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闻伦理案例集锦

[复制链接]
311#
 楼主| 发表于 2011-8-23 11:32:0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网曝河南嵩县领导“悬浮”视察照(图)
2011-08-23 07:53:50 来源: 大河网(郑州) 有1362人参与

核心提示:河南嵩县旅游网上发布一则标题为《嵩县县长李大伟在白云山调研时即兴赋诗畅抒游感》的新闻,配图被网友发现有合成痕迹:照片中的领导“悬浮”在空中,并且在阴影下脸部仍反光。嵩县旅游局相关人员确认照片系合成,但称李县长确实来过景区视察,该照片已被撤下。


嵩县旅游网上的“悬浮”照片。
手机号为135××××8137的机主发来短信:前段时间,四川会理县领导悬浮在公路上的PS照片事件刚刚平息。最近,我浏览嵩县旅游网一则新闻,竟发现照片上的领导不但飞在山顶,而且玩起光影逆转。这张该县县长视察白云山景区的照片有“PS”嫌疑。
[爆料]
领导“飞”在山顶视察工作
昨日,根据网友提供的线索,记者很快在嵩县旅游网上找到了网友所说的那则新闻。
该新闻标题为《嵩县县长李大伟在白云山调研时即兴赋诗畅抒游感》,刊发时间为2009年7月27日。文中提到,7月25日上午,嵩县新任县长李大伟在白云山小黄山调研时,为白云山美景所叹服,当即赋诗一首盛赞白云山,抒发了心中的无限感慨。
文中还附上了县长的诗作。身登白云山,了烦自成仙;五毒随风去,清凉润肝胆;张良长居此,李白去复还;快意需饮酒,千杯不觉酣;赠君无价宝,长居白云间。
图片显示,嵩县时任县长李大伟和白云山管理局局长党六平在一景区的山顶专心地谈论着什么。照片中,两人虽被石头光线遮挡,但面部依然反光。另外,两人明显不是站在山顶,而是“悬”在上面。

网友“郑大达人”评论:照片中的领导不但“飞起来了”,而且玩起了“光影转换”。照片中领导站在石头阴影下,但脸上光线仍明晃晃的。另外,照片中的女子站在石头低洼处,但却如履平地,如练“神功”啊!
[确认]
照片系合成,已被紧急撤下
查询嵩县旅游网,记者发现该网为嵩县旅游局主办。致电嵩县旅游局办公室,一女工作人员经过仔细核实后,向记者确认照片是PS的,马上会撤下来。
“这张照片是合成的假照片,但李县长当日确实来过景区视察,相关责任人由于粗心和存在侥幸心理,用PS照片代替现场照片。”该工作人员解释说,她感谢网友发现了错误。随后,记者刷新页面发现“悬浮”照已被撤掉,只留有文字新闻。
(本文来源:大河网作者: 王新昌 李一川 )



http://news.163.com/11/0823/07/7C4J0IHA00011229.html

312#
 楼主| 发表于 2011-8-23 16:31:3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潮崖:记者卧底……//@Sakura竹: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咳//@袁博袁://@宋守山: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 //@小眼昏花:嫩待干横木?


@青岛微博:【人类已经无法阻止青岛《城市信报》了】它是神枪手,每一篇稿子消灭一家连锁饭店;它是特工队,每一个卧底都搞来一个厨房里的内幕!永和豆浆、哈根达斯、新龙源、排骨米饭、DQ、阳光西餐厅、海底捞,一个个都倒下了!卧底,卧底,卧底!下一个将会是谁?人类已经无法阻止《城市信报》了




收起 | 查看大图 | 向左转 向右转


今天 15:08 来自新浪微博
转发(113) | 评论(43)




32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
转发(1) | 收藏 | 评论(1)



313#
 楼主| 发表于 2011-8-25 09:56:03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西方主流媒体从消息来源入手防范虚假新闻

2011年08月24日09:48  中国新闻出版报
西方新闻界有一句行话:没有一个记者能超出他的消息来源。

  规则与教训——西方主流媒体如何从消息来源入手防范虚假新闻
  □张宸
  西方新闻界有一句行话:没有一个记者能超出他的消息来源。显而易见,消息来源对新闻的准确性具有决定意义。而不当使用或滥用消息来源,则是虚假新闻产生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因此,使用什么样的消息来源,如何使用消息来源对防范虚假新闻至关重要。鉴于消息来源的重要性以及众多惨痛教训,西方主流媒体对消息来源尤其是匿名消息来源的使用十分重视,制定了许多详细具体的规则来规范和约束采编人员的行为。
  消息来源的选择
  路透社将消息来源分为3个等级:第一个等级是记者(包括摄像师),这是最好的消息来源。记者作为媒体自己人,当然最可信赖。路透社认为,记者或摄像师是可能存在的最准确的消息来源。记者亲历新闻事件或在现场做第一手报道其准确性通常是其他消息来源无法比拟的。记者作为消息来源能大大地提高报道的准确性,从而能最大限度地避免虚假新闻的产生,除非记者本身故意捏造或者不够专业。
  第二个等级是实名消息来源。所谓实名消息来源就是有名有姓,可以确认身份的消息来源。这类消息来源及其提供的信息是否可靠就是记者不得不考虑的首要问题。路透社要求,只要有可能,应通过姓名和职位来确认消息来源的身份;应了解消息来源如何获得信息;通常应予以核实和平衡,特别是涉及冲突或谈判的情形下。
  第三个等级是匿名消息来源。因为此类消息来源的姓名不公之于众,身份无法确认,并且他们不承担任何责任,也不会有任何名誉损失,因此匿名消息来源是准确性最差的一类消息来源。很多虚假新闻根源于匿名消息来源。因此,使用这类隐身的消息来源须十分谨慎。当然,一个匿名消息来源也可能比一个实名消息来源可靠。
  显然,为避免虚假新闻,最好是记者本身作为消息来源,这就要求记者亲历新闻现场,做目击者;其次是使用实名消息来源,而尽量避免使用匿名消息来源。
  消息来源的使用
  西方主流媒体在如何使用消息来源方面实际上有几个基本原则,这些原则对防范虚假新闻有积极的意义。
  诚实原则。即提供有关消息来源的信息时必须诚实,不欺骗造假。路透社规定,“我们提供消息来源时决不应误导读者,把消息来源公开说的事情作为背景性的内容来引用,或者当我们只有一个消息来源的时候,却以多个消息来源的形式来引用”。《华盛顿邮报》规定“如果一个报道引用多个消息来源,我们必须有多个消息来源。如果报道说某人拒绝评论,那也必须是事实。我们不能企图通过不准确写作(谎称他们拒绝我们的采访)来保护消息来源。”
  诚实是使用消息来源首先应遵循的原则。但是,在西方新闻实践中,违背诚实原则通过虚构消息来源造假的情况还是时有发生。近几年影响最大的案例莫过于《今日美国报》资深记者杰克·凯利造假丑闻。他采用的造假手段之一就是虚构消息来源,尤其是匿名消息来源。
  透明原则。即尽可能向受众提供有关消息来源的信息,以使受众对消息来源及其提供信息的可信度能有所判断。美联社规定,“我们应提供消息来源的全名和确认该消息来源身份所需要的信息,包括消息来源的年龄、头衔,所在公司、组织或政府部门的名称,还有家乡,并解释为什么他或她是可信的”。《华盛顿邮报》规定,“应在报道中最大限度向读者披露信息的消息来源。应该使我们的报道尽可能地对读者透明,以便他们可以知道我们怎样和从哪里获得的信息”。
  即使对匿名消息来源,也应尽量提供一些信息,力求在一定程度上透明。路透社规定,匿名消息来源应尽可能详细而明确。努力同消息来源协商使其同意对其做十分准确的描述以使读者相信匿名消息来源的可靠性。没有进一步描述的“一位消息人士”、“几位消息人士”、“几位观察员”是含糊和不可接受的。“消息灵通人士”、“可靠消息人士”的用法也是如此。
  一般来说,消息来源越透明,报道的可信度就越高。美联社认为,透明度是其可信性的关键。消息来源的透明也有助于防范虚假新闻。一方面,透明可以使受众对消息来源的可信度有所判断,这对记者也是一个压力。另一方面,编辑可以对消息来源尤其是匿名消息来源的可靠性进行评估、核实,这也有助于防范虚假新闻的产生。
  多来源原则。即通常情况下,报道应具有多个消息来源,它们可以相互佐证以确保新闻的真实准确,而不应只有一个消息来源。美联社规定,“在正常情况下,美联社的报道应寻求不止一个消息来源,以便信息能被其他消息来源证实或详述”。路透社规定,“只要可能,应反复核实信息。两个或更多消息来源好于一个消息来源”。
  上述三原则对记者使用消息来源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限制了记者随意和不当使用消息来源的行为,即使对那些企图故意制造虚假新闻的人也起到一定的限制作用,提高了造假的难度,因而对防范虚假新闻有积极的意义。
  哪些消息来源应限制
  限制使用单一消息来源
  依靠单一消息来源做报道有很高的风险性,无论该消息来源是实名还是匿名,这也是虚假新闻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通常情况下,应避免仅仅依靠单一消息来源做报道。美联社规定,“只有在很少情况下,一个消息来源才是足够的,即信息来源于一个权威人物,并且其提供的信息如此详细以致准确性毫无疑问”。根据美联社的规定,使用单一消息来源只应局限于很少的情况下,不能随意使用,更不能滥用。
  限制使用匿名消息来源
  使用匿名消息来源不仅降低新闻的可信度,而且也为虚假新闻提供可乘之机。路透社、美联社、《纽约时报》等西方主流媒体都对使用匿名消息来源进行严格限制。
  (1)使用匿名消息来源的条件
  第一,来源可靠,信息准确而重要。这是使用匿名消息来源的首要条件。路透社规定,“我们相信他们(指匿名消息来源——作者注)在提供准确、可靠并有新闻价值的信息……匿名消息来源必须直接知道他们提供给我们的信息,或者代表直接知道该信息的权威机构”。《洛杉矶时报》规定,“匿名消息来源应用来传播重要信息给我们的读者。我们不应用匿名消息来源来发表不重要的、显而易见的或意图谋私利的材料”。美联社将匿名消息来源提供的信息对报道至关重要,消息来源可靠并处于拥有准确信息的位置,作为使用匿名消息来源的条件。
  第二,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使用。即使满足上述条件,使用匿名消息来源也应严格限制,就是匿名消息来源要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作为最后的手段来使用。《纽约时报》规定,“匿名消息来源只有在这样的情形下才可使用——以别的方式报纸就不能出版它认为可靠而有报道价值的信息”。路透社规定,“这种信息我们通过任何其他方式不可能获得。当我们使用实名消息来源容易得到同样的信息时,就不应使用匿名消息来源”。美联社规定,“除非被迫接受消息来源的匿名条件,否则就不能使用其提供的信息”。《华盛顿邮报》规定,不应随意地或不经思考地同意消息来源匿名,只有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才允许消息来源匿名。
  事实上,许多虚假新闻都祸起匿名消息来源。在《纽约时报》杰森·布莱尔丑闻曝光后,《编辑与出版人》(Editor and Publisher)在一篇社论中批评《纽约时报》这次“翻车”与该报向来“严重滥用匿名消息”有莫大关系,并敦促该报从布莱尔丑闻汲取教训。社论指出,匿名消息有如新闻业的“鸦片”,而某些报纸已染上纵容使用匿名消息的“毒瘾”。
  (2)使用匿名消息来源必须注意的问题
  一是谨慎评估。由于使用匿名消息来源有很高的风险,因此记者在使用匿名消息来源前必须谨慎评估。对此,路透社规定,“评估匿名消息来源时,应权衡该消息来源提供信息的记录、职位和动机。记者和编辑应质疑远离事件的消息来源提供信息的准确性”。
  忽视对匿名消息来源及其提供信息的评估是《纽约时报》“李文和间谍案”报道失实的重要原因。该报在2000年9月26日的编者按中承认,它本来应该评估那些使联邦调查局和能源部把“李博士与仍被公认为严重违反保密措施的行为”联系起来的假设。《纽约时报》显然没有对政府官员等匿名消息来源提供信息的动机和可靠性进行应有的评估。
  二是多源核实。多源核实是使用消息来源的核心原则,对于匿名消息来源应以更高的标准来进行多源核实。一般来说,依靠匿名消息来源所做的报道必须要通过另外一个或多个消息来源反复证实,以此确保报道的真实性。路透社规定,“基于匿名消息来源的报道尤其需要反复核实,通常应有两个或三个消息来源”。
  在水门事件报道中,《华盛顿邮报》使用“深喉”这样的匿名消息来源,无疑要冒巨大的风险。为避免风险,该报逐渐形成一个不成文的规则,就是如果没有两个消息来源来证实一个可能被认为是犯罪的行为,那么这一具体的指控就不能在报纸上使用。因此,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总是千方百计寻找多个消息来源核实验证,以保证报道的可靠性,从而在最大限度上避免了使用匿名消息来源的风险。事实证明,多个来源小心求证的报道方法是该报在极其危险复杂的环境下能够不断前行的制胜法宝。
  而忽视多源核实,则往往让媒体付出惨重代价。CNN就有过这样的惨痛教训。1998年6月,CNN播出了一个内幕消息——美国曾在越战时期使用神经瓦斯杀害老挝战役中逃脱的美军。该消息引起美国军方和上百名老兵的抗议,但是CNN却拿不出足够的证据来证实该消息。结果CNN不得不向读者和军方道歉,并宣布收回该报道。报道该消息的记者被革职,多位CNN资深人士被降职。CNN的信誉也因此严重受损。CNN的错误在于在没有核实、缺乏足够证据的情况下播出了一条耸人听闻的所谓内幕消息。
  三是获得批准。记者使用匿名消息来源必须获得相关编辑的批准,否则不能在报道中擅自使用匿名消息来源。美联社规定,“想要使用来自匿名消息来源资料的记者在发送报道给编辑之前,必须获得其新闻主管的批准”。《洛杉矶时报》规定,“在实践中,记者开始考虑为保护消息来源而同意匿名之前应咨询编辑”。
  这些规则就是要避免记者随意使用匿名消息来源,同时发挥编辑的把关作用。美国《新闻周刊》关于美军亵渎《古兰经》报道失实后,该刊总编辑理查德·史密斯要求,只有编辑、执行编辑或他们特别指定的其他高级编辑有权批准匿名消息来源的使用。如果报道中必须使用匿名消息来源,那么消息的来源及其立场必须向高级编辑汇报。《新闻周刊》的教训和新政策说明,使用匿名消息来源需获得批准对防范虚假新闻十分必要。
  四是应向相关编辑披露匿名消息来源的身份。在使用匿名消息来源时,相关编辑有权力或责任知道匿名消息来源的身份,记者应向相关编辑透露匿名消息来源的身份。路透社规定,“一经要求,期望记者向他们的直接主管披露消息来源。拒绝这样做可能会导致报道被推迟以做进一步的斟酌。主管有责任确保消息来源及获得信息的适当性,尤其是敏感报道。如果主管对消息来源有疑问,记者应向主管作出说明”。《华盛顿邮报》规定,“编辑有责任了解报道中所使用消息来源的身份,以便能与记者共同评估使用他们的适当性。一些消息来源或许坚持记者不要向编辑透露其身份,我们对此应予以抵制。当这种情况发生时,记者应解释,这样获得的信息不可能刊印。出现在报纸上的任何的消息来源应至少为一个编辑所知”。BBC规定,“无论何时,相关编辑有权知道匿名消息来源的身份。为避免卷入重要指控,应当抵制任何不向高级编辑披露消息来源身份的企图。而这种情况一旦发生,记者应当清楚,这一秘密获取的信息可能不被播发”。根据甘尼特报团的政策,批准发表消息的高级编辑有责任确定消息来源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记者向相关编辑披露匿名消息来源的身份,编辑知道匿名消息来源的身份并确定其可靠性,对防范虚假新闻非常重要。这样可以使编辑能够对匿名消息来源及其提供信息的可靠性有所判断(必要时进行核实),因而能有效防范不当或滥用匿名消息来源导致新闻失实的情况出现。案例证明,一些虚假新闻之所以出炉,就是因为编辑失职,没有把好关。在《华盛顿邮报》记者珍妮特·库克造假丑闻中,相关编辑既没有质疑更没有核实库克报道《吉米的世界》中匿名消息来源的真实身份,结果导致一场惊世丑闻。怎么会有记者能够突破编辑们重兵把守的防线,将这样一个弥天大谎登到报纸上?当时负责调查此事的新闻督察专员威廉·格林认为,是因为在新闻界被称为“编辑”,而在其他行业被称为“质量控制”程序失败的结果。他写道:“《吉米的世界》这篇文章的发表使得《华盛顿邮报》蒙羞,因为编辑们抛弃了对他们来说最引以为自豪的职业精神——怀疑一切。”
  限制使用单一匿名消息来源
  通常,记者应特别要避免依靠单一匿名消息来源做报道,因为这样做很可能使报道面临最大风险。《华盛顿邮报》规定,“使用单一秘密消息来源的判断取决于消息来源的可靠性和消息来源提供信息的动机。只有在执行总编辑、总编辑等人深思熟虑之后,才应刊印来自单一秘密消息来源的信息”。路透社规定,“当新闻来自直接了解情况的可信赖的消息来源并且信息可靠时,路透社会播发来自单一匿名消息来源的新闻。使用单一匿名消息来源的报道应是例外,并需经直接主管批准。这些信息应受到特别详细的审查,以保证我们不被操纵”。
  《华盛顿邮报》、路透社的上述规定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对单一匿名消息来源提供的信息进行特别详细的审查;二是深思熟虑后方可使用。因为使用单一匿名消息来源的风险很高,所以执行更为严格的政策。
  在情报门事件后,BBC成立了一个调查小组进行调查并发表了《尼尔报告》,该报告指出,记者安德鲁·吉利根报道失实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滥用单一匿名消息来源,该报告建议慎用单一匿名消息来源。
  许多惨痛的教训使西方主流媒体高度重视消息来源的使用,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相关规则。这些规则对提高新闻的准确性,防范虚假新闻意义重大,值得国内媒体学习和借鉴。
  (作者单位:新华社新闻研究所)

路透社、美联社关于消息来源使用技巧

  2011年08月24日09:48  中国新闻出版报


  路透社记者关于消息来源使用的技巧:
  ·当必要时,路透社将使用匿名消息来源,即他们提供的市场或公众利益信息不能公开利用。我们为这种信息的准确性单独负责。
  ·当同消息来源交谈时,永远要确信双方谈话的基本规范是清楚的。访问时要记笔记,并录音。
  ·只要有可能,应反复核实信息。两个或更多消息来源好于一个消息来源。评估匿名消息来源时,应权衡该消息来源的业绩记录、职位和动机。使用你的常识。如果信息听起来是错误的,应进一步核实。
  ·采访交易、争论、谈判或冲突的各方的消息来源。
  ·在使用消息来源以及获得信息方面应诚实。尽可能多的提供有关消息来源的背景和资料以鉴别他们提供的信息,无论是实名消息来源还是匿名消息来源。对你不知道的东西也应态度鲜明。
  ·在例外情况下,当新闻来自直接了解情况的可信赖的消息来源并且信息可靠时,路透社会播发来自单一、匿名消息来源的新闻。单一消息来源报道要经过特别的批准程序。
  ·同消息来源有约定的是路透社,而非记者。如果有合理的编辑理由,期望记者向主管透露其消息来源。保护消息来源的秘密,对记者和主管都是极为重要的。
  ·在做首创性报道时,努力证伪和证实你的报道。
  ·准确始终是第一位的。出错比时效慢更糟糕。在播发稿件前,应考虑你将怎样应对挑战或否认。
  ·始终保护权威消息来源。
  ·路透社将给予遵守消息来源指导方针和相应批准程序的记者以支持。
  (来源:A handbook of Reuters journalism)
  《纽约时报》关于匿名消息来源使用的规范:
  在下列情况下可考虑使用匿名消息来源:
  ·消息来源必须直接知道其提供给的信息。
  ·消息来源必须是为时报所知的了解这种信息的权威人士。
  ·事情高度敏感,消息来源可能因提供消息面临法律诉讼危险或因此丢掉生计。
  ·由于政策的原因,权威政府官员不能代表政府讲话。
  在下列情况下不准予匿名:
  ·平常采访中,禁止不经思考的匿名或者把匿名作为一个假定条件。也就是,日常报道不应准予消息来源匿名。
  ·当消息来源容易得到时,不应使用匿名消息来源。
  ·不应准予投机商匿名,“除非其投机行为真实并具有新闻价值,并能清楚地表明事实真相”。
  ·利用匿名做掩护进行个人或党派攻击。
  ·价值不高或寻常的评论。
  (来源:The New York Times Confidential News Sources)
  美联社使用基于匿名消息来源的其他新闻机构报道的规定:
  当我们认为基于匿名消息来源的其他新闻机构的报道适合我们报道时,需要对它们做最小心的详细审查。
  (1)资料必须真实并没有其他方式能获得。
  (2)报道必须真正重要并有新闻价值。
  (3)所获资料的使用必须经主管授权。
  (4)报道必须平衡,且必须予以解释。
  (5)必须真正做出努力使它公开发表,或者最低限度,通过自己的消息来源证实它。
  (6)如果有任何疑问,不应再用此报道。
  (7)如果资料最终被采用,必须将它归属于原创人员,并注意他们对消息来源的描述。
  (来源:The Associated Press Statement of News Values and Principles)



http://news.sina.com.cn/m/2011-08-24/094823042591.shtml

http://news.sina.com.cn/m/2011-08-24/094823042591_2.shtml

314#
 楼主| 发表于 2011-8-25 20:41:1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央视天天污蔑反对派,反对派努力救央视记者
 
外交部发言人马朝旭24日就在的黎波里的5名中国记者情况发表谈话。据证实,经中国驻利比亚使馆和中方赴班加西临时工作组不懈努力,驻利使馆已成功将被困于的黎波里有关酒店的5名中国记者安全接出并妥善安置。
据有关媒体介绍,包括央视记者在内的30多名外国记者曾被困于利比亚政府军控制的里克索斯酒店内,被当做“人盾”。酒店内的电力和供水已被切断,没有服务人员。30多名头戴钢盔身穿防弹衣的外国记者聚集在酒店一楼,忠于卡扎菲的卫兵偶尔对记者们进行核实,而他们所提供食物的分量正在逐渐变少,这些都给记者们一种沦为人质的感觉。事实上可以说他们已经被卡扎菲集团软禁起来,作为准人质,处于准人质的状态。
别的媒体不说,单说央视记者,这几个月来,他们可一直再为卡扎菲政权摇唇鼓舌,甚至到了不惜造谣、歪曲、编造的程度,其所作所为,严重违背看一个媒体所应该具有的职业道德和操守,以至于利比亚反对派方面不得不打出汉字标语,以防止央视的造谣。一个媒体无耻到了这个地步,也算是骇人听闻,登峰造极了吧。
可就是这样一伙忠心耿耿为卡扎菲摇旗呐喊的家伙,却被卡扎菲方面当成了肉盾、人质。就是到了这个田地,央视还在为卡扎菲辩护,还在诬陷是反对派在控制记者。这可真是不要脸到家了。一个泱泱大国的中央电视台,气节竟不如妓女、小姐,我这个普通中国人,都有点不好意思了。真应了那句老话:“天作孽,犹可活;自作孽,不可活!”
现在,记者们终于离开险境了,报道没有详细说是如何脱离的,但中国驻利比亚使馆已经开始摆功邀好了,这个也就懒得计较了。有一句话我特别感兴趣:“经中国驻利比亚使馆和中方赴班加西临时工作组不懈努力”,班加西是利比亚反对派大本营,营救小组到班加西干什么?当然是去和反对派协商救记者的事。而现在记者成功脱险,肯定是反对派在背后做出了努力。为什么不说到卡扎菲那里努力呢?
看看,央视和你的记者们,你们天天为卡扎菲歌功颂德,为卡扎菲打气鼓劲,临秋末了,反而被人家抓起来当了人质。反过来,你们天天骂反对派,天天污蔑反对派,天天盼反对派失败、完蛋,倒是反对派把你们救了。
人啊人,摸摸自己的胸口吧,看看那个心还在不在?被没被狗吃掉?要是还在的话,以后说话、办事稍微讲点良心。否则,死后真的会下十八层地狱,永世不得翻身。

http://club3.kdnet.net/dispbbs.asp?boardid=1&id=7717510
315#
 楼主| 发表于 2011-8-26 12:58:0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记者的业余生活
唯唯敏:如果是真的,那就是一锅粥里的老鼠屎//@新京报张三:跟其就职的电视台无关吧,王老师//@展江://@王旭明:要查清,连其就职的电视台一并曝光! //@闻舞:回复@摄影记者刘曙松:做个配图


@闻舞:网传,山东省滨州市某电视台记者嫖娼被抓,向公安出示记者证,这位记者是不是以为记者证就是妓者证?




收起 | 查看大图 | 向左转 向右转


27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
转发(75) | 评论(37)




4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
转发 | 收藏 | 评论



316#
 楼主| 发表于 2011-8-26 13:05:06 | 只看该作者
【案例】新闻人的职业精神
小党://@九点水:// @传媒老王 :[原南风窗杂志社长陈中的自我表白]


@杨锦麟:原南风窗杂志社长陈中的自我表白(未经其同意刊出) ,一位不得不,不能不提前撤出战场的老兵,能在闭关七天之后,有如此豁达和坦然面对的态度,深表敬意。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公道自在人心,或许这个公道要很久之后才能实现,但历史的存证确是必须的。向所有相似命运的新闻工作者致敬!




收起 | 查看大图 | 向左转 向右转


40分钟前 来自新浪微博
转发(570) | 评论(218)




12分钟前 来自iPhone客户端
转发(1) | 收藏 | 评论



317#
 楼主| 发表于 2011-8-26 21:36:02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董崇飞:XX时报,是哪家?---湖南省纪委干部@御史在途 微曝北京某某时报记者勒索「90万路费」,因范围较小,脖友们纷纷对号入座,并要求@御史在途 指明XX是哪家?

收起 | 查看大图 | 向左转 向右转





318#
 楼主| 发表于 2011-8-27 00:54:47 | 只看该作者
北京《XX时报》记者最近在湖南采访时,对采访对象开出了90万元的“路费”要求,我以为是个骗子,结果登陆该报网站,发现在长达十多行的记者名单中,该记者竟然处在第一排。这是近年来,我发现的这家报社第4起记者敲诈勒索事件。


8月26日 20:41 来自新浪微博|举报
转发(467) | 收藏 | 评论(216)


评论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

发评论




全部 | 我关注的人 | 陌生人
共216条

1 2 3 4 5 6 ... 下一页

  • 张志安 转!还是老问题:谁来监督不良媒体的权力寻租?//@刘刚在路上:据此判断,或为“西部时报”。请涉事媒体澄清。//@御史在途:回复@小党:过去我一直认为这家报纸的办公地点在成都或者西安、兰州等地,今年才发现是在天子脚下。 //@小党:哪个时报啊?北京好几个时报啊(20秒前)
    举报|回复



  • 文字堆里小混混 //@高新江1112://@A股的小三:回复@京华孙雪梅:御吏说了不是京华时报,哈哈 //@京华孙雪梅:回复@A股的小三:第一排就5个人……(1分钟前)
    举报|回复



  • 连鹏 //@刘刚在路上:据此判断,或为“西部时报”。请涉事媒体澄清。//@御史在途:回复@小党:过去我一直认为这家报纸的办公地点在成都或者西安、兰州等地,今年才发现是在天子脚下。 //@小党:哪个时报啊?北京好几个时报啊(3分钟前)
    举报|回复



  • 光靓哥 对采访对象开出如此条件,按理说一般都是作软文广告的!经济利益无处不再。(3分钟前)
    举报|回复



  • 前线蔡剑辉 转发此微博:别让一部分记者成为妓者。(3分钟前)
    举报|回复



  • 指挥家2010 敢让人掏90万,得多肮脏的事啊,您得这么想,都不是啥好鸟!(4分钟前)
    举报|回复



  • 张修林 //@打起手机唱起歌:我记得京华时报极少自采外地监督,环球时报更不要说了,基本无国内监督 //@刘刚在路上:若一个X代表一个字,那么北京“XX时报”或为“京华时报”、“环球时报”,如果XX虚指,或为“民主与法治时报”。纪检干部已给重要线索。吁请 @京华时报 @环球时报 @吴海民 @胡锡进 //(5分钟前)
    举报|回复



  • 蓝色的梦太原 //@刘刚在路上:继续补充,还有民政部的“公益时报”。(5分钟前)
    举报|回复



  • 贫道-卫庄 转发微博。(5分钟前)
    举报|回复



  • 刘刚在路上 继续补充,还有民政部的“公益时报”。(8分钟前)
    举报|回复



  • 刘刚在路上 同行补充,北京还有“西部时报”。//@刘刚在路上:若一个X代表一个字,那么北京“XX时报”或为“京华时报”、“环球时报”,如果XX虚指,或为“民主与法治时报”。纪检干部已给重要线索。吁请涉事媒体澄清。 //@御史在途:我建议捕之,当事干部说不敢得罪,求我别管了。最后敲诈了多少,只有他俩知道。(8分钟前)
    举报|回复



  • 张超跃 //@高新江1112://@A股的小三:回复@京华孙雪梅:御吏说了不是京华时报,哈哈 //@京华孙雪梅:回复@A股的小三:第一排就5个人……(9分钟前)
    举报|回复



  • 黎明前的吹笛人Beta //@老湿和尚6世:/@张洪峰 :我遇到过2个,不好意思!录音笔伺候,开口要钱后证据锁定,捕之!我不怕这些个球! // @褚朝新 :很中国特色的结局: @御史在途 :我建议捕之,当事干部说不敢得罪,求我别管了。最后敲诈了多少,只有他俩知道。// @李志鹏5898 :你身为纪检干部,怎么不指控他? //(9分钟前)
    举报|回复



  • 打起手机唱起歌 转发此微博:我记得京华时报极少自采外地监督,环球时报更不要说了,基本无国内监督 //@刘刚在路上:若一个X代表一个字,那么北京“XX时报”或为“京华时报”、“环球时报”,如果XX虚指,或为“民主与法治时报”。纪检干部已给重要线索。吁请 @京华时报 @环球时报 @吴海民 @胡锡进 // @御史在途(10分钟前)
    举报|回复



  • 刘刚在路上 若一个X代表一个字,那么北京“XX时报”或为“京华时报”、“环球时报”,如果XX虚指,或为“民主与法治时报”。纪检干部已给重要线索。吁请涉事媒体澄清。@京华时报 @环球时报 @吴海民 @胡锡进 //@御史在途:我建议捕之,当事干部说不敢得罪,求我别管了。最后敲诈了多少,只有他俩知道。(17分钟前)
    举报|回复



  • 黑土隐士 这样的人能不能少些!(30分钟前)
    举报|回复



  • 京华孙雪梅 回复@皇城下的风景:嘿嘿 谢谢支持哈(35分钟前)
    举报|回复



  • 斜月挂疏桐 小事儿啦 煤炭资源没整合的时候 年年都有记者去矿上打秋风 而且成群结队 张口就是三四十万 没的还价 你要不给立马一篇稿子弄臭你 没事故也会整出事故来的 不要大惊小怪 都洗洗睡吧(50分钟前)
    举报|回复



  • 蓝岛丞竹 究竟是哪个时报呢?(51分钟前)
    举报|回复



  • aka1 擦,这xx不是京华还能是什么...博主太坏了 //@松岛小枫枫:公布!//@翡翠白玉汤求冰镇:不公布不行!//@鎏光:公布公布/@越国小七:90W?胃口真大//@懒羊羊骨瘦如柴:记者,呵呵 //@佛陀佛_: //@V5十万:求公布名字,虽然只是冰山一角,跟中国的贪官一样,不过能曝光一个是一个(56分钟前)






319#
 楼主| 发表于 2011-8-27 20:15:2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本著名主持人被曝与黑社会交往宣布引退
http://www.sina.com.cn??2011年08月23日23:34??环球时报
  环球网记者朱盈库报道,据日本新闻网8月23日消息,日本著名的滑稽演员兼节目主持人岛田绅助23日夜10时举行紧急记者招待会,宣布自己从演艺界引退。这是岛田被发现与日本黑社会亲密交往后三天,给予社会的回答。他说“作为艺人,需要给自己最严厉的惩罚”。

  岛田作为日本滑稽剧团--吉本兴业公司的当家台柱,从20几岁开始在电视上走红,如今55岁,已经是日本各电视台不可缺少的著名主持人。迄今为止,他主持的“排队的法律相谈所”、“文物鉴定”等节目,是许多日本人每周必看的节目。

  但是,数日前,有媒体抖出岛田与大阪黑社会组织亲密交流的手机短信等,引起各界的震惊。

  在当晚举行的记者会上,岛田留着泪表示,自己与这位黑社会成员从10几年前就有交往,以前也没有把这种交往当回事,但是结果是有负于大家的信任。作为对自己的最严厉的惩罚,他决定从演艺界引退。他说,这样做,对拥有700多名艺人和职员的吉本公司也是好事,可以给他的后辈们一个做人的警示。

  据悉,岛田在三天前就已经决定引退,但是无论是吉本公司老板,还是许多演艺界人士都劝慰他,希望他给自己一个反省的机会。但岛田最后还是决定引退。他在记者会上表示,今后会致力于在冲绳保护珊瑚礁的志愿者活动。
http://news.sina.com.cn/w/2011-08-23/233423039153.shtml
320#
 楼主| 发表于 2011-8-29 11:10:49 | 只看该作者
【案例】
乔布斯病重照片被疑作假 多处存在PS痕迹
  2011年08月29日 00:06  新浪科技


疑为PS的乔布斯近照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8月29日凌晨消息,美国八卦网站TMZ周五刊登了一张据称是苹果董事长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的最新近照,照片中的乔布斯健康状况令人非常担忧。但这张照片的真伪存在质疑,有网民指出照片存在诸多PS痕迹,很可能是移花接木的假照片。
  在这张照片中,乔布斯瘦骨嶙峋,形容枯槁,穿着一件黑色齐膝长袍,站在阳光下的一辆汽车旁;而一名未知名男子站在他身边搀扶。照片没有保留Exif(照片拍摄时存储的时间地点等信息),因此无法判断照片拍摄时间,也无法看出照片是否进行过PS。
  照片刊登后,苹果资讯论坛CydiaHelp.com负责人爱默德·奥马尔(Ahmed Omar)提出了质疑,认为这张照片是PS后的伪照。奥马尔指出,首先,照片清晰度很低,可能是有意遮掩PS痕迹;其次,照片左侧区域明显进行了拉长变形,有意让照片中的“乔布斯”更加瘦削;再次,乔布斯的右脸和颈部存在有明显的合成迹象,可能是头像移植的结果;最后,照片中乔布斯脚踝有扭曲的情况。
  另外,照片中的汽车也不是乔布斯的座驾2006款奔驰SL55 AMG。
  此外,这张照片也引发了网友的怒火。Twitter诸多用户指责照片侵犯了乔布斯的隐私,TMZ的做法令人不齿。
  TMZ拒绝对照片真伪置评。而名人照片网站“太平洋海岸新闻”(Pacific Coast News)宣布,照片是他们拍摄而后独家提供给TMZ发布。TMZ是AOL旗下网站,美国流行乐天王迈克尔·杰克逊(Michael Jackson)去世的消息就是他们率先报道的,比其他媒体都要早出一个小时。
  苹果公司发言人拒绝对此置评。
  乔布斯周三宣布辞去苹果CEO职位,转任苹果董事长一职,苹果COO蒂姆·库克(Tim Cook)接任CEO一职。乔布斯2003年被查出患有胰腺癌,2004年病休接受手术摘除肿瘤。但手术后,乔布斯身体异常消瘦,2009年他再次病休接受肝移植手术。
  今年1月乔布斯第三次病休,但随后他带病参加了3月份的iPad 2发布会和6月份的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WWDC)。外界猜测乔布斯此次突然辞职可能和健康状况恶化有关。
  今年2月,美国八卦网站Radaronline曾公布了一段据称是乔布斯走出餐馆的视频,还有另一家八卦媒体《国家问询报》刊登了乔布斯走出斯坦福大学癌症中心的照片。视频与照片中的乔布斯非常憔悴,步履蹒跚。当时更有媒体猜测乔布斯只有6周的寿命。但随后不久,乔布斯就参加了美国总体奥巴马邀请科技业巨头的宴会以及3月2日的iPad 2发布会,乔布斯病危之说也不攻自破。(郑峻)
> 相关专题:

> 相关报道: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