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媒体管理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321#
发表于 2012-9-23 13:29:0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媒体评审团,怎么忽然冒出来的?
一来99家,凭什么掌握生死大权?
类别:娱乐八卦   浏览量:
1030
   版次:GB18   版名:聚光   稿源:南方都市报   2012-09-23
作者:黄晓雅 原创   手机看新闻 全国订报编辑此文

摘要:与荷兰原版、走红的美国版采用的观众投票方式不同,《中国好声音》新增了富有中国特色的“媒体评审团”投票环节———由全国99家媒体组成的“媒体评审团”进驻现场,与考核导师一起决定学员的去留。为什么要设媒体评审团?为什么不能直接照搬国外版本?

媒体评审从第一排开始依次投票,现场摄影会确保镜头扫过每位媒体评审。整个投票和计票过程约需10分钟。


   笑着演唱,哭着离开。从参赛伊始就备受争议的刘欢组学员徐海星,在新增的媒体评审团投票环节中,以罕见的28票惨败。
    媒体评审团之伤(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都网

    南都记者黄晓雅 实习生麻乐 甄子贤

    前晚是《中国好声音》的第一场“终极考核”,进行的是刘欢组和庾澄庆组的学员考核。

    与荷兰原版、走红的美国版采用的观众投票方式不同,《中国好声音》新增了富有中国特色的“媒体评审团”投票环节———由全国99家媒体组成的“媒体评审团”进驻现场,与考核导师一起决定学员的去留。为什么要设媒体评审团?为什么不能直接照搬国外版本?

    1

    在“终极考核”的三轮赛事中,媒体评审团的作用不可谓不大,甚至直接掌握学员的“生死大权”:第一轮,4位学员按顺序演唱,两相比较,主考核导师最后选择“保送”一名学员直接进入第三轮,剩下的3名学员接受这99家媒体评审的考核,得票最少的一位直接离开舞台;第二轮,剩下的两位学员依次表演后,接受主考核导师和媒体评审团的共同考核:主考核导师手中有100分,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分配给两位学员,99位媒体评审一人一分,两项分数相加,得分高者胜出,与第一轮被“保送”的学员一起接受第三轮考核;第三轮考核规则与第二轮相同,得分高者将在队内登顶,拿到唯一的梦想席位。以前晚赛事为例,刘欢组学员徐海星正是在媒体评审团投票环节中仅得28票而惨遭淘汰的,庾澄庆组学员大山在媒体投票环节中只获60票,结束比赛。

    2

    在录制现场,99位媒体评审被安置在4位考核导师右侧的6排观众席上,每排16家媒体。每轮比赛结束后,4位导师轮流点评,与学员进行互动,其间媒体评审们可以根据学员的现场表现及导师的点评,考虑自己将代表各自的媒体将票投给哪位学员。投票通过举牌方式进行,媒体评审们从第一排开始依次投票,现场摄影会确保镜头扫过每位媒体评审,四五名工作人员在摄影机后进行统计,将每排票数逐一相加,并把学员的最终得票数写在小白板上展示给舞台上的华少。整个投票和计票过程约需10分钟。

    一个评审团,多少吐槽声

    前晚节目播出后,新设的媒体评审团惹来不少争议,有网友认为,专业的事应该留给专业人士来做;还有网友认为,既然购买了外国版权,就应该严格按原版来操作。

    @G rier:媒体评审团真是中国特色……

    @卢世伟:虽然我也是媒体,也知道媒体当中确实也有很多堪称专业水准的人士,但真心觉得在今年的歌唱类比赛中,媒体评审团真的很没有必要。专业的事情还是得让专业的人来干,唱歌这个行业,已经不专业得太久了。

    @李玩:做评委还是就事论事好,听声音就听声音,不要牵扯这么多无关的事情,不信歌手的水准茶居这么大,媒体们也得尊重一下自己才是。

    @眉头开了:媒体评审团这个设计没劲,买了版权就严格按原版来,别搞多余的。

    @倩倩-猪:好声音就不该请媒体评审团,撇开绯闻,个人认为徐海星歌唱得还不错,如此低的投票,夹杂了多少个人因素在里面,太不专业了。

    @格外二:这个媒体投票环节真的很二,越看越像一些兼职的学生推销员在岗顶电脑城外举着产品5折广告牌来回穿梭的情景。

    @自由的牛牛从此颓废:媒体评审团的投票这个环节真的有点奇怪,没有美感也没有仪式感,跟导师那花重金打造的、著名的椅子形成强烈的反差,这一节的设计太粗糙了。很想知道,原版的《好声音》操作宝典上,这个环节是否也就是这样设计的呢?不可能吧?

    @马志海:《好声音》,是什么在吸引人?一个是“情”:唱功固然重要,但情感却起决定作用,这也就是许多人觉得学员唱得比原唱更好的原因。另一个,是“信”:我们看到学员对导师的深深信赖,无论胜败,无怨无恨,只有情爱———有情感,有信赖,催生的就是爱。那个评审团,是粗鲁的闯入者,事关情感,需要外人投票?

    @花花菜:原版没有与媒体的互动,没有所谓的媒体评审团,到了中国,不光“顺应国情”加了这一Part,还一口气请来99家。费劲费力,神形随之而散,真不讨好。不如老老实实比照原版,干净,干脆,武断,决断。姿态就这么骄傲,不服也得服。

    @ kiki宅煮夫:《好声音》弄什么媒体评审团?99个不一定懂得欣赏音乐、不一定多有品位的人能选出什么?各国版本也没这个,难道这是有中国特色的选秀方式?

    @齐帅qs:媒体评审团的坐位方法、投票人数、投票方式完全copy了上届《中国达人秀》。当然,这是同一团队的作品。

    他山之石

    荷兰原版可以电话投票 美国版观众投票定输赢

    《中国好声音》的原版是荷兰的选秀节目《The V oice》。在荷兰,观众可以向制播方进行付费数据订阅,有3%的电视观众因此购买订阅。制播方还与合作商开发了一款应用程序,观众在节目直播前,可以从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PC上看到任意的节目片段。此外,比赛过程中的电话投票环节,以及比赛现场门票销售收入,也是荷兰原版创收的重要方面。

    而在美国版里,在结束盲听的录制阶段后就直接进入直播阶段,称为“Live Show”(现场秀)———各队剩下的4位选手登台PK,选手的生死决定权在观众手中,观众通过电话投票选出每队中喜欢的选手,剩下的3位被淘汰,至此每队只剩一位选手。媒体评审团是中国版独有的环节,颇具中国特色。

    为什么独独中国版有媒体评审团?

    广电总局2007年9月21日发布《进一步加强群众参与的选拔类广播电视活动和节目的管理》,规定:“每项活动播出时间不超过两个月,播出场次不超过10场,每场播出时间不超过90分钟”:“决赛最后一场可以采用现场直播方式”:“不得采用手机投票、电话投票、网络投票等任何场外投票方式”。

    因此,原版《The Voice》“直播+投票”的方式落地中国后,无法实行。所以,节目组在引进模式上,观众投票环节改为在录播中通过导师评分和9 9位媒体评审投票的方式来实现。


322#
 楼主| 发表于 2012-9-25 13:34:01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传媒老王所以传统媒体的转型显得尤为重要!这种转型不仅是横向的,自身纵向的也尤为重要,未来我比较看好苏州报业集团和合肥报业集团的一些探索。
@学虎在线传统媒体正面临收入和政治两个负淘汰。媒体圈子中10年以上没涨工资的媒企,大量存在。与上世纪相比,低收入和对思想的压制,让很多才俊望而却步。这和商业化新生媒体宽松的思想环境和抢人才热情形成强烈对比。传统媒体正沦为新媒体人才培训基地,这悲催的角色,无疑加剧了其危机。@传媒老王轉發(42) | 評論(11)35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新浪微博社區管理中心舉報處理大廳,歡迎查閱!


  • 同時轉發到我的微博
  • 同時評論給原文作者 学虎在线


绢子的围脖:传统媒体转型不该仅是把内容搬到网上,核心在于如何利用数字信息化时代的工具,发挥自身信息渠道与采集制作优势,在原有品牌效应下,更好地服务受众,持久赢得受众。同时改变原有经营模式,利用数字工具,提高运营效率,节约成本。 //@传媒老王 (3分鐘前)

回覆

李一樊:咨询如此发达的今天,政治立场反动,违背人性,行事肮脏的传统媒体不死是老天不长眼。 (7分鐘前)

回覆

自由的司徒炅:转型尤难//@传媒老王: 所以传统媒体的转型显得尤为重要!这种转型不仅是横向的,自身纵向的也尤为重要,未来我比较看好苏州报业集团和合肥报业集团的一些探索。 (14分鐘前)

回覆

美点深圳://@传媒老王:所以传统媒体的转型显得尤为重要!这种转型不仅是横向的,自身纵向的也尤为重要,未来我比较看好苏州报业集团和合肥报业集团的一些探索。 (20分鐘前)

回覆

庙堂江湖侠://@传媒老王:所以传统媒体的转型显得尤为重要!这种转型不仅是横向的,自身纵向的也尤为重要,未来我比较看好苏州报业集团和合肥报业集团的一些探索。 (20分鐘前)

回覆

学虎在线:就我个人观察,传统报业并没有成熟的转型空间。某种程度是,作为一个忠告,从业人员自我转型更实际。//@传媒老王: 所以传统媒体的转型显得尤为重要!这种转型不仅是横向的,自身纵向的也尤为重要,未来我比较看好苏州报业集团和合肥报业集团的一些探索。 (21分鐘前)

回覆

王大Vv:灰色收入很可观的 (24分鐘前)

回覆

积极向上的宇小花:传媒转型势在必行 目前要多读一些这方面的书//@传媒老王: 所以传统媒体的转型显得尤为重要!这种转型不仅是横向的,自身纵向的也尤为重要,未来我比较看好苏州报业集团和合肥报业集团的一些探索。 (24分鐘前)

回覆

黄金崑://@传媒老王: 所以传统媒体的转型显得尤为重要!这种转型不仅是横向的,自身纵向的也尤为重要,未来我比较看好苏州报业集团和合肥报业集团的一些探索。 (24分鐘前)



323#
发表于 2012-9-26 10:16:4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假记者威胁曝光负面新闻多次敲诈企业
中新网重庆9月25日电 一个有着维权机构和多家新闻媒体工作经验的男子,利用手中的媒体工作证化身专职记者,带上儿女、同事及朋友,以报道负面新闻为由专门敲诈小企业、小作坊,仅半年牟利至少7万元。记者25日从重庆大渡口警方获悉,当地警方目前已成功打掉这一犯罪团伙。

据民警介绍,今年3月初,大渡口一摩配厂老板李大念接到电话,称一帮报社记者堵在厂房门口,扬言要曝光厂里的环保问题。李大念因厂里的排污许可证还没办下来感到心虚,面对“记者”,李大念一会递烟、一会递茶,并将工商、税务等各种执照一一拿出来给记者们看。“你们的环保手续不全,没有许可证不能生产,你们看着办吧。”带头的记者训斥着李大念,随后叫实习生记录,并叫摄影记者拍照取证。见到这帮记者是真要曝光,李大念慌了,恳求他们能够手下留情,并拿出1600元的红包给带头记者。带头记者直接表示钱太少了,要求再加2000,无奈的李大念只好又从财务那儿取出2000,这帮记者才作罢。

3月,李大念与当地另一摩配厂老板陈华杰交谈后得知,陈华杰从去年底开始先后已经给这帮记者送去了2万元现金,其他同行也有人遭遇这样的“采访”。意识到不对头的李大念立即向大渡口警方报案

经调查,警方锁定了这帮记者所称报社的临时聘用人员周强德,他对媒体非常熟悉,先后在4家媒体上过班,还有在某企业维权中心工作的经历。8月21日,警方在其住处成功将其抓获,目前,该团伙9名成员已全部落网。

办案民警介绍,2009年,周德强到该报社负责广告经营工作,因广告生意难做,便想到曾经在某企业维权中心追查伪劣产品时总遇到企业拿钱消灾,又依仗自己对媒体采访比较熟悉,于是就拿工作证出来招摇撞骗。该团伙以周德强为首的9名成员都是亲友关系,包括周德强的儿子、女儿和以前的同事、朋友,每次出去均4人以上。周德强冒充记者,女儿是实习生,儿子是司机,另一个同事是摄影,再加上维权中心曾经的同事,感觉上比较专业,很容易让人上当,且专门选取一些手续不全、跟政府相关部门打游击的小企业、小作坊作为作案对象。

犯罪嫌疑人供述,从年初开始,他们这帮人在重庆南岸、巴南、大渡口、渝北等地先后作案18起,共敲诈现金至少7万元。

目前,犯罪嫌疑人均已被批捕或者监视居住。

http://news.163.com/12/0925/22/8C9GDS9G00014JB6.html
324#
 楼主| 发表于 2012-9-26 11:02:40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钱文忠//@闾丘露薇: //@1510周刊://@吴瑶Rita: "丁瑞起初是一名严厉、粗鲁、坚定的政党官员——正是独裁政权中的典型军官形象——但他渐渐意识到,在互联网时代,审查制是不可能持续下去的,他变得更友善、更宽容了。到今年,他甚至还协助媒体编辑组织了一次会议,探讨缅甸新闻业的未来。"

@纽约时报精萃【缅甸最后一任新闻审查总长收笔】丁瑞是缅甸最后一任审查总长。这是一个很有权势的职位,决定公众能读到什么,而哪些内容则从官方历史中删除。一个月前丁瑞宣布了一个重大决定:存在了48年零14天的审查制度即将终止。他说:我们无法回避改变,整个国家都希望改变。http://t.cn/zlyavZK

轉發(1088) | 評論(200)今天09:10 來自享拍微博通

轉發(38)| 收藏| 評論(10)13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缅甸最后一任新闻审查总长“收笔”THOMAS FULLER 报道 2012年09月26日
Kuni Takahashi for The New York Times丁瑞曾担任缅甸最后一任审查总长,是军政府强大的宣传机器背后的一支主要力量。
缅甸仰光他的办公室在二战期间曾是令人畏惧的日本宪兵的审讯中心。这也是丁瑞(Tint Swe)的绰号“文学刑讯官”的来历。按图放大Kuni Takahashi for The New York Times工作人员,其中大部分为女性,坐在缅甸仰光新闻出版审查与注册局老旧的桌子前。
相关文章

“我们没有逮捕或拷问过任何人,不过我们得拷问他们的作品,”丁瑞说道,严肃的面孔掠过一丝笑意。丁瑞是缅甸最后一任审查总长。这是一个很有权势的职位,决定着公众能读到什么,而哪些内容则从官方历史中删除。在近50年间,缅甸军政府在印刷前对每本书、每篇文章、每幅插图和照片以及每首诗都进行审查。对于寻求控制公民生活几乎所有方面的军政府而言,这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措施。审查办公室有一个奥威尔式的名字,叫新闻出版审查与注册局(Press Scrutiny and Registration Division)。好几代作者对它感到忿忿不平。审查者返回的手稿上,经常整段整段都是红线。有时整本书、整篇文章都遭到禁止。对军方势力或政府腐败稍有微词,都会被删除。缅甸以前的英文名字“Burma”也被删除,改为军政府喜欢的“Myanmar”。甚至是电话簿上的黄页也要通过审查办公室的审查。大约100名审查人员,其中大部分是女性,坐在老旧的柚木桌子旁的旧藤椅上工作。部分工作是在电脑上完成的,但很多审查者的笔筒里还是放着红笔。这些办公室里杂乱地放着的一堆堆发霉的书、报纸和手稿,以至于办公室员工表示他们必须定期喷杀虫剂消灭蛀书虫。最近,办公室里确实安静了。一个月前,丁瑞将国内知名的编辑和出版商都召集到这儿,宣布一个重大的决定:在存在了48年零14天后,审查制度即将被丢进历史的垃圾堆。在外界看来,缅甸发生的政治变化——比如释放异见人士、激烈的议会辩论、新闻自由等——既有些突然,又让人感到困惑。在近年来的军事独裁历史上,几乎没有不经过暴力和流血而拱手让出权力的先例。丁瑞自己的故事也记录了政府内部发生的变化:很多官僚逐渐意识到,军事统治是难以为继的。去年,他和信息部(Ministry of Information)的其他官员为废除审查制度制定了一个时间表。那时,距总统登盛(Thein Sein,又译吴登盛)领导的政府上台已有几个月。“我过去做的工作与这个世界是格格不入的,也是和现实不协调的,”丁瑞在他的办公室里说。在那里,几乎每面墙上都挂着政府的宣传标语。“我们无法回避改变,”他说,“整个国家都希望改变。”47岁的丁瑞的正式身份是军方强大宣传机器背后的主要力量。但是,在军政府当局日趋衰落的那几年,这位审查总长却有着双重身份,恰能说明那个政权的渐趋崩溃。在一次难得的采访中,他承认自己本身也是一个热心的作家。周末时,丁瑞会撰写一些有关军事史、武器以及其他主题的长篇文章。在他最喜欢的书中,有一本就是讲美国军事史的。他把自己的作品发布到了Facebook上,引起了记者的嘲讽,开玩笑地说,甚至连审查总长都知道怎样绕过审查委员会。缅甸的记者表示,在担任所谓的文学刑讯者的五年半时间里,曾经做过军官的丁瑞经历了一个逐渐转变的过程。(缅甸国内通常用于政治犯的肉体刑讯由政府其他部门负责执行。)丁瑞起初是一名严厉、粗鲁、坚定的政党官员——正是独裁政权中的典型军官形象——但他渐渐意识到,在互联网时代,审查制是不可能持续下去的,他变得更友善、更宽容了。到今年,他甚至还协助媒体编辑组织了一次会议,探讨缅甸新闻业的未来。《奈比多时报》(The Naypyitaw Times)是一份周报。它的编辑苏林昂(Saw Lynn Aung)还记得五年前有一次丁瑞大发雷霆,要求他删除一段称某部存在腐败的文章。“你是知道规矩的!”他记得当时丁瑞高声喝道,“我可以让你关张歇业!”丁瑞担任审查总长时,正值军政府面临一些最严峻的挑战:2007年秋天,佛教僧侣发动了起义;2008年5月,“纳尔吉斯”强热带风暴(Cyclone Nargis)导致至少13万人丧生,政府应对不力。他表示,那时为了维持秩序和稳定,审查制度还是很有必要的。记者们称,那些动荡事件过后,丁瑞显示出了更宽松的迹象。“他会说,‘请耐心点——会发生改变的,’” 苏林昂说,“在我看来,他稍稍走在了变革的前面。”丁瑞说,和其他人一样,他也密切注视着最高领导层的蛛丝马迹。他仔细读过登盛去年的就职演说,演讲关注的是全国和解和减轻贫困。“这个讲话让我觉得,真正的改革就要来了,”丁瑞说。总统就任三个月后——早在外部观察者认为改革进程已经启动之前——他和其他一些官员就着手,开始废除审查制度。2011年6月,有关娱乐、健康、儿童和体育的文章不再需要事前审查。其他内容也相继被解除审查。最终,缅甸最后两个需要接受审查的领域,政治和宗教,也解除了审查。随着独裁统治所留下的痕迹渐渐淡入历史,人们也不禁担心会出现倒退。那些靠军政权赐给的垄断和合同发财的巨商们,现在会延缓经济自由化进程吗?强硬派会压制改革派吗?但在有关审查制的问题上,丁瑞是确信不疑的。“不会掉头的,”他说。然而,缅甸的新闻自由依然还存在一些问题。报纸和杂志要出版,依然必须得到许可证。丁瑞说,前审查办公室及其员工的命运也还悬而未决。那100名审查者承认,他们现在手头上有大把空闲时间,并且很快工作会变得更少,因为出版物注册正在被转交给各邦。丁瑞环视了一圈办公室,说自己有一种失落感。“我很自豪,是我终止了审查制度,”他说,“但我也是人。我的办公室以前总是挤满了作家和出版商。”“现如今,我的办公室真是门可罗雀啊,”他说。
http://cn.nytimes.com/article/world/2012/09/26/c26myanmar/

325#
 楼主| 发表于 2012-10-9 20:48:4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新闻学子伤不起我碰到过注水三倍到六倍不等的。。。

@杨政在发行量、印刷份数上,大陆的报纸,没有一家不造假的。内容上的造假,读者可以参照多个信息源来分辨。但发行数量的造假,读者无法分辨。因为,到底开机印刷了多少,是大陆报纸的顶级机密。我呼吁,各报纸都公开自己的印数,不要再欺骗读者和广告商了。@邓飞 @王克勤 @范以锦 @钱钢 @南方都市报 @晶报轉發(3) | 評論(3)6分鐘前 來自360安全浏览器

轉發| 收藏| 評論2分鐘前 來自新浪微博


326#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3 13:06:28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国务院取消“广电新闻采编人员资格认定”此项行政审批

来源:中播微博 | 作者: | 发表时间:12年10月12日 | 【加入收藏】 【我要举报】



据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国务院决定取消的行政审批项目,其中包括“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人员资格认定”这一项。

记者致电个省广电局,据负责人介绍,目前为止还未接到相关文件通知,2012年的资格考试还正常进行,今后有这样的变化,还不知道,如果取消,还不会出现新的评定部门,在职广电记者编辑,申报职称,申领记者证,会有所变动。


http://www.byzc.com/newshtml/HangYeZiXun/13626.html

刘林军国务院文件何时生效?不是自颁布之日吗?那还考什么资格证啊?纯属耽误功夫,一点用处没有!早该取消此类不着四六的资格考试了!//@中国播音主持网:【关于国务院取消“广电新闻采编人员资格认定”此项行政审批】本站记者致电各省广电局,据介绍,目前为止还未接到相关文件通知,2012年的资格考试还正常@中国播音主持网【国务院取消“广电新闻采编人员资格认定”此项行政审批】据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国务院决定取消的行政审批项目,其中包括“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人员资格认定”这一项。详情http://t.cn/zllmSxE

轉發(134) | 評論(40) 10月12日10:21 來自专业版微博 轉發| 收藏| 評論(1) 11分鐘前 來自UC浏览器 |  舉報


327#
发表于 2012-10-14 23:55:4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谁动了我的假期?
     ——记者带“辛”休假

超长时间工作、睡眠严重不足。每天叫醒他们的不是闹钟,也不是梦想,而是新闻。或许唯有休假才能真正使媒体人放空身心。可他们真停得下来吗?学习充电、关注时事、突发事件……又有哪一个不如影随形?主播张泉灵就曾在微博里感叹:“别说带薪休假了,带病休假的机会都没有。”

工作没有之余


一、越是长假,越是繁忙
刚过去的“十一”你休假了吗?如果你的单位恰好轮到你值班,而同事们已在天南海北旅游或是天天睡懒觉,先别着急抱怨。你不妨打开电视,看见了吧,没有一家打出“暂无节目内容”的字幕,相反各种中秋晚会、十一特辑比平时还要精彩;你不妨买几份报纸,各种晚报、日报并未停刊;你不妨登陆网络,点开各大网站,新闻一直在更新,万象始终被关注。也许你的单位需要的只是一部分假期值班的员工,可毕竟进入了休假状态。而媒体界,没有谁会指望能过一个轻松无事、带薪而修的小长假。10月1日,“天下足球”主持人段暄就在节目中感叹:“越是到了长假期间,比如说春节、国庆,越是我们足球评论员越忙的时候。”

二、称其假期  实则小憩
传说中的“周刊记者的凌迟之刑始于周一,兴起于周三,感受于周五,消逝于周末”并非空穴来风,《新民周刊》新闻部主任韩波曾向记者描述了他到南宁采访的匆匆行程。周二临时接到任务后,上午马上出发,中午到达桂林,下午转到南宁,周三采访,周四返程,从南宁转至桂林,再飞回上海,周四晚上熬夜赶稿,终于在周五截稿那天把文章交付出来了。不断地碾转于各地之间,被时间追赶得连轴转,三餐甚至都不能正常吃,晚上也没有正常休息,何谈假期。
一部《搜索》,让女记者这个群体第一次被公众聚焦。但这部本来是可以引起共鸣的电影,让众真记者们看电影时,仿佛在看别人的故事,都对“记者下班回家做饭“这一点尤其不敢苟同。导演陈凯歌被广大媒体人评价“其实你真的不懂女记者”,是的,不能称得上是“放假”只能勉强称其“小憩”的几个小时,也许大家真的不懂。

三、让突发事件来得更猛烈些吧
何为突发事件?至少你永远猜不到它会在何时何地发生。它可以发生在精力充沛的白天,也常常于万家安眠的晚上横空出现。突发事件发生时,对媒体人来说,哪怕已经累瘫了、睡实了,也要第一时间赶往事发现场。《都市时报》的记者洪扬林霞就曾发《记者深夜现场直击勐海查毒 边防官兵按翻毒贩》的一文,记录下了自己跟随这一突发事件的心理状态。
21点22分记者跟随边防官兵结束了在打洛口的潜伏行动,回到宾馆休息。她已感到疲倦,可仍不敢松懈,上紧发条,随时准备从床上一跃而起,奔赴现场。说是休息,只不过是让身体能够躺倒床上,心里的紧张一点没有因为环境改变。果不其然,“22点53分,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响起。‘出发!’门外传来小潘的声音,我们拎起包就往外冲!”记者的休息只短短数十分钟,马上就被事情的突变给打断了。在一番周旋后,边防官兵终于于第二天早上7点制服了毒贩,而记者也“熬了一夜,眼睛变成熊猫眼。”
突发事件永远不会专门选择工作日或者任何你准备好了的时候发生,而面对突发事件,媒体人是不能也往往不会说一个“不”字的,这是职业要求,也是个人新闻素养使然。不过,因此而牺牲的休息时间,同样也数不胜数。


是谁动了我的假期?


一、越不过职业鸿沟
对于每天争抢新闻的媒体人来说,休假也许是唯一放松的机会,但有时却连机会都算不上。本应是“源于为了让朝中官员可每五天返家沐浴”的放松假期,放在媒体人身上,不但没有褪去一身疲惫,反而神经更加紧绷。说到底,就是职业化激情在作祟,职业化激情是指为职业而激动,为职业而自豪,为职业而紧张,为职业而战斗的一种情绪状态。媒体人与新闻理想相知,与社会责任相伴,已经习惯了对身边任何事情的职业敏感。这样的职业化激情,让他们在本来就不多不长的假期中也难放松。 勉强把工作的压力揣在口袋里,看到新闻线索,又让自己专业的自觉意识左右了假期。勉强改变了“有工作没生活”的状态,却又因一通电话做出了妥协。放不下的责任,放不下的态度,也许只有职业精神和对这个职业的热爱,才能让媒体人在长期超负荷的状态下,像“全能战士”那样去冲锋陷阵。

二、跨不过疲惫栏杆
调查称超六成白领过度劳累, IT和媒体人最辛苦。大部分过度疲劳的人都集中在25-30岁的IT和媒体从业者。习惯了过劳的媒体人们总是用自己的身体做出牺牲,却往往得不到回报。前段时间在微博出现的“某媒体实习生做的分析报告”上就写到,“起早摸黑全年周末无休春节还得值班采访”,如此超负荷的工作量,换来的也仅仅是“自以为是正义的化身,新闻民工而已”的评价。2012年7月31日,25岁浙江电台美女主持又用一种大家都不愿看到的方式离开了我们。有专家评论道:“媒体作业方式决定了媒体人的生活方式,而这种生活方式,违背了人的生理规律。“是的,疲惫已经成为了媒体人的习惯,假期对于他们来说,也只是扬汤止沸。一般来说,通宵一次,正常生理周期要用14天来修复。打乱了生物钟,也会引发身体调节系统问题,所以即便是有一两天的假期,在面对一周两次以上熬夜的媒体人面前,也似乎形同虚设。疲惫这道坎,终究是跨不过。

三、斩不断加班情缘
媒体从业者因为工作的特殊性,其工作时间很难限制在《劳动法》规定的范畴内。别人休息的时候,也正是新闻发生的集中时段,那么,考验媒体人的时刻到了。看着截稿的时间就在那里,怎么样的疲倦,他们也一定不会随便敷衍 。“俞力莎0:44,邢海洋1:02,贾子建1:07,李菁2:02,吴丽玮2:31,陆晴3:47,曹玲3:49“这是一串吓人却也感人的数字,是某周刊主编的邮箱中编辑们的发稿时间,媒体人用一个个加班加点的日子来表明了自己对工作的忠诚。当然也有研究表明,中国人之所以热衷加班,最主要原因是没有安全感、是为了升职挣钱。而在这一社会现实下,不仅工作受困于“钱”,工作的背面休闲也在“为五斗米折腰”。比如,《2010~2011年中国休闲绿皮书》显示,八成以上受访者称愿为赚钱而自动放弃休假,很多人则为了保住饭碗放弃休假。媒体人为了完成工作量或为了增加收入,时常处于自我不断的加压、增大工作量的状态。因此在激烈的竞争下,加班逐渐成了家常便饭,休假也似乎只是一种奢望。



你还记得上次放假是什么时候吗?






高立萍(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问:你还记得自己上次放长假是什么时间吗?
答:上次长假是在端午节。
问:你觉得自己的休息时间够吗?
答:财经媒体一般每周都有两天固定的休息日,总体来说还可以,但是休息日有时在外地出差,这样就会休息不够,比较累。基本每个月都有一次出差吧。
问:假期期间突然被叫去工作时的心情?
答:当然非常生气,但又不能不去。









王长星(贵州电视台记者)
问:假期期间突然被叫去工作时的心情?
答:这要看情况,如果是突发性事件,大事件,其实还好,有时候还会很兴奋,毕竟是做这一行的嘛。但是如果就是日常的小事,会觉得反感。
问:你觉得媒体人的休假权有没有得到落实?为什么?
答:没有。这跟工作性质有关,媒体工作没来就是这种很难定时的,你周五做的采访,你说你周六去不去整理一下,还要考虑时效性的问题。另外,同样是在媒体,做的工作不同也不一样,比如我们跑民生新闻的跟他们作专题的就没法比。我们是一年365天都要播,而且还是直播,就必须至少留一半的人在单位,所以假期自然也就少了一半。另外,有时候自己想提高学习一下,单位里的设备平时都有人用,那你想学习只能在假期了。






结语





  媒体人,你还真是带薪休假寥寥,可带辛休假却不少!(李星佺)














http://news.sina.com.cn/z/sdlwdjq/













328#
发表于 2012-10-16 12:33:47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河南省卫生厅否认下属媒体强制发行 称从未摊派

核心提示:近期,有网友发帖称“河南省卫生厅下属《医药卫生报社》强制发行,年收入2千多万元。”对此,河南省卫生厅表示,该报社在发行中只是宣传引导、从未摊派发行。报社目前有近100人,2千多万元的收入仅能维持正常运转。

人民网北京10月15日电 近期,有网友在各大论坛和微博发帖,称“河南省卫生厅下属的《医药卫生报社》拉虎皮扯大旗忽悠基层医疗工作者,强制发行,年收入2千多万,这里面,强制发行、强制做广告,占了相当大一部分。”今日,河南省卫生厅新闻办接受人民网强国论坛“政在回应”记者采访时表示,卫生厅下属的医药卫生报社在发行中只是宣传引导,从未摊派发行,也没有强制征订。

近日,有网友“limingbo”在网上发帖称,自己是河南省的一名基层卫生工作者,河南省卫生厅下属的几个报纸、杂志强制发行,让他十分反感,但是又敢怒不敢言。在帖文中,他列举了“河南《医药卫生报社》打着省厅的名义,让基层单位每年拿出数百元订阅报纸杂志”、“河南省卫生厅搞收费评选活动”等情况。

“limingbo”气愤地说:“不知道为什么河南省卫生厅竟然有了这么多的报纸和杂志,每到逢年过节、每到他们搞活动,经常给我们联系,让我们参与活动的同时,还要求我们在他们报纸上、网站上做广告。河南省卫生厅作为国家机关,办了这么多的报纸和杂志,深深的加重了基层卫生工作者的负担,我们期望国家纠风部门、审计部门、其他媒体能够给予关注,减轻基层卫生部门的负担。”

河南省卫生厅新闻办表示,接到网友反映的问题后,省厅新闻办公室高度重视,组织专门调查组,认真处理。

河南省卫生厅新闻办表示,《医药卫生报》是河南省唯一一家卫生行业报,报社目前近100人,有报纸、杂志、网站、手机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经查,在发行中,该报社只是宣传引导、从未摊牌发行。今年以来,河南省卫生厅开展过“百佳卫生院”、创新(惠民、和谐)医院评选等活动,但活动中并没有强制参评医院在报纸上做广告。

以下是河南省卫生厅的回复全文:

关于网友反映医药卫生报社有关问题的情况说明

日前,有网友在网络论坛中发表医药卫生报社在发行、举办活动、广告经营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后,河南省卫生厅新闻办公室高度重视,组织专门调查组,认真细致地调查处理。现将有关情况汇报说明如下:

一、医药卫生报社概况

医药卫生报社拥有《医药卫生报》、婚育与健康杂志、医药卫生网、河南健康手机报、河南医药卫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乡村医生特刊》、《疾控周刊》、《药周刊》等专刊随主报发行。多年来,医药卫生报社坚持正确的办报方向,紧密围绕医药卫生中心工作,积极宣传党的医药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及时反映医药改革动态、先进经验、先进典型,交流医药信息和使用诊疗技术,普及医学科普知识,发挥了行业媒体的独特作用。特别是近年来,医药卫生报社按照国家报刊体制改革的要求,积极主动融入文化市场,取得了长足发展,受到了国家及省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中国新闻出版报》曾专门介绍其改革经验。报社集体及相关个人先后获得中宣部以及河南省委宣传部的多次表彰,并明确指定报社作为组建专业报刊集团的试点单位。

二、有关情况调查结果

(一)报纸发行问题。目前。新医改如火如荼,但医改是世界难题,任务重、难度大。作为医改主力军的广大卫生工作者,只有充分了解医改新政策、新进展、新经验,才能勇当医改先锋,打好主动仗。作为全省唯一一家卫生行业报的《医药卫生报》,是广大卫生工作者了解医改新政策、新进展、新经验的最直接、最丰富、最贴近的窗口。但在发行中,报社只是宣传引导,从未摊牌发行。

(二)举办活动问题。今年以来,省卫生厅按照国家卫生部有关要求及本省实际,开展了“百佳卫生院”、创新(惠民、和谐)医院评选两个活动。在此活动中,的确有一些参评单位为扩大影响,在报纸上作形象宣传。但没有一家是强制性的,况且报纸也没有强制的权力。《河南卫生年鉴》《河南卫生系统通讯录》是省卫生厅委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编写的,由于没有拨付专项经费,只是按成本价进行了自愿征订。至于组织国内、国外的旅游活动更无从谈起。

(三)广告经营问题。作为媒体,社会效益第一,但广告经营是生存的基础,任何媒体都要开展广告经营活动。在广告经营中,报社落实以客户为中心、面向市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同时,实行分级管理制度,按章办事,建立广告经营的长效机制。每年在工商局对报社广告检查中均未存在任何违法广告的不规范行为。

人民网北京10月15日电 近期,有网友在各大论坛和微博发帖,称“河南省卫生厅下属的《医药卫生报社》拉虎皮扯大旗忽悠基层医疗工作者,强制发行,年收入2千多万,这里面,强制发行、强制做广告,占了相当大一部分。”今日,河南省卫生厅新闻办接受人民网强国论坛“政在回应”记者采访时表示,卫生厅下属的医药卫生报社在发行中只是宣传引导,从未摊派发行,也没有强制征订。

近日,有网友“limingbo”在网上发帖称,自己是河南省的一名基层卫生工作者,河南省卫生厅下属的几个报纸、杂志强制发行,让他十分反感,但是又敢怒不敢言。在帖文中,他列举了“河南《医药卫生报社》


(四)报社收入问题。报社目前近100人,有报纸、杂志、网站、手机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2000多万元的收入仅能维持正常运转,报社连自己的办公用房都没有。

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医药卫生报社表示热烈欢迎读者或舆论监督,认真查找工作中的不足,进一步充分认识到媒体作为党和政府口舌的作用,要讲政治、讲学习、讲廉洁,进一步发挥行业媒体的优势,服务医改大局,切实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

河南省卫生厅新闻办公室

二0一二年十月十五日

(本文来源:人民网 作者:彭心韫) 责任编辑:NN105


http://news.163.com/12/1016/08/8DU51A2N00014JB6.html
329#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9 18:45:15 | 只看该作者
【案例】@吕晴春-
今天珠海市政府与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南方报业今后将整合现有珠海特区报社与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在珠海的采编资源,成立特别报道中心,同时,双方将积极推进文化产业领域、重大文化旅游项目和文化艺术市场服务方面的合作,在横琴打造国际级的传媒产业交流中心。——这个有意思。

| 轉發(3) | 評論(2)
8分鐘前來自新浪微博


330#
发表于 2012-10-25 10:15:3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BBC欲购《中国梦想秀》 国产节目首次外销



中国梦想秀
  近日, 网上有传言称,英国BBCW(BBC环球公司)有意购买浙江卫视大型真人秀节目《中国梦想秀》[微博]的节目模式。昨天,记者从浙江卫视得到证实,目前双方已经进入谈判阶段,如果双方谈判成功,《中国梦想秀》将成为中国第一档销往海外的节目模式。
  □东方今报记者 李昌
  ▶▶BBCW欲购  《中国梦想秀》节目模式
  昨日,东方今报记者致电浙江卫视副总监杜昉,就网上有传言BBCW有意购买《中国梦想秀》的节目模式一事进行证实。杜昉表示,目前BBCW和浙江卫视双方已经进行了接触,并拟了初步合作协议书,“BBCW对购买《中国梦想秀》的节目模式有深度意向”。
  杜昉介绍说《中国梦想秀》前两季的节目模式,原本引自BBCW的当红节目《就在今夜》。然而,台领导认为只是选择帮助有演艺梦想的普通人实现舞台梦这一题材,有些狭窄。于是从第三季开始,《中国梦想秀》就开始自主研发全新模式,将梦想多元化,把节目做得更加深入人心。
  果然,第三季《中国梦想秀》推出后大获成功。更重要的是,《中国梦想秀》在今年的戛纳电视节上展示了节目模式和全套配合资料,这在中国电视史上也是第一次。
  ▶▶突破性节目模式
  受到追捧
  杜昉表示,《中国梦想秀》节目模式可以成功吸引海外电视同行的原因在于:首先,《中国梦想秀》出了一个“节目模式宝典样本”,包括灯光、舞美、音响、节目设计与流程等多个方面,可以用来复制,这是模式节目的灵魂;其次,《中国梦想秀》第三季全国收视平均2.3,在国内市场大获成功;另外,BBCW也希望自己的节目模式在原有的节目形式下有所突破。
  据悉,目前BBCW和浙江卫视谈判的内容包括节目模式、舞美灯光设计图、第三季节目视频等,且BBCW先购买一季节目模式后,对是否继续购买有优先选择权。不过,具体购买价格,杜昉表示不方便透露。如果双方谈判成功,《中国梦想秀》将成为第一档销往海外的节目模式。
  “作为中国的电视人,我们希望有朝一日,中国自己的节目模式也可以像《THE VOICE》一样走向世界。”杜昉说。
  ▶▶从“一直在模仿”
  走上“超越原创”
  有着多年制作综艺节目经验的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娱乐活动部编导李昌翔对此事发表了看法,中国的节目形式,走过了一条从“一直在模仿”转变为“超越原创”的过程。
  2004年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火得一塌糊涂,但许多业内人士都觉得,《超级女声》的节目模式和美国福克斯公司两年前推出的真人秀节目《美国偶像》如出一辙。但据记者了解,《超级女声》竟然是没有购买过任何版权的“原创节目”。此后几年,随着版权意识的逐步增强,各个电视台争相购买国外的节目模式。
  如今,按照BBCW的评估,浙江卫视的《中国梦想秀》不仅超越了原创,还是所有做这个模式的国家里做得最棒的。对此,李昌翔表示:“引进国外节目模式创品牌、创口碑不是最终目的,我们应当积极从中学习国外电视人的创新能力,制作更多更好的原创节目,但如果BBCW购买《中国梦想秀》节目模式成功,无疑会激发国内电视人的创新激情,并增强他们的信心!”
  如果BBCW购买《中国梦想秀》节目模式成功,无疑会激发国内电视人的创新激情,并增强他们的信心! ——李昌翔
  为普通人圆梦的《中国梦想秀》受到了BBC环球公司的青睐

http://news.sina.com.cn/m/2012-10-24/142725429248.shtml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