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教育网

 找回密码
 实名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做个试验
楼主: 白雪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管锥集

[复制链接]
311#
 楼主| 发表于 2011-1-28 12:28:11 | 只看该作者
一八七、志忍私,然后能公;行忍情性,然后能修;知而好问,然后能才:公、修而才,可谓小儒矣。志安公,行安修,知通统类:如是则可谓大儒矣。大儒者,天子三公也;小儒者,诸侯大夫、士也;众人者,工、农、商贾也。礼者,人主之所以为群臣寸、尺、寻、丈检式也。人伦尽矣。

陆注:  思想上克制了私心,然后才能出于公心;行动上抑制了本性,然后才能善良美好;聪明而又喜欢请教,然后才能多才多艺:去私为公、行为美好又有才干,可以称为小儒了。思想上习惯于公正无私,行动上习惯于善良美好,智慧能够精通纲纪法度;像这样就可以称为大儒了。大儒这种人,能当天子的三公;小儒,可以当诸侯的大夫或士;民众,只能当工匠、农夫、商人。礼制,是君主用来鉴定群臣等级的标准,人的类别用它来鉴定就能包罗无遗了。

1、志安公,行安修。

安:安心、一贯。

译文:内心一贯为公,行为一贯良好。

2、众人者:普通人。

3、人伦尽矣:人的秩序就完善了。
.
312#
 楼主| 发表于 2011-1-28 12:29:14 | 只看该作者
一八八、君子言有坛宇,行有防表,道有一隆。言道德之求,不下于安存;言志意之求,不下于士;言道德之求,不二后王。道过三代谓之荡,法二后王谓之不雅。高之、下之、小之、臣之,不外是矣,是君子之所以骋志意于坛宇、宫庭也。故诸侯问政,不及安存,则不告也;匹夫问学,不及为士,则不教也;百家之说,不及后王,则不听也。夫是之谓君子言有坛宇、行有防表也。

陆注: 君子说话有界限,行动有标准,主张有专重。说到政治的要求,不低于使国家安定和生存;说到思想的要求,不低于做一个有德才的学士;说到道德的要求,是不背离当代的帝王。谈论政治原则时古得超过了夏、商、周三代便叫做放荡荒诞,谈到法度时背离了当代的帝王便叫做不正。使自己的主张或高、或低、或小、或大,都不超越这个原则范围,这就是君子能使自己的思想活跃奔放而又保持在一定的界限、范围内的原因啊。所以诸侯询问政治,如果不涉及如何使国家安定而存在下去,就不告诉他;一般人来求学,如果不涉及如何做一个有德才的学士,就不教他;各家的学说,如果不涉及当代的帝王,就不听它。这就叫做君子说话有界限、行动有标准。

1、 君子言有坛宇,行有防表,道有一隆。

陆注:坛:殿堂的基础。宇:屋檐。坛宇:引申指界限。防:堤防,引申指限度。表:标志,标准。

坛宇:高下、分寸。
防表:堤和堤桩、主次。(吴起治西河,欲谕其信于民,夜日置表于南门之外。——《吕氏春秋•慎小》
城上千步一表。——《墨子•备城门》)
一隆:一和大、粗细、大小、轻重。

大意就是做啥都要找得到主次。

这个道,还有点考人呢,你解释成主张,那与 言  又有什么区别,应该是:制度(动宾结构)

译文:君子,说话有分寸,办事有轻重,制度有粗细(条理)。
.2、 言道德之求,不下于安存;言志意之求,不下于士;言道德之求,不二后王。道过三代谓之荡,法二后王谓之不雅。

陆注:说到政治的要求,不低于使国家安定和生存;说到思想的要求,不低于做一个有德才的学士;说到道德的要求,是不背离当代的帝王。谈论政治原则时古得超过了夏、商、周三代便叫做放荡荒诞,谈到法度时背离了当代的帝王便叫做不正。(道德:当作“政治”(杨倞说)。

你这个解释明显前言不搭后语,一会儿道德、一会儿政治。杨倞这个人本来就严重缺乏诚信。

言。语助词,无义:言归于好。“言告师氏,言告言归”。
.道德:礼法。

存,省也。《周禮•天官》大喪存奠彝。

译文:(制定)礼法的要求,以平和、简明为基准;心灵的要求,以雅士为基准;礼法的要求,专一周王(文王、武王)。礼经过了几个朝代就会不稳定,不专一效法周王叫不高尚。
3、 高之、下之、小之、臣之,不外是矣,是君子之所以骋志意于坛宇、宫庭也。

陆注:使自己的主张或高、或低、或小、或大,都不超越这个原则范围,这就是君子能使自己的思想活跃奔放而又保持在一定的界限、范围内的原因啊。



修改一下:

道:效法。

道有一隆:效法有先后。.
前文的 志意改为:政见。

咔咔,老子气惨了,原来是排版错漏,应是:高之、下之、小之、巨之。

坛宇、宫庭,估计这儿就不能表高下、大小、主次了,而是表工作场合、国家,坛宇:祭祀的地方。宫廷:工作、生活的地方。

译文:(言行注意)高、下、小、大,不外乎就这些,这是君子的政见在国家畅通无阻的奥妙。


.4、故诸侯问政,不及安存,则不告也;匹夫问学,不及为士,则不教也;百家之说,不及后王,则不听也。夫是之谓君子言有坛宇、行有防表也。

陆注:所以诸侯询问政治,如果不涉及如何使国家安定而存在下去,就不告诉他;一般人来求学,如果不涉及如何做一个有德才的学士,就不教他;各家的学说,如果不涉及当代的帝王,就不听它。这就叫做君子说话有界限、行动有标准。

这儿的安存,就代指礼法了,就是诸侯咨询政事,不谈怎样搞和平、节俭,就不撂他。

夫是之谓君子言有坛宇、行有防表也:这就是所说的君子说有高下、行有轻重。

这个高下、轻重就是表主次,这个在现代都是个偏义复合词,不用侈谈。
.
313#
 楼主| 发表于 2011-1-28 12:29:49 | 只看该作者
王制
一八九、请问为政?曰:贤能不待次而举,罢不能不待须而废,元恶不待教而诛,中庸民不待政而化。

陆注:请问怎样从事政治?回答说:对于有德才的人,不依级别次序而破格提拔;对于无德无能的人,不等片刻而立即罢免;对于元凶首恶,不需教育而马上杀掉;对于普通民众,不靠行政手段而进行教育感化。

1、为政:治理国家。

2、罢不能不待须而废。

陆注:罢(p0 皮):通“疲”,疲沓,没有德才。

那么,不能  呢,与 罢 是同义复合词儿?

待:对、以、用。

须:等待。吴起须故人而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译文:罢免笨笨不用犹豫就废掉。

由此,我们就看出,前文那个 贤 ,是动词。罢和废对应,那么贤和举对应,即,贤:重视、推荐。

贤能不待次而举:推荐人才不用资格就提拔。

你们最擅长的就是搞政治挂帅了嘛,怎么一开头就找不着北了?
.3、元恶不待教而诛

陆注:对于元凶首恶,不需教育而马上杀掉;

这个 元 要整成动词了嘛,这就把我考惨了,不好找出据,因为有史以来,都没得人发现,你这个  元  是动词。

元犹原也。——《春秋繁露•垂政》
原:推究、追究。《易•繫辭》原始要終。

恶,在那个年代,不等同 罪,只是不善、过失、缺点,就算是恶人,也不至于杀头。

诛:谴责。诛以驭其过。——《周礼•太宰》

教:讲、说。

译文:追究过失不用说就谴责。

你们那水平,不适合学汉语,改学别的。
.4、中庸民不待政而化。

陆注:对于普通民众,不靠行政手段而进行教育感化。

咔咔,你这个 中庸 是无义助词么?

你前文搞错了,当然就没折了。

这个中庸,或者 中,肯定要弄成动词才行。

中  庸民:使俗人正直。

你以为你战国的小资多有水平?

化,教行也。——《说文》。

译文:教正俗人用不着治理就行了(改正)。
.
314#
 楼主| 发表于 2011-1-28 16:10:57 | 只看该作者
一九零、分未定也,则有昭缪。虽王公士大夫之子孙也,不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庶人。虽庶人之子孙也,积文学,正身行,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卿相士大夫。

陆注:在名分还没有确定的时候,就应该像宗庙有昭穆的分别一样来排列臣民的等级次序。即使是帝王公侯士大夫的子孙,如果不能顺从礼义,就把他们归入平民。即使是平民的子孙,如果积累了古代文献经典方面的知识,端正了身心行为,能顺从礼义,就把他们归入卿相士大夫。

你这个解释,别人怎么瞅得懂咧?

分未定也,则有昭缪

昭缪,就是昭穆,本指宗庙里的排列秩序,这儿,就是指秩序,这儿要用作使动,使-----有秩序、划分。

分:尊卑贵贱、等级、秩序。

译文:尊卑贵贱不是固定的,是有(人)划分的,(即使是贵族子弟,不听话,也可以把它下了,成为贱人,云云)
这样解释,前后文才搭得上了嘛。
.
315#
 楼主| 发表于 2011-1-28 16:11:08 | 只看该作者
一九一、故奸言、奸说、奸事、奸能、遁逃反侧之民,职而教之,须而待之;勉之以庆赏,惩之以刑罚;安职则畜,不安职则弃。五疾,上收而养之,材而事之,官施而衣食之,兼覆无遗。才行反时者,死无赦。夫是之谓天德,王者之政也。

陆注:对于那些散布邪恶的言论、鼓吹邪恶的学说、干邪恶的事情、有邪恶的才能、逃亡流窜、不守本分的人,就安排强制性的工作并教育他们,静待他们转变;用奖赏去激励他们、用刑罚去惩处他们;安心工作的就留用,不安心工作的就流放出去。对患有五种残疾的人,君主收留并养活他们,根据才能使用他们,根据职事安排供给他们吃穿,全部加以照顾而不遗漏。对那些用才能和行为来反对现行制度的人,坚决处死,决不赦免。这叫做天一般的德行,是成就王业的圣王所采取的政治措施。


1、遁逃反侧之民,职而教之,须而待之;

反侧:辗转。
遁逃反侧,同义复合结构。
遁逃反侧之民:流亡辗转的人。
.
316#
 楼主| 发表于 2011-1-28 16:11:54 | 只看该作者
须,停留。昆弟五人,须于洛汭,作《五子之歌》。——《书•五子之歌序》
待:对之、让之。
须而待之:让他们安顿下来。

2、安职则畜,不安职则弃。

畜:养。尔不畜我,复我邦家。——《诗•小雅•我行其野》

译文:安心听话的,就养育他们;不安心听话的,就不管了(放弃)。
.3、五疾,上收而养之,材而事之,官施而衣食之,兼覆无遗。才行反时者,死无赦。

陆注:五疾:五种残疾,即哑、聋、瘸、骨折、身材异常矮小。

A、 材而事之。
陆注:根据才能使用他们。

你都说他们是残疾人了,能做事么?

事,在他们那个时代,表伺候、奉养,如事君、事父、事兄。
材:财。广辟土地,著税伪材。——《墨子•公孟》

译文:出钱伺候他们。
.B、官施而衣食之

陆注:根据职事安排供给他们吃穿。

施:施舍。

译文:由官方供给吃穿。

C、才行反时者,死无赦。

陆注:对那些用才能和行为来反对现行制度的人,坚决处死,决不赦免。

行:德行。
才行:品质。
.时:善。这个已经解释N 次了,我就不引出据了,浪费时间。

译文:品质败坏的,就拉倒吧(死了都不宽恕)。

你弄来个处死,真的是,土匪思维,唉,你们也就那点境界和素质。

D、夫是之谓天德王者之政也。

译文:这叫天命君王的治理(君权神授、天赋人权)。

你们瞅见了,两千多年前的儒家思想,很差劲么?不懂人话,就不要乱整。现在美国都没达到文武王时代那个水平,那个水平就是孔子以及儒家弟子的理想国度,作为华夏子孙,你还有啥子话说嘛。

317#
 楼主| 发表于 2011-1-28 16:12:24 | 只看该作者
一九二、两者分别,则贤不肖不杂,是非不乱。贤不肖不杂,则英杰至;是非不乱,则国家治。若是,名声日闻,天下愿,令行禁止,王者之事毕矣。

1、听政之大分:以善至者,待之以礼;以不善至者,待之以刑。
 
陆注:在朝廷上听取意见处理政事的要领:对那些带着好的建议而来的人,就用礼节对待他;对那些怀着恶意而来的人,就用刑罚对待他。

你这个解释,随便怎么看也很离谱噻,你们就知道杀和打嗦。

听政、听讼,是治理、处理了嘛。

分:法度、规则。

至:恰当、到位。不知逆顺之理、小大至不至之变者也,未可与及天下之大理者也。——《荀子•正论

刑:典范、榜样。仪式刑文王之典,日靖四方。——《诗•周颂•我将》

译文:议政最大的法则:正当地指出优点的人(赞美),以礼待之;正当地指出缺点的人(进谏),将他树为典型。

2、两者分别,则贤不肖不杂,是非不乱。贤不肖不杂,则英杰至;是非不乱,则国家治。若是,名声日闻,天下愿,令行禁止,王者之事毕矣。

陆注:这两种情况能区别开来,那末有德才的人和没有德*才的人就不会混杂在一起,是非也就不会混淆不清。有德才的人和没有德才的人不混杂,那末英雄豪杰就会到来;是非不混淆,那么国家就能得到治理。像这样,名声就会一天天传扬出去,天下的人就会仰慕向往,就能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这样,圣王的事业也就完成了。

这个愿,字典上也是解释的仰慕。这样解释是没得出据的。
愿,谨也。——《说文》

译文:两者区别对待,那就好坏不会混淆,是非不会颠倒。好坏不会混淆,人才就拢来了;是非不会颠倒,国家就昌盛了。如此,声名渐扬,民风淳朴,令行禁止,国家的治理就完善了。

318#
 楼主| 发表于 2011-1-28 16:13:03 | 只看该作者
一九三、凡听,威严猛厉而不好假道人,则下畏恐而不亲,周闭而不竭;若是,则大事殆乎弛,小事殆乎遂。和解调通,好假道人,而无所凝止之,则奸言并至,尝试之说锋起;若是,则听大事烦,是又伤之也。

 陆注:大凡在朝廷上听取意见处理政事的时候,如果威武严肃凶猛刚烈而不喜欢宽容地顺从别人,那末臣下就会害怕恐惧而不亲近,就会隐瞒真情而不把心里话全部说出来;像这样,那末大事恐怕会废弛,小事恐怕会落空。如果一味随和,喜欢宽容地顺从别人而漫无限度,那末奸诈邪恶的言论就会纷至沓来,试探性的谈说就会蜂拥而起;像这样,那末听到的事情就会面广量大而政事也就繁多琐碎了,这就又对处理政事有害了。

1、假道人。
陆注:假:宽容。道:由,从。

猜,也要有水平,比如说我猜,就是好脸色,与严厉相对。

假,通 嘉,赞美。假而礼之,厚而勿欺,则天下之士至矣。——《管子•小问》
道:说。

假道:赞美、表扬。

凡听,威严猛厉而不好假道人,则下畏恐而不亲,周闭而不竭:凡是执政,架子老吓人了而不给人好脸色,那大家都怕而不敢亲近、周闭而不竭。
陆注:------------------------------------------就会隐瞒真情而不把心里话全部说出来;

周闭 和 畏恐 对应,猜也是同义复合词:关闭。
竭:尽力。

周闭而不竭:拘谨而不敢放开干。

2、和解调通,好假道人,而无所凝止之

陆注:如果一味随和,喜欢宽容地顺从别人而漫无限度,

和解调通,猜也应该是,两边都做好人,站中间,没有原则。

译文:没得原则,一味给人好脸色,且没完没了。


3、则奸言并至,尝试之说锋起;

陆注:那末奸诈邪恶的言论就会纷至沓来,试探性的谈说就会蜂拥而起;

这个 尝试,一瞅就不伦不类的,你想干嘛?

尝和试一个意思,肯定不是试探,
尝,形声。从旨,尚声。“旨”,滋味美。本义:辨别滋味、品尝

尝试之说,肯定和奸言有一拼,估计就是:甜言蜜语、巴结奉承。


尝试之说:使动用法,使------想品尝、妖言媚语。
十姦。——《周书•宝典》。注:“不诚之行故曰姦。”

译文:(给它点阳光)不厚道的言论就要灿烂、(给它点海水)妖言媚语就要泛滥。
.4、则听大事烦,是又伤之也。

陆注:那末听到的事情就会面广量大而政事也就繁多琐碎了,这就又对处理政事有害了。

听大事烦,你解成 听大、事烦,这一次你彷佛是整对了,即听得多、事儿就烦了,但总觉得哪儿有问题一般。

烦,劳也;扰也。——《广雅》

译文:那就干扰了听重要的事情,这又是损失了。
.
319#
 楼主| 发表于 2011-1-28 16:14:12 | 只看该作者
一九四、故法而不议,则法之所不至者必废。职而不通,则职之所不及者必队 。故法而议,职而通,无隐谋,无遗善,而百事无过,非君子莫能。

陆注:制定了法律而不再依靠臣下讨论研究,那末法律没有涉及到的事情就一定会被废弃不管。规定了各级官吏的职权范围而不彼此沟通,那未职权范围涉及不到的地方就必然会落空。所以制定了法律而又依靠臣下的讨论研究,规定了各级官吏的职权范围而又彼此沟通,那就不会有隐藏的图谋,不会有没发现的善行,而各种工作也就不会有失误了,不是君子是不能做到这样的。

1、故法而不议,则法之所不至者必废。

陆注:制定了法律而不再依靠臣下讨论研究,那末法律没有涉及到的事情就一定会被废弃不管。

你这个解释一瞅就不合常理。

这个 故,也有点怪,陆注:故:犹“夫”,发语词。

你是一觉得不对劲,就搞通假。
.故:古。是故之时,陈财之道,可以行今也。——《管子•侈靡》

议:忖度、慎密。议之而后动。——《易•系辞上》

废,形声。从广,发声。从“广”(yǎn),表示与房屋有关。本义:房子倾倒)

译文:古往今来,制度不慎密,那么制度疏漏的方面就会不正。
.2、职而不通,则职之所不及者必队。

陆注:规定了各级官吏的职权范围而不彼此沟通,那未职权范围涉及不到的地方就必然会落空。

我发觉你的解释越来越荒谬了,自己的良知也通不过噻?
你说:现在还有人在乎良知么?

职,前文已经说过了,职,就是记,段玉裁:“凡言职者,谓其善听也。”
在这儿,还是指听政。

通,明显是 遍、全。

队:失。俾队其师。——《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译文:听取意见不全,那没有听到的就会有闪失了。
.3、故法而议,职而通,无隐谋,无遗善,

陆注:所以制定了法律而又依靠臣下的讨论研究,规定了各级官吏的职权范围而又彼此沟通,那就不会有隐藏的图谋,不会有没发现的善行。

其它的我都不想说,你这个 隐藏的图谋 ,随便凭哪个说,也不靠谱噻。

隐谋、遗善有好大个区别嘛。

译文:所以,制度慎密、采纳全整、没有遗策、没有疏漏。
.
320#
 楼主| 发表于 2011-1-28 16:14:31 | 只看该作者
一九五、故公平者,职之衡也;中和者,听之绳也。其有法者以法行,无法者以类举,听之尽也。偏党而无经,听之辟也。故有良法而乱者,有之矣;有君子而乱者,自古及今,未尝闻也。传曰:“治生乎君子,乱生乎小人。”此之谓也。

陆注:公正,是处理政事的准则;宽严适中,是处理政事的准绳。那些有法律依据的就按照法律来办理,没有法律条文可遵循的就按照类推的办法来办理,这是处理政事的彻底措施。偏袒而没有常规,是处理政事的歪道。所以,有了良好的法制而产生动乱是有过这种情况的;有了德才兼备的君子而国家动乱的,从古到今,还不曾听说过。古书上说:“国家的安定产生于君子,国家的动乱来源于小人。”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啊。

1、 故公平者,职之衡也;中和者,听之绳也:所以,公平,是采纳的标准;中正,是治理的尺度。

2、 听之尽也:治理就完善了。
.
3、偏党而无经,听之辟也

陆注:偏袒而没有常规,是处理政事的歪道。(辟:通“僻”,偏邪,不公正。)

这次荀含泪绕得中华民族的子子孙孙眼睛水都要气出来。

偏:遍。则不可偏观也。——《墨子•小取》
美,善,正直。后作“谠”
党,善也;美也。——《广雅》

无:助词,无义。今王公大人,虽无造为乐器,以为事乎国家。——《墨子》

辟,法也。从卩、从辛,节制其罪也。从口,用法者也。——《说文》

译文:尽善尽美而治理,就是执政的法度。

按:我为什么知道荀含泪的主观想法?因为,辟,不通 僻,只通避、睥。所以,陆注是乱整。
.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掌上论坛|小黑屋|传媒教育网 ( 蜀ICP备16019560号-1

Copyright 2013 小马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16-2022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