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大爷和算法,是谁搞坏了评论区
我愿意称这个时代为,算法情绪时代,公共关系团队,需要情绪专家,也需要算法专家。
很多读者反馈,文章太长,八卦减产。 文章决定压缩到3500字以内,八卦还是算了,没有保镖,迟早被打死。 上一期,我是如此结尾文章的,一些好友私信我,你这才刚到正题,怎么就结束了。 “拖出去枪毙!” “说吧,收了XX多少钱!” “资本家该死!” “这种企业就应该早点倒闭!” 做了多年公共关系工作的你,是不是早就发现了这几年评论区的巨大变化?为何似乎一夜之间,原本还是百家争鸣的论坛和灌水区,就突然变成了舆论一边倒的情况? 现在的评论区和各种社区,已经成了很多大公司市场和公共关系同学最大的痛苦之源,毕竟说一些偏激的话,并不犯法,他们却不知道,他们一起呼叫的偏激,却已经成了所谓民意。多少企业,正在为这种民意,瑟瑟发抖。 如何处理好跟他们的关系,不在一些文字或者视频中成为一边倒的众矢之的,正在成为公共关系部门的核心需求,但是大家却发现,以往的公关经验,在这里全部失灵,很难形成有效对抗,利用就更别提了。 罪魁祸首到底是谁?企业本身应该如何面对?公关关系人才格局如何调整? 我愿意称这个时代为,算法情绪时代,公共关系团队,需要情绪专家,也需要算法专家。 “ 罪魁祸首到底是谁?
为什么,今天的评论区,会成为令人头痛的地方?我个人认为有两大原因,一个是大爷,一个是算法。 先说说大爷的事儿。 我仔细观察过,我周边老年人的用户习惯,他们在刷短视频和看新闻的时候,更热衷于点赞和评论,如果周边有人,他们看到兴奋的地方,还得找你聊几句。 老年人,尤其是下沉市场的老年人,在当下的互联网舆论环境中,本质上是非常活跃的一群人,在他们所生活的现实生活中,往往他们没有说话的权力,因为根本没人听他们的,子女甚至都会一句话把他们冲很远,加上他们大多已经退休或者正在排队等待退休,每天有大把的时间。 我放三张图,大家先看一下,看完大概就会立刻明白一些问题。
是的,十年时间,整个中国互联网的网民结构正在发生彻底的变化。 下沉市场的网民数量更多,整体年纪正在变大,受教育水平被拉宽,手机网民成为主体。 在PC时代,当时中国的经济状况与今天相比,差距很大,2011年中国GDP总量48.76万亿元,2021年中国的GDP总量是114.37万亿元,在那个时间段,电脑在下沉市场的普及度并不高,毕竟电脑的使用场景以及操作门槛,对于很多用户来说,是相对受限的。 这里面,手机提供了更方便的上网环境,参与虚拟世界讨论的门槛被降低,而涌入到互联网世界来的大爷大妈们,则有着所有人走向老年之后的通病,特别固执和绝对。 当他们遇到算法之后,有意思的事情就来了,他们发现自己在年轻人世界里,处处都被DISS的局面,得到了彻底的反转。 接下来,我们聊聊算法。 腾讯新闻客户端大裁员后,标志着几乎所有做信息流的公司,都在逐渐抛弃原创,算法时代成为主流共识。 我跟很多老公关人聊过这个问题,大家都只看到了网民年龄结构带来的原因,但是很少人注意到算法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为什么PC时代的无论在论坛或者评论区,都很少出现一边倒的情况,往往都是两种甚至更多的观点在博弈和争执,也就是微博以前最经常出现的撕逼,但是这几年撕逼的事儿越来越少了,基本上就是一边很快打倒一边。 我去年写过一篇十万加的文章《手撕联想,司马南之心人人皆知》,大家可以转过去看一下,当时这篇文章在知乎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几千上百的小粉红在评论区一边倒的骂我,然后偶尔有几个站在我这边的,立刻就会被骂回去,甚至还有十几个人私信我,问候我祖宗十八代,问我收了联想多少钱(事实上,这篇稿子在联想内部,却被认为是黑联想的黑稿)。 但是,有意思的事情来了,在司马南最近被搞得一塌糊涂之后,知乎又有好事者把这篇文章翻出来,然后挨个去问这些小粉红,现在如何看待司马南,还叫他南大爷不?结果这些小粉红也毫不掩饰自己,有人回答说,当时也是看大家都这么叫也就叫了,本质上也不喜欢司马南。 这就是算法的力量,它会根据人们的喜好给你推送内容,往往会把价值观类似的人聚集到一起,我突然想起了网易很多年前的口号,网聚人的力量,可惜丁磊并没有实现它。 不要幻想什么独立思考,在算法面前,最终结果就是理性思考的人们被声音更大的人们所掩盖,这个世界百分之九十九的老百姓,都是普通吃瓜群众,他们在舆论上的大多数站队,往往就是看谁的声音更大。 既然,大多数人,在中间,那么玩传播的公共关系从业者,就有操作空间。
“企业应该如何面对 这个世界的道德弧线很长,但是我们始终相信,它偏向正义。
所以,我特别喜欢小米公司的一句话,始终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将发生,乐观去看待并不乐观的世界,就会产生去研究和改变的动力。 什么样的传播,会持续性给一家企业创造正面舆论? 一定不是财富的堆积,也一定不是造富神话,更不会是大到令人可怕的规模,永远记住,在传播中,仇富是一个持续性的负面流量池,在任何国家都是如此。 首先,企业是一块海绵。 伟大且受人尊敬的企业,一定是一块海绵,能吸收能释放,如果一味只知道赚钱,而从来不给所处的商业社会做贡献,这样的企业走不远,更别谈伟大。 毕竟,每一家企业在所处的社会中,都会触达天花板,一开始企业从社会中赚取利润,但是必须要拿一部分利润回馈社会,让社会变得更好,人们的生活环境得到持续提高改善,教育得到持续优化,这样才会形成良好的循环,企业也才能永远有持续增长的机会。 所以,我们的传播,一定要有释放的环节,技术研发、创业型投资、公益慈善等等都是值得拿出来讲述的故事。 华为这些年,其实就做好了一件事,持续投入研发,于是在舆论上,就有了持续性可做的文章,百度这几年也开始走这条老路,强调自己的研发投入。 其次,持续做一件善事。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中,有一种价值观,永远都是不会错误的,那就是“利他”,人人都想利他,企业如何把自己的“利他”行为,更好的传递给公众? 这些年,腾讯的99公益和蚂蚁森林,算是两个我个人认为做的比较不错的国内项目,其实很多人也在研究他们为什么做得好,在我看来,持续可能是一个重要原因,这个世界很多事情都是因为持续才有价值。 比尔·盖茨、巴菲特等等美国知名的企业家,在慈善这一块的投入,也是持久不断的,然后盖茨已经离开了微软很多年,但是盖茨作为创始人的慈善行为,从某种意义上,依旧还在为微软贡献一部分良好商誉。 毕竟这个世界,有些关系,不是说断就能断的。 第三,少谈自己多谈生态。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互联网企业的传播,一直集中在商业模式、竞争、数字游戏之中,这些传播基本上就是服务自己,通过秀肌肉来吸引更多的关注,方便自己融资或者赢得羡慕。 此前,我写过一篇谈腾讯传播的文章,其实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案例,腾讯这么多年一直都很少秀肌肉,虽然它的肌肉是最大的,鹅厂的传播更多聚焦在生态之上,它给合作伙伴赋能了什么,通过公益给社会赋能了什么。 据我所知,99公益在鹅厂算是预算最充足的项目,这一段时间铺天盖地的小红花软文投放,就可以看出一些逻辑了,腾讯并没有把钱花在财报。 这就是积德行善的力量,没有人会骂一个每天在利他的企业家和企业,这属于典型价值观不正确。 而且,慈善和公益,就在身边,唾手可得。 很多人都很好奇,一口老炮的主图为什么一直是一张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图片,因为我想让大家知道,慈善就是非常容易参与的事。 我每次都会跟我的一些富人朋友们说,你们总说要做慈善,但是似乎这个行为一直在脑袋里,却不曾执行,其实非常简单,打开一口老炮的文章,扫描二维码,就立刻可以实现最简单的慈善。 据我所知,通过一口老炮,已经有一千多个人参与了月捐计划,这证明我们公众号的转化能力非常不错,搞得我最近都在思考,是不是要开放广告位给企业投放硬广了。
“ 新时代的传播团队
记者的天职是记录,而小说家的天职则是讲故事,前者要建立在事实基础,而后者则可以二次艺术加工。 这两年,很多公关都在跟我说,市面上讲故事的媒体太少了,大家找来找去,就那么几个号,像“人物”这样的公众号就变得非常稀缺起来,曾经一度,我都萌生过去做一个类似的号,毕竟我写了很多年小说,如何写一个感人的故事,属于强项。 为什么,我说媒体人这几年不再适合做公关了?因为当下的舆论环境,媒体人的天性是很危险的一种习惯,很多事情在这几年,最好不要太较真,较真的结果就是自寻死路。 我的建议,招以下几类人。 第一类是虚拟创作型人才。 小说家、编剧可以负责文案的形成,导演可以负责视频组的内容。 一个写小说的人,在写故事上,与一个记者,能够有多大的差异?最大的区别就是在代入感上,写小说的人,可以更轻松的让受众感动,并且带动情绪。 记者负责记录,而小说家则负责情绪。 媒体人在视频方面,就更不用说了,我自己做了一年多视频,后来都放弃了,完全不在频道上。 第二类是数据分析型的人才。 如果你是一家互联网公司,最好直接去做算法的部门借调一个人过来分析舆情数据,在每一次舆情中,找到算法推荐机制,然后根据算法的权重再去给内容输出团队匹配相应的指导。 每一个公关部,以后必须要配备一个自己的CTO,这个是我的基本判断,以后我也会重点在写一篇文章来分析这个观点。 毕竟,以前的公关部面临的都是各个平台的编辑,那些都是活生生的人,所以我们招一些媒体的编辑记者来做公关,是对症下药,但是如今我们面对的是算法,用编辑记者去对付算法,很显然就是驴唇不对马嘴。 如今这个时代,如果你还在用老思维搭建你的公关部,你就一定会举步维艰,传播的渠道、信息流通的逻辑、受众的组成,一切因素都发生了变化。 解散你的冷兵器军团吧,欢迎来到算法情绪时代,算法,情绪,核心秘密武器。
END
来源:一口老炮(公众号)
编辑:马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