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白雪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管锥集

[复制链接]
341#
 楼主| 发表于 2011-1-28 16:30:38 | 只看该作者
二一六:
1、故曰:一与一,是为人者,谓之圣人。

故:古。是故之时,陈财之道,可以行今也。——《管子•侈靡》
人:仁、明、智。

译文:古语有云:(使)各司其职(一对一),这是智者,也叫圣人。
.2、序官:宰爵知宾客祭祀飨食牺牲牢之数。司徒知百宗城郭立器之数。司马知师旅甲兵乘白之数----------(皆各种官员的职责)

陆注:论列官职:宰爵掌管接待宾客和祭祀时供给酒食和祭品的数量。司徒掌管宗族和城郭器械的数量。司马掌管军队和铠甲兵器车马士兵的数量。

A、 知,在这里,应该不是偏指管理,而是知道、明白、心里有数。如果只表 管理,用不着再缀  之数。

B、《韻會》敘,通作序。

序官:具体陈述一下各类官员的职责。
.
342#
 楼主| 发表于 2011-1-28 16:31:05 | 只看该作者
二一七、

1、具具而王,具具而霸,具具而存,具具而亡。

陆注:具备了一定的条件就能够称王,具备了一定的条件就可以称霸,具备了一定的条件就能存在,具备了一定的条件就会灭亡。

你的绕口令,真的有点吓人,我都有点怕了。

你以为我看不出,你这个 亡,是 兴 么?

这个具具,相当于全部都齐了,和前文一与一、即一一,是一个意思:各司其职、职责分明。

这一句是前文的结句,与下文无关。

译文:(使)职责分明,就是明君了,就是盟主了,就自保了,就兴盛了。

2、用万乘之国者,威强之所以立也,名声之所以美也,敌人之所以屈也,国之所以安危、臧否也 ,制與在此亡乎人。

陆注:治理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的君主,他那威武强大的地位之所以能确立,他的名声之所以美好,他的敌人之所以屈服,他的国家之所以又安全又好,决定性的关键都在自己而不在别人。

制與,陆注:與:通“舉”,关键。

你这个啷个通的?

与:助词,无义。求之与?抑与之与?——《论语•学而》
制,裁也。——《说文》

制與在此亡乎人:决定在于己不在于人。
.3、王、霸、安存、危殆、灭亡,制與在我亡乎人。夫威强未足以殆邻敌也,名声未足以县天下也,则是国未能独立也,岂渠得免夫累乎?

陆注:是称王、称霸、安全生存,还是危险、灭亡,决定性的关键都在自己而不在别人。那威武强大的程度还不够使相邻的敌国发生危险,名声还不够挂在天下人的嘴边,那么这国家就还不能独特地耸立于天下,哪里能够免除那忧患呢?

A、殆:近、亲、比。〈〈詩•豳風》殆及公子同歸。

夫威强未足以殆邻敌也:力量不能与相邻的敌国相比。

B、县:秤砣。故衡诚縣不可欺以轻重。——《礼记•经解》。

名声未足以县天下也:名声不能与天下抗衡。

C、则是国未能独立也:那么这个国还不能自主,

D、渠,陆注:同“讵”,与“岂”同义。

你完全是瞎整。

累,一曰大索也。——《说文》
渠:快。夫水激而流渠。——《管子•地数》

岂渠得免夫累乎:岂能很快摆脱困境?
.
343#
 楼主| 发表于 2011-1-28 16:32:41 | 只看该作者
二一八、
1、天下胁于暴国,而党为吾所不欲,于是者,日与桀同事同行,无害为尧,是非功名之所就也,非存亡安危之所堕也。

陆注:天下被强暴的国家所威胁,假如这种情况是我所不想要的,这时被迫而天天与桀那样的暴君一同做事、一同行动,虽然不妨害自己成为尧那样的贤君,但已不是功名得以成就的时候了,不是长存久安相随着自己的时候了。

你真的是语无伦次。

A、党,陆注:党:同“倘”,假如。

你这些解释真的是 飞来山上飞来峰。

黨,不鲜也。——《说文》

天下胁于暴国,而党为吾所不欲,于是者,日与桀同事同行:天下被强国胁迫,却不鲜明地暴露自己不愿意,因此,成天与“桀”哥保持一致。
.B、 无害为尧。

陆注:虽然不妨害自己成为尧那样的贤君,

你真的是不适合学汉语。

害:曷。王害不违卜。——《书•大诰

无害为尧:何不当“尧”哥。
.重解:无害为尧:何尝不是“尧”哥(圣人)?.

C、是非功名之所就也:这不是成就功名的方法、

D、非存亡安危之所堕也:

荀含泪,你好绕哦。

非:逃避。古者周公旦非关叔,辞三公,东处于商盖〖奄〗,人皆谓之狂。——《墨子》

堕:懒。臣下堕而不忠,则卑辱困穷。——《管子•形势

译文:是不顾存亡安危的懒汉作风。
.重来:


无害为尧:何不当“尧”哥(英雄、废掉“桀”仔)?

C、 存亡安危,是偏正反义复合词,就是:亡危。
  堕,《正韻》毀也。

是非功名之所就也、非存亡安危之所堕也:这不就成就功名了、不就解除危亡了。

2、功名之所就,存亡安危之所堕,必将于愉殷赤心之所诚。以其国为王者之所,亦王;以其国为危殆灭亡之所,亦危殆灭亡。

陆注:功业名望的建立,长治久安的相随而来,必定取决于事业得志、国家富强时而自己一颗赤诚之心专注在什么地方。如果一心要把自己的国家变成一个实行王道的地方,也就能称王天下;要把自己的国家搞到危险灭亡的境地,也就会危险灭亡。

A、 必将于愉殷赤心之所诚。

陆注:必定取决于事业得志、国家富强时而自己一颗赤诚之心专注在什么地方。

咔咔,我先不说啥子,诸位看得懂这个解释么?
.先断句:必将于愉殷赤,心之所诚

于,《集韻》邕俱切,音紆。廣大貌。
愉,《爾雅•釋詁》勞也
朱殷:殷赤:(血黑)红色。《左傳•成二年》左輪朱殷

前文:成就功名,解除危亡,译文:必然会大肆血拼,一心一意
.荀含泪确实恼火,把我折腾一夜,终于明白他想表达什么,重解:

黨,不鲜也。——《说文》
桀:杰。选士厉兵,简练桀俊。——《礼记•月令》
害:曷。王害不违卜。——《书•大诰》
尧,高也。——《说文》



天下胁于暴国,而党为吾所不欲,于是者,日与桀同事同行,无害为尧,是非功名之所就也,非存亡安危之所堕也:天下被强国胁迫,却不鲜明地暴露自己不愿意,因此,成天与俊杰交往。何尝不是高人呢?这不就保全了功名、不就解除了危亡。
A、 必将于愉殷赤心之所诚。

先断句:必将于愉殷,赤心之所诚:

愈,通愉。《荀子•正論篇》天子者,勢至重而形至怢,心至愈而志無所詘。
殷,大也;众也。——《广雅》
诚:使-----成真、实现。

前文:保全了功名,解除了危机,译文:一定要立足于逐渐壮大,一心要实现:
.
344#
 楼主| 发表于 2011-1-28 16:33:27 | 只看该作者
二一九、殷之日,案以中立,无有所偏而为纵横之事,偃然案兵无动,以观夫暴国之相卒也;案平政教,审节奏,砥砺百姓,为是之日,而兵■天下劲矣;案修仁义,伉隆高,正法则,选贤良,养百姓,为是之日,而名声■天下之美矣。权者,重之;兵者,劲之;名声者,美之。夫尧、舜者,一天下也,不能加毫末于是矣!


陆注:在富强的时候,要采取中立的态度,不要有所偏袒而去干合纵连横的事情,要偃旗息鼓地按兵不动,来静观那些残暴的国家互相争斗,要搞好政治教化,审察礼节制度,磨炼百姓,当做到了这一点的时候,那么他的军队就是天下最为强劲的了;奉行仁义之道,达到崇高的政治境界,整治法律条令,选拔贤良的人,使百姓休养生息,当做到了这一点的时候,那么他的名声就是天下最美好的了。权势,使其举足轻重,军队,使其强劲有力;名声,使其美好无比。就是尧、舜那样统一了天下的人,也不能在这三个方面再增加丝毫了。

1、案,我已经解释不止一次了,是:预先。

案以中立:先站在中间。
.2、无有所偏而为纵横之事:不偏倒某一方去干连弱攻强或以强欺弱的勾当。

3、而兵■天下劲矣

陆注:)■:(zhu1 n专):通“专”,独占。依下文,“劲”上当有“之”字。

这个黑疤疤是:剸:截断、割断。

译文:兵斩天下(就)有力了。
.4、伉隆高

陆注:崇高的政治境界,

你这个肯定是乱弹。

前后文对应的是:仁义,(隆高),法则,贤良,百姓。
那么隆高也和他们一样,应该是具体性的名词,而且是同义复合词。

在前文:彼非本政教也,非致隆高也,非綦文理也。
那时我解成:尚德。
它与正道(政教)、文理勉强能对应。

但是在这儿,明显还要斟酌,必须是复合词,而不是动宾结构或偏正结构。

德,形声。从彳(chì),惪(dé)声。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本义:登高,攀登

隆,《說文》豐大也。 
品,会意,从三口。口代表人,三个表多数,意即众多的人。本义:众多。

隆高:品德。

伉:高大、高尚。乃立皋门,皋门有伉。——《诗•大雅•緜》

伉隆高:崇尚品德
.5、而名声■天下之美矣

陆注:那么他的名声就是天下最美好的了。

这个黑疤疤是:剸。

那么前文的的 而兵■天下劲矣,就要重来了。
剸:专。《荀子•榮辱篇》信而不見敬者,好剸行也。
译文:军事是天下最强大的、名声是天下最美好的。
6、权者,重之;兵者,劲之;名声者,美之。夫尧、舜者,一天下也,不能加毫末于是矣!:政权,稳固了;军事,强大了;名声,美好了。就是尧、舜,统一天下,也莫过如此(不能在此基础上高出一点点)。.
345#
 楼主| 发表于 2011-1-28 16:34:55 | 只看该作者

 二二零、 权谋倾覆之人退,则贤良知圣之士案自进矣;刑政平,百姓和,国俗节,则兵劲城固,敌国案自诎矣;务本事,积财物,而勿忘栖迟薛越也,是使群巨百姓皆以制度行,则财物积,国家案自富矣。三者体此而天下服,暴国之君案自不能用其兵矣。何则?彼无与至也。彼其所与至者,必其民也;其民之亲我也欢若父母,好我芳若芝兰,反顾其上,则若灼黥,若仇雠;彼人之情性也虽桀、跖,岂有肯为其所恶贼其所好者哉?彼以夺矣。故古之人,有以一国取天下者,非往行之也,修政其所,莫不愿,如是而可以诛暴禁悍矣。故周公南征页北国怨,曰:“何独不来也?”东征而西国怨,曰:“何独后我也?”孰能有与是斗者与?安以其国为是者王。

陆注:玩弄权术阴谋、专搞倾轧陷害的小人被废黜了,那么贤能善良明智圣哲的君子自然就会进用了:刑法政令公正不阿,百姓和睦协调,国家的风俗节约俭朴,那么兵力就强大、城防就坚固,敌国自然就屈服了;致力于农业生产,积聚财物,而不要胡乱地遗弃糟蹋,使群臣百姓都按照制度来办事,财物就能积累、国家自然就富足了。以上三个方面都能做到,那么天下就会顺从我们,强暴之国的君主也就自然不能对我们用兵了。为什么呢?因为他已经没有人一起来攻打我们了。和他一起来的,一定是他统治下的民众;而他的民众亲近我就像喜欢父母一样,热爱我就像酷爱芳香的芝兰一样,而回头看到他们的国君,却像看到了烧烤皮肤、刺脸涂墨一样害怕,像看到了仇人一样愤怒;一个人的本性即使像夏桀、盗跖那样,也哪肯为他所憎恶的人去残害他所喜爱的人呢?他们已经被我们争取过来了。所以古代的人,有凭借一个国家来夺取天下的,他并不是前往别国掠夺他们,而是在自己国家内搞好政治,结果没有人不仰慕他,像这样就可以铲除强暴制止凶悍了。所以周公向南征伐时北方的国家都抱怨,说:“为什么偏偏不来我们这里呢?”向东征伐时西面的国家都抱怨,说:“为什么单单把我们丢在后面呢?”谁能有同这种人争斗的呢?把自己的国家搞成这样的君主就能称王天下。

1、 案自:顺势(次第)、自然。
2、 务本事,积财物,而勿忘栖迟薛越也,是使群巨百姓皆以制度行,则财物积,国家案自富矣。

陆注:致力于农业生产,积聚财物,而不要胡乱地遗弃糟蹋,使群臣百姓都按照制度来办事,财物就能积累、国家自然就富足了。

A、 本事,肯定不会是农业生产,根据后文“使群巨百姓皆以制度行”,说明 本事 是指礼法、制度、法则。
.B、 而勿忘栖迟薛越也。

陆注:忘:通“妄”,胡乱。栖迟(zh@置):滞留等待,即丢在一边、遗弃的意思。薛越:同“屑越”,碎落的意思,即搞得破碎散乱后又抛弃它。与“屑播”同义。

字典上还要搞笑,薛越:狼藉遗弃。《荀子•王制》:“务本事,积财物,而勿忘栖迟薛越也。” 梁启雄 释引 王懋竑 曰:“栖迟薛越,似是分散遗弃之意。” 久保爱 注:“薛越,读为‘屑越’,狼戾也。”

日本人的解释都上来了,遭得住个牙刷儿。

《诗经•陈风•衡门》:衡门之下①,可以栖迟②。泌之洋洋③,可以乐饥④。
  岂其食鱼,必河之鲂?岂其取妻,必齐之姜?
岂其食鱼,必河之鲤?岂其取妻,必宋之子?

我顺便把这首诗更正一下,后两节就不解了,大意就跟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的性宣言差不多:眼睛一麻,林青霞;眼睛一闭,张曼玉。
周星星的台词是:关了灯都是一样的。
就是说,不要对MM的外表过分看重,其实都差不多。
.争议在:泌之洋洋,可以乐饥
一直以来的解释都是:
栖迟:栖息,安身,此指幽会。
“泌”与“密”同,均为男女幽约之地,在山边曰密,在水边曰泌,故泌水为一般的河流,而非确指。
乐饥:隐语,《诗经》中常将性的欲望称为饥,乐饥指满足性的饥渴。闻一多《神话与诗•高唐神女传说之分析》:“其实称男女大欲不遂为‘朝饥’,或简称‘饥’,是古代的成语。”

闻一多啥子东西哟,按照你们的说法,就是,远水解不了近渴、救不了近火,要实在。这比“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还要肉麻了?
.这第一节的起兴,可以隐晦地比兴(影射)找女朋友不要要求太高了,解决问题就行,但是,栖迟,绝对不能解释成  幽会。

就如  大路不走草生窝,人不唱歌要挨饿。

你就绝不能把 草生窝,解释成  挨饿,这是好简单的道理?
.这个 栖息,明显就是 歇息、居住。

同理,泌之洋洋,可以乐饥,还是属于起兴内容,你不能把它解释成性饥渴。

根据对比的特性,泌,应该指 小水流(《說文》俠流也。一曰泉貌)。
爾雅•釋詁》洋,多也。

泌之洋洋,可以乐饥:水井到处都是,都可以解渴。
.这个 薛越 确实考人,在此之前的出据,我都没找得到。

从 栖迟 是个同义复合词推断,薛越  也是同义复合词,就是 越。

越,度也。——《说文》

那么,栖迟表静、休息,薛越  表 动、生养,栖迟薛越:休养生息。

务本事,积财物,而勿忘栖迟薛越也:致力礼法,积累物力,但是不要忘了(使)休养生息。
.
346#
 楼主| 发表于 2011-1-29 12:42:27 | 只看该作者
二二一、三者体此而天下服,暴国之君案自不能用其兵矣。何则?彼无与至也。彼其所与至者,必其民也;其民之亲我也欢若父母,好我芳若芝兰,反顾其上,则若灼黥,若仇雠;彼人之情性也虽桀、跖,岂有肯为其所恶贼其所好者哉?彼以夺矣。故古之人,有以一国取天下者,非往行之也,修政其所,莫不愿,如是而可以诛暴禁悍矣。故周公南征页北国怨,曰:“何独不来也?”东征而西国怨,曰:“何独后我也?”孰能有与是斗者与?安以其国为是者王。

陆注:以上三个方面都能做到,那么天下就会顺从我们,强暴之国的君主也就自然不能对我们用兵了。为什么呢?因为他已经没有人一起来攻打我们了。和他一起来的,一定是他统治下的民众;而他的民众亲近我就像喜欢父母一样,热爱我就像酷爱芳香的芝兰一样,而回头看到他们的国君,却像看到了烧烤皮肤、刺脸涂墨一样害怕,像看到了仇人一样愤怒;一个人的本性即使像夏桀、盗跖那样,也哪肯为他所憎恶的人去残害他所喜爱的人呢?他们已经被我们争取过来了。所以古代的人,有凭借一个国家来夺取天下的,他并不是前往别国掠夺他们,而是在自己国家内搞好政治,结果没有人不仰慕他,像这样就可以铲除强暴制止凶悍了。所以周公向南征伐时北方的国家都抱怨,说:“为什么偏偏不来我们这里呢?”向东征伐时西面的国家都抱怨,说:“为什么单单把我们丢在后面呢?”谁能有同这种人争斗的呢?把自己的国家搞成这样的君主就能称王天下。

1、 三者体此而天下服

陆注:以上三个方面都能做到

你靠猜,那是远远不够的。

我一看荀含泪这个结构,就有埋伏。


体:履。能戴大圆者,体平大方。——《管子•心术下》
此,会意,从止,从人。甲骨文字形,左边是一只脚(止),右边是“人”,意思是一只脚踩在别人身上,是“跐”(cǐ)的本字。本义:踩,踏。

体此:履行。
.2、彼以夺矣

陆注:他们已经被我们争取过来了。

彼,应是指 暴国之君。

译文:他因此丧失(民众)。

3、 修政其所,莫不愿

陆注:而是在自己国家内搞好政治,结果没有人不仰慕他。

政,正也。——《说文》
所:宜。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易•系辞下》
愿,谨也。——《说文》

译文:治理该(治理)的事儿,无不谨慎。
.4、安以其国为是者王。

陆注:把自己的国家搞成这样的君主就能称王天下。

你这个解释,就当 安 不存在。

译文:专一地把自己的国家达到这种程度的人,君临天下。
.
347#
 楼主| 发表于 2011-1-29 12:42:47 | 只看该作者
二二二、殷之日,安以静兵息民,慈爱百姓,辟田野,实仓廪,便备用,安谨募选阅材伎之士,然后渐赏庆以先之,严刑罚以防之,择士之知事者使相率贯也,是以厌然畜积修饰,而物用之足也。兵革器械者,彼将日日暴露毁折之中原,我今将修饰之,拊循之,掩盖之于府库。货则粟米者,彼将日日栖迟薛越之中野,我今将畜积并聚之于仓廪。材技股肱、健勇爪牙之士,彼将日日挫顿竭之于仇敌,我今将来致之、并阅之、砥砺之于朝廷。如是,则彼日积敝,我日积完;彼日积贫,我日积富;彼日积劳,我日积佚。君臣上下之间者,彼将厉厉焉日日相离疾也,我今将顿顿焉日日相亲爱也 ,以是待其敝。安以其国为是者霸。

陆注: 在富强的时候,采取不动用兵力、使人民休养生息的方针,慈爱百姓,开垦田野,充实粮仓,改进设备器用,严格谨慎地招募、选择、接纳有才能技艺的士人,然后加重奖赏来诱导他们,加重刑罚来防范他们,挑选这些士人中明白事理的人率领他们,因此他们就安心地积蓄粮食财物、修理改进兵器用具,因而财物用具也就十分充足了。武器装备之类,他国是一天天把它们丢弃毁坏在原野之中,而我们现在则修理改进它们,爱护保养它们,并把它们收藏在仓库里。财物粮食之类,他国是一天天把它们遗弃散落在田野之中,而我们现在则把它们储藏积累汇合聚集在仓库里。有才能技艺的辅佐大臣、健壮勇敢的武士,他国是一天天让他们在敌人手中受挫折、遭困顿、被消耗,而我们现在则在朝廷上招募他们、容纳他们、锻炼他们。像这样,那么他国一天天愈来愈破败,我们则一天天愈来愈完好;他国一天天愈来愈贫困,我们则一天天愈来愈富裕;他国一天天愈来愈劳苦,我们则一天天愈来愈安逸。君臣、上下之间,他国是恶狠狠地一天天互相疏远憎恨,我们则诚心诚意地一天比一天更加相亲相爱,以此来等待他们的衰败。把自己的国家搞成这样的君主就能称霸诸侯。

1、 兵革器械者,彼将日日暴露毁折之中原

陆注:武器装备之类,他国是一天天把它们丢弃毁坏在原野之中。

这个意思是说,别国天天开战,武器装备丢得到处都是,而我国不开战,保存实力。下面一句的  货则粟米者,彼将日日栖迟薛越之中野,也是指别国忙于打仗,市场、农产就萧条了,而我国仓廪充实着呢。

栖迟薛越,在前文我解释的是 休养生息,在这儿,就是指休养生息得有点过分了,荒废虚度了。
.2、厉厉焉
陆注:厉厉:严厉地,恶狠狠地。

后文有个与之相反的词儿:顿顿焉。
陆注:通“敦”,诚恳笃厚的样子。
你是喜欢弄不懂就用通假。

顿,古同“钝”,不锋利。
用现在的话说,没得尖儿,就是没对着干,关系不矛、融洽。

那么,厉厉,就是锋利,关系有点矛、不融洽。

3、安以其国为是者霸:专一地把自己的国家治理成这样的人,诸侯盟主。
.
348#
 楼主| 发表于 2011-1-29 12:43:25 | 只看该作者
二二三、立身则从佣俗,事行则遵佣故,进退贵贱则举佣士,之所以接下之人百姓者则庸宽惠,如是者则安存。立身则轻楛,事行则蠲疑,进退贵贱则举佞侻,之所以接下之人百姓者则好取侵夺,如是者危殆。立身则■暴,事行则倾覆,进退贵贱则举幽险诈故,之所以接下之人百姓者,则好用其死力矣而慢其功劳,好用其籍敛矣而忘其本务,如是者灭亡。

陆注: 做人则依从一般的风俗习惯,做事则遵循平常的成规旧例,在任用、罢免、提升、贬抑方面则提拔普通的人,他用来对待下面的老百姓的态度则是用宽容和仁爱,像这样的君主只能安全生存。做人则轻佻恶劣,做事则肆无忌惮,在任用、罢免、提升、贬抑方面则提拔巧言令色的人,他用来对待下面的老百姓的态度则是热衷于索取侵占掠夺,像这样的君主就危险了。做人则骄傲暴虐,做事则搞倾轧破坏,在任用、罢免、提升、贬抑方面则提拔阴险巧诈的人,他用来对待下面的老百姓的态度,则是喜欢利用他们为自己卖命出力而不把他们的功劳放在心上,喜欢利用他们上交税收而不管他们的本业,像这样的君主就会灭亡。

前文说的是君、霸,这儿说的是存、危、亡 三种情况。

1、 佣故。

陆注:平常的成规旧例

故:事。昭伯问家故,尽对。——《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佣故:平凡的事儿。
.2、 进退贵贱

这是个偏正结构,偏指 进、贵,就是提拔、重用。

3、 之所以接下之人百姓者

陆注:他用来对待下面的老百姓的态度。

荀含泪如果是这个意思,那么 人  就多余了,直接来个  之所以接下之百姓者,岂不更好?

所以,这儿肯定有埋伏。

至少,人,即仁,是动词。
养之,长之,假之,仁也。——《礼记》

人百姓:养百姓。

译文:他对待下面即养老百姓的方法是------
.4、 事行则蠲疑

陆注:蠲(ju1 n 娟):除去。蠲疑:毫不迟疑,指急躁鲁莽、毫无顾忌。这种人立身轻率,所以做事鲁莽。

根据前文  平凡事儿,以及后文 颠覆,指坏事儿,这个 蠲疑,也应该是 指啥事儿,而不是行事的态度,态度应该是 立身。

蠲,《玉篇》除也,疾也
疑,惑也。——《说文》

根据前文,做人轻浮不正,译文:做的事情稀奇古怪(有病、让人看不懂)。
.5、佞侻

陆注:侻:通“锐”。佞侻:口齿伶俐。

在前文,我没斟究你这个问题。

你是四川人么,认字只认半边?你如果真是四川人,就不会这么笨了。

佞,巧也。——《广雅》
侻,轻。——《广韵•末韵》

进退贵贱则举佞侻:提拔重用的是选投机取巧的角儿。
.
349#
 楼主| 发表于 2011-1-29 12:43:40 | 只看该作者
二二四、此五等者,不可不善择也,王、霸、安存、危殆、灭亡之具也。善择者制人,不善择者人制之;善择之者王,不善择之者亡。夫王者之与亡者、制人之与人制之也,是其为相县也亦远矣。

陆注:以上这五种不同的做法,是不能不好好地加以选择的,它们是称王、称霸、安存、危险、灭亡的条件。善于选择的,就能制服别人;不善于选择的,别人就要制服他;善于选择的,就能称王天下;不善于选择的,就会灭亡。那称王和灭亡、制服别人和被人制服,它们之间相差也太远了。

具,肯定不能解释为条件。

应该是  王、霸、安存、危殆、灭亡,(我都说得很)详尽了(具:俱)。意思就是说,我的这个话题就要结束了,祝大家愉快,谢谢。
.
350#
 楼主| 发表于 2011-1-29 12:44:18 | 只看该作者
富国
二二五、

1、万物同宇而异体,无宜而有用为人,数也。

陆注:万物并存于宇宙之中而形体各不相同,它们不能主动地迎合人们的需要却对人都有用,这是一条客观规律。(宜:适合,指主动地迎合人们需要的应变能力。为:犹“于”。)

你这个解释让人莫名其妙。

你这个绕哥真的是累人。

无:助词。今王公大人,虽无造为乐器,以为事乎国家。——《墨子》
宜:应该、当然。宜君王之欲杀女而立职也。——《左传》

译文:万物同在一个天空下却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无疑(当然),有作为的是人类,天定的(天数)。
.2、 人伦并处,同求而异道,同欲而异知,生也。

陆注:人类群居在一起,同样有追求而思想原则却不同,同样有欲望而智慧却不同,这是人的本性。 [道:思想原则,主张。同求而异道:指有人追求行善,有人追求作恶(杨倞说)。]

现在你们都知道了,杨倞是啥子东西哟。

先解 同欲而异知。

欲,想、思考。

即:同样在思考问题,但不是人人的想法都相同(知:见闻、看法、观点)

那么,同求而异道:同样在求索,但不是人人都走的是同一条道路。

生也:注定的(命数)

我再次强调,不懂汉语,又不丢人,为什么非要认为自己懂了?
.3、 皆有可也,知愚同;所可异也,知愚分。

陆注:人们都有所认可,这是智者和蠢人相同的;但各人所认可的事物是不同的,这是智者和蠢人的区别。

咔咔,你以为你多小资。

可,《集韻》歌古作可。

译文:唱的调子(观点)都一样,聪明人和笨笨就没区别了;唱的(观点)不一样,才分得出高下(智愚)。
.前面有一处,把我都给忽悠了。

二二三、立身则从佣俗,事行则遵佣故,进退贵贱则举佣士,之所以接下之人百姓者则庸宽惠,如是者则安存。立身则轻楛,事行则蠲疑,进退贵贱则举佞侻,之所以接下之人百姓者则好取侵夺,如是者危殆。立身则憍暴,事行则倾覆,进退贵贱则举幽险诈故,之所以接下之人百姓者,则好用其死力矣而慢其功劳,好用其籍敛矣而忘其本务,如是者灭亡。

陆注: 做人则依从一般的风俗习惯,做事则遵循平常的成规旧例,在任用、罢免、提升、贬抑方面则提拔普通的人,他用来对待下面的老百姓的态度则是用宽容和仁爱,像这样的君主只能安全生存。做人则轻佻恶劣,做事则肆无忌惮,在任用、罢免、提升、贬抑方面则提拔巧言令色的人,他用来对待下面的老百姓的态度则是热衷于索取侵占掠夺,像这样的君主就危险了。做人则骄傲暴虐,做事则搞倾轧破坏,在任用、罢免、提升、贬抑方面则提拔阴险巧诈的人,他用来对待下面的老百姓的态度,则是喜欢利用他们为自己卖命出力而不把他们的功劳放在心上,喜欢利用他们上交税收而不管他们的本业,像这样的君主就会灭亡。

前文说的是君、霸,这儿说的是存、危、亡 三种情况。

1、 立身则从佣俗,事行则遵佣故,进退贵贱则举佣士,

《荀子•非相篇》近世而不傭。又《正名篇》色不及傭而可以養目。《註》傭,作也,用也。
俗:风气、习惯、礼节。

故:事。昭伯问家故,尽对。——《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进退贵贱,这是个偏正结构,偏指 进、贵,就是提拔、重用。

译文:做人遵守规矩(有用的礼节),行事遵循实际(有用的事儿),提拔重用就选人才(有用的人士)

2、 之所以接下之人百姓者

陆注:他用来对待下面的老百姓的态度。

荀含泪如果是这个意思,那么 人  就多余了,直接来个  之所以接下之百姓者,岂不更好?

所以,这儿肯定有埋伏。

至少,人,即仁,是动词。
养之,长之,假之,仁也。——《礼记》

人百姓:养百姓。

之所以,表原因、因此、于是。

接下:接着、相应的、自然而然的。

译文:因此自然而然的对待(养)老百姓就

3、 事行则蠲疑

陆注:蠲(ju1 n 娟):除去。蠲疑:毫不迟疑,指急躁鲁莽、毫无顾忌。这种人立身轻率,所以做事鲁莽。


蠲,《玉篇》除也,疾也
疑,惑也。——《说文》

根据前文,做人轻浮不正,译文:行事古怪(有病、让人看不懂)。
.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