员在目前的市中心占据位置并不多,威海路那栋大楼至少有一半已经租赁出去,要扩大租赁业务收入也有限。不过,这句话的前提是新集团在主业——即媒体上无任何扩张打算。但凡新集团再想尝试做一些新媒体方面的拓展,很有可能放在莘庄。其实,莘庄就上海城区而言,现如今也谈不上是什么偏远地带了(莘庄距人民广场的距离,和北京中关村距天安门的距离,几乎差不多,都不到20公里)。用城区的房地产收入作为新媒体拓展所需要的本钱,这种模式在中国很多地区的区域性党报集团中,是可以复制的——它们大多在市中心拥有自己的地皮。

那么,在未来,上海这家纸媒集团的主业路径会有什么变化呢?目前尚不清晰。不过,我以为,有三点可以着重关心一下:


业务模式转向


值得关注的有三点:新媒体战略、广告经营手法、采编手法。一一道来。


1)  新媒体战略


这部分是最重要的。两大集团,过去都有过一些新媒体上的尝试。


06年,解放集团就提出过一个四i战略,即手机报(i-news)、网络数码杂志(i-mook)、电子报(i-paper)、公共新闻视屏(i-street)。。其中手机报业务还是不错的,是上海滩同类产品中最强的一个,运营团队不过十几人,年入可以做到千万,比东方网和文新的手机报都好一些。但手机报虽冠有新媒体之名,但在智能手机大行其道之下,很显然会成为明日黄花。网络数码杂志的背景是05-06年电子杂志火爆时的想法,但随着电子杂志的没落,这部分乏善可陈。公共新闻视屏即户外小屏,在世博会期间遭遇政策风险,大量已获审批或正在报批的屏建设不了了之。最近这两年,解放在新媒体探索上并没有太大的动作,旗下牛网表现也不算上乘。下图是牛网的全球alexa排名:

全球排名在一万之后,且有明显的下降通道。

文新集团在新媒体上,最近有一个较大的动作:文汇设立了一个“新媒体中心”的机构,准备寻求突围机会。据悉计划上报后,获得了数百万投入的承诺。但由于合并之事一出,这个计划的往下操作,可能会暂时耽搁。体制内做事通常都是如此:大事未定,小事就会暂停。

文新有一个自己的官网,news365.com.cn,排名上和牛网差不多。

不过它的新民晚报的网站,流量就比文新网、牛网高多了[iiii]


两家合并后,一定会有一个新媒体上的战略计划,有几个问题可以观察一下:


其一,是各自为政,还是统一部署。我的判断根据上海媒体一贯喜欢的行政道路,集团统一部署的可能性更大。但统一部署和统一行动是两回事,统一部署只是指挥上的,总资金预算上的,具体业务操办理应下放:比如人员调配、产品规划和设计等。对于纸媒集团而言,这里有一个分寸的拿捏:本来就已经在走下降通道,还要各自为政分散实力显然不利,但如果卡得过死过紧,决策流程漫长,产品需要多部门协同作战(官方色彩浓重的组织多部门协同向来是弱项),非常不适用于有“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之谓的互联网新经济。

其二,战略里有没有投资的规划,有没有投资决策机构。这种投资可能是两种路径:对外投资或内部孵化。对外投资的模板可以参考浙报的做法,在外部大举扩张,利用外部的体制优势和人才优势,扶持外部的创业项目,走所谓“传媒控制资本 资本壮大传媒”的道路。内部孵化在国内,有多个媒体集团在尝试,如南方旗下的21世纪传媒,通过这种方式,让有想法的内部员工得到一次风险略低的创业机会。

其三,在产品和项目选择上,是否会从狭义的媒体扩大至所谓大文化领域。解放集团旗下有一个文化产权交易所,有一些文化项目的资本运作。但总体而言,两大纸媒集团基本上都是在过往狭义的媒体(报纸和图书)上打转,文化类项目更多的是在文广集团。产品线是否足够丰富,战略视野是否足够宽泛,亦是新集团新媒体战略的一个观察角度。

新媒体是一个烧钱的行当,新集团的主要支撑力量可能来自于三个部分:持有的股票变现(比如文新持有的海通,新华传媒则不太可能)、地产经营收入,以及广告。


2)  广告经营手法


就纸媒而言,主要收入来自广告。从趋势上看,官方(无论是党抑或政府)一般不再会替亏损埋单,需要媒体自救。开展新媒体业务时,恐怕需要媒体组织自行筹集资金(不过文新的新媒体中心据悉是来自政府资金投入,但合并消息一出,这件事怕是要费些周折了)。


两家合并后,旗下有若干或企业或事业单位企业化经营的报纸,广告收入上是统一进出呢,还是就在各单位内部自行消化了呢?

这与新媒体战略的拿捏同样是一个分寸问题。过于分散,不利于集中资金来扶持新媒体战略,过于集中,损伤旗下各媒体经营的积极性,搞得不好连老窝都会更快的守不住——我经常和人举集结号的例子:总体来说,今天纸媒的传统业务,就好像阵地上的那个掩护连队,在大部队(主要是新媒体)没有准备好之前,必须死守岗位,尽可能减少消耗,能守多久是多久,直至大部队做好了准备,集结号吹响。听着有些悲壮,但怕是转型之路上的实情。

广告经营当然是以各媒体自行突破为主,但在集团层面,抽走一定的比例从长远来看还是必要的,不然扶持新媒体怕有后顾之忧。后者具有高风险性,大部分项目会死掉,如果需要有足够优秀的项目脱颖而出,这个“大部分项目”的量就无法避免。互联网一向有烧钱之谓,对于今天官方已经无心再拨款包养的本地纸媒来说,广告收入,是极其重要。更进一步的是,在广告圈,有所谓整合营销传播之说,即打通各种媒体做整合推广。新媒体项目大多依靠广告,与旧有纸媒整合,是商业模式的关键。


3)  采编流程


精简报纸后,是否会搞“中央厨房”式的采编中心?这种构想,是基于降低成本的理由,但就上海滩报业实情,这个想法一两年内很难实现。如果硬要推,怕是要伤筋动骨而得不偿失。

“中央厨房”式内容生产,就是根据不同介质生产不同的内容产品形态,意图实现一次采集,多次生成。国内如湖南日报报业集团就有这样的采编策略。但中央厨房有个前提,就是媒介介质非常丰富。一般意义上,可能台报网刊俱全的文广集团,理论上更适合一些。

上海媒体行业管控之严,向有传统。而上海这个城市有一些“有个性、与众不同”的文化诉求——比如在上海,跟风现象很少出现——在高度管控之下,各纸媒在具体经营上,喜欢自己弄点自己的小风格,是上海这座城市的文化气质决定了的。如果还要搞什么中央厨房的采编中心,上海媒体就越发没有生气。老实讲一句,上海媒体现在需要的,是更活,而不是更严。

有些报纸,可能会减少印刷(做得更狠一点,放弃纸质版),以网络发行为主要渠道,并将这些内容提供给尚有印刷版的媒体,这个路径倒是可能的。一个看似夸张但实际上是可以考虑的例子就是解放日报和文汇报。作为事业单位,做类似通讯社的机构,也没什么不好。但在上海居民中还颇有口碑的东方早报、新闻晨报、新民晚报,要去搞什么中央厨房,怕是要把仅有的好牌子都要做塌了。

内容生产上,是否会更倾向于网络作业和布局?前文已经提到解放自己的牛网一路走低,但它与腾讯合资的大申网倒是做得不错,已经传出盈利消息。不过大申的腾讯烙印太重(连域名都是sh.qq.com),持股结构上又是腾讯超50%。这个新的纸媒集团,有可能会在自己能掌控的范围内,做一个本地化新媒体,方向我以为应以移动互联网优先。


小结

总得说来,这两家纸媒集团的合并,是一件相当棘手的事,内部梳理怕是需要搞上半年。两家集团内颇有一些至今是事业单位企业化运作的报纸,而且还多有所谓“级别”:比如新民晚报就是个正局级的事业单位(文新集团亦是正局级事业单位,属于正局管正局)。期间伴随着报纸重整和一些新部门的创立,编制内人员的重新调配、编制外人员的重新整合,想想就是一件大为头痛的事。这家新诞生的上海纸媒集团正式甩开膀子走路,也许要到2014年下半年了。

在经营上,上海媒体的确需要放开思路,张开怀抱,多向市场化靠拢,扶持创业或孵化项目,在战略上应有“敢于试错敢于局部亏损”的勇气,并加大对从业人员的互联网方面的培训,利用上海金融中心之便利,多考虑资本化运作。

合并之事,好处是有利于集中优势资源作战,但坏处也不是没有:过于集中反而把自己越搞越死。

和解放的朋友聊天,经常会说到“新华传媒”这个上市公司给该集团带来的不便。作为一个上市公司,需要光鲜的财报,于是解放不断向该公司输送利益而死扛成本,有所谓“两张皮”之说。不过,这件事在我看来,倒不见得一定有因果关系。限于国情,中国几家报业上市公司都是两张皮:内容不上市经营上市,换句话说,后台集团都在死扛生产成本。但不见得个个都日子非常难过。

事实上,韩正的试衣间之问,全看经营上的开放程度。


http://www.tmtpost.com/67769.html


349#
发表于 2013-10-10 12:56:2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上海两大报业集团将合并

新京报讯 (记者吴敏)10月9日,解放报业集团内部通报,解放报业集团和文新报业集团将合并。接近解放报业集团的人士透露,内部通报中称合并不是为了“抱团取暖”,而是为了“更大的发展”,亦不会有报纸因此停刊。据称,合并细节将在10月15日后披露。  据称不会有报纸停刊
  新京报记者获悉,解放报业集团昨日已经在内部向部分管理层通报合并的消息。
  资料显示,解放报业集团和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是上海最大的两大报业集团,上海市场上的绝大多数报纸都归于这两大集团旗下。文新集团旗下的主要报纸包括《文汇报》、《新民晚报》、《东方早报》、《外滩画报》等,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旗下报纸包括《解放日报》、《新闻晨报》、《新闻晚报》、《申江服务导报》等。
  上述报纸中,除《外滩画报》、《申江服务导报》以外,其余六份日报、早报、晚报是上海地区发行和广告份额的主要分享者,同时也形成了一定的竞争格局。
  在解放报业集团昨日的内部通报中,相关人士确认不会有报纸因此停刊。
  新媒体可能是合并后的新集团重点开拓的领域之一。昨日,《上海证券报》援引接近解放报业集团高管人士的话称,合并后“新媒体会是一个重点,而且将是大投入”。
  新华传媒有望注入优质资产
  受上海两大纸媒集团合并消息的影响,昨日新华传媒收报涨停。新华传媒的控股股东正是此次合并的主角解放报业集团。在昨日涨停过后,新华传媒称,控股股东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回函表示,截至目前,没有接到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与文汇新民报业集团合并获批的信息。昨日,有报道称这一合并在国庆节前已经获得批准。
  半年报显示,解放报业集团持有新华传媒23.49%的股份,而在业务方面,新华传媒除图书发行外,还拥有解放报业集团旗下《解放日报》、《新闻晨报》、《申江服务导报》等多家报刊的广告经营权。
  在截至上半年的营收中,新华传媒在报刊广告方面的收入达到1.92亿元,占主营收入比重的23.6%。市场预期两大报业集团合并之后,新华传媒将获得更多的报刊经营权。
  《上海证券报》引述接近解放报业集团管理层人士的话说,此次合并后有望对新华传媒进行资产整合,注入优质资产,置出不良资产。
  新华传媒近年来的营收和收益都持续下降,最近三年(2010-2012年)其营收从23亿元降低至2012年的18亿元,每股收益也从0.19元降至0.1元。
  半年报显示,新华传媒今年上半年实现收入8.12亿元,净利润0.33亿元,其中净利润同比缩减48.66%。
  其中广告收入的下降十分明显,财报数据显示,上半年广告报刊收入营收同比下降了32%。
  ■ 资产
  两大集团均涉足金融、房产
  上海交通大学资深新媒体研究学者魏武挥撰文称,两家集团很早就涉足金融投资:证券基金买卖,证券买卖中有很大一块所谓法人股投资,进价低廉,长期持有后获利不菲。截至今日,文新还是海通证券(已上市)、东方证券(未上市)的十大股东之一,总计拥有小几十个亿的证券资产,光是海通证券就持有1.8亿股流通股,市值23亿。但解放很少涉足PE类投资,规模有限。
  此外,两家均有房地产业务。同样的,解放规模远远小于文新。文新在上海市中心拥有三块地皮(圆明园路、威海路和延安路各一处,沪太路上还有一家新民大酒店),而解放,基本上依然固守在汉口路一处上。而且,对汉口路那栋大楼的租赁业务,可能手法上有些不够纯熟,进账并未达到预期。
  ■ 人事
  传裘新将掌舵新集团
  昨日,有报道称,两大集团合并后,曾做过两大集团副社长、现任上海广播电视台台长、SMG(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总裁的裘新将掌舵新公司。
  裘新曾创办《申江服务导报》,在两家集团旗下报纸都曾出任总编辑,对两家集团了解深入。此前,有消息称,裘新已经在国庆前辞去在SMG的职务,或为掌舵新集团做准备。(吴敏)
  ■ 背景
  纸媒集团转向新媒体求发展
  文新、解放两大报业集团的合并背后,除了政府的推动外,平面媒体景气度的下降则是纸媒求新求变背后的行业背景。
  根据CTR媒介智讯的统计,2012年报纸广告整体下降了7.5%,是主要媒介种类中唯一负增长的,同时也是首次出现负增长。
  在另一些监测机构的监测中,也出现了类似的趋势,比如梅花网发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报纸媒体广告投放同比跌幅达到19.2%。
  国内主要报纸媒体中,有6家公司在沪深港三地上市,这些公司在2012年的业绩也几乎全面下滑,其中报纸广告收入下滑尤其明显。
  从2012年财报看,《广州日报》旗下粤传媒2012年净利润下降了26%,营收下降1.66%;新华传媒营收和净利下降17%和26%;浙报传媒、北青传媒、华闻传媒和代理成都商报广告的博瑞传播业绩也均出现下降。
  在主业以外,报业传媒集团纷纷转型求发展,新华传媒此前曾定位自己为“营销+数字出版+院线+电商+文化地产+……”的全媒体板块。
  而浙报传媒在这一方面走得更远。今年年初,浙报传媒斥巨资31.9亿元收购杭州边锋和上海浩方的申请得到证监会的审核通过。其收购的市盈率接近20倍。
  今年7月,博瑞传播以10.36亿元购买北京漫游谷70%的股权,并签署了对赌协议——2014年漫游谷年净利润不为负,将以不高于4.3亿元购买漫游谷剩余30%股权。
  虽然这些收购对于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还待观察,但从A股市场的反馈看,投资者已经给这些公司正面反馈。浙报传媒今年以来股价上涨了257%,而博瑞传播则上涨了205%。由于国内纸媒的地域和政策局限,此前A股市场尚未有通过并购重组实现增长的例子,但业内人士预计,合并不失为增强报业集团实力、拓展新领域的方法之一。(吴敏)

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2013-10/10/content_470002.htm?div=-1


350#
发表于 2013-10-14 12:50:1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商业周刊中文版
【央视的窘境:既要打鸣,又要下蛋】13年后,泱泱大国的国家电视台再次面临新的危机——曾经的收视率和广告收入之王的地位被动摇了。地方台小伙伴抢尽了风头,央视也放低身段,几次挖角主持人孟非都没有成功。“既要打鸣又要下蛋”,这是个世界级的难题。http://t.cn/zRbSDtl @吴大妈哦 @康夏Eric




(37)| 轉發(1317) | 評論(175)
10月11日14 : 35來自新浪微博


收藏於10月11日17:56
保存 取消
经营  +加標籤


| 轉發| 取消收藏| 評論
10月11日17 : 40來自新浪微博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